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CT和MRI影像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脑CT和MRI解剖PPT课件
![脑CT和MRI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ebd10ab14e852459fb571d.png)
编辑版ppt
3
CT
T2WI
正常头颅----CT、MRI
编辑版ppt
4
CT
T2WI
正常头颅----CT、MRI
编辑版ppt
5
CT
T2WI
正常头颅----CT、MRI
编辑版ppt
6
CT
T2WI
正常头颅----CT、MRI
编辑版ppt
7
CT
T2WI
正常头颅----CT、MRI
编辑版ppt
8
CT
T1WI+C
46
F,50岁,左侧耳鸣 听力下降
T2WI
T1WI
左侧听神经瘤—MRI
编辑版ppt
T1WI+C
47
女,38岁 左侧听力下降1年
T2WI
T1WI
左侧听神经瘤—MRI
, 编辑版ppt
T1WI+C
48
REVIEWS
重点掌握: 脑中风诊断和检查方法(区分CT和MR图)
(大面积、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 颅脑外伤(硬膜下、硬膜外血肿)
查体:左侧眼裂缩小,左侧鼻唇沟浅,左侧肢体 肌力4级。
编辑版ppt
29
CT(11-28)
编辑版ppt
30
MR(12-02)
编辑版ppt
31
CT(12-09)
定位? 诊断?
观察病变变化规律编辑版ppt
32
老年男性,突然头痛 急诊 CT扫描描述,并诊断?
例1
例2
编辑版ppt
33
女,68岁。脑中风经治疗1月后复查
T1WI
星形细胞瘤 IV级 —MRI
编辑版ppt
T1WI,+C
《看颅脑CT和MRI》课件
![《看颅脑CT和MRI》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bff2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c.png)
常。
颅脑CT的病例分析
01
02
03
病例一
患者因头痛、恶心呕吐就 诊,颅脑CT显示颅内出血 ,经紧急手术治疗后病情 好转。
病例二
患者因突发肢体无力就诊 ,颅脑CT显示脑梗死,经 溶栓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逐 渐恢复。
病例三
患者因长期头痛、视力下 降就诊,颅脑CT显示颅内 肿瘤,经手术和放化疗后 病情稳定。
病例二
患者女,45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MRI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 死。
04
CT与MRI的比较
CT与MRI的成像差异
成像原理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 线穿透人体组织,而MRI(磁共 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 体内氢原子共振,从而产生图像
。
成像速度
CT扫描速度较快,MRI相对较慢 ,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颅脑MRI的成像原理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头部组织中的氢原子发生共振,通过检测共振信号的 强度和相位信息,再经过计算机重建算法将信号转化为二维或三维图像。
颅脑CT和MRI的优缺点
颅脑CT的优点
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对急 性卒中、颅骨骨折等疾病的诊断 价值高。缺点:存在辐射损伤的 风险,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
对人体的影响
CT的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 而MRI无辐射。
CT与MRI在诊断中的选择
颅脑外伤
CT对于颅脑外伤的诊断更为敏感 ,可以快速发现颅骨骨折、颅内
出血等症状。
脑部肿瘤、炎症等
MRI对于脑部肿瘤、炎症等疾病 的诊断更为准确,可以清晰显示 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紧急情况
对于紧急情况,如卒中、颅脑外 伤等,CT可以迅速提供诊断信息
颅脑CT的病例分析
01
02
03
病例一
患者因头痛、恶心呕吐就 诊,颅脑CT显示颅内出血 ,经紧急手术治疗后病情 好转。
病例二
患者因突发肢体无力就诊 ,颅脑CT显示脑梗死,经 溶栓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逐 渐恢复。
病例三
患者因长期头痛、视力下 降就诊,颅脑CT显示颅内 肿瘤,经手术和放化疗后 病情稳定。
病例二
患者女,45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MRI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 死。
04
CT与MRI的比较
CT与MRI的成像差异
成像原理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 线穿透人体组织,而MRI(磁共 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 体内氢原子共振,从而产生图像
。
成像速度
CT扫描速度较快,MRI相对较慢 ,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颅脑MRI的成像原理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头部组织中的氢原子发生共振,通过检测共振信号的 强度和相位信息,再经过计算机重建算法将信号转化为二维或三维图像。
颅脑CT和MRI的优缺点
颅脑CT的优点
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对急 性卒中、颅骨骨折等疾病的诊断 价值高。缺点:存在辐射损伤的 风险,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
对人体的影响
CT的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 而MRI无辐射。
CT与MRI在诊断中的选择
颅脑外伤
CT对于颅脑外伤的诊断更为敏感 ,可以快速发现颅骨骨折、颅内
出血等症状。
脑部肿瘤、炎症等
MRI对于脑部肿瘤、炎症等疾病 的诊断更为准确,可以清晰显示 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紧急情况
对于紧急情况,如卒中、颅脑外 伤等,CT可以迅速提供诊断信息
神经系统CT MRI3课件
![神经系统CT MRI3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d50342ce2f0066f4332274.png)
.
4
血管性水肿(vasogenic edema )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M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塞、外伤
.
5
血管性水肿
炎症
脑转移瘤
.
6
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
细胞内含水量增多 缺血、缺氧致钠钾ATP酶系统失常 常见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 只能被MR的DWI序列显示(高信号 )
首选first choice:CT MRI:亚急性、轴索或脑干损伤
.
37
急性脑挫裂伤的MRI表现:
T1WI
T2WI
T2Flair
病理:水肿、散在出血。水肿T1WI为低信号
T2WI、T2flair为高信号,新鲜出血难发现
.
38
外伤性发性颅内血肿
2015.01.13 15:32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祁XX,住院号:500618572,男,3岁, 以“外伤后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1天余”为代 主诉入院。病例特点:1.幼儿,急性起病,有 明确外伤史。2.2015年1月12号患儿被车撞伤后 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急诊至当地医院查 头颅CT示:左枕部颅骨线性骨折。约2小时后 患儿苏醒,醒后诉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 为胃内容物(具体次数及量不详)。于当天复 查头颅CT示:左枕部硬膜外血肿,左枕部颅骨 线性骨折。给以脱水、止血、营养神经等药物 应用(具体不详)。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急诊 以“闭合性颅脑损伤:①左枕部硬膜外血肿 ② 左枕部线性骨折 ③后枕部软组织伤”为诊断收
脑AVM
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 三部分组成:
1.供血动脉 Feeding arteries
2.畸形血管团nidus
CT及MRI影像诊断病例ppt课件
![CT及MRI影像诊断病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06af2490c69ec3d5bb75d9.png)
颅底 软骨瘤
【影像表现】: 前颅窝占位。 T2WI(B)呈 不均匀高信号, 中间有低信号 分隔,边界清 晰,周围组织 受挤压;T1WI (A)肿瘤为 不均匀低信号; 增强扫描(C、 D)肿瘤边缘 及内部分隔有 强化。 【影像诊断】: 颅底软骨瘤。
脑膜瘤
【影像表现】:左 侧桥脑小脑角占 位。T2WI(A) 及FLAIR(B) 呈不均匀高信号, 广基底部与脑膜 相连;T1WI (C)呈均匀等 信号;增强扫描 (D)明显均匀 强化,邻近硬脑 膜强化(脑膜尾 征)(↑)。 【影像诊断】:左 侧桥脑小脑角 (CPA)脑膜瘤。
动脉瘤
【影像表现】:远达正侧位片(A、B)示升主动脉远 端及弓部明显增宽,呈囊状扩张(↑)。 【影像诊断】:主动脉升、弓部囊状动脉瘤。
心肌桥
【影像表现】:心血管CTA(图A)显示LAD中段管腔中度狭窄;MPR 和冠脉分析(图B、C)显示LAD中段心肌桥,管腔狭窄。 【影像诊断】:左侧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当一段冠脉 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称为心肌桥,该段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引起心肌缺血。
脊髓软化
【影像表现】:T2WI(B、C)C4层面脊髓内高 信号区,边缘清楚;T1WI(A)病灶呈现低信 号。 【影像诊断】:颈段脊髓软化。
后纵隔神经鞘瘤
【影像表现】: CT平扫示 右后纵隔及 椎管内肿块, 同侧椎间孔 扩大,椎板 骨质破坏 (↑)。 【影像诊断】: 后纵隔神经 鞘瘤。
前列腺癌
【影像表现】:CT平扫(A~C)示前列腺体积稍大,内 见斑点状钙化影,其左外周带及后叶见一不规则软组织 肿块影,侵及膀胱后壁,呈突入膀胱内的分叶状肿块影 (C,↑);增强扫描(D~F)呈不均匀性强化,与精 囊腺间脂肪界面消失,双侧精囊三角变钝(F,↑)。 【影像诊断】:前列腺低分化腺癌。
ctmri颅脑影像看片课件
![ctmri颅脑影像看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17d35e5a8102d276a22fdb.png)
增强为不均匀强化 四脑室受压、脑积水
2019/11/23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25
092113130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CT平扫:小脑蚓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 边界清晰。呈等稍高密度影,第四脑室受压。
2019/11/23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 增强明显强化
• 肿瘤包膜呈低信号环影
2019/1•1/23脑膜强化,脑徐膜州医尾学征院 0(9专临d3u董ra晟l tail sigh)
33
092113130
脑膜瘤(50-year-old female)
T1WI
T2WI
CE T1WI
右侧额部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影,于T1WI上呈等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强化。
2019/11/23 – 增强多样化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 血管造影
– 血供丰富 – 肿瘤均匀一致和持续强化 – 即为“肿瘤染色”
2019/11/23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31
092113130
脑膜瘤CT表现
• 平扫
– 多表现为均匀略高密度或低密度
– 结节或肿块影
– 肿瘤钙化发生率约为15%
• 增强
– 肿瘤常明显均匀强化
– 轮廓光滑整齐
– 瘤周低密度区 ,边界清楚
37
092113130
垂体瘤MRI表现
• MRI矢状位和冠状位成像 • 可显示垂体瘤形态、大小 • 可显示鞍内外生长情况 • 可显示残存正常垂体 • 肿瘤坏死囊变,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 囊液成份不一时表现液—液平 • 视交叉受压变形、海绵窦闭塞 • 颈内动脉包绕、蝶窦内生长情况
2019/11/23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25
092113130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CT平扫:小脑蚓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 边界清晰。呈等稍高密度影,第四脑室受压。
2019/11/23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 增强明显强化
• 肿瘤包膜呈低信号环影
2019/1•1/23脑膜强化,脑徐膜州医尾学征院 0(9专临d3u董ra晟l tail sigh)
33
092113130
脑膜瘤(50-year-old female)
T1WI
T2WI
CE T1WI
右侧额部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影,于T1WI上呈等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强化。
2019/11/23 – 增强多样化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 血管造影
– 血供丰富 – 肿瘤均匀一致和持续强化 – 即为“肿瘤染色”
2019/11/23
徐州医学院 09专临3 董晟
31
092113130
脑膜瘤CT表现
• 平扫
– 多表现为均匀略高密度或低密度
– 结节或肿块影
– 肿瘤钙化发生率约为15%
• 增强
– 肿瘤常明显均匀强化
– 轮廓光滑整齐
– 瘤周低密度区 ,边界清楚
37
092113130
垂体瘤MRI表现
• MRI矢状位和冠状位成像 • 可显示垂体瘤形态、大小 • 可显示鞍内外生长情况 • 可显示残存正常垂体 • 肿瘤坏死囊变,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 囊液成份不一时表现液—液平 • 视交叉受压变形、海绵窦闭塞 • 颈内动脉包绕、蝶窦内生长情况
神经系统解剖与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与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358d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9.png)
2024/3/14
CT及MRI
4、颅脑MRI正常表现
A、T1加权像: a.高信号(短T1):脂肪、对比剂、血管流入增强 b.低信号(长T1):CSF、空气、骨、纤维结缔组
织、钙化、铁沉着、血管流空 B、T2加权像:
a.高信号(长T2):CSF b.低信号(短T2):空气、骨、纤维结缔组 织、 钙化、流空血管。
2024/3/14
毛细胞型星 形细胞瘤
2024/3/14
毛 细 胞 型 星 形 细 胞 瘤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juvenile pilocytic astrocyto ma, astrocyto ma grade 1, peds , clivus normal develop ment
2024/3/14
胶 质 瘤 病
2024/3/14
脑干胶质瘤
脑干胶质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凹肿瘤,平均 发病年龄10岁,80%的肿瘤为间变性,20%为低级。 好发于桥脑> 中脑>延脑,常侵犯第Ⅵ、Ⅶ颅神经, 常有脑积水。 影像学特点: 1.脑干肿大,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twining line)。 2.肿瘤很少有囊变,但易发生脑积水,约为30%。 3.50%发生对比剂增强,多呈斑片状或不规则。 4.外生性生长可突至基底池。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Ⅰ
2024/3/14
juvenile Pilocytic astrocytoma
男,23岁,癫痫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CT及MRI
4、颅脑MRI正常表现
A、T1加权像: a.高信号(短T1):脂肪、对比剂、血管流入增强 b.低信号(长T1):CSF、空气、骨、纤维结缔组
织、钙化、铁沉着、血管流空 B、T2加权像:
a.高信号(长T2):CSF b.低信号(短T2):空气、骨、纤维结缔组 织、 钙化、流空血管。
2024/3/14
毛细胞型星 形细胞瘤
2024/3/14
毛 细 胞 型 星 形 细 胞 瘤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juvenile pilocytic astrocyto ma, astrocyto ma grade 1, peds , clivus normal develop ment
2024/3/14
胶 质 瘤 病
2024/3/14
脑干胶质瘤
脑干胶质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凹肿瘤,平均 发病年龄10岁,80%的肿瘤为间变性,20%为低级。 好发于桥脑> 中脑>延脑,常侵犯第Ⅵ、Ⅶ颅神经, 常有脑积水。 影像学特点: 1.脑干肿大,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twining line)。 2.肿瘤很少有囊变,但易发生脑积水,约为30%。 3.50%发生对比剂增强,多呈斑片状或不规则。 4.外生性生长可突至基底池。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Ⅰ
2024/3/14
juvenile Pilocytic astrocytoma
男,23岁,癫痫
2024/3/14
Pilocytic astrocytoma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ppt课件
![CT与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e0690ef8c75fbfc67db2d9.png)
部位:一般在皮质深部,常见于深层皮质和 最深的脑回皱折处。由于多为斑片状出血, 因此与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
精选ppt2021最新
58
临床表现:⑴脑梗塞后症状再次加重; ⑵仅有脑梗塞症状;⑶少数人症状改善。
CT表现:㈠中心型。出血位于梗塞中心, 显示混杂密度,即在低密度内有高密度。 此类往往梗塞面积较大。㈡边缘型。出 血在梗塞外周,量较小。以上一般兼而 有之。
病理:腔隙性脑梗塞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支
动脉等微循环较少的小动脉末端,范围较小。一 般在2 ~ 3 mm,可大到15mm或更大。
精选ppt2021最新
62
临床症状:常见纯运动或纯感觉或二者兼之的
功能障碍,部分伴失语。约20%表现为TIA。
MR优于CT
CT表现:腔隙性梗塞较小时(<2~3mm)不易
发现(主要是指普通CT),CT发现腔隙性梗 塞一般在48 ~ 72h后,形态上多为圆形、卵圆 形,大小一般<15mm,多数伴脑萎缩。位置 多在基底节、内囊区、丘脑、脑室旁深部白质、 桥脑。一般不强化。
MR表现:可以较早和较多发现腔隙性梗塞,
尤其桥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
精选ppt2021最新
63
侧枝循环不良,梗塞严重。 ⑷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代偿,可
不出现症状; ⑸ 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大脑前后动脉不形成侧枝
循环,大面积梗塞。 ⑹ 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侧枝循环存在,但
形成不良,梗塞区大大缩小。
( 转下页 )
精选ppt2021最新
47
㈡血液动力性脑梗塞
病理:心搏出量下降,血压异常→脑血流量改变→脑一过性或不 可逆水肿和坏死。包括低血流性脑梗塞和高血压性性脑梗塞。
实时得到扫描的层
影像中枢(CT与MRI) PPT课件
![影像中枢(CT与MRI)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ed691db4daa58da1114a05.png)
• 脑血管疾病
– 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塞
• 脑瘤
–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 颅脑感染
– 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等
ppt课件 50
脑血管病变
• • • •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动静脉畸形(a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ppt课件
66
脑脓肿
• 脓肿壁: 肉芽 — 纤维结缔组织 — 神经胶质细胞
增生—水肿带。
• 强化与肉芽有关,炎症期—无强化,脓肿形
成期—淡;壁形成——明显环状强化,若有多个囊 腔为特征性。
ppt课件
67
脑脓肿
ppt课件
68
脑脓肿CT、MRI
ppt课件
69
颅内结核
• 结核性脑膜炎 • 脑结核瘤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读片注意事项
• • • • • • 逐层观察 扫描技术的影响 观察窗的影响 颅骨及颅外结构——外伤、邻近区域病变 脑室脑池大小形态位置 正常变异——对称性、年龄差别(新生儿脑池宽
脑室小,皮髓质分不清,无钙化;小儿脑室比新生儿 更小;老人脑脊液腔大,脑沟脑裂宽,脑密度下降)、 生理性钙化(松果体>20岁,苍白球中年、脉络膜丛、 小脑齿状核)
ppt课件
44
四脑室变形、下疝,延髓、桥脑扭曲, 常伴其它畸形。
ppt课件
Arnold-Chiari malfamationⅡ型
45
蛛网膜囊肿
分先天性(发育不全)、后天性(炎症、外伤后 蛛网膜下腔粘连)两种。
头颅CT及MRI读片知识ppt课件
![头颅CT及MRI读片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4462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骨窗和软组织窗的观察
骨窗
主要用于观察颅骨、颞骨、枕骨等骨 性结构,观察骨折、骨质增生、颅内 钙化等病变。
软组织窗
主要用于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 软组织结构,观察脑水肿、脑出血、 脑梗死等病变。
常见病变的识别
脑出血
脑梗死
颅内肿瘤
颅骨骨折
CT表现为高密度影,周 围脑组织受压,脑室受
累变形。
CT表现为低密度影,病 灶部位脑组织肿胀,脑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医学影像数据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 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头颅CT及MRI读片 知识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头颅CT及MRI基础知识 • 头颅CT读片技巧 • 头颅MRI读片技巧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头颅CT及MRI基础知识
头颅CT简介
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X射线扫描头部, 生成脑组织的二维图像。
灌注加权像(PWI)
用于评估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 。
磁敏感加权像(SWI)
用于显示微出血灶和静脉血管结构,对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有重要价值。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脑出血的诊断
总结词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CT和MRI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CT表现通常为高密度影,而MRI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和位置。在诊 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准 确的诊断。
01
02
03
诊断准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联合血管造影超早期脑梗死影像
患者女,42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2小时。 A:头部CT平扫未见异常;B:CTA示左侧大脑中动 脉M1段血流中断;C:1周后复查CT平扫示左侧脑室 旁梗死灶。
CT脑灌注成像(CTP)梗死区表现为CBF、 CBV明显降低,显示为深蓝色区域;TIP无限 延迟,显示为黑色区域,无法测量TIP值。半暗 带区表现为CBF轻度降低,显示为浅蓝色区域; CBV正常或轻度降低,显示为黄色或浅蓝色区 域;TIP明显延迟,显示为红色区域。
1.1.1 脑梗死CT诊断
• 第二期:发病的24小时后-2个月。此期可见 由1周内的低密度伴部分占位效应到2-3周 的等密度或接近等密度,可有轻度强化表 现,而第4周后病灶为明显低密度。
• 第三期:发病2月后的病灶,此时的病灶呈 软化灶且有囊变。
1.1.2 脑梗死的MRI诊断
• MRI的T2像对于超急性期梗死缺乏敏感性, 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对早期梗死的判断优于常规MRI的 T2像,尤其对半暗带的大小起辅助定量作用。 梗死超急性期时T1及T2像可能还不能发现 有病变时, DWI就有明显改变。研究表明缺 血数分钟后,细胞外水分开始向细胞内转移, 表现为表观弥散系数(ADC)降低,使病变处 DWI信号增高,即可显示异常的信号.
1.1.3 脑梗死的MR血管成像(MRA)诊 断
• MRA可见梗死区的动脉血流信号消失,另可 见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闭塞、变异、侧枝 循环等改变。 MRA由于是无创检查,患者 更容易接受。
1.1.4脑梗死的CT血管成像(CTA)诊
断
• 能对颅内外血管形态及病变有明显的判断,其对 颅内外血管形态及病变有明显的判断,其对椎基底 动脉狭窄的判断与常规DSA一致,在某种程度上优 于DSA检查(如不需穿刺动脉、能旋转360度), 且优于MRA(如病人躁动、狭窄后湍流对MRA 影响较大,且容易夸大狭窄程度)。对MRA禁忌 的患者可以选择CTA。CTA的局限性在于不仅需 要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而且分辨率低。有时难以 区分动脉和静脉,因静脉的充盈妨碍了动脉的观 察。美国多中心研究表明,除了小栓塞或腔梗外, CTA原始图象对大面积梗死的敏感性接近DWI的 水平。
右顶叶出血亚急性早期
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原病灶有所缩小, T1WI仍呈周高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改变,灶 周水肿减轻。
左小脑半球出血亚急性晚期
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左小脑半球可信号 区,T2WI见血肿周边围以现状低信号环,灶周水 肿较轻。
CTA
1.1.5 CT脑灌注成像
• 高培毅教授在国内外首次采用CT脑灌注成 像方法对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表现 进行影像学分期研究。通过动态CT图像获 得脑血流动力学的有关参数,包括脑血流 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 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结 果表明,CT脑灌注成像可显示脑梗死前期 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可根据各种参数的 比值提供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的功能信息。 可以通过该方法来间接判断病理生理过程。
左侧脑桥急性脑梗死
A、B(横轴位T1WI):脑桥及延髓信号尚正常。
左侧脑桥急性脑梗死
C、D(横轴位T2WI):左侧脑桥可见片状稍长T2 异常信号。
左侧脑桥急性脑梗死
E、F(DWI):左侧脑桥片状异常高信号。
1.1.2 脑梗死的MRI诊断
• 体液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不能象DWI那 样专门发现新的梗死,它是新旧梗死一起呈现。 DWI和PWI的不匹配可以提示缺血半暗带 (penumbra),过去认为DWI-PWI=半暗带, 所谓半暗带既是低灌注区,是可挽救的脑组织, 而现在认为梗死区比原可估计区域或大或小。新 的缺血模式分为四区:中心的坏死区或梗死 (core),其次为弥散异常区(diffusion abnormality),三是灌注异常区(perfusion abnormality ),四是良好血供减少区 (benign oligemia),而半暗带为弥散异常及 灌注异常区之间的区域。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急性期MR影像
A:T1WI横轴位示血肿核心区呈等信号; B:DWI示血肿核心区呈高信号,周围带呈 低信号。
脑出血超急性期CT
A:左侧顶、枕叶交界区 高密度病变。
右顶叶出血急性期
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右顶叶后部见 6cm*2cm大小病变区,T1WI呈周高中低信号, T2WI以低信号为主,灶周水肿明显。
CT脑灌注超早期脑梗死影像
D:CBF示左侧脑室旁CBF明显减低,左侧颞叶皮 质CBF轻度降低;E:CBV示左侧脑室旁CBV明显 降低, 左侧颞叶皮质CBV正常;F:左侧脑室旁TIP无限延 迟,左侧颞叶皮质TIP明显延迟。
1.2 脑出血性疾病的MRI诊断进展
• 1.2.1脑出血的MRI诊断
脑出血在MRI上分期如下:超急性期 (≤24小时),急性期(2-7天),亚急性期 (8天-4周),慢性期(1-2月),残腔期(≥2月)。 超急性期脑出血DWI为低信号,MRI为等 T1(或略短T1)、等T2(或略长T2)表 现。
右基底节区出血慢性期
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右基底节区短T1、长 T2信号灶,血肿周边围以环状低信号影。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 范学军
1.1 脑梗死影像学进展
• 1.1.1 CT诊断:按时间分为三期
• 第一期:发病后24小时内:脑梗死在3或6小时内行 头颅CT按MRI的减薄扫描,有的能发现梗死侧 MCA或大脑后动脉呈现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简称HMCAS或dot sign),正常MCA密度为小于53H,HMCAS密 度为60-80H,动脉硬化伴钙化为114-321H。 大的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可见局部脑沟消失,灰 白质分界不清,约半数患者可在发病12小时见到 低信号。 90%以上患者在发病24小时可见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