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时间观的对比分析剖析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时间观比较与分析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时间观比较与分析

摘要:时间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文化群体所塑造的不同时间观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因此,本文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美时间差异进行对比,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其目的在于分析造成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削减对时间观的误解,达成最佳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时间;差异;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作者简介:柳亚萍(1991-),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一、引言时间既是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极其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时新的迷。

人类对死亡的先天认识,对青春和衰老的体验,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未来的却不可断定,以及我们日常对实践的分配和工作地计划――这一切都跟时间有关(李光伟 1987:481)。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要去认识的。

霍尔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指出每个文化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中无法达到成功有效的沟通。

本文从:对线性( linear)时间观和循环性( circular)时间观、对“过去”( past)“现在”( present)“未来”( future)的时间态度、和对一元时间( monochronic- time m- time)和多元时间( polychronic- time p- time)的模式――这三个前提来比较中美时间文化差异,意图最大化地消解文化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分析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带来的偏见。

二、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有学者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开门见山,陈述主题,然后描述细节,这是线性(linear)思维;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隐晦曲折,含沙射影,再进入主题,这是螺旋式(circular)思维。

中国美国派对的时间观念总结

中国美国派对的时间观念总结

中国美国派对的时间观念总结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截然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两个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时间观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产实践的方式不同,就会影响对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常因时间观念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因此,对于时间观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研究者们大都认为时间与空间相互依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我国著名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XXX先生曾在他的著作《XX》中说:“我们可以把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区分为直线式时间观念和环形的时间观念。

”本文中,笔者将之称为线形时间意识和循环时间意识。

一、线形时间意识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断往前延伸。

这种时间意识,在美国处于支配地位。

在美国人看来,时间就像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人无法回到过去。

在基督教传说中,人死亡之后,生命走到了终点,灵魂会因个人品质的好坏而进入天堂或地狱。

在这样“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下,美国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性格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认为人生苦短就该及时行乐,不能被繁文缛节约束,要恣意地生活。

比如,美国人生活态度积极健康,既然生命有限,他们就要生活得有品质,就该享受活着的每一天。

在生活中,他们谈吐举止比较随意,比起中国人要求“站如钟,坐如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们只要舒适就好。

与严谨优雅的英式英语相比,美式英语显得更加随意休闲而且时髦。

美国人无论老幼男女,时常与周围陌生人攀谈,氛围也很轻松随意。

他们认为工作不只是赚钱的工具,还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美国人辞职和跳槽是常态,很少有人能将一份工作长久地做下去。

并且还有不少人辞去工作,带着家人去旅行,缺钱的时候就停下来打工,筹够旅费又继续上路。

他们选择的这种随意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看来是无法接受的,是缺乏上进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中美时间观念的变化趋势

中美时间观念的变化趋势

中美时间观念的变化趋势
中美时间观念的变化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 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在过去,中美两国的工作时间观念都比较传统,通常是规定固定的上班时间。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或支持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比如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工作等。

这种趋势在美国较早出现,而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受到关注和实施。

2. 时间的效率观念:由于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

这反映在中美两国的时间观念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比如,时间管理、番茄工作法等概念在中美两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3. 阅读、学习与休闲时间的重视:与过去相比,现代人对阅读、学习和休闲时间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平台的普及,人们容易获得各种学习和休闲资源。

这种变化在中美两国都有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时间用于持续学习和个人发展。

总体来说,中美时间观念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都在逐渐向着灵活、高效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增加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可能在不同的群体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时间观念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时间的看待方式、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对待准时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准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非常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西方国家,如果你迟到了一个会议或者约会,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相对较为灵活。

虽然准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弹性更大,迟到一两分钟并不会被视为大问题。

其次,中西方对待时间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们注重高效地利用时间。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分开,努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不拘泥于时间的划分。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在工作之余与同事或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这种社交活动被视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方式。

此外,中西方对待时间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金钱,人们注重时间的效益和经济价值。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与金钱进行等价交换,他们会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以此来衡量时间的价值。

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现象,人们更注重时间的质量和内涵。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将时间与情感、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他们更注重时间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提前预约,以确保时间的安排。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即时安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随机性。

另外,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分割成小块,以提高效率。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将时间视为一个整体,注重整体的流动和变化。

综上所述,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对待准时的态度、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随着中美两国的关系的深入发展,两国的文化差异也是一个被两国探讨的热点话题。

因此,比较中美文化时,时间观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在两国不同的时间观念下,它们处于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影响到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通信。

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时间是一种货币,它被看作宝贵的财产,因此美国人很注重时间的管理。

他们厌恶长时间的等待,并且偏爱完成任务的“立即”回报。

因此,他们不喜欢被耽误时间的行为,还偏爱精确的排程安排。

不同的是,中国人把时间看作是“流动的”,他们不像美国人那样,把时间看得比金钱更重要。

中国人更喜欢随性而来,而不是严格遵循时间表。

在他们眼中,社交活动和行为更有意义,因此他们不拘泥时间安排等问题。

此外,由于中国文化中处处流传着一种“人情主义”,对时间可以宽容一点,所以美国人不喜欢的中文“延迟”就是一个可以容忍的概念。

美国人不喜欢延迟,而中国人则不喜欢紧迫的时间,但他们都把“延迟”看得另外一种方式: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喜欢把时间花在友谊等社交活动上,而不是完成任务。

因此,比较中美的文化中,时间观念是非常有趣的,它也是两种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窗口。

尽管中美的时间观念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不同也为两国文化之间带来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了两国之间文化的相互认知和交流。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中美文化有着重要的不同,尤其是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

因此,美国和中国的商务人员、学生和旅行者都应该了解这一点,以便他们在接触两种文化时也能做到相互尊重和了解。

只有这样,两国文化之间才能进一步深化理解,增进友谊。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时间观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时间观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一、概述1. 背景介绍我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其中,时间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1.时间观念的概念在概念上解释时间观念的差异。

我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被理解为一个循环和节奏的概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美国人则更强调时间的线性和进步性,强调时间的价值和效率。

2.时间的使用方式中美两国在时间的使用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国人更注重节省时间,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强调时间的珍贵性。

而美国人则更加重视时间的有效利用,倡导“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

3.时间观念对生活的影响中美时间观念差异对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人更倾向于注重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时间观念相对较为灵活。

而美国人更注重效率和成就,时间观念相对较为严谨。

三、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原因分析1.文化传统的影响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时间被视为一种资源而非商品。

而美国文化则更加强调个人成就和利益,时间被视为一种可以被量化和利用的资源。

2.社会制度的影响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对时间观念也产生了影响。

我国的集体主义社会制度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因此时间观念相对较为灵活。

而美国的个人主义社会制度导致人们更注重效率和成就,时间观念相对较为严谨。

四、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理解对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充分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差异,避免因此产生误解和冲突。

2. 保持尊重和包容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差异,积极倡导包容和理解,避免因此产生文化隔阂。

3. 寻求共同点,协调双方时间安排在交流中,可以寻求共同点,协调双方的时间安排,使得双方在时间上更加协调和融洽。

五、结论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资料]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资料]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

时间观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

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

相反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时间观念是各种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对时间的看法,它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国人约会提前到,西方人约会迟到三五分钟。

中国人视年龄大为尊,西方人视年龄大为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障碍可能仅仅由于对时间及其运用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

例如,一位美国学者即将离开中国,他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他吃饭为他送行,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美国人说:“我很乐意去。

但万分抱歉,因为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事情。

”这位中国朋友听后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在他的眼中美国人对他的友好都是一种过度的冷漠。

不久他才发现是他不合时宜的邀请而导致拒绝。

为了尽量减少因时间观念的不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双方应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是一种深层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在全球一体化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新世纪,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不够尊重和了解,误解就有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失败。

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意识。

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不宜做好坏评价,宜作客观描述。

(2)变通和协商。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了解的过程,单靠一方的努力不容易加速彼此的理解,需要交际的双方互动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念向对方解释,作出调整。

中美时间观差异之研究

中美时间观差异之研究

中美时间观差异之研究摘要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主要方面,时间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信息传递也深受其影响。

时间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对待时间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本文试图从非正式时间、过去和将来、长期和短期以及单向制计时和多项制计时四个角度对中美时间观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时间观差异;文化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进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普遍和长期的文化现象,在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时间对人际交往产生直接影响。

霍尔认为,时??间是基本制度和时空法规的一部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时间规范。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分别属于东西方文化,他们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比如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

本篇论文给出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些建议。

1 中美时间观差异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时间的观念。

更确切地说,它是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以及对时间的进一步反映,它是人类社会的自然产物。

时间会说话。

它比语言表达得更直率。

它所传递的信息清楚明晰。

由于时间不是那么可以任人摆布,因此相对而言,时间就不像话语那么容易被歪曲。

时间能响亮地说出真相,而语言会撒谎(霍尔,1959)。

大家都知道,由于文化差异,中美文化在时间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哲学、宗教、社会实践和历史。

下面我们主要探索中国和美国时间观的差异。

2 非正规时间爱德华·霍尔提出了每种文化的时间系统:技术时间,正规时间和非正规时间。

非正规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它对于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含义。

2.1 准时性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对时间的态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美国人年轻,他们已经学会了严肃对待时间,守时对他们来说是强制性的[1]。

例如,中国人习惯提前或准时参加家庭聚会,因为他们想帮助主人提前做好准备。

相反,如果美国人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为了以防打扰主人准备就不会提前出现。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分析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分析
《长江丛刊 》2018.06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摘 要:Hall在《无声的语言》中 写 道: “时间会 说 话,而 且 比 言 辞 更 加 明 白 ”。 时间作为非语言交际形式的一种,在人 们的交流会话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过 程中起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非 语 言 交 际包含了时间观念、空间距离、身 体 行 为、沉默等多个方面。了解中美时间观 念上的差异,能够认识不同时间观背后 所蕴含的国家民族文化的深刻含义,有 效地减少跨文化过程中的冲突与误解。 下面将从时间认知差异、时间取向差异 以及时间 使 用 差 异 三 个 方 面 简 要 说 明 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中美时间 观 念 对 比 分 析 跨 文化交际
二、时间取向上的差异 人们对 时 间 的 取 向 有 三 种:过 去, 现在和未来。在时间观念上,农业社会 的人习惯向过去看,总是根据过往的经 验从事春 耕、夏 耘、秋 收、冬 藏。 工 业 社 会的时 间 倾 向 是 注 意 现 在:此 刻 的 产 量、质量、销 售、最 低 限 度 的 目 标 等 等。 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时间倾向是注重 未来(转引自李光伟,1987:117-118)。 美国人的 时 间 取 向 是 未 来 观,他 们 很少回顾过去,一切向前看,着眼 于 未 来,具有前瞻性。这与他们的历史和宗
一、时间认知上的差异 人们对时 间 的 认 知 有 两 种:一 是 线 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一条直线,不 可 逆转;二是循环时间观,认为时间 是 循 环往复,周而复始的。 美国人持 有 线 性 的 时 间 观 念,时 间 一直通向未来,并且一去不复返。时间 像一条河流,奔流不息,人无法回 到 过 去。所以他们格外珍惜时间,对时间进 行严格地管理和掌控,时间意识 强,生 活节奏快;美国人认为人生苦短,应 该 要及时行乐,所以他们不受复杂礼节的 束缚,恣意地生活,追求生活的品质,言 谈举止比较随意开放;美国人凡事都要 做好规划,讲究办事效率,减少对 时 间 的浪费;日程表必不可少,并严格 地 按 照时间表执行。 美国人 的 时 间 观 在 他 们 的 日 常 生 活中有很多体现,例如没有在规定的时 间按时到达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迟 到时间 的 长 短 也 有 不 同 的 含 义。 霍 尔 指出,当代美国人的正规时间的最小集 (set)已经降为 5分钟,约见身份不相上 下的人,迟到 5分钟或者以下者必须做 出简短 的 说 明 或 道 歉。如 果 未 能 按 时 赴约,则 被 看 做 是 一 个 不 负 责 任 的 人 (李光伟 1987:119)。再如,约会需要提 前预约,至少提前一周,临时向某 人 发 出邀约 是 一 种 不 礼 貌 的 行 为。因 为 被 邀请的人 需 要 对 自 己 未 来 的 时 间 进 行 周密安排,突如其来的邀请很明显打乱

中美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

中美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

中美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中美两国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文中,时间被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个人的生命被主要分为十二个年份,每一个年份都与十二生肖之一相结合,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时间的周期性。

以太阳活动为基础,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气候和景象。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是非线性的,起伏不定的。

相反,美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主要是线性的,时间被看作是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无尽的进展。

人们在美国文化中,往往会感到“时间匆忙”,时间是可以浪费的,因为时间等价于金钱,它可以用来赚钱或者生产出其他物品。

因此,在美国文化中,时间是有用的,而且人们经常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在中文中,时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说法是“不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我会成立日子。

”这表明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需要管理和规划。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重视时间的“维度”,时间作为人际上的一种资源的思想将天文、自然、社会、节令的方方面面纳入其中,构成了“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思想。

与之相比,在美国文化中,时间往往被看做是一种快捷的手段,通过“多任务并行工作”或者“快速完成”来节省时间。

此外,中文和英文中的时间表述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时间被表述为“点”和“间隔”,例如,“上午十点”,“晚上七点半”,“周末两天”。

英文中则更倾向于表达为“时刻”和“持续时间”,例如,“十点钟”,“两小时”等。

因此,中美两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基本上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文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循环的资源,需要管理和规划。

而在美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线性的资源,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经济价值。

这种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也反映在两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

因此,在国际交流和跨国合作中,必须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时间观念和文化背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中美时间概念差异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之前”“之后”为例

中美时间概念差异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之前”“之后”为例

2020年第竹期(总第861期)丈敖冬‘科中美时间概念差异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之前”“之后”为例严墨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作为一种基于结构主义,传统又实用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对比分析被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

该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中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对比而忽略彼m语义、语用、文化等方面的比较,是对比分析具有争议的一点。

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相关事例,对了解语言承载的中美民族时间概在对比分析中的必要性进行阐释。

同时给出教学建议,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参考,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对比分析时间概念之前之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化的载体。

人们的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和思维表达都要以它作为最主要的媒介。

除此之外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具有的民族性、系统性、发展性等特征语言同样具备,是不可割裂、彼此依附且互相促进的。

学习一门语言必然要了解背后承载的文化和对应民族的思维方式,否对外汉语学的二语学习!容易将的语学习流,地道的语$再,不能站在的语母语的角体悟汉语的特,在学习达到“”的。

因此,在对分的,了语言的进对外要文化的$,分析本身的研究,笔者在CNKI的中英文文相文:从早期,Paul Markham回顾了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以方相关的语言发展$同分的主要:进了,了[11(25-29),在的语言方的本$期,了使用该方法预判、诊断和纠正“中式语”的表达,学叫可以说分在语言学了应,此方的成是非常充分的。

美时间念差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笔者于CNIKI525相关文章,其中大部分论文聚焦于此不同的成在跨文化交际产的$截2020年3月,语言学习角发分析中美时间差异的:成共7篇$综合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影响较大的分别为:鲁翌和唐德根比较了中美时间观念的不同,对因这样的观念差异导致的跨文化语失误的实例进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as4®。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摘要: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发展,中美两国的日常往来越来越频繁。

时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两国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从而塑造了不同的时间观。

本文主要对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取向进行对比,分析文化交际中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流障碍。

关键词:中美跨文化交际;时间观一、时间观的定义时间观是指对时间的合理使用和安排。

它涉及对时间的各种认识和认识的过程,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时间观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因素,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根深蒂固的因素。

它是在人类长期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也揭示了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

二、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分析(一)一元时间观和多元时间观1.多元时间观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人强调多元时间观。

所有的农业活动都是根据月份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而进行的,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时间是灵活的,所以他们可以随意使用时间。

他们倾向于在一定时间内做很多事情,因此他们的行为不受时间和时间表的限制,要做的事灵活多变的,大多数人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很少有人匆忙做出决定。

他们不习惯制定计划,因为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计划的实施。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他们的行为充满灵活性,但缺乏效率。

2.一元时间观相反,美国人对时间的认知是单时的。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时间是不可回收的,所以他们主张在特定的时间段做一件事。

他们更注重时间和时间表。

他们要做的事严格按照他们的日程安排,注重严谨性。

在某种程度上,单向时间观支配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安排,应该先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都在他们的日程表上。

他们强烈的时间意识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密切相关。

一方面,美国人追求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利益。

另一方面,在一个相对残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在日程上。

因此,美国人追求的是高效率,但有时却很僵硬。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跨文化交流与交往中的时间观念因文化传承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尤其明显。

在商务交往中,时间观念的差异会给双方带来影响和挑战,本文将分析这些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中美时间观念的不同点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强调“王道”,即万事万物应有一个先后顺序和优先级,而且要讲究时机,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种时间观念表现在商务交往中,比如重视熟人介绍,会在第一次见面时询问彼此家庭、工作和出生地等个人信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反之,美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更偏向于“宽松”,强调时间的效率和利用率,在商务交往中,更注重规定的时间表,对于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的执行也会更加严格。

美国人往往会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这种直接表达的行为在中美商务交往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时间观念差异带来的影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中美商务交往中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1. 沟通效率不高中美的时间观念差异会影响到沟通的效率。

中方在商业交往中非常重视熟人关系,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和维护关系,而美方则更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这样一来,双方在商务交往中的沟通效率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发生交流障碍和误解。

2. 时间观念的冲突中美的时间观念在商务交往中也会产生冲突。

针对任务和时间的意识不同,可能会出现在预订订单时间表时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时间表的执行也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迟。

美方更加注重严格按照时间执行计划,但在中方文化中,拖延和调整时间表的现象更加普遍,这也会给商业活动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交易风险。

3. 交际策略与谈判技巧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处理交际策略和谈判技巧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商业沟通的效率。

在时间观念方面,中方在处理谈判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保持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谈判,而美国人会更多地考虑清晰的目标、与时间、成本和质量等因素的平衡。

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一)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
时间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人们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方法。

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

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重视历史,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

1.中美称呼差异
(1)中国的称呼。

中国人对称呼是很严谨的。

经常用“老”这个词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老”代表成熟,经验丰富和智慧。

(2)美国的称呼。

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愿意自己因年龄或社会地位的关系而特别受人尊敬,这样会令他们觉得不自在。

(二)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把世界各地使用时间的习惯概括为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

多元时间制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采取这种时间制的人们习惯于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几件事,对计时、用时随意性强。

而遵循一元时间制观念的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只安排一件事,强调办事的准时和计划性。

中国人采用的时间是趋于多元制的。

因为中华民族对时间的认识是从农业活动开始的,人们把月亮圆缺,季节更替和农事活动联系在一起。

而西方人采取一元时间制。

一元时间制强调日程,阶段性和准时性。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时间表,讲究计划的周密性和严谨性。

在一定的程度上,西方人受时钟的“铁腕”控制,它极客观地操纵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摘要:作为非言语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的使用及其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反映了许多文化差异。

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差异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从时间观念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时间观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文化维度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必然。

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时间的观念可能会导致误解,甚至导致沟通失败,因此这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二、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1980)为跨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一些理论被视为现代跨文化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霍夫斯泰德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文化维度。

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差距,男子气概-女性气质,短期时间观和长期时间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现实的主要单位和价值的终极标准。

他们把社会看成是个人的集合,而不是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东西。

集体主义认为,民族、社会、种族等群体是现实的基本单位和根本价值标准。

这种观点并不否认个人的现实。

但最终,集体主义认为,一个人的身份是由与他人交往的群体决定的,他的身份基本上是由与他人的关系构成的。

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表示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

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往往有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原则来指导几乎所有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而规避不确定性程度较弱的文化的社会规范和原则就不那么明确和严格。

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表示组织或机构内权力较少的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权力距离大的文化成员视权力为社会的基本因素,强调强制力和指示性权力,而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则认为权力的运用应当合法,重视专家或合法性的权力。

中美思维差异例子

中美思维差异例子

中美思维差异例子中美思维差异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时间观念:中美两国在对待时间的方式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往往更加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比如“五分钟原则”,而美国人则更注重时间的多样性和弹性,比如“下午三点我有个电话会议,但我们可以晚一点再开始”。

2.沟通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沟通往往更加暗示和间接。

人们会通过非言语的形式(例如微笑、眼神等)来传达信息和感情。

而在美国文化中,沟通则更加直白和明确,人们会直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往往更注重个人的形象和面子,而美国人则更注重实事求是和直奔主题。

3.子女关系:中式思维认为父母对儿女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关系往往能延续一生。

美式思维更注重自我,因此父母与子女关系更为独立。

美国人退休后会自由地旅游、跳舞、学习一项技能,甚至单身者谈恋爱。

4.老人赡养:中式思维认为老人赡养应当亲力亲为,如果中国人送他们的父母去护理院,那会被认为不孝。

而大多数美国人的父母住在护理院。

如果他的孩子花时间去看望他们,那就被认为孝顺。

5.生活方式:以院落设计为例,大多数中国人在后院种菜。

而大多数美国人没有类似的做法。

6.财产管理:中国人把他们挣的钱存银行而有安全感。

美国人喜欢预支未来的财产,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注重信用。

7.信用债务:中式思维认为欠债是一种有压力的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很少有中国人信用卡欠款。

美式思维则不然,他们喜欢预支未来的财产,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注重信用。

总的来说,这些例子展示了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两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一)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一)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珍惜时间(time thrift)的概念在16世纪就开始在西方流行。

当19世纪钟表大规模生产以后,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有了更深入的影响。

虽然时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有的认知概念,但分属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同,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各自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人们赋予时间的意义和利用时间的方式也就不可能没有差异。

因此当中国人和美国人(美国人是西方国家中制定时间表最严格细致的,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中美间的差异)进行交际时,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向导,就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使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一、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渊源二、时间观念差异的体现上面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渊源,下面将用实例进一步阐述部分理论。

1.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最后的期限(deadline)最后期限这个词语之所以能在美国出现,完全是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在作怪。

由于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条长线,人有出生就会有结尾,不像中国人所想,今生用完还有来生,今天过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所以他们就有一种“时间危机”,好像如果不和时间赛跑,时间就会飞快流逝,永不再回。

因为珍惜时间,在美国现代企业的生产调控领域中首先出现了“最后期限”一词。

美国人对这个词相当重视,如果逾期,双方都不会愉快。

2.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谁是时间的奴隶一个初入美国社团的中国人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每个美国人手中都有一个schedule book或者叫diary book。

当你要和他(她)约定某个时间出去吃饭时,他(她)会打开这个本子确认一下那个时间是否有空。

制定近期(几周到一两个月)计划是美国人未来时间取向的典型体现。

近年来中国人虽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开始制定计划,工作手册的出版与发行量证明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这种工作习惯。

中国人参加社交活动出于谦卑的传统是比较守时的,但是活动的时间往往是没有限制的。

例如,人们在约定见面时,只定开始的时间,却从来不提结束的时间。

《中外时间对比》课件

《中外时间对比》课件

全球化使得时间的重要性 更加凸显,人们更加注重 时间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全球化也带来了时间观念 的冲突和矛盾,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们可能存在时间 观念上的差异。
技术发展对时间观念的影响
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人们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时 间。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时间利用方式,例如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使得人们可 以更加灵活地安排时间。
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更加依赖计时工具和时间管理软件,对时间的掌控能力更强 。
社会变迁对时间观念的影响
社会变迁使得人们的时间观念逐 渐改变,例如家庭和工间观念的变 革,例如人们对快节奏和高效率
的追求、对慢生活的向往等。
社会变迁也使得时间观念的差异 更加明显,不同社会阶层和年龄 段的人们可能存在不同的时间观
详细描述
中国人通常更注重时间的有效利用,强调计划和效率。而在一些西方国家,更注重时间 的灵活性,强调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外在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同
侧重点。
03
中外时间表达方式的差异
时间表达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英文中时间的表达顺序为先小时后分钟,例如“10:15”,而中文则先说分钟再说小时,如 “十点一刻”。
《中外时间对比》ppt课件
CONTENTS
• 中外时间观念的差异 • 中外时间利用的差异 • 中外时间表达方式的差异 • 中外时间观念变化的趋势 • 中外时间观念的融合与冲突
01
中外时间观念的差异
文化背景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国等亚洲国家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 利益,而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文化背景导致中外在时间安排和利用上存在差异。
时间表达的文化内涵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1海外文摘随着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的发展,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其中,中美两个大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美两国文化特色鲜明,对两国文化观念进行对比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时间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观念,而时间作为非语言交际中一种较为容易为人所忽视的一种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成果。

以中国为例,东方国家大多认为时间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时间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存在。

本文拟对比中美两国时间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做到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为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做出贡献。

1 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表现1.1 准时性中国社会对于时间是否准时这一问题的接受有着较大的弹性。

与之相反,美国人普遍注重时间的准时性,对此有相对严苛的标准。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任何一次预约、会面都存在这是否准时这一问题。

在中国,对于迟到三五分钟,大多数人是可以容忍的。

真可以做到每次不早不晚,踩着点到的人并不多。

有的人迟到后连说马上,五分钟就会到;有的人连说马上后,二十分钟也不会出现。

还认为可以顺延迟到的时间。

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会准时赴约,即使遇到意外状况,迟到之前也会打电话来表示歉意。

美国人的家宴就是体现准时性最好的示例,客人一般会提前五到七分钟到达主人家中,过早过晚都是不礼貌的体现。

如果过早到达也会在主人家门口等到时间合适再进入,因为过早到达主人也许还未准备好,会导致接待不便。

中美两国对时间段的描述也是截然不同。

中国人习惯用说“一会儿”“一顿饭的功夫”,“两分钟”较为抽象的方式去表达时间观念。

例如,有的老师会在打完下课铃之后告诉同学们两分钟之后下课,然而很多老师根本无法做到仅仅占用学生两分钟的时间。

然而在美国,两分钟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数字,他们会在准确的时段之内完成他们准备完成的任务,绝对不会延长时间,以保证准确性。

如果不能在准确的时间段之内完成他们准备完成的任务,则会被认为是缺乏演讲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
美国-未来的时间取向
相对较短的历史,采取现在或,极少回顾过去,一切着眼于未来。
时间体系 计划和预约的不同 办公时间和私人时间的不同 中国-多向时间值
倡导在一个时间段内做很多事情,他们做事不受时间和日程安排的限制,有 较强的灵活性。
美国-单向时间值
时间不可重复,倡导特定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情,比较看重时间和日程 安排严肃地对待时间,珍惜时间,重视时效,预约、守约和准时。
时间模式 英汉时间习语的不同 交际风格的不同 中国-循环时间观
时间像一个圆圈,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做着永恒周期性螺旋式运动。像自然界中的 昼夜交替,季节往复,佛教文化中的生死轮回,都是时间循环性的表现.
美国-线性时间观
时间是一种线性的单项持续运动,它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时刻处于变化 之中。一旦消逝便无法挽回。所以西方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经常会精确到分秒。
文化根源
历史因素 宗教信仰 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高低语境文化
应对策略
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
避免种族中心主义
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避免时间取向的文化定势
结论

通过对中美时间观的对比研究 , 可以看出在时间取 向上, 中国重视历史, 有过去的时间取向, 美国重视未来, 有将来的时间取向;中国传统的时间观以循环时间观为主, 而美国则是线性时间观 ; 在计时、用时和守时的习惯上 , 中国属于多向时间习惯 , 美国属于单向时间习惯。但本 研究只局限于定性分析,将来研究需结合定量分析,以 增强是说服力。 然而在当前的动态的全球化语境下, 旧的时间观念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 时间价值观与计划性 增强, 由过去取向向未来取向转化。 一种建立在理性、 务实、效率的现代观基础上的线性的、以当下为核心并 向未来开放的时间意识逐渐为不同文化的人们所接受。 要以动态的眼光审视不同国家的时间观。

中美时间观的差异对比
.
时间取向:过去时间取向,现在时间取向,将来时间取向
. .
时间模式:线形时间观,循环时间观
时间体系:多向时间制,单向时间制
时间取向
对年龄和老年人的态度不同 电视剧及电影题材不同 中国-过去时间取向
历史悠久,注重过去,时间取向上也更加倾向于过去,做事 喜欢引经据典,循规蹈矩。
中美时间观的对比分析
姓名:王秋丽 学号:2013020491
主要内容
引言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比
文化根源
应对策略 结论
引言

时间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传递着非言语的信息,而且还蕴含着 深刻的文化内涵。Jeremy Rivkin在《时间的战争》中提到:“时间 带着口音发言。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指纹。认识一个民 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Hall (1983)根据人们利用时 间的不同方式,提出单时制和多时制两大系统。人类学家 Florence Kluckhohn 与 Strodtbeck (1961)提出的价值取向理论中将时间取 向分为三类:过去取向,现在取向以及未来取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Robert Levine (1997) 系统地研究时间与文化以及时间与社会的 关系。国内研究主要以贾玉新(1997)、关世杰(1995)、林大津 (1996)为代表。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对中美时间观进行对比研究。 在总结现有文化时间观的研究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将时间观细化为: 时间形态、时间取向和时间体系,更加注重将时间观置于文化环境 当中去进行研究。并从文化理论上探究了导致中美时间观差异的文 化根源。同时提出了应对策略,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