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总体方案

合集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群力新区东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决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群力新区东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决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群力新区东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12•【字号】哈政发[2007]29号•【施行日期】2007.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群力新区东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决定(哈政发〔2007〕29号)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快群力新区开发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节能省地、生态环保和环境友好的原则,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现就加强群力新区东区开发建设管理有关事宜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开发建设计划管理,控制开发建设规模(一)群力新区东区规划范围为:北起群力堤,南至工农大街、机场高速路、哈双北路;东起何家沟,西至规划三环路。

(二)由群力新区开发建设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群力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供应计划和房地产开发建设计划,编制群力新区东区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土地供应计划和开发建设计划,并优先纳入全市计划,合理控制开发规模。

二、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三)群力新区东区的开发建设要严格依照市政府批准的群力新区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进行组织,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对确需调整规划用地性质、容积率的,由群力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规划局组织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后,报市群力新区开发建设联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补缴土地出让金。

重要地段、重大项目的规划调整,需上报市规划委员会审定。

(五)由群力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规划局,依据群力新区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编制群力新区城市设计及设计导则,规范开发建设行为。

三、加强土地储备管理,保证政府土地收益(六)由群力主管部门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依据土地储备计划,采取土地收回、收购和征收的方式,对群力新区东区规划范围内的用地进行收储。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范围: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14•【字号】哈政办综[2006]57号•【施行日期】2006.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哈政办综〔2006〕5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七月十四日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通知〉的通知》(黑政办发〔2005〕52号)和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黑土规组〔2005〕1号)要求,为做好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修编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修编原则科学合理地依法编制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各类区域用地,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节约和集约用地方针,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规划期限、范围和目标(一)规划期限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基期,2010年为近期,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二)规划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为本市市域范围,土地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包含8个行政区和11个县(市)。

行政区包括南岗、道里、道外、动力、香坊、平房、呼兰和松北8个区,县(市)包括阿城、双城、尚志、五常4个市和依兰、木兰、延寿、方正、通河、巴彦、宾县7个县。

【转】《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转】《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转】《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年⾄2035年。

规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18-2021年,远期2022-2035年,远景展望⾄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
哈尔滨新区规划范围为493平⽅公⾥,包括江北⼀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两部分。

江北⼀体发展区包括呼兰区利业镇、松北区松北镇和松浦镇,以及松北区对青⼭镇、乐业镇和万宝镇的部分区域,⾯积为398平⽅公⾥。

江南政策协同区为平房区全域,⾯积为95平⽅公⾥。

三、功能定位
按照“⾼能级开放、⾼质量发展、⾼品质⽣活”的发展思路,新区形成“四中⼼⼀⾼地”的核⼼功能定位:在哈尔滨新区形成以对俄全⾯合作为基⽯的科创中⼼、⾦融中⼼,⾯向东北亚的商贸会展中⼼,特⾊国际⽂旅中⼼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39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65km2;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规模4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58km2。

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格局特点为“12918”,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富有活力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十八个聚集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一主五副”构筑城市公共中心。

(3)形成“五大产业基地”。

城市区位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市域城镇现状分布图人口规模:2003年哈尔滨市现状人口规模为347万人。

用地规模:2003年哈尔滨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

平均每人建设用地:84.4平方米/人。

环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评价图城市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图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分析图人口规模:到2020年哈尔滨市人口规模达到495万人。

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49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人。

城市总体规划图21世纪之初,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潮为哈尔滨市的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市场运行机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省现代化”的构想,因此,城市必须更新、扩展,从而满足新世纪城市发展竞争的需要。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规划,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适应上述背景需要,对其周围关系密切的县(市)进行从新定位,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承载力,增强城市功能,壮大中心城市实力,提高哈尔滨市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竞争力。

市区行政区界范围示意图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

”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城区产业空间发展:构建“一主五副”城市公共中心;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形成八大工业区。

城市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图规划目标: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分阶段实施,整体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尔滨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尔滨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印发《哈尔滨新区总体⽅案》的
通知
⽂号:发改振兴[2015]3137号
颁布⽇期:2015-12-29
执⾏⽇期:2015-12-29
时效性:现⾏有效
效⼒级别:部门规章
⿊龙江省⼈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哈尔滨新区总体⽅案》(以下简称《⽅案》)已经国务院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请⿊龙江省⼈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国函〔2015〕217号)精神和《⽅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完善⼯作机制和新区管理体制,出台配套政策,组织编制哈尔滨新区发展规划并报我委备案后实施。

⼆、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加强对哈尔滨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合作等⽅⾯给予积极⽀持,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新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我委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哈尔滨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组织开展《⽅案》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与督促检查,重⼤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附件:哈尔滨新区总体⽅案
国家发展改⾰委
2015年12⽉29⽇
备注:
本条例⽣效时间为:2015.12.29,截⾄2022年仍然有效
最近更新:2021.12.03。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引言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哈尔滨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和重点内容。

二、背景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哈尔滨市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紧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哈尔滨市决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以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

三、目标1. 建设宜居城市: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建筑风格,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四、原则1. 综合规划: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纳入考虑,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 适度规模: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密度。

3. 以人为本:以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4. 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和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便捷性。

五、重点内容1. 城市空间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供给,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建设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等交通设施,完善道路网络和停车设施。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哈尔滨实施方案

哈尔滨实施方案
(3)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3.民生改善
(1)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医疗: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市民健康权益;
(3)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市民福利待遇,减轻市民生活压力;
(4)住房保障: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实现市民住有所居。
二、项目目标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三、实施方案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哈尔滨实施方案
第1篇
哈尔滨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市的城市竞争力,发挥其在东北振兴中的龙头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推动哈尔滨市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
1.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推进阶段:按照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确保项目进度;
4.监督评估阶段: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定期评估项目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5.总结验收阶段:项目完成后,进行全面总结,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政策保障:制
(1)环境治理: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障市民生态环境权益;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哈尔滨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既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第二阶段,又是开发区争创全国一流的关键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深入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开发区,推进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商务部、科技部和省市有关“十一五”发展的规划和要求,特制定哈尔滨开发区第十一个五年经济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国家级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于2001年12月合并,这标志着哈尔滨开发区发展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十五”时期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第一阶段,也是开发区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

五年来,开发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突出发展集中区,努力提高自有经济比重,充分发挥经济发展龙头带动作用;狠抓招商引资这个中心,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省市对外开放窗口作用;重点发展集群经济,努力壮大主导产业的规模,积极发挥省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不断优化软硬投资环境,努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企业发展服务水平,积极发挥省市投资服务高地作用;重点发展孵化经济,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挥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作用,全面超额完成了二次创业第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从2003年起,开发区集中区产值连续三年翻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近两年在科技部和商务部的排名稳步上升,为开发区“十一五”发展和全面实现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

按全口径计算,“十五”期间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

其中,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1亿元,占哈尔滨市的11%,是2000年末的3.8倍,是两区合并之初的2.65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99%。

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

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

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拆迁工作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明年拆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哈尔滨市明年拆迁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解析和讨论,旨在揭示其背景、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以期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倡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整篇文章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将简要介绍文章的大纲和目录,然后详细说明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重点,以及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

通过文章结构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和逻辑,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主旨和要点。

1.3 目的明年拆迁规划方案的制定旨在为哈尔滨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更好地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明年拆迁规划方案也旨在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通过合理安排拆迁安置和补偿政策,以及规范拆迁程序,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改造中的社会稳定问题,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明年拆迁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哈尔滨市的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正文2.1 哈尔滨市当前的拆迁情况哈尔滨市当前的拆迁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复杂和紧张的。

随着城市发展和改造的加快,许多老旧建筑和农村村庄面临拆迁的命运。

在城市区域,一些老旧的住宅楼、工厂厂房和商业综合体已经被列入拆迁范围,并且已经展开了一些局部拆迁工作。

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村庄需要进行拆迁,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在拆迁过程中,一些居民和村民表示不满和抵触,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居住地或祖辈的老宅。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4.26【实施日期】2019.04.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2019年4月26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为了规范、保障和促进哈尔滨新区开发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现行实际,现就哈尔滨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决定如下:一、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区管委会)是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代管,履行哈尔滨市级管理职能和省级部分管理职能。

二、哈尔滨新区的规划范围,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的,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三、新区管委会负责哈尔滨新区内松北区及呼兰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域(以下简称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经济发展、开发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统筹协调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的改革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新区的产业布局,组织制定并实施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和措施;(二)组织编制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重点专项规划,按规定报批后组织实施;(三)统筹协调和统计汇总新区规划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四)需要新区管委会统筹协调的其他工作。

四、按照新区江北一体化发展要求,新区管委会直接管理松北区全部事务;同时采取托管的方式,管理呼兰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域,即呼兰区纳入新区规划范围的7街全部事务。

对于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区域内,需要以区级人民政府及部门名义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能的,由松北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使。

哈尔滨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共享新区政策,具体行政管理事项和共享新区政策运行机制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另行确定。

五、对依法可以下放的省级事权,可以由省政府或者省级实施部门直接下放给新区。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19•【字号】哈政办发[2004]19号•【施行日期】2004.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哈政办发[2004]1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和部署,我市将全面启动《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科学分析判断形势。

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问题,特别是对事关发展全局的“三农”、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问题,要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

要全面分析“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性机遇,提出“十一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目标、指导方针、发展重点和战略措施,使“十一五”规划成为指导我市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切实解决我市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态环境提升等问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哈尔滨市松北区自然资源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哈尔滨市松北区自然资源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 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49.5
TOP6
哈尔滨新区人才公园景观及建筑 设计
易兰(北京)规划设 计股份有限公司
30.0
TOP7
新区人行过街天桥专项规划及重 点实施项目设计(二次)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
29.7
TOP8
哈尔滨市松北区自然资源局新区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 人行过街天桥专项规划及重点实 设计研究院
(2)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9)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哈尔滨市松北区自然资源局哈尔 易兰(北京)规划设 滨新区人才公园景观及建筑设计 计股份有限公司
85.0
结果公告
TOP2 哈尔滨新区人才公园景观及建筑 哈尔滨工业大学
85.0
设计
2022-12-05 2023-07-13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 规划研究院
TOP10
哈尔滨市松北区自然资源局哈尔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 滨新区(利民片区)产业蒸汽管 设计研究院 线专项规划结果公告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95.8 190.0 99.5 99.5 99.5 69.5 69.5 39.8 29.7
2023-08-11 2022-11-30 2022-12-05 2022-12-05 2023-07-13 2023-02-09 2022-12-20 2023-07-13 2022-12-05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哈尔滨市松北区自然资源局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1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65.1%。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1 个。 近 1 年(2022-09~2023-08):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29•【字号】哈政办发〔2016〕44号•【施行日期】2016.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哈政办发〔2016〕4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29日哈尔滨市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根据省、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着力先行先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注重落实措施与《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建立协作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哈长城群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开放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享,切实发挥哈尔滨市在哈长城市群中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绿色城市群的建设目标。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打造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21年整理)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20

(2021年整理)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20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的全部内容。

哈尔滨都市圈是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100公里左右)为半径,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6个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842万。

都市圈空间组织结构:形成“一主三副三核、六轴三圈层”的空间组织结构。

“一主”指哈尔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

“三副”指目前哈尔滨都市圈中实力较强的三个县市:阿城、双城、肇东。

“三核”指位于哈尔滨都市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县市:宾县、尚志、五常。

“六轴”指贯通都市圈东南西北的“城镇—产业”共生轴线,包括:“哈大齐牡"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京哈—哈绥"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哈五”公路、铁路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同三" 、“哈萝”公路及松花江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三圈层”指都市圈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差异而形成的三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扩展圈层。

产业集聚区布局:传统产业集聚区.包括:位于三大动力工业区、平房工业区、油坊街工业区、阿城经济开发区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业集聚区;以双城食品加工集聚区和江北食品工业集聚区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集聚区;位于利民工业区、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牛家工业区、对青山工业区内的医药化工集聚区;位于宾西工业区和护栏铁东工业区的建材产业集聚区。

哈尔滨政府关于大哈东地区的规划

哈尔滨政府关于大哈东地区的规划

3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3.6发展目标-生态建设
结合大哈东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城市组团+绿色廊道+特色小 镇+生态控制区+农民新居”圈层式的生态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城乡生态复合区。
3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3.7目标指标体系分解
指标 创新能力 产业发展
二级指标
R&D占GDP比重 科技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率 现代服务业比重
北国水城

哈南工业新城
如 何 规 划
如 何 组 织
如 何 实 施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3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指导思想
3.1指导思想及规划思路
以山水为脉、以田园为基、以产业发展及城市化推进为动力、以城乡现有产业基 础为框架,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优势,构筑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区,利用三次产业 优势突显,发展板块式的城市综合功能聚集区。
单位
% % %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3 55 35 5 65 40 6 75 45
新型工业增加值
单位GDP碳排放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用水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乡人口迁移率比 城乡人均文化生活服务消费支出比
亿元
吨/万元 吨/万元 吨/万元 ----
1400
1.4 1.05 20 20 2.5 1.7 1.5
1、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 东北地区十二五规划 2、黑龙江沿边开发开放带的核心城市 3、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发展的中心城市 4、大哈东地区是多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区的承载地
1 区位分析与规划背景 |
哈尔滨市层面
1、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 推进城市好发展、快发展的需要。 2、是实施新战略,补充深化新战略,更加关 注城乡统筹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 3、是实施新战略,推进“东优”,加快东部 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 4、是大规模治理松花江、阿什河等生态水系 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江河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的需要。 5、是整合推进道外新城和香东新城加速发展 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司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司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司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5•【文号】•【施行日期】2024.03.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目前全国共19个,包括上海浦东、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州、云南滇中、哈尔滨、长春、江西赣江新区。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新区扎实推进事关全局和专项领域的改革创新,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在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凝聚激发新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增强先行探索、示范引领功能,打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就今后3年拟集中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综合功能平台的定位,推动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更有作为,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精准施策,在重点领域改革上深化探索,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更好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一)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张江、南沙科学城等高水平承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建成投运一批大科学装置,研究“十五五”时期在有条件的新区建设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行性,支持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向具备条件的新区倾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哈尔滨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中“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为将哈尔滨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打造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和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增长极,依据《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见附图),2014年常住人口7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54.2亿元,工业总产值144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5亿元。

新区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对俄合作历史悠久,科技、文化、生态等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一)发展基础。

1.基础条件比较优越。

新区地处(北)京哈(尔滨)通道和绥(芬河)满(洲里)通道“T”字型交汇处,多条干线铁路贯通全域,是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毗邻新区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面向东北亚地区,联通欧亚与北美的航空枢纽,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处在2小时航空交通圈。

依托哈尔滨呼兰港,新区通过江海联运与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可对接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

新区内道路、通讯、市政、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完备,土地和水资源丰富,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较大。

2.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

新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拥有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了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区、生物产业基地等现代产业基地。

新区拥有国际、国内各类研发创新机构200多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占比近50%;拥有30余所高等院校,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3.对俄合作历史悠久。

新区所在的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合作交流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渊源,在中俄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和边境物流仓储中心已建成运营,引进了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对俄邮政包裹发运量占全国30%以上。

依托国家级对俄科技经贸合作园区、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俄科技合作和产业化中心、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对俄经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4.生态环境优良。

新区自然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松花江穿区而过,具有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良好基础。

新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5A级景区太阳岛,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俄罗斯风情小镇等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上千万游客观光旅游。

(二)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新区建设,着力建设内联京津冀、面向东北亚、外接俄罗斯、通达欧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积极打造科技、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平台,能够提升哈尔滨对俄及东北亚开放枢纽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为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有利于保障东北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新区建设,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有助于培育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将对稳定黑龙江经济增长、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3.有利于促进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发展。

加快新区建设,打造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体制的先行区,将为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出有益探索。

同时,充分发挥新区创新要素聚集优势,加快形成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为黑龙江创新驱动振兴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4.有利于带动哈尔滨市建设面向远东和东北亚开放重要中心城市。

加快新区建设,将推动哈尔滨市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增强对东北亚地区的辐射能力。

同时,通过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合理布局、产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为哈长城市群科学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开放动力,激发创新活力,畅通对外贸易大通道,搭建国际合作大平台,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新、生态环境好的新城区,辐射带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战略定位。

——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

加快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大力打造科技、信息、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支撑。

——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形成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黑龙江省乃至东北振兴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东北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

——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

发挥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依托太阳岛等景观、设施和生态湿地资源,建设融合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区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幅增强,经济增速在黑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升,对俄产业、经贸、科技合作层次全面升级。

到2030年,新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成为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发展新城区。

三、总体布局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结合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总体布局,以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聚,释放发展潜能,辐射呼兰区整体和周边市县部分区域,使松北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发展区域;以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产业支撑区,以综合保税区、内陆港为联动发展区,构建“一带、一核、三组团”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带:沿松花江现代服务产业带。

重点建设中俄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东北亚商务中心、太阳岛国际冰雪避暑旅游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特色旅游、金融商务、文化、健康养生等高端服务业。

一核:松北核心区。

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信息、金融、国际商贸、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打造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重要的健康产业基地,带动新区加快开发建设。

三组团: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支撑,着力打造松北科技创新组团、利民健康产业组团、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

——松北科技创新组团。

依托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科技研发、金融商务、国际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利民健康产业组团。

依托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

——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

依托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

四、主要任务(一)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充分发挥对俄、蒙等东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开放层次,拓宽开放合作领域,打通贸易大通道,搭建合作大平台。

1.提升门户枢纽功能。

强化新区铁路站点与哈(尔滨)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等高铁(客专)以及其他干线铁路的连接,密切与满洲里、绥芬河等重要口岸城市的协作,提升在中欧班列及中俄大通道中的功能,提高对俄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

依托京哈、哈大、哈牡、哈(尔滨)萝(北)等高速公路,建设跨境公路运输枢纽。

2.搭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进一步优化新区对外开放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科技、金融、贸易等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中外产业合作园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建设哈尔滨高新技术产品国际采购服务中心,推动高新技术及产品进出口。

打造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3.拓宽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推动由经贸合作为主向经贸、科技、资本、人文等全方位合作转变。

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二)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1.重点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加强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等方面合作,依托现有园区,聚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领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燃气轮机、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先进轨道装备及关键部件、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并争取在相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建设中俄农业与食品工业科技园,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国内高端消费群体的有机营养食品,推进地方特色鲜活产品、高档乳品饮品、粮油精深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国内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激光技术应用、物联网、北斗导航产业研发基地及运营服务、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等产业,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园、智慧城市开发中心等研发基地。

推进信息产业与消费领域的融合互通,积极开发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两大产业体系为核心,重点发展医药研发、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加强与俄罗斯在分子生物、微生物、生物有机化学、新型植物纤维研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建设健康产业城。

——新材料产业。

加强与俄罗斯在光学玻璃、人工晶体、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塑料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建设铝镁等轻金属材料园、复合材料产业园,重点在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纳米、超导、智能、石墨烯、发光二极管(LED)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