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思考最全版
汽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汽车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学习了汽车概论这门课后,通过老师详细认真的讲解我对汽车的认识提高了很大一个层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深了对汽车的了解,不再只是之前浅显的认识。
现就汽车的发展史及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详细陈述。
一、汽车发展史上的四座里程碑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另一位工程师哥德利布?戴姆勒也同时研制出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
第一辆量产的汽车:1908年,汽车史上第一辆在生产线上大量装配的四轮汽车福特T型车在美国诞生。
福特T型车一改以往汽车马车型的造型,加上功能配置上的创新和改进,使它成为当时城市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上市第一年就卖出1.9万辆。
1920年,T型车从装配线退役时,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
第一辆划时代汽车:大众甲壳虫成功是众所周知的:它打破了福特T型汽车的产量纪录。
目前,大众汽车公司又推出新甲壳虫,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它的优点是结实耐用,不讲究豪华,而且价格大众化。
第一辆微型汽车:1959年面世的“迷你(Mini)”轿车引发了汽车技术的一场革命。
这种小型车在取得观念上的突破的同时,还屡次在汽车赛中取得冠军。
40年后的今天,这款车仍然流行,几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迷你车”的设计,使之成为最家庭化的轿车二、几大汽车公司的发展史(1)福特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于1903年6月,由亨利•福特先生与11家企业联合组建。
靠28000美元资金起家,福特在日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福特先生坚持认为公司的未来在于生产适合大众市场的价格低廉的汽车。
自1903年起,福特公司就开始使用字母表中的前19个英文字母(A-S)来为所有的新车型命名。
1908年,第一辆T 型车诞生了。
在随后的19年内,福特公司共售出1,500多万辆这样的车型,福特汽车公司在全球牢牢建立了自己作为综合工业巨头的地位。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精)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围绕大型主机厂而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这些集群大致分布在东北、京津、中部(湖北安徽)、西南(重庆)、珠三角、长三角六个地区。
这些区域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汽车产业。
鉴于此,我们整合了这六大区域最具代表性的省份或城市的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宏伟计划和目标。
东北地区辽宁省:2010年汽车产能78万辆、汽车工业成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据辽宁省" 十一五" 发展规划,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扶持力度,在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研发资金、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向重点企业倾斜。
到2010年,辽宁省将形成汽车78万辆、其中轿车23万辆的生产能力,汽车工业将成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吉林市:到2010年实现整车产能40万辆,收入达220亿元到2010年,吉林市规划形成4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220亿元,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80亿元,建成轻微型车、多功能用途车系列等车型生产及配套体系。
大力发展专用、改装车行业,培植一定数量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汽车物流和服务行业形成与汽车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和效益优势。
长春市:未来5年汽车产能超200万辆,产值超 5000亿元目前长春正在进行百万辆整车、百万台变速器、百万台发动机的扩能工程。
据长春市长崔杰介绍,目前长春的百万辆整车扩能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开工在建的达到80万辆,包括一汽轿股28万辆、一汽丰越20万辆、一汽奥迪10万辆、中兴长铃20万辆等一系列项目。
" 这些项目今年将进入建设高潮期,有的项目09年下半年就可以投产,2010年将是新增整车投产的高峰期。
可以明确地预期,未来5年,长春将成为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超 5000亿元、站在世界前列的国际汽车城。
汽车的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地位变迁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的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地位变迁根据我国汽车生产技术的发展总结起来发展阶段有三:第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
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工业体。
中国成为汽车业转移地的必然性:1、汽车业霸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汽车业三个霸主的形成来看,汽车业霸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掌握促成汽车业霸主形成的因素,努力为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的汽车业获得新霸主地位是存在可能性的。
那么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呢?从世界汽车业三霸形成的历史来看,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汽车业发展战略。
美国的T型车反映出“要让普通工人买得起汽车”的发展目标,日本的“国民车计划”更明确的提出了日本汽车业要适合日本国情的发展方向。
其次,市场需求。
世界汽需求经历了从大型车到小型车再到节油型车的发展过程。
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是这三个阶段机遇的把握者,因此成为了世界汽车业霸主。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ppt 35页)
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
▪ 1984年5月,长安汽车集团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 了“经贸合作协议”,迈出了微型汽车生产的步伐 。
▪ 1985年,根据当时重庆“缺重少轻”的现状,重庆 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合资组建了庆铃汽 车有限公司,生产五十铃轻型汽车。
▪ 1991年,国家批准长安汽车集团引进日本铃木公 司奥拓轿车设计制造技术,并于当年将奥拓轿车 投放国内市场,开始生产轿车。
二汽的诞生:
▪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十堰的 深山沟里正式破土动工。第二汽车制造厂 是国内自行设计、国内提供装备的工厂, 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 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 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 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 第二汽车制造厂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 车和越野汽车。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4/5/20
21 2:38:25 AM02:38:252021/4/5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4/5/20
谢 谢 大 家 21 2:38 AM4/5/2021 2:38 AM21.4.521.4.5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5-Apr-215 Apr il 202121.4.5
二是国内几大集团快速完成资本积累,降低风 险的需要.通过与跨国公司一系列的合作,以最快 的速度抢占了国内市场,迅速积累起大量资本,从 而为下一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同时 ,多品牌战略的实施,也大大降低了未来的经营风 险,使企业不至于因一个品牌的失败而导致整个企 业或甚至一个地区出现衰退.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调查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2:38:2 502:38: 2502:3 8Monday, April 05, 2021
中国东北汽车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第 3期
2 0 年 6月 o8
吉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科 学 版 ) 人 Ju a o l o l nv r t ( m nt s S c l c n e dt n o r l f in N r ies y Hu a ie & o i i c io ) n Ji ma U i i aS e E i
9 % 以 上 。 其 中 , 国 、 本 、 国 、 国 、 国 、 国 0 美 日 德 中 法 韩 的 汽 车 总 量 之 和 约 占 全 球 总 产 量 的 6 %【 这 些 国 家 0 】 1 。
车 产 业 发 展 趋 势 , 合 全 国 汽 车 产 业 布 局 形 态 。 长 整 拉
汽 车 整 车 生 产 及 零 部 件 供 给 上 具 有 优 势 互 补 的 特
的 汽 车 2 业 大 多 表 现 出 明显 的 地 域 集 中 的 产 业 集 群 1 2
特 征 , 而 形 成 了 世 界 十 大 汽 车 城 。 从 国 内 看 , 几 从 近
年来 , 国汽车 市场 以每年 两位 数 的速度 持续 增 长 , 我 且 增 长 速 度 越 来 越 快 。 据 预 测 ,0 0年 中 国 将 成 为 22 全 球 最 大 的 汽 车 市 场 【 在 这 么 短 的 时 期 内 。 以 如 2 1 。 能 此 高 的 增 长 速 度 来 满 足 具 有 如 此 庞 大 需 求 的 汽 车 市 场 , 全 世 界 除 了 中 国 别 无 他 处 。 国 汽 车 产 业 集 群 在 我 的 形 成 正 是 基 于 这 样 的 市 场 需 求 背 景 .也 是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的 必 然 要 求 。 我 国 的 汽 车 产 业 集 群 分 布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作者:张全跃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4期摘要由于环境与交通问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对象。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开发新能源产品,改变以往汽车纯燃汽油的运行机制,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或者是节能技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汽车运行对环境的污染。
预计到2020年为止,全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进入新的阶段,因为那时全球石油使用消耗总量会在65%以上,为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加剧,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都会进一步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随着各国新型汽车动力技术的研发速度加快,以燃料为主的传统汽车逐步被市场淘汰,由于汽车能源动力技术改革需要漫长时间,为更快地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全面推广,需要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定战略对策,进而应对好市场挑战,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商业化发展。
本文主要是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展开分析,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1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挑战。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
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和资源紧缺摆在各国发展面前,要求各国创新汽车动力技术,减少汽车能源消耗,避免石油消耗造成的温室效应加剧。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上满足了人們的物质需求的,导致私家车数量逐年递增,国内的石油消耗量也是如此。
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20年为止,全球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量则会占据总石油消耗量的62%,导致石油需求以及供应量在2025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净缺口现象,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现象加剧。
所以,传统汽车行业在此背景下备受打击,随着国家对能源以及环境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企业行业的发展管控,但是我国汽车出口量以及汽车制造量逐步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就会成为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家,我国汽车数量则会增肌到1.3~1.6亿辆,而车用石油消耗费则会出现较强的增长势态,且会远远高于世界水平,出现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无可避免。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
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
比亚迪发展战略分析
育袋: 从电池领域向汽车领域扩张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是形散神不散,整个产业链各项业务之间可以发生聚合效应。
长腿: 技术能力突出使比亚迪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发展战略分析
比亚迪采用袋鼠模式,充分带动了其快速发展。但是,不利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跨行业经营,对其专业性让人难以肯定。
比亚迪的汽车战略
比亚迪英文名为“build your dreams(简称‘B Y D’)”,意为“成就你的梦想”。
比亚迪IT产品的成功,为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比亚迪名称的含义
1995年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如今已扩张为拥有手机零组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和汽车三大事业群的集团企业
比亚迪集团
2008年上半年营业额
520亿元;年增长44%
3大事业群营收比重
1.手机零组件及组装
222亿 68%
138亿 1.4%
2.二次充电电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汽车
159亿 71%
比亚迪集团简介
业务板块构成
比亚迪北京 汽车基地
比亚迪西安 汽车基地
比亚迪深圳坪山 汽车基地
比亚迪深圳宝龙 IT基地
比亚迪深圳葵涌 IT基地
比亚迪惠州 汽车基地
比亚迪上海 IT-汽车研发
发展战略分析
高端创新战略
产业经济学教材(第三版)案例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1.根据汽车产业特征,说明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性。
答: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由于其在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效益。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趋势。
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
其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明显呈L形或U 形的。
这表明随着汽车企业生产能力或产量的扩大,其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或者是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会递增。
2.简述导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
答:行业内企业数目过多、主导企业优势不明显、行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行政等其他因素的诸多方面,都成为制约我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化发展的原因。
(1)由于汽车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居民,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2)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汽车工业,很多地方政府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实行地方保护,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重复建设,造成汽车企业平均产量的低下,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量规模。
3.试述提高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思路和政策措施。
答:提高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思路是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的规模结构。
即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促使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大型汽车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带动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具体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是:首先,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重组;其次,构筑有效的行业壁垒,加强汽车工业的宏观调控;第三,通过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城市交通管理以适应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要求;第五,将创新作为汽车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第三章中国汽车工业集中度1. 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学者们对我国汽车市场集中度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分歧。
汽车SWOT分析.ppt.ppt
市场对中国性价比较高的中低端汽车市场需求增长
目前,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汽车市场近乎饱和,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二线市场,将成为众车企的“新热土”。类似山 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市场均成为车企眼中的新宠儿。其中人均GDP在3至4万之间,处于国内中上游水平,汽车销量上 升势头劲猛。而市场对中低端汽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大量国外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整机厂配套价格下压,原材料价格上涨,零部件企业利润下降,影响其后续发展 零部件进口市场的替代威胁明显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弱势
整车及管件零部件研发能力较弱 企业对政策扶持有依赖性 产品质量较国际品牌要差 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
SWOT
机会
汽车企业全球化快速发展 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继续向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
市场转移,新兴市场对中国性价比高的中低端汽车 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改探究
HEBEINONGJI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目前,在国际大形势下,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培养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本文将以发展规划为指导,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新能源汽鸳锲黜澱5)》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张继方徐颖若引言面对气候变化和当前全球新一轮技术的变革,车联网、纯电动、智能化正在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能源的挑战与新技术的改革发展,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是指其不使用常规的汽油或者柴油作为动力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具有先进理念的汽车,其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叫因此,要想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使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需要重视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的发展叫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要把社会的需求转化成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知识储备以及对教学改革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1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1.1参差不齐的学生技术能力当下,九五后和零零后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前高职类院校学生相比较,他们有更加鲜明的性格,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具体来讲,他们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抽象思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九五后”和“零零后”的家庭条件优越,社会经历相对不足,导致他们缺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而汽修专业的技能培训是一个污垢厚、出力多、花体力、流汗又流泪的“苦差事”,这就导致汽修专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准往出现眼高手低、只看不练、偷懒,甚至嫌脏远远躲开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了髙职汽修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效率。
进一步加快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建议2.doc
进一步加快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建议一、北京汽车工业的战略定位北京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是我国轻型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和特色,拥有包括北京现代、北京吉普、北汽福田、北内、北齿等在内的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在2000年经济工作会上,控股公司正式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即:一年调整扭亏、两年重组盈利,三年大变样,并且制定了极为明确的措施,提出了“三个一批”的概念:淘汰退出一批,搬迁调整一批,合作发展一批。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控股公司在调整改革、结构重组等方面的措施是十分得力和到位的,初步形成了“一个基地、三个板块”的发展格局。
2002年,控股公司系统内汽车产销量均达到 18.05万辆,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汽车行业名列第5位;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达到111.4亿元。
过去几年,业界人士在计算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大省或城市时,很少将北京划在圈内。
但是2003-2003年北京汽车工业的几大动作,又开始让人们重新掂量“北京汽车”的分量。
2002年底,在控股公司2003年经济工作会上,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实现北京汽车工业腾飞的新目标:2003年实现变样,2004年全力做强,2005年实现腾飞。
具体指标是:2003年产销22万辆,力争24万辆,销售收入 200亿元,力争240亿元;2004年产销30万辆,力争35万辆,销售收入300亿元,力争350亿元;2005年产销50万辆,销售收入500亿元。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精神指引下,北京汽车工业继续取得快速发展。
截止到9月底,北汽控股公司生产汽车245424辆、销售汽车241254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0.9%和89.8%;实现销售收入223.5亿元,实现利润1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和375.3%,创下了北京汽车工业有史以来的新高。
截至2003年10月17日,北汽控股产销汽车超过25万辆,已实现销售收入235.8亿元,实现利润16.5亿元,销量和销售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五。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的一个 ( 标志性 )指标 。 据 2 世纪9 年代后期统 O O 计, 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 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汽 车 工业经 过 5 年 的建 设和发 展 , 0 企业综 合实 力增 强 ,生产 集 中度 提高 ,主要 车型的 生产 能 力接近 或 达到 《 车工 业产 业政 策*规定的 经济 规 汽 模 ,主要 引进车 型 的 国产化 目标基 本实现 .缩短 了 与 国际水 平的 差距 。“ 九五 ”年均 增长 率为 8 % 全 的企业 生 产集 中度约 为 3%, 8 同期 ,日本为 8%, 0 美 国为 9 %,法 国和意 大利基 本是 10 0 0%。20 00年, 中
1 0 韩 国为 9 %。 0 %, 8 严重
的规 模 不经济 , 不仅 使企 业 固定 成本 居 高不下 , 抵 消 了我 国 劳 动 力成 本 低
的优势 , 而且也使总体社 会效 益变 差 。
生 产集 中度偏低 。 在 产业 组织 学 中 , 生产 集 中 度是 反 映 市 场 竞 争 程 度
国 1 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9 %。 00 , 4 0 20 年
全行业 实现 销售 收入 39 亿 元 , 1 1 利润 17 L , 7 t 元 比 19 分 别增长 8%和 17 95年 0 O%;生 产汽车 2 7 0 万辆 ( 全球年 产 量排名 第八 位 ) 中轿车 6 万辆 ,比 ,其 O5 19 年分 别增 长 4%和 8% 汽车 工 业出 口额 为 2 95 3 6 5 亿美元 ,进 口额 为 3 6亿美 元 。
殴备也只占 2 % ~ 0先 进水平 有很 大 差距 。在产 品 方面 ,我 国汽 车产 品 的总体水 平 只能 达到 国际 2 世 纪 7 0 0年代 的 水平 ,通过 引 进新 型产 品达到 2 0世纪 8 0年代水 平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问题与思考
能 源 汽 车核 心 技 术 的研 发 方面 已经取 得 了令 人可
喜的进展嘲 。
电动轿车 、 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三款代表不同技术 方向的新能源汽车, 并计划于 2 1 年推出自主品 02 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一汽集团已
确 定 以混 合 动 力 车 为 主 的 新 能源 汽 车 发展 战 略 ,
环境的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汽车产业在能源利 用方面迫切需要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 作者简介 】云 洁 , ,93年 生, 女 16 本科 学历, 研究 员, 专利代 理人 , 江苏省科技 情报研 究所查新 中心副主任 , 专利分析师。研
究 方 向 : 技 查新 、 科 情报 研 究 、 利 信 息 分 析 、 争情 报 。 专 竞
节 能 论 坛
我国新能源汽 车产业发展 概况及 问题与思考
江 苏省 科 学技 术 情报 研 究所 云 洁
摘
要 :本 文论述 了我 国现阶段新 能 源汽 车产业的发展现 状 , 从产业政 策、 总体发展状 况、 主要 零部件生
产现状 、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种 类和特点等方 面概述 了我 国新能 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 结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 的专 利 文献检 索与专利分析 结果 , 出了我 国发展新 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 的主要 r ̄ , 指 . 并对我 国现阶段 发展 新能源 - l 汽车提 出了建议与对策 。 关键 词 :新 能源 汽车 ; 发展 ; 专利 分 析 ; 状 ; 现 对策 ; 建议
地。 比亚迪是 国 内新能源 汽车 的领 跑者 ,0 8年 即 20
推 出插 电式混合动力车 F D 2 0 3 M,0 9年又推 出纯 电动轿车 E 。具体情况见表 1 。 6 旧 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比亚迪。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作者:郑雪芹来源:《汽车纵横》2021年第07期汽车产业的“十四五”,在“双碳”背景下,正在被电动化、智能化等多重因素重新定义。
車企也将在产业政策、产品结构和企业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6月18日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主流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论坛上,一汽、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比亚迪、江淮等主流车企分享了各自的“十四五”战略思路,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品牌向上等成为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
车企“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战略“双碳”目标指引下的汽车行业,正在被电动、软件、智能等多种要素重心定义,企业转型已势在必行。
其中,电动化已成为“新四化”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柳长庆认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了企业绿色转型的步伐。
在一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超过10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四五”期间,一汽计划推出50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其中,红旗品牌推出13款以上,解放品牌推出15款以上,奔腾品牌推出5款以上。
上述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要达到20%以上。
秉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
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十四五”及以后,中国汽车行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的核心主线。
在北汽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积极推进全面新能源化的战略目标,并采取“纯电、混动、氢燃料”多线并举的技术路线。
其中,在纯电方面,以新能源高端品牌——极狐打头阵,并以此为基础,在未来5年向大众化车型、差异化场景进行渗透;在氢燃料方面,北汽福田力争到2025年累计推广氢燃料商用车1.5万辆,到2030年累计推广20万辆,全面实现氢燃料商用车的多品类、多场景应用。
毫无疑问,“碳达峰、碳中和”将倒逼汽车产业生态加速绿色发展。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余成龙进一步解读认为,这本质上是一场能源大战,是新能源和旧能源的决战,是升级版的大国博弈,未来国际间的竞争焦点将向绿色低碳产业链转移,并将引领新一轮规则的建立。
上海通用汽车的竞争优势分析及其发展的战略思考
上海通用汽车的竞争优势分析及其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消费日益旺盛,带动了轿车整车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对我国轿车整车生产行业的现状以及上海通用汽车在行业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得出上海通用汽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得益于其在产业链上获得竞争优势,包括了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
在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上海通用汽车进一步的发展从战略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上海通用汽车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引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得同比增长9.9%。
国民消费结构已由衣食消费为主进入到住行消费为主。
据统计,2005年我国乘用车销量达到397万辆,同比2004年增长了21.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将有更大的部分用于轿车方面。
一、中国轿车整车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中国轿车整车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5年的统计,我国现有轿车整车生产企业31家(包括生产MPV和SUV的轻客企业),其中大部分为合资企业。
对2005年轿车生产企业的销量排名(表一)进行分析,首先,从总体销量情况来看,2005年我国轿车销量达2787416辆,同比2004年增长24.3%。
其中销量排名前10位的轿车生产企业销量为2026398辆,占了总销量的73%,表现了轿车产业良好的产业集中度;其次,从销量前10位轿车生产企业的性质分析,这10家企业中仅有三家不是合资企业,分别是天津一汽夏利、奇瑞汽车和浙江吉利,说明在我国的轿车生产企业还是以合资企业为主的格局;最后,对排名前5和前10的集中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销量排名前5的轿车生产企业的销量集中度由2004年的54%下降到43%,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排名前10的轿车生产企业的销量集中度由73%下降到74%,仅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排名后5位的企业缩小了与前5位企业的差距,尤其是三家非合资企业均为自主品牌企业,说明了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的占有率正在逐步增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1572020年15期 (5月下旬)产能经济摘要: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现状出发,介绍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公共充电桩建设情况以及相关补贴政策。
同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核心技术难以突破以及车辆保值率低等问题。
最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强充电桩的建设力度,使车桩数量相匹配;研发创新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体系,提升车辆保值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也日益突出。
传统燃油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使社会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国家对能源与环境高度关注的推动下,汽车的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低碳化和可再生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缓解资源短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十多年来产销量一路上升,行业总体发展良好。
但是,在基础建设、核心技术水平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分析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78万辆,2018年已增至125.6万辆,这五年中销售量的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在汽车市场整体萎缩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相较于2018年下降近50%等因素的影响下,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0.6万台,同比下降4%,为近1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总体而言,虽然近一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有所下滑,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总体向好的趋势仍没有改变。
(二)公共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支持地方做好充电桩建设,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对地方充电设施建设给予奖励性补助。
汽车概论思考题完整版答案
汽车概论思考题第一章汽车发展史1、汽车的定义怎样?美国、日本与我国有什么区别?2、第一台蒸汽机是谁发明的?何时诞生?3、第一辆蒸汽汽车是何时、何人发明的?4、四行程内燃机循环为什么叫奥托循环?第一台四行程内燃机是谁发明的?5、第一辆汽车何时诞生?是谁发明的?6、美国人福特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7、为什么说汽车诞生于欧洲,但最早形成汽车工业的却是在美洲?8、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重心的转移演变中,如何看各汽车工业大国的汽车工业发展?9、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0、我国三次“汽车热”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各有什么背景特点?11、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前景,概括为大市场、大改组、大投入、大提高,你怎么看?第二章汽车组成及分类1、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2、汽车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3、按GB/T3730.1-2001规定,汽车可分为哪些类型?4、什么是乘用车?有几种类型?5、什么是商用车?如何分类?6、汽车是如何分类的?各有什么类型?7、车辆识别代号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用途?8、国产汽车型号如何编制?9、汽车有哪些基本性能参数?10、汽车动力性如何评价?11、何谓经济性?我国常采用的评价指标是什么?12、试分析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辨证关系。
13、汽车制动性能包含哪些方面?14、滑移率的定义如何?为什么制动时希望滑移率保持在20%左右?装用ABS的目的是什么?15、什么是汽车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16、汽车等速行驶时,主要存在哪些阻力?它们各是怎样产生的?17、什么是附着力?如何增大汽车的附着力?第三章汽车基本构造§3-1 汽车发动机1、发动机通常是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功用?2、汽油机与柴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3、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异同?4、发动机的气缸有哪几种排列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5、为什么现代发动机多采用每缸多气门的结构?6、为什么进、排气门要提前开启,延迟关闭?7、汽车用发动机的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的浓度有何要求?为什么?8、柴油机供给系由哪些装置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用?9、为什么汽车发动机要安装排气消声器?10、为减少汽车排气污染,在汽油机和柴油机中各采取了哪些措施?11、何谓增压?增压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12、发动机的冷却强度为什么要调节?如何进行调节?13、发动机润滑系是由哪些装置组成的?各有何作用?14、为什么汽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必须设置真空点火提前和离心点火提前两套调节装置?15、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统中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16、微机控制点火系有何特点?17、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有何优点?它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18、起动机的作用是什么?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们是如何工作的?19、汽车上为什么要装起动继电器?§3-2 汽车底盘1、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布置形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2、汽车传动系中为什么要装离合器?3、离合器从动盘上的扭转减振器的功用是什么?4、变速器的功用是什么?5、为什么变速器中要装有同步器?6、自动变速器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们是如何工作的?7、汽车传动系为什么要采用万向传动装置?8、十字轴万向节要实现等速传动,应满足什么条件?9、等速万向节有几种?各有何特点?10、驱动桥的功用是什么?每个功用主要由驱动桥的哪个部分实现和承担?11、驱动桥中为什么要设置差速器?12、汽车行驶系的功用是什么?一般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何功用?13、前轮定位参数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14、转向驱动桥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其转向和驱动两个功用主要由哪些零部件实现?15、何谓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其结构上有哪些特点?16、何谓汽车转向系?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各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7、何谓汽车制动系?制动系是如何分类的?18、轿车制动系与货车制动系有何异同?19、汽车为什么要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它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3-3汽车车身与电气系统1、轿车和客车的车身各有何特点?2、车内外部防护装置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3、蓄电池由哪些部分组成?何谓蓄电池容量?4、汽车为什么要装发电机?车用发电机为什么必须配用电压调节器,它们是怎样进行电压调节的?5、汽车上装有哪些照明灯?它们的用途是什么?6、汽车上装有灯光信号,它们的用途是什么?7、汽车上装有哪些仪表?它们的用途是什么?8、汽车上装有哪些报警装置?它们的用途是什么?9、汽车上装有哪些辅助电器?它们的用途是什么?10、汽车电器设备的线路有何特点?11、汽车电路有几种表达方法?各有何特点?12、什么是非独立式空调系统?独立式空调系统?13、汽车空调使用什么制冷剂?14、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何?每一个工作循环有哪四个基本过程?15、制冷剂为什么要干燥、除湿处理?16、汽车通风方式有几种?如何进行?第四章新能源汽车1、电能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和主要问题有哪些?2、为什么现阶段可用作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蓄电池有数十种,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胜任工作?3、电动汽车大致可分为几类?4、蓄电池与燃料电池相比有何区别?5、电动汽车使用的典型电动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6、根据传动系统的组成不同,电驱动的结构形式有几种不同的方案?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蓄电池电动汽车或内燃机汽车相比有何特点?8、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哪些型式?其特点如何?9、为什么天然气汽车通常采用压缩气态储存方式,而石油气汽车通常采用压缩液态储存方式?10、何谓临界状态、临界温度、临界压力?11、为什么燃气汽车与燃油(汽油、柴油)汽车相比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小?12、液化石油气储气瓶对充液量有何限制?为什么?13、醇类燃料和汽油掺烧与汽油纯烧相比有何优点?14、氢气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和主要问题有哪些?15、什么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如何?汽车概论思考题第一章汽车发展史1.汽车的定义怎样?美国、日本与我国有什么区别?在美国,汽车是指本身的动力驱动(不包括人力、畜力),装有驾驶操纵装置的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自然地域上运输客货或牵引其他车辆的车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思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思考2002-05-29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生产集中度提高,主要车型的生产能力接近或达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的经济规模,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目标基本实现,缩短了和国际水平的差距。
“九五”年均增长率为8%,全国14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90%。
2000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11亿元,利润177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80%和107%;生产汽车207万辆(全球年产量排名第八位),其中轿车60.5万辆,比1995年分别增长43%和86%汽车工业出口额为25亿美元,进口额为36亿美元。
2中国汽车工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已取得的进步和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主流仍有很大的差距。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散、乱、差”,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能代表壹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轿车工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然是所谓的“幼稚工业”。
2.1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达到壹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
按照国际流行的轿车厂的经济规模的起点为年产30万辆这壹标准(即MES)来衡量,中国轿车工业达到MES的厂商总产量的百分比(即D值)现今仍为零,美国为100%,韩国为98%。
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不仅使企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也使总体社会效益变差。
生产集中度偏低。
在产业组织学中,生产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壹个(标志性)指标。
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38%,同期,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
2000年,中国前三家汽车企业(壹汽、东风和上汽)的生产集中度虽然上升至44%左右,但和上述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20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X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
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X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规模小,建设效率低,导致了成本过高,加大了项目风险。
零部件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而欧美和日本对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投资比例壹般超过1:l,甚至3:1。
由于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2.2产品技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设备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即使壹汽集团X公司和东风汽车X公司这样的国家特大型企业,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机器设备也只占20%—30%,其工艺、监测和试验水平距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
在产品方面,我国汽车产品的总体水平只能达到国际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通过引进新型产品达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占30%,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平的产品仍占40%。
我国汽车的整车质量比国外汽车大10%——20%,汽车排放污染程度高出数倍至数十倍,首次故障里程约为1000——2000km,是国外汽车的1/10,经济使用寿命壹般只及国外的壹半。
国外汽车已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装备,在壹些车型上,电子产品价值已占汽车整个成本的1/3左右,而我国对各种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ABS、安全气囊、行驶稳定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2.3产品价格国产轿车售价普遍高于国外市场同类型车,不包括价外税费,壹般高出40%—100%,具体到各个车型,又有较大差别。
例如,奥迪(4缸)轿车30万元,捷达轿车14万元,韩国同档次车价格分别为2万美元和1万美元。
新上市的别克轿车售价36.9万元,在美国本土售价为2万美元,贵1倍多;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售价29.8万元,而在日本仅售约1.8万美元,贵1倍左右。
从表面见,我国载货汽车和国外相比,确实有价格优势,但实际上,此优势是比较弱的。
国外载货汽车(尤其是重型车),性能远远优于国产车,使用1——2年后,各项性能指标仍很高,但以“二手车”卖出,价格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甚强。
20世纪90年代以前,捷克载货汽车在世界市场上壹直享有壹定声誉,但后来却被西欧著名品牌的“二手车”打垮了,这壹教训值得我们牢牢汲取。
2.4市场效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且将根据汽车工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但至今仍然缺乏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市场需求增长。
当下北京用户壹次性付款购买壹辆国产汽车,办完所有手续上路最少得花上俩星期。
如果用户要分期付款买壹辆新车,需要花20天左右的时间。
而买辆进口车全办下来得花俩个多月的时间。
2.5国际竞争力衡量某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对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而得出的。
国际贸易竞争指数指出口金额和进口金额之差除以进出口贸易总金额而得出的商值。
由表l能够见出,我国汽车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经历了俩个发展阶段,即前期该指数很低,且呈下降趋势,后期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仍然是较大的负值,表明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然低下。
表1:中国汽车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统计20但其绝对值实在是太小,最高的年份仍不到0.2%,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
据统计,1980——1998年我国仅出口整车约13万辆,只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总进口量的1/10左右,只及西班牙20世纪90年代初期壹年汽车出口量的1/10左右。
3中国汽车工业所处环境和面临形势3.1世界汽车工业增长停滞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增长出现停滞迹象。
1998年,全世界共生产各类汽车5265万辆,比1997年减少约2.6%。
这是世界汽车产量连续多年上升后首次出现全面下滑。
同时仍反映在汽车工业的投资上,1998年全世界汽车厂吸引的新增投资额下降40%,其中美国投入汽车厂的资金仅为27亿美元,比1997年的78亿美元下降65%。
1997年,投入中国汽车厂的项目资金高达15亿美元,而1998年下降到5.28亿美元。
1998年巴西汽车吸引投资24亿美元,比1997年下降42%。
据估计,目前世界汽车生产能力过剩30%,约1800万辆,世界前40家大汽车制造商中,目前只有10家盈利。
预计今后几年这种状况仍会加剧。
3.2经济全球化和汽车业联合兼且3.2.1汽车(业)全球化近年来汽车跨国X公司联合技术开发的越来越多,技术知识扩散、转移和利用的速度及力度大大提高,汽车设计和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为使开发的产品更符合当地市场的需要和更便于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及技术资源,且和“市场和用户在哪里,就把工厂建到哪里,就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战略相配套,愈来愈多的X公司将技术开发机构(当然主要是适应性开发和设计)扩散到世界各地。
例如日本的汽车X公司在美国各地设有9个、在欧洲设有8个研发中心,而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附近就集中了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典、韩国等汽车X公司15个技术中心。
3.2.2资产重组和联合兼且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产品开发成本、销售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汽车工业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跨国联盟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且,雷诺和日产联手,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通用控股日本五十铃、铃木和富士重工等,形成厂年产400万辆之上6大汽车集团,其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之上。
强强联合使汽车技术、产品和企业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汽车大企业更具实力和竞争力,也使原有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3.3平台战略、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际汽车工业广泛采用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等方式,使新产品开发费用和工作量部分地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风险共担,实当下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产品通用化程度,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
不少跨国汽车X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减少平台数量,增加零部件供货商产品开发的工作量。
3.4争夺新兴市场21世纪,发展中国家(地区)汽车市场在全球整个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而传统市场的份额将逐步缩小。
为此,各大汽车X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对这些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和中南美洲市场的开拓力度。
迄今为止,日本汽车X公司在亚洲地区市场居领先地位,影响较大。
但近年来,欧、美厂家也不甘示弱,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中国被各大汽车X公司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市场,跨国汽车X公司纷纷逐鹿中国,如通用集团在华合资X 公司有上海通用汽车X公司、金杯通用汽车X公司;大众集团有壹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福特集团有江铃X公司(持股方式)、长安福特;戴—克集团有北京吉普X公司、亚星奔驰X公司和北方奔驰X公司(技术合作)等。
除之上X公司外,在中国投资的外国X公司仍有Volvo和上汽合作生产城市公交车宝马为华晨的中华轿车提供技术支持,且合作生产宝马3系列和5系列;本田X公司的广州本田项目;标致—雪铁龙集团的神龙富康项目;雷诺—日产集团的三江雷诺项目;日产X公司的郑州日产、杭州东风日产柴项目等。
表2:3.5世界各大汽车X公司已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提升。
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占领技术制高点。
以美国政府发起的“新壹代汽车伙伴计划”(PNGV)为代表,用高新技术提升汽车产业已全面展开,且取得重大突破。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从当下的12%—15%提高到2005年的25%~30%。
3.6加入WTO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6.1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业的冲击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壹方面,中国将于2006年之前把汽车进口关税降低至25%,汽车零件关税减至平均10%。
这将使我国轿车和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驱动桥及关键零部件受到严重的冲击,其次是高档的重型载货汽车。
取消配额许可证以后,将使轿车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数量增加,冲击更加明显。
另外,加入WTO后,将对外开放汽车和零部件的国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运营性运输X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
这些领域放开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更加畅通,对服务贸易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汽车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