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

《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

《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美国,在我们眼中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一个民主的国家。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三权分立制度并不完美。

许多美国人认为公民自由,公民权利,自由公平的选举,权力的和平移交以及经济自由与繁荣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仍有许多人生活在毫无自由的地方。

这是一个既考验新型民主也检验旧式民主的时代。

尽管政治和党派竞争是促使自由社会实现民治理想的生命线,但是在美国国内和国外,对政府和政治的蔑视,谴责仍随处可见。

1787年,美国举行了制宪会议,在各方面开始慢慢妥协并提出了各种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了现在这个制度的雏形。

美国的政府政策制度机构的分布:(1)国会:人民的部门(2)总统:领导的部门(3)联邦官僚机构:权利的主宰?(4)法院:起平衡作用的部门。

这是美国政治的分立权责所在,而在本书之中又讲解到这个权责制度有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这个政治的原因在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国家的统一,利益集团——金钱与政治,政党。

再受到公众的舆论和传媒的影响。

阅读了本书,让我清晰的了解了美国的政府与政治,当今这个大国的政治形势。

自从9·11之后让这个拥有2个多世纪历史的宪政国家政治发生了动摇,这种政治仍然是一种试用的政治。

最后本书又讲诉了关于权利和自由: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财产权,法律平等权,以及维护宪政的民主。

通过本书,让我们对美国政治,政府以及政治家们的工作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了解了宪政民主的一些活动,对21世纪这个国际化的时代的到来能更好适应。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弗兰克·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作为西方公共行政学史上的经典力作,首次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进行了系统论述;其所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以及在本书中所阐述的实现两者的协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行政学的发展,深刻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剧变和发展;本书为美国行政学的开山之作;不仅为美国当时的政治体制的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于当今中国的党政关系也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从以下部分来介绍本书以及自己的看法;一、作者生平弗兰克·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法学家,教育家;1859年1月18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839年11月15日逝于巴尔的摩;曾在美国阿默斯特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并于1903年成为该学会的第一任主席,着作有比较行政法,政治与行政等;其中最具影响的便是政治与行政,确立了他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开创性地位;并因此被誉为美国的“公共行政学之父”;二、写作背景本书出版于1990年;在当时背景下的时代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板块11776年;美国从13个殖民地开始,不断地开辟自己的疆土,最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21880年前后,随着美国的发展,美国已经逐步从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31860年后,美国的南北战争结束,自此之后,美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着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建国时设立的政治框架以及政治原则成为束缚美国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主推力;419世纪末,美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着如下问题:分权过度以及政党分肥;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就是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与当时美国发展不相适应的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其论述仅仅围绕着当时时代的背景,以及与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政治体系做了对比;并在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阐释了政治行政二分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两者的协调之上;三、主要内容本书一共十个章节;第一章国家的主要功能第二章政治的功能第三章中央与地方政治第四章行政的功能第五章行政体制在政治与行政关系上的作用第六章政府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对政党的影响第七章民治政府第八章党魁第九章政党的责任第十章结语在其中,其主要观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观点在书中为重点部分,而讨论两者的协调则更为重要;政治与行政二分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的不同进行了系统的区分;他认为,所谓政治,是国家意志是表现,也是民意的表现和政策的决定;它是由立法机关掌握制订法律和政策以表达国家意志的权力;所谓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民意的执行和政策的执行;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是对政治中立法、行政、司法的三分的抛弃,主张国家意志的表达与国家意志的执行分开,即政治与行政二分;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问题上,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是对立统一的;书中曾说到“政府的民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因为所有的君主制政府都倾向于把政府的各种权力集中在同一个权力机关中;同时,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又使在这两种功能之间做出区分成为不可避免的;”古德诺在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着重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协调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途径1)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协调的基础古德诺认为,实现政治与行政之间相协调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他在书中指出“实际政治的需要,使政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分离的想法不可能实现;如果从迄今人们认为的广义上去使用‘政治与行政’这两个词的话,政治必须对行政有一定的控制;2)行政的适度集权化古德诺强调,要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一方面政治要适度控制行政,另一方面协调还取决于权力的必要集中;他指出“任何国家意志的表达,在表达它的机关对它的执行没有控制的情况下都是一句空话;”并且,“在国家与地方政治共同体之间存在冲突的问题上,地方自治政府倾向于牺牲国家利益,因为它使国家意志的执行即使不是不可能, 也是非常困难的”3)政党对外部环境的调节——法外调节在美国,宪法使得国家意志的主要体现者即立法机构不可能直接控制行政机构的领袖,使得联邦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割裂开来而失去了统一性;他指出“政党不仅担负起了挑选在政府体制理论中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的成员,及立法机关的成员的责任,而且还担负起了挑选执行这种意志的人员,即执行官员的责任; ”4)政府体制改革——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古德诺认为,可以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来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对政府体制进行调整以容纳政党,发挥政党的协调功能,规范政党的行为;为此,需要展开以下方面的改革:第一,变革美国行政分权的体制,从而使政党对整个政府体制负责;第二,由于美国政府体制高度分权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矛盾,所以需要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党;第三,要经常性地使用公民投票的方法来解决政治问题;四、对于我国的启示作为西方政治文明的典型思想,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想对于我国的党政建设和制度改革仍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自建国以来,每次的改革都以“膨胀-精简-再膨胀”的现象收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的行政效率,公平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我国施行“党政分开”的初衷,在于行政机构效率低下,行政机构臃肿;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角度去理解我国的“党政分开”,可以说我国行政机关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僚制的不足,理性精神的缺失;因此,在党政职能分离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率还应当着眼于政府的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行政的效率;因而要加大力度做好以下方面:1)要大力发展现代公务员制度,有效发挥政府行政的功能,提高政府的效率;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产生背景以及之后的发展来看, 文官制度的确立,有力地推动了行政的发展有利于充分而有效发挥行政所的功能, 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加强政府行政执政的主导地位,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党政的职能分离意在为政府更高效更妥善地完成行政工作以及业务工作保驾护航,因此,在政府行政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政府行政机关的相对独立,加强制度建设,同时明确政府职权,规范政府组织和政府行为,以确保政府依法行政、高效率行政;3)我国的政治与行政要良性互动,相互贯通,和谐并进;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就是强调政治与行政要相互协调,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平衡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协调二者关系,使之良性互动,相互贯通,和谐并,促进国家、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比较政府与政治

比较政府与政治

议会制与总统制议会制的总理和内阁易于变更,但并不意味着议会对内阁的民主监督比总统制就好。

比如英国式的议会制。

多数党的内阁事实上控制着议会,而不是相反。

而要想让议会对内阁的监督性较强,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大党内部的多元性,二是增加议会中党的数量,使第一大党的席位刚过半数或得同小党联合才过半数。

但是,如果没有两个稳定强大的大党或党联盟形成类两党制的局面,那么分散的多党制易于造成政局的不稳定(北欧社会除外,那些国民的妥协精神与合作意识是其他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加之北欧国家都很小,社会分化又不严重,这些与我们的国情大大不同,因此本文对他的选举体制不作考虑。

北欧一般采用的都是某种形式的比例制选举,有分散的多党制,但他的政局相当稳定。

)。

而且,在分散多党制之下,如果党与党之间为了互不得罪以便于联合执政的话,也可能导致他们相互之间对对方的腐败得过且过,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盟;而且为了争夺部长职位,也可能导致在野党盲目倒阁,并拉拢执政联盟中的小党一起倒阁,造成危机。

且议会制下,总理由议会选举产生,与全民选举产生相比,固然有些“专业性”的成分。

但是,这个总理人选,可能是各派妥协的产物。

这样,他的能力也未必优秀,而作为各党妥协的产物,加之自己政府的存亡也握在议会实力派手中,他和他的内阁在触及了上层人利益的问题上,往往不敢动刀,导致议员阶层选出的人,维护这个阶层的利益,而不是对全民负责。

当然,民选总的作为,也未必就是对全民好的。

这一切说明,议会制的成功与否,要求议会中要能形成类似的两党制。

即两大党联盟对峙的局面。

而不能出现分散的多党制或英式两党制(个人认为英式两党制中党对议员的控制力太强,首相的权力过大。

)。

议会制的良好运行对政党建设的要求比较高。

总理同时有专权和无力两方面的忧患。

专权,即如果一党在议会独大,而党对议员的控制力又太强,党内民主不充分时,议会就失去了对行政权的监督作用。

比如新加坡就是如此。

英国也有这方面的不足。

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

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

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读《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姓名:孙嘉平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作者简介二.本书简介三.文章摘要与评价由于时间关系与个人水平有限,在研读本书的过程中,对前部分章节进行了细心的学习和研究,一些章节进行了简单的浏览的学习,对该书的体系和对作者阿尔蒙德在政治学领域提出的新思路、新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

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结构的分化达到政治体系的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功能的完善,最终实现政治的发展。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启示读者,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这样能使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更加的客观实在。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体系1.主要概念政治体系:相对于旧的术语“国家、政府、民族”,局限于法律和机构的意义。

“政治体系”这一词不仅是词语上的变化,而且体现了一种考察政治的新方法。

国家一词,具有机构特性、权威性以及合法性等含义。

政府一词,则具有略微不同的正式的法律的—机构的含义。

民族是具有同一历史本源和同一历史命运感的人民组成的政治体系。

(p4)但是,政治体系这一概念可使人们注意到社会内部政治活动的整个范围,因而现在已使用得非常广泛。

(p4)政治体系也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因为它强调了政治领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p4)2.政治的特征大多数定义中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把政治体系同合法的人身强制联系在一起。

(p4)所有这些定义都包含了存在一种实行惩罚、强迫和强制的合法权力的意思。

(p4)政治体系不仅包括政府机构,如立法机关、法院和行政部门,而且包括所有结构中与政治有关的方面。

其中有亲属关系、社会等级集团等传统结构,还有诸如动乱之类的社会非正规现象,以及政党、利益集团和大众传播工具之类的非政府性组织等。

(p5)政治体系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并没有取代之前的国家、政府、民族、政党等等旧词汇。

反而政治体系这一词几乎囊括了所有政治生活中与其相关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单元。

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

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

读【比较政治学】有感阿尔蒙德提出用政治系统、功能、角色等新的概念术语代替国家、权力、职位等传统的政治学术语。

他认为政治系统由相互作用的政治结构组成,如选民、利益集团、立法机关、官僚机构等。

它依靠合法的强制力量支持,并与国内和国际环境持续发生相互作用。

各政治结构又由各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角色组成。

结构和角色这些术语是为了强调参与者的实际作为。

他还提出,研究任何政治系统,除了了解它的实际作为外,还要了解它的基本倾向,它的心理方面即政治文化。

《比较政治学》一书不知被多少政治学者写过,比较政治学则自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问世以来,可谓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政治学由最初的舶来品逐渐融入到中国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野里。

但是,《比较政治学》在比较政治学界拥有的圣经似地位,是难以撼动。

因此,每每阅览比较政治学之作,必要体验阿尔蒙德描绘的比较政治世界。

读经典,往往要将自我置身于作者身处的政治环境,包括作者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学术即人生,缺乏人生体验的学术之旅,断然不会创造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思想。

提到阿尔蒙德,会联想到他在政治文化研究、比较政治学和政治系统论应用上做出的贡献。

同时,也会想到他是美国政治学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了解阿尔蒙德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学术背景后,接下来对《比较政治学》一书作出简要的分析。

比较政治学全书的框架,包括概论(主要是对文中主要术语和方法进行介绍,如政治体系、政治环境、政治输入、政治输出、政治功能,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治产品和政治生产力等)部分、体系功能部分(包括合法性、录用、政治交流)、过程功能部分、政策功能部分和政治评价部分(包括政治输入、输出和政治评价)。

鸟瞰该书框架,可对作者的研究方法,即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

对政治生活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浓墨重彩,资以风骨。

另一方面,也需精雕细琢。

粗犷的政治学,并不能为人们了解政治生活本身提供多大灵感。

因此,在介绍政治体系具有三层功能的前提下(体系功能、过程功能和政策功能),作者对三种功能,又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如体系功能中体系功能,为政治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法性支持;录用功能,则通过统计资料,对不同体制的政治体系进行分析,深刻分析不同政治体系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影响下,政治结构在录用功能的不同。

政治与行政古德诺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古德诺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读书笔记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00年。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政府结构的理论探讨,更是一部关于权力、责任与效率的现代政治学经典。

古德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政府的运作方式以及寻求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这部作品中,古德诺首先对政府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他强调,政治与行政虽然在功能上有所区分,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在决策层面起主导作用,而行政则负责执行这些决策。

然而,行政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政治的指导,而是有其自身的自主性和专业性。

这种自主性和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政效率的高低。

古德诺进一步指出,政党在政府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并不否认政党的价值,但强调必须对政党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政治体系应该既保证政党的自主性,使其能够代表和整合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同时也需要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确保政党不会滥用权力、损害公共利益。

此外,古德诺还对行政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主张,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庞大的行政机构阻碍法律执行,应该在更大程度上实行行政集权。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过度的集权可能会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滋生。

因此,他强调在集权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分权,以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古德诺对于政府结构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

他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的互动关系,还对政党地位、行政集权与分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这种全面的视角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政府的运作机制,从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公正的政府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公正的政府体系。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政府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日益增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时间段:改革开放以后❖对象:中国政治与行政❖研究主题:中国政治理论、政府结构与运行机制、行政体制改革、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与行政等等。

●政治政治是一种在人的社会物质生长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基本活动形式,它的根本任务是对集体行动做出调节,它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决策,对社会资源、利益、价值和权力作出分配和调整,这些决策和分配一般被认为对集体行动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决策加以实施。

●政府的含义(1)指制定规制、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这是最广义的政府,也可以称为“超弱意义的政府”。

(2)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这是次最广义的政府,也可以称为“次弱意义的政府”。

(3)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

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公共机关,都统称之政府,这是广义的政府。

(4)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这是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

(5)行政机关的核心部分,即内阁及各部,这是最狭义的政府。

❖第一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社团+民间组织❖第二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社区政治机构❖第三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第四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第五级政府定义:政府=中央政府●政府的特征:权威的广泛性、成员的非自愿性、暴力的垄断性、权力的合法性●政府的目的:❖安全:外御与抵制内乱;❖秩序: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正义: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福利:保障公民的福利和幸福;❖自由:认为自由重在祛除一切人民选择能力的障碍,自由是自由实现,自由是政治行动,自由即为创造。

●中国模式兴起的背景200年Joshua Cooper Ramo,"The Beijing Consensus",即北京共识。

乔舒亚·库珀·雷默的北京共识:不搞全面的企业私有化;不搞快速的金融业自由化;不搞自由贸易;不听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建议,坚持走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

政 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 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在阅读了关于政治与行政的相关著作后,我对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政治和行政,作为社会运行的两个重要方面,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

从根本上说,政治关乎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它决定了社会的目标、方向和政策的制定。

行政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和具体事务的管理,以确保政治决策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行动。

政治决策往往是在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和公众意愿的表达中形成的。

政治家们需要权衡不同群体的诉求,考虑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公共利益,从而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政策。

例如,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这一过程中,政治的核心作用在于引领和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行政则是将政治决策付诸实践的过程。

行政人员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既定的政策,组织和调配资源,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技术,以高效、公正的方式执行政策。

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例,行政部门需要根据交通规划和政策,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规划道路、管理车辆通行等,以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行政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政治决策的实现程度。

然而,政治与行政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清晰。

在实际运作中,两者存在着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行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政治问题。

例如,行政部门在执行某项政策时,如果发现政策存在缺陷或不合理之处,可能会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从而上升为政治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政治决策。

另一方面,政治决策也会受到行政能力和行政环境的制约。

如果行政部门缺乏足够的资源、能力或经验,可能导致政治决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甚至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

在现代社会,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展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政治与行政的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政治领导能够为行政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高效的行政执行则能够增强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为了实现两者的良好互动,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第一章:引言(字数:2000)政治与行政是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议题,对于了解政府运作、公共管理以及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政治与行政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章:政治理论与思想(字数:2000)2.1 政治学的定义与范畴2.2 政治意识形态与思潮2.3 政治体制与国家制度2.4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2.5 政治与经济关系第三章: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字数:2000)3.1 行政管理的概念与演变3.2 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3.3 公共政策与决策3.4 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3.5 行政改革与创新第四章: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字数:2000)4.1 政治与行政的相互作用4.2 政治对行政的影响4.3 行政对政治的响应4.4 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与平衡4.5 政治与行政的发展趋势第五章: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字数:2000)5.1 国际政治体系与国家关系5.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5.3 国际经济与政治互动5.4 国际危机与冲突管理5.5 全球化与政治变革附件如下:-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参考文献- 政治与行政相关统计数据报告- 政治与行政学术研究成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宪法:国家根本法,规定国家机构组织形式和职权的法律文件。

2. 立法: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过程。

3. 行政法:规范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体系,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等方面的法律。

4. 法治: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管理和运作。

5. 司法:国家机关通过审判程序解决纠纷、维护公平正义的活动。

政治与行政古德诺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古德诺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古德诺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古德诺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这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亨利·古德诺于1867年出版的。

这本书是关于政治科学和行政科学方面的著名著作,对于理解政治与行政这两个领域的概念和关系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书名:政治与行政作者:亨利·古德诺出版年份:1867年2. 书籍结构:政治与行政这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政治与行政的定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每个部分都通过一系列讨论和案例研究来阐明政治和行政的本质和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政治与行政的定义在这部分中,古德诺提出了政治和行政的定义,并详细解释了两者的内涵。

他指出,政治是关于权力和权威的学科,关注的是对人民的统治和规范。

而行政则是指行政机构和行为的实践,是政治的一种具体化。

政治和行政的定义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和演变过程。

4. 政治与行政的区分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政治和行政的区别。

古德诺认为,政治和行政在目标、手段、职能和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政治更注重权力和决策制定,追求公共利益;而行政则负责实施政治决策,为政府提供运行的支持和服务。

政治与行政的区分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5. 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这一部分探讨了政治和行政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互动过程。

古德诺认为,政治和行政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

政治决策需要行政机构来实施,而行政机构则需要政治的指导和监督。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平衡。

6. 相关参考内容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这本书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理解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及其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更加全面地理解政治与行政的概念和关系:- 政治学与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了解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论,对于准确理解政治与行政的含义和区别非常重要。

政府与法治读书笔记

政府与法治读书笔记

政府与法治-读书笔记一、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钱颖一先生此篇文章立论于政府与法治的关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全文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紧密,对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层层抽丝剥茧,最后基于良好的法治对经济良好发展的关键作用,对推动法制建设的力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下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的整理和记录:作者在开篇之前,首先指出政府是市场与法治相互关系中的核心纽带。

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和背景。

以及对我国从计划经济转换成市场经济中出现问题的理论讨论、辨析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

作者否定了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归结到改革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种理论,从现实中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引出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市场经济的差别。

同时提出问题“究竟哪些因素决定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呢?”提出经济增长有用的两个层次:第一个,“根据新古典的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直接源泉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以及“其他因素”,后者包括技术进步。

”作者认为新古典增长理论没有回答深一层的问题“比如什么因素决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以及技术进步?除了技术进步还有什么因素包含在‘其他因素’中?”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学家现在把潜在决定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二层次的因素概括为三类:地理、开放和制度。

第一、地理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它的经济发展。

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无法改变的,但也不完全如此。

第二,开放因素。

国际贸易和投资与经济发展有关系,开放不仅使现有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而且促进新思想的交流,引入新产品和竞争。

开放既与政府的政策有关,也与地理有关。

第三,制度因素。

广义的制度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这些规则约束人的行为,决定人的激励,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与经济发展相关。

制度与地理和开放也都有关联。

作者分别大致阐述了这三种潜在决定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二层次的因素之后,却在最后,一个总而言之说明,“虽然制度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本文分析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的焦点。

政治学各章读书笔记摘抄(3篇)

政治学各章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论1.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政治的本质、政治发展的规律以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府、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

3.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二、国家与政府1. 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特定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的政治实体。

2.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3.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是政府存在的基础,政府是国家权力的体现。

4. 政府的类型:民主政府、专制政府、威权政府等。

三、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

2. 政治制度的类型:代议制、君主制、总统制、议会制等。

3. 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政治制度不断演变和发展。

四、政治行为1. 政治行为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包括选举、投票、抗议、示威等。

2. 政治行为的动机:权力、利益、信仰、情感等。

3. 政治行为的类型: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政治动员等。

五、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观念、政治价值、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模式。

2. 政治文化的类型:西方政治文化、东方政治文化、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等。

3. 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六、国际关系1.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 国际关系的类型:竞争、合作、冲突等。

3.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七、政治发展1.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变革和进步。

2. 政治发展的阶段: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等。

3. 政治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政治改革等。

(政治学期中读书报告)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读后感

(政治学期中读书报告)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读后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读后感(双学位)201230850420 林佩贞外国语12级英语翻译2班《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反映自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文明建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将中国政府与政治新变化的内容进行阐述,不仅反映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变迁,也反映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最新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再次是从理论、制度、行为三个方面和层次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理解,力求全面概括和深入浅出。

在阅读本书之后,我深刻了解到在不同形式下中国政府与政治走向和制度的变化趋势,使我受益匪浅。

本书分析了新形势下政府运行的模式:(一)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即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

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主要特点在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

(二)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

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三)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

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四)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

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它淡化了传统公私之间的界限,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服务能力的不足。

(五)公共服务电子政务是指一种以信息网络化方式和手段履行的政府行政职能。

《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之读书笔记

《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之读书笔记

《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之读书笔记第一章美国宪法1787年9月17日由制宪会议通过,1785年6月21日为9个州批准而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宪法,经历200年。

今天依然是美国的根本法,它规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第一次创造了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

第一节宪法产生的背景资产阶级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美国宪法也是一样,美国革命是以争取独立的战争形式——独立战争——出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独立战争的第二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在费城通过了《独立宣言》,它是以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作为理论依据的。

美国的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和在革命中产生的《独立宣言》是有进步意义的,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法国大革命,也给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的推动力。

二、邦联存在着一些缺点。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弱点,邦联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只是13个主权国家松散的“友好联盟”。

其次,在财政和经济方面,邦联政府既无权向各州征税,又无权管制州际和对外贸易。

邦联政府无权管制州际和对外贸易。

在国内贸易方面,各州各自为政,设臵关税壁垒,严重妨害商品流通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外贸方面,邦联政府不能同外国政府签订通商条约协定来保护本国工商业,致使外国制成品充斥美国,出口农产品及原料的价格下跌。

第二节宪法的制定出席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

总的说,他们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代表们虽多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但个人的政治哲学也不尽相同,因此,代表们在不少重要问题上又存在着分歧,甚至是严重的分歧。

一致:代表们接受了人民主权、政府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三权分立和制约平衡、联邦制等原则,他们认为这些原则是建立和保持共和国所必须的。

分歧和妥协:制宪者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存在分歧:一、宪法应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贵族共和国。

《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2版 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谢庆奎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2版 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题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01
导论
02
第一章 宪 法
04
第三章 立 法机关
06

05
第四章 国 家元首
1
第六章 行政机 关(下)
2
第七章 府际关 系
3
第八章 司法机 关
4
第九章 第三部 门与基层自治
5
第十章 政治发 展与政府发展
第二部分 典型题详解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谢庆奎 当代中国 政府与政治 第2版 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知识
精华
典型
谢庆奎
中国政府
政治学
解题
教材

政治 名校
名词解释
笔记

专业课
思路
行政机关
复习
国家元首
目录
01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02 第二部分 典型题详解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 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政治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 政治》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 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 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详解典型习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了大量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典型题,通过这些试 题及其详解,学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断和把握相关院校考研的出题特点和解题要求等,反复练习还可以培养敏 锐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知识。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比较政治制度笔记导论一、比较政治制度的课题与方法1、比较对象威洛比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政府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解决有关政府的问题。

前者是静态的,相对简单;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复杂。

制度是有生命的,指制度是变化的,灵活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政治机构为比较的重点,最核心的是政治制度。

2、比较方法历史考察法、比较宪法史法、国别比较研究法、比较制度史(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二、政治机构的历史考察1、分类标准A构成基础:寡头政治民主政治B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政府社会主义政府C社会基础:氏族政府都市警察政府民族政府世界政府D主权构造:单一政府复合政府2、政治权力的变革导致政治机构的更替政治权力的变革的外部形态有三种:(1)统治机构内部的变革(2)最高统治者的变革(3)统治关系的变革三、政治制度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1、西方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1)人性:看作自然属性,把人归属为动物。

伊壁鸠鲁,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趋乐怕苦”;马基雅维利,从经验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私,贪得无厌”;霍布斯,从机械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我保护”,欲望与理性(欲望的派生)。

(2)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要结成“社会联合体”,才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

社会联合体包括家庭、自由联合体、村镇、城市、国家。

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主权属于人民。

密尔顿,从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

公共权利来自人类自我保护、追求的自然权利。

官员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代表。

卢梭,人民主权。

(3)法治亚里士多德,寻求统治必须寻求正义,正义需要权威,权威来源于法治;西塞罗,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权威是法律给予的,必须依据法律来统治,否则是合理、不道德的;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共和国,法治才能保证权利;洛克,人的财产、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来保护;孟德斯鸠,法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比较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

比较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

比较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第一篇:比较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读《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有感09建装20090701139陈阳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享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早在十年前就看过。

最近看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一书时感觉到有必要再看一遍。

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再看了一遍。

以前只作了笔记,但没有写出读出心得,结合以前的心得和重读的感悟,行文如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书名标题就意味着作者把政治秩序放在了第一位。

“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

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

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

在那些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恰恰缺少了权威,那里的政府不得不听任离心离德的知识分子、刚愎自用的军官和闹事的学生的摆布。

”P6-7因此,享氏书中主张秩序和权威至上,称之为权威主义并不为过。

当然,书名《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实为现代化中的政治秩序。

换言之,现代化导致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变迁,而如何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确实本书着笔的重点。

因此,本书所提倡的许多观点,对现代化中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一般人看来,战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感受最大多是贫困、腐败、骚乱、政变,战乱,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总是处在贫困与动荡的恶性循环中。

如何找到根源,走出动荡不安的困境,实现政治发展,就是第三世界面临的现实课题。

特别地,如果看书时每一个作者都带着自己国家的问题意识的话,几乎每个读者,都企图寻找自己国家政治发展的答案。

这恰是本书读者广泛,并成为政治学经典的根源。

“政治**所以在20世纪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蔓延,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那里的现代化进程过快,其速度远远超过早期实现现人化的国家。

欧洲和北美的现代化进程延续了几个世纪,大体上来说,每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对付一种危机。

但是,除了西方,世界其他地区在现代进程中,中央集权、民族融合、社会动员、以经济发展、政治参与与社会福利等,不是依次而至,而是同时发生。

比较政治学理论笔记摘抄(3篇)

比较政治学理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比较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的学科。

它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分析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比较政治学理论进行简要的摘抄和梳理,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二、比较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1. 宪政主义宪政主义强调宪法在政治制度中的核心地位,主张通过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限制政府权力。

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卢梭等。

摘抄:(1)宪政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应当受制于宪法。

(2)宪政主义强调分权制衡,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3)宪政主义主张通过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2.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公民的同意。

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

摘抄:(1)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为了保护自身权利而建立的。

(2)政府应当履行保护公民权利的职责,不得侵犯公民权利。

(3)公民有权通过社会契约参与国家政治,监督政府。

3. 民主理论民主理论认为,民主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民主制度能够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摘抄:(1)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制度是公民参与政治、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

(2)民主制度强调平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

(3)民主制度要求政府尊重公民权利,保障公民参与政治。

4. 比较政治制度理论比较政治制度理论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分析其优缺点,为政治改革提供借鉴。

代表人物有达尔、阿尔蒙德等。

摘抄:(1)比较政治制度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不同的特点。

(2)政治制度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通过比较政治制度,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政治改革提供参考。

5. 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关注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演变,探讨政治制度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代表人物有韦伯、阿尔蒙德等。

摘抄:(1)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制度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概述基本概念政治与行政是现代社会科学中的两个重要学科领域。

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学科。

行政学主要研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研究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的学科。

政治是指社会内部力量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手段来决定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

行政是指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执行政府事务的活动,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政策的执行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

理论研究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化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治学方面,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政治决策的形成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而在行政学方面,研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作用、行政行为的规范和行政管理的方法等。

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了许多方法和途径,包括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历史研究的深入,可以了解政治和行政的发展过程,找出其规律和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行政制度,找出其优势和不足。

通过案例分析的途径,可以了解具体的政治和行政问题,找出其解决办法和启示。

现实应用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社会政治现象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和改进政治行为。

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行政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政管理提供指导,为行政改革提供建议。

在现实应用中,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领域。

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政府正确决策,避免政治风险,促进社会和谐。

行政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有感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享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早在十年前就看过。

最近看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一书时感觉到有必要再看一遍。

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再看了一遍。

以前只作了笔记,但没有写出读出心得,结合以前的心得和重读的感悟,行文如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书名标题就意味着作者把政治秩序放在了第一位。

“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

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

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

在那些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恰恰缺少了权威,那里的政府不得不听任离心离德的知识分子、刚愎自用的军官和闹事的学生的摆布。

”P6-7因此,享氏书中主张秩序和权威至上,称之为权威主义并不为过。

当然,书名《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实为现代化中的政治秩序。

换言之,现代化导致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变迁,而如何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确实本书着笔的重点。

因此,本书所提倡的许多观点,对现代化中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一般人看来,战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感受最大多是贫困、腐败、骚乱、政变,战乱,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总是处在贫困与动荡的恶性循环中。

如何找到根源,走出动荡不安的困境,实现政治发展,就是第三世界面临的现实课题。

特别地,如果看书时每一个作者都带着自己国家的问题意识的话,几乎每个读者,都企图寻找自己国家政治发展的答案。

这恰是本书读者广泛,并成为政治学经典的根源。

“政治动乱所以在20世纪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蔓延,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那里的现代化进程过快,其速度远远超过早期实现现人化的国家。

欧洲和北美的现代化进程延续了几个世纪,大体上来说,每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对付一种危机。

但是,除了西方,世界其他地区在现代进程中,中央集权、民族融合、社会动员、以经济发展、政治参与与社会福利等,不是依次而至,而是同时发生。

”P36
“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接触传播媒介的水平的提高,都在提高人们的愿望和期待,而如果这些愿望和期待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刺激个人和集团投身于政治。

在缺少强有力和灵活的政治制度的情况下,这种参与的增加便意味着动乱和暴力。

”P36-37
“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社会和经济变革。

”P4
“对于一个政治参与水平低的国家来说,未来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用以面对现代化和政治参与扩大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组织参与扩大的首要制度保证就是政党及政治党体系。

”P333
现代化导致大众的政治参与,而在一个传统制度衰败,新政治制度并没有制度化的发展中国家,大众的政治参与就滋生动乱。

因为制度化水平低的国家,政治派别眼里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只有个人或集团利益,为实现各自利益,他们在政治上各自采用最强的手段:学生示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农民抗税、知识分子公开批评,但结果是政治无序化。

所以,实现政治制度的制度化,有序地规范大众的政治参与,就是变化社会中实现政治秩序的关键。

而且,享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政治变迁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都颠覆了社会中人们的一些传统看法。

“贫困与落后,动乱与暴力,这两者之间的表面关系乃是一种假象。

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

”P32“现代化之中的社会的动乱源泉很少是来自其最贫穷、最落后地区,而几乎总是发生在社会的最先进地区。

政治越是变为城市化的政治,它就越加不稳定。

”P57“在一个暴力是政府的关键部分的社会里,政府民主化也意味着暴力普及化。

”P189“在大多数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里,真正革命阶级当然是中产阶级。

引乃城市中反政府的主要力量源泉。

”P239
“在中产阶级中各阶层中最倾向于反抗、暴力和革命的就是知识分子。

”P239
“农村主导集团所起的作用实系决定政府稳定或脆弱的关键因素。

”P241
“从结果来看,迎合城市中产阶级的改革是革命的催化剂,迎合农民的改革则是革命的替代物。

”P306
以上看法,都与人们看法相悖。

如中产阶级,按以往理解,应是一个社会支柱。

一个以中产阶级不断扩大,穷人和富人都较少的橄榄型社会才是最稳定,最长治久安的社会。

同样,知识分子,以往理解为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

尽管知识分子与政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疏离,但知识分子却并不是社会动乱之源。

但照享氏理解,却未必如此。

还有,农村、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是日趋式微的,但照料享氏理解,农村、农民却是现代化之中国家的政治稳定的支柱。

而城市却是国家动荡的风暴中心。

而这些观点都影响到现代化之中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策略和路径。

为实现政治有序化,就必须找到实现制度化的方式。

所谓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而在现代化中的国家要实现制度化,关键就在于政党。

“政党的发展与现代政府的发展平行。

传统政治制度越是能够适应现代政治的需要,政党的作用就越不明显。

反过来说,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中,政党在提供合法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传统社会制度的制度性遗产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P69
“政党组织着政治参与,政党体系影响到政治参与扩展的速率。

”P335
“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而政党强大与否又要视其制度化的群众支持的情况,其力量正好反映了这种支持的规模及制度化程度。

”P341“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体制有能力做到两条:第一条是通过体制本身扩大政治参与,从而达到先发制人并使紊乱或革命的政治活动无法展开。

第二条是缓解和疏导新近动员起来的集团得以参与政治,使其不至于扰乱体制本身。

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体制就为同化新集团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

这样,一种政党制度的形成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

”344
正是享氏把政治秩序摆在第一位,所以他对东欧、苏联共产党一党制的国家,也极为推崇。

“共产主义集权国家和西方自由国家一般都可以归入有效能的国家的范畴,而不属于衰微的政治体制。

”P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理论,列宁主义是一种政治发展理论。

它涉及政治动员、政治制度化的方法和公共秩序的基石。

”P280
也许正是对苏联政权共产党组织支配社会实现现代化模式的过于推崇,而苏联的解体,则使得享氏理论的解释框架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

当然,看享氏的书,并不是简单地给享氏挑刺来的,而带着中国问题的意识来的。

因为享氏说
“一个传统的政治体制,其结构越是多元化,权力越是分散,则其政治现代化引起的动乱就越小,适应政治参与的扩大也就越容易。

”P14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权威的结构职能划分和合理化方面好似是最‘现代’的传统体系经常在适应更广泛的政治参与时所遇到的困难较大,而哪些在合理化和职能划分方面较差但制度却较为复杂和多元化的传统政治体制在之方面遇到的困难却较小。

像中国和法国这样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君主制国家和诸如英国和日本这些多元化的封建体制相比,看起来更加现代化,但是后两者却比前两者更具适应性。

”P66-67 自然,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秩序,就是一个十分现实问题。

而苏联的解体为中国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苏共这个在享氏看来,有效实现政治秩序的方式,最终却土崩瓦解了呢。

这里,沿着享氏的逻辑,结合本人的理解,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以列宁主义方式组建的政党之所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国家政治稳定,就在政党曾具有强大的动员与组织社会的功能。

正是政党的动员与组织,使现代化中的大众政治参与实现了有序化的规范。

而这正是列宁式政党夺取政权的长处所在。

但并不是该政党成为执政党后,保持政治稳定的根本。

如果人们仔细观察苏共执政后职能变化,就会发现,苏共作为一个政党组织的功能实质已发生变化。

执政前,政治动员和组织是其主要职能,执政后,随着政治领袖变身为政府官僚,苏共党的组织和动员功能式微,苏共整个政党开始官僚化,政党开始演变一个科层化的严密的官僚组织。

这个组织最主要的功能,不在政治动员和组织,而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即不是侧重于政治体系的政治输入方面,而是侧重于政治输出方面)。

换言之,苏共党组织的功能由利益整合转变为利益垄断。

自然,政党动员与组织功能衰退,随着时间推移,人民甚至于普遍党员及干部开始普遍选择对苏共党组织疏离。

结果,苏联这个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体系,实是一个政治输入通道堵塞,政治输出发达的官僚机器。

而这个机器之所以维持了苏联近80年的政治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现代化的科层制度官僚机器支配人、支配社会所展现出来的复杂性和韧性所在。

也许,错的不是享氏的理论,而是苏共组织本身出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