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
![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82e5a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b.png)
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给家乡孩子的信》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2. 掌握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在信中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2. 运用信件格式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给家乡孩子的信》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引导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吗?你们想给家乡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理解信件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信件中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写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信件的形式,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享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掌握了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在写作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 练习六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 练习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1526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5.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练习六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练习六教案18.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争先恐后”造句。
2、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后,阅读作者的卡片。
2.阅读主题、问题并引导至课文。
2、自读文本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阅读课文。
要准确地读单词,流畅地读句子,并勾勒出由生词组成的单词。
3.按名字读生词,找到生词,理解单词,并说出一个“争先”的句子。
争冠、奉献、嫉妒4。
讨论每个自然段落的含义:3。
仔细阅读第一段1、指名读。
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四、精读第二段1.87岁的巴金爷爷写作容易吗?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相关的句子。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对孩子感情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到你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到你的歌声?”体验巴金思念孩子却无法做到的想法和感受。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B部分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3-6段,感受作者真诚的关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关键句子,体验人物的情绪。
教学重点:1.理解信中的内容,实现作者表达的希望。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重点句子的体会。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之花”。
2、理解巴金爷爷是“杰出人物”同时又是“普通人”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段和第2段。
这两段主要说什么?巴金非常想念孩子们,所以他做不到。
他给孩子们写信。
他说了什么?2、精读第三段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巴金在信中如何评价自己的生活,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4.理解“让生命绽放”的含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cc0fd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64.png)
【导语】《给家乡孩⼦的信》是⼀封书信,是作家巴⾦写给家乡孩⼦们的信。
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对家乡孩⼦关⼼、热爱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要让⾃⼰的⽣命开花的美好情感,同时告诉我们⽣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巴⾦给家乡孩⼦的信》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巴⾦给家乡孩⼦的信》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堆信!我数了数,⼀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不听指挥,不说给每个同学写⼀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娟同学所要求的那样写⼀段话,就是只给你们⼤家回⼀封短信也⼗分吃⼒。
有时候在我的⼿⾥⼀⽀笔会有千⽄重。
怎么办呢?⽆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们失望。
我终于拿起了笔。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但是我没有体⼒和精⼒⽀持这⼀次长途的旅⾏,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吧。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物,我只是⼀个普通⼈。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限的爱,我⽤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实实、平平凡凡地⾛了这⼀⽣。
我思索,我追求。
我终于明⽩⽣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不在于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次,重新学习,重新⼯作。
让我的⽣命开花结果。
”有⼈问我⽣命开花是什么意思。
我说:“⼈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活着就是给我们⽣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点光彩。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更多的时间,⽐维持我们⾃⼰的⽣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花费了它们,我们的⽣命才会开花。
六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互动教案和教后反思(参考文本)
![六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互动教案和教后反思(参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5bef863281c758f5f71f6716.png)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六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互动教案和教后反思(参考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六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互动教案和教后反思(参考文本)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 猜老师。
今天很高兴又见到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叫“猜猜看”,看,在这个棋盘下藏着一个人,猜猜她是谁?2. 猜“巴金”。
咱们再来猜一次,这张棋盘下也藏着一个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谁?(板书:巴金)3. 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巴金资料,你们搜集到了那些关于巴金的资料呢?(请你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一下)生平、作品、经历、获得的荣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巴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还很爱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写给家乡孩子的信。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理解“好不热闹”。
(2)朗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 这封信写于1991年,那时巴金爷爷已经87岁高龄了,而且身患重病,双手连笔都捏不住,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封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们画下来。
2. 生交流,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呢?(1)第一自然段收到如此多的来信,不仅不觉得麻烦,还觉得温暖,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呀!(2)第二自然段①指导朗读,这是一位87岁高龄、有病的老人,该怎样读呢?②是呀,那时候巴金爷爷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两手不停地发抖,不要说写信,就算拿起笔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却说——出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ea134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从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2. 生字词卡片3. 多媒体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学生选择一篇类似的课文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读写结合: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十一 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优质课教案_1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十一 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f85a4f2db52acfc789ebc9ce.png)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单元《书信》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封信是巴金老人的作品。
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 一个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很有影响的作家, 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巴金,在他耄耋之年,在他收到家乡的孩子热情洋溢的信时,他克服年老多病的衰微,提起笔,表达对家乡孩子们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
内容具体,真实感人,用词准确,注意对象,说话得体,堪称楷模。
全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表现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关爱,激发其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字5个,写字8个。
2.水平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用“更多……更多……更多……”造句。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
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正是巴金家乡成都的孩子。
三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充足的人生经历,协助他们理解巴金所表达的奉献精神。
对巴金的认知也较为简单停留在人物的简介上。
通过文字,想象巴金写信时的状况,感悟巴金真诚的教诲,能让学生对文中的情感有切身的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书写纸。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略)【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练习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协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
指导学生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773a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3.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信件,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理解信件内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关注家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信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具:信件打印稿、学生作文本、黑板、粉笔教学环境:教室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信件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信件,理解信件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针对信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
Step 3:讨论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信件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Step 4: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给家乡孩子的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Step 5: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给家乡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祝福。
2. 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2. 邀请家乡的成功人士或专家,给学生讲述家乡的发展故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 开展家乡特色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阅读信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邳州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4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
![邳州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4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https://img.taocdn.com/s3/m/9912a32b8bd63186bdebbcc3.png)
4、给家乡孩子的信知识与技能: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孩子充满生命活力的羡慕;对孩子无限关爱与殷切希望的情感;感悟作者珍惜时间、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运用语言。
过程与方法:1、过程: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总结拓展.2、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孩子充满生命活力的羡慕;对孩子无限关爱与殷切希望的情感;感悟作者珍惜时间、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教学用具:巴金生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简介巴金生平。
2、巴金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家,许多孩子都给他写信表达自己对他作品的喜爱,对他写作才华的崇拜。
特别是他家乡的孩子给他写了很多新。
为此,年迈的巴金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给家乡的孩子写了回信。
3、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质疑并归纳主要问题: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5、带着问题学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8、集体交流反馈。
9、指名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10、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概括地说)三、精读品味,学习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信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你对巴金爷爷有了哪些了解?2、引导学生在读中,抓关键词句体会孩子对巴金爷爷的喜爱以及巴金爷爷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2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2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https://img.taocdn.com/s3/m/34a78c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5.png)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巴金的家乡以及他对家乡孩子的关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巴金母语情感,理解巴金的家乡在巴金的心中存在的形象。
2.通过阅读课文,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基础的写作练习。
3.能够根据巴金给家乡小学生的信,感受到巴金对家乡一颗报国心。
【教学准备】课件、教辅材料、学生练习册【教师活动】1.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家乡”两个字,图画并标出。
鼓励学生讲讲家乡的美好之处。
2.提问。
教师准备多个家乡风景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问学生是否熟悉。
3.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家乡美景、名胜古迹等,并向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家乡风景。
4.启发学习。
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以及向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推荐的话,寄寓于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中。
5.学习巴金给家乡的信。
将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快速阅读。
6.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信中巴金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尝试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7.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向全班推荐各自选择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8.学生练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共享的基础上,学生们分别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
【教师活动】1.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家乡”两个字,图画并标出。
鼓励学生讲讲家乡的美好之处。
2.提问。
教师准备多个家乡风景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问学生是否熟悉。
3.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家乡美景、名胜古迹等,并向全班推荐自己喜欢的家乡风景。
4.启发学习。
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以及向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推荐的话,寄寓于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中。
5.学习巴金给家乡的信。
将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快速阅读。
6.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信中巴金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尝试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六年级语文教案——《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1
![六年级语文教案——《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472d6e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8.png)
六年级语文教案——《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1 一.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词小黑板;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收信的感受对回信的歉意18.给家乡孩子的信让生命开花寄予深厚的期望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
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12.小结:一(1)二(2--5)三(6)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彩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935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9.png)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能够通过阅读信件,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2)通过例句引导,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态度,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信件的基本格式。
(2)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信件,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恰当运用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信件样本。
(2)与家乡相关的故事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信件格式。
(2)收集家乡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
(2)提问:如果你给家乡的孩子写一封信,你会写些什么?2. 学习信件格式:(1)讲解信件的基本格式。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信件格式。
3. 学习表达思想感情:(1)展示信件样本,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例句引导,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写信件,互相交换阅读。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件格式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课后给家乡的孩子写信,关心他们的成长。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信件写作练习,要求格式正确,表达真挚的情感。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3. 思考家乡的发展变化,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过程和作品内容,评价自己在信件写作方面的表现。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e794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0.png)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巴金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树立远大的志向。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期望及其内涵。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巴金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结合巴金的期望,思考自己的成长目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节奏等。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包括拼写、运用等。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3782b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8.png)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信中,巴金老人鼓励孩子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还要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生命。
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信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体会巴金老人的关爱之情,以及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信中的主要内容,体会巴金老人的关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受到巴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染,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信中的主要内容,体会巴金老人的关爱之情。
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体会巴金老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1 播放课件,展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巴金老人。
1.2 教师简要介绍巴金老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他的关爱之情。
2. 自主学习(10分钟)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信中的主要内容。
2.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信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体会巴金老人的关爱之情。
3. 课堂讲解(10分钟)3.1 教师讲解信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帮助学生理解信的内容。
3.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巴金老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4.1 学生根据信中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2. 关爱之情3.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信中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作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彩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dc37e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d.png)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使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学会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2. 学会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全文。
2. 相关资料:冰心的生平介绍。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b. 提问:“你们觉得一封信能传递哪些情感?”让学生发表意见。
c. 引出本课《给家乡孩子的信》。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c.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心得。
3. 合作探究a.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b.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答。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理想的想法。
c. 教师点评,总结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b. 强调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
c. 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
2.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树立远大理想的小作文。
3. 搜集一位自己敬佩的人物的事迹,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范例
![三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ca3fca7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巴金的基本情况,了解信件的格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3)学会写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写信,培养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信件的格式,学会写信。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信息筛选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巴金,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信件格式给家乡的伙伴写一封信。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写一封信给家乡的伙伴,练习信件格式。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信件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5. 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进步和成长。
三年级下册《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范文
![三年级下册《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e952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4.png)
三年级下册《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关爱和期望。
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进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文本及配套音频。
生字词卡片。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划出生字词,并尝试朗读课文。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关爱和期望。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巩固记忆。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家乡有哪些需要保护的地方?你打算如何为家乡做出贡献?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关爱家乡。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文化展示,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开展家乡环境保护活动,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家乡做出贡献。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一:生字词书写例:澎湃(péng pài)练习二:选择题1.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的作者是()A. 安徒生B. 高尔基C. 冰心七、小组活动(10分钟)活动一: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作者、家乡孩子等。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心情和情感。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fb572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d.png)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课设计三篇教课目的: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领会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与希望之情。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领会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与希望之情。
教课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
教课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畅朗诵课文。
教课过程: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理解文内容,领会要点句的含,领会巴金家孩子的关与希望之情。
2.有感情地朗文。
教课程:篇二教课目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文。
2、理解由生字成的。
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信中的言文字,领会巴金下一代的关,激社会添光彩、人奉献、生命开花的梦想。
教课重点领会巴金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感情。
安排2。
教课程一、入1、你作者巴金认识多少?(介巴金)2、家孩子思念他,都写信他。
今日,我就来学他87写家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并板《巴金家孩子的信》。
二、自文1、自由文。
要求字字准,句句,勾勒由生字成的。
2、指名生字,提出、写的字,用多种方法。
3、新,词典或系上下文理解。
4、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第 1 段1、指名。
家孩子写40 封信,巴金怎的感觉?2、朗巴金感孩子的,你有何领会?四、精第 2、3 段1、87 的巴金写回信简单?自文第 2 段,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捏着笔手不听指⋯⋯就是只你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费劲,有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2、在种状况下,巴金是提起了笔,家孩子写信,是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思念孩子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你天真的笑,多么想听你唱歌般的声音⋯⋯”领会巴金思念孩子但力所不及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烈感情,并口造句。
5、有感情地朗一段。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f397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4.png)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习作者优美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信中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巴金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给家乡孩子的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中的优美文字和独特写作风格,欣赏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信中领悟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热爱家乡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巴金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2. 邀请当地作家或有关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对于家乡的感悟和创作经验。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家乡之美”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丽瞬间,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休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巴金老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光盘第六单元“一米阳光”之“生命如花”之“手有余香”之散文“生命如花”,再播放“怒放的生命”18课作家卡片中的诗和课文范读。
一、导入1、揭题。
虽然室外数九寒冬,可室内却是暖意浓浓,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咱们会收到一封用心用情写成的一封信。
2、读课题。
家乡总能引起许多美好的回忆,再读。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咱们来闯闯关,看看自学的效果。
二、认识书信体裁。
1、这是一封信(信加点)谁来说说信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书信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
2、格式是怎样的?其他同学打开课文对照各部分看是否正确。
请大家迅速在文中找到这五部分并记住他们的位置、格式,马上老师要考考你们。
检查,出示:(仔细观察这封信的格式,不看内容,依次说出每部分的格式是否正确,如果错了该如何纠正。
)三、检查预习1、检查字词课前大家都预习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出示:郭小娟羡慕原谅你理解了吗?(郭,姓、城墙)(娟,表示秀丽美好,所以很多女孩子名字中较多,如游泳健将罗雪娟、江娟老师的娟。
)带着理解一起读。
2、主要内容作者巴金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表示感谢、请求原谅、感悟人生、表达祝福概括起来说,他在信中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对家乡孩子的爱;二是阐述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四、了解巴金,自主阅读。
1、出示巴金照片: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巴金的资料,对巴金一定有了不少的了解。
请你用一个词评价你所了解的巴金。
板书:巴金(百岁老人、文学家、一代宗师、人民作家(03年国务院授予)、文学巨匠、一代文豪等)(文学大师、文坛巨匠、文坛泰斗、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出类拔萃、德高望重)2、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道,一起读“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请注意这两个词“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变红,再读一次。
出示巴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把心交给读者。
”(画一颗心)如今,巴老捧着一颗心向我们走来,我们也应该敞开心扉与这位老人交流对话。
你从这封信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的“真心真爱,深意深情”?请大家静心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边品味,找到相关词句圈圈画画,把引起你困惑的句子打上?(学生自学,教师巡回看画了哪些)学生自读圈划,教师巡回指导并作提示:也许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却包含着浓浓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五、品词析句,感悟真爱。
1、质疑。
放下笔,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简单问题即刻解决,这个问题有质量,你能看到文字背后的内容。
看来大家真正理解了“读书贵能疑”。
那你觉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对,言为心声。
推敲他的语言,倾听他的心声,或许有些问题就能在我们的品读中得到诠释。
)2、告诉老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巴老的真情真心真爱?板书:爱(建议大家按写作顺序交流。
)发言的同学先朗读你圈画的词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一个语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预设:▲“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怎么理解“终于”这个词?同学们,你们提笔写字是什么感受?拿起笔体验一下。
可是对一位患病的老人来说,拿起一支笔的感受,如同在提千斤重的东西,这是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
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
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师:从“无论如何”中感受到什么?同学们,孩子们手里捧读的是一封怎样的信?是的,这是一封凝聚着浓浓的爱的信,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饱含深情;这是一封令人感动的信,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是老人忍着病痛写下的。
)(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词语就能让我们走进巴金老人的内心世界。
)继续交流。
▲“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从中读到了巴金老人对家乡孩子的思念和牵挂。
这里连用了两个“多么”,可以感受到这份爱,这份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板书:爱孩子联系读“真心真爱”(你真会读书!能透过文字读到它背后的东西。
)师:家乡是巴金老人日思夜念的地方,孩子们的来信勾起老人深深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情,他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思念着家乡的人们。
老人心中一定还有许多许多的愿望,用上“多么……多么……”说一说。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一个年老体衰的87岁的老人来说只能珍藏在心,直至老人离开人世,也没再能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乡。
此后的10多年,老人是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
我想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表达我们内心感受的最好的方式。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到了什么?老师觉得“谦虚”换一个字更合适些?在我们的眼中巴金老人应该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出示成就,巴金一生取得多少成就呢?请大家迅浏览: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
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
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曹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爱也是巴金老人写作的源泉。
爱是巴金老人写作的动力。
)板书:爱旁写上祖国、同胞。
出示:“使我认识‘爱’字的是我母亲。
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
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
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板书:社会即时反复读那两个词。
那巴老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终于、奉献、享受、开花结果一点即红)(请三名同学来读句子,每人读一句话。
从这些话语中你读到了什么?如果将这些话凝炼成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是哪句话?对!(板书:让生命开花)“开花结果”什么意思?可以用巴老自己的话解释,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还可以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
(老师欣喜地看到你已理解了“开花结果”的意思。
)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汪国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师述:巴老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不仅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了很多的作品,他还付出了自己的同情。
巴金爷爷不是富翁,他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1995年以来,巴金爷爷向希望工程捐款59万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没有忘记叮嘱他的儿女们,别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想大家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你的心情怎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佩?还是豁然开朗?或许这种种感情都有。
)那就把我们的心情把我们的敬意全部融化在深情的朗读中吧!(指名分段读,想读同一段的一起读。
)捧好书,记住:插图中那张张笑脸有一张就是你!六、拓展升华1、多么可敬的巴老呀!他爱祖国、爱同胞、爱孩子、爱人生,他用自己的爱孕育出一朵朵芬芳美丽的生命之花!2、诗歌创作。
出示下列两段文字,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地诵读。
诗歌创作让生命开花让生命开花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巴金老人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让生命开花就像枝头的一片树叶遮挡烈日投下了绿荫让生命开花,就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詹天佑凭借满腔热情和杰出才华书写中国铁路的新篇章……师:生命之花还像什么,请你想想身边的人和物,接着往下写。
(拿出写作纸)学生在音乐声中静静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是啊,只要我们心中有真爱、有真情,生命之花就会处处开放!4、巴金正是以他的真心真爱,深意深情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感动了所有的读者,甚至感动了全中国。
他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会的颁奖辞。
范读,齐读。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想读吗?一起来!是的,虽然巴老已于2005年10月17日离我们远去,但他就像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永不褪色,巴金,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让我们再次吟颂这首小诗,表达我们永久的怀念——5、最后,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铭记巴老对我们的祝福和期待,“你们”换成“我们”读一读。
我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齐——七、超市作业课文学完了,但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
请看作业超市:1、积累:巴金的许多话已成名言,从文中摘抄最喜爱的两句铭记于心。
2、应用:学习书信格式,给巴金写封回信(也可以是他人),谈谈学了本文后的启示。
3、阅读:用心阅读巴金的三篇作品,留下阅读痕迹,准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