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
“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 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 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 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 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 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 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 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 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 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 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 全文。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 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 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的地方。 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们列坐在曲 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称之为“觞”)在弯弯曲曲的 水面上飘流,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规定, 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 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直到今 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 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 情。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作结。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原因
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明白,理解
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早死者称为”殇”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当下集会的人 不同

kuài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映衬 引之以之为. 之,指水.以为,作为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弦乐器和管乐器,此处指音乐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
指饮酒和赋诗 能够 深情 此日,指三月三日
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结构助词,定语结构的标志
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文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 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世殊事异、感慨系之、 放浪形骸。
重点实、虚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旁边,水边
热闹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动词,穷尽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此文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 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 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 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 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 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 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 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 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 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 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作者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 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 交待,而是在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 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 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 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 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 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 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 古名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有人将自己的心事在一室之内坦诚畅谈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人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事物之中,无拘无 束地生活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时间 地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集 会 盛 环境 况
信 可 乐 也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第一自然段,共有三层意思。 “永和九年,„„少长咸集”为第一层,交 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 幽情”共两句话,前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 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景虽美,若阴雨晦冥,便大煞风景,所以第 三层便水到渠成:“是日也„„信可乐也。” 这一层也是两句话,第一句写天气的美好, 第二句写人们的行为和主观感受。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 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 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 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 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 一些评价的内容。
夫人之相与
交往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曾不知老之将至
有的人;会面 乃,竟 动词,至,及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动词,看作一样 动词,等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可以 尽
也。
表判断语气词
的确,实在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 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 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全都到会,老 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林木 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环 绕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 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 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 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 可以考察繁多的物类,用来舒展眼力,开畅 胸怀,足够来极尽耳目视听的乐趣,真可以 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岂不痛哉!
或取诸怀抱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岂 不 痛 哉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人生百年 乐境易逝 生命短促
感慨万千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 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命运难测”的痛惜。 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 “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 “重死生”的感慨。
多音字:癸丑(guǐ) 会稽(kuài
修禊事也(xì)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取”)
jī)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乐 痛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都 有德有才的人 都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
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感 慨 人 生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死 生 至 亦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 大 矣 事迁,感慨系之矣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返回
理清背诵思路: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 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 忧患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 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 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 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 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 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 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 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 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
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 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 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 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 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 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人们对于接触到的事物,暂时归属于自己而 感到高兴,就高兴地自我满足起来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待到他们 喜欢的事物 从前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况修短随 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动怀 长短. 造化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此处指人的寿命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 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 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 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 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 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 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 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 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 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 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 心啊!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 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 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 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 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 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 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 心态。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 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 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 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 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 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作 知 齐彭殇 妄作 序 缘 由 故 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一死生
虚诞
有后 感之 于览 斯者 文将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以今及古
悲 夫
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以今推来
沧桑感、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厚重感
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 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 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 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 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 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 生”“齐彭殇”。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 (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 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 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 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 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 家集》。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理清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
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 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 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 抒发集会的心情。 要求: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 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பைடு நூலகம்心境。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 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 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 “书圣”。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 “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 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 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 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 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 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 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 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 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 这就是《兰亭集序》。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 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 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 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 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 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 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 “每览昔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 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这 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 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