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色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酯 + ( 香 无 豆 色 素 ) 衍 生 物 降 解 或 聚 合褐 沉 色 淀 物
*SO2的影响:
S O 2H +(H 2 O )
H S O 3- 花 色 苷H O
o
O H HS O 3 H
O H
*金属离子的影响: 花色苷与Al3+、Fe2+、Fe3+、Sn2+等金属离子可以形成
配位化合物,而使颜色变深而发生变化。如:
25
Mb NO NOMb(氧化氮肌红蛋白)加热 氧化氮肌色原
(紫红色) (鲜桃红)
(鲜桃红)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MMb NO NOMMb(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褐色)
(深红)
NOMb,NOMMb,氧化氮肌色原统称为腌肉色素, 其颜色更加鲜艳,性质更加稳定(对热、氧)。
但过量的亚硝酸根可和肉中存在的仲胺进行反应26, 生成亚硝胺类的致癌物。
❖ **加工条件中使pH上升,无色的黄烷酮或黄 烷酮醇可变为有色的查耳酮类。
❖ **发生酶促褐变的中间生成物可氧化类黄酮 而产生褐色物质。
❖ (3)单宁(鞣质) ❖ 单宁是植物涩味的主要来源。 ❖ 性质: ❖ ①具有吸潮性,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暗黑色的氧化
物,碱可增强这一氧化作用; ❖ ②单宁易与金属生成蓝黑色物质,因此加工富含
❖ 组成:由叶绿酸、叶绿醇和甲醇构成的二醇酯,四吡 咯衍生物,中心的金属原子为镁。
在高等植物中, 叶绿素a:b≈3:1。
1)叶绿素的性质
❖ 脂溶性 ❖ 活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合成叶绿体 ❖ 游离叶绿素对光、热均敏感 ❖ 酸性条件下Mg易被氢取代成暗橄榄褐色的脱镁叶绿
素,加热加速进行 ❖ 镁离子可被铜、锌、铁取代
33
分离,同时虾黄素发生氧化,变为红色的虾红色。
(4)多烯类色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人造黄油等) 饮料、乳品糖浆等着色:环糊精将类胡萝卜素分散
2020/6/6
34
❖三、多酚类色素
❖ 深色植物水溶性色素主要成分 ❖ 花青素、花黄素、鞣质——多元酚的衍生物 ❖ 鞣质:呈味(涩)、呈色物质
(1)花青素类 ①基本结构:α-苯基苯并吡喃
⑤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1)高氧分压护色(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呈色作用,鲜肉); (2)真空包装:采用低透气性材料、抽真空和加除氧剂; (3)加入抗氧化剂; (4)气调或气控法:采用100%CO 2 条件,若配合使用 除氧剂, 效果更好。 腌肉制品的护色一般采用避光、除 氧。
27
二、多烯类色素
异戊二烯
氧合肌红蛋白 (oxymyoglobin)
鲜红色
肌红蛋白 (myoglobin)
紫红色
高铁肌红蛋白 (metmyoglobin)
褐色 22
氧气分压低时,有利于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 氧气分压高时,有利于氧合肌红蛋白的生成。
氧分压对三种肌红蛋白的影响
23
③化学和颜色—变色反应
细菌繁殖产生过氧化氢可与血红素中的 Fe2+和Fe3+反应生成绿色的胆绿蛋白 ;
❖ 2 按色素的溶解性质可分为
(1)水溶性色素 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
(2)脂溶性色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 3 按色素化学结构的特征可分为
(1)四吡咯衍生物 叶绿素、血红素。
(2)异戊二烯衍生物
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 虾红素
(3)多酚类衍生物 花青素、黄酮类、单宁。
(4)酮类生衍物
红曲色素、姜黄素。
❖ ③ 热与酸——脱镁反应
pH会影响叶绿素的降解 在pH 3.0的条件下,叶绿素不稳定,氢离子 置换镁离子,使叶绿素变称脱镁叶绿素,再变 成焦脱镁叶绿素,颜色即由绿色变为黄褐色。
叶绿素(绿色)→脱镁叶绿素(橄榄色)→焦脱镁叶绿素(黄褐色)
❖ 碱性条件下(pH 9.0),对热非常稳定
❖ 叶绿素在稀碱条件下可水解为叶绿酸,呈鲜绿 色,易溶于水,比较稳定
• 包括原料中固有的天然颜色,添加到食品 中的有色物质,以及食品在加工中所产生 的有色物质。
二.天然色素的分类
❖ 1 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 (1)植物色素 如蔬菜的绿色(叶绿素)、胡萝卜橙红色(类胡萝 卜素)、草莓的红色(花青素)等。 (2)动物色素 如猪肉的红色色素(血红素)、及虾、蟹的虾青素、 虾红素等。 (3)微生物色素 红曲色素、β-胡萝卜素
细菌繁殖产生的硫化氢在有氧气存在时能 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绿色的硫肌红蛋白。
④ 腌制肉的色素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色原理如下: NO 3 - 细菌还原作用 NO 2 - pH 5.4~6, H + 2HNO 2 肉内固有还原剂 2NO + 2H 2 O或 3 HNO 2 歧化 HNO 3 + 2NO + H 2 O
❖ 一、四吡咯类色素
吡咯
❖ 基本单位是4个吡咯构成的卟啉环。
卟啉环
❖ 在4个吡咯环中间的空隙里以共价键和配位键和
不同的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形成各种的色泽。
❖ 叶绿素(植物组织)中结合的是Mg,而血红素 (动物组织)中结合的是Fe。
❖ (1)叶绿素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卟啉色素,能使蔬菜和 未成熟的果实呈现绿色。
2)叶绿素的变化
①存在
❖ 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素蛋白复 合物,由多种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构成叶绿体。
❖ 细胞死亡后,叶绿素游离出来,游离的叶绿 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都很敏感
❖ ② 酶促反应
叶绿素酶是唯一 能使叶绿素降解 的酶,使植醇从 叶绿素及脱镁叶 绿素上脱落。
最 适 温 度 60 ~ 82.2℃。
第八章 色素
第一节 概述
了解食品色素的种类、特性:
❖ 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防 止食品褪色和不良色泽的生成;
❖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一些食用的色素添加到食品中, 以保持或赋予食品以良好的色泽,从而提高其感官 品质和商品价值。
• 食品色素是指食品中能够吸收或反射可见 光波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的统 称。
绿茶加工→杀青→防止酶促褐变→保留原颜色
❖四、醌酮类色素
❖ (1)红曲色素 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天然色素,性质比较稳定。
❖ (2)姜黄色素 是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 的一种黄色色素,它是一种二酮类化合物。耐 热耐光性差,易于铁离子结合变色。
❖ 是由异戊二烯残基为单位组成的共轭 双键长链色素。此类色素是一类使动、植 物食品显现黄色和红色的脂溶性色素。 根据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和溶解性质分为两 大类: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 。
(1)胡萝卜素类(Carotenes)
番茄红素
-胡萝卜素
α- 胡萝卜 素
γ- 胡萝卜素
胡萝卜、甘薯、蛋黄和牛奶等物质中含有较高的α、β、 γ胡萝卜素,而番茄红素是番茄的重要色素成分。
2020/6/6
38
③花色苷的变化
花青素、花色苷稳定性差,其主要原因是其结构中的环 氧正离子结构及多个羟基的存在。
*pH影响:溶液pH不同时花青素的结构不同,颜色亦有所不 同。一般情况下,花色苷类色素在酸性溶液中呈色效果最好。
*温度的影响:加热影响花色苷溶液平衡,使其向形成查尔酮 方向移动。
( 醌 A 式 ) 结 构 H H O + - ( 正 A 离 H 子 + ) 结 构 H O H + - ( 拟 B 碱 ) 式 结 构( 查 C 尔 ) 酮 式 结 构
肉中的主要色素
①氧合作用 ➢分 子 态 氧 与 肌 红 蛋 白 键 合 成 为 氧 合 肌红蛋白(MbO2) ➢肉由暗红色变为亮(鲜)红色
②氧化反应
➢卟啉环中的Fe2+转变成Fe3+生成高 铁肌红蛋白(MMb)
➢暗红色的肌红蛋白和亮红色的氧合 肌红蛋白变为棕褐色的MMb
在新鲜肉中存在三种状态的血红素化合物:肌红蛋白 (Mb)、氧合肌红蛋白(MbO2)和高铁肌红蛋白(MMb),它们 能够互相转化,使新鲜肉呈现不同的色泽。肌红蛋白和分子氧 之间形成共价键结合为氧合肌红蛋白的过程称为氧合作用,肌 红蛋白氧化(Fe2+转变为Fe3+)形成高铁肌红蛋白的过程称为 氧化作用。
胡萝卜素是典型的脂溶性色素,在无氧的条件下,即使 有酸,光和热的作用,颜色也变化不大;如遇到氧化条 件,易被氧化或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2)叶黄素类 (1)玉米黄素(zeaxanthin):
3, 3´ -二羟基-β-胡萝卜素, 存在于玉米、柑橘、蘑菇等中。 (2)叶黄素(lutein):
3, 3´ -二羟基-α-胡萝卜素,存在于金 盏花、绿叶中。 (3)辣椒红素(capsanthin)及辣椒玉红素(capsorubin):
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的组织中的一类水溶性色素物质,常表现 为浅黄色或无色,有时为鲜明的橙黄色。
①结构:
黄酮(flavone)的变形或羟基、
甲氧基取代——各种黄酮色素:
杨梅素、槲皮素及橙皮素等
2020/6/6
43
杨梅黄酮
甜菜花青苷
2020/6/6
44
❖ ②加工与贮藏时的变化
❖ ** 类黄酮与Al3+、Fe2+、Fe3+、Sn2+等金属离 子可以形成络合物,而使颜色变深而发生变化。
蓝 色
红 色
无 色 无 色
*光照的影响:光照可以加速花色苷的分解,多羟基黄 酮、异黄酮和噢哢的磺酸酯对光分解有抗性。
*抗坏血酸的影响:花色苷受抗坏血酸的影响是抗坏血 酸可以将氧分子转化为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可以进攻 花色苷的2-C,导致红色苷的分解。
花 色 苷 +H 2 O 2 抗 坏 血 酸 O 2
存在于红辣椒中。 (4)柑橘黄素(citroxanthin):
5, 8-环氧-β-胡萝卜素,存在 于柑橘皮和辣椒中。
易氧化,在强热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食品加工中遇到
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酶会加速叶黄素类的氧化降解, 因此在食品加工中,要采用热烫钝化酶来护色。
新黄质(C40H56O4)
辣椒红(C40H5603)
取代基、取代基位置不同 形成不同的花青素 水果、花卉缤纷色彩 天竺葵色素 矢车菊色素 芍药色素等
随着不同花青素结构中所带基
团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其颜色有所
不同。其原因是不同基团及数量不
同的基团其助色效果不同,基本结
构上所带给电子基团越多,颜色越
36
深。
②性质 自然状态:糖苷形式存在 氧、氧化剂:不稳定 颜色随pH改变 K+、Na+等影响显色
单宁的一类食品时不宜使用铁质容器。 ❖ ③果汁中的单宁能与果胶作用生成沉淀。
(4)儿茶素
儿茶素也为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本身没有颜色, 当其与金属离子结合后产生白色或有色沉淀。儿茶素 具有轻微的涩味。儿茶素容易被酶氧化生成褐色物质。
红茶加工→红茶中儿茶素→酶促反应→茶红素(颜 色深)+茶黄素(颜色亮)→红茶的颜色
(2)血红素
血红素是肌肉和血液的主要色素,是血红蛋白和肌 红蛋白的辅基。
血红素是铁卟啉衍生物,卟啉中心有1铁离子与4个 氮原子配位结合;
肌肉红色来自于肌红蛋白(70~80%)和血红蛋白 (20~30%) ;
放血后色泽的90%以上是由肌红蛋白产生; 含量随着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部位而改变; 鱼类毛细血管少,白色是鱼肉的特征;
三、食品色素的加工特性:
天然色素对光、热、pH、氧气等敏感,可导 致食品在加工贮存中变色或褪色。
合成色素颜色鲜艳稳定,但安全性较差。 但是天然色素并不都是无毒的,作为食品添
加剂使用也必须经过毒理学评价。
四、色素与食品质量
1、色素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2、色素对食品色反应
❖ 1、绿色蔬莱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Mg(OH)2 提高 pH,有利于保持蔬菜的鲜绿色; 2、高温瞬时杀菌具有较好的颜色保留率;
❖ 3、铜和锌离子存在时,它们可取代镁离子,形成 非常稳定的绿色的叶绿素铜或锌复合物 。
❖ 铜取代叶绿素的色泽最鲜亮,对光和热较稳定,是 理想的食品着色剂。 4、气调保鲜 5、降低水分活度 6、避光、驱氧
HOO
C
CO OH
辣椒玉红素
玉米黄素(C40H56O2)
HOOC
COOCH3
胭脂树素(C25H30O4)
O
OH
HO O
虾青素
(3)多烯类色素加工性质 耐pH值变化,较耐热 Zn、Cu、Al、Fe、Sn等存在下不易破坏 强氧化剂破坏褪色 加热、热灭菌:顺/反异构化——尽量降低热处理程度
虾和蟹变色的原因:虾黄素是存在于虾、蟹的一 种多烯类色素,在活体组织中,其与蛋白质结合, 呈蓝青色,当久存或煮熟后,蛋白质变性与色素
*糖及糖的降解产物的影响: 高浓度糖可稳定花色苷的颜色;低浓度糖可以让花色
苷的降解速度加速。
*酶促变化:能够导致花色苷分解的酶有糖苷水解酶及多酚 氧化酶。
*有机化合物: 花色苷可以与自身、蛋白质、单宁、其它黄酮或多糖
类物质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的产物一般颜色会加深(红移 ),少数颜色消失。
(2)黄酮类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