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定义
体适能的定义及其要素
![体适能的定义及其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690d8ecc524de518974b7d03.png)
各種運動所包含的健康適能的要素
心肺耐力 緩步跑 踏單車 游 泳 溜 泳 手球/壁球 漫步行 健步行 籃 球 5 5 5 5 5 3 4 5 肌 4 4 4 4 4 3 3 3 力 肌耐力 5 5 5 4 5 4 4 4 身體肥 瘦組合 5 5 4 4 5 3 5 5 柔軟度 2 2 4 3 4 2 3 3
健康體適能的組合成份
4. 身體的肥瘦組合 • 指脂肪、肌肉、骨及其他 身體組織的相對組合比例。 一個健康的人有較低的脂 肪含量百分比,但也不太低, 也避免了很多慢性的疾病 的機會 • 最有效的緘肥方法是減少 熱量的吸收 ( 節食 ) 和增加 熱量的消耗 ( 運動 ) ,兩者 相管齊下比只做其中一項 更有效。
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的分別及 其相互關係
c. 在運動受傷機會來說,從事競技比賽的 運動員因要經常作大量高強度訓練,過 勞的機會大增,技術及難度的要求又高, 受傷的機會也越高。所以,作為運動員 也留意自己的訓練量是否過多,要與教 練多些溝通。
各種運動所包含的健康適能的要素
1. 當我們參與不同的體育活動時,其實已經同時 鍛鍊到一個或多個健康體適能的要素。活動項 目的選擇也基於以下的原因:
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的分別及 其相互關係
b. 在運動目標來說,若要在競技運動比賽中取勝, 當然要有良好的技術和高水平的競技體適能了。 所以,鍛鍊的時間也相對地增多,而勝負是相 對而且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付出的時闁也未必 與勝利的機會成正比,若不付出,便肯定不會 勝利了。倘若你的目標不是要在比賽中勝出, 而是希望透過運動,使自己的身體健康,免除 疾病,精神奕奕地過著一些優質生活的話:這 樣,你祇需鍛鍊健康體適能的要素已經足夠了。 而且健康體適能的鍛鍊,在某程度上都會使部 份的競技體適能要素有幫助的。
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
![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a1ddc2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c.png)
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体适能是21世纪培养和促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主流理念。
它是以改善人体机能为目的,研究和建立人类健康的完整系统,通过训练、饮食和其他方法来改善身体特征,提高身体素质,并促进长期健康和幸福的一种全面范式。
体适能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理体适能和心理体适能。
生理体适能是指身体活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一般提高,例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血管系统状况等;心理体适能指的是提高自我意识、增强细胞活性、激发兴奋机制等心理综合因素。
体适能的改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体育运动、训练、饮食以及其他方法。
通过提高身体素质和调节情绪,来改善全身系统的运动和状态,从而获得更好的健康效果。
1.运动运动是改善生理体适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来改善身体机能。
通常建议坚持每日三次运动(慢跑、游泳、骑行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防运动过度导致身体过劳。
2.训练训练可以通过调整肌肉和体脂比例,通过有氧训练和锻炼,强化肌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以达到改善体适能的目的。
有氧训练和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等。
它们可以增强肌肉纤维弹性,提高机体抗病性和免疫力,加强血液循环系统,改善心理素质,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等。
3.饮食饮食调养也是改善体适能的重要方法。
饮食宜以蔬菜、水果、谷物和蛋白质为主,尽量少食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平衡营养,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身材。
另外,坚持适宜的进食习惯,避免熬夜过度,以便充足地给身体充电,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状态。
此外,规律休息也是促进身心健康和改善体适能的重要环节。
过度劳累会导致疲劳,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建议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休息来恢复体力,维持和改善体适能。
综上所述,要改善体适能,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改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调节饮食、规律休息等。
通过坚持改善措施,可以改善体适能,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体适能
![体适能](https://img.taocdn.com/s3/m/802608ce50e2524de5187e48.png)
= =
HR
b min 1
× SV ×a v O2difference
人群 运动选手 二尖瓣狭 窄患者
l b
1
mlO 2 l 1
6250 1400
190
一般运动者 3500
=
=
195
190
× .205 × 160 × .112 × 160 × .043 × 170
肺活量体重指数 50米跑、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平衡能力—单脚平衡 测试○ 测试方法:单脚站立, 脚跟离地,双臂和另 一腿向前伸直。 合格标准:能坚持10 秒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爆发力—立定跳远测试○ 测试方法:脚尖位于线后 站立,尽力向前跳,不能 助跑或垫步。 合格标准: 男性:≥身高+15cm 为 合格 女性:≥身高为合格
身体组成是指假定人体由脂肪 和瘦体重两部分组成(二元 法),其中身体脂肪所占的百 分比。 身体的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 罹患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中 风、高血压、糖尿病等。
柔韧性是指关节的活动 范围以及关节周围的韧 带和肌肉的伸展能力。 柔韧性好的人,在活动 时肌肉及韧带较不易被 拉伤。
非表演性测试的体适能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肌肉耐力与力量—侧 举腿测试○ 测试方法:侧躺于地 板上,侧举腿至双脚 分离至60-90 cm,保 持膝、骨盆向前。 (注意:不能转动致 使膝、骨盆朝向天花 板。) 合格标准:每条腿侧 举10次为合格。
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 小学五、 六年级
肺活量体重指数 50米跑、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身高标准体重 台阶试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体适能和运动处方讲座
![体适能和运动处方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8ffa7a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3.png)
平衡性对于防止跌倒、减少骨折风险和改善认知功能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03
竞技体适能
灵敏性
01
02
03
定义
灵敏性是指在各种突然变 换的条件下,机体能够准 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 的能力。
灵敏性的分类
根据运动形式和项目,灵 敏性可分为一般灵敏性和 专项灵敏性。
训练方法
灵敏性的训练方法包括各 种跑、跳、急停、急转、 变向、变速等练习。
05
体适能测试与评估
体适能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身体形态测量
肌肉力量测试
通过身高、体重、BMI等指标,了解身体组 成和体型特点。
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测试, 评估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
心肺耐力测试
柔韧性测试
通过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测试 ,评估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通过拉伸、体前屈等测试,评估身体柔韧性 和灵活性。
BMI是衡量身体成分健康的重要 指标,由体重(kg)除以身高(m)
的平方得出。
肌肉量
肌肉量与身体代谢率、能量消 耗有着密切关系,过多的肌肉 量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体脂率
体脂率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健 康,过低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 调和骨质疏松等问题,过高则
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肌肉适能
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与基础代谢率、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等健康指标密切相关。
概念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的和健康状况,量身定制的一套 完整的运动方案。
特点
运动处方具有个性化、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它根据个人特点、需求和目 标制定,通过合理的运动安排和监测,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目 的。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体适能是什么
![体适能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8abfe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7.png)
体适能是什么引言:在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适能水平,并通过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体适能。
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体适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体适能呢?本文将详细介绍体适能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体适能。
一、体适能的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完成各类体力活动的能力。
它包括了五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有氧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身体组成。
有氧耐力是指心血管系统在长时间运动时的耐力;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持续工作时的耐力;肌肉力量是指肌肉产生的最大力量;灵活性是指关节和肌肉在活动过程中的可伸展程度;身体组成是指身体组织的比例和分布,通常用体脂百分比来衡量。
二、体适能的重要性体适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体适能可以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健康的体适能与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代谢健康等紧密相关。
提高体适能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良好的体适能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
拥有良好的有氧耐力和肌肉力量可以让我们更持久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表现。
此外,体适能还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锻炼可以释放快乐激素,减轻压力和焦虑,并提高记忆力和集中力。
三、提高体适能的方法那么,如何提高体适能呢?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血管健康和有氧耐力的最佳选择。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等。
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2. 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方式进行肌肉训练。
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的肌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体适能。
3. 拉伸训练:灵活性是体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拉伸训练可以提高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
体适能概念
![体适能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eeab7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e.png)
体适能概念的详细解释概念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获得良好适应和发展的能力水平。
这是一个包括身体健康、动作技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体适能是人体反应机制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体功能和健康的基础。
重要性体适能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体适能与个体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适当的体适能水平能够降低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提高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
2. 生活质量提高体适能水平高的人在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时,更具备身体和心理的稳定性,更能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
3. 心理健康的维护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改善个体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4. 促进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体适能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容易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 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适当的身体活动和健康体适能水平,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记忆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应用体适能概念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教育领域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适能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适能水平,通过开展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和智力。
2. 医疗领域体适能与健康紧密相关,医疗领域可以通过评估和监测个体的体适能水平,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康复计划,加速康复过程,并提供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指导。
3. 公共卫生领域体适能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层面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公共卫生领域,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和监测体适能水平,了解社会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4. 运动竞技领域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技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体适能的分类
![体适能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16679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6.png)
体适能的分类体适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的各项能力,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组成等方面。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体适能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训练目的分类1. 健康型体适能健康型体适能训练旨在提高人体各项功能水平,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
这种训练一般以低强度、长时间为主,如慢跑、游泳、瑜伽等。
2. 功能型体适能功能型体适能训练旨在提高人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各种运动功能。
主要包括平衡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训练。
这种训练一般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如球类运动、舞蹈等。
3. 竞技型体适能竞技型体适能训练旨在提高人体在特定竞技项目中所需的各项能力水平。
主要包括速度、爆发力、灵敏度等方面的训练。
这种训练一般以高强度、短时间为主,如田径、游泳等。
二、按训练内容分类1. 心肺耐力训练心肺耐力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心脏和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
心肺耐力训练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2.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肌肉产生的最大张力。
肌肉力量训练一般以重量训练为主,如举重、哑铃等。
3. 肌肉耐力训练肌肉耐力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或进行某种动作的能力。
肌肉耐力训练一般以重复次数较多的轻负荷为主,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4.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和软组织活动范围的大小。
柔韧性训练一般以伸展运动为主,如瑜伽、拉伸等。
5. 身体组成训练身体组成是指人体不同成分的比例,如肌肉、脂肪等。
身体组成训练一般以有氧运动和重量训练相结合为主,如健身操、举重等。
三、按受众群体分类1.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适能训练主要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各项能力水平为主。
这种训练一般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如游戏、球类运动等。
2. 成年人成年人的体适能训练主要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为主。
这种训练一般以有氧运动和重量训练相结合为主,如慢跑、举重等。
健康体适能的名词解释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健康体适能的名词解释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428d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8.png)
健康体适能的名词解释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健康体适能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整体适应能力。
它以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基础,通过有氧运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方法来提升身体机能和改善健康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了解和掌握健康体适能的概念与重要性变得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健康体适能的定义、健康体适能的价值和作用、训练方法和策略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接下来,我们将对健康体适能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要素、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然后,我们将阐述健康体适能对个体的价值和作用,包括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和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紧接着,我们将介绍一些训练方法和策略,包括有氧运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各个观点和讨论的结果,并给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解释健康体适能的概念、要素和重要性,探讨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价值和作用,并介绍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健康体适能,并得到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自身身体健康与全面发展。
2. 健康体适能的定义:健康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人体在运动和生活中,各系统功能协调、相互配合良好,并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状态。
它是个体身体素质的表现,反映了一个人对身体各项基本要素和综合水平的掌握程度。
2.1 名词解释: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有氧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
具体来说:- 有氧耐力指的是个体在长时间、中等强度下进行持续运动时,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提供足够氧气给全身组织及器官使用的能力。
-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外部力量,并保持正常功能和活动所需所特定程度,以完成工作量或抵抗外界阻力。
健康体适能讲义
![健康体适能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0836a9d1f34693daef3eec.png)
健康体适能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
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
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
体适能对学生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下列几点:1.有充足的体力来适应日常的工作、生活或读书学生平常读书、上课的精神专注程度和效率,皆与体适能有关,尤其是有氧(心肺)适能,一般而言,有氧适能较好的人,脑部获取氧的能力较佳,看书的持久性和注意力也会佳。
2.促进健康和发育体适能较好的人,健康状况较佳,比较不会生病。
拥有良好体适能,身体运动能力亦会较好。
身体活动能力较强或较多,对学生身心的成长或发展都有正面的帮助。
3.有助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身体、心理、情绪、智力、精神、社交等状况皆相互影响,有健康的身体或良好的体适能,对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皆有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
目前教育趋势强调全面的居均衡发展,对于正在发育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体适能的重要性。
4.提供欢乐活泼的生活方式教育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体验互助合作、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等宝贵的经验,从运动和活动中享受欢乐、活泼、有生机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体适能。
5.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学生时期对于饮食、生活作习、注意环境卫生和压力处理行为习惯,能有良好的认知、经验和态度,对于将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深远的影响。
心肺适能定义由于机械化、科技化的结果,学生身体活动的机会和空间相对减少,缺少运动机会,导致学生体能衰退的现象。
而国内肥胖学生比率介于15%~20%之间,且有逐渐增加之现象。
身体活动量少且能量摄取增加,是导致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主要原因,以致肥胖会引发许多问题。
何谓体适能
![何谓体适能](https://img.taocdn.com/s3/m/78fb7a4efe4733687e21aae3.png)
柔軟度
•【定義】 【定義】
人體關節可以活動的最大範圍。柔性度 佳則運動時彎曲、伸展及扭轉都比較輕 鬆自如,同時也能使肌肉與韌帶受到較 佳保護。
【重要性】 重要性】
維持良好的姿勢與體態,預防肌肉拉傷、 關節扭傷,紓解下背痛及肌肉酸痛。 •坐姿體前彎 坐姿體前彎
•【測試方式】 -檢測器材: 布尺(或木尺) 、膠帶-方法步驟: 【測試方式】
中等 29~33 29~34 29~34 29~34 30~34 30~34 29~34 28~33 27~31 26~30
好 34~38 35~39 35~39 35~39 35~39 35~41 35~40 34~39 32~38 31~38
很好 > 39 > 40 > 40 > 40 > 40 > 42 > 41 > 40 > 39 > 39
胖
16.20~17.67 16.25~17.82 16.73~19.01 17.41~19.50 18.04~20.19 18.51~20.73 19.27~21.55 19.65~21.73 20.46~21.96
太胖
> 17.68 > 17.83 > 19.02 > 19.51 > 20.20 > 20.74 > 21.56 > 21.74 > 21.97
年齡 41~45 46~50 51~55 56~60 61~65
很差 < 18 < 18 < 17 < 15 < 12
差 19~25 19~25 18~25 16~25 13~24
中等 26~31 26~30 26~28 26~28 25~27
体适能
![体适能](https://img.taocdn.com/s3/m/8447548ecc22bcd126ff0cab.png)
体适能简介[体适能]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以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之身体适应能力。
也可以说是身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之简称。
健康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止是没有疾病,而是个人可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心智及社交圈子。
而近年健康的概念更包括:完全健康概念。
1.生理健康——身体各系统、内脏及各器官能作正常运做而言。
2.心智健康——有清晰及有条理的思维。
3.情绪健康——在个人情感认知及感情表达方面得体,而又可以面对压力、紧张及焦虑。
4.社交健康——能有制造及维持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能力。
5.灵性健康——有个人的信念或信仰,安静的心境。
6.职业健康——有敬业乐业精神,发挥专长,贡献社会。
体适能的类别1.健康体适能包括:2.心肺耐力3.肌力及肌耐力4.柔软度5.身体组合6.神经肌肉松驰7.敏捷性8.平衡性9.速度10.爆发力11.协调性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1.心肺耐力——心,肺及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为肌肉提供足够的氧气及养分。
2.肌力与肌耐力——肌肉系统能够有效地工作,如:保持身体姿态,走路,慢跑甚至快跑。
3.身体成分——身体净重与身体脂肪相对比例。
4.柔韧度——身体各关节有效地活动到最大范围的能力。
5.神经肌肉松驰——指身体能够有效放松或减轻不必要的紧张。
为什么要锻炼1.为何不做运动:缺乏时间;不方便;自我意识过强,害羞;健康欠佳;缺乏设施;天气欠佳。
2.为何做运动:健康及体适能;享受;身心松驰;挑战自我;社交目的;比赛;改善外表。
3.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健身的误解1、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没有哪一种健身方法是最好的,相对来说,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追求“最好”,可能是想取得效果“最快”。
求快也是一种误解,取得健身效果需要时间和耐心。
2、如果你不是每天1小时、每周5天锻炼,做什么都白做不要相信这种偏激的理论。
事实是,即使每天坚持锻炼一点点时间也会有很多益处。
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
![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9f44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c.png)
对体适能的认识和理解1体适能的概念咱们常说的“体能”一词,实际上是官方书面定义“体适能”的简称,“体适能”则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
这两个英文单词相信很多人都能在健身器械上见到。
体适能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很多因素,但是简单定义一下的话就是: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对生活或工作等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强。
(体适能强)在健身领域中,体适能作为一种新的健身理念,与以往的健身理念所不同在于其强调健身的安全性。
2体适能的分类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两个方面,二者互相包含又有所区别。
健康体适能包含元素:1. 心肺耐力(有氧体适能)“心肺耐力”是指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
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功能则显得更加重要。
2. 身体组成(脂肪百分比)“脂肪百分比”是指身体成分中,脂肪组织所占的比率。
3. 柔韧性“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
4. 肌力肌耐力在体适能理论中,“肌力”是指狭义上的肌肉在一次收缩中产生的最大力量,也就是对抗阻力的能力。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肌肉持续做功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
发展健康体适能的目的是要达到并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
竞技体适能包含元素:1. 速度指人体或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
2. 力量竞技体适能里的“力量”是人的身体肌肉收缩的能力,或指肌肉在人体运动活动中克服内部和外部组里的能力。
3. 平衡“平衡”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可分为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
4. 协调“协调”是指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5. 反应(反应速度)“反应”是指身体对各种外界刺激做出的快速应答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的感受器(视觉、听觉)和其它分析器的特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
体适能的分类
![体适能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29c56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1.png)
体适能的分类体适能是指个人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身体各项素质,包括有氧耐力、肌肉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协调性等等。
在体育锻炼中,体适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运动员的成绩和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类,体适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通过长时间的、中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肺耐力,使运动员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代谢能力,对于燃烧脂肪、减肥健身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指通过长时间的、中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肌肉的耐力能力,使肌肉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举哑铃等,可以有效地锻炼肌肉耐力,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力量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柔韧性柔韧性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关节和肌肉组织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的能力。
这种运动包括瑜伽、拉伸运动等,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对于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受伤都有很好的效果。
四、力量力量是指肌肉组织在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这种运动包括举重、卧推、深蹲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力量水平,对于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身体素质都有很好的效果。
五、速度速度是指短距离内快速移动的能力。
这种运动包括短跑、跳跃、爬山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速度水平,对于增加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素质都有很好的效果。
六、协调性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的能力。
这种运动包括舞蹈、体操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对于增加身体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都有很好的效果。
体适能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指标,需要多方面的运动训练来提高。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项素质,增强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
体适能定义
![体适能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a7851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3.png)
体适能定义体适能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一、已有研究状况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变化,特别是青少年身体活动率急剧下降,社会生活的紧张,使人们的心理产生紧张感,压抑感;运动不足导致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提高,国民医疗保健费用大幅增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等原因,致使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于1987年提出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协助体育教师帮助青少年儿童理解终生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即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
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1]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1健康体适能:其主要内容如下:1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
2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
3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4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
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2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
普遍认为:Physicalfitness的本质是一组属性(attributes),从生活角度看,它是人类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身体适应能力;从生理机能方面看,它是指人类身心构成要素中的全部机能,表现为运动能力、工作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身体组成方面看,它包括体型、机能和运动等适应能力。
所以,physical fitness的本质是“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是其简称。
体适能
![体适能](https://img.taocdn.com/s3/m/6af3fd066edb6f1aff001fd0.png)
体适能商
体适能之研究
1980年代以前体适能较偏重竞技体能。 1980年代以后体适能较偏重健康体能。 1990 年 以 后 , 体 适 能 亦 兼 顾 全 人 健 康 (Wellness) 的 理 念 , 或 整 体 健 康 (Holistic health)的观念。 21世纪是追求健康、休闲与品质的世纪 。
健康体适能之由来
1980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协 会(AAHPERD)发行了独立的“健康体 适能检测手册”(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 Manual) 明确区分了表演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如50m冲刺与适能测试(fitness testing)如皮褶厚度测试。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速度—双脚跟扣击测 试○ 测试方法:两脚分开, 跳起,迅速扣击脚跟 两次,落地时两脚至 少分开8cm。 合格标准:能完成动 作者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协调性—抛纸团测试○ 测试方法:用一张纸做 一纸团,在两手之间抛 来抛去,保持手掌张开 并掌心向上。 合格标准:完成六次为 合格(即每只手3次)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灵敏性—捡纸团测试○ 测试方法:放两纸团于 1.5米远处,跑去捡取第 一个纸团,然后返回原 处。再捡取第二个纸团, 再返回原处。 合格标准:5秒内完成 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反应时—落纸测试○ 测试方法:测试者拿一张 笔记本纸置于你的拇指与 食指之间(指间距小于 2.5cm ),手的上缘与纸 上缘的距离与手掌的宽度 相当。当测试者松手时, 你迅速将纸捏住(注意: 手不能随纸移动。) 合格标准:纸不落下为合 格。
体适能的概念和意义
![体适能的概念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5175c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d.png)
体适能的概念和意义体适能是指人体在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和工作压力时的身体能力。
它包括有氧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多个方面。
体适能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体适能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提升体适能的方法和建议。
一、体适能的定义与分类1.有氧能力:指人体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活动中,能够有效利用氧气的能力。
例如:慢跑、游泳等。
2.肌肉力量: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最大肌肉收缩的能力。
例如:举重、俯卧撑等。
3.肌肉耐力:指人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活动中,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
例如:瑜伽、普拉提等。
4.柔韧性:指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伸展能力。
例如:拉伸、瑜伽等。
5.身体协调性:指人体在运动中,各个部位协同工作的能力。
例如:舞蹈、足球等。
二、体适能的重要性1.健康:良好的体适能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工作效率:提高体适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出现的疲劳和失误。
3.心理素质:良好的体适能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素质。
4.社交能力: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助于拓展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5.生命安全:在紧急情况下,较高的体适能有助于自身保护和逃生。
三、提升体适能的方法与建议1.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2.规律锻炼: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
3.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提高体适能。
4.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
5.保持积极心态:树立信心,坚持锻炼,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总结体适能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体适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什么是体适能
![什么是体适能](https://img.taocdn.com/s3/m/24e8d82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6.png)
什么是体适能体适能的定义: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技能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组成。
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
体适能的内容: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③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④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
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
[1]“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
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
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
在测量上,体适能分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与体重控制三个面向。
体适能的评价:体适能是以体适能商的高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适能”概念源于美国,英文是Physical Fitness。
1987年,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提出了“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
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这项计划将身体适能作为健康的五个方面安适状态构成因素之一(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
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运动生理界把Fitness率先翻译成“体适能”。
台南师范学院龚忆琳先生在《何为体适能?》一文中提出: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没有慢性疾病侵扰,而且精力充沛,有足够的体力有信心应付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并有余力享受闲暇的娱乐生活等状态下者,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具有较佳的体适能;反之,若体能较差者,在日常工作劳动之余,常会有疲惫,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里所说的就是健康体适能。
我国大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健康体适能这一新观念也开始得到推广。
如今,我国将体育课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正反映了我国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深刻变化,表明我国的体育课程正在与国际接轨,向现代化水平迈进。
不同的解释,殊途同归的意思,便于理解
《体育教育展望》中给出的定义是:“使每个人在各种不同状况下,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来增强自己的体能,以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获取健康”。
书中认为,体适能观念是在个体健康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它的基本观念是生命在于适量的运动。
该定义认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强调“个体”和“适量”。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探索》一书,把体适能概括为人们从事需要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的身体活动的能力。
然而,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职业比赛要求运动员达到超人的水平,一般身体活动如康复、保健等身体活动所需的只是低水平的身体素质。
教育部体适能网站给出的定义是:身体适应生活、外界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
这两个定义强调体适能是一种身体活动的能力,但对于这种“能力”达到什么程度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明。
港台体育理论界对体适能概念的定义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其一般属性所下的定义:“身体面对生活,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第二层次是对其特殊属性所下的定义:“拥有健康体适能的人,从事体力性活动时,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活力充沛;在工作成绩的冲刺上,意气风发、精神饱满;闲暇之余,还有充分享受生活、不容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
世界卫生组织把体适能定义为:指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倦,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情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一书对体适能的定义,基本遵循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又吸取了港台理论界对体适能的解释,“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有足够精力享受余暇、应付突发事件,而不致过度疲倦。
”
体能定义
体能的来源:何雪德等根据“体能”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和频数,推测“体能”概念可能是1983年项群理论的提出后,体能与技能相对应而存在,体能这个概念日益被教练员、运动员所接受和使用,同时在对外学习交流时“体适能”的传入和中国特色化,体适能也日益融合到体能概念中,并逐渐流传开来,确定下来,特别是1994年开始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的炒作,使“体能”一词家喻户晓。
较为合理的解释:1“体能”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部分。
身体形态和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它是体能的核心,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
人体的健康水平、心理、技战术水平以及外在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和体能的发挥和利用有关。
2体能可以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根据体能和专项运动的关系,它又可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
从供能系统方面又可以分为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
3和体能相似、相关的概念有:体质、体力,体适能等,由于每个词汇的定义都不是唯一确定的,放在一起比较一定要注意概念的范围,否则这种比较就是没有意义的体质是体能、体适能、身体适应能力的属概念;体能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的属概念;竞技能力是体能的属概念。
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有明显的差别,针对竞技体适能的训练是运动训练(Sports training),针对健康体适能的则被称为体育锻炼或者健身运动(Physical exercise)。
在西方国家,为提高竞技体适能而进行的运动训练通常包括了3个层次,Training通常是指在生理、生物化学、医学等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为提高机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我们称之为体能训练,体能训练的教练员称为Trainer;Coaching则是指利用生物力学及运动专项理论知识而进行的技术、技能的训练,指导技、战术训练的教练员称为Coach;Conditioning 则侧重心理学、营养学及相关管理学的理论的应用,使运动员在比赛期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这方面的教练员称为Instructor。
“fitness”就是狭义上的“体能”,即指运动的能力;而“conditioning”是广义上的“体能”,其中就包括能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在训练的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到的方面,均包括在其中,其中就包括“心理”,甚至“运动医学的问题”(诸如伤病预防、营养等问题),其实放大了看就是“对训练的‘控制’过程中的所有方面”,所以,“f i t n e s s”和“conditioning”是有明显区别的。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了与之相似的健康定义,即个体只有在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教材增加为六项。
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Nerve muscle relaxation
体质在《辞海》中的释义为: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在此,又将体质定性为医学名词,并解释道:掌握人的体质特点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又进一步说明了心理素质也是体质的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体质一词是中国人民长期生活的语言结晶,历史悠久;2.在定义中特别强调获得性,也就强调了体质的可塑性;3.体质的范畴包括了人体形态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内容;4.体质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又相互关系,对体质的深入认识可以帮助更好地促进和维护健康。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为体育界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这个口号对我国大众的影响既深刻又深远,也普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原理,即具有后天可塑性的体质是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而增强的。
目前,已将体质增强的体育运动概念扩展为体力活动(PhysicalActivity)的概念,这样就从理论上极大地扩展了增强体质的方式和手段的选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