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2、主张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非 子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四)墨家学派
1、代表
墨翟(创始人)
2、主张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一)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2、主张
领域
政治 思想 教育 思想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主要内容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概析
[ 总体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百家争鸣
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民贵君轻; 施仁政,政在得民,给农民一定 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孟子
材料一 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用。 材料二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 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材料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地,辍广。……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
自然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主张人 在自然界面前不能完全逆来顺受。制 天命而用之。 荀子
思想 学说
文化贡献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 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 流。但当时各国的国 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 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 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 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
学派 人物 时代
儒家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思结合 “仁政”;“民贵君轻”;“义利说” “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齐物论;乐天安命、顺从自然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 变法革新
孔子 春秋 提倡“仁”和“礼” ;“因材施教” ,学 战国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注:禹父)、禹笑 矣。有决渎(河流)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 今有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于当今世者,必为新圣 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 备。” “今 欲于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 也。”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 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也.”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 的刑法来治理国家. 法家 韩非子
材料一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 劝以教 人。 材料二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 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三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 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 书立说,广“兼爱”“非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 儒家孟子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 随 道家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 方互相转化”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 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法家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士”们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受到重视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4)思想文化: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 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总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为百家争鸣 提供了社会基础.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材料四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矣;皆知善之 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老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消极倒退思想;道家 老子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 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是谁的思想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是以其 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材料 二 使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邻国相望,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思想;想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
学习的最高目标在于掌握“礼”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
维护社会稳定: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二)道家学派
1、代表
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义利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 水” 主要 思想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 论基础。
2、主张
(二)道家学派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哲学 思想 思想 学说 政治 主张 思想评价 主要内容 1."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庄子: “道”是最高准则;提出“齐物论”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 悝 吴 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墨家 墨子 战国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 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 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1)经济: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 (2)政治:
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 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 受任何条框束缚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 (3)阶级关系: 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