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反思
《生活与哲学》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四个必修模块之一,更是由于该模块的独特的学科特点,使其在中学生心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贯穿于未来的全部人生和事业。因此,学生们对这一模块的学习充满期待,老师们对这一模块的教学也大都情有独钟。本人在组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活动中,做了这样的尝试,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悟哲学
《生活与哲学》教材指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为此,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本人时常把正在发生或学生熟知的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例引人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抽象的哲学观点有了真实切身的感受,甚至使学生每每乐在其中,感叹“生活处处有哲学”的魅力。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你会骑自行车?”“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你是骑自行车上学吗?”“你是怎样来学校的?”……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课堂学习,老师则适时地启发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初步感受“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道理,品味哲学的魅力。
2.以事说理,情理交融
从学生已有的学识中选择典型事例,印证所学道理。例如,在学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丑剧;旧中国的反动势力针对共产党革命力量实施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白色
恐怖;鲁迅小说《药》中的老百姓围观革命义士被反动势力屠杀以及华老栓等着用沾人血馒头医治自己孩子的病的情节;电影《小兵张嘎》中老百姓宁可舍弃自己的骨肉也要掩护八路军小战士的场景;等等。
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所列事例大多是学生熟知的,因此基本上点到为止,不必详细介绍。主要意图是通过社会生活中大量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领悟、接受抽象的哲学观点。
3.补充论证,科学求是
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于学习和生活,是本框题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
但是,本人认为现行教材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的部分内容,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因此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活动时,将学生引人两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其内在的道理,以及给人们的启示。
其一,《克雷洛夫寓言》“杰米扬的汤”(故事略)。
其二,“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探究讨论归纳:情境一主要说明,要使事物的性质保持其稳定性,就必
须将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事与愿违。这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热情好客本来是好事,但仍有“度”的限定;过分的“热情好客”,则使好事转变成坏事,使得一个热情好客的人变成一个“人见人怕”的人。
情境二告诉我们,坏事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决不能“以恶小而为之”。这要求我们而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另外,结合量变的另一种特殊情况,可结合“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注意优化结构也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给人们的启示之一。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由学生们去解决
教学设计中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反思、交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学科知识与方法,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问题的提出,到对所提出问题的探究交流,再到新的问题情境剖析;从学生对教材的展示、对情境资料的解读,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等。指导教师放手将课堂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走下讲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穿针引线,适时地点拨引导。课堂如同一台戏,学生担任各种角色,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精心设计这台戏的幕后导演。
2.激发主体意识,破解启而不发的困境
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加上新的学习环境压力,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发生认知短路,遇到学习障碍、启而不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课堂会陷人困境,此时老师要随机应变,主动出击,就要既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以免学生错失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机会。
例如,关于教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两个知识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比较这两部分内容教材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设计这一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教材介绍的学科思想、观点,也应注意在方法、思路上有所领悟和收获。在学生思考不够成熟,尝试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我通过角色定位(学科代表、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降低难度要求(逐步下调解决问题的标准要求,如觉得能够解决问题、觉得能够基本解决问题、觉得可以给同学们一些启迪,等等),民意推荐(由学生推举大家认为平常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尝试),多元化评价(从各个方面努力发现每一个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一个学生体面地坐下)等方式、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破解了启而不发的困境,使课堂充满活力。
3.构建自主、合作学习的机制,鼓励探究创新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努力贴近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机制,比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比如,关于“在论证‘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教学设计就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意图,也在实施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探究活动设计了三个步骤:
步骤一: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
步骤二:在学生有一定自主思考后,安排学生分组互动交流;
步骤三:在学生分组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请三个小组学生展示认识成果。
这个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结果有机结合,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新的理念要求。
三、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中要高度关注。
例如,在设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关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应该有怎样的思考?怎样看待人生和社会主义建设前进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面对逆境的考验,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设计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正确对待各种挫折,锻造愈挫愈奋的优良品格。
这一环节结束的设计:请同学们回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的一句歌词“时刻准备”……
借助这个时机,和同学们一起阅读教材第65页提供的邓小平说的一段名言进一步感受其中的道理: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辞?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辞也是难以完全进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此情此景,老师可以感觉到学生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理解、认同乃至接受,呼之欲出。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框题教学设计中,围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设计了相辅相成的两道简析题。一个是“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有质变就有发展”,另一个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有量变必有质变”。预先准备在课堂上着力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给学生自行解决。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设计要求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并交流对问题的认识,教师应引而不发,尤其注意指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弥补个体认识中的不足,体验在同学们之间的思维碰撞中生成新知、升华认识、完善思路和方法的快乐。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在审题方法、表述方式环节上给予点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
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的两个问题在本堂课教学中未能来得及安排讨论,使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能力培养没能落到实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安排上,还要进一步优化材料的取舍,注重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生互动过程的优化,坚持讲练结合,体现“学而时习之”的要求,使课堂更加高效,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提高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