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讲义2010-第三章气体
燃烧学讲义--气体燃料燃烧
1
第三章 气体燃料燃烧
3.1 着火基本原理 3.2 火焰传播 3.3 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 3.4 气体燃料燃烧时的火焰稳定措施 3.5 气体燃料火焰长度
2
燃烧过程是包括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故存 在两个最基本的阶段:着火阶段、着火后燃 烧阶段。
T0Ⅱ 1000K E 210kJ / mol Q
Tlj
T0Ⅱ=
RT0Ⅱ2 E
39.5℃
Q1
Q2Ⅰ
C
Q2Ⅱ
Q2Ⅲ
Tlj Tzh T0Ⅱ Tzh 区别不大
A
B
影响因素:
η↓有利着火
T0Ⅰ
定义一:T0II
T0Ⅱ
Tlj T0Ⅲ
T
定义二:Tlj
燃料活性强(E小或k0大)易着火
T0↑ 容易着火
强燃:强迫着火,借助外部能量(固壁、 火花塞),使其局部着火,然后火焰传播 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
5
3.1.1 自燃
一、由热平衡的角度分析
零元系统:容器内可燃气体混合物的 成分、温度与压力是均匀的,也称 强烈掺混模型。
6
热平衡
产热(单位时间):
Q1
k0
exp(
E RT
)
C
n
V
Q
C——可燃混合物中反应物浓度 n——反应级数 V——容器体积 Q——可燃混合物的燃烧热 T——温度
着火定义: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 应(从缓慢的氧化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 态的过渡过程。
热着火
链式着火
3
热着火:可燃混合物由于本身氧化反应放热大于散热,或 由于外部热源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化学反应不断自动 加速,积累更多能量最终导致着火。——大多数气体燃料 着火特性符合热着火的特征。
燃烧学—第3章4
灭火措施3.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1
链锁反应理论中的灭火分析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灭火条件:根据链锁反应着火理论, 灭火条件:根据链锁反应着火理论,必须使系统中的自由基 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主要是链传递过程中由于链分支而引起的自由基 增长)小于自由基的消毁速度。 增长)小于自由基的消毁速度。 1.降低系统温度,以减慢自由基增长速度。 降低系统温度,以减慢自由基增长速度。 降低系统温度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5
(T − T∞ )
Tm − T − E / RT & q g = ∆H c ρ ∞ K T − T e m ∞
q E E q
& ql =
GC p V
E
(T − T∞ )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q0,T0)
qL
hF/V增加 增加 qL ( q0 , T 0 ) q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8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灭火措施1.降低系统氧或者可燃气浓度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9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灭火措施.降低系统环境温度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0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
燃烧学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
《燃烧学》--第三章 燃烧学》--第三章
上节课内容回顾
强迫着火(点火) 强迫着火(点火)
燃烧学讲义
燃烧学讲义现代的工业炉大部分都以燃料作为炉子热能来源,对于燃烧过程的评价及其特点的分析,从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燃烧温度:燃烧温度应满足炉内被加热钢料对炉温的要求。
(2)燃烧速度:它影响着炉内温度的高低和高温区集中的程度。
燃烧速度的特性指标是燃烧室容积热强度、简称“燃烧强度”,它表示单位容积内单位时间完全燃烧掉的燃料量(米3/米3•小时、千克/米3•小时或千焦/米3•小时),燃烧强度大,说明燃烧速度快(或用火焰传播速度表示),火焰短,高温区集中。
(3)燃烧完全程度:它影响到炉内温度,炉内气氛和燃料消耗量以及对大气的污染程度等。
燃烧完全程度一般由炉内气体成分或烟气成分决定。
假如可以用烟气中化学损失来表示,也可用“燃烧完全系数”表示。
炉内气氛的特点经常用CO/CO2和H/H2O等气体成分的比值来表示。
(4)燃烧的稳定性和可调性:为了调节燃烧装置的燃烧能力。
在所要求的调节范围内,燃烧过程应当稳定进行,比如要保持火焰的连续性,不回火,不脱火,不爆炸,不灭火。
每种燃烧装置都允许一定的调节范围,其大小通常用“调节倍数”或简称为“调节比”来表示。
一、燃烧温度1、燃烧温度的概念燃烧温度即燃料燃烧时生成的气态燃烧产物(烟气或炉气)所能到达的温度。
在实际条件下燃烧温度与燃料种类,燃料成分(即发热量),燃烧条件(指空气、煤气蓄热情况)以及传热条件等因素有关。
总起来说无非是决定于燃烧过程中的热平衡关系。
如果收入的热量大于支出的热量则将反映出燃烧温度逐渐升高。
反之则将反映出燃烧温度逐渐下降直到热平衡时燃烧温度才会稳定下来。
由此看来燃烧温度实质上就是一定条件下有热平衡所决定的某种平衡温度。
所以分析燃烧过程中热收入和热支出的平衡情况,从中找出估算燃烧温度的方法及提高燃烧温度的具体措施。
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可知: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的热收入和热支出必然相等。
热收入各项有:①燃料燃烧的化学热(燃料的低发热值)②蓄热空气的物理热Q空=Ln•c 空•t空③燃料带入的物理热Q燃=c燃•t燃热支出各项有:①燃烧产物所含的热量Q产=Vn•c产•t产②由燃烧产物向周围介质的散热损失以Q介表示,它包含炉墙的全部热损失,加热金属和炉子构件等的散热损失。
燃气燃烧第三章
•
混合气体爆炸 • 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按一定比例 均匀混合,而后点燃, 均匀混合,而后点燃,因为气体扩散过 程在燃烧以前已经完成, 程在燃烧以前已经完成,燃烧速率将只 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 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
爆燃
• 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由火源点 燃,火焰立即从火源处以不断扩大的同 心球的形式自动扩展到混合物存在的全 部空间, 部空间,这种以热传导方式自动在空间 传播的燃烧现象称为爆燃。 传播的燃烧现象称为爆燃。
动力法 用动力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 用动力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是以 部分预混空气燃烧时,火焰内锥中间点的 部分预混空气燃烧时,火焰内锥中间点的 传播速度为基准的, 传播速度为基准的,即把该点的速度作 为整个内焰面的平均火焰传播速度。 为整个内焰面的平均火焰传播速度。
• 表4-1 燃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燃烧速度
• •
第二节
火焰传播速度
燃气作正常燃烧时, 燃气作正常燃烧时,这种静止的可燃气体 焰面的移动过程就是火焰的传播过程, 焰面的移动过程就是火焰的传播过程,也称燃 烧过程;焰面移动的速度叫燃烧速度, 烧过程;焰面移动的速度叫燃烧速度,又称火 焰传播速度。 焰传播速度。垂直于燃烧焰面的火焰传播速度 称为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称为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 • •
多股平行射流
由上下并列的几个喷嘴流出的射流是轴 心线相互平行的一组射流。 心线相互平行的一组射流。
由于射流间的相互混合和影响, 由于射流间的相互混合和影响,使射流 组中每股射流与自由射流的规律都有某些不 同之处, 同之处,当射流组两个相邻射流在离喷嘴一 定距离汇合以前是独自发展的, 定距离汇合以前是独自发展的,汇合后由于 各股射流相互混合及动量交换, 各股射流相互混合及动量交换,使速度场起 了很大变化。 了很大变化。
燃烧学—第3章2
讨论: 讨论:
∂ θ x ∂ θ x ∂ θ + ( 0 )2 + ( 0 )2 = − δ exp( θ ) 2 2 2 y0 z0 ∂ x1 ∂ y1 ∂ z1
2 2 2
《燃烧学》--第三章
1)方程的解完全受 0/y0,x0/z0和δ控制 )方程的解完全受x 控制 2)当物体的形状确定后,其解,即稳态温度分布仅取决于 的值。 )当物体的形状确定后,其解,即稳态温度分布仅取决于δ的值 的值。 n 2 ∆H c K nC AO Ex0 − E / RT δ= e 2 KRT0 3)δ表征物体内部化学放热和通过边界向外传热的相对大小。 表征物体内部化学放热和通过边界向外传热的相对大小。 ) 表征物体内部化学放热和通过边界向外传热的相对大小 4) x0、T0增加, δ增加 当δ大于某一临界值 时,方程无解, 增加, 增加 增加. 大于某一临界值δcr时 方程无解, ) 大于某一临界值 即物体内部不能得到稳态温度分布,就会自燃。 即物体内部不能得到稳态温度分布,就会自燃。 5)δcr仅取决于体系的外形 ) 仅取决于体系的外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3
《燃烧学》--第三章
n 2 x0 2 ∂ 2θ x0 2 ∂ 2θ ∆H c K n C AO Ex0 − E / RT ∂ 2θ +( ) +( ) =− e 2 2 2 2 y 0 ∂y1 z 0 ∂z1 KRT0 ∂x1
e
E − RT
=e
−
E R(T+T0 −T0 )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7
《燃烧学》--第三章
自燃临界准则参数δcr的求解 自燃临界准则参数 的求解
以无限大平板为例
燃烧学讲义—第三章
第3章着火和灭火理论3.1 着火分类和着火条件3.1.1 着火分类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化学自燃: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的自燃;烟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3)点燃(或称强迫着火):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火焰就会在靠近点火源处被引发,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称为阴燃。
大部分火灾都是因为阴燃所致。
必须指出,上述三种着火分类方式,并不能十分恰当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例如,化学自燃和热自燃都是既有化学反应的作用,又有热的作用;而热自燃和点燃的差别只是整体加热和局部加热的不同而已,决不是“自动”和“受迫”的差别。
另外,火灾有时也称爆炸,热自燃也称热爆炸。
这是因为此时着火的特点与爆炸相类似,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激增,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因此,在燃烧学中所谓“着火”、“自燃”、“爆炸”其实质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场合叫法不同而已。
3.1.2 着火条件通常所谓的着火是指直观中的混合物反应自动加速,并自动升温以至引起空间某个局部最终在某个时间有火焰出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反映了燃烧反应的一个重要标志,即由空间的这一部分到另一部分,或由时间的某一瞬间到另一瞬间化学反应的作用在数量上有突跃的现象,可用图3-1表示。
上图3-1表明,着火条件是: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将不能在整个时间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而将出现一个剧烈的加速的过度过程,使系统在某个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即达到燃烧态,那么这个初始条件就是着火条件。
燃烧学 第三章 燃烧化学基础-精品文档
请思考? 如果反应物是单质,生成物是1mol的化合物,则其标准摩 尔反应焓的数值与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值是什么关系?
三、化合物的反应焓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合物原键的拆散和新键形
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并以 反应焓的形式表现出来
– 分裂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化学键,必须给以一定 的能量 – 两个原子或者原子团结合成新键时,会放出一定的能 量
273 T a
Cp(CO2)=26.66+42.28×10-3T-14.27×10-6T2 Cp(N2)=27.88+4.27×10-3T
32 63 H 138 T 30 10 T 5 10 T 43680 405 1 a a a
Ta=2404K
六、绝热燃烧温度
• 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热能和化学能
之间的转化、传递和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科学。
二、化合物的生成焓
• 化合物的生成焓
– 当化学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构成一种化合物时,根据热 力学第一定律,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或者相反)。转 变中生成的能称之为化合物的生成焓 – 单位:kJ/mol
• 标准状态摩尔生成焓或者标准摩尔生成焓
– 各化学元素在恒压条件下形成1mol的化合物所产生的 焓的增量,选择温度是298.15K,压力是101.325kPa
二、化合物的生成焓
• 在热力学范围内,无法知道内能和焓的绝对值大小,为解 •
•
决实际问题需要,规定在室温(298K)和101.325kPa(即 标准状态)下,各元素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焓为零。 一个化合物的生成焓并不是这个化合物的焓的绝对值,而 是相对于合成它的单质的相对焓。 根据上述生成焓的定义,最稳定的单质的生成焓都等于零, 因为它们自己生成自己就没有热效应。
燃烧学第三章课件
Q
net ,ar
=
xQ
1
+
(1 −
x )Q
2
KJ m
3
按各成分气体发热量之和计算
查表获得各成分气体的发热量 燃料发热量的测试 实验测定:容克式量热计
第三节 高炉煤气
组成成分 炼铁炉的副产品,在冶炼过程中主要生成CO,其 体积百分含量约为20%~30%。气体中含有大量 N2和CO2,其体积百分含量占63-70%左右,含尘 也很高60-80g/m3,使用前要除尘。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主要可燃成分是 CO,所以毒性极大。注意:使用中特别要防止 煤气中毒。
H 2 O 湿 = 100 ×
பைடு நூலகம்
干 0.00124 g H 2 O 干 1 + 0.00124 g H 2 O
H O
2
湿
= 0 . 124 g
干
H O
2
100 100 + 0 . 124 g
g H O
2
很多数据表只有各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蒸 汽压,而没有直接的水蒸汽含量数据,此 时如何确定水蒸汽的含量
气体的过程。 发生炉煤气的热值一般为3780-11340KJ/m3。工业炉 中最常用的是混合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的成分主 要是CO、H2、CH4、N2等。
第六节 天然气
种类 干天然气:气田 伴生天然气或油性天然气:油田,含石油蒸汽 组成 CH4等碳氢化合物占90%以上、少量H2S、N2 、CO2 、 CO等。 发热量: 很高,33440-41800kg/m3 用途 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生活煤气、动力煤气、液化天然气
63680
10750
12630
燃烧学-3.着火的理论基础-PPT精品文档
可燃混合气内的某一处用点火热源点着相 强迫着火 邻一层混合气,尔后燃烧波自动的传播到 (点燃或点火) 混合气的其余部分。 ——局部加热。 Forced ignition
Spark ignition
Local initiation of a flame that will propagate.
自燃和点燃过程统称之为着火过程 。
第三章 着火的理论基础
研究不同着火方式的着火机理。 着火方式与机理 着火过程及方式 着火温度 热自燃过程分析 着火温度求解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 谢苗诺夫公式 热自燃界限 热自燃的延迟期 链反应速度 链反应的发展过程 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 链反应的延迟期 烃类-空气混合物着火(自燃)特性 强迫着火过程 常用点火方法 强迫着火 电火花点火 点火的可燃界限
q1与q2 相离:
q1始终大于q2,一定能引起可燃混合气的着火。所以,
这种工况是不稳定的。
q1与q2 相切:
B点是临界状态,也是不 稳定的。只要环境介质温 度略高于T0,则q1和q2就 没有交点了,必然导致反 应混合气的着火。
图中 B点为着火临界点 Tb为着火温度 T0为自燃温度 T0~Tb之间的时间为着火 感应期
影响着火的因素
增加放热量q1
增加燃料浓度 增加燃料压力
增加燃料发热量
增加燃料活性
放热率曲线左移,在相同 温度下,燃料放热量增加, 着火温度降低,着火温度 E v q w Q V k n e x p V Q 降低,着火提前。 1 n 0 T R
可用着火的临界条件来确定活化能。
四、热自燃界限
log
P
T 0
工程燃烧学讲义-绪论-第1--5章
第二节: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燃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元素分析
C+H+O+N+S+A+M=100%
碳(C)
• 主要的可燃元素
• C+O2→CO2
• C+O2 → CO 氢(H)
+32700 kJ/kg +9270 kJ/kg
• 热值最高且最好的可燃元素
• H2+O2 → CO +120370 kJ/kg 氧(O)
• 干燥无灰基(脚标ar): – Cdaf+Hdaf+Odaf+Ndaf+Sdaf=100
5
2010-11-23
第二节: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固体燃料成分基准的换算
C
H
O
N
S
A
Mw Mn
收到基 C
H
O
N
S
A
Mw Mn
空气干 C
H
O
N
S
A
Mw
燥基
干燥基 C
H
O
N
S
A
干燥无 C
H
O
N
S
灰基
第二节: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燃料的概念与分类 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燃料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燃料概论
4
2010-11-23
第一节:燃料的概念与分类
燃料的概念:
燃烧:伴随发热发光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料: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热量的可燃性物质。
燃料的分类:
固体燃料 : • 木质燃料 • 矿物燃料
煤的其它使用性能 • 着火性 • 可磨性 • 热物性 • 热稳定性
燃烧学课件_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度常数的理解
可以理解为当反应物浓度都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是化学反
应在一定温度时的特征常数,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k'值;
相同条件下,k'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快慢,k'值越大,反
应速率越快;
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同一反应,k'随温度、溶剂和催化而变化。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曲线(a)表示典型的反应速率随温度而增加的情况。(对简单反应和有明确反 应级数的反应) 曲线(b)是燃烧过程中遇到的,化学反应速率达到某一定的温度时会突然上升 ,产生火焰或爆炸 曲线(c)在催化反应中经常遇到 曲线(d)是NO和O2反应中观察到的结果
曲线(b)-(d)通常表示反应是多步骤的复杂反应
不分枝链锁反应(直链反应)
定义:在链锁反应的基元反应中,若消耗活性中心的数量同新
生成的活性中心数量相等,即称为不分枝链锁反应
分枝链锁反应——爆炸反应
定义:反应在生成最终产物的同时,新生成的活性中心多于 起始反应的活性中心,称为分枝链锁反应。
d [ R] ' ' r0 (k1' k 2 )[ R][1 xk1' /(k1' k 2 )] dt
研究应机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清楚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有效控制反 应的快慢,以获得期望产物;
合理的反应机理应满足:(1)全部基元反应的加和应为化学计量反应方 程式,(2)由反应机理得出的速率方程组应与实验所得一致
反应机理很难建立,燃烧反应都属于链锁反应
一、链锁反应机理——用于解释燃烧现象
实验证明有很多化学反应速度常常与根据前述分子碰撞 理论所得的速度不相符合。
燃烧学
C
E RT
0
Pc RT
K 0 QVK
EP c x A x B
4 0
2
SRT
e
1
Pc T0
2
两边取对数、整理, 得:
ln Pc T0
ln
2
ln
E 2 RT 0
1 2
ln K 0 QVK
SR
1
Ex A (1 x B )
A T0
1 2
ln
B x A (1 x A )
t
8
《燃烧学》--第三章
着火的临界条件:2条曲线相切于B点。
q1 q 2
E RT
B
dq 1 dT
dq 2 dT
2 B E RT
B
K 0 QV C A C B e
2 式相除,有
S T B T 0
RT E
E 2R 1 4 RT 0 E
2 B
K 0 QV C A C B
a b
E / RT0
QV (C f 0 C fB ) V 0CV (TB T0 )
0CV (TB T0 )
Qk 0C f 0Cox0 e
a b E / RTo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3
《燃烧学》--第三章
2. 爆炸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 如:甲烷/空气:5~15% 爆炸压力极限 如:甲烷/空气:小于0.065MPa,不爆炸 爆炸温度极限 如:甲烷/空气:小于690℃,不爆炸
:
T0--环境温度; h--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气压力; d--容器直径; u∞--环境气流速度
《消防燃烧学》第3章_气体燃料
气体燃料的优点
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最容易控制,也最容 易实现自动调节 气体燃料可以进行高温预热,因此可以用 低热值燃料来获得较高的燃烧温度,有利 于节约燃料,降低能耗 气体燃料在冶金工业的燃料平衡中占有重 要地位
3
气体燃料的组成
可燃性气体成分:CO、H2、CH4、H2S、 其他气态碳氢化合物(碳原子数n<=4) 不可燃气体成分:CO2、N2、少量O2 其他:水蒸气、焦油蒸汽、粉尘等固体颗 粒
28
中日东海争端
29
日本单 方面的 划界
30
东海争端的根源
东海油气田、海洋资源
– 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 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 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钓鱼岛的归属 中日间的历史恩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1
重油裂化气
重油在800~900oC温度条件下通过水蒸气 的作用发生分解,所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 气态碳氢化合物和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 气体燃料
14
煤气中水分的确定
在常温下,气体燃料中所含水分就等于该 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量 随着温度的变化,饱和水蒸汽量也变化 直接查附表5(P267) – 直接取“按湿气体计算”的“ m3/m3” 栏
数值 不要用书上P20的式子,麻烦而不准确
15
水蒸气含量计算
很多数据表只有各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蒸 汽压,而没有直接的水蒸汽含量数据,此 时如何确定水蒸汽的含量?
查附表3获得各成分气体的发热量 注意单位:表中发热量的单位是 kcal/m3
18
高炉煤气
是高炉炼铁过程获得的副产品,主要可燃 成分是CO 因含有大量的N2和CO2(占63~70%),因 此发热量不大,只有3762~4180kJ/m3,理 论燃烧温度为1400~15000C
燃烧学—第3章3
H OH H O H 2 2 (5)
(链传递)
(6) H 器壁破坏
(7) OH 器壁破坏
(8) OH +H H 2O
(器壁销毁) (链终止) (气相销毁)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2
《燃烧学》--第三章
自由基 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自由基的生成 光解 Cl 热解
H
CH 3
2
2Cl
加热
h
CH3 CH3 2 CH3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3
《燃烧学》--第三章
自由基反应历程:
H 2 Cl 2 2HCl (总反应)
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 (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点则
向下垂直移动
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 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 ----------------------第一极限 提高混合气的温度,可使临界着火压力降
低,谢苗诺夫把这一关系归纳为
Pi Ae
=0
W’
<0
τ1 τ2 τ3 t
t
图3-9链式自燃示意图
图3-10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11
《燃烧学》--第三章
着火延迟期τ 当 较大,则 ≈f fan0 fan0 exp( ) 1 w exp( ) an0 exp
上式取对数后,得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8
《燃烧学》--第三章
设t=0,n=0,积分上式得 产物生成速率: w afn af
高等燃烧学讲义第3章(郑洪涛3学时)
第三章 传质引论——
3.1 传质速率定律——扩散的分子基础 • 为了深入理解质量扩散(菲克定律)和热量扩散(傅里叶定 律)宏观定律的分子过程,我们将应用分子动力学的一些 概念。考虑一个固定的单平面层的双组分气体混合物,混 合物由刚性的、互不吸引的分子组成,且A 组分和B 组分 的分子质量完全相等。在x方向上的气体层中存在着浓度 (质量分数〉梯度。这个浓度梯度足够小,这样质量分数 在几个分子平均自由程儿的距离内呈线性分布,如图3. 1 所示。 • 有了这些假 设,就可以 从动力学理 论来定义下 面的平均分 子特性:
第三章 传质引论——3.4 液-气界面的边界条件
• 有些情况下,界面温度可以给定或已知。但一般来说,界 面温度可以通过写出液体和气体的能量平衡方程,给出合 适的边界条件(包括界面的边界条件)来获得。 • 在液-气界面上,维持温度的连续性,则:
• 在界面上能量守恒,气相传给液相表面的热为 ,其中 一部分能量来加热液体,这部分热量为 ,剩余的部分 用于引起相变。能量平衡可以表示为:
• 因此导热系数就与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与 对于实际气体,与温度的相关性还要大一些。
相同。
第三章 传质引论——3.2 组分守恒
• 首先应用组分输运速率定律(菲克定律)来导出最基本的质 量守恒表达式。如图所示的一维控制体,其水平厚度为 , 组分A由宏观流动和扩散的联合作用流入或流出控制体。 组分A也可以由于化学反应产生或消耗。在控制体内A的质 量净增加率与质量流量和反应速率的关系为
第三章 传质引论——3.3 斯蒂芬问题
• 如图所示,考虑液体A,在玻璃圆筒内保 持一个固定的高度。气体 A 和气体 B 的混 合物流过圆筒的顶部。如果混合物中A的 浓度低于液体自蒸发表面上A的浓度,就 存在传质的驱动力,则组分 A 会从液 - 气 界面向圆筒的开口端 A 和 B 的气体流动扩 散。如果假设处于稳态(也就是说,液体 以一定的速度补充以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或者界面下降的速度很慢以致它的移动 可以忽略),且假设B在液体A中不可溶, 则在管内液体中不存在B的净输运,在圆 柱中就产生了一个B的滞止层。 • 这一系统的总的质量守恒可以表达为
燃烧学西安交大第三章气体燃料的燃烧-文档资料
点A是稳定点(向左或向右波动, 都会回到原位) 点C不稳定点(向左熄火,向右 着火
二、自燃 ②对于 Q 2
Q1 Q2
点B:热自燃着火的临界点,对应Tlj ③对于Q2Ⅲ Q1>Q2Ⅲ,能着火,着火稳定。
结论:
dQ1 dQ 2 1、着火临界条件:① Q1=Q2; ② dT dT 2、稳定着火条件: Q1>Q2(燃烧过程中,如煤粉燃烧,可用 于强燃)
c、可燃混合物P增大,由于w c p ,Q1曲线上移,Tzh变 小,更易着火。
二、强燃
T0——可燃混合物的初温。
二、强燃
临界强燃着火的临界条件:
T Tqr dT (放热 0 散热) dx
分析:
1、热源温度为T1,放热少。(实际温降曲线略高于自 然散射温降曲线) 2、热源温度升为T2,实际温降为0,化学反应放热=环 境散热。
Tzh E R k0 C n )
E小,燃料活性强,更易着火;
二、自燃 ③着火温度不仅与燃料本身活性有关,还与结构、散热有关。 当燃料装置变化,同一燃料着火温度不同。不同锅炉炉膛、 不同燃烧器、不同的燃烧组织方式均不同。
Tzh S k0Cn
a、散热加强, S 大,着火温度升高;
b、反应速度常数k0大,或Cn大,着火温度下降;
(3-4)
(+项舍弃)
将根号内式用二项式定理展开成级数,再舍弃高次项:
T R T R T 1 4 R ) 12 2 . . . . . . E E E
0 0
2 2 0 2
,将此代入式3-4得
RT Tlj T E
0
2 0
二、自燃 若取
T 1 0 0 0 K , E 2 1 0 K J / m o l , R 8 . 3 1 4 J / m o l k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Euler法求解常微分方程
dy 设有一个常微分方程 dx = f ( x, y ( x)) x 定解条件: = x0 , y = y 0 dy yn +1 − yn 取向前差分,令 dx = x − x n +1 n 得 yn +1 = yn + ( xn +1 − xn ) ⋅ f ( xn , yn )
18
求解结果:变化初始温度T0的情况
T0=1100 T0=1000 T0=900
1500 1400 1300 1200
C
T0=880 T0=860 T0=840 T0=820 T0=300~800
Temperature T/K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0 200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6
open(01,file='t.dat') do while(abs(tao)<=taomax.and.abs(T)<=Tmax) i=i+1 tao=tao+dtao T=T1+dtao*f(tao1,T1) print *,i,tao,f(tao,T),T write(01,*) tao,f(tao,T),T tao1=tao T1=T enddo close(01)
第三章 气体燃料燃烧
3.1 着火基本原理 3.2 火焰传播 3.3 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 3.4 气体燃料燃烧时的火焰稳定措施 3.5 气体燃料火焰长度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燃烧过程是包括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故存 在两个最基本的阶段:着火阶段、着火后燃 烧阶段。
着火定义: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 着火定义: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 定义 从缓慢的氧化反应) 应(从缓慢的氧化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 态的过渡过程。 态的过渡过程。 热着火 链式着火
23
特别强调,无论定义Tlj或T0为着火温度 Tzh,这个Tzh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 着着火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散热条件增 强,则着火温度上升。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4
自选作业:
刚才的零维系统自燃问题中,燃料浓度C是常 数,不随燃烧过程减少。这不符合真实的燃 烧情况。试改进以上模型,考虑到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燃料浓度减少,重新绘制自燃过程 的温度、物料浓度变化曲线。 进一步引入氧气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模 型,讨论过量空气系数变化的时候,临界自 燃温度的差异,并绘制自燃曲线(U形线)。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热着火:可燃混合物由于本身氧化反应放热大于散热,或 由于外部热源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化学反应不断自动 加速,积累更多能量最终导致着火。——大多数气体燃料 着火特性符合热着火的特征。 链式着火:由于某种原因,可燃混合物中存在活化中心, 活化中心产生速率大于销毁速率时,导致化学反应速度不 断加速,最终导致着火。 ——某些低压下着火实验(如 H2+O2 ,CO+O2 的着火)和低温下的“冷焰”现象符合链式 着火的特征。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
Ⅱ 0
两种着火温度的定义
T =1000K
Ⅱ 0
E = 210kJ / mol
2
Q
Q1 C
Q2Ⅰ Q2Ⅱ Q2Ⅲ
Ⅲ
Ⅰ
RT0Ⅱ = Tlj −T0Ⅱ ≈ 39.5℃ E Tlj = Tzh T0Ⅱ ≈ Tzh 区别不大
B A T0 Ⅰ T0Ⅱ Tlj T0Ⅲ T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400
600
800
1000
Time τ /s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9
求解结果:变化散热系数η的情况
C
1000 980
η=4.2
960 940 920 900 880 860 840 820 8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η=4.4
Temperature T/K
η=4.6 η=1~9 η=4.8
Q
E 产热: 产热:Q1 = k0 exp(− RT ) ⋅ Cn ⋅V ⋅ Q
Q1 C
Q2Ⅰ Q2Ⅱ Q2Ⅲ
散热: 散热:
B A T0Ⅰ T0Ⅱ Tlj T0Ⅲ T
Q2 =η ⋅ S ⋅ (T −T0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8
① 两个交点:A点,稳定,但其温度绝对值太低,熄 灭状态; C点,不稳定,脉动→燃烧 or 熄灭 ② 线Ⅲ:Q1>Q2,没交点,着火 ③ 线Ⅱ:Q1≥Q2,一个切点 切点B不稳定,有波动→要么回到B点,要么着火 B:着火临界点
一个完善的燃烧过程应是: 一个完善的燃烧过程应是:及时 着火,稳定燃烧, 着火,稳定燃烧,充分燃尽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
热着火过程分两类
自燃:自发的着火,依靠系统自身化学反 应的放热来维持系统的升温。 强燃:强迫着火,借助外部能量(固壁、 火花塞),使其局部着火,然后火焰传播 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烷、烯、炔的着火温度是烷烃最高(为饱和烃,所 以活性低)炔烃最低(三价键不饱和烃,活性最强) 液体燃料着火温度一般小于气体燃料着火温度。— —注意,这里说的着火温度是自燃的着火温度 固体燃料中挥发分高的着火温度低,无烟煤、焦炭 挥发分很少,所以着火温度最高。褐煤煤场、油炉 空气预热器上积的油、制粉系统的积粉等等,在通 风不良(散热Q2 很小时),经相当长时间孕育,可 燃物浓度达到着火限时,在低于室温的情况下,也 会自燃着火。 着火温度与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浓度有关;通常用过 量空气系数α(实际空气量/符合化学当量比的空气量) 来表示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2
T 散热系数η增大 散热系数 增大
如果温度T和燃 料浓度(过量空 气系数α)配合 的点在U形曲线 以上的区域,则 会发生自燃甚至 爆炸,称为爆炸 区。
自燃温度T 自燃温度 zr
自燃范围
α
着火温度与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浓度(过量空气系数α)的关系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
3.1.1 自燃
一、由热平衡的角度分析 零元系统:容器内可燃气体混合物的 成分、温度与压力是均匀的,也称 强烈掺混模型。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6
热平衡
产热(单位时间): Q1 = k0 exp(− E ) ⋅ C n ⋅ V ⋅ Q 产热(单位时间):
RT
k0——频率因子,初值取100.0 E——活化能,初值取1.E5 R——气体常数,初值取8.314 C——可燃混合物中反应物浓度,初值取1.0 n——反应级数,初值取1.0 V——容器体积,初值取1.0 Q——可燃混合物的燃烧热,初值取2.E7 T——容器内可燃混合物温度,初值取与T0相等的数值。 η——散热系数,初值取5.0 S——容器壁散热面积,初值取6.0 T0——容器壁温度,初值取800.0 定解条件:τ=0时,T=T0。以上方程描述了一个零维系统的 温度从τ=0开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如果系统初温升高是有 利于着火,孕育时间缩 短 ( V 线 ) 。 ( 为 Tyu↓, 可以提高初温)
Tyu
τ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2
示例:使用FORTRAN语言求解常微分 方程的方法,求解零维系统自燃问题
dT = Q1 − Q2 求解对象:系统热平衡方程 V ρ cv dτ
其中,系统产热为
由此可以构造一个由初始条件进行递推的算法:
x = x0 x = x1 ⇒ f ( x 0 , y 0 ) ⇒ y1 , ⇒ f ( x1 , y1 ) ⇒ y 2 ⋅ ⋅⋅ ⇒ y n y = y1 y = y0
可以通过x0,x1,x2,…, xn的值算出对应的y0,y1,y2,…, yn的值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9
Q2 = Q1 由切点的数学条件得着火临界条件 dQ dQ 1 = 2 dT dT
k0Cn exp(− A E E ) ⋅V ⋅ Q = Aexp(− ) =η ⋅ S ⋅ (Tlj −T0Ⅱ ) RT RTlj E E ⋅ exp(− ) =ηS 2 RTlj RTlj
η↓有利着火 有利着火 定义一: 定义一:T0II
定义二: 定义二:Tlj
燃料活性强( 小或 小或k 燃料活性强(E小或 0大)易着火 T0↑ 容易着火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1
二、自燃过程温度变化
Ⅰ、Ⅱ不至于着火情况
T
Ⅴ Ⅳ Ⅲ
Ⅲ着火,在Tlj 时,温度 拐点,孕育时间Tyu
Ⅱ Ⅰ
Tlj
Q1 = k0 exp( − E ) ⋅ C n ⋅V ⋅ Q RT
Q2 = η ⋅ S ⋅ (T − T0 ) 系统散热为 得到一个常微分方程 E k0 exp(− ) ⋅ C n ⋅ V ⋅ Q − η ⋅ S ⋅ (T − T0 ) dT RT = dτ V ρ cv 这个方程手工求解很困难,但是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求解则 很容易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3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3
3.1 着火基本原理
热着火过程与链式着火过程区别——热着火通常比链式着火 过程强烈得多。 热着火过程:温度升高引发的,将使得系统中整体的分子动 能增加,超过活化能的活化分子数按指数规律增加。导致 燃烧反应自动加速。 链式着火过程:主要是活化中心局部增加并加速繁殖引起的, 由于活化中心会被销毁,所以链式着火通常局限在活化中 心的繁殖速率大于销毁速率的区域,而不引起整个系统的 温度大幅度增加,形成“冷焰”。但是,如果活化中心能 够在整个系统内加速繁殖并引起系统能量的整体增加,就 形成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