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0501--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_万雄飞

合集下载

阜新40多座辽墓分“四大家族”(图)

阜新40多座辽墓分“四大家族”(图)

阜新40多座辽墓分“四大家族”(图)萧和墓葬中的壁画门神高4.8米。

资料片阜新被誉为“契丹摇篮”、“辽国后花园”,这说明辽王朝统治时期阜新地区的繁荣与昌盛。

辽宁省及阜新市考古部门在阜新挖掘的辽墓中就多达40多座。

从这些古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壁画、器具等极具研究价值。

辽墓中出土的文物所描述的阜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记者采访了该市文管办考古队副队长郭添刚。

阜新辽代墓葬群都“有身份”“去年12月份,新挖掘整理出一座辽平原公主墓,她属于萧氏家族墓葬群,其先祖为辽代宁远军节度使萧仅。

这个墓葬群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乌兰木图山。

”郭添刚说,辽公主墓在阜新发现并不奇怪,因为这样的公主墓并不是第一座。

从1950年位于该市清河门区西山的萧慎微家族墓葬群被挖掘整理至今,该市境内已挖掘整理辽墓40多座。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4大显赫家族的墓葬群。

萧慎微家族墓葬群之外,还有位于关山的萧和家族墓、位于大板腰衙门村的平顶山墓葬群,有专家说,该墓葬群的主人可能是辽代著名的宋国王耶律休哥墓。

另外一个就是乌兰木图山墓葬群,先祖为辽代宁远军节度使萧仅。

郭添刚说,从阜新境内挖掘整理的辽墓中,有许多都有着完整的墓志铭,可以清楚地知道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史学家们从这些墓志铭中可以看出,这些墓葬群的主人分别属耶律和萧姓,耶律姓是辽王朝的皇族,而萧姓则为后族姓氏,历史上的阜新是辽代契丹贵族的腹地。

萧和家族是“皇后专业户”辽墓中,多数墓主人身份是非常显赫的。

比如萧和家族墓,主人萧和是耶律阿保机时期的宰相萧阿古只的后代,萧和墓葬群的规模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的。

“皇后专业户”说的就是萧和家族。

萧和家族能够葬在这里,足以说明他们生前的尊贵地位。

《辽史》中说:“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是或一道。

”据辽史记载,该家族先后出了6位皇后、5名王妃、14位宰相、15人封王。

郭添刚介绍,自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王朝后,阜新地区分属辽上京、中京、东京三道。

围棋考古有重大发现——辽宁阜新出土辽代玛瑙围棋子

围棋考古有重大发现——辽宁阜新出土辽代玛瑙围棋子

围棋考古有重⼤发现——辽宁⾩新出⼟辽代玛瑙围棋⼦⼀场⼤⾬过后,⼭洪暴发,⼤青⼭脚下的⼀座古墓露出⼀⾓。

当地农民秦某、马某发现后,连夜私⾃盗掘。

两⼈从古墓中盗出镶有⾦边的碗碟等⽂物⼗余件。

其中最为罕见的是⿊⼦和⽩⼦各180枚、共计360枚玛瑙围棋⼦。

后因分赃不均,秦某将马某告到乡政府。

乡政府对这起私⾃盗掘古墓案件⼗分重视,⽴即报告县公安局。

县公安局⽴即派出两名⼲警,会同县⽂物管理所所长⽼袁等赶赴现场并把秦某、马某带回县公安局拘留审讯。

两⼈对盗掘古墓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咬定所盗⽂物已于拿回村⾥的第⼆天全部丢失。

两⼈只交代,当把所盗⽂物装⼊⿇袋拿回村⾥时,被马某家⼀个在⾩新市玍海西开照相馆的亲戚发现。

这个亲戚顺⼿从⿇袋中抓⾛鸡冠壶盖⼀个和围棋⼦五枚。

于是,县公安局⼲警找到马某的亲戚,把鸡冠壶盖和围棋⼦追回。

经专家当场鉴定,⽩棋⼦为天然玛瑙加⼯⽽成,⿊棋⼦是⽤⿊⾊⽟⽯即墨⽟磨制⽽成,⿊⽩棋⼦均呈双⾯凸形。

随后,县公安局对秦马⼆⼈拘留审讯多⽇,始终未能审出所盗⽂物之下落。

最后只对秦马⼆⼈各罚款五千元,这起盗掘古墓案便草草了结。

这⼀案件发⽣的时间为1993年9⽉,地点是辽宁省⾩新蒙古族⾃治县知⾜⼭乡罗匠沟村。

案发后,县⽂物管理所及时报告了省⽂物管理部门。

次年春,省⽂物考古队开赴⼤青⼭脚下的罗匠沟,对出⼟玛瑙围棋的古墓及其周边⼀带进⾏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专家们认定,出⼟玛瑙围棋的古墓为辽代中晚期墓葬,因⽆墓志铭出⼟,墓主⼈姓名⽆从考证,但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陪葬品数量和等级上看,该墓主⼈应是辽国的中下层官吏。

⼗分遗憾的是,罗匠沟出⼟玛瑙围棋⼀事,已经过去⼋年之久,竟⼀直堙没⽆闻。

由于当时参与办案的⼈员中没有⼈懂得围棋,不了解此事在围棋史研究上的重⼤价值,故⼀直未向外界披露。

最近⼀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听说此事,遂以⾩新市围棋协会主席名义同有关部门联系,并会同⾩新市围棋协会副主席张⽑代、秘书长罗季雄等前往⾩新蒙古族⾃治县公安局及知⾜⼭乡罗匠沟,进⾏调查核实。

阜新红山文化

阜新红山文化

阜新红山文化1973年夏,一场大雨过后,大凌河的主要支流---牤牛河河水暴涨,在化石戈乡胡头沟村,被当地人称为“大崖子”的牤牛河东岸地段,有一石棺被河水冲蚀露出一端,同时露出部分精美玉器。

当地的村民发现了这一现象,及时上报阜新市文物管理部门。

七月,由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阜新市文化局组成联合工作队,对这处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并将该遗址定名为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

这处墓地位于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东岸,西与北票市隔河相望。

墓葬位于25 米高河床之上,墓地南北长约20米、东西现存宽8米。

在墓地周围散布着大量筑墓所用的石块、祭祀所用泥质红陶片、彩陶片等等。

此次共发掘墓葬6座,均位于河岸高台土丘上,墓室是用石板砌筑、单室。

墓主人为仰身直肢,随葬品只有玉器。

其中包括:勾云形玉佩、玉龟、玉鸮、玉鸟、玉璧、玉环、三联璧、玉鱼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墓地四周是以彩陶的无底筒形器围砌而成,中间为墓冢。

放眼望去,十分壮观。

1993年,胡头沟墓冢再次遭到破坏。

九月,辽宁省考古所、阜新市考古工作人员迅速组成联合发掘队伍,对胡头沟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发掘。

再次发掘,墓葬的砌筑方法、墓冢材质、墓葬形制同20年前没有异样。

此次发现的筒形器多于上次,共计78件之多,分别一字排开,围绕在墓冢四周。

同时,在小型墓中发现较为珍贵的玉环一件,黄白色。

在玉器两端有一钻孔,外径为7.5厘米。

阜新地区的红山文化分布十分广泛,彰武县有四合城、平安堡、兴隆山、冯家等乡镇。

阜蒙县的大巴、沙拉、大板、新民、扎兰营子、旧庙、福兴地、紫都台、化石戈等乡镇都有分布。

尤其是化石戈胡头沟玉器墓的发掘,为阜新地区红山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

TO CULTURAL RELICS 契丹建国后,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的充盈,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随之兴起,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史料及考古发掘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项目。

有学者研究认为辽代的休闲娱乐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中原传统农业娱乐项目和草原游牧文化娱乐项目,种类主要包括马球、双陆、围棋、叶格戏、角抵、百戏、钓鱼、猎鹰等。

本文主要介绍受中原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休闲体育娱乐项目。

1 契丹的休闲娱乐活动1.1 马球契丹族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骁勇尚武,擅长骑射,马在契丹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从目前出土的辽代文物来看,与马相关的内容极其丰富,契丹鞍马更是闻名天下,在辽墓壁画中也发现许多关于马的题材内容,如射猎图、出行图、侍从牵马图、仪仗车舆图、打马球图等,其中打马球题材作为当时盛行的体育娱乐活动尤为引人关注。

契丹人非常喜好打马球,打马球又被称为击鞠、骑鞠、击球,在《辽史》等史料中一般统称为“击鞠”,指的是比赛者骑在马背上,手执月杖击打球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打马球在中国古代深受各民族喜爱,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中也常有打马球内容,使人们对这一活动并不陌生。

关于马球的起源,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球运动是由波斯、吐蕃传入中国,并在唐代有所发展;第二种说法认为马球起源于中国本土,最迟在汉代就已出现。

关于马球的起源笔者更偏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在三国时期,著名才子曹植在其《名都篇》中就已有关于击鞠的记载,“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虽是在诗篇中简单描写,但足以证明马球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

马球运动真正发展兴盛是在唐代,它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据史料记载唐代皇帝多是马球爱好者,非常喜爱打马球。

1971年章怀太子墓发现的《马球图》,真实地描绘出盛唐时期打马球的场景。

在辽代,骑马打球是最贴近契丹人生产生活的体育娱乐项目,据史料记载,马球在辽穆宗时由中原传入,辽代统治阶级非常喜欢打马球,《辽史》中关于皇帝打马球的记载就有20多处,马球很快在契丹社会流行发展起来,并深受各个阶层的喜爱。

阜新辽墓壁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阜新辽墓壁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阜新辽墓壁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何晓东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 辽代阜新地区各族人民以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辽代绘画艺术就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从辽代契丹绘画内容上看,真实地再现了契丹游牧民族的生产与生活习俗;从艺术上看,辽代绘画技艺精湛,艺术高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遗憾的是传世作品较少.在阜新地区发掘的辽代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辽代墓室壁画,这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辽墓壁画是辽代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习俗的反映,同时,也为当今人们研究辽代社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佐证.本文就阜新地区辽代墓葬壁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何晓东
【作者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试论大同辽金壁画墓的布局与特点 [J], 王利霞
2.试析辽墓壁画人物的服饰——以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为例 [J], 张晓猛; 贾淑荣
3.辽墓壁画思想内容及造型艺术特点浅析 [J], 宋协轲
4.论阜新辽墓壁画的特点与价值 [J], 张志勇;刘晓鸿
5.阜新地区辽墓壁画及相关问题 [J], 梁姝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同和平社辽金墓群发掘简报

大同和平社辽金墓群发掘简报

大同和平社辽金墓群发掘简报摘要:辽代在山西雁门与宋为邻,大同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接触最活跃的地区,其周边出土的很多辽金墓葬,以长方形斜坡墓道土洞墓、圆形穹隆顶砖室墓为代表,在形制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为研究大同地区的辽金墓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07年9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和平社安置工程建设中,抢救发掘一批辽金墓。

该墓群位于大同市明代府城西南,北纬40°04′25.5″、东径113°15′25.2″、海拔1065米,周边地势较平坦(图一)。

现将该墓群中的M14、M47、M29、M45及部分墓葬出土器物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和平社辽金墓葬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此墓群分三种类型,其葬式全部为火葬,以土坑竖穴墓、土洞墓和砖室墓为主,开口均在0.3米的耕土层下,深度1~6.1米间。

墓道较窄呈斜坡或竖井状,立壁平直。

葬具分为石棺、陶棺和瓮棺三类,石棺由青石雕凿,长方形,盝顶或弧形盖,通体凿饰几何纹,陶棺为泥质烧制,前高宽后低窄,或为长方形盝顶式,外饰手抹或雕刻纹。

部分墓葬砌有棺床。

1.M14(图二)土坑墓,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1米。

四壁平直,墓底距现地表深1.8米,平底。

葬具为瓮棺,内装骨灰,未见随葬器物。

根据形制和大同辽墓的特点,该类墓型为辽代早期。

图二 M142.M47(图三)土坑并穴墓,方形,竖井并穴,单棺火葬。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挖掘方法是先掘东西长2.4米、南北宽1.16、深1米的土圹,圹中间留一宽0.4米隔梁,其后再掘墓室,两墓室大致相同,东西宽1、南北长1.16米,四壁平直。

墓底距现地表深4米。

葬具为陶棺,内置骨灰,为夫妇并穴合葬墓,未见随葬器物。

根据形制和出土陶棺,该类墓型为辽晚期或金代初期。

图三 M473.M29(图四)为长斜坡墓道刀把形土洞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坐北朝南,方向183°。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长方形斜坡状,长4.8、宽0.67米,北端距现地表深2.4米。

《2024年北京大兴区康庄辽墓发掘简报》范文

《2024年北京大兴区康庄辽墓发掘简报》范文

《北京大兴区康庄辽墓发掘简报》篇一一、引言本篇简报将重点介绍位于北京大兴区康庄地区的一处辽墓发掘工作情况。

通过详细描述该辽墓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及出土文物等信息,旨在全面记录该辽墓的发掘过程和成果,为研究辽代历史文化提供重要资料。

二、地理位置与发掘背景北京大兴区康庄辽墓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部,地处平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该地区历史悠久,是辽代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地区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

本次发掘的辽墓对于了解辽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推动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三、发掘过程与方法在发掘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考古技术和方法。

首先,我们对发掘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察和地貌分析,了解了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其次,根据前期勘察结果,制定了详细的发掘方案,并通过考古钻探、人工挖掘等方式进行了现场发掘工作。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护文物、保存证据,采取了多项安全措施和现场记录方法,确保了文物和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四、墓葬结构与特征该辽墓为长方形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道呈斜坡状,长度约为X米;墓门为石质拱门,具有一定的防潮作用;墓室为长方形砖砌结构,四壁有壁龛和壁画等装饰。

整体结构布局规整,反映了当时辽代墓葬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五、出土文物及研究价值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共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物。

其中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各类文物数百件。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为我们了解辽代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外,该辽墓的发现还为我们研究辽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和线索。

六、结论本次北京大兴区康庄辽墓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通过详细的记录和整理,我们全面了解了该辽墓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及出土文物等信息。

这些资料对于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该辽墓的发现还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和线索。

辽宁阜新关山辽墓出土瓷器的窑口与年代

辽宁阜新关山辽墓出土瓷器的窑口与年代

辽宁阜新关山辽墓出土瓷器的窑口与年代万雄飞(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摘要:本文对关山辽墓九座墓葬出土的130余件宋辽瓷器,选取其中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加以介绍,着重探讨其生产窑口和烧造年代。

通过分析瓷器的胎釉、纹饰、造型和烧造工艺,并与窑址出土产品进行比较,判断其窑口;依据出土瓷器的墓葬年代、相似记年瓷器及瓷器自身的时代特征,推断其烧造时间。

涉及的窑址主要包括耀州窑、越窑、景德镇窑和定窑,对辽产瓷器未作详细窑口判断。

关键词:关山辽墓;宋辽瓷器;窑口判断2000~2001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关山种畜场发掘了一个辽代贵族墓地,共清理9座大型砖室墓[1]。

这些墓葬虽然全部被盗,但还是出土了大量的瓷片,经仔细拼对,复原了一大批瓷器,总数约130余件。

种类有白瓷、青瓷、青白瓷、粗白瓷等,器形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罐、碗、盘、碟、执壶、盏托等。

由于关山辽代诸墓多出土了墓志等纪年物,其年代较明确,因此将这批瓷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同类瓷器的比较及分期断代尤具意义。

下面按窑系将它们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分述如下,重点对其窑口和年代进行探讨。

一、耀州窑青瓷阜新关山M7出土了14件青瓷器,其中盖罐2件,碟12件,判断应属耀州窑产品。

1、盖罐共2件,大小形制相同为一对。

标本M7:3,胎质细密,质地坚实,胎色灰白。

釉色青绿玻璃质感强,施釉均匀。

罐内施透明薄釉,几乎遮盖不住胎体本色。

罐盖内面不施釉,罐身圈足根部刮釉,足底粘沙,露胎处呈红褐色。

罐盖似一柄倒覆的荷叶,盖钮呈蒂形,盖面饰“S”形曲线纹,模仿荷叶筋脉。

子母口甚小,与罐不太相合。

罐为短直口,圆肩,球腹,浅圈足略外侈。

肩部饰一周剧齿纹,腹部刻出三层复瓣莲花,瓣内细线划脉纹,共五叶。

口径10.1、足径7.6、带盖通高14.8厘米(图一,1;图版一,1、2)。

2、碟出土1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

标本M7:5,胎质细密,灰白胎,釉色淡青,施釉均匀,足根刮釉,露胎处呈橘红色。

阜新一墓地表明商古族的祖先来自辽河流域

阜新一墓地表明商古族的祖先来自辽河流域

阜新一墓地表明商古族的祖先来自辽河流域阜新一处3500年前的墓地表明——商古族的祖先来自辽河流域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朝玉人和根据玉人画的简图,瘦长的脸形和发饰很清晰。

陶壶陶鬲代海墓地出土的海贝。

2006年,在阜新县旧庙镇发现一处3500多年前的大型古墓群。

经过多年的研究,这个被称为“代海墓地”的古墓群是夏商之际生活在阜新地区的俞人留下的,而俞人与在中原建立了商朝的商古族共祖。

由此,史料结合实物印证了商古族的祖先来自辽河流域。

发现夏末商初古墓群在阜新这片土地上,几千年前的人类活动特别繁盛。

就在那些丘陵间,近年来考古人员不断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其中很多古城遗址反映出,在中原文明的青铜时代(指的是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元年左右),这里的人类活动甚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2006年发现的代海墓地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遗迹。

据阜新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胡健介绍,2006年初冬时节,省考古研究所收到省文化厅转来的工程建设信息,阜新市新邱区将要建设一条铁路,纵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物遗址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当年11月,省考古所协同阜新市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铁路建设路段进行了详细的地面勘查。

在这个过程中,在阜新县旧庙镇代海村西代海营子屯发现了一处古代墓地,定名为“代海墓地”。

2009年7月9日,由省考古所徐韶钢、赵少军、赵海山及阜新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古队进驻了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

此前,当地已经发现有3处文物遗址,分别是西北山墓地、战国时代的四合城城址、马圈子城址以及辽代的西坡地遗址,代海墓地的位置处在上述遗址的北面。

考古人员在代海墓地共发现墓葬62座、灰坑30个、灰沟4条。

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野外考古发掘,基本完整地揭开了墓地的全貌,这是阜新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青铜时代古墓群。

代海墓地野外考古结束后,研究人员随即开展了出土文物的修复整理和深入研究。

之所以称代海墓地为大型古墓群,其表现就是墓葬数量多而且集中。

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

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
釉 。内底有三个 渣状 垫 痕 。 口径 l 厘 米 , 径 4 底
图二
M 1平 、 面 剖
东 西耳 室
于 甬道 两壁 正 中开 门 , 门宽
2厘米 。 内底有 四个渣状 垫痕 。口径 l 米 , 4厘
05 , 1 .米 高 . 4米砌 至 1 米 处 内收成 三角形 。 . 2 室 内 为长方 形 , 1 6米 , 08 长 . 3 宽 . 8米 , 1 高 . 7 米 ,四壁 在砌 至 1 . 2米后 叠 涩 内收砌成 攒尖
陶 盆 l
件。 M1: , 3 泥
质 灰 陶 ,圆
唇 ,折 沿 , 弧
图四
腹 , 底。口 平 径 3. 米 , 22厘 底 径 1. 75厘
1 2瓷 碗 ( 、 M1: 、 1: ) 3陶盆 ( 1: ) 4人 头像 ( 1: ) 5骆 驼 头 ( 1: ) 1M 2 . M 3 . M 5 . M 6 (、 12为 1 , /4 3为 1 , 、 /8 4 5为 1 ) /2
残 。帽径 43厘米 , ” 东 三个字 。 主 室 平 面 为 椭 圆形 ,最 大 直 径 27 , 窿顶 , . 4米 穹 高度 不详 。室 底距 地表
深52 . 米。砖砌 、 0 影作仿木构件 , 壁顶横 连影 作 阑额一周 , 托砖 砌斗 拱 , 为一 上 均
上半部有腐烂的木质 , 应为棺木之上使用。 钉 身为 四棱柱 状 , 8 长 . 米。 9厘 M1: 0 呈环状 , 1,
钉 头残 , 身 扁 圆形 , 21 米 , 1 钉 长 .厘 宽 . 5厘
米 , 7 厘米( 高 . 7 图四,) 3。
三、 墓葬 壁 画
米。M1 l , : 1锥状 , 钉头扁平弯折 , 通体有腐

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

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

作者: 万雄飞;郭天刚;海勇;杨霞;王晓磊;崔嵩;穆启文
作者机构: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33-50页
主题词: 发掘;文物考古;砖室墓;墓葬;墓志;辽代;简报;蒙古族
摘要:2000年11月,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关山种畜场王坟沟内有两座砖室墓被盗,辽宁省文化厅派人前往现场调查,调查人员从其中一座墓内发现了一合辽代墓志。

2001年4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阜新市文管办、阜新县文管所对这两座墓进行发掘,同时在周邻地区进行调查和勘探,结果在王坟沟内又发现一座墓葬,。

【辽】【阜新】义县清河门萧慎微祖墓的几件玉器

【辽】【阜新】义县清河门萧慎微祖墓的几件玉器

【辽】【阜新】义县清河门萧慎微祖墓的几件玉器公元916年至1125年,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契丹族建立了雄踞北方的辽王朝,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在辽王朝立国的二百年间,契丹族、汉族等各民族在中国北方的广阔地域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辽文化。

本文图片部分拍摄于辽宁省博物馆,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摘自相关书籍报告。

二十世纪50年代,清河门是辽宁省义县第十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南距义县72里,镇北门外就是阜新县界。

地势是一南北窄长的小平原。

平原东方是医巫闾山脉北部,西方是大青山的南脉。

在明代,这正是由义州北通东蒙的关口之一。

西山村在清河门西北约六里,地势较高,有一条向东流注的小山溪,聚居着三四十家村民。

M1残存的封石和墓室轮廓(图片摘自发掘简报)西山村沿山溪西去约二里,稍北进入一座高山东南面的侵蚀沟坎,沟坎上方正是大山东支的前怀,1950年在此地共发现四座辽墓,从M1的墓志铭可知,是辽代萧慎微家族墓地。

墓地和西山村附近不仅分布有辽代陶瓷、瓦片,并且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磨石斧、有孔石刀、打石核、陶器片等。

各墓出土的玉器有M1出土水晶鱼佩1件,琥珀钱1件、琥珀圆珠2件;M2出土无色椭球状水晶珠2件;M3出土牡丹花形白玉冠饰1件、竹节状白玉饰1件、似玉石质黄白色小环1件、有孔碧玉珠1件(见下图);试图翻书并在网上找下这几件的清晰图片,看来还不太容易,最后我只发现一张冠饰的网图,一并分享出来。

M4出土玛瑙花式碗1件、玛瑙小杯1件、瑟瑟珠9件、琥珀珠3件、黑石珠5件、白色水晶珠20件、绿松石珠1件、黑玛瑙珠1件、玛瑙带饰5件(带銙4、铊尾1)、琥珀人物佩1件、琥珀凤鸟佩1件、琥珀双鱼佩1件、琥珀刀柄1件、琥珀制品残件1件、管状青玉带盖小盒1件、双鹅青玉小盒1件,青玉分发簪1件。

这件是M4出的青玉分发簪,可惜也没找到更清楚的图片。

M4的玛瑙带板,同样没找到,找起来还挺费劲。

(在这里,我得发个牢骚,信息化这么多年,文物普查了这么久,就没能建立起,可公开的图文并茂的文物数据库。

辽宁阜新县白玉都辽墓

辽宁阜新县白玉都辽墓

作者: 袁海波
作者机构: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958-959页
主题词: 辽宁阜新;辽墓;阜新县;石室墓;辽代;袁海波;蒙古族;腹径;白玉;出土文物
摘要: <正> 1980年3月,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公社白玉都大队的社员,在集体造肥中发现一座辽代砖石室墓。

辽宁阜新市文物组刘葆华和阜新县文化馆袁海波等同志前往清理。

历时4天,出土文物42件,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墓葬位于阜新县城东北20公里的白玉都大队村东南的丘陵山南坡,西北距北骆驼山2公里。

东面是早年的干河套,西面是季节河(图一)。

辽宁彰武的三座辽墓

辽宁彰武的三座辽墓

辽宁彰武的三座辽墓

【期刊名称】《考古与文物》
【年(卷),期】1999(000)006
【总页数】9页(P15-23)
【作者】无
【作者单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彰武县文物管理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8
【相关文献】
1.病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实例连载(之八)太河、嵩山、彰武三座水库的加固 [J], 年运光
2.辽宁朝阳马场村辽墓发掘简报 [J], 蔡强;刘超
3.从河北宣化辽墓文物看宋辽家具的发展状况 [J], 刘显波
4.辽宁省康平县辽墓发掘简报 [J], 王允军
5.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住建厅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辽宁省体育局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妇女联合会文件(辽卫发[2021]6号)关于印发《辽宁省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四 耳室剖面图(1/20)
·35 ·
文物 · 2 0 0 5 年 第 1 期
图五 M4 墓门
格 内划 多重 波浪纹 。划线较 重 , 便于研磨 。口径 13.8 、足径 4.8 、高 4.4 厘米(图一 ★∶1 、一八)。
白瓷小碗 2 件 。大小形制皆相同 。M 4 :8 , 瓷 胎细白 , 器 壁轻 薄 , 通体 施釉 , 均匀 光洁 。敞 口 , 斜弧腹 , 圈足 。足根镟削无釉 。口径 13.6 、足 径 4.2 、高 6 厘米(图一 ★∶2)。
甬道左 右两侧各有 一耳室 , 两耳室 的形制
结 构基 本相同 (图 四)。以北 侧耳 室为 例 :门洞 为 拱形 , 宽 2 、高 3.15 、进 深 1.5 米 。室 内 八角 形 , 宽 3.4 、进 深 3.2 、高 4.2 米 。立 壁用薄 石板 砌成 , 白灰勾缝 , 高 1.8 米 , 其上用青砖砌成 ,叠 涩 内收 成穹隆 顶 , 正中 用盖 顶石 封顶 。地 面铺 砖 。顶部有一近年盗洞 。
图六 主室顶部结构
图七 白瓷刻划花罐(1/4)
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
削 痕 , 外 壁素 面 , 内底 平整 , 饰 牡丹 花纹 。内底 上有支钉痕 。口径 16.8 、足径 8.8 、高 5 厘米(图 一 ★∶9)。
白瓷器盖 1 件(M 4 ∶3)。胎细白 , 釉色微 黄 , 盖外表面及 盖内口沿处 施釉 , 釉面 有开片 。 平纽 , 斜直口沿 。盖面径长 9.4 、通高 4 厘米(图 一 ★∶10)。
·36 ·
通体素面 。口径 21.5 , 足径 7.6 、高 7.6 厘米 。 白 瓷花 式口 碗 2 件 。大 小 形制 相同 , 碗
内底部花纹略有差别 。M 4 ∶24 , 灰白色胎 ,釉微 黄 , 通体 施 釉 , 碗 内 底有 积 釉 现 象 。六 曲 花式 口 , 深腹 , 圈 足略 外侈 , 足 根镟 削无釉 。碗 内口 沿 下饰 两道 弦纹 , 内饰 波浪 纹 , 碗底 饰牡 丹花 叶纹 , 皆为划花 。口径 21.5 、足径 7.6 、高 7.6 厘 米(图一 ★∶5)。
门 洞 用 三重 青 砖 封 堵 , 但仅 保 存 了 下 半 部 。过洞 两壁 下部各 有一 “凸” 字 形小 壁龛 , 宽 0.35 、高 0.9 、深 0.25 米 。两壁上亦有绘画 。
甬道平面呈长 方形 , 宽 2.6 、进深 5.8 、高 4 米 。两 侧立壁高 2.4 米 , 以上叠涩 内收成 券顶 。 地面铺砖 。
白 瓷盘 6 件 。大小 形制 基 本相 同 , 腹深 浅 略有 差别 。M 4 ∶26 , 瓷 胎细 白 , 胎 体偶 有小 坑 , 釉色 微黄 , 通 体施 釉 。五曲 花式口 , 斜 直腹 较 深 , 圈 足 , 足根 镟削 无釉 。素 面 。盘 内底 可见 支 烧痕 。口径 25 、足径 10.2 、高 6.6 厘米(图一 ★∶6)。M 4 ∶27 , 胎细白 , 釉微黄 , 内外施满釉 , 口 沿下 及外 底有 积釉 现象 。斜直 腹稍 浅 , 盘内 底 有小支钉 痕 。口径 25 、足 径 9.4 、高 5.4 厘米 (图一 ★∶7)。
主室 八角形 , 宽 6.4 、进深 6.1 、高 5.9 米 。 立壁用 薄石板砌成 , 白灰勾 缝 , 高 1.8 米 , 以上 用 青砖 叠涩内 收成 穹隆 顶 。顶部 结构 独特 , 不 用巨石封顶 , 而是留出一个长 2.3 、宽 1.9 米的 椭 圆形 洞 , 用 青砖 斜向 上砌 , 深 约 40 厘 米 , 再 用 青砖 平砌成 顶 , 推测 初建 时有 木板 托顶(图 六)。主室 、耳 室 、甬道 及墓 门过 洞立 壁下 都有 一宽 20 、深 5 厘米 的沟 槽 , 有 的槽内 还残 留朽 木 , 推测 沟槽 内原 镶置 有护 墙板 。主 室地 面铺 方砖 , 与 甬道相 接处 , 有一 长 15 、宽 10 厘 米的 椭 圆形 排水孔 。主 室被 严重 扰乱 , 室 内淤 土达
一 墓葬形制
四 号 墓 是一 座 砖 石 混 筑 的 多室 墓 , 全 长 30 、宽 12 米 , 距 地表 最深 达 12 米 , 由墓 道 、天 井 、墓 门 、甬 道 、左右 耳 室 和主 室 六 个 部分 组 成 。墓向 120°(图二)。
墓道为斜坡式 , 长 15 、宽约 2.5 米 。从入口 往下 , 上 半部 为斜 坡土 道 , 长 11 米 , 下 半 部用 方砖 铺砌 成带 棱坎 的坡 道 , 长 4 米 。两 侧 壁斜 立 , 壁面 施白 灰 , 绘 有壁 画 。填土 多为 碎石 , 夹 杂大 量薄 石板 和少 许大 石块 。石 板 、石块 与砌 墓室所 用石板的质 地相同 , 应属 废弃的 建筑材 料。
·34 ·
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
图三 M4 墓门正视图
1 ~ 2 米 , 未发现尸床 、葬具 及人骨 。北侧耳室顶 部的盗洞内发现了两根股骨 。
二 出土遗物
墓 室虽 遭 盗 掠 , 但 仍 出 土 了 较 丰 富的 遗 物 。出土的千余枚瓷片经拼对 , 复原瓷器 40 余 件 , 以白 瓷为 主 , 还有 少量 影青瓷 、青 瓷 , 器形 有碗 、盘 、碟 、罐 、双系壶 、研 钵 、器盖等 。此外还 出 土了 铜器 、铁器 和玻 璃器 等 。遗物 大多 数出
·33 ·
文物 · 2 0 0 5 年 第 1 期
图二 M4 平 、剖面图
斗 上置 泥 道 、泥 道慢 、散 斗 , 其 上 承正 心 枋 ;栌 斗 正中 出 华 , 上 承 散 斗 、劈 竹 昂式 耍 头 、齐心 斗 、替 木 , 替木 上承 撩檐 枋 ;栌斗 两侧 出斜 华 , 以 上与 中间 相同 。三 朵斗 中 只有 居中 的补 间铺 作结 构完 整 。撩檐 枋上 承檐 椽 、 飞椽 , 椽 上扣 16 垄 筒瓦 , 瓦头 为人 面瓦 当 。正 脊和两 侧的垂脊用两 层条砖垒成 , 其上 扣脊筒 子 , 无脊 兽 。正脊 上及 两侧 有用 条砖 砌的 额墙 和翼 墙 。拱门 左右 上角 、立 颊两 旁及 眼 壁内 都有彩绘(图三 、五)。
阜新辽萧和墓发掘简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0 年 11 月 , 辽 宁省 阜新 蒙古 族自 治县 关山种畜 场王坟沟内 有两座砖室 墓被盗 , 辽宁 省文化厅 派人前往现 场调查 , 调 查人员从 其中 一座 墓内发 现了 一合辽 代墓 志 。2001 年 4 月 , 辽宁省文 物考古研究 所会同阜新 市文管 办 、阜 新县文管 所对这两座 墓进行发掘 , 同时在 周邻 地区进行 调查和勘探 , 结果在王 坟沟内又 发现 一座墓葬 , 在王坟沟 西北面的马 掌洼内发 现六 座墓 葬 。通过 连续 两年 的工 作 , 九座 墓葬全 部 发掘 完毕 , 其中 王坟沟 内三座 墓编 号为 M 1 ~ M 3 , 马掌洼内六座墓编号为 M 4 ~ M 9(图一)。
青 瓷花式口 盘 1 件(M 4 ∶5)。瓷 胎红褐 色 , 釉色 暗绿 , 口 沿处 泛黄 , 通 体施 釉 。六曲花 式 口 , 斜壁 , 圈 足外侈 。素面 。足根镟削 无釉 。口 径 11.4 、足径 6.2 、高 3.6 厘米(图一 ★∶11 、一 九)。
影 青瓷浅腹 碗 1 件(M 4 ∶6)。瓷 胎洁白 细 腻 , 釉 色青 白 , 通体 施釉 , 釉 层薄 而透 明 , 釉 厚 处呈青 碧色 。六 曲花 式口 , 小 平沿 , 斜 弧腹 , 浅 圈足 , 足根尖 锐 。器内底 部饰水草纹 。器底厚
白 瓷大 敞 口碗 4 件 。形 制 基 本相 同 , 碗内纹饰 不一 。M 4 ∶20 , 瓷 胎细白 , 胎体表面 有小坑或小突 起 , 釉色微 黄 , 通体施 釉 , 外壁及底 部有 流 釉 。五曲 花式口 , 斜 直 壁较 深 , 圈 足 , 足根镟削无 釉 。碗内口沿下 饰两 道弦纹 , 内饰一周 云纹 , 碗底饰 缠枝 牡丹花纹 , 皆为划花 。口径 25.8 、足径 9.2 、高 8.8 厘米(图一 ★∶3)。M 4 ∶ 21 , 胎 质 细腻 , 胎 色灰 白 , 碗 内外 壁 均为素 面 , 只在碗 底饰花叶纹 。口径 25 、足 径 9.8 、高 9 厘 米(图 一 ★∶ 4)。M 4 ∶23 , 胎质 细 腻 , 胎 色灰 白 ,
于 北侧耳室 内近地 面砖的 淤土层 中 。甬道中间出土一方墓志 。
1.瓷器 白 瓷刻 划花 罐 1 件(M 4 ∶ 1)。瓷胎 细 白 , 釉 色 白中 泛 青 , 内 外 均施釉 , 釉层薄而 均匀 , 器表莹 润 光洁 。直口 , 圆 肩 , 球 腹 , 圈 足 , 外 底 较平 。肩部 饰 一周 缠 枝 花纹 带 , 其下有 一道较深 弦纹 , 腹上半 部 饰缠枝牡 丹纹 , 花 叶共三 组 , 花 叶 的 轮廓 采 用刻 花 手法 勾 勒 , 叶 脉 、筋络采 用划花手 法细描 , 球腹 下 部 饰上 下 两层 仰 莲瓣 纹 , 上层 刻 花 , 下 层划 花 。轮 制 , 口 沿 内侧 和足根 镟削无釉 。口 径 10.6 、足径 8 、高 16 厘米(图七 、一五)。 白 瓷 印 花 碗 9 件 。大小 形 制 及 纹饰 皆 相同 , 纹饰 系 用 同一 印 模翻制 。M 4 ∶11 , 瓷 胎白 细 , 釉 色 洁白 , 通 体施釉 。敞口 , 斜直壁 , 圈 足 。足根 镟削无釉 , 外壁 釉下也 有 削痕 。碗 内印 繁密的 缠枝 菊花 纹 , 口沿 下有 三 只小 鸟和 三只 蝴蝶 , 均匀 分布 。花 枝下 有三 只小 猫 , 一只蹲 在地上 , 另两 只回头张 望 , 形象 生动 可爱 。碗底 饰轮菊 , 旁边 衬六瓣仰 莲纹 。口 径 16.4 、底径 4.4 、高 6 厘米(图八 、一六)。 白 瓷研 钵 1 件(M 4 ∶2)。胎 白 , 釉 色微 黄 , 器外施满釉 , 器内不施釉 。敛口 , 斜 腹 , 浅圈 足 。器 内壁 用两 道交叉 的粗 划线 分成 四格 , 每
九 座 墓 中 , M 1 ~ M 3 、M 6 、M 8 为 单 室 砖 墓 , 主室 平面呈八角 形 。M 4 、M 5 、M 7 、M 9 为多 室墓 , 除 M 7 主室 、前室和左右耳室平面皆为方 形外 , 其 余三 座墓 主室 皆八 角形 , 耳 室六角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