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资料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行业荟萃.ppt
•
本体感觉冲动调节肢体的
•
协调运动和维持肌张力
• 3、新小脑 受大脑皮层的影响,协调肢体的精细 运动
严选资料
54
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
• 小脑的纤维联系 • 传入:脊髓小脑束、前庭小脑束、脑桥小脑束、
橄榄小脑束 • 传出:齿状核红核脊髓束、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顶核脊髓束
严选资料
55
小脑损害的表现
• 小脑吲部损害:躯干性共济失调 • 小脑半球损害: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严选资料
74
严选资料
75
脊髓血管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 脊髓前动脉综合症:上运动神经元瘫,分 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 脊髓后动脉综合症:深感觉障碍 • 中央动脉综合症:下运动神经元瘫,无感
严选资料
63
严选资料
64
严选资料
65
严选资料
66
脑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颈内动脉主干 • 黑蒙 • Horner征 • 对侧三偏征 • 优势半球失语 •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
严选资料
67
脑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中动脉 • 主干:三偏征,失语或体象障碍,意识障碍 • 皮质支:上分支—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失语
状——海马 •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优势半球颞叶广泛损害 • 象限盲——颞叶深部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
严选资料
15
严选资料
16
严选资料
17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枕叶: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后方——视觉 • 损害——视觉障碍 • 全盲——双侧视觉中枢 • 偏盲——一侧视觉中枢,黄斑回避 •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舌回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楔回 • 视物变形——顶枕颞交界区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概述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病因诊断)两个部分。
l艋床医师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病症进展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称为定他诊断;在此根底上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原因,这一过程称为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第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理解,二是对这些构造病损后病症的掌握,三是l旌床根本功的扎实运用。
奉章主要讨论神经构造病损与临床病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理论根底。
神经构造病损后出现的病症,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病症、刺激病症、释放病症和断联休克病症。
①缺损病症:指神经构造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破坏了通过内囊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柬而出现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②刺激病症:指神经构造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引起的颊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③释放病症: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的锥体柬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基底节病变引起的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等。
④断联休克病症:指中枢神经系统部分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t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亲密联络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如较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和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缓和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损构造的功能缺损病症或释放病症。
第一节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tral……syst哪.cNs)包括脑和脊髓,脑分大脑、问脑、脑干和小脑等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白质组成。
不间的神经构造受损后,其临床病症各有特点。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定位诊断
中脑被盖等) 该处损害致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大脑损害定位--内囊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膝: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后肢
颞桥束
丘脑皮质束 视辐射 听辐射
皮质脊髓束
丘脑 中央 辐射
④损伤表现: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 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概述
神经结构病损的四组表现: 缺损症状:偏瘫 刺激症状:癫痫、坐骨神经痛 释放症状: 锥体束征、舞蹈症 断联休克症状:脊髓损伤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第一节 中枢神经
两侧半球功能不完全对称,分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大脑损害定位----额叶
2、内侧面
旁中央小叶:下肢瘫、尿便障碍
3、额叶底部:挫裂伤和肿瘤多见
饮食过量、尿多、高热、出汗等
Foster-Kennedy综合征:同侧嗅
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额
叶底部肿瘤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
3、古茨曼综合征 (Gerstmann)
主侧角回损害——
失写、失读、失计算、及左右分辨不能
4、失用症
主侧缘上回为运用中枢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大脑损害定位--颞叶
功能分区 感 觉 性 失 语 ( Wern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汇报人:日期:•神经系统的解剖•神经系统的生理•神经系统的病损定位诊断目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神经系统的解剖01大脑皮层大脑白质大脑基底核海马体01020304大脑的外层,负责处理信息、感知和意识。
连接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和神经元之间的纤维束。
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等,控制自主运动和情绪。
参与记忆和空间定位。
控制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
延髓与视觉和听觉有关。
中脑连接大脑和脊髓,参与运动和感觉传导。
桥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控制肌张力上传下达信息控制躯体运动和感觉储存和释放能量神经系统的生理02神经元的电活动神经元膜的极化01神经元膜上的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控制着膜的极化状态,钠离子通道负责膜去极化,钾离子通道则使膜复极化。
动作电位02当膜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引起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数量增多,钾离子通道数量减少,最终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03动作电位沿神经元传导,以跳跃式传播方式迅速传导,传播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电突触传递某些神经元之间通过电突触传递信息,即直接通过缝隙连接传递电信号。
化学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突触可塑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是可变的,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环境刺激有关。
神经元的传递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着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率、呼吸、消化等。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理功能,如胰岛素、皮质醇等。
内分泌系统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是指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来调节心率和呼吸。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病损定位诊断03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萎缩、继发性萎缩视神经肿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脑膜瘤动眼神经病变: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病变: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病变:展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麻痹面神经病变:面神经炎、面肌痉挛脊髓炎急性脊髓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脊髓胶质瘤、脊髓转移瘤先天性脊髓空洞症、继发性脊髓空洞症脊髓震荡、脊髓挫伤、脊髓压迫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裂、脊柱侧弯脊髓肿瘤脊髓外伤脊柱疾病所致脊髓损害脊髓空洞症脊髓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玻璃样变脑动脉硬化脑动脉栓塞性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动脉血栓形成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出血脑静脉炎、海绵状血管瘤脑静脉血栓形成脑部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04用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对神经损伤和肌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ppt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5. 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 ➢可出现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情绪异 常、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淡漠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位于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前方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① 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区): ➢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破坏性病灶 ➢多引起单瘫
➢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 ➢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 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③额上回后部病变:
强握反射(grasp reflex) 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
旁中央小叶(paracentral lobule)病变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神经系统解剖 • 生理功能与调节 • 病损定位诊断基础 • 常见病损定位诊断 • 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思路 • 临床实践案例分析
01
神经系统解剖
脑部结构与功能
大脑
控制思维、情感、运动 和感觉的主要区域,分
为左右两个半球。
小脑
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身 体平衡。
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可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所致的 脑卒中。
治疗策略
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 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同时给 予神经保护剂和康复治疗。
效果评估
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肢 体功能逐渐恢复。
案例二
病例概述
定位诊断
某患者因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 等症状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
脑干
控制基本生命活动觉信息。
脊髓与周围神经
脊髓
连接大脑与身体各部分的神经通 道。
周围神经
从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分布到身 体各部分。
神经节
周围神经在某些部位的膨大部分, 如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
01
02
03
04
神经元
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由胞 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意识、认知与情感过程
01
02
03
意识过程
意识是神经系统对环境信 息的觉察和注意,是大脑 高级功能的表现。
认知过程
认知是指大脑对信息的获 取、处理、记忆和理解的 过程,是意识的重要基础 。
情感过程
情感是指个体对环境刺激 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与大 脑的情感中枢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神经系统得解剖、生理及病损得定位诊断概述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包括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病因诊断)两个部分。
l艋床医师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症状进行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称为定她诊断;在此基础上确定病变得性质与原因,这一过程称为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就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得第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一就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与病理得理解,二就是对这些结构病损后症状得掌握,三就是l旌床基本功得扎实运用。
奉章主要讨论神经结构病损与临床症状之间得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得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断联休克症状。
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得减弱或消失。
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破坏了通过内囊得运动与感觉传导柬而出现对侧偏瘫与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得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引起得颊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得坐骨神经痛等。
③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得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得锥体柬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与病理征阳性;基底节病变引起得舞蹈症与手足徐动症等。
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t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得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如较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与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损结构得功能缺损症状或释放症状。
第一节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tral……syst哪.cNs)包括脑与脊髓,脑分大脑、问脑、脑干与小脑等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得灰质与含上、下行传导束得白质组成。
不间得神经结构受损后,其临床症状各有特点。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位于椎管内,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以及控制许多反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共12对,从脑干发出,主要 支配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例如,视神 经负责视觉传导,三叉神经负责面部感
觉和咀嚼肌的运动等。
脊神经:共31对,从脊髓发出,支配 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包括前支( 腹侧支和背侧支)和后支(内侧支和外 侧支),分别控制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
位到基底节的病变。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肢体颤 抖、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姿势
平衡障碍等。
诊断方法
除了临床表现,还可以通过脑脊 液检查、多巴胺代谢产物的检测
等方法辅助诊断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症
1 2
定位诊断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通过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脑 部、脊髓的白质病变。
诊断方法
除了脑电图,还可以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以排除其 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并辅助确诊癫痫。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 断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神经系统的解剖基础 • 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 • 神经系统病损与定位诊断方法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01
神经系统的解剖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
脑
位于颅腔内,由两个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和间脑组成。大脑半球负责高级神经功能(如意识、思维、情感等) ,脑干控制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间脑包含丘脑和下丘脑,参与感觉传 导和内分泌调节。
理情况下,准确的病损定位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02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五)岛叶(insular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又称脑岛(insula),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 可以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 分泌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 增加和饱胀感等 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的障碍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大脑半球
概 述
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 脑 半 球 边缘系统 杏仁核 丘脑前核 下丘脑 岛叶 边缘叶 扣带回 海马回 钩回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大脑半球
概 述 优势半球
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 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可 能在右侧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位于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前方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 神活动障碍 1.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 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 理解说话的含义,即感觉性失语(Wernicke aphasia)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五、脑干(Brain Stem)
壳核病变 尾状核病变 丘脑底核病变 舞蹈样动作 手足徐动症 此类综合征可见于: 风湿性舞蹈病 遗传性舞蹈病 肝豆状核变性等
偏身投掷运动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三、 基底神经节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 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诊断
男,30岁,2个月来感右下肢无力,左下半身麻木。 检查: 左侧乳头水平以下痛觉、温度觉减退,右下肢腱反射亢进, 右侧可引出Babinski征,右侧髂前上嵴以下音叉震动觉减 退,右足趾位置感觉减退。应考虑
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左眼不能睁开,翻开左眼时左 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左眼球处于外下斜位,示齿 时嘴向左侧歪斜,伸舌偏向右方,右侧痉挛性偏瘫,其病 变部位在
定位诊断
患者女性 65岁 自述“半身不遂”。左上、下肢瘫痪, 肌张力↑,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左侧腹壁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左半身(包括头面部)各种感觉消失;双眼 左半视野偏盲;发笑时,口角歪向右侧,伸舌时,舌尖偏 向左侧,舌肌肌萎缩;余(-)
患者:男性 成人 嗜烟,自述右手食、中指末节相邻部 位溃烂而不感疼痛。两上肢及乳头平面以上痛温觉消失; 余(-)
➢ 病变损伤水平以下分离 性感觉障碍
➢ (图2-24)
5. 脊髓(spinal cord)
(2) 脊髓横贯性损害
受损平面以下两侧 肢体瘫
完全性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颈膨大以上: 四肢上运动神经 元瘫
颈膨大病变: 双上肢下运动神 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
胸髓病变: 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腰膨大病变: 双下肢弛缓性截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弛缓性瘫痪 (flaccid paralysis) 周围性瘫痪(peripheral paralysis)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临床特点
瘫痪分布范围
痉挛性瘫痪
较广, 偏瘫\单瘫\截瘫和四肢瘫
弛缓性瘫痪
多局限(肌群为主), 或四肢瘫(如GBS)
定位诊断-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 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病变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皮质型 2. 内囊型 3. 脑干型 4. 脊髓型
瘫痪的定位诊断
病变部位 瘫痪类型
大脑皮层 单瘫
内囊
偏瘫
脑干 交叉瘫
脊髓横断 截瘫
前角或神经干 单瘫
❖ 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定位诊断
1. 皮质运动区
局限破坏性病损 ❖ 引起对侧单肢瘫 ❖ 对侧上肢瘫合并下半部(中枢性)面瘫 ❖ 大范围病灶可致偏瘫
1. 末梢型 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
感觉障碍
2. 神经干型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各种
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3.后根型 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
髓内型感觉障碍
前连合型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
后角型
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同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 触觉保留)
髓内型感觉障碍
4. 脑干
交叉性瘫痪 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 运动神经元性瘫
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包括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脑神经上运
动神经元性瘫)
Weber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 Foville综合征 Jackson综合征
5. 脊髓
(1) 脊髓半切损害
➢ 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 痉挛性瘫痪
定位诊断
患者:男性 半年前背部曾受外伤。右腿瘫痪,肌张力↑, 无肌萎缩;右膝跳反射亢进,右腿病理反射(+) ;右半身 自乳头平面以下精细触觉消失,右腿本体感觉消失;左半 身自剑突以下痛温觉消失;余(-)
患者:女性 5岁 在一次发高烧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动。 头、颈、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 肌张力↓左膝跳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全身深、浅感觉均 正常
刺激性病变 ❖ 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限性阵发性
抽搐,如杰克逊(Jackson)癫痫
2. 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放射冠皮质与内囊间的投射纤维 愈接近皮质, 神经纤维分布愈分散, 引起
对侧单瘫 愈深部纤维愈集中, 导致对侧不均等性
偏瘫
3. 内囊
运动纤维最集中出现“三偏”征 对侧均等性偏瘫
(包括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 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对侧同向性偏盲
脑神经运动核--- 脑神经
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
唯一途径
运动系统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 瘫痪 2. 肌萎缩 3. 肌张力改变 4. 不自主运动 5. 共济失调
瘫痪-常用分类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 中枢性瘫痪(central paralysis)
躯体感觉障碍的分类
1 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hypersthesia) (2)感觉倒错(dysesthesis) (3)感觉过度(hyperpathia) (4)感觉异常(paresthesia) (5)疼痛 包括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
疼痛、牵涉性疼痛。 2 抑制性症状 完全性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障碍 、皮质感觉缺失 。
1.病变部位 2.损伤结构 3.症状发生原因
掌握内容
1、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2、上下行传导通路 3、运动、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4、感觉的分类 5、反射的分类 6、感觉传导束在脊髓的解剖特点
髓内型感觉障碍
马尾圆锥型
肛周及会阴部马鞍状感觉 缺失,马尾病变出现后根 型感觉障碍伴剧烈疼痛, 见于肿瘤或炎症.
髓内型感觉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离断型) (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 同侧深感觉丧失
脊髓横贯性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障碍 见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
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瘫痪 \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支配一致 伴相应区域感觉障碍
小结
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不同部位瘫痪的特点
感觉
感觉是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 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感觉分类
1 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 2 普通感觉 (1)浅感觉:是皮肤、粘膜感受的外部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
下运动神经元-运动的 最后通路
组成: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功能:随意运动 病损:迟缓性瘫痪(周 围性瘫痪)
锥体外系统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锥体外系统 组成:广义:纹状体系统(纹
状体、红核、黑 质、丘脑底 核)、前庭小脑系统
狭义:纹状体系统即基底 节(纹状体、红核、黑质、丘 脑底核) 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 动 病损:肌张力改变、不自主运动
瘫
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定位诊断
迟缓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1)周围神经、 (2)神经丛 (3)前根 (4)脊髓前角细胞
1. 脊髓前角细胞 2. 前根 3. 神经丛
4. 周围神经
节段性弛缓性瘫 无感觉障碍
节段性分布弛缓性瘫痪 见于髓外肿瘤\椎骨病变压迫\脊髓膜炎
后根常同时受累 伴根性痛\节段性感觉障碍
肌张力 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震颤 皮肤营养障碍 肌电图 肌肉活检
增高, 呈痉挛性瘫痪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 (+) 无, 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 无 多数无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正常, 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减低, 呈弛缓性瘫痪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浅反射消失 (-) 显著, 早期出现 可有 常有 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有失神经电位 失神经性改变
小结
感觉的分类 感觉的传导通路 感觉障碍的定位 躯体感觉障碍的分类
反射
定义
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 境的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是反射弧。
分类
1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肌肉 快速收缩反应。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角膜反射、咽反射和软腭反射等。
置觉、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
觉、重量觉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第3级神经元 纤维交叉
深感觉传导路 脊神经节 薄束核、楔束核
背侧丘脑 脑干(丘系交叉)
浅感觉传导路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背侧丘脑 脊髓(前连合上升2-3节段)
解剖及生理
1 感觉的传导径路: 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 经元相连而成。
节段性支配关系有助 于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体表分布与脊髓的 节段性分布不同)图2-18, 2-19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末梢型感觉障碍 后根型感觉障碍 髓内型感觉障碍
后角型 后索型 侧索型 前连合型 脊髓半切型 横贯型 马尾圆锥型 脑干型感觉障碍 丘脑型感觉障碍 内囊型感觉障碍 皮质型感觉障碍
运动神经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小脑系统 组成:小脑 功能:协调随意运动 病损:共济失调、平
衡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的 传导通路
大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 体细胞
下行轴突形成锥体束(皮质脊髓 束&皮质延髓束)
特点: 经2级神经元传导(图2-21)
下运动神经元的 传导通路
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
No Image
小结
反射的分类
讨论
定位诊断
女性,9岁,1月来右眼外展不能,左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病变 部位在
舌尖向左偏,右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可引出Babinski征, 病变部位在
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自肩以下左侧深感觉障碍,右 侧痛觉与温度感觉障碍,左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左下肢为 痉挛性瘫痪,其病变部位在
刺激---感觉纤维末梢 感受器---后跟神经节 ---脊髓后角细胞、延 髓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内囊后 肢丘脑辐射---大脑皮 层中央后回。
解剖及生理
后索包括薄束、楔束,来自 下部节段的纤维组成薄束在 内,来自上部节段的纤维组 成楔束在外。
脊髓丘脑束的排列则与后索 相反,外部传告来自下部节 段(L、S)的感觉,内侧部 传导来自上部节段(C、T) 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