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同时,只有通过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对公共政策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总结得失与教训,为以后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

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并及时反馈。这种活动就是公共政策评价。它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2、信息,即收集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3、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是公共政策评价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以决定现有的公共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改或是终结,是否要采取新的公共政策。

关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基本上有三种观点:公共政策评价主要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即“政策评价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由此,可以把公共政策评价定义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二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動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其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

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再次,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公共政策及其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公共政策一开始就有评价活动的进行,但是只在公共政策实施后的评价才能得出公共政策的整体结论。因此,公共政策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中公共政策效果的概念必须包含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条件环境的变化;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率。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

公共政策评价方法是公共政策评价者在进行公共政策评价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的总称。近几十年来随着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各种新的评价方法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评价的实践活动。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是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它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可分为四种具体方式:1.简单“前一后”对比分析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是先确定公共政策对象在接受公共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值,再减去作用前衡量出的值。如图7-1所示,A1表示执行前的值,A2表示执行后的值,则A2—A1就是公共政策效果。

图7-1 “前—后”对比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明了;缺陷是不够精确,无法将公共政策执行所产生的效果和其他因素如公共政策对象自身因素、外在因素、偶发事件、社会变动等所造成的效果加以明确区分。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如图7—2所示。图中O1O2是根据政策执行前的各种情况建立起来的趋向线;A1为趋向线外推到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点的投影,代表若无该政策会发生的情况;A2为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是将A1点与A2点对比,以确定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

这种方式由于考虑到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影响,结果更加精确,因此较前一种方式更进一步。这种评价方式的困难在于如何详尽地收集政策执行前的相关资料、数据,以建立起政策执行前的趋向线。

图7—2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3.“有—无”对比分析

“有—无”对比分析如图7-3所示。这种分析方法是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和公共政策执行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图中A1和B1分别代表公共政策执行前有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A2和B2分别是公共政策执行后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A2-A1)为有公共政策条件下的变化结果,(B2-B1)为无公共政策条件下的变化结果。[(A2-A1)-(B2-B1)]就是政策的

实际效果。

图7-3 “有—无”对比分析

这种比较的长处是排除了非公共政策因素的作用,能够较精确地测度出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是测量公共政策净影响的主要方法。

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如图7-4所示,它是社会实验法在公共政策评价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这种评价设计时,评价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评价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A和B在执行前是同一的,A为实验对象的情况,B为控制对象的情况。图中,A1和B1分别是实验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和情况,A2和B2为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情况,(A2-B2)便是公共政策的效果。

图7-4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