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齐作声教授:临帖存在问题

1.不知道临什麽帖

2.没有写进去

3.不得技法,不是临而是抄

4.离帖就忘

临帖笔画弊端

1.以描代临

2.以划代笔

3.以作代意

创作存在问题

1.体式面目不清楚,难入创作

2.只有自己没有古法,自我习气

3.以个人想法改变古帖

4.通篇不统一,不能成为作品

关于临帖

1.探索古人传统审美意向,用笔方法,先于古人合,后于古人离

2.临帖两步走:先看外形审美关系,大小,粗细,长短,疏密,曲直,欹正,开合.再看点画内部结构,体会起伏,走留,使转,虚实,

关于用笔

1.用笔锋的三分之一着纸,使笔自己的弹性易于发挥,笔势利于起伏

2.能走起来,能留得住

3.使转,转园折方

4.体会轻重虚实,张力弹性

关于创作

1.书法是可品味的东西,细看应有品位,从集字集联渐至臻。

2.十曲五直,十藏五放,十起五伏,十走五留。

齐作声教授:楷书的流变与代表作家

含义: 可作楷模之书也。与篆,隶,草并行的书体也叫正书、真书.

《四体书势》: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

由隶入楷可以,由楷入隶不可.

至三国钟繇(河南长葛人)者,乃有《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楷法乃以端庄秀丽为重,如《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等。注意从形态,韵味和结构中体会创作,注意横折与驻笔的取势)应该说楷书始于汉魏而盛于晋,于南北朝形成高峰,魏碑就来了。

二.南北朝书迹与技法

始于钟繇,卫罐(此字为王字旁).後分南派北宗:南派有王羲之,王僧虔(晋),智永(随)的婉约秀丽派为代表. 北宗有索靖(晋),卢谌,高遵,沈馥,姚元博的壮气派为代表.至南北朝时书法多姿多采,楷书虽趋成熟,但楷法尚未定型.

南北朝书法种类:北碑有摩崖,墓志,碑刻,造像石,浮屠,经幢. 南碑有《爨宝子》《爨龙颜》

南碑用笔多圆,北碑用笔多方.(下笔铺豪,不可回头做作.提倡下笔就写)

北碑帖有《嵩山高灵庙碑》(法接二爨)《石门铭摩崖(圆笔,初学不提倡)》《元珍墓志》《崔敬邕墓志》《张黑女墓志(秀美深厚)》,龙门十二品中的《杨大眼造像》《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等......

三.隋唐以来的书家与墨迹

隋:智永,山阴永欣寺僧人(浙江绍兴人),王羲之七世孙,南派书风,长画轻细,短画教粗重,

《龙藏寺碑》结构方正,字画挺拔,《董美人碑》............以上开创唐书风

唐:欧阳询《礼泉碑》结构平中寓险,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潇散洒落.楮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得真书之媚趣.钟绍京《灵飞经》飘然洒脱.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颜家庙碑》,师承楮遂良,张旭自成一家.柳公权《神策军碑》,于颜并提,融欧,颜而自成一家.骨硬气朗,四边伸张.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列为行楷之中,可参照体会。

宋:蔡襄,苏东坡,李建中。

元:赵孟俯,一代大家。

辽:用笔方圆,(出土碑被馆藏,不传世)。

明:文征明小楷《後赤壁赋》,王宠,黄道周,何绍基。

守住一家之法,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

于曙光讲行书的入帖与出帖

怎样入帖(要明白从帖中学甚麽):

1.要读懂点画结构之美

2.要理解运笔使转之方法

3.要审视结字用笔变化之妙:在结构上讲究布白的疏蜜,笔画的粗细变化.在用墨运笔的速度上讲究燥润疾徐.在笔势结构上讲究摇曳多姿.在笔法和使转上讲究转换流利。

4.要体会帖中风神气质所在:体会魏晋风骨,天人合一,儒道糅合,不激不励,潇散生动,自然静穆,大至风神,小至精微.----总而言之:气韵生动。

5.要掌握章法布局的自然和谐乃是重中之重:风神使转求契机。

怎样出帖

1.四要:要注意晋人风格的潇散与古意.要体会鼠须笔的弹性.要掌握麻茧纸的性能(用四川夹江纸)。要掌握尺牍,手卷的写法与特点。

2.四不要: 不要馆阁化,不要甜美化,不要丑恶化,不要抄写化。

3. 关于脱俗:忌粗俗平庸之风气,防拘谨刻板之习气,去轻佻柔媚油滑做作之痼疾,克服犹豫用笔及笔病。

4.背临和意临是出帖的比经之路,心与手的领悟才是出帖的方法,出帖时加上工具书的运用。

5.行书名帖:王羲之<兰亭序>(姿态多变),颜真卿《祭侄稿》(大风气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多侧锋),杨凝式《韭花帖》(兰亭嫡传精巧别致),米芾《苕溪诗帖》。

于曙光砚边点滴

临帖要心摹手追,先求印象,久之,则笔法结构谙於胸中,然后,通临背临,品味碑帖中全貌。如食佳肴美馔,尽其口福之乐也.然而此时,往往食而不消,正如学艺之始,未得一着拳棒。故于实临之后,必须意临。或曰临其大意.尽可见捡验心手所成,必有所得,所谓创作便可由此而始矣!

刘绍刚讲篆书与篆刻

一:正确使用工具书

<说文解子>主要保存小篆资料,首次使用部首分类法.首创六书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俊声<说文解字定声>

二:古文字学的几本书

裘钧圭<文字学概要>.<中国古文字通论>.陈世辉<古文字学概要>.朱俊声以声序排序的<说文通训之声>.<甲骨文编>.<金文编>.<古文字字形表>.<古文字类编>.<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古陶文类编>.孙慰祖<秦汉金文汇编>.<古篆汇编>.<汉简古文四声论>.<六书统>等...

<汗简>指秦前竹简,写字时将竹片烘干出汗,故名之.

<汉简>指出土的汉代竹简.

三:篆书临习

写篆的笔要粗壮多毛,临金文是再创作,而临其它碑帖只能是临摹.临<大盂鼎>,<毛公鼎>要提笔,要厚重,不要抖笔.(严格说周宣王前的籀书为大篆)

四:篆书创作

写甲骨文不要太讲究对称,重在活拨. 写金文笔划连接要稍顿笔. 印刻难在设计.

张继讲隶书的临与创

隶书的主要碑帖:汉碑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衡方碑><鲜于璜碑><朝侯小子碑><张景碑><熹平石经>等......摩崖石刻有<石门颂><石门铭><封龙山碑>等......汉简有<居延汉简><汉帛书>等......清隶有伊秉绶,邓石如,赵之谦,金农,梁同书等......

笔法:逆入,涩行,紧收.扁方,左右结构相对独立,错位.造型丰富.

临摹与创作交替进行.从专到精至博,再由博到专.

周持讲隶书创作

隶从篆来,学隶需学篆,写隶要古朴,简切

林岫讲诗词,书与印

类别: 楚词,乐府,古体,近体,词,散曲,联语

创作: 才情与生活,立意与炼句,律诗绝句与词之章法,

作法: 列锦,比喻,倒置,夸张,连环,用数,比拟,设色,省略,问答

在书法作品中的解读: 句读法,韵读法,析读法

搞文化的人出现诚信危机是可悲的

人可一时不知不可一世不知

若要超越必有丰厚的文史知识

行草最忌规划工整,一字一格,左右对齐,如填瓦当.书法犹如音乐,节奏最为重要印的种类: 读印,藏印,斋印,诗印,评印,传印,闲印,生肖与干支印

作用: 补白,连辍,补虚,代款,代字,破势,补救,结句

用法: 印章如眼,宁小勿大,宁少勿多,宁朱勿白. 距离相当,压角宁白勿朱,引首应小巧,大小自在,不可字印同形,印泥也要讲究

中书协创作培训班笔记

△作品风格取向一定要明显.写字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样的风格,千万不要让人看不到你想要表现什么或追求什么样风格.

△小字要有文气,大字要有气势.写小楷要有空灵之气.

△粗细反差要大,用墨要有变化.

△写《石门颂》宜用粗笔浓墨.

△曾翔:

1、书法是造型艺术.

2、蘸一次墨要写数个字.

3、书写内容不要太大众化了,要写些生僻的.

△刘文华:

1、会写字的人提着笔写,不会写字的人摁着笔写.

2、写字要用脑子去写,不仅仅是用手.

3、要解决好临摹这个问题.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

4、参加比赛,投递作品最好用特快专递.

△聂成文:

1、写字要排除杂念,放开手脚,自然流露,管它(作品)像谁呢,爱像谁像谁!

2、评自己临摹的王铎草书作品:起笔强调过分(重按了),没有放开.不要过分强调局部,要大胆、放开、不要拘束.要多领会王铎,要学平正一路的行书.

△李松:

尺八屏写大三行为好.

△刘洪彪:

1、写条幅要四面到边,不要留有余地,多看作品集就明白.

2、个人展的作品要与众不同,所有作品都要有差别.

△张继:

隶书中竖化画(包括其他书体)长了就会使字显得“秀”.反之,如果短了,就会显得“拙”.

△白煦:

1、写扇面要追求精致.原大为好.

2、临摹一定要像.

3、书体要选个冷门.

4、纸张(材料)要选择好.

5、投稿书写的内容要与展览的主题相一致.

6、中国书协的评审标准:继承传统,鼓励创新,风格多样.

△张旭光:

提的要求有三点:

一:坚持传统

把握书法艺术的规律.必须临帖,从传统吸取营养,坚持传统不能动摇.有人追求新奇险绝,那是玩杂技的标准,不是书法的标准.

真正明白书法是民国过来的如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等人,,但应该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才真正清楚.30年的书法发展历史证明了对传统深入才是可行的

当你字写不好的时候,向传统要答案,向经典要答案

好的书法讲究性情的表达

二:鼓励创新

笔墨当随时代

学传统为创新培养能力

好作品是必须要有个人性情表达的作品

书法的创新难,难其太简单又太丰富,

书法是需要才情悟性的

到底怎么创新呢?要在坚持传统的情况下,要"到位"和有"味道",具备了这两点就是好作品.

1.到位:就是对传统的把握,当然具备了这点,在全国展上只能是入初评,根本进不了复评和终评.

自然创新是有的,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书法家,和以前是不同的,如何表达自己的性情,唯有用书法

2.味道:

书法要有自己的追求,全国展的评选坚持"到位"和"味道"这两点要有性情,要把临的东西化掉,而自己的东西要有传统的东西来支撑

三:多种风格

整个书坛上来讲,需要有多种风格

但是从专业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来看,越有个性就越排斥别人,但是艺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取法的重要性,不能都写一种,前几年小行书写米的很多,近几年写王的很多,其实可以写其他的

虽然全国展上行草的占60%以上,其他含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到一半,但是还是写自己最钟情的东西

二王也是多种风格,仅代表魏晋时期,包含王(洵)等,王羲之和王献之就有不同,大王折笔内掖,二王献之在用笔上改了,气势就上来了,后来学其的有怀和张

写真正能表达自己性情的东西,没有他的思想就不要写他的东西

这是书法思想的道路问题

以上是我国当前书坛大的形势和感觉状态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人文精神

表现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而且其他都比书坛严重

有些功利思想很重,比如跟风,抄人的,代笔的.例:四届妇女展,某地有四个同一人代笔

2.传统文化积累不够

新文化运动后,国学道学佛学等大多人都没有积累,缺乏儒.道体系上的训练

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土壤

当代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积累不够,传统文化的断裂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学啊等

有些现在的企业都开易经了,这很好的

魏晋时期的哲学是玄学,有魏晋风流之说,潇洒<周易><庄子><老子>等

宗白华说,东晋,所以的艺术唯书法表达其状态,人的生命内在的一种状态

要对儒道理解才能理解王羲之遁世的思想

近来恢复王羲之都只停留在其表面上

错别字的问题,很多没有看懂就写,一定要看懂才写,不要只是抄还不对

文学常识:诗词曲的问题,繁简通篇

读书,临帖,创作,悟道

一个人学养胸襟等都影响其作品,不够就读书临帖来补救.例子<皇帝内经><易经>等(启发)

学经典的东西,哲学经典,书法经典

3.现代书法审美不够

现在的书法和以前的书法是两回事,也就是使用和审美的问题,以前写尺牍等等都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展厅效应是时代潮流

因为以前看书法作品很容易,现在不同了,牌匾是电脑制作,也没有写信,更不用说书法了,要看书法只有到展厅,展厅里就要讲究展览效果,讲形式感,氛围所以可以做一定的形式考究

书信没有了,牌匾没有了,书法越来越走向艺术,要增加审美因素

现代审美心理现代美学(主要是西方美学)

书法美学,艺术心理学和传统美学,过去讲对称,现在讲均衡,均衡更有意义,是运动中的感觉,等量异形,更鲜活,讲韵律(讲究变化),

培养现代审美意识,经典的东西蕴涵很多现代审美的,现代感,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经典)中去开掘.例子:<得示帖>里面的韵律

<二谢帖>轻重关系

<自叙帖>等

书法不是写字

看看其他方面的书,如建筑啊家具啊等

审美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北师大书法教学:写字是以传达书写内容为主,以审美为辅

书法是以审美为主,以传达内容为辅

书法感染力一定要强

境界,品位,性情(作品要具有可专业视读性)

不断提高书法审美意识:一方面要临帖一方面要传统及审美

4.多样化问题

现在写二王的越来越多,但是二王的书法确实表达了最高境界,是最高峰,有很高的格调和品位.从文雅境界来说是其他没法比的.所以写他的很正常,有一段时间的回归是很好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 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 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 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 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 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 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RFA培养计划

附件1: 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 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RFA)培养计划 招生简章 为提高我国金融和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加速中高级金融、财务人才的培养,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和业务变革对高素质综合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牵头、参与,国际著名金融培训机构StallaReview支持,共同组织开发了“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Chinese Registered Financial Analysts Development Program, CRFA Program),并设立“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负责该项培养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报名条件及培训对象 1、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一级) ⑴报名条件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一年以上财务金融领域工作经验;或者专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财务或者金融领域工作经验; 能够在学习期间,确保250个小时的自学时间。 ⑵招生对象 金融领域初级,中级专业人士;企业财务,投资岗位中级以上专业人士。 2、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二级) ⑴报名条件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金融、财务领域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金融或者财务领域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专科以上学历,金融或者财务领域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持有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第一级证书; 通过CFA一级可免试直接报名参加二级的学习; 能够在学习期间,确保250个小时的自学时间。 ⑵招生对象 金融领域中级专业人士;企业财务,投资岗位中,高级专业人士。 3、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三级) ⑴报名条件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金融领域四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金融或者财务领域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专科以上学历,金融或者财务领域连续八年以上工作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 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 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 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 a、干预生活; b、写人性、写爱情 ·《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 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 (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

2020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2020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我搜集的2020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一) 在单位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统一举办的为期40天的“金融理财师”(AFP)培训班的学习。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授权的北京金融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多是海归,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对经济,对金融理财的专业知识都是相当精湛的。他们不但具有很深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具备很强的实战经验。老师们妙趣横生,深入浅出的授课给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历程,虽然感到很辛苦,但非常充实,颇有收获。结合实际工作特别是针对目前单位员工延期收入方面谈一点学习心得: 记得一位哲人说,只要给我人才,把我放到沙漠里面,我照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确,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强,银行强。激烈的市场竟争,是银行经济实力的竞争,是银行技术实力的竞争,是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竞争;而这些都要靠人才来支撑。人才决定实力,决定事业的成败。说到底,一切都是人才的竞争。 单位非常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为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搭建了很好的工作平台。如管理岗,专业技术岗,转型网点的五岗一角色等。并配套了比较科学的结合KPI指标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长远的福利规划,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很荣幸。但是现在很多员工只关心当期收入(基本工资,现买单,奖金),不关心延期收入(社会福利,单位福利),只关心即时权益,不关心既得利益,造

成了只做现买单高的产品,少做或不做没有现买单的或现买单少的产品。一个理性的劳动者收入期望应该是:当期收入最大化,未来风险最小化。但是我们现状是大多数人更多的在乎当期收入最大化,而往往都忽略了未来风险最小化的因素。 员工:一分钱,一分货。给多少钱做多少事。 银行:一分货,一分钱。做多少事就给多少钱。 这样的对话也许不能概括银行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全貌,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样的对话或者称这样的心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而假若再进行一定层次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段简单的对话更多则是在反映着当期薪酬与绩效之间关系的话题。绩效目标的设立是银行目标、期望和要求的压力传递过程,同时也是牵引工作前进的关键。通过绩效目标的牵引使得单位、支行和员工向一个方向努力,形成全力共同完成单位的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支行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他的工作的报酬会是什么样的。行长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他清楚地了解上级行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对所在支行的要求是什么,说到底,也就是了解支行的KPI是什么。同时,行长也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与制定目标。绩效考核不仅是银行对一定阶段经营管理状况和战略执行的检验和价值判断,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 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从追逐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逐步树立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现代经营理念。因此,其绩效考核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过去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核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 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 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 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 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 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 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 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 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 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 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 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 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 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 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 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 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 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 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 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 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 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 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 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最新2020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最新2020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2019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9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一) 在单位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统一举办的为期40天的金融理财师(AFP)培训班的学习.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授权的北京金融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多是海归,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对经济,对金融理财的专业知识都是相当精湛的.他们不但具有很深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具备很强的实战经验.老师们妙趣横生,深入浅出的授课给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历程,虽然感到很辛苦,但非常充实,颇有收获.结合实际工作特别是针对目前单位员工延期收入方面谈一点学习心得: 记得一位哲人说,只要给我人才,把我放到沙漠里面,我照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确,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强,银行强.激烈的市场竟争,是银行经济实力的竞争,是银行技术实力的竞争,是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竞争;而这些都要靠人才来支撑.人才决定实力,决定事业的成败.说到底,一切都是人才的竞争. 单位非常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为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搭建了很好的工作平台.如管理岗,专业技术岗,转型网点的五岗一角色等.并配套了比较科学的结合KPI指标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长远的福利规划,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很荣幸.但是现在很多员工只关心当期收入(基本工资,现买单,奖金),不关心延期收入(社会福利,单位福利),只关心即时权益,不关心既得利益,造成了只做现买单高的产品,少做或不做没有现买单的或现买单少的产品.一个理性的劳动者收入期望应该是:当期收入最大化,未来风险最小化.但是我们现状是大多数人更多的在乎当期收入最大化,而往往都忽略了未来风险最小化的因素. 员工:一分钱,一分货.给多少钱做多少事. 银行:一分货,一分钱.做多少事就给多少钱. 这样的对话也许不能概括银行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全貌,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样的对话或者称这样的心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而假若再进行一定层次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段简单的对话更多则是在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圣才出品】

第3章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名词解释 1.传神论[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传神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2.颜真卿[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3.《步辇图》[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

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4.曹衣出水[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画品》[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真题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 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分别为: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每个五分。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 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因此,仅以现代文学方向来论,阅读作品和相关作品的评论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评论主要是参考论述观点,阅读作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解答论述题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中间也不能缺乏一些经典的观点。因此我的思路是,整个现代文学来说,必须重点读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三本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中提及关键作品,必须有一个阅读基础,这是作论述题的关键。这部分几乎涵盖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专业基础来说,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和外国文论四个方面,基础性的是理解外国文论的各种流派理论,这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大题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后考题汇总电子教案

银行卡概论 1、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没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正确 2、银行卡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A磁条卡B芯片卡C虚拟卡 3、国际银行卡产业在发展阶段呈现出哪些特点A产品快速发展B风险管理能力增强C多功能支付D政府政策促进 4、国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代理外卡收单阶段、自主发卡阶段、联网通用阶段、金卡工程阶段及开拓创新阶段。——错误 5、我国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是在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成立的? B联网通用阶段 6、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B交易信息的转接和资金清算 7、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发卡机构、收单机构、转接清算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ABCD 8、银行卡产业的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A双边市场特征、B成员外部性特征、C使用外部性特征 9、随着银行卡跨行交易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基于银行卡网络的跨行交易价格,国内银行卡产业开始以政府定价为主导。——正确 10、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的监管方向是?A着重联网建设和建立行业标准 B 首次明确利润分配机制 C制定受理市场及基本业务规范 银行卡业务运作 1、办理跨行转账业务是否需要银行卡组织参与?——需要 2、对信用卡的审核要比借记卡审核多哪一个环节?——信用评估 3、收单业务中对交易凭证的保存多长时间合适?D 2年 4、发卡机构与商户的资金清算方式是?汇总轧差 5、发卡机构与持卡人的资金清算方式是?逐笔记账 6、争议处理的流程应该是A 申请应答裁判申诉 7、借记卡业务的主要盈利来源是A存贷利差 8、中国银联清算的基本流程包括B清分计费汇总轧差文件生成及划拨资金结算 9、以下不属于交易凭证上所涵盖的要素的是D商品类要素 10、银行卡组织如何对资金清算进行管理B通过业务规则或协议明确规定、界定责任C加强机构信用风险防范D避免机构流动性风险 11、收单业务的基本运作框架主要包含哪三个部分A业务拓展C业务处理D业务服务与支持 12、银行卡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的基本资金清算服务包括A资金清算B清算流水文件C提供报表D清算业务培训和咨询 13、当交易纠纷不可避免的产生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 A司法诉讼C社会非诉讼D 行业内部业务处理 14、银行卡业务运作必经的环节是A发卡B收单C资金清算 15、跨行交易资金清算采用日终轧差、净额清算方式。跨行交易清算资金包括 A交易本金B手续费C网络服务费D品牌费 16、发卡机构进行授权运作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处理原则以保障义务的正常运作,这些原则是A收益与风险平衡原则B安全与便利平衡原则D索权和授权信息保密性原则

中国美术简史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教师招聘核心笔记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 200 万年前---公元前 221 年) 第一章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 7000——前 5000 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 5000——前 3000 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 3000——前 2000 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工艺的主要代表: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 一、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1、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2、按陶质分:红、灰、白、黑; 3、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4、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5、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一)仰韶文化(公元前5500年-前3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的成就最高。 彩陶绘画:《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代表。 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二)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 3190 年到公元前 1715 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主要分布甘肃、青海地区,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类型的绘画代表。 1.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2.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成功的陶器之一。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 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3.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黑陶艺术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