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共29页文档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共29页文档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陈鹤琴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法理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法理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法理学初阶、进阶第三版课题后选择题参考答案法理学初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导论 1.B 2.AD 3.C 4.ABCD 5.ABCD第一章 1.BD 2.A 3.ABCD 4.ABCD 5.B第二章 1.D 2.ABCD 3.ACD 4.ABCD 5.ABCD第三章 1.ACD 2.B 3.BCD 4.BC 5.ACD第四章 1.ABCD 2.ABCD 3.CD 4.ACD 5.ABC第五章 1.BCD 2.ACD 3.AC 4.B 5.AD第六章 1.D 2.AC 3.BD 4.ABCD 5.AB第七章 1.B 2.CD 3.BD 4.ACD 5.ABC第八章 1.D 2.ABC 3.AC 4.ABD 5.AC第九章 1.ACD 2.ABCD 3.AB 4.ABD 5.AB第十章 1.D 2.AD 3.B 4.A 5.ABD第十一章 1.CD 2.B 3.ABCD 4.BCD 5.BC第十二章 1.A 2.D 3.ACD 4.C 5.ABCD第十三章 1.ABCD 2.CD 3.B 4.ACD 5.B第十四章 1.A 2.D 3.B 4.C 5.AC第十五章 1.B 2.ABCD 3.AD 4.ABC 5.C第十六章 1.C 2.B 3.ABC 4.ACD 5.BCD第十七章 1.ABC 2.ABCD 3.C 4.AB 5.AC法理学进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导论 1.ACD 2.B 3.D 4.ABD 5.C第一章 1.ABD 2.A 3.ABCD 4.BC 5.AC 第二章 1.①②③④ 2.①③⑤3.①②③④4.①②③④5.①② 第三章 1.① 2.④ 3.③ 4.② 5.③ 第四章1.① 2.①②④ 3.②③ 4.② 5.②④ 第五章 1.① 2.②④ 3.① 4.③ 5.① 第六章 1.①④ 2.① 3.①③④ 4.④ 5.①②③④ 第七章 1.①2.①②③④3.②4.①②③5.④ 第八章 1.① 2.②③④ 3.② 4.②5.①②③④ 第九章 1.②③④ 2.①②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④ 第十章1.①②③④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 第十一章1.①②③2.①②④3.①4.④5.③ 第十二章 1.① 2.③ 3.①②④4.①②④5.②③④ 第十三章 1.②③④ 2.④ 3.②④ 4.④ 5.①③ 第十四章1.④ 2.④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五章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①②④ 4.①②③ 5.①②③ 第十六章 1.② 2.① 3.①③③ 4.②③ 5.② 第十七章 1.④ 2.④ 3.①③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八章1.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③ 5.①②③ 第十九章 1.①②2.②③④3.②4.①②③④5.③。

法理学各章练习答案

法理学各章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章法的本体 (103)第二章法的运行 (116)第三章法的演进 (124)第四章法与社会 (130)第一章法的本体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D[解析] 法律的特征包括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可诉性等,但不包括正义性。

可诉性为今年大纲新增加的知识点。

2.[答案] D[解析]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这种强制力是潜在的,只有当行为违法时才会体现出来。

同时,这种强制力还应是合法的,有法律的依据。

国家的强制力是保障法律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的保障。

3.[答案] B[解析] 命令性规则是法律规则的一种,是指明确规定了人们应该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该规则属于命令性规则。

4.[答案] B[解析] 法律、地方性法规和条约都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少数民族的习惯尽管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行,但如没有经过有权机关的认可,其不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5.[答案] C[解析]法的效力。

关于法律对人的效力,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6.[答案] D[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血液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在我国,武器弹药和海洋尽管不能作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但可以作为其他法律关系客体。

火星不能为人力所控制,不是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

7.[答案] D[解析] 其他三项都不正确,这一规定为确定性规范。

8.[答案] A[解析] A项正确。

营业执照、判决书、拘留证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其法律效力是特定的,不具有普遍意义。

9.[答案] B[解析] 对法的渊源分类的掌握。

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

10.[答案] D[解析]在现代社会,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法律现象的许多问题不单是法学的问题,而是属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双边问题或多边问题。

人民大学《法理学》第三版(孙国华主编)课件

人民大学《法理学》第三版(孙国华主编)课件

人民大学《法理学》第三版(孙国华主编)课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下列行为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是:( )A.对桥梁管理欠缺B.因军事演习发生损害C.行政裁量不当D.乱摊派2、1995年8月5日上午,田某和朋友在家喝完酒后骑车去商场买东西,从商场出来后,听见有人说:“你车胎没气了。

”田某低头看车胎有气,随与其(张某)争吵并厮打在一起。

民警赵某正在执勤中,见状即上前将田某抱住,并说:我是派出所的,别动。

田某想要挣脱,赵某便将田某的腰带抽出,将其左手套住,正欲套右手时,田某向反方向用力,失去平衡,头部着地倒下,赵某遂将田某送至医院。

经鉴定,田某视神经萎缩。

田某于是向公安局提出赔偿请求。

则本案中:( )A.派出所民警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田某伤害,公安机关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B.赵某的行为是正当的职权行为,不具有违法性C.赵某的身体伤害与民警赵某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公安机关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D.如果公安机关逾期不予赔偿,赵某只能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3、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B.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C.国家D.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及其所在机关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形成( )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目标。

A.高效.便捷B.公开.公平C.公正.全面D.便民.诚信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面选项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是( )A.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B.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C.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D.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到及时救济6、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29页PPT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29页PPT
法理学(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解析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第一编

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第一编

在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学一词通常指古代 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其原意是“法律的 知识”和“法律的技术”。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对该词的定义是 “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法律科学一词,自19世纪后期才广泛使用。
在中国,先秦时期,有“刑名法术之学”或 “刑名之学”之称,从汉朝时起,就有“律学” 之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使用“法学” 和“法律科学”一词。
第三节 法学与相邻学科
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关系
从认识论上,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现代社会,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 法律现象的许多问题不单是法学的问题,而是属 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双边问题或多边问题。
在法治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都可能转化为 法律问题。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 的总称。
历时性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
特点、相互关系 法的内在方面:法的内部联系及其调整机制 法的外部方面: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 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及其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 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西方法学的历史
17世纪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 法学
以人权代替神权,以国家代替教会 法权世界观:自由、平等、人权、法
治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和
“天赋人权论” 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
法定主义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
西方法学的历史
18世纪末,欧洲大陆出现“哲理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法理学初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导论 1.B 2.AD 3.C 4.ABCD 5.ABCD第一章 1.BD 2.A 3.ABCD 4.ABCD 5.B第二章 1.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D第三章 1.ACD 2.B 3.BCD 4.BC 5.ACD第四章 1.ABCD 2.ABCD 3.CD 4.ACD 5.ABC第五章 1.BCD 2.ACD 3.AC 4.B 5.AD第六章 1.D 2.AC 3.BD 4.ABCD 5.AB第七章 1.B 2.CD 3.BD 4.ACD 5.ABC第八章 1.D 2.ABC 3.AC 4.ABD 5.AC第九章 1.ACD 2.ABCD 3.AB 4.ABD 5.AB第十章 1.D 2.AD 3.B 4.A 5.ABD第十一章 1.CD 2.B 3.ABCD 4.BCD 5.BC第十二章 1.A 2.D 3.ACD 4.C 5.ABCD第十三章 1.ABCD 2.CD 3.B 4.ACD 5.B第十四章 1.A 2.D 3.B 4.C 5.AC第十五章 1.B 2.ABCD 3.AD 4.ABC 5.C第十六章 1.C 2.B 3.ABC 4.ACD 5.BCD第十七章 1.ABC 2.ABCD 3.C 4.AB 5.AC《法理学进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导论 1.ACD 2.B 3.D 4.ABD 5.C第一章 1.ABD 2.A 3.ABCD 4.BC 5.AC第二章 1.①②③④ 2.①③⑤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第三章 1.① 2.④ 3.③ 4.② 5.③第四章 1.① 2.①②④ 3.②③ 4.② 5.②④第五章 1.① 2.②④ 3.① 4.③ 5.①第六章 1.①④ 2.① 3.①③④ 4.④ 5.①②③④第七章 1.① 2.①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 5.④第八章 1.① 2.②③④ 3.② 4.② 5.①②③④第九章 1.②③④ 2.①②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④第十章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第十一章 1.①②③ 2.①②④ 3.① 4.④ 5.③第十二章 1.① 2.③ 3.①②④ 4.①②④ 5.②③④第十三章 1.②③④ 2.④ 3.②④ 4.④ 5.①③第十四章 1.④ 2.④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第十五章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①②④ 4.①②③ 5.①②③第十六章 1.② 2.① 3.①③③ 4.②③ 5.②第十七章 1.④ 2.④ 3.①③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第十八章 1.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③ 5.①②③第十九章 1.①② 2.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初阶第二章第6题原答案缺,寨寨根据自己的学习加上了哈6.D。

张文显《法理学》(第3版)同步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张文显《法理学》(第3版)同步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名词解释: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法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它以注重研究法律与社会活动、法律角色、法律文化、法律运作、法律实效为其理论视角,以理论模型的设计与经验考察和实证分析的融汇为其方法论指向,以参与法治进程,推动法治和法律文化现代化为其价值目标。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②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③法律推理的能力;④对即将做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集中表现为法律角色参照系的形成。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是作为一个法律人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对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观点以及独特的推理、论证模式。

我们知道,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都担当一定角色,每一角色都必然有其独特的参照系。

法律角色也有自己的参照系。

每个参照系都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每个参照系内部都有许多概念,其中有些概念是关键性概念;第二,参照系在观察问题的范围上是有取向的,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总是指引人们敏锐地发现和关注事物的法律方面,即有法律意义的方面;第三,参照系规定了人们的推理、论证方法。

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有其独特的推理、论证方法。

探知法律事实: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对法律事实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决定着适用法律的最后结果。

探知法律事实也是法律实践活动相当复杂的环节,因为探知法律事实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调查搜集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断、分析、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

法理学每章课后思考题

法理学每章课后思考题

导论法理学概述1、什么是法学?法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法学和法理学的关系如何?3、简述资产阶级法理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主要法学流派的形成发展。

4、资产阶级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基本观点有哪些?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是法理学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6、法理学与其他法学学科之间具有何种关系?7、法理学自身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第一章法的概念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强制性是否法律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之一?3、如何理解法的本质是国家意志的表现?4、法的阶级性是否意味着法可以完全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5、如何理解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相对独立性的关系?第二章法的要素1、西方法哲学界关于法的要素的代表性学说有哪些?2、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法律规则在法的要素中的地位如何?4、在法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法律原则有何作用?5、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有哪些区别?6、法律概念能否成为独立的法的要素?第三章法的作用1、法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法的指引作用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3、法的社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法的消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法的作用不是无限的?第四章法的价值1、如何认识"法的价值"的涵义?2、法的价值的内在要求有哪些?3、什么是法的价值体系?怎样理解法的价值体系?4、法的秩序价值主要通过哪些得以实现?5、法律应该如何体现自由,实现自由?第五章法律文化1、怎样认识广义的法律文化定义?2、法律文化的结构有哪些?3、法律文化的特征有什么表现?4、中西法律文化有哪些差异?5、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何在?第六章法律起源1 为什么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调整系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法律的调整?2 法律产生的根源和动因是什么?3 世界各民族和国家法律的产生有何共同规律?4 法律与原始习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七章法律的历史发展1、简述法律历史发展的形式和一般规律。

法理学参考答案

法理学参考答案

法理学参考答案法理学参考答案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逻辑的学科。

它涉及到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价值、法律的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法律领域,法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和解释法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法理学的一些参考答案。

一、法律的本质法律的本质是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法律的本质,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规范人类行为的一种社会工具。

按照这种观点,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保护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按照这种观点,法律是一种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工具。

无论哪种观点,法律的本质都与社会秩序和公正密切相关。

二、法律的价值法律的价值是法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的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社会角度来看,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防止人们的自私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从个人角度来看,法律的价值在于保护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保障和依据。

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个人的角度来看,法律都有其重要的价值。

三、法律的规范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法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法律规则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标准和责任。

法律的规范性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实现的。

法律的规范性是法律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法律权威性的表现。

法律规范性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明确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

四、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阐释。

法律的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则应用到具体案件中。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官和法律从业者的重要职责。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需要考虑法律的文字、历史、精神和目的等因素。

同时,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也需要考虑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第三版法理学初阶课后答案

第三版法理学初阶课后答案

【相关使用说明:】1. 此答案以法理学教研室公布的第一版法理学初阶、进阶答案上形成; 2. 红色字体表示在第三版中相关题目的已作变更,答案是注册自己看书时做的,大家可以借鉴之。

当然,自己“丰衣足食”为最佳。

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题目,欢迎大家在跟帖中提出,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3. 进阶第一版与第二版课后题目无变化。

据注册了解,只是偶尔版面的删减与新增,变化可忽略,如若不实,还望大家指出; 4. 不可迷信答案,抓好课本,夯实基础才是真理。

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 法理学教研室法理学教研室 == == 导 论 法学与法理学法学与法理学 1. B 2. AD 3. C 4. ABCD 5. ABCD 第一章第一章 法学历史法学历史 1. AD 2. A 3. ABCD 4. ABCD 5. B第二章第二章 法学性质法学性质 1. D 2. ABCD 3. ACD 4. ABCD 5. ABC 6.D第三章第三章 法学体系法学体系 1. ACD 2. B 3. BCD 4. BC 5. ACD第四章第四章 法学教育法学教育 1. ABCD 2. ABCD 3. CD 4. BD 5. AB第五章第五章 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概念 1. BC 2. ACD 3. AC 4. B 5. AD第六章第六章 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 1. D 2 ABCD 3. BD 4. ABCD 5. AB第七章第七章法律渊源和法律分类 1. BC 2. CD 3. BD 4. ACD 5. ABC第八章第八章法律机构和法律效力 1. D 2. BC 3. C 4. D 5. AC第九章第九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 1. ACD 2. ABCD 3. AB 4. AB 5. ABD第十章第十章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1. D 2. A 3. B 4. A 5. ABD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法系法系 1. BCD 2. B 3. ABCD 4. BC 5. BC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法治概述法治概述 1. A2. D3. ACD4. C5. ABCD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法律程序 1. ABCD 2. CD 3. B 4. ABCD 5. B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法律制定法律制定 1. D 2. D 3. B 4. C 5. AC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法律实施法律实施 1. B 2. ABD 3. BC 4. ABC 5. C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法律监督法律监督 1. AC 2. B 3. B 4. ABCD 5. A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法律职业法律职业 1. ABC 2. ABCD 3. C 4. ABC5. AC法理学进阶课后选择题参考答案考答案== 法理教研室法理教研室 == == 导论导论 1. (③) 2. (①) 3. (②) 4. (③) 5. (⑤) 第一章第一章 法律本质法律本质 1. (①) 2. (①) 3. (④) 4. (②) 5. (①) 第二章第二章 法律本位法律本位 1.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2. (①③⑤①③⑤①③⑤) ) 3.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5. (①)第三章第三章 法律与语言法律与语言 1. (②④②④②④) ) 2. (①③⑤①③⑤①③⑤) ) 3. (②④⑤②④⑤②④⑤) ) 4. (①④①④①④) ) 5. (④) 第四章第四章 法律功能法律功能 1. (①) 2. (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 ) 3. (②③②③②③) ) 4. (②) 5. (②④②④②④) ) 第五章第五章 法律价值总论法律价值总论 1. (③) 2. (①) 3. (②④②④②④) ) 4. (①) 5. (①)第六章第六章 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 1. (②③④②③④②③④) ) 2. (②) 3. (②) 4. (②③④②③④②③④) ) 5.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第七章第七章 法律与利益法律与利益 1. (①) 2. (④) 3. (③) 4. (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 ) 5. (③)第八章第八章 法律与平等法律与平等 1. (①③①③①③) ) 2.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3.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4.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 5. (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 ) 第九章第九章 法律与自由法律与自由 1. (④) 2. (③) 3. (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 ) 4. (②) 5.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 第十章第十章 法律与人权法律与人权 1. (①) 2. (①)3. (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5. (④)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法律与正义法律与正义 1. (①④①④①④) ) 2. (①) 3. (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 ) 4. (④) 5.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法律方法概论法律方法概论 1. (②③④②③④②③④) ) 2.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 3.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5. (②)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法律事实与法律判断判断1.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2. (①②①②①②) )3.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5. (①③①③①③) )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 1. (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 ) 2. (③) 3. (②) 4. (④) 5. (④)第十五第十五 章法律推理章法律推理 1. (②) 2. (③④③④③④) ) 3.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4. (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 ) 5. (②③④②③④②③④) ) 第十六第十六 章法律论证章法律论证 1.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2.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3.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5.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法律与社会法律与社会 1. (④) 2. (①②①②①②))④) 3. (①④①④①④) ) 4. (②③②③②③) ) 5. (③)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法律与经济法律与经济 1.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2.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3. (①) 4. (①②①②①②) ) 5.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政治 1. (②) 2. (①) 3.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 4. (②③②③②③) ) 5. (①)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法律与文化法律与文化 1. (④) 2. (④) 3.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5.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法律全球化法律全球化 1. (①②①②①②) ) 2.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3. (②) 4.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5. 答案缺失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法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会的构建 1. (③④③④③④) ) 2.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 3. (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 ) 4. (②) 5. (①②①②) )。

法理学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

法理学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1. 简述法学的研究对象。

答: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相互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总之,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2. 如何划分法学体系?答: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这是就法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随着法律发展成为广泛而复杂的整体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法律部门的出现,产生了对法律体系进行解析型研究,即对法律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科学需要。

由此,出现了法学内部的分科。

然而,如何分科或依据什么标准分科,这在国内外法学著作中还没有一致的观点。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法学体系:第一,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或迟或早要有新的法学部门与之相应。

第二,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3. 为什么说法学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答: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联系。

这是因为:第一,在认识论上,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可以分为若干大类,每一类都包括一系列科学部门。

在不同的科学部门之间还有若干边缘科学。

各门科学都以特定客体作为研究对象。

各门科学以其研究对象的个性而互相区别开来,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由于它们研究的对象的共性而互相联系,并一起构成科学体系或学科群。

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法理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法律的本质、原则和规范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法理学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律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在法理学中,有不同的观点对法的本质进行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法的本质在于其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即法律规范能够通过国家强制力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的本质在于其具有公正性和正当性,即法律规范应当符合公正的原则和正当的价值观。

2. 什么是法的原则?法的原则是指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观。

它们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常见的法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自由原则、人权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石,也是法律实施的准绳。

3. 什么是法的规范?法的规范是指法律中的具体规定和条文。

它们是法律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的规范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法律规定等。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法的规范起到具体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力,但违反道德会受到道德谴责和社会厌恶。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在于,法律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和人权保护,这些都是道德的核心价值。

因此,法律往往与道德有着一定的契合和共通之处。

5. 什么是法律解释学?法律解释学是法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问题。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模糊、不明确或争议的法律规定,这时就需要进行法律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初阶、进阶第三版课题后选择题参考答案《法理学初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论 1.B 2.AD 3.C 4.ABCD 5.ABCD
第一章 1.BD 2.A 3.ABCD 4.ABCD 5.B
第二章 1.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第三章 1.ACD 2.B 3.BCD 4.BC 5.ACD
第四章 1.ABCD 2.ABCD 3.CD 4.ACD 5.ABC
第五章 1.BCD 2.ACD 3.AC 4.B 5.AD
第六章 1.D 2.AC 3.BD 4.ABCD 5.AB
第七章 1.B 2.CD 3.BD 4.ACD 5.ABC
第八章 1.D 2.ABC 3.AC 4.ABD 5.AC
第九章 1.ACD 2.ABCD 3.AB 4.ABD 5.AB
第十章 1.D 2.AD 3.B 4.A 5.ABD
第十一章 1.CD 2.B 3.ABCD 4.BCD 5.BC
第十二章 1.A 2.D 3.ACD 4.C 5.ABCD
第十三章 1.ABCD 2.CD 3.B 4.ACD 5.B
第十四章 1.A 2.D 3.B 4.C 5.AC
第十五章 1.B 2.ABCD 3.AD 4.ABC 5.C
第十六章 1.C 2.B 3.ABC 4.ACD 5.BCD
第十七章 1.ABC 2.ABCD 3.C 4.AB 5.AC
《法理学进阶》(第三版)选择题参考答案
导论 1.ACD 2.B 3.D 4.ABD 5.C
第一章 1.ABD 2.A 3.ABCD 4.BC 5.AC 第二章1.①②③④ 2.①③⑤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 第三章1.① 2.④ 3.③ 4.② 5.③ 第四章1.① 2.①②④ 3.②③ 4.② 5.②④ 第五章1.① 2.②④ 3.① 4.③ 5.① 第六章1.①④ 2.① 3.①③④ 4.④ 5.①②③④ 第七章1.① 2.①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 5.④ 第八章1.① 2.②③④ 3.② 4.② 5.①②③④ 第九章1.②③④ 2.①②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④ 第十章1.①②③④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 第十一章1.①②③ 2.①②④ 3.① 4.④ 5.③ 第十二章1.① 2.③ 3.①②④ 4.①②④ 5.②③④ 第十三章1.②③④ 2.④ 3.②④ 4.④ 5.①③ 第十四章1.④ 2.④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五章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①②④ 4.①②③ 5.①②③ 第十六章1.② 2.① 3.①③③ 4.②③ 5.② 第十七章1.④ 2.④ 3.①③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④ 第十八章1.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③
5.①②③ 第十九章1.①② 2.②③④ 3.② 4.①②③④ 5.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