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调查报告.doc

合集下载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古树名木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通过复查,可以补充和完善普查数据,确保古树名木档案数据正确完整,全面准确掌握全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动态,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任务1、对所有掌握基本情况的古树名木逐一进行现场复检,核对原始测量数据,利用GPS进行精确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2、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对历次普查中缺失的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法本次审查以20xx年人口普查结果为基础,采用数据查询、内部人员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以乡镇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的具体技术要求见《古树名木普查复检操作规程》。

需要对所有掌握基本情况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调查,核对原始调查数据,利用GPS进行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

普查过程中,按照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完成调查中缺失的古树名木,利用GPS进行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

四、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全区共有古树名木42株,正常生长的有42株,均为古树。

其中榕树4种、蚕豆1种、灰树花1种、楤木2种、木棉2种、朴树1种、仁棉6种、大枣1种、榕树10种、樟树8种、xx4种共13个树种。

一级古树4株,二级古树9株,三级古树29株。

这些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是农村的社会公亩,自觉受到群众保护,没有发现砍伐古树名木的现象。

在20xx年34株古树名木的基础上,调查了8株。

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和旅游价值。

建议上级部门抽出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和保护。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2一、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一)树种与分布经过这次调查,全区登记古树名木共计19株,一级保护树种5株、二级保护树种7株、三级保护树种7株。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古树名木调查报告”,以了解我国目前的古树名木资源状况和保护措施。

一、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共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达到144,000平方公里。

共发现古树名木2,387个,分别分布在林区、湖泊、河流、城市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场所。

其中,树种最多的是松树,占总数的21.8%,其次是银杏、榆树、枫树、樟树等。

二、保护状况在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方面,调查发现现状不容乐观。

其中,约有86.5%的古树名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主要是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森林病虫害等原因造成。

目前,只有不到20%的古树名木得到了全面的保护。

三、保护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应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立法保护。

应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立法保护,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2.人工保护。

对于古树名木,应该加强人工保护,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固定、疏枝等措施。

3.科学研究。

应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进行详细的科学研究,为其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4.旅游开发。

适度地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各地旅游业与古树名木的保护相结合。

四、结论综上所述,古树名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生态保护对象。

针对目前的保护状况,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通过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关于赴四川调研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1.关于赴四川调研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1.关于赴四川调研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现状、困难和挑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内容:1.了解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数量:通过与四川省林业局、地方政府和专家进行沟通,获得了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统计数据。

明确了各地区的主要古树名木种类和保存现状。

2.分析古树名木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查了四川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政策,包括古树名木的划定标准、保护区划设、管理机构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分析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考察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困难:实地考察了四川省的几个重点古树名木保护区,了解了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和难点。

与相关保护人员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4.总结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成功的古树名木保护案例,包括保护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与相关保护人员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和学习,总结了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做法。

调研结论:1.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广泛,但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资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2.古树名木保护政策和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加强执法力度,提高保护效果。

3.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的保护措施和监测机制。

4.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氛围。

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投入,增加资金和人力支持。

2.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各项保护措施。

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破坏行为。

4.加强科技与创新,提供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方法,改善保护工作效果。

5.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6.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扬州古树名木考察报告

扬州古树名木考察报告

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5年5月13日 调查地点:驼岭巷、瘦西湖景区调查人员:曹同正 沈 涛 田 丰 杨 桐调查人员分别对驼岭巷唐槐、瘦西湖景区乌桕、银杏、重阳木、圆柏共计5个品种的古树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古树一:树名:槐(国槐) 树龄:1064年 保护级别:一级 编号:270位置:驼岭巷(扬州八怪纪念馆东) 存在问题: 1、树龄过老、树皮剥落严重。

2、存在病虫害,树干中空,有明显腐蚀痕迹。

3、头重脚轻,树干无法支撑树 体。

现有保护措施:1、围栏杆,防治人2、覆盖地被植物(麦3、支架支撑,防为破坏和践踏。

冬)增加透气性 止树体倾斜。

古树二:Array树名:乌桕树龄:134年保护级别:二级编号:011位置:瘦西湖风景区存在的问题:Array1、存在树洞。

2、大枝存在虫蚀。

3、树干根部土壤被游客踩踏,透气性、排水性差。

现有措施:堵树洞,用水泥将树洞口封堵。

树名:银杏树龄:134年保护级别:二级编号:051位置:瘦西湖风景区存在的问题:树体郁闭,造成树枝死亡。

现有措施:1.设置白蚁监测装置。

2.树干根部周边放置鹅卵石,增加保护和土壤透水性。

古树四:树名:圆柏 树龄:134年 保护级别:二级 编号:019位置:瘦西湖风景区 存在的问题:1、皮剥落严重、很多小树洞2、下部主枝死亡。

3、根部践踏严重。

现有措施: 暂无。

古树五:树名:重阳木 树龄:114 保护级别:二级 编号:012位置:瘦西湖风景区 存在的问题:树枝有少量机械损伤 现有措施:1、树干根部周边放置鹅卵石,增加保护和土壤透水性另附:调查团队合影若干张调查总结:根据所调查的唐槐、银杏、圆柏等五株古树名木的情况来看,扬州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比较得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加以解决。

唐槐年代久远,历史原因造成树体衰老原因暂且不谈,保护举措虽有,但是并没有做到细致,如围栏设置简单、支架过于简易等。

建议采用铁质支架,并在与树体交界部位垫放泡沫等柔软物质避免树体早晨损伤。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⒈背景介绍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许多古老的树木和名木面临着砍伐、移植、破坏等威胁。

为了保护和维护这些具有历史、生态和文化价值的树木,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⒉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特定地区内的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保护状况以及相关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以便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

⒊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涵盖了特定地区内的古树名木以及其周边环境。

调查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公园、历史遗址、风景名胜区等。

⒋调查方法⑴野外调查:对特定地区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勘察,记录每棵树木的位置坐标、树高、树龄等基本信息,并进行照片拍摄。

⑵文献调查: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地图和照片,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背景、地理分布等信息。

⑶社会调查:与相关专家、学者、地方和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保护意识以及相关问题。

⒌调查结果⑴古树名木数量和分布情况:总共调查了个地点,发现了棵古树名木。

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古树名木分布地图,标注了每棵古树名木的具体位置。

⑵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对每棵古树名木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树种、树高、树龄、生长环境等。

⑶生态价值评估:根据相关指标和评价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并提出保护建议。

⑷文化价值评估:对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评估其对于地方文化和传统的贡献,并提出保护和传承建议。

⒍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政策和法规●建立古树名木登记和管理制度●实施定期检测和养护措施●增加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附件:古树名木调查表格、古树名木分布地图、照片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古树名木:指具有一定历史或文化价值的树木,通常树种较老、树势良好、形态美丽等特征。

⒉生态功能:指树木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固碳、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古树名木的资源,是植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树名木是中华大地园林,风景区的绿色瑰宝,是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发挥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造福子孙的大事,同时也对挖掘乡土树种以及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路线、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①、全面复查1994年调查古树名木变动情况。

②、对市新开发的风景区、风景点与高科技开发区调查新的古树名木。

③、对城郊五个区的风景区、庙寺、林场和乡镇村调查现保存的古树名木。

2、调查路线城郊区结合风景区、古迹的旅游线路。

第一条是从汉阳树经归元寺至汉阳快活山岭;第二条线以蛇山黄鹤楼公园为起点,沿山脊线西经首义公园、洪山长春观至洪山宝塔南坡从山顶延至宝通寺庭院内;第三条线以洪山山脊以东,由莲溪寺向西延伸到东湖风景区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至东湖南山客舍到老鼠尾,再向西经九峰林场,经东湖技术开发区,到武昌县龙泉山风景区,向东至金口镇槐山风景区;第四条线重点是大专院校,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大学等;第五条线从江岸惠济路饭店至市四医院、警官学校;第六条线是郊区,新洲的道观河,黄坡的木兰山、研子、塔耳乡,江夏区的槐山等乡,汉南区的乡镇村农宅前后等。

3、调查方法①、访问座谈,向当地主管部门的林业技术干部了解当地古树名木分布状况,访问当地农民,了解古树名木的来源及年龄。

②、查阅有关当地树木分布状况、地方志有关古树名木记载情况,收集民间的传说等。

③、到实地调查,对选中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测定,包括树高、胸高直径、冠幅。

记载古树名木的特征、生长状况、立地环境条件、病虫害危害状况、古树的位置、保护措施等。

并拍摄照片,凡现场有文字、匾额的,均详加记录。

对古树的年龄,用古树的胸径大小评估比较,查对资料等等,尽可能求实准确。

将实测调查数据,按照分级,分别填入野外调查记载表,建立原始档案。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二、古树名木的种类、组成和树种起源经复查,1994年公布的87株古树名木已有12株死亡。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精简版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精简版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古树名木是指具有历史价值、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的老树,其树龄通常超过百年甚至几百年。

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文化遗产和生态景观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古树名木调查,并编写了本报告。

二、调查目的1. 确定本地区古树名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评估古树名木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3. 提出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 桌面调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本地区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和历史背景。

2. 实地调查:我们先后走访了本地区的山林、公园和庄园等地,寻找并调查古树名木。

四、调查结果1. 古树名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桌面调查和实地调查,我们共确认了本地区的古树名木有30棵,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其中包括公园、庄园、村庄和山林等。

2. 古树名木的生态和文化价值经过对古树名木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生态和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古树名木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繁殖和食物供应场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古树名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情感,是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保护和利用建议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名木的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保护区:将古树名木所在地设置为保护区,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保持其自然状态和生态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利用古树名木的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旅游观赏等活动,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结论本次古树名木调查发现了本地区珍贵的古树资源,这些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本地区古树名木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古树名木调研课题报告

古树名木调研课题报告

古树名木调研课题报告古树名木调研课题报告引言:古树名木是我国悠久历史中的一部分珍贵遗产。

这些古老的树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生物多样性信息,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本次调研课题将对古树名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一、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古树名木的相关信息,包括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历史背景、保护状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二、调研方法1. 网上搜索: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收集古树名木的概况和知名度等信息。

2. 田野调查:前往各地,实地考察古树名木的分布、生态环境和保护状况,同时与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访谈。

3. 资料收集:收集历史文献、地方志和相关报告,了解更多的背景和历史信息。

三、调研结果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 古树名木的分布广泛:古树名木遍布全国各个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以山区和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分布区域。

2. 珍稀物种的天堂:很多古树名木是稀有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空间。

3. 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古树名木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融合了传统宗教和传说的元素。

4. 保护状况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参差不齐,一些古树面临被砍伐或损坏的风险。

四、问题与挑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 缺乏保护意识:由于对古树名木意义的忽视,部分地区缺乏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意识和重视程度。

2. 养护和维护困难:古树名木的养护和维护工作面临困难,包括病虫害的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

3. 开发利用的平衡: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如何平衡好其开发利用的问题也是一个挑战,既要保证保护好资源,又要充分发挥其文化、旅游和经济价值。

五、保护和利用措施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增强保护意识: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共识。

2. 建立保护体系: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权限,并加强执法力度。

古树名木社会实践报告

古树名木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增强环保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古树名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社会实践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树名木受到了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

然而,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开展古树名木的社会实践调查,对于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实践目的1. 了解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保护现状。

2. 评估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的效果。

3. 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 提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

四、社会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我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名木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周边环境等信息。

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知程度、保护意愿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数据。

3. 访谈我们与古树名木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建议。

五、社会实践结果1. 古树名木分布情况我国古树名木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其中,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2. 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大部分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古树名木存在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3.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知程度较低,保护意识薄弱。

(2)保护措施不完善:部分古树名木保护区的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保护效果不明显。

(3)资金投入不足: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我国在资金投入方面仍有不足。

六、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2. 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区的管理。

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

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

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李永良【摘要】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采用GPS定位、文献跟踪、资料收集、现地鉴定、数码拍照等方法,开展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树名木资源共有23株,全部为古树,没有名木,以青杨、柳树、国槐、青扦等树种居多.古树名木中一级保护的有6株、二级保护的有6株、三级保护的有11株.古树名木资源全部以散生状态分布在乡村,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古树名木资源中生长势为正常株的有8株、衰弱株的有11株、濒危株的有4株.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为良好的有3株、中等的有18株、差的有2株.古树名木树龄分布为108~1008年,平均为336年;树高分布为6~42 m,平均为19 m;胸围/地围分布为127~870 cm,平均为388 cm;平均冠幅分布为5~26 m,平均为14 m.最后提出了有关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2【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作者】李永良【作者单位】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树木。

古树名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适应其生长环境,被誉为“活化石”,作为区域自然资源、生态景观、悠久历史、风土人情、渊源文化的见证名片,古树名木是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于研究区域历史文化、气候变迁、物种起源、植被演替、科普旅游、生态效应等有着重要价值[1-3],然而,有着多元价值性、特定时机性、生命期限性、随机动态性的古树名木却又是不可再生的、无法复制替代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耦合效应影响,古树名木发生衰老死亡、数量减少、分布缩小的现象时常发生[4-5]。

青海省乐都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交错区,黄河上游最大一级支流湟水河流经全境,因此开展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是依法认定古树名木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范文精简版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范文精简版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1. 引言古树名木是自然界中宝贵的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科学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树木资源,本调查报告将对古树名木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和整理我国境内具有显著历史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树名木信息,以便更好地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搜集和专家访谈。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遵循了保护原则,尽量避免对古树名木产生不利影响。

4.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众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古树名木。

下面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例子:4.1 太湖古槐太湖古槐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畔,据考证,其树龄已有500多年。

这棵古树高约20米,树冠茂密,枝繁叶茂。

它作为太湖一带的地标性植物,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4.2 黄山古柏黄山古柏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名胜区,树龄超过800年。

它的树形独特,枝叶繁茂密集,被誉为绿色雕塑。

黄山古柏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得益彰,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4.3 北京皇城树北京皇城树是指位于北京故宫、天坛等皇城建筑内的古树名木群体。

其中最有名的是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三棵凤凰木,它们树龄均已超过300年,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5. 讨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资源,我们建议:- 加强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特征;-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保护古树名木的习惯。

6.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我国境内的古树名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界中宝贵的遗产,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希望本调查报告能够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帮助,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古树名木实习报告

古树名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古树名木保护与研究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古树名木的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我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我参加了本次古树名木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保护措施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为今后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等方式,对古树名木的定义、分类、生长习性、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为实地调查做好准备。

2.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古树名木的调查、测量、挂牌等工作。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等信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 实习后期,我参与了古树名木保护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树种、树龄和生长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改善生长环境、修剪枯枝病叶、加强养护管理等。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掌握了古树名木的基本知识,包括树种、生长习性、生态功能等,提高了对古树名木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 学会了古树名木调查、测量、挂牌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了解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为今后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4. 深入了解了古树名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认识到保护古树名木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5.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意识到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希望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切实加强保护力度,让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得以传承和发扬。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植被环境的重视不断提高。

特别是城市中的古树名木,他们不仅是生命的载体,更是城市之魂,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为此,武汉市政府于2019年展开了一次全面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旨在全面梳理武汉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规划城市发展,保护古树名木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的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共计约1.5万棵,分布在市区的各个角落,其中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珍稀树种。

首先,从文化历史价值方面,调查发现,武汉市有许多有着不同历史渊源的古树名木。

如汉正街的“曹荣堂”大古槐、蔡甸区的“五棵树”等。

这些古树名木承载着峥嵘岁月,是城市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在景观美化方面,武汉市的古树名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位于汉口江滩公园的长江眉山银杏林,在秋季的时候,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观赏。

调查还显示,武汉市的古树名木不仅种类繁多,还包括了许多珍稀树种。

例如,黄鹤楼附近的苏铁树、汉阳陵园内的天目松等,这些树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对于武汉市向生态城市、林城市转型的发展思路,这些树木是无价之宝。

但是,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令许多古树名木被砍杀或被迫移植,导致许多树木失去了原有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不佳,给城市发展带来了隐忧。

其次,部分居民砍伐老树种植新树。

由于老树生长过程较慢,树冠的茂密也需要很长时间,许多新树还没有达到老树的水平,因此城市植被的景象也受到了影响。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政府通过调查,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首先,加强对古树名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明确责任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加大保护力度,保证市区内的古树名木不再受到破坏。

其次,建立长效机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中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保护,切实保障市民的绿化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

最后,加强城市文化的引导,传承和发扬市区内的文化历史遗产,增强市民对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的关注度和认知。

园林树木调查报告

园林树木调查报告

园林树木调查报告
根据公司的要求,我进行了一次园林树木调查。

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1. 调查概况
在这次调查中,我主要调查了公司园区内的树木种类、数量、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情况。

园区共种植了约2000棵树木,主要包括槐树、榉树、松树等多种树种。

2. 树木种类及数量
在园区内,槐树是最常见的树种,约占总数的60%;榉树和松树分别占总数的20%。

此外,还有少量的榆树、柳树等其他树种。

总体来说,园区内树木种类繁多,数量充足。

3. 树木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树木健康状况良好,叶片饱满,树干挺拔,没有明显的病虫害。

然而,也有少部分树木出现了枯萎、叶片凋零等现象,可能是由于长期干旱或土壤质量不佳造成的。

建议及时对这些树木进行养护和管理,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4. 树木生长情况
树木的生长情况良好,树冠茂密,树高适中。

但有少量树木生长缓慢,可能是由于缺少养分或阳光照射不足所致。

建议增加合理的施肥和及时修剪,以促进这些树木的生长。

5. 调查总结
综上所述,园区内的树木种类繁多,数量充足,大部分树木健康状况良好,生长情况适中。

然而仍有一些树木存在健康和生长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希望公司能够重视园林树木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保障园区环境的优美和整洁。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希望这份调查报告对公司的园林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和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简介古树名木是指树龄较长、形态特殊或有着极高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树木。

它们通常被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古树名木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分布、数量、状况及其对当地环境、文化的影响。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以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公园、乡村、风景名胜区和道路两旁等多个场所。

调查范围涵盖了该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历史名胜区以及一些重要的景观区。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古树名木的详细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 上门调查:调查员对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古树名木的相关信息。

2. 空中调查:利用无人机对较大范围的地区进行航拍,以获取整体布局和大致数量。

3.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历史记录和地方志,以获取古树名木的历史和特征描述。

调查结果古树名木分布情况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1. 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较好的保护区域内,有较多的古树名木分布,其中部分树龄已超过百年。

2. 历史名胜区:古树名木在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景点周围较为集中,这些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乡村和风景名胜区:由于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乡村和风景名胜区的古树名木分布相对较少,但个别景区内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树龄较大的名木。

古树名木数量及状况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本地区共计发现古树名木约5000株。

根据调查员对古树名木的观察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我们对其进行了状况评估,结果如下:- 良好状态:约占总数的60%,这些古树名木在生长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树干、枝叶和树根健康,枝干茂密,树体完整。

- 中等状态:约占总数的30%,这些古树名木在保护程度上相对较低,有一定程度的干枯、疏密不均等问题,但整体仍保持较好的生命力。

- 较差状态:约占总数的10%,这些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受到较大的干扰,干枯、瘴气侵袭和腐烂等现象较为明显,需要重点保护。

三亚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景观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亚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景观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亚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景观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古树名木是具有历史、文化、生态、科学等多重价值的重要自然资源,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特色。

在城市化进程中,古树名木成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气候、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三亚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有着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但缺乏系统的资源调查和分析,难以科学有效地利用和管理。

因此,本研究选取三亚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三亚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探讨其分布、数量、品种特征、生态环境条件、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为三亚市的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通过对三亚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以下内容:(1)三亚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规律;(2)三亚市古树名木的数量、生长状态和品种特征;(3)三亚市古树名木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三亚市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实测,获取三亚市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情况、品种特征、生态环境条件等信息。

(2)图像分析法:通过借助遥感影像和高清地图等工具,对古树名木的景观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价。

(3)问卷调查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于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1.预期成果(1)编制一份三亚市古树名木资源清单,并绘制古树名木分布图;(2)对三亚市古树名木的数量和品种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3)分析古树名木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探讨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并分析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2.意义(1)为三亚市的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2)保护和利用好三亚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提高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品质;(3)挖掘和推广三亚市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增加城市形象和品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生态景观,它是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载体。

国家对保护古树名木十分重视,2000年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的管分类、保护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界限制定了详尽的规定,根据上述文件我们对市区范围的古树名木进行再次普查,现就古树名木现状及其保护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古树名木的品种数量、分布情况、生长状况和周边环境状况。

1、古树名木的品种、数量
现存古树名木为:共计9科9种132株,详见附表一:
现存古树名木数量、科属一览表(附表一)
一级古树名木25株,占总数的19%,二级古树名木107株,占总数81%,上千年古树有一株,为千年古樟。

2、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
建成区范围内的古树大部分分布于单位管界和市域范围农村,还有分布于河道用地、居住小区、城市道路上或路旁、个人住宅内等,详见附表二。

现存古树分布情况(附表二)
3、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
市建成区现有132株古树名木,其中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综合长势良好的占8.3%,综合长势一般的占67.4%,主干腐烂或部分腐烂,枝叶稀疏,综合长势差的占24.2%,详见附表三。

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表(附表三)
4、古树名木的周边环境现状
目前漳州市区古树被民房或建筑包围或部分包围的有15株,占总数的11.4%,生长于民房内或小巷中,机械设备如车辆无法入内实
施养护管理,有32株占总数的24.2%。

二、古树名木的保护情况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历来极为重视,早在1987年就对古树名木树进行普查并建档,1994年挂牌保护、拍照建档,长期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适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施肥、防治病虫害、摘除寄生物等工作,近几年就古树名木的保护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1、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

经过三次深入细致的调
查、核对、补充,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档案资料。

2、设立了古树名木保护标志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内有关规定,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

此次检查确定了古树名木的养管责任单位或个人,并发放建设部文件《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市132株古树名木都设立了保护标志。

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及时进行支撑保护。

近年来,我们采取各项保护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如:定期对古树名木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采取支撑保护;遇大风雨天气,及时上门通知,动员临时避险,因而,一次次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然而古树名木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有的古树虽然枝繁叶茂,但主干已腐烂中空,存在安全隐患。

4、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
几年来,及时对市区古树名木病虫害进行喷药防治,对市区所有古树名木进行白蚂蚁防治,这一措施拯救了近百株受白蚂蚁不同程度侵蚀
的古树名木,广泛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据统计,受白蚂蚁严重侵蚀的古树有15株,占总数11%,中度和轻微蚁患的有96株,占总数73%,无蚁患的仅有21株,占总数1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违章搭建对古树名木生长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市区一些古树名木受违章搭设的建筑物所包围或影响,古树已经经历了百年沧桑,生长进入衰退阶段,更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而违章搭设的建筑物严重影响到其根系的生长,甚至危及古树名木的生存,同时滋生更不安全的隐患。

四、意见和建议
1、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使各项养护管理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应设立专项养护资金作为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费用。

2、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保护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工作以往已搞过多次,如利用电视采访,发放宣传单等,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离家喻户晓相差甚远。

建议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力量,首先是政府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行动起来,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也应把保护古树名木列入素质教育的范畴,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破坏古树名木是违法行为,使人人都自觉加入到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列之中。

3、重点处理违章搭建
建议上级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联合整治影响古树名木的违章搭建,同时政府投入相应资金、人力、物力,彻底消
除古树下存在的安全隐患,排除人为影响因素,为古树名木创造宽松、自由的生长空间。

4、养管责任人的界定
古树名木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分处于不同单位管界及个人住宅,建议政府发文详细规定古树名木的养管责任人的界定,有利于职能部门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落实到各养管责任部门和养管责任人。

5、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应该是实际意义上对古树名木起保护作用的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砌石台围护。

由于古树名木的树冠投影范围内都有根系,现有的石台绝大多数都太小,仅够围住树干部分,而石台外部倒上水泥,不利于根系生长,无法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根据对生长在绿地内的古树的调查分析,首先,近几年出现倒伏、倾斜、断枝的古树生长于绿地内的古树为0,说明绿地对古树根系生长十分有利;其次,综合生长势绿地内的古树明显优于非绿地的;第三,综合长势良好的11株古树中生长在绿地内的古树有7株,占总数的63.6%,因此我们建议可将有条件的古树建设成古树小绿地,尽可能完整地保护古树的根系,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近几年,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如发现病虫害及时喷药防治,也时有给古榕树树干倒花生油以增加营养,使不少古树都焕发了勃勃生机。

但一方面由于部分古树位于违章搭建的房舍中,车辆无法靠近,使防治和保护工作难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人员少,养护管理比较被动。

建议尽快拆除违章搭建,增加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费用,建设古树小绿地,扩大执法队伍,使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〇一〇年七月
精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