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162997f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7.png)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共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c13cfa9b89680203d82570.png)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 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 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 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 1=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 1= tB = t 2= t C – t B= S 1= v 1= S 2= v 2= 路程 (m) 上半段 下半段 S 1= S 2= 运动时间(s) t 1= t 2= 速度(m/s) v 1= v 2=
环节四:进行实验
准备工作: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学习示范
完善方案
猜一猜? 想一想?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 铁夹、铁制小书立、铅笔。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 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程? ③怎样记录时间? 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小组讨论
展示结果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 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 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
金属片
s3 t3
s1 t1
s2 t2
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表格】
路 S1=
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S3=S1-S2=
t3= t1- t2=
初中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共40张)ppt
![初中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c04e06482fb4daa58d4bc5.png)
§1-4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猜一猜下列四种情况运动的快慢
§1-4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表测平均速度。 【器材】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 (或停表)、金属片。 【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 程s1(如图)。把s1和以后测得的数据填入以下 表中。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 S1= 1.16m
S2= 0.58m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t1= 4s V1= 0.29m/s
t2= 2.5s V2= 0.232m/s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3=
金பைடு நூலகம்片
t 3= s3 t3 s1 t1
s2 t2
金属片
S1
S2
金属片
金属片
20
40
60
80
100
120
实验数据:
路 程 S1= 1.16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 S1= 1.16m
S2=
路 程
S1=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在 正式测量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后会测得更准。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a1c79c647d27284b7351e5.png)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时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小车从静止释放?
由静止释放,则每次小 车的初速都为0,都相同 ,这样保证了实验控制 变量的要求。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__停__表__测量小车从斜面顶 端滑下到撞击到挡板的时间,记为
实验:测00m
2.2s
0.32m/s
3、根据测得的 程的平均速度
,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4《 测量平均速度》
温故知新
速度的定义是什么?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机械运动有哪些分类呢?
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温故知新 快速判断下列运动属于哪类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观察并思考,图片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由公式
可知实验结果偏大。
超声波测距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
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约为340m/s。
超声波测距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 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 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22a98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引入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
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
根据 =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
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停表来测量。
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
学校的路程。课堂讲解Fra bibliotek知识点1: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 停表
、 刻度尺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电子停表可以读到0.001s,
甚至1.0×10-6s或更小。
新课学习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④ 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⑤ 重复步骤②~④,进行第二次测量。
⑥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b4710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c.png)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机械运动PPT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机械运动PPT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03c4d08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8.png)
二 超声波测距
典型图 例 通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碰到障碍物
测距原 就立即反射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就立即
理 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v ,结合由 计时器测出的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Δt,就可以计 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s=v×2Δt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解析] 超声波在 4 s 内传播的距离:s=vt=1500 m/s×4 s=6000 m,
超声波在 4 s 内一去一回,所以海洋中该处的深度:h=12s=21×6000 m =3000 m。
[易错警示]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 s=21s 声=21vt,其中 t 为发出声波到收 到回波信号所用的时间,v 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据速度公式 v=st可知,路程一定时所用时间变长,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小,故 C 错误;将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 C 点所用的时间 与将小车从 A 点由静止释放时从 B 点到 C 点所用的时间不同,故 D 错误。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实验点拨](1)实验时,要测量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就要测量该 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要注意的是: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时必须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尾),不可从 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在测量时间时,要做到小车开 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 (2)斜面要长一些而且要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可使小车在下滑时运动 得慢些,运动时间长一些,以便于较准确地测量时间。 (3)要分析测量的平均速度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先要弄清测量的路程和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应用示例
类型一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a263e86edb6f1afe001f8f.png)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谢
谢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52分21.11.912:52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52分16秒12:52:16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52 分16秒下午12时52分12:52:1621.11.9
二.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①: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 程的速度是(v1+v2)/2。
错误,可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v
2s s s
v1 v2
2v1v 2 v1 v2
v1
v2
2
说法②: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 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 果。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 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 速度是多少? 提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分析。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72d0b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f.png)
(2)小华进行速度的测量:他数着脉搏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在这个 过程中脉搏跳动100次,共走了128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__9_6_m,他步行的 时间是__8_0_s,那么他的步行速度是_1_.2__m/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小__于_(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 从_A___(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 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 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 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做的是加__速__(填“匀速”或“加速”)运 动;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0为.8____ m/s。
(2)已知该滚尺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轮 子滚过的圈数n=π_sD___(用n和题中的字母表示)。
(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_偏__大___(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7.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一节后,小华尝试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 走路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v=__st____进行平均速度计算的。 (2)本实验采用的测量工具__刻__度__尺____和__停__表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小___。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4_0_.0__cm;tBC=__1__s;vAB=0.2____m/s;vBC =0._5___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____,是在做__变__速__直__线___ 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 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大”或“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343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a.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 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 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 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 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02 扩展性实验
尝试实验: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2.测量人行走的速度变化。
随堂练习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 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
随堂练习
2、在用下图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 度1、2不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01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 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的(1数)字该方实框验是是小根车据到公达式A、v Bst、进C三行处测时量电的子.表的显示: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选填“大”或“小”).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 cm, tBC= 1 s, vAC= 0.033m/s.
知识总结
测 量 平 均 速 度
原理: v s t
01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5)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 PPT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c9f0c2998fcc22bdd10d16.png)
19
实验的改进
原因
方法 实验存在起点计时和终点停止计时存在较 大误差问题 让小车从A点滑下,到达B点光电开关1自 动打开,指示灯亮。使用秒表开始计时; 小车通过B点继续运动到达C点,光电开 关2自动打开,指示灯亮,停止计时。此 时秒表显示就是小车从B到C所用的时间t, 再用刻度尺测出BC的长度即为路程s,运 用公式v=s/t可以得出小车从B到C的平均 速度。
Text
8
重、难点分析
重点
难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 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 设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到得出结 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9
教法
分组实验法
讲授法
探究法
10
观察法
学法
实验 探究法
讨论 交流法
11
教学 亮点
”视频,指出平均速度的描述应对 应某一段路程,否则毫无意义,引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说课内容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 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 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 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 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 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培养合作精神。
20
优点
用光电开关来确定小车是否到达改点比 用眼睛看要准确一些,可以减小误差。 并且操作上更简单,学生不需要视线与 小车垂直,只看指示灯,任何角度都不 会有误差。
21
小结与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学 到了什么知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e98bc487c24028905fc36e.png)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9
第9页,共。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
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 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2
s3 t3
s1
t1
t2
7
第7页,共11页。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8
第8页,共11页。
B.10m/s
t3= t1- t2=
S2
t2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3
第3页,共11页。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
4
第4页,共11页。
【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
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
第1页,共11页。
预习:
很小
停表
刻度尺
v
S t
第2页,共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5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 ___m/s
a
44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
的平均速度(实验 设计) 3、试着设计实验表格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a
1
科学探究的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建立假说)
3.实验检验
4.得出结论
a
2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
a
3
设计实验:
S1
金属挡板
s3t3 t1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a
4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挡板。
a
14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a
15
金属片
a
16
金属片
a
17
金属片
a
18
金属片
a
19
金属片
a
20
金属片
a
21
金属片
a
22
金属片
a
23
金属片
a
24
金属片
a
25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4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a
26
顶小点车将滑通金过过属斜上片面半移上段至半路S段程1的路的中程平点均S2,所速测用度出的v2。小时车间从t2,算斜出面 金属片
a
27
金属片
a
28
金属片
a
29
金属片
a
30
金属片
a
31
金属片
a
32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a
33
金属片
a
34
金属片
a
35
金属片
a
36
金属片
a
37
金属片
a
38
金属片
a
39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运动时间(s) t1=4 t2=2.5 t3= t1- t2= 1.5
平均速度(m/s) V1= 0.15 V2= 0.12 V3= 0.2
a
40
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
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
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a
41
【得出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a
42
[随堂训练]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
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s v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3= s1-s2 t3= t1-t2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a
8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算半出段小时车间通t过3=t下1-半t2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v3。
a
9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a
5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
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a
6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 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a
10
【进行实验】
a
11
金属片
a
12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a
13
实验数据:
路
程
S1= 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