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振动的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振动中误差的研究
实验目的:
(1)研究弦振动中砝码的重力与绳子拉力之间的关系,测量砝码重力在多大范围内是和绳子张力相等的;
(2)研究弦振动中频率的改变对绳子张力和密度的影响,算出它们的误差。

实验原理:
如图(1)实验时在①和⑥间接上弦线(细铜丝),使弦线绕过定滑轮⑩结上砝码盘并接通正弦信号源。

在磁场中,通有电流的弦线就会受到磁场力(称为安培力)的作用,若细铜丝上通有正弦交变电流时,则它在磁场中所受的与电流垂直的安培力,也随着正弦变化,移动两劈尖(铜块)即改变弦长,当固定弦长是
波。

波。

示。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O”,且在X=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Y
1
=Acos2 (ft-x/ )
Y
2
=Acos[2 (ft+x/λ)+ ]式中A为简谐波的振幅,f为频率, 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

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Y 1+Y
2
=2Acos[2 (x/ )+ /2]Acos2 ft ……………①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2A cos[2 (x/ )+ /2] |,与时间无关t,只与质点的位置x 有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cos[2 (x/ )+ /2] |=0
2 (x/ )+ /2=(2k+1) / 2 ( k=0. 2. 3. … )
可得波节的位置为:
x=k /2 ……………②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x k+1-x
k
=(k+1) /2-k / 2= / 2 ……………③
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cos[2 (x/ )+ /2] | =1
2 (x/ )+ /2 =k ( k=0. 1. 2. 3. )
可得波腹的位置为:
x=(2k-1) /4 ……………④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

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
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称为波节,所以,
只有当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
驻波,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的条件,其数学表达式为:
L=n / 2 ( n=1. 2. 3. … )
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
=2L / n ……………⑤
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速、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 f,将⑤式代入可得弦线上横波
的传播速度:
V=2Lf/n ……………⑥另一方面,根据波动理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V=(T/ρ)1/2 ……………⑦式中T为弦线中的张力,ρ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

再由⑥⑦式可得
f =(T/ρ)1/2(n/2L )

由⑧式可知,当给定T 、ρ、L ,频率f 只有满足以上公式关系,且积储相应能量时才能在弦线上有驻波形成。

实验步骤
1、 连接实验装置。

2、
测量弦线线密度ρ。

测出弦线的质量及其长度。

根据l m =ρ,计算弦线
密度。

3、 测圆柱半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直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
观测频率和绳子张力T F 之间的关系
(1)取质量为50g 的砝码挂于弦线的另一端,然后调节频率,调节劈尖的位置,得到稳定的驻波。

分别测量波节N=1,N=2,N=3时,劈尖与圆柱底面圆心的距离。

当频率大于130Hz 时,取N=1,N=3,N=5. (2)改变频率f 从80Hz 到150Hz,砝码质量不变,重复上述步骤(1),并记录数据。

5、 观测砝码质量mg 与张力T F 之间的关系
调节频率为100Hz ,,砝码质量从10g 到200g 时调节劈尖的位置得到稳定的驻波,测量当N=1,N=2,N=3时,劈尖与圆柱底面圆心的距离。

注:当砝码质量为15g 时,取N=2,N=3,N=4. 6、 整理数据并处理
实验数据及处理
(一)
砝码质量对绳子张力和密度的影响:
1、ρ的测量
弦线 l
cm 1=
质量g m
4.0=
ρ=l
m =0.433
-10
m kg ⨯
2、弦振动实验装置圆柱的半径 直径
如下表:表中M 为砝码的质量,N 为波节数目,l 为波节长度,λ为波长的平均值,ρ为绳子的密度,T F 为绳子拉力的平均值,
100Hz =ν 绳子密度2

νρF
=
绳子张力22λρν=F
其图像如下所示:(见下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
一方面,当固定振动的频率,改变砝码的质量。

若砝码的质量过小,几乎是15g左右时,基本上无法研究,实验现象不明显,振动特别不稳定。

但是,一旦砝码质量大于20g时,实验现象就明显了很多,而且绳子的张力与砝码的质量误差基本保持在2.5%以下,尤其是50g到100g之间时,误差基本保持在1%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小的。

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只要砝码的质量大于40g 往上,基本都是可取的。

另一方面,当固定砝码质量为50g时,我们通过改变频率来观测对绳子密度和拉力的影响。

实验发现,70Hz以前的频率是基本上不能测试的,绳子的振动非常不稳定。

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频率选在从80Hz到150Hz,由实验结论和实验图表可得:改变振动频率产生的实验误差是先减小到100Hz后又增大,因此在以后进行实验时,频率选在100Hz时,误差最小。

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当频率过大,大于130Hz时,会出现一个特殊现象,当波节数目为偶数时,振动特别不稳定,劈尖到滑轮处也会出现微小的波节。

而且,本来出现的两个波节会慢慢的合成一个波节,合成后的波节长度几乎和原来两个波节的长度相等,且振动幅度特别大,但是当出现奇数波节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验现象也相对稳定。

这对实验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减小实验误差,测量时,我们只选取奇数波节时的波节长度,这样,得出的结论就相当准确。

当然,由于实验室的实验仪器本身用于教学,不属于研究器材,因此,实验精度本身就不是很高,所以所测的实验数据也不是非常精确,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当然这个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同时,在测量波节长度l时,用于人肉眼原因,测量的数据相对也会出现偏
差。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中,我们组成员分工明确,齐力配合,取得的成绩非常明显。

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的巨大性,我们走了不少弯路,经过小组成员讨论,查阅资料,然后以严谨的态度测量每一组实验数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终于得出了绳子拉力和砝码重力的关系,以及砝码的重力在什么情况下和绳子的张力近乎相等。

同时,也研究了圆柱震动频率和绳子的张力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论效果相当明显。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没有队友的努力,根本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绩,当然,还有指导老师的指导,老师在我们都比较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了一条方向,实验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此,衷心感谢老师。

小组组长:於佩
组员:刘祥王宝林
李佳杨懿 2012-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