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常州市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

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人生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韵zhì(▲),细细品来,他们与那风味各异的佳茗.(▲)颇有相通之处。这真是自然的造化了。人到老年,功名心淡漠了,有了难得的宽容,崇尚返pǔ(▲)归真,对友谊更加珍爱,为人更加坦诚。几十年的沟沟坎坎不仅写在脸上,而且锻造出他们高标的人格、深邃.(▲)的思想。老年,很像一zhōng(▲)乌龙茶,兼蓄了绿茶的清、红茶的醇,有“绿叶红镶边”的神韵。

选自《思维与智慧》

2.默写。(6分)

(1)白头搔更短,▲。

(2)▲,风正一帆悬。

(3)野芳发而幽香,▲。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右图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画像。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他的语录中的两个句子:

▲▲

3.下列名着内容表述错误的

...两项是(3分)【▲】【▲】A.《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的是一位绅士福格因为在改良俱乐部同牌友们打赌,而从法国巴黎出发,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

B.《八十天环游地球》途中福格不幸被误当作偷窃英格兰银行的大盗,被苏格兰场通缉、追捕。随后他和仆人路路通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难险阻,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中国、日本、美国等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作品着力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光辉形象。

D.保尔从朱赫来那里懂得了一大堆名称好听的党派,什么社会革命党、社会民

主党、波兰社会党等,原来都是工人阶级的凶恶敌人;只有布尔什维克党是不屈不挠地同所有财主作斗争的革命党。

(二)运用(共9分)

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3分)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

“底气”是我们口头上常说的一个句子,比如“做人当有底气”;“这个人说话做事底气十足”。但要真正理解它,还需作一翻思考: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因此,不完全等同于“信心”。对国家民族来说,可以是经济实力、文化力量,还可以是民族精神;对普通个人来说,可以是学识、专项技能,还可以是内在品质力量,普通人的力量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党员干部来说,可以是党性、原则等正气所凝聚的力量。“底气”说到底归根到底是一种内在的东西。

5.例句是依据图2创作的一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请借鉴这一写法给图1也配上

一句这样的话。(2分)

例句(图2):因为有追求,就不怕耕耘的艰辛。

图1:

(图1)(图2)

6.清明是我中华子民祭奠祖先缅怀先祖的日子。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4分)

材料一: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材料二: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

材料三: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答:▲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立于礼》,完成7~8题。(4分)

①《论语》泰伯篇载:“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季氏篇载:“不学礼,无以立。”尧曰篇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反复教导弟子以及自己的儿子孔鲤,要“学礼”“知礼”,然后“立于礼”。这里的“立”,是指在社会上立足,安身立命。

②礼是国家、社会、人生的规范,一个人除非像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那样跑进深山老林,否则必然要在一定的“礼”中生活。不学礼,不知礼,尽管可以活着,但却寸步难行。“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礼记.仲尼燕居》)如果没有礼,那么手和脚都不知怎么放怎么动,耳和眼也不知听什么看什么,与人交徃进退无据,揖敬、谦让不知怎么做。礼是人立身的基石,是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

③“礼也者,动于外者也。”(《礼记.乐记》)但礼并非硬邦邦的准则,而是以人的情惑作为内在基础的,核心就是“敬”。故“立于礼”深层次的要求是由衷的尊敬。

④“立于礼”,要求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一违礼,亦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篇)。时代变迁,“礼”的内容不同,“立于礼”的原则却永远成立。举例来说,如今人际交往空前广泛和频繁,那么必不可少的是:“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禁”“俗”“讳”都是各地各国各家的“礼”,不问不知,何以融入?(选自《新民晚报》)

7.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观点。(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

...一项是(2分)【▲】A.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论语》中的句子,并列举了孔子教导弟子和儿子要“学礼”“知礼”的事例,强调了文章论述的重点,也暗示了全文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阐明了学礼知礼的重要性,也点明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仪的现实意义。

C.文章第三段论述“礼”的核心是“敬”,也即真正的“礼”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敷衍,只有发自内心的“敬”才能使礼更有人情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