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监测实施方案范本
土壤监测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保护土壤资源,制定土壤监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2. 掌握土壤污染程度,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3. 为土壤肥力评价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4. 为土壤环境管理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 土壤污染监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3. 土壤微生物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4. 土壤生态功能监测,包括土壤抗蚀性、保水保肥能力等;5. 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性等。
四、监测方法。
1. 野外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用途,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采用土壤钻孔或者土壤钻取器进行采样;2. 实验室分析,将采样回来的土壤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污染物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土壤环境监测图谱和报告;4. 结果解读,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监测周期。
1. 常规监测,每年进行一次,以了解土壤环境的基本情况;2. 重点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
六、监测保障。
1. 人员保障,配备专业的土壤监测人员,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 设备保障,配备先进的土壤监测设备和工具,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资金保障,确保监测经费的充足,保障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监测报告。
1. 撰写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写监测报告;2. 报告发布,将监测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八、监测效果。
1. 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 为土壤肥力评价和合理施肥提供数据支持;3. 为土壤环境管理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4.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土壤环境监测要点和方法分析
(3)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 匀的地块,设10个分点左右,受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 上分点。
(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大面积田地,地形不太平坦,土 壤也不很均匀,采样点布设较多,一般15个左右。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见图2.
图2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
2.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与监测目的有关,如只需了解土壤污染现状, 可取20一40cm土层深度样。如要了解土层污染深度或了解 污灌对上层及地下潜水的影响情况,则可根据土壤类型分层 取样,一般达2m左右,有时可更深些。取样时可先挖一个 1×1.5m左右的长方形坑,深度达潜水位或视情况而定,然 后根据土层剖面岩土类型(颜色、结构、质地粗细等)划分土 层,最后由下而上逐层采集。
土壤环境监测
目录
❖ 土壤环境组成 ❖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的具体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角度来说,它 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4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组 成的。 (1)土壤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土壤固体部 分总重量90%以上(固体占土壤总体积的50%),是土壤的 “骨架”。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关系看土壤的 物理、化学性质。它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
土壤颗粒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 量。粒径大小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及速度就行很大差异。也影响着地下水的自净能力。 土壤颗粒大小相差很大,有的在数毫米,有的不足 1nm,相差达百万倍。各种土粒分类中,都将细土部 分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3个粒级。
(2)土壤有机质 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的残骸和施入土壤
监测频次原则上依监测项目而定,而常规项目可按 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调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 测项目可按各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必要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监测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定期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三、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固定点采样法、均匀网格采样法和目视找样法等。
2.分析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3.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加标回收率、空白平行试验和质控样品检测等。
四、内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污染物对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潜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机溶剂和多环芳烃等。
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等。
2.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等理化性质进行监测,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样性。
五、实施计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需求和实施能力,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一、土壤物理性质监测土壤物理性质可是很重要的监测内容呢。
比如说土壤的质地,像砂土、壤土和黏土,这就像人的不同性格一样。
砂土摸起来粗粗的,颗粒大,通气性特别好,水一下子就流走了。
壤土就比较适中啦,不松不紧,各种植物都比较喜欢这样的土壤。
黏土就比较黏糊,保水能力很强。
还有土壤的结构,是块状、柱状还是片状呢?不同的结构会影响土壤里空气和水的运动。
另外土壤的孔隙度也得监测,孔隙大的话,根就比较好伸展,水和空气也能自由穿梭。
土壤的容重也不能忽视,它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要是容重太大,植物的根可就觉得挤得慌啦。
二、土壤化学性质监测土壤化学性质的监测也很有趣哦。
首先就是土壤的酸碱度,也就是pH值。
有的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像蓝莓,在酸性土壤里才能长得水灵灵的。
有的植物却偏爱碱性土壤,比如说枸杞。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必须监测,氮、磷、钾可是植物的“大餐”。
氮能让植物的叶子绿油油的,磷能让植物的花更艳丽,果更丰硕,钾能让植物的茎杆更粗壮。
还有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这就像土壤的“活力源泉”。
有机质多的土壤,微生物就多,土壤就像一个热闹的小世界,大家都在忙着分解、转化,让土壤里的养分变得更有用。
另外像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得小心监测,要是重金属超标,那可就像毒药一样,会毒害植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我们人类呢。
三、土壤生物性质监测土壤里的生物可多啦。
土壤微生物是最活跃的一群小家伙,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细菌就像小小的工人,忙着分解有机物。
真菌呢,有的能和植物的根形成共生关系,就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帮助。
放线菌能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说不定还能为我们制造新的药物呢。
土壤里还有小动物,像蚯蚓。
蚯蚓可是土壤的“小园丁”,它们在土壤里钻来钻去,既能让土壤变得疏松,又能把一些有机物质带到土壤深处。
还有线虫、螨类等小动物,它们在土壤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监测土壤生物性质,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充满了惊喜。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
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为样品数;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录A);s2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土壤环境监测
监测过程——样品流转
装运前核对
在采样现场 样品必须逐件与 样品登记表、样 品标签和采样记 录进行核对,核 对无误后分类装 箱。
运输中防损
样品交接
运输过程中 严防样品的损失、 混淆和玷污。对 实验 室,送样者和接 样者双方同时清 点核实样品,并 在样品交接单上 签字确认,样品 交接单由双方各 存一份备查。
水稻土剖面示意图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
监测单元
布点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 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灌溉水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 起由密渐疏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主导风向 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均匀布点
简单随机布点
分块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
完全不带主观限 制条件
分块正确则代表 性较好
适用于土 壤污染物含量变化
大的区域
监测过程——样品数容量
由均方差和绝对 偏差计算
由变异系数和相 对偏差计算
N=t2s2/D2
N=t2Cv2/m2
式中:N——样品数; t——选定置信水平一定
自由度下的t值; s2——均方差; D——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监测过程——样品制备
常规监测制样过程:
土壤样品(>500g)
自然风干
除去砂砾/植物根系等异物
过2mm筛
>2mm部分
<2mm部分
土团
研磨
混匀
称重 记录
称重 分样
存档样品(约200g)
实验室样品(约200g)
分样(各100g)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中,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以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对于监测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监测的深度方面,要求对于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土壤的质地、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在监测的广度方面,要求覆盖城乡结合部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环境,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
在监测技术方面,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采用先进的土壤监测仪器和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要求采用先进的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技术,以满足监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还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应用和推广。
要求监测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享,以便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还要求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提高监测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
在个人看来,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提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只有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落实和执行,为土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其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公开和共享监测数据,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监测和保护。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
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 点数要在 5~20 个。 3.9 监测类型 monitoring type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
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本规范染事故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 的文本为准。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66 -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04-12-09 发布
等类型的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266 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 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GB7859 森林土壤 pH 测定 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GB13198 六种特定多环芳烃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4550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1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5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JJF105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NY/T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GHZB XX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方法导则(报批稿) GHZB XX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制样方法(报批稿)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田灌溉 雪
土壤溶液的来源
雨 浅层地下水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 的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等)。
蚯蚓
放线菌
细菌
线虫
图5.1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
根据该技术规范的要求可大致归纳出土壤环境监测所要具备的要点:采样准备——布点与样品数容量——样品采集——样品流转——样品制备——样品保存——土壤分析测定——分析记录与监测报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采样准备1.1组织准备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研究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1.2资料收集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搜集监测区域天气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1.3现场调查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1.4采样器具准备1.1.1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非凡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1.1.2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1.1.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1.1.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1.5采样用车辆1.5监测工程与频次监测工程分常规工程、特定工程和选测工程;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常规工程:原则上为GB 《土壤情况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把握的净化物。
特定工程:GB 《土壤情况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把握的净化物,但根据当地情况净化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情况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净化物,大概净化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和郊区的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各地都纷纷采取了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首先要对土壤环境进行考察,实施调查性地面考察和动态监测。
考察可以收集有关土壤环境的历史情况、污染源及其入渗及散播路径等信息,并数量化定量分析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分布情况,准确判断污染的严重程度。
动态监测,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实现定期监测土壤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文特征、污染物含量等参数变化情况。
监测数据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和地理环境背景,可以形成适合各地解决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案。
此外,还可建立土壤环境数据的信息库,根据发展趋势分析,判断污染物迁移规律,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采取的是比较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政府政策,采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整体考虑,结合实际推荐具体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案实施措施,时时了解环境质量变化,针对性地调整该技术方案,完善技术措施,使各小面积污染应急处理、清洁土壤、处置渗漏的污染以及社会卫生等抛尽可能地发挥最大作用,以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
此外,土壤环境监测方案还需要加强监管机制,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执行标准的落实执行和有效性监督评估,还要给予企业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跟技术发展与实施的联系,更好地指导企业积极采取有效的办法,有效治理土壤污染。
总之,土壤环境监测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污染的方案,目的是科学的监测环境质量变化,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迁移、蔓延和积累,从而有效地维持土壤环境的稳定性。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评估土壤质量;2. 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3. 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2. 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3. 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 分析方法,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监测结果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监测结果。
五、监测要点。
1. 选择监测点,根据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监测点位;2. 采样时机,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采样时机;3. 样品保存,采集样品后,要注意合理保存,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监测结果的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土壤环境质量;2. 污染治理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3. 修复方案制定,针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案。
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应用建议等内容,报告应准确、清晰、客观。
八、结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要点
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要点1. 网格布设原则:根据实际土壤环境监测需求,将监测区域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内设置一个监测点位。
网格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同时要考虑到监测点位之间的距离和覆盖范围。
2. 代表性选择:在每个网格内选择代表性样点进行监测。
代表性样点应具有代表性,即能够反映该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
选择样点时可以考虑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并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随机抽样,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深度选择:根据土壤环境监测的具体目的,确定监测深度。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监测深度有0-20cm、20-40cm、40-60cm和60-100cm等,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在设置监测点位时,要保证每个深度范围都有相应的监测点位。
4. 布设密度确定:根据土壤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投入,确定监测点位的布设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监测结果越准确,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工作量。
可以根据土壤环境的变化特征和监测目的进行合理的决策。
5. 存在障碍物考虑:在布设监测点位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水体等。
这些障碍物可能会影响土壤环境的分布和变化,因此要避开这些区域或者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6. 数据记录和管理:在布设监测点位时,要确保能够方便、准确地记录和管理监测数据。
可以利用GPS技术记录监测点位的坐标,同时建立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监测数据,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总的来说,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的技术要点包括网格布设原则、代表性选择、监测深度选择、布设密度确定、存在障碍物考虑以及数据记录和管理等方面。
这些要点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土壤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化工厂、矿山、农药、重金属等因素对土壤造成污染,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监测体系不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监测网络、监测点位分布不平衡,存在监测盲区和薄弱环节。
部分地区监测设施条件较差,设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数据报告不及时、透明度低部分监测机构的数据采集、报告发布不及时,导致相关部门和公众对土壤环境状况缺乏实时了解和掌握。
一些监测机构的数据报告不够客观、透明度不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准确的问题。
3.监测质量不高一些监测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存在疑虑,监测结果难以得到认可。
监测方法标准、操作流程、数据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不完善。
4.监测成本高土壤环境监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相对较高。
这就对监测机构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限制了土壤环境监测的覆盖范围和深度。
5.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的土壤保护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要求不够明确,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有待加强。
监测数据的利用和应用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
6.监测与治理脱钩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脱钩现象,监测机构和治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监测数据的应用和治理实际工作之间缺乏衔接和配合。
二、对策建议2.提高监测数据的透明度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监测数据,接受监督和检查。
加强对监测数据的解读和说明,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土壤环境状况。
3.加强监测人员培训加大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加强对监测方法的标准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 引言1.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土壤环境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的局限性、现代土壤监测技术的特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建议。
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过去,土壤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壤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存在着采样误差大、数据获取困难等局限性,而现代土壤监测技术则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先进手段,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土壤环境的快速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土壤监测技术在感知设备和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实现对土壤的多参数监测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2 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的局限性1. 时间消耗大:传统土壤监测方法通常需要采集大量的土壤样品,并对每个样品进行繁琐的实验和分析。
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无法满足快速监测和及时反馈的需求。
2. 空间覆盖有限:由于采样、实验和分析过程繁杂,传统土壤监测方法往往只能对有限数量的样品进行测试,无法对整个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检测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监测,是指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措施。
以防治土壤污染危害为目的,对土壤污染程度、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测定。
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土壤污染事故调査和污染土壤的动态观测。
通常所说的土壤监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可以分为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包括准备、布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评价等步骤。
土壤检测的类别土壤监测污泥监测海洋沉积物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证检测农田土壤重金属等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土壤检测项目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重金属镉、铅、铬、铜、锌、镍、汞、砷、锰、钴、硒、钒、锑、铊、铍、钼无机元素氰化物、氟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二氯乙烯、二氯甲物烷、二氯乙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二氯丙烷、三氯乙烯、三氯乙烷、四氯乙烯、四氯烷、二溴氯甲烷、溴仿、三氯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苯、甲苯、氯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三甲苯、二氯苯、三氯苯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硝基苯、苯酚、硝基酚、二甲基酚、二氯酚多环芳烃类污染苊烯、苊、芴、物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 3 -c d ]芘、二苯并[ a h ]蒽、苯并[ g h i ]苝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六氯、七氯、三氯杀螨醇石油烃污染物C 1 0 -C 4 0总量多氯联苯污染物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e f i n e d -七氯联苯(P C B 1 8 9)、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6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n 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5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六氯联苯(P C B 1 5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 d e f i nd -六氯联苯(P C B 1 6 9)、2 u n def i n e d 3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B 1 2 3)、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C B 1 1 8)、2 3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五氯联苯(P C B 1 0 5)、2 3 4 4 u n d e f i nd 5 -五氯联苯(P C B 1 1 4)、3 3 u n de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C B 1 2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四氯联苯(P C B 7 7)、3 4 4n d e f i n e d 5 -四氯联苯(P C B 8 1)二噁英类污染物二噁英类(具有毒性当量组分)*土壤p H 土壤p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稻 土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4)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的缓冲性:土壤是一个包含固、液、气三相组成 的多组分开放的生物地球化学系统,包含了众多的、以多 样方式进行相互作用的不同化合物,在固液界面、气液界 面发生的各种化学、生物化学过程,通常均具有一定的自 我调节能力,故土壤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对酸 碱有缓冲作用,对氧化还原物有缓冲作用。
• 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 存
5.1 土壤环境监测的意义
5.1.1 土壤监测的意义
(1)土壤——人类文明之源 (2)水土流失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面积达375多万km2 (3)受重金属、农业化学品、酸沉降、放射性、矿物油、致病微生物等因 素产生的污染面积达3亿亩,相当于耕地的1/5
(4)食品安全问题
(5)土壤的形成速率0.5-2cm/100年 (6)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5.1.2 土壤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1.2 土壤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5.2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5.2.1 土壤的基本组成
5.2.2 土壤背景值(土壤本底值)
(1)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
中。
①采样筒取样;②土钻取样;③挖坑取样。
5.3.4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注意事项
选取发育典型、代表性强的土壤采样。
采样深度一般采集1m以内的表土和心土,对于发育 完好的典型剖面,应按发生层分别采样,以研究各种 元素在土体内的分配。
5.3.4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
(1)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 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做详细记录。
(3) 现场填写标鉴两张(地点、土壤深度、日期、采样人姓名),一张放
入样品袋内,一张扎在样品口袋上。
5.3.5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1)土样的风干:忌阳光直接曝晒 (2)磨碎与过筛: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样品100~200g,放在木板 上用圆木棍辗碎,经反复处理使土样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作为土 壤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作化学分析时,一般常根据所测组分及称 样量决定样品细度。 (3)分析有机质、全氮项目,应取一部分已过2mm筛的土,用玛瑙或 有机玻璃研钵继续研细,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0.25mm)。用原子吸收光 度法测Cd、Cu、Ni等重金属时,土样必须全部通过100号筛(尼龙筛)。
因土壤受到金 属污染导致秧 苗在不同时期 的外在表象
5.2.4 土壤的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造纸厂排出的废水 发出浓浓的丑味
古浪县泗水造纸厂将黑液排 向20公里外的树林,在这里 留下了一层黑纸浆
5.2.4 土壤的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的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5.3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控制 5.3.1 监测目的
狭义:对酸碱的缓冲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对营养元素、污染物质、氧化 还原等同样具有缓冲性,具有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土壤胶体的中和曲线
氧化还原物质的Eh与其氧化或还原程度(%)的关系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5)土壤的自净作用
由于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作用,土壤中不断发生着物质
5.3.5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土壤样品的保存
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之用。
储存样品应尽量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玻璃材质容器是常用的优质贮器,聚乙烯塑料容器也属美国环保局
推荐容器之一,该类贮器性能良好、价格便宜且不易破损。
将风干土样、沉积物或标准土样等贮存于洁净的玻璃或聚乙烯容器 之内。在常温、阴凉、干燥、避阳光、密封(石腊涂封)条件下保
城市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灌溉 农田引起:采样点应根据水流 的路径和距离来考虑
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 比较均匀广泛
总之,采样点的布设既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又要视污 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
5.3.4 土壤样品的采集
(a)对角线布点法
(b)梅花形布点发
(c)棋盘式布点法
(d)蛇形布点法
土壤采样点布设图
(1) 判断土壤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 根据污染物的分布,追踪污染源 (3) 污染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的后果 (4) 研究污染物扩散模式和规律 (5) 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5.3.2 监测项目及其监测方法
金属化合物 我 国 土 壤 常 规 监 测 项 目
镉(Cd)、铬(Cd)、铜(Cu)、 汞(Hg)、铅(Pb)、锌(Zn)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2)酸碱性
土壤酸碱状况、形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示意图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2)酸碱性
土壤pH值与微生物及营养元素有效性的相关图式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3)氧化-还原性
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多相氧化还原体系,虽属化学
反应,但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参与的—如氮体系变化有
的分解与合成。土壤对其中的污染物有分解能力。
土 壤 自 净 的 部 分 机 制
5.2.4 土壤的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污染源:
施肥引起的污染 、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 、金属污染 、农药污染其 他原因造成的污染 (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 圾等堆积在土壤上 ) 金昌市造纸厂的废水流到灌 溉水渠,用于灌溉
张掖市郊的农民说,“废水、废气 对庄稼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5 章 土壤环境监测 Soil Environment Monitor
本章教学内容
5.1 土壤监测的意义 5.2 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5.3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控制
•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土壤组成和背景值;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的原则; 掌握土壤常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 重点:
土壤背景值、腐殖质、采样点布设、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 品测定;土壤试样含水量,锌、镉、铜、汞等金属,农药、多 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非金属无机 化合物
砷(As)、氰化物、氟化物、硫化 物等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 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
5.3.3 监测项目及其监测方法
土 壤 优 先 监 测 物
第 一 类
汞、铅、镉, DDT 及其代谢产物与分解 产物,多氯联苯(PCB)
第 二 类
存30个月是可行的。
5.3.6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1)碱熔法: 常用的有碳酸钠碱熔法和偏硼酸锂(LiBO2)熔融法。 特点:分解样品完全, 缺点:添加了大量可溶性盐,易引进污染物质;有些重金属损失; (2)酸溶法: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时常选用各种酸及混合酸进行土壤样品的消化。 目的:①破坏、除去土壤中的有机物;②溶解固体物质;③将各种形态 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态。 为了加速土壤中被测物质的溶解,除使用混合酸外,还可在酸性溶液 中加入其他氧化剂或还原剂。 (3)溶剂萃取分离 测定土壤中可溶性组分、有机物、农药时,避免用强酸、强碱处理 样品,常用溶剂萃取分离法。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 的垂直分布
采样的深度
5.3.4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
随测定项目而定。如果只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并随时采集土壤测定。
有时需要了解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受污染的情况,则可依季节变化或作 物收获期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一年中在同一地点采集两次进行对照。
5.3.4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具体需要多少土壤数量视分析测定项目而定,一般 只要1~2kg即可。对多点均量混合的样品可反复按四 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
硝化细菌参与。由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衡量。 Eh越 大,土壤处于氧化态,反之,处于还原态。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性受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质和易 氧化或易还原的无机物质以及pH等因素的影响。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3)氧化-还原性
土壤环境氧化还原体系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3)氧化-还原性
5.3.7 土壤样品的测定
常用方法
重量法
容量法
测土壤水分
浸出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测定, 如Ca2+、Mg2+、Cl-、SO42-
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原子萤光 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
气相色谱法
重金属如Cu、Cd、Cr、Pb、Hg、 Zn等
有机氯、有机磷及有机汞等农药
土壤监测常用方法
思考题
1. 土壤环境监测有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2. 不同监测项目对土壤的粒径有什么要求? 3. 怎样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选择预处理方法? 4. 设计一个监测西安南郊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
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2)背景值表达方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达方式目前还不统一,有几 种方法,但我国用得较多的一种是用土壤样品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偏 差表示。
Different Soil For Different Place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1)土壤的吸附性
土壤是多孔性介质,对气体、固体、液体均有吸附作用。
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利用情况,作物生长与产量、耕作、水 利、肥料、农药等。
土壤性状: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及农业生产特性等。
污染历史与现状:如水、气、农药、肥料等途径的影响,以 及矿床的影响。
5.3.4 土壤样品的采集
布设原则 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污染较重的地区布点要密 些。常根据土壤污染发生 原因来考虑布点多少 要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 中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采 样点 大气污染物引起:布点以污染 源为中心,据当地风向、风速 及污染强度等因素来确定
内 离 胶核 子 层
扩
散 层 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
5.2.3 土壤的基本性质 (2)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