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血脂稠)的10个偏方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血脂稠)的10个偏方【概要】高脂血症系指血脂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血浆内脂质大部分与蛋白质相结合,因而也可将本病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如胆固醇、磷脂等;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等。
本症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脂血症是降低心脑血管的关键,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症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可出现头晕胀痛、腹胀和肢体沉重等;部分患者形体肥胖或超重,伴有高血压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等。
中医认为本病主因痰湿内盛、痰瘀交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所致,治宜补益肝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祛痰消食,合理选择相应的中药。
处方1白金丸【方药与用法】白矾3份,川郁金7份;上药研细末,和勻后,制成药丸;治疗时,每次6g口服,每日3次,连服20天为1疗程,以服药2〜3个疗程为宜。
【功能与主治】祛痰,行气,解郁;主治高脂血症和肥胖症。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该方治疗高脂血症344例,其总胆固醇平均下降2.2mmol/L、甘油三酯平均下降0.8mmol/L;治疗肥胖症170例,服药后体重明显降低,平均减轻3.6kg。
【简释】此方源自《普济本事方》和《外科全集》。
前者记载白矾、郁金用量为3:7,主要用于癫狂、喉风、乳蛾等病;后者记载白矾、郁金用量为1:1。
方中白矾主要成分是硫酸钾铝,能起收敛作用,故可抑制胆固醇等脂质经由肠道吸收;郁金具有消炎利胆作用,能促进胆固醇代谢产物胆酸等经由肠道排泄,从而发挥有效降脂作用。
处方2山菊参饮【方药与用法】山楂、菊花、丹参各10g;上药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服30剂为1疗程,连服3个月。
服药期间宜配合运动疗法,每日分早、晚各自由运动30min。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瘀;主治高脂血症。
【疗效评估】曾有报道,经此方治疗60例高脂血症,服药1个疗程后,甘油三酯降至正常者45例;较服药之前降低1.5〜2mmol/L者10例;较服药之前降低0.5〜lmmol/L者4例。
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方案

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方案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应用方案,包括中医特色护理、饮食调养、运动疗法、情志调理及生活方式改善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2. 中医特色护理2.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丹参活血化瘀、山楂消食导滞、枸杞子滋补肝肾等。
中药治疗应遵循辨证施治、整体调治的原则。
2.2 针灸疗法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如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
针灸治疗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3 拔罐疗法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如背部、肩颈部等,采用留罐、走罐等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血脂。
拔罐治疗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饮食调养3.1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控制饮食总热量,保持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
3.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肠道功能。
3.3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减少动物内脏、肥肉、奶酪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选用植物油作为烹调油,以降低血脂。
3.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适量摄入鱼类、瘦肉、豆腐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
3.5 注意饮食搭配保持饮食多样化,注重食物搭配,如粮食搭配、动植物蛋白搭配、蔬菜水果搭配等,以保证营养均衡。
4. 运动疗法4.1 合理安排运动量根据患者体质、年龄和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4.2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推荐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肺功能。
4.3 注意运动安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伤,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诊。
5. 情志调理5.1 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5.2 缓解压力引导患者学会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听音乐、练习瑜伽、冥想等,以降低血脂。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有比较深厚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多发生在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等情况下。
故而,中医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缓解症状,预防并治愈高脂血症。
以下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1.调整饮食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生成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减轻高脂血症症状。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属于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的身体状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饱腹感不强为宜,同时应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楂、黄芪、茯苓、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促进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不过,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需要具体辨证施治,不能轻易自荐。
3.针灸推拿针灸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经络穴位及相关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含量。
4.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降低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科学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身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同时要遵循正常的治疗,不应盲目自荐,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血脂症的中医养生治疗

高血脂症的中医养生治疗一、高血脂症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分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这种代谢紊乱在长期内容易导致动脉壁内斑块的形成,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医学认为,高血脂症主要是由于肝气郁滞、湿浊内生、痰浊内阻等原因导致。
常见诱发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适当运动、长期压力过大等。
因此,中医养生治疗可以通过调理肝气、祛湿化痰来改善高血脂的情况。
二、中医养生治疗高血脂的方法1. 调理肝气肝气郁滞被视为导致高血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通过舒缓紧张的情绪和放松身体来调理肝气。
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也能帮助消除郁滞。
此外,中医药物也应用于调理肝气。
例如,柴胡、郁金等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可通过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功效来改善高血脂状态。
2. 祛湿化痰湿浊内生、痰浊内阻是中医将高血脂归因于体内湿气积聚的原因之一。
饮食方面,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量摄入盐分和含糖饮料。
中药治疗方面,在祛湿化痰的基础上常用茵陈蒿、苦参等具有健脾祛湿、散结通络的草药。
这些草药对改善高血脂的效果有一定作用。
3. 调整饮食结构中医饮食习惯倡导平衡饮食,注意调整食物搭配和烹饪方式。
在高血脂的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高纤维食物如杂粮、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也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
另外,减少对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也是关键。
4. 运动保健适当运动可以改善体内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帮助调节血脂水平。
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并进行适度强度的锻炼。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运动计划是重要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过度运动,以避免过度消耗体力造成损伤。
三、中医药常用于治疗高血脂的草药1.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的功效。
高血脂的中医药保健

高血脂的中医药保健知识中医认为,发生高脂血症病因归纳有两方面:一是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结果肝胆疏泄功能不畅达,不能泌输精汁,而引起脾之消谷、运化功能失调,转化为痰浊;二是中年以后肾气渐衰,肾之阴阳俱虚,相火妄动,致肝阳上亢,甚则化火,木旺则乘土,使脾胃输布功能失调,湿热郁结,痰浊内生。
由于痰浊内滞、浸淫脉管、血行受阻,而出现胸痹心痛、昏厥等,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血脂异常症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之一的结论相吻合。
痰浊致病,周身无处不到。
在许多病人中有因脾虚痰瘀阻络而肢麻;有因肝肾不足聚痰生瘀而致头痛眩晕;有因心脾不足痰瘀阻痹胸阳而致胸痹;有因脾肾两虚痰瘀阻窍而成痴呆。
中医就这些病症,通过化痰浊、行痰瘀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也无类似记载。
但从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人体阴阳消长失衡而产生湿浊、瘀浊有关。
据临床所见,以高脂血症而引发冠心病者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治疗高脂血症对冠心病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究竟有哪些方药呢?(1)消脂减肥茶:生首乌30g、生山楂15g、草决明15g、冬瓜皮20g、乌龙茶3g。
先将首乌等四味共煎,去渣,以其汤液冲泡乌龙茶,代茶饮用,每日1剂。
连续饮用二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3~5疗程。
此方有降脂、活血、降压、利水等功用。
(2)决明子海带汤:草决明20g、海带30g。
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
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肠道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
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许多中药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草决明、泽泻、何首乌、蒲黄、山楂、大黄、红花、银杏叶、虎杖、月见草、茵陈、麦芽等。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在
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归为痰浊内蕴范畴。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
湿浊停滞,巨细胞吞噬增多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化痰祛湿,健脾消脂。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蓉、茯苓、泽泻、红豆薯、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
可以通过增加代谢和排泄脂质的能力,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调理。
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煎炸和糖分高的食物,而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3.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对控制高脂血症有帮助。
4.穴位按摩疗法: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相通,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虽然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治疗高脂血症,西医药治疗是首选。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采取西医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

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引言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性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高脂血症的护理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高脂血症。
一、中医病因与病机分析根据中医理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是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
脾胃湿热是因为长期饮食不节制、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而引发高脂血症。
肝肾阴虚则是由于长期抑郁、情绪波动等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失调,阴虚火旺,从而导致高脂血症。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1. 中医药调理中医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和病机,中医药调理可以通过调整脾胃功能和肝肾功能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 •丹参:具有活血化淤、降脂、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降脂、降压的作用,可用于清除体内热湿,调节血脂水平;•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降脂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调节肝肾功能,减少脂肪堆积。
2.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和预防高脂血症。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低脂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减少油脂的使用,选择瘦肉、低脂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食物;•防止湿热:减少糖、甜食等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生冷、油炸等助湿助热的食物;•清淤化湿: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豆类等,促进排泄,防止湿热困滞。
3. 运动调理运动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和肝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
以下是一些适宜的运动形式:•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太极拳: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呼吸为特点,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心理状态;•游泳: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心肺功能,促进代谢,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
高脂血症的护理方法?推荐高脂血症的中医调理方案

高脂血症的护理方法?推荐高脂血症的中医调理方案高脂血症是一种在中老年人身上多发的疾病,而近年来发病的年龄逐渐偏向年轻化,并且男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女性高脂血症的。
高脂血症极为容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所以如何预防高脂血症和正确进行高脂血症的护理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并不能通过西药来直接的控制高脂血症的病情,所以必须辅助以正确的中医调理方案来进行高脂血症的日常护理和治疗。
下面为高血脂症的中医调理提供以下适合日常护理和治疗的方案:一、高血脂症状的具体情形高血脂根据名字可以明显看出,与血浆和脂肪升高有关。
但高血脂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有很明显的发病症状,多半会在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时候才有明显的特征,具体的症状可以在体检时询问医生和相关人员。
高血脂病症的发病人群中以中年男性为主,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男性工作时需要大量的饮酒进行应酬,也需要吸烟来排解心中的烦恼,而烟草和酒精是造成男性血脂高于女性的直接原因。
高血脂的发病也与家庭的遗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整个家族中,有过高血脂的病症,那么下一代一般也会遗传上一代的高血脂。
这种由于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病症被称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原发性高血脂也存在有另一种由其他外界因素而引起的高血脂病症。
这种病症可能是由本身已经存在的其他疾病或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而导致的高血脂病症。
总之,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要每年定期的进行体检,高血脂的具体病症,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检,才能体现出来,如果老人平时有出现胸闷、头晕,而且平时喜欢饮酒或者抽烟的情况,需要及时地进行体检,保证及时的就医进行治疗,防止由高血脂升高而导致的其他病症出现。
二、高血脂病症具体的护理方法高血脂病症的护理方法要根据具体的病症情形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后续的护理方案。
在具体的治疗方案中,在饮食上减少能够引起高血脂病症的摄入,尽量摄入一些有助于老年人消化且不容易引起高血脂病症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可以咨询医生或者有着搭配经验的营养师。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的疾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健康中的一大隐患。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建议有效的生活习惯,但是中医治疗在高脂血症防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举几点措施予以讲述。
一、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针刺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大椎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等经典穴位。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起到缓解高脂血症症状的效果。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疗法的核心之一,因具有药物代谢少、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不能替代现代医学,但作为佐证还是相当有益的。
中药治疗常用的方剂包括降脂茶、双花含片、龙胆泻肝丸等。
这些中药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内的代谢,促进脂肪代谢,有机会达到调整血脂的目的。
三、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脾胃湿气壅滞、肝胆气滞、气郁湿滞等引起的。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饮食清淡、控制油脂、多食粗糙食物、忌食刺激性食品以及限量糖分等。
另外,要增加运动量,通过中医的推拿、拍打等动作,以调理全身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肪消耗,调整身体机能,减少脂肪积累。
四、气功疗法气功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以及外在产生的症状。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体能、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常用的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练习气功可以改变心态,调整情绪,促进身体的自然修复能力,有利于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但是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综合治疗。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心理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病症。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主要与体内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因素相关,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祛痰湿和活血化瘀等措施来降低血脂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和治疗方法。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痰湿、脾胃虚弱和瘀血。
1. 痰湿: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痰湿的积聚有关。
痰湿是一种潴留在体内的湿气,它会阻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脂肪无法被有效消化吸收,从而在体内积聚。
2. 脾胃虚弱: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功能中心,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从而使脂肪无法得到有效的分解和利用,进而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3. 瘀血:中医学认为,长期的脂肪积聚会导致血液黏稠,进而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和瘀血现象。
瘀血会使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血脂更难以被排出体外,从而加重高脂血症的病情。
1. 调理脾胃:脾胃虚弱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治疗高脂血症首先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主要有两种类型:气虚型和湿热型。
对于气虚型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补气益脾的方剂,如四君子汤等;对于湿热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化湿的方剂,如茵陈蒿合剂等。
2. 祛痰湿: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痰湿的积聚有关,祛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祛痰湿作用的中药,如半夏泻心汤等。
饮食上也要避免过食油腻和油炸食品,以减少痰湿的产生。
3. 活血化瘀:瘀血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特点之一,活血化瘀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桃红四物汤等。
中医学还提倡适量的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瘀血现象。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祛痰湿和活血化瘀。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病情。
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教材

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艾滋病血浊(高脂血症)是指HIV/AIDS患者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脂,包括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在HAART治疗4周后,即有病人出现血脂升高,开始治疗的年龄、基础胆固醇水平、开始治疗时使用司他夫定和蛋白酶抑制剂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经Western Blot 确证试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2007年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简易临床分型:高胆固醇(TC)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增高>5.72 mmol/L (正常值上限),甘油三酯正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增高>1.70 mmol/L(正常值上限),总胆固醇正常;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5.72 mmol/L,甘油三酯>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降低<1.2 mmol/L(正常值下限)。
(二)证候诊断1. 痰浊阻遏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弦滑。
2.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纳呆,恶心,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或腻,脉弦细或濡缓。
3. 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健忘,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高血脂的中医调理方案

高血脂的中医调理方案一、什么是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的病症,它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肝火上炎、湿浊内生等原因引起的,所以在中医调理方案中注重清肝排毒、调理气机和祛湿阴。
二、中医调理方案1. 饮食调理(1)控制总体摄入量:适量减少摄入总能量,特别是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
注意避免摄入经过加工、油煎过度且含有植物硬化油或反复加温油的食品。
(2)增加纤维素:多吃谷类、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对高热能食物的摄入。
(3)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选择鱼、鸡肉、瘦肉、低脂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4)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以及过于油炸的食物。
这些食物容易引起体内阴阳失调,加重高血脂症状。
2. 中药调理(1)草莓叶茶:将20克干草莓叶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饮用,每日一剂。
草莓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作用,是治疗高血脂的良好选择。
(2)山楂茶:取15克新鲜山楂洗净切片,加入一碗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
山楂具有健胃消积、降低血脂的功效。
(3)茯苓传明散:由茯苓、栝楼实、仙灵母等组成的中药方剂,在中医认为能够改善肝胆功能,排除湿浊。
可以通过专业药店购买或咨询中医师获取。
3. 中医经络调理(1)穴位按摩:长期按摩足三阴交、内关、曲池等穴位,能活血化瘀、行气疏肝,帮助降低血脂。
(2)拔罐疗法:通过在相关的穴位上施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改善体内的代谢功能。
需要在专业医院或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4. 生活习惯调节(1)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每周至少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保持良好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在晚上10点前入睡。
良好的睡眠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压力,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5. 心理调节高血脂与情绪波动有一定关联,所以正确应对压力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_方案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1.常有证候重点1、痰浊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
舌胖,苔光滑,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痛苦,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纤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有症状 / 证候施护(一)头晕、神疲备力1.眩晕发生时应卧床歇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迟缓,防备摔倒,防止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安静,防止声光刺激。
2.察看眩晕发生的次数、连续时间、陪伴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连续上涨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强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痹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刻报告医师,并做好急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 每次 20 分钟 , 每晚睡前 1 次。
6.中药泡足,依据不一样证型,采纳相应中药制剂,每天 1 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天 1 次。
(二)胸闷、心悸1.察看心悸发生能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相关。
2.心悸发生时卧床歇息,察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情、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生有惧怕感者,应有专人陪同,并赐予心理宽慰。
必需时遵医嘱赐予冷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三)肢体麻痹1.评估肢体麻痹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痹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痹部位,减少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病房寂静、整齐,通风优秀。
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高脂血症,也叫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通常,高脂血症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来管理,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在中医中,高脂血症通常被描述为“脂证”或“血脂紊乱”。
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脂血症的症状可能涉及脾脏、肾脏、肝脏和心脏问题。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肾主水代谢,肝主调节气血,心主循环,因此,高脂血症的治疗应以调节这些脏器功能为主。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降脂丸、定喘丸、泽泻汤等。
此外,针灸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常,在耳朵上穴位贴压新一片(旁门、肝、脾、腎、胆、胰、交感)等穴位进行治疗。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常用的推拿部位包括大腿前侧、肚脐周围、首颈部等。
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旨在通过改善机体自身调节功能,达到调整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等的目的。
西医治疗与中医相比,西医治疗高脂血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针对胆固醇过高的情况。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如他汀类、质子泵抑制剂等)、胆汁酸制剂、鱼油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等方面发挥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西医还注重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
推荐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此外,适当增加运动量也是有益的。
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西医通常推荐采用耐力型(如快步走、游泳、跳舞等)或者肌肉筋骨型(如力量训练、瑜伽等)的运动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中医药治疗和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个体化特征进行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控制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加快康复等。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通过中医立足于调理脾胃、调养肝肾、调节心气的治疗原则,通过调整食谱,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和膳食植物固醇,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转化脂肪酸,有利于控制血脂。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血脂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同时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由于脾胃失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理气和血、健脾化痰。
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可以适当饮用一些降血脂的中药茶,如莲子心茶、山楂花茶等。
2.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有桑叶、山楂、决明子、枸杞子、茯苓等。
其中桑叶具有清凉降脂的作用,可以适量饮用桑叶茶或冲泡桑叶粉末。
山楂可以化湿消食、降血脂,可以将山楂与茶叶一起泡水饮用。
决明子具有泻火明目、降低血脂的功效,可以泡水饮用或煮成粥食用。
3. 调理情绪:高脂血症与情绪紧张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情绪紧张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脾胃运化,增加血脂的生成。
适当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积聚。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等途径,达到降脂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足三里、太渊、曲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施治,不能盲目使用中药。
由于高脂血症是慢性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浊病2023

内科病区
壹、疾病名称
贰、常见辨证分型及证候表现
叁、临症施护
目
肆、用药护理 伍、并发症护理
录
陆、健康指导
一、疾病名称
• 血浊病是指血液受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失却其清 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 脏腑气机,以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常见辨证分型及证候表现
• 4.康复及出院指导: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日1 次,每次运动时间在30~40 min ,如八段锦、慢跑等,加强 自身保健。定期复诊,如出现眩晕及胸闷加重,应及时就诊。
• 5.动脉粥样硬化:参见本章第十六节动脉粥样硬化护 理常规。
Hale Waihona Puke 六、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
• 2.情志护理:指导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可以选择羽调的乐曲, 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等。
• 3.饮食调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改变饮食结构, 宜食酸奶、大蒜、洋葱、苜蓿、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 豆及其制品等降脂之品,多饮绿茶,或含糖少的猕猴桃或山楂 饮料。避免油腻、油炸等高脂饮食。
•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 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 或瘀斑,脉弦或涩。
•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 困,肮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 缓。
•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 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 3.中医护理技术可采用耳穴贴压法、中药熏洗法(足 浴)等。耳穴贴压法取穴胃、脾、肾、内分泌等。
中医如何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如何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肪物质水平过高。
如果不及时处理,高脂血症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健康问题。
中医学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其草药和针灸等治疗方式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气滞血瘀的结果。
气滞血瘀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不畅,导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肪物质在血液中积累。
因此,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恢复平衡。
一、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中草药是一种天然的疗法,已经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中使用了几千年。
中草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
1. 降低胆固醇的中药降低胆固醇的中药主要包括黄连、山楂、金钱草、茯苓、枸杞、石斛等。
这些草药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沉积,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①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抗炎等作用。
研究发现,黄连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另外,黄连还可以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
②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一种中药。
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类黄酮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研究表明,山楂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③金钱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降脂降压等作用。
研究表明,金钱草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 降低三酰甘油的中药降低三酰甘油的中药主要包括丹参、柚子、莲子、薏米、山药等。
这些草药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三酰甘油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①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降脂降压、抗菌等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并且与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清热湿热,消食化痰湿,丰补血气,舒筋活血等,以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1. 脾胃失调: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失调会导致湿气内蕴,使得血脂升高。
2.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是导致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湿热蕴结于体内,使血液黏稠,胆固醇等脂质易于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脂升高。
3. 运化失司:脾胃失调及肝肾功能不佳会导致脾运失常,运输不畅,使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
4. 先天禀赋与后天生活习惯: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个体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
如体质肥胖、喜食肥腻、熬夜、缺乏锻炼等都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1. 清热利湿:高脂血症属于湿热内蕴的病证,中药治疗中常用黄芩、栀子、决明子等清热燥湿的药物,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2. 消食化痰湿:中医认为消化不良、脾胃虚弱会导致湿气内生,而湿气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薏苡仁、陈皮等,具有健脾消食、化痰化湿的作用。
3. 舒筋活血: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脂升高后,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加重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加剧高脂血症的病情。
中药常用的有桃仁、三棱、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4. 丰补血气: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还应注意调补气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精、当归等,具有滋补肝肾,滋养气血的作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优势:1. 整体观察: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注重的是整体观察,强调平衡,而非只关注单一指标血脂水平。
通过辨证施治,治本求源,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内环境的目的。
2.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体质、发病原因等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它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传统中医药认为高脂血症属于“痰浊”、“痰湿”范畴,初期病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滞痰湿、痰浊内扰等因素。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通络、养肝益肾,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滞痰湿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降脂、润血的目的。
在中医的治疗体系中,高脂血症属于“痰湿”、“痰浊”范畴,在治疗高脂血症时,重点要清热利湿、祛痰化浊。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治疗方法有辨证论治、药膳调补、针灸调理等。
辨证中医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情况、中医体虚证实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
药膳调补是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弱弱的特点,搭配一些有助于调理脾胃、益气生津、活血化瘀的药材,通过进补调理体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针灸调理采用针刺、刮痧、拔罐等手段,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调理体内气血循环,改善病理状态,增强体质。
除了中药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极为重要。
建议患者少吃肥肉、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适量摄入动物性蛋白,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多喝水。
中医还强调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调节血脂。
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坚持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患者也需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治疗极为重要。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也需要患者配合,坚持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学对于高脂血症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在中医学看来,高脂血症是由体内湿热、痰浊、脾虚等因素所致,导致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血脂异常的疾病。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清热化湿、祛痰通络等。
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可以促进血脂代谢。
具体而言,中医建议高脂血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甜食等寒湿之物,适量摄取粗粮、蔬菜、水果等,保持膳食平衡。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湿热有关,湿热蕴结可以导致血脂异常,因此需要清热化湿、健脾祛湿。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药物有茵陈、夏枯草、车前草等,具有清热化湿、利水通淋的作用。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还与痰浊有关,痰浊阻滞了血脂的正常代谢,因此需要祛痰通络。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等,可以通过调节气机、活血化痰来改善血脂异常。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强调养生保健对于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认为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是预防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
中医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脂肪燃烧,降低血脂水平。
中医还推崇养生调摄,如按摩穴位、食疗、吃药膳等,可以改善体质、调节内分泌,从而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学对于高脂血症的认识和治疗是有自己独特方法和优势的。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强调调理脾胃、清热化湿、祛痰通络等,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改善血脂异常。
中医还强调养生保健,通过养生调摄、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来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治疗高脂血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
1.常见证候要点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
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头晕、神疲乏力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
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胸闷、心悸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四)失眠健忘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眩晕伴恶心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2)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并采用少量频服。
(3)遵医嘱服用调节血脂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血脂变化情况。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2.注射给药
(1)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应立即平卧。
(2)给予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
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
治疗主要以耳针、体针、腹针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
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
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 40min。
运动方式: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应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
2、膳食治疗
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
膳食治疗原则与要求:
①能量:每餐7-8分饱,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
每日能量摄入20-25kca1/kg。
②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每日主食6~8两。
③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④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
S(短链脂肪酸)<10%(甚至6%~8%),P(磷脂)为10%, M
(中链脂肪酸)≥10%。
胆固醇每日摄入250~300mg(某些患者须限制在150~200mg ) 。
⑤降脂食物:多选食酸奶、大蒜、洋葱、苜蓿、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豆及其制品。
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或山楂饮料。
⑥戒酒:过多饮酒使每日总能量摄入过高。
酒精可促进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合成,升高血脂。
(六)特色技术
1.内服中药
2.针灸治疗
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4.膳食治疗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肥胖者经常头晕胀痛,胸脘痞闷,甚则呕恶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
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
2.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嗳气,泛酸苦水。
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理想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必须控制饮食及做适当的运动
3.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肢麻,腰膝酸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健忘难寐。
避免饮酒过量,少应酬、少抽烟、多运动、适时排解压力
4.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摇,腰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腹胀纳呆,肠鸣便溏,阳痿滑精。
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多摄取高纤维食物。
(二)饮食指导
1、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理想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必须控制饮食。
2、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类(心、肝、肾、脑)及蛋黄、蟹黄、鱼卵等。
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并进食适当
的水果,可多吃茄子,洋葱,山楂,番茄,豆制品,大豆,玉米,核桃和牛奶等。
3、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烧燉、卤等方式。
4、食用油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大豆油、葵花油、橄榄油),少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猪油、奶油、棕榈油、牛油)。
5、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少摄取甜点、糕饼、汽水、可乐等甜食。
6、避免饮酒过量。
(三)情志调理
1、少应酬、少抽烟、多运动、适时排解压力。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于本人的轻中度体育活动。
3、劳逸结合,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心情舒畅,以静养生。
(四).并发症的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的和全身性的,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的降脂,决不能仅靠药物,而且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运动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 40min。
五、护理难点
病人只注重治疗和不注重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重视对眩晕患者的宣教,普及高脂血症知识。
2.讲解药膳饮食及调摄护理方面的知识。
3.高血脂病人在睡觉前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忌枕头过高二忌睡前吃得过饱三忌睡前服用大剂量安眠药、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四忌睡前酗酒。
五忌睡前抽烟
六、护理效果评价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