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
“旧词新义”与词语教学-精选作文
![“旧词新义”与词语教学-精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fc4c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6.png)
“旧词新义”与词语教学-精选作文“旧词新义”与词语教学“旧词新义”是指词语在原有词形和词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且这一意义已经比较普遍地在语言中使用。
如:当前普遍流行的“下课”“阳光”“抢滩”“垃圾”等词,都由最初的单义发展出一系列的新义,这是当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
从基础教育的教学对象来说,由于媒体的多元、信息的畅通,他们很容易接受这类新词义,而对汉语固有的同形词义则缺乏语感和敏感。
大量新词义的产生,使词语教学在旧词语义和新增词义之间常常出现尴尬。
对于铺天盖地的新词新语和词语新义,作为最活跃、最敏感的词语教学,受到了挑战。
词语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旧词新义的特征1.旧词新义常见的特征旧词新义常见的特征有:新增义项的适用范围及意义是旧词意义的延展和泛化;旧义、新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系统关联;旧词新义是模糊的和不稳定的。
“旧词新义”产生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或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
新义虽然新,却都源自基本词义,是社会变化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
如:“门槛”原指“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石头的)”;新义比喻“标准或条件”。
新义与旧义都有“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抬高,也可以降低”的特点。
“垃圾”原指“脏土或扔掉的破烂东西”;新义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
新义与旧义都有“无价值”的相似性质。
在当代语言生活中,很多旧词都产生了新义,而且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如“下课”“眼球”“黑马”等词。
随着词语使用的频繁,旧词的新增义项有的很有生命力,将成为该词的固定义项;有的新义则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即时性很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被人们所扬弃。
但无论如何,这种现象对语言习得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对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也提出新的思考。
2.旧词新义常见的词类旧词新义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
词汇的发展演变
![词汇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531b3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7.png)
跨文化交流促进词汇创新
文化交流与借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语言之间的借词现象,使得不同语言的 词汇库更加丰富多样。
文化融合与词汇创新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融合现象也促进了词汇的创新,如“中西合璧 ”、“日式英语”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趋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趋同性逐渐增强,一些国 际通用词汇逐渐普及并被广泛使用。
英语借词现象
语言混合现象
在英语与其他语言交流过程中,出现了语言混合现 象,如“中式英语”、“西班牙式英语”等。
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许多英语词汇被其他语 言借用,丰富了各国语言的词汇库。
英语对各国语言的影响
英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对各国语言的词汇、 语法和发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时代新型词汇现象剖析
具体性
词汇多源于具体事物或现 象,抽象概念较少。
情感色彩
词汇中常带有强烈的情感 色彩,表达人们对事物的 直观感受。
早期人类交流与词汇形成
01
02
03
口头交流
手势与体态
模仿与创造
早期人类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 词汇在口语中不断形成和演变。
手势和体态在早期交流中占据重 要地位,为词汇的形成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
02 古代文明对词汇的丰富和 拓展
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下的词汇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
法律与政治制度
大量神话和传说人物、事件被转化为 词汇,如“阿波罗”(太阳神)、 “雅典娜”(智慧女神)等。
古希腊罗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也丰富 了词汇,如“民主”、“共和”、“ 宪法”等。
哲学与科学思想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词汇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原子”、“逻 辑”、“辩证法”等。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beac4cb0029bd64783e2ca4.png)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在天天使用的语言中,细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一天之内一周之内,这无时不用的语言竟起有种种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就显示在词语中。
把词语放到一个较长的时期中考察,它的变化更为明显。
所以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词汇的说法。
对前代的文章要作注作释就是因为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能辨识其义了。
词义的演变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又是词义本质的一种体现。
可以说词义的一切重要问题都与词义演变有密切关系。
在讨论词义的演变中,有两个原则必须明确,一是词义演变既是共时的语言现象,又是历时的语言现象,词义演变的过程和结果总是在时空间的条件中实现和完成的。
二是词义演变既可以在词形的依托下进行,在词义变化的同时,词形也相应发生变化。
也可以不涉及词形,在同一个词形的范围内发生意义生老病死的过程。
词义的演变牵涉到相当广泛的内容,为了准确认识,可以将复杂的对象进行分解,下面从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节词义演变的层次划分一、词义演变的两个层次:词语和义项前代学者对词义演变都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从古代的具体词义个别词义的发微考证式的词义演变梳理,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总结条理化的概括,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规律的研究进展。
古代的研究当以清代段玉裁的成果最为突出,他集中挖掘了单个词内部的引申义系列。
现代的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王力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一文论述了词语的消失、残留、转生三种情况。
[1] 如果再加上词语的产生,那么对以词为单位的词语演变现象就大体都包括在内了。
朱星在《汉语词义简析》中认为:汉语词义的发展可以分出创造新词新义;创新词,存旧义;淘汰无用的旧词旧义;把旧词换上新义,旧义被淘汰;在旧词旧义中引申出新义;词义深化等六种情况。
这种归纳相当注意词的意义与词的形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
[2] 要全面地认识词义演变的全貌,首先有必要作词语的演变和单个词内义项的演变两个层次的划分。
因为词义演变在这两个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变化活力、性质、是否与词形变化发生联系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浅谈“娘”的词义演变
![浅谈“娘”的词义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e917cec941ea76e58fa0479.png)
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 , 涂朝莲 的《 当代流行词语 词义演变趋势》 , 孙光莹的《 戏 曲行业语 的词义演变 探 析》 。
( 三) 研 究 内容
本文 研 究 的是 “ 娘” 的词 义 在历 史 中演 变 的情
况, 包括 有 哪些词 义义项 , 词 义演 变 的途径 , 词 义演 变 的结果 以及 词义 演变 的原 因 。
关键 词 : “ 娘” ; 词义 演 变: 规 律
中图分 类号 : H1 3 6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5 ) 0 4 — 0 1 9 6 — 0 3 果 大致 归纳 为两 大类 。 1 . 理论 研究 成果
、
词 义 演 变 理 论 及 研 究 成 果
章节有词义演变的理谁知识介绍。 学术期刊方面, 像张绍全的《 词义演变的动 因与认知机制》 和李云
龙和王玉兰的《 词义演变原 因刍探》 都是专注探究 词义演变原因的。探析词义演变方面的有郭伏 良、 白云霜 的《 词 义构成 视 角下 的 当代 汉语 词 义演 变类 型研究》 , 梁鲜 、 符其武的《 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 类型》 等。 更多的是系统地分析词义演变的情况, 比 如李行健 的《 词义演变漫议》 , 夏继先的《 词义演变 探析》 等。 2 . 应 用研究 成果 应用研究方面, 主要就是分析具体词义的演变 情况。 有探究某一个词的, 例如徐俊霞的《 “ 闻” 的词 义演变》 , 刘 国明 、 齐湘燕 的《 “ 小姐” 一词 的词义演
变》 。 还 有探究 某一 类词 的 , 像 孙影 、 成 晓光 的《 身体
1 . 词 义 的类 型
[习题]现代汉语
![[习题]现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a9478c05a45177232f60a2dc.png)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考试练习题之现代汉语一、填空题1.词汇是语言里()的总汇,又称词汇。
2.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
3.从语音构成看,语素可以分成()两类。
4.从语法功能看,语素可以分成()两类。
5.从()看,语素可以分成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两类。
6.词是()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7.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词。
8.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是()。
9.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连绵词是()。
10.合成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
11.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叫做()合成词。
12.复杂的合成词应该由三个以上的语素构成,词内部的语素之间不仅有结构关系的问题,而且还有()的问题。
13.广义的简称包括()两类。
14.词义的性质是客观性、()和模糊性。
15.词的本义是指()意义。
16.词的比喻义是()意义。
17.比喻义可以从本义或基本义产生,也可以从()发展出来的。
18.词义的发展主要有词义的()三种情况。
19.“东奔西走”中“走”用的是“走”的()。
20.“飞禽走兽”中的“走”用的是“走”的()。
21.“指破迷津”中的“迷津”用的是“迷津”的()。
22.“打好学习基础”中的“基础”用的是“基础”的()。
23.同音词分两类,即()。
2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即()。
25.反义词是表示相反意思的一组词,可以分为表示互相对立的情况和表示()的情况两类。
26.语音形式相同,但是记录的书面上的字形不同,这类同音词叫()。
27.区分多义词和同音词的一般原则是:看现实意义是否有联系,有联系的和没有联系的分别是()。
28.同义词的辨析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
29.基本词是语汇的核心部分,并且为构成()提供基础。
30.基本词汇中构成新词能力很强的叫做()。
31.古语词包括()两种,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再现于现代汉语。
32.外来词也叫借词,一般只指(),不包括意译词。
33.任意改变原有词的形式后随意造出来的词叫(),和新词是不一样的。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edea7ff46527d3240ce009.png)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摘要] 新词新义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它的出现也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库,使汉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分析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阐述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语、新词义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大量新词会不断涌现,旧词语的词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加强对新词语、新词义的形式、特点、消长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当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及知理解。
一、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所借用过来的词汇,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由此可见有些词汇固然形式未变,但因为“旧瓶装新酒”,因此也被称作是新词语。
新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众性即要求被社会中的大多数接受,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出现的地方或者通用的口语和书面体。
2.多元多维性语言具有很强大社会性,而社会又是多元的,同一规范的词汇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场合时,其可能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3.时代性新词本质上就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特色,如“和谐社会”,“八荣八耻”、“三个代表”就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4.多变易变性语言是反映社会的镜子,社会是五花八门的,新事物、新技术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共同导致了新词的产生。
二、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1.社会变化、历史变革是新词产生的根本原因(1)社会变迁是新词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产生了“世界,菩萨”,五四运动带来了“民主,科学”。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僵化的体制和僵化的思想观念,大量的新词产生就缘于众多商业、政治词汇脱去了原先贬义或者神秘的色彩,甚至激发了很多新词汇的产生。
词汇发展及规范
![词汇发展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5f077b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d.png)
对方言词的吸收和规范应坚持 必要性原则。如果现代汉语词汇 中已有相应的词语,就没有必要 再从方言中吸收同样意思的词。 例如表示“今天”意义的“今儿 个、今朝”等方言说法,就没有 必要被吸收到普通话当中来。
•
对方言词的吸收还应该坚持 普遍性原则。在北方方言区内,“ 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 、旱虫”等说法并存,从普遍性看 ,应该选用“蚜虫”。
•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陶铸《松树的风格 》)
•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2.不随意改变原型。成语具有结 构的凝固性特点,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或增减其构成成分。例如“胸有成竹” 不能说作“胸有毛竹”,“老马识途”不 能讲成“老马识路”,“画蛇添足”不能 变为“画蛇添脚”,“吐故纳新”不能改 作“吐旧纳新”,等等。
•
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 增强修辞效果,成语也可以活用。例如 :
•
2.统一书写形式。采用通 用式,淘汰其它形式。如用“托 拉斯”不用“托拉思”,用“迪 斯科”不用“的士高”,用“巧 克力”不用“朱古力”,用“高 尔基”不用“戈里基”,用“ 尼龙 ”不用“呢隆”,等等。
•
3.尽量采用意译词。除了人 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 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 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 采用意译,以贴近本民族具象造 词的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 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电话”不用“德律风”, 用“科学”不用“赛因斯”,用 “民主”不用“德谟克拉西”, 等等。
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
![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94eb7207375a417866f8f80.png)
《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一、复习要求:总的要求是要理解各章的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着重把一些理论问题搞清楚,并通过实践分析扎实掌握,做到活学活用。
具体要求:1、既要理解理论和知识,以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分析语言现象,要注意联系和区别。
3、正确对待现代汉语语言的一般规律、个别情况和特殊用途。
二、本课程重、难点:绪论部分两节内容,重点为第一节,这节内容主要掌握现代汉语基本概念,认识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意义。
对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方法有明确的了解。
可以多用实例并适当补充有关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什么是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普通话和方言,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一般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的特点。
第一章语音语音部分的教学是本期学习的一个难点。
应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能分析和拼写普通话音节,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声母、韵母、声调三节为全章重点,学习声韵系统理论有一定难度,适宜采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作练习。
重点掌握:1.语音及其性质;语音的基本概念;2.声母的发音变化;声音的发音方法;元音的发音;韵母的分类。
3.声调的性质及作用;调值和调类。
4.普通话音节的分类;音节的拼写。
一般掌握:1.汉语拼音方案,具体内容要求结合第二至六节学习掌握。
2.韵母的性质;押韵。
3.现代汉语音节的特点,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音节的拼读。
4.什么是音变,轻声,儿化、变调;语调。
第二章文字重点掌握:1.什么是文字,汉字的特点。
2.汉字字体的演变,简体字和繁体字。
3.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的结构单位,独体字、合体字。
4.形旁与声旁;形旁和声旁的作用与局限。
5.汉字的标准化,汉字标准化的意义一般掌握:汉字因音义之间的关系;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第三章语汇重点掌握:1.语素的切分,语素的分类。
2.单音节词与多音节词,单纯词与合成词,简称。
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
![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2a8c3831126edb6f1a1028.png)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6期
暨南 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3 l l・
( 词 多 义 )的重 要 途 径 , 是 词 汇 发 展 的一 种 一 也 必然。
同领域 的概 念通过某 种 句法手 段 并置甚 至等 同起
来 , 往构成 一种语 义上 的 冲突 , 往 或称 为范畴 的错
“ 明星” 有的被频繁使用 于不 同领域 , , 甚至成为 深 远 的影 响力 , 断 地 刷新 着 汉语 词 汇 的面 不 貌 , 育着 新兴 的词义 。从某 种意 义上 说 , 孕 在汉 语 流 行 词语 和新 词 义 的生 成过 程 中 , 喻作 为 人们 隐 认 知 事物 的 一种基 本 方 式 , 为汉 语 词 汇及 词义 成 衍 生泛化 的重要 工作 机制与 动力 源 泉 。
[ 收稿 日期] 20 0 — 2 06— 3 0
[ 作者简介] 杨文全(93 , 16一) 四川乐山人, 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后, 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程 嫡 (9 2 ) 山西太原市人 , 18 一 , 四川大学文学院语 言学专业研究生。
[ 基金项 目] 四川大学“8 工程” 95 社科创新基地《 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 四川省十五社科项 目《 、 当代汉语词义衍生与变异模式
转移 。
传统修辞理论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现象 , 属
于语 言运 用范 畴 。新 的隐 喻理 论 则认 为 , 隐喻 本
质是 人 类 的一 种 认 知 现 象 。莱 考 夫 和 约 翰 逊 认 为, 我们 赖 以生 存 、 思考 和 行 动 的 日常 概念 系 统 ,
例 如 , 出炉 ” “ 这个 词 就 是通 过 动词 性 隐喻 而 实 现词 义扩张 的 。“ 词性 隐喻 指 的是 话 语 中使 动 用 的动词 与逻辑 上 的主语或 宾语 构成 的冲突所 形
浅谈“娘”的词义演变
![浅谈“娘”的词义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f8afb1e10661ed9ad51f3c8.png)
浅谈“娘”的词义演变作者:周巳琦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4期摘要:“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
“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
通过查找古今的字典、词典来了解“娘”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分析“娘”的词义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探索词义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娘”;词义演变;规律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96-03一、词义演变理论及研究成果“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比如以前称母亲为“娘”,还有2011年的热播大剧《甄嬛传》刮起的一阵“娘娘”风,以及2011年百度年会上HR刘冬的惊艳亮相被人们称为“度娘”等。
“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既然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洗礼,“娘”的词义自然也会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而逐渐演变。
(一)词义演变的理论简述1.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
例如,从派生关系上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从词义在现实的作用上可以分为基本义、常用义、生僻义等,从传达的信息内容的性质上可以分为概念义、附属色彩”(主要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
2.词义演变的概念词义演变具体可以分为词义的历史演变和词义在语境中的共时变化。
词义的历史演变是指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
这是不受某一个语境或者时间点制约的,是词义系统性的、长久性的变化。
但是,词义的历史演变正是从词义在语境中的临时性变化开始的。
这种临时性的词义变化反复出现,被人们所接受、认同,渐渐固定下来,就有可能成为长久的、固定的词义演变。
(二)前人研究成果概述前人在词义演变的研究领域所获得的成果是丰硕的,无论是在词义演变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词义演变在实际中应用研究方面,都已经有了大量相关论文和书籍的发表。
我们可以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致归纳为两大类。
“娘”的词义演变与语用发展
![“娘”的词义演变与语用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d21c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7.png)
“娘”的词义演变与语用发展
王子玉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24)4
【摘要】“娘”本是专用于女性的称谓语,如今却包含了[±女性]的语义特征。
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出发,归纳分析当代汉语语料中以“娘”为核心的新兴名词或谓词性结构,认为这些结构:语言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提取出实词性成分或构词语素所形成的词语框填以及依靠于习惯性构成形式组成的形式框填;语用功能上,主要具有指称与评价的功能;情感色彩上,经历了称赞女性的褒扬、鄙夷男性的贬损,再到如今女性的自我调侃和对某些男性的善意描述。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王子玉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9
【相关文献】
1.浅谈“娘”的词义演变
2.语用视角下流行热词词义演变--以热词“土豪”为例
3.语用视角下流行热词词义演变——以热词“土豪”为例
4.词语"娘"的词义演变与网络变异
5.词语“娘”的词义演变与网络变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
![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4cea4480eb6294dd886cf3.png)
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中文系冯海霞内容提要: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是普通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一个题目。
本文对语境的内容做了系统的归纳,根据语境的界定,以英语和现代汉语、古汉语为语言材料,对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进行了三方面的讨论:词义在言语语境中的变异,词义在不同背境语境中的变化;主体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研究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从而有利于词语准确、恰当地运用;有利于词汇语义学研究活语言的课题。
主题词:语境言语语境背景语境主体语境义位变体目录:一、语境说概要二、词义在言语语境中的变异三、词义在不同背境语境中的变化四:主体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一、语境说概要语境说,是对自索绪尔以来结构主义自治微观语言学的重大突破,是当代宏观语言学的重要学说。
语境(situation)的概念,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onwskil)。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完备的体系,语言的意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种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nation);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context of cnltnre)。
伦敦学派的创始人约翰·鲁伯特·弗斯(Jhn·Rupert·Firth)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概念,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即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情景语境”。
他认为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总结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语境的界定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主体语境《大英百科全书》在说明现代修辞学和传统修辞学区别的时候,把“说,写者”和“听,读者”的关系称为一种语境。
我们把这两者概括为传者和受者,再概括为交际者。
他们的主体语境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社团、阶级、职业、文化、信仰、修养、心理、个性、志趣、情操、感情、联想、思想、目的(意图/动机)、态度、经验、地位、作用、了解、关系等等。
当代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
![当代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d039126c175f0e7cd13765.png)
当代汉语词义的变化与发展摘要: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社会是共变的,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的时候,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近几十年来,汉语语言词义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本文从当代汉语词义发展变化的特点、方式、原因来阐述。
关键词:词义发展变化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社会中一切可以察觉到的时代演进和社会变化都充分反映在语言这一“信息载体”上,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就具备了折射时代以及反映社会的功能。
尽管对于汉语的整个发展历程来说,新时期的汉语的历史只是弹指一瞬间——短暂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但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各种变化的情况对汉语的词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什么叫词义呢?词义是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对象的认定,对所指事物表征、本质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对于词语所含情感、语态的细腻体会,对于生物化构词依据的习惯性联想,以及对词的实际使用条件、方式(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判断等方面的总和。
①新时期词义的主要变化主要有四个表现。
首先新时期的词义在总体上呈现一种单一性和明晰性,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第一是单义现象和多义现象比例失衡,前者远远多于后者,单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词义现象的主体。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后附的“新词新义”包括单义词1051个,约占总数的87.6%,包括多义词149个,约占总数的12.4%。
这种结构分布,使得新时期词义构架相对呈现出单一性。
其中原因应该来自两方面:首先,大量涌入的新词使用的时间太短,一时间,除了本义之外,很难产生新的派生义。
因为词义的派生要有一个过程,先是在言语中使用,而后逐渐约定俗成、固定为词义,因此较高的使用频率和一定的时间是词义派生的两个重要指标和参数,而新词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在目前呈现单一性是必然的。
另外,许多社会化的行业语目前依然是单义,当然这种特点是暂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行业语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其词义的派生的步伐也会加快,也会逐渐呈现多义性的特点。
《现代汉语》(黄、廖)练习题(补充)
![《现代汉语》(黄、廖)练习题(补充)](https://img.taocdn.com/s3/m/81d6fe98dd88d0d233d46a4c.png)
《现代汉语》(黄、廖)练习题(补充)绪论部分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三、你自己的话属于拿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哪些主要的不同?思考和练习二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是什么?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三、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四、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词汇部分思考和练习一一、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二、“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汇。
”这话对不对?为什么?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蛇”是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和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
绩柿素眉蜻狗羊鸭四学习鹊祝闪平虎狼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单纯词不分析),是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
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窗长凋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六、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灿烂沙发孑孓恍惚婆娑铿锵扑克涤纶秋千蜘蹰拮据婀娜腼腆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认真抓紧房间革命照明人民飞快解剖石林开关领袖美好雪白工人碰壁戳穿司令雪崩丝毫伟大动静无论烧饼粉饰体验衣服联想奶牛牛奶功用用功八、试举出yī音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
丸、试指出下面例句中的生造的简称。
①有些泳术较佳的同学,从岸边游到艇上去。
②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卫运动。
十、现代汉语里有一种“离合词”,这种词的两个语素之间可以插进别的成分。
如:理发一一理了一次发鞠躬·一-鞠了三个躬站岗一一站了一班岗洗澡一一洗了两回澡应该认为,合的时候是一个词,分的时候是两个词。
它们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同义形式代替它们。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1664e176eeaeaad0f33018.png)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
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
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
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一) 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2021年南京晓庄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1年南京晓庄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d500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f.png)
2021年南京晓庄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轻声音节的音高通常受前一字调的影响,在阳平字后时,用五度标调符号表示为______。
2、汉语音节不能没有______,不能没有______,但可以没有______、韵头和______。
3、从语义场的类型来看,“领导和下属”是______,“手机和移动电话”是______。
4、从词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一般是旧义的______、______或转移。
5、现代汉语的方言通常分为______大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方言称为______。
6、语言演变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7、“蝴”的偏旁是______,部件是______。
“乃”的部件是______,部首是______。
“闻”的形旁是______,声旁是______。
8、書变书是的简化方式是______。
9、语序由“主谓宾”变为“主宾谓”,体现了语法演变中______的变化,词语阴性、阳性区分消失,体现语法演变中______的变化。
10、“叫她黑牡丹”中的“黑牡丹”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
二、判断题11、“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12、“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13、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4、《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15、“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熟语中“快了”是谓语,是陈述“萝卜”的。
()16、“他盼望我们不断进步”不是双宾语句。
()17、很多语言也有量词,但不一定像汉语一样有个体量词。
()18、“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19、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20、普通话中辅音只能充当声母。
()三、选择题21、下列划线音节都念轻声的一组是()。
A.看不看、说得妙、不好B.石头、木头、船头C.冷下去、屋里、凑合D.妈妈、莲子、帘子22、普通话能作韵尾的元音是()。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新义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新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a3c3ca58f5f61fb7366653.png)
并 辅 以这 一 时期 的 《 辞 书 研 究 》、 《 修 辞 学 习 》、 《 语 文 建 设 》、 《 语 言 文 字 应 用 》等 专 业 期 刊 和 部 分 新
词语 词 典 来 整 理 新 增 义 位 。 第 三 阶段 : 2 O O 5 年 一2 Ol 1 年 。 从 《全 球 华 语 词 典 》( 2 0 1 0) 、 《 现 代 汉 语 新 词 语 词 典 》( 2 O 0 9) 、 《当 代 汉 语 词 典 》( 2 0 0 9 ) 中筛 选 新 增 义 位 , 从 当代 语 言 运 用 中搜 集 新 增 义位 , 并 辅 以 2 ( X ) 5年 至 2 0 1 0年 的
进 行 当 代 汉 语 新 3 Z . 研 究 具 有 很 强 的 理 论 价 值 。 其 来 源 各 有 不 同 :
本 文 以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和 相 关 新 词 语 词 典 中 收
第 一 阶 段 : 1 9 7 8年 一1 9 9 6年 。 通 过 《 现 代 汉
1 9 8 3 ① 和 1 9 9 6两 个 版 本 的 对 比 搜 集 新 增 录 的新 义 以及 现 实 语 用 中 的新 S Z . 为 研 究 对 象 , 考 语 词 典 》 并 辅 以 这 一 时 期 的 《辞 书 研 究 》、 《 修 辞 学 察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三 - f - 余 年 的汉 语 新 义 现 象 , 寻 找 义位 ,
《 语 文 建 设 》等 专 业 期 刊 和 部 分 新 词 语 词 典 规 律 , 探 索 原 因 , 以 期 为 现 代 汉 语 词 义 研 究 提 供 一 习 》、 些 参 考 。 来 整 理新 增 3 Z . 位 。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https://img.taocdn.com/s3/m/acc37c6425c52cc58bd6bec9.png)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李姣姣摘要: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式的,都会和其它民族进行接触和交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当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时,语言始终站在冲击最为强烈的前沿。
因此,文化交流与融合总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而最能体现这种痕迹的,莫过于外来词了。
“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取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foreignword),也叫做“借词”或“外来语”。
有的语言学著作则统称之为“借词”。
例如“罗汉”“芭蕾”“沙发”“迪斯科”“引擎”“伊妹儿”等。
这些词汇本来是源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现在已经被汉语吸收并接受了,还成为汉语中运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与外民族语言文化接触也将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已经非常“轻松”地融入到汉语的大家庭之中,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
不少外来词简洁、凝练,表意效果十分显著,让人易记易理解,使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更加便利,如今,众多的中国人都能理解和使用WTO、CD、IQ等词汇,并没有感到别扭。
而且,外来词语的不断进入,使汉语变得丰富和生动,给我们的语言生活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
外来词不断为汉民族所吸收,汉语发展到今天,外来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使用范围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就汉语中外来词的内涵和外延、外来词的历史与现状、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原因及其类型特征、外来词的汉化和规范等问题作了浅显分析, 并对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外来词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外来词的内涵和外延外来词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产物。
只要有交际的产生, 就有语言的渗透和交融。
不同民族之间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这种接触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外来词在本民族语言中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汉语词义的变化与发展摘要: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社会是共变的,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的时候,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近几十年来,汉语语言词义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本文从当代汉语词义发展变化的特点、方式、原因来阐述。
关键词:词义发展变化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社会中一切可以察觉到的时代演进和社会变化都充分反映在语言这一“信息载体”上,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就具备了折射时代以及反映社会的功能。
尽管对于汉语的整个发展历程来说,新时期的汉语的历史只是弹指一瞬间——短暂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但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各种变化的情况对汉语的词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什么叫词义呢?词义是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对象的认定,对所指事物表征、本质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对于词语所含情感、语态的细腻体会,对于生物化构词依据的习惯性联想,以及对词的实际使用条件、方式(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判断等方面的总和。
①新时期词义的主要变化主要有四个表现。
首先新时期的词义在总体上呈现一种单一性和明晰性,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第一是单义现象和多义现象比例失衡,前者远远多于后者,单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词义现象的主体。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后附的“新词新义”包括单义词1051个,约占总数的87.6%,包括多义词149个,约占总数的12.4%。
这种结构分布,使得新时期词义构架相对呈现出单一性。
其中原因应该来自两方面:首先,大量涌入的新词使用的时间太短,一时间,除了本义之外,很难产生新的派生义。
因为词义的派生要有一个过程,先是在言语中使用,而后逐渐约定俗成、固定为词义,因此较高的使用频率和一定的时间是词义派生的两个重要指标和参数,而新词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在目前呈现单一性是必然的。
另外,许多社会化的行业语目前依然是单义,当然这种特点是暂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行业语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其词义的派生的步伐也会加快,也会逐渐呈现多义性的特点。
第二就是词义衍生关系简洁、脉络清晰。
新时期除了大量的单义词之外,还有一部分多义词。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的149个多义词中,两个义项的有140个,占总数的80.5%;三个义项的有24个,占总数的16.1%,四个义项的有4个,占2.8%;五个义项的词只有1个,占0.6%。
这说明这一阶段词义大多数一种简单衍生,而复杂的连锁式、辐射式和混合式的衍生比较罕见,这就使得新时期的词义关系呈现一种衍生环节简洁、脉络清晰的特点。
这当然与产生时间较短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有关,这也是新词的现实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其次,新词产生新义的速度加快。
严格来说,新时期新义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固有词产生新义,一是新词的本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义。
一般说来,新义项的产生需要经历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因此新词由于产生的时间较短,大多是单义的,我在之前的论述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从共时角度看新时期汉语中的单义词占了绝大多数。
但是历时地看,新时期的新词和其他时期的新词相比,新词产生新义的速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当数量的新词在表达新概念后,又衍生出了新义项,从而形成了一批全新的多义词。
这也是新时期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词义的泛化成为词义演变的主流。
所谓词义的泛化是指体现了概念的词在意义演变过程中发生的概念内涵上部分消失的现象,即词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法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的过程。
词义泛化后,较之原义在内涵上缩小了,而外延上拓宽了。
主要表现在:大批的行业语转化为全民性词语的主要途径就是词义的泛化,即由专指某种事物、状况转化为泛指与之类似的其他事物、状况。
新词新义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行业语的社会化。
在新时期吸收进共同语的行业语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并且那些仍作为单义词存在的行业语也将为词义的泛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军。
更多新词义具有了形象性和委婉性。
新词义的形象性主要表现为词语中被注入了更多修辞的成分。
人们在交际中多喜欢追求生动、形象,力避枯燥、呆板,而“修辞格是传递社会信息的一种有力手段。
根据一定的题旨、情景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是能够使信道畅通,增大语言的信息量,从而加强说写的效果的”。
在造句中运用修辞方式,可以取得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在词语中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新时期词义的形象性,一是在新造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修辞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使其对概念的表达和说明十分形象、生动。
像“瓶颈”、“安全岛”、“钉子户”、“商海”、“菜篮子”、“红马甲”、“大团结”、“男士”、“科盲”等分别采用了比喻、借代、仿拟的造词方法。
当然,修辞造词在汉语中古今有之,但新时期修辞造词的方式大大丰富,不再是凤毛麟角,已经成为新词语中令人瞩目的造词法。
以修辞造词法构成的新词约占10.59%。
二是固有词的新义也多是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而形成的。
所以新时期的词义的形象性尤为突出。
在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势下,有很多含有较强的人情味和人文色彩的词义伴随着新词而充实到如今的汉语词义系统中。
如与“残废。
残疾”相对应的“残障”、与“厕所”相对应的“卫生间、洗手间”、与“强奸”相对应的“强暴”、与“姘头”对应的“第三者”、与“调戏”相对应的“性骚扰、非礼”等。
另外,在官方词语中,也有不少表达委婉的词,如“议价、调价、下浮、负增长、零增长”等。
这些词义更多显示了人们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以及人文关注和文明理念。
词义的演变需要实现条件,首先要被静态理解系统承认、吸收,或增添新的义位、义点、意义要素,或消除、取代、改变了原有的义位、义点、意义要素。
词义发展又很多类型,我们这里着重讲一下新兴事物涌现和社会思想观念引起的变化。
客观世界的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语言社会一般采取“区别对待,尽量将就”的对策。
所谓“将就”表现在:对于需要表达的事物,能够用原义包容的,不必生成新义;能够用新义解决问题的,不必另造新词。
这是语言简省原则在词义领域的表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既然尽力包容新的成分,就可能需要概括调整词义的角度,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原来事物特点的理解。
外来语言通过翻译渠道进入汉语,它们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无形中为说汉语的人接受,也使汉语本土的词语增添了新的意义成分。
早期“遗憾”的用法是“不称心,大可惋惜”。
到现代与英语sorry一类的用法合流。
据《现代汉语词典》,“遗憾”附带一个特别用法:“在外交文件上,常用来表示抗议和不满。
”这种对别人的行为表示不满的委婉用法,确实是受外语影响而产生的。
此外,“遗憾”也用来对别人的遭遇表示难过,成为一个表达同情的说法,也是接受了欧美的此类用法。
外来事物及观念的进入,也影响到汉语语词的联想意义及评价意义。
“黑”、“黑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象征死亡”的理解。
西方丧服尚黑,而汉族丧服尚白。
颜色在中国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根据五行观念,“白”是西方、秋季、收割、征伐、死丧的象征,而“黑”与死亡无关。
但是慢慢地中国也接受了西式丧仪的“黑色”标志。
“牛气”,方言中以它来“形容自高自大的骄傲神奇”,大概出自中国农民对公牛“神气”的感觉。
而今,股市流行语也有“牛气”。
众多股民已经隐约接受了西方关于“公牛”的另一种想象:牛角一挑,股市指数便扶摇直上。
事物的社会评价使词义转换态度评价、沾染感情色彩。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态度、评价,通过不同的途径,对词义领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人们对事物的褒贬态度,决定着指称该事物的语言符号的评价意义和褒贬色彩。
但是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一种是单纯的评价意义改变,主要涉及直接指代社会事物的词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海”,用于“私人经商”的时间并不久,但也曾经历了评价变化。
从这个词的构造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对此行为的评价并不高。
汉语以“水深火热”比喻处境悲惨,“海”即“水深”,一般用于低贱的社会职业。
现在“下海”不仅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且被评价为“有胆识”、“令人羡慕”,由开始的负面评价转变为显著上扬的正面评价。
还有一个隐微、细腻的变化。
词语本身并不指特定的社会现象,但观念风气之变,也往往间接影响到它的评价态度和使用方式。
以前“刺激”一词用于人的感官与精神,基本上是消极的:精神上受到挫折、打击固然是“受刺激”;就是那些使人兴奋、激动的“刺激”也得不到多少肯定,因为按照当时的普遍认识,寻求“感官刺激”,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精神空虚、穷极无聊的表现。
现在呢,“玩的就是心跳”,提及“运动、游戏、小说、影视作品”之类,其赞语褒语很少有不用“刺激”的(往日至多说情结“惊险”)。
“刺激”正面用法兴起,同英语excite 一词的翻译有一定关系,但应该说汉语不单是接受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首先是认同了外部世界的一种流行观念。
事实上,由于同国际“接轨”,我们的娱乐休闲中也确实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刺激”。
与“刺激”情况相仿,“冲击”、“撞击”、“碰撞”等词语随着社会对“竞争”机制的肯定,有了不少正面意味的用法。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人们在感官上欣赏“刺激”的同时,也开始追求语言文字的“刺激性”。
其用例翻开近年来的报刊随处可见:“发生文化碰撞”、“两大文明碰撞的艺术结晶”(以往这适用的是“交流”)。
还有一些词的评价意义,内容演变得更加丰富复杂。
“潇洒”本指“(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仍然以此义为释。
今天“潇洒”的实际应用范围大大超出“神情、举止、风貌”的限制,而更多的用在抽象的“行为、意境”方面:如说“玩儿得潇洒”,大约指“玩得尽兴、痛快、时髦”等;“学得潇洒”,大约指“学习得法,成绩优秀且轻松自在”;“吃得潇洒”,大约指“花钱大方、吃得酣畅”;“活得潇洒”就不易确定了反正是一种在说话人看来最令人羡慕的“活法”。
习见格式还有“潇洒一回”,直接用动词。
不仅应用范围在扩大,“潇洒”的评价程度实际上也升级了,看起来几乎成了一种人生“美好境界”的代名词。
人们为什么对“潇洒”倾注了这么深厚的感情呢?当今社会,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权利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开始追求生活的适意、享受的尽兴、个性发展的无拘无束。
“潇洒”正好适应了这种时代性情绪宣泄的需要,迅速流传开来。
另外,社会风气使词语使用方式发生调整,使得词语中一定范围内,从原来的程度、数量等级上退缩下来。
可称之为“词义贬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词义的变化与发展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词义的自发生成,即指衍生的词语没有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是在共同语词义系统内部自然生成的。
二是因为汉语对外来词义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