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量子力学诠释与波普尔哲学的“三个世界”
量子力学诠释与波普尔哲学的“三个世界”本文节选自《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3期专题:哲学与科学孙昌璞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2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1哥本哈根诠释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挑战在现代哲学的历史发展中,不少人把“有无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当作哲学的基本问题。
虽然不同学派和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此并无共识,但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对这种形而上学的追问保留了持久不衰的兴趣。
1886 年,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先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认识是第一性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认识是第二性,认识是生命客体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意味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是承认存在一个独立于认识之外的客观世界。
其实,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大部分主流科学群体也认为,“相信有一个独立于感知主体的外在世界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自然科学研究者看来,存在一个客观世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这与古典哲学的唯物论是相当契合的。
然而,量子力学建立后,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提出了一种如今被称为“哥本哈根诠释”的量子力学诠释,这对物质意识关系提出了新的哲学挑战。
他们认为,经典的认识主体通过经典测量仪器观察微观世界,不可避免地引起量子力学的“波包塌缩”。
由此导出,人类(观察者)的认识创造了微观世界,粒子属性并非客观存在。
因此,电子之所以成为粒子是主观测量的结果,认识和物质世界是不可分的。
有鉴于此,有人甚至宣称“月亮在被观测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玻尔等提出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思想是二元论的:量子力学描述微观世界必须辅以外部的不服从量子力学的经典世界,引发波包塌缩。
然而,爱因斯坦、薛定谔等并不认同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坚持对整个世界的一元论描述。
近 20—30 年,温伯格、格里菲斯和盖尔曼等也坚持“微观系统及其包括仪器和观察者的整个外部,都必须服从量子力学的幺正演化,无须引入不服从量子力学的经典仪器,最后让主观意识导致波包塌缩”。
量子力学和微观物理学
传递方式:强相互作用力通过介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力通过轻子传递
特点: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是短程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减小
量子力学在微观物 理学中的应用
量子力学解释了原子结构和光谱的 原理
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描述了原子中 电子的状态
量子计算机和量子 通信等前沿技术将 受益于量子力学和 微观物理学的理论 支持,为未来信息 科技的发展提供新 的方向。
微观物理学的发展 将促进医学领域的 进步,例如在药物 研发、医学影像技 术等方面,为人类 健康事业提供更多 可能性。
量子力学和微观物 理学的哲学思考将 启发人们对自然界 的认知,引导人们 思考科技发展与伦 理道德的关系,为 未来的科技发展提 供哲学基础。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实现信息传输和加密的安全通信方式,具有高度保密性和安全性。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了量子力学原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的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应用: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在密码学、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为人类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实验证明:双缝干涉实验和单 光子干涉实验均证明了微观粒
子的波粒二象性。
应用: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 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理解
许多量子现象的基础。
定义:在量子力学 中,无法同时精确 测量微观粒子的位 置和动量
原因:微观粒子具 有波粒二象性,其 位置和动量相互干 扰
意义:揭示了微观 世界的本质特性, 是量子力学的基本 原理之一
什么是量子力学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贡献
什么是量子力学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贡献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分支,它通过量子理论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量子力学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以及开展相关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最早的奠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玻尔,他提出了基本的量子假设。
在玻尔的量子理论基础上,薛定谔发展了波动力学,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成功地解释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质。
此后,量子力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涉及到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叠加态等深奥概念。
量子力学对科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宏观世界的解释:量子力学不仅适用于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宏观世界。
通过量子力学,我们可以解释许多宏观现象,如超导现象、量子纠缠等。
这些现象的理解和利用对于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原子结构的揭示:量子力学为原子结构的揭示做出了重要贡献。
薛定谔方程成功地预测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谱线,为原子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量子力学还解释了原子间化学键的形成机制,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 新的性质和现象的发现:量子力学揭示了许多新的物理性质和现象。
例如,量子隧穿效应解释了粒子在势垒下的穿透现象,为核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量子力学原理还解释了超流性、超导性等奇特现象,这些现象的研究推动了凝聚态物理学和低温技术的发展。
4. 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量子力学的应用不仅限于物理学领域,还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通信领域。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的特性,能够实现在传统计算机上无法完成的高效计算。
量子通信则利用量子纠缠实现了安全的通信方式,为信息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量子力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的理论框架和实验验证为我们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并为相关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拓展,相信量子力学将继续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
量子力学的解释及其意义
量子力学的解释及其意义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微粒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量子力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认识,并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以及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一些科学家(如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提出和完善。
它通过数学模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如电子、光子和原子。
与经典力学不同的是,量子力学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叠加态等。
首先,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概念。
它指出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为波动也可以表现为粒子。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质,可能会出现干涉、衍射等类似波动的现象。
例如,实验证明电子通过双缝时会产生干涉条纹,这表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质。
而在其他实验中,电子又可以被看作是粒子,例如在能级跃迁或电子束穿越金属时。
其次,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由于微观粒子的测量会对其状态产生干扰,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即使我们在测量位置时得到了较高的精度,对动量的测量精度就会下降,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相互关联的,不允许同时精确测量。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量子叠加态。
当微观粒子不受外界干扰时,它们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
这意味着一个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不同位置、不同能级或不同自旋状态。
只有在进行测量或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时,它才会塌缩到其中一个确定的状态。
这种量子叠加态的概念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量子力学的解释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描述,最主流的是波函数解释和量子力学统计解释。
波函数解释将微观粒子的行为描述为波函数的演化和塌缩过程。
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它包含了粒子的位置、动量和其他性质的概率分布。
波函数的演化由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描述,而塌缩则由测量过程决定。
经验与理性在量子诠释中的嬗变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
第29卷,第1期科学技术哲学研究Vol.29No.1 2012年2月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2012经验与理性:在量子诠释中的嬗变———关于《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贺天平,卫江(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太原030006)摘要:量子力学是20世纪非常重要且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导致了经验的支配地位的衰弱,量子力学诠释的演化凸显了理性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量子测量诠释中经验和理性嬗变的分析,为二者最终完美融合找到了一个对话平台,多世界解释将成为量子力学哲学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多世界解释;经验;理性中图分类号:N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062(2012)01-0021-06量子力学是20世纪非常重要且成功的物理学理论,引发了物理学的伟大革命,颠覆了300多年来经典物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了传统物理学家的世界观。
然而,伴随量子力学始末的测量难题一直是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和“灾难”。
为了排除测量难题所带来的困惑,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求着合理的方案。
根据埃里则的研究表明,截止2005年有影响的量子力学诠释至少有13种之多[1],但却没有一种诠释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能够成为量子力学测量难题的终极答案,因而对量子力学各种诠释进行梳理,挖掘出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经验和理性的发展脉络,便显得十分重要。
经验与理性始终是科学发展中的一对孪生概念,二者在科学哲学中也经历了长期的角逐。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的拙文《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的进一步阐释,本文认为测量难题的发展实质上也是经验与理性反复检验的过程。
一经验在量子力学中地位的衰弱经验在科学哲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正统科学哲学学派逻辑经验主义那里,经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判断认知有无意义的唯一手段;批判理性主义同样重视经验的作用,只有可以被经验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解释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解释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它描述了微观领域中最基本的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规律。
尽管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已经建立了数十年,但它仍然充满了神秘和解释困难。
其中,多世界理论是一种解释量子力学中测量结果的有趣而备受争议的方法。
多世界理论,又称多重宇宙理论,是由物理学家休·爱弗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量子力学解释。
这一理论主张,当我们进行一个量子实验并观测到一个结果时,宇宙会在此刻分裂成多个并行的宇宙,每个宇宙代表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
在每个分裂的宇宙中,不同的结果都同时发生,只是我们的观测使得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一个宇宙的存在。
多世界理论的关键概念是量子态超导(superposition)和量子纠缠(entanglement)。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态,而不仅仅是确定的某一个状态。
例如,在一个双缝干涉实验中,粒子可以通过两个缝隙同时穿过,形成干涉图案。
在经典世界观念下,我们认为粒子只会通过其中一个缝隙,但在量子力学中,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
多世界理论认为,在量子态超导的情况下,每个可能的状态都对应着宇宙的分裂和存在。
量子纠缠是多世界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时,它们将处于纠缠态,并不能被分开描述。
纠缠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改变将立即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们之间相隔很远。
多世界理论认为,当我们观察到粒子的状态改变时,宇宙将分裂成多个宇宙,每个宇宙对应于不同的结果。
多世界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所有可能性都同时存在,并且宇宙在每个分裂的宇宙中都会按照不同的结果演进。
因此,每个结果都并不是概率性的出现,而是绝对地发生在不同的宇宙中。
这种观点解决了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矛盾和难题,如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猫被置于一个既有毒气体释放机制又没有释放气体的铅板下,根据量子力学的推断,猫处于一个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量子力学对物质世界的解析
量子力学对物质世界的解析量子力学,作为一个基本的物理学理论,已经对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和非直观的规律,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量子力学对物质世界的解析。
首先,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描述物质的方式。
传统的牛顿力学所建立的经典物理学体系,无法解释微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存在。
而量子力学通过引入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使得我们可以同时从粒子和波的角度去理解物质。
这种新的描述方式提供了更准确和完整的物质世界的描述手段。
其次,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原理。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同时的准确值,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出可能的取值。
这种不确定性与我们平时所感知和经验到的宏观世界截然不同,但却是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挑战了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直觉认识,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于自然界规律的思考。
此外,量子力学还揭示了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奇妙现象。
量子纠缠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子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后,它们的状态将紧密相连,无论距离有多远,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保持。
这种纠缠关系违背了经典物理学中的局域性假设,为我们探索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同样,量子隐形传态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它描述了当两个粒子通过纠缠关系相连后,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会立刻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似乎实现了超距联系。
这些奇妙的现象挑战了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除了以上几点,量子力学还为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尺度上的材料行为提供了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例如,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描述提供了对电子在晶体中行为的理解,为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路。
此外,量子现象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多维世界揭开平行宇宙的奥秘
多维世界揭开平行宇宙的奥秘宇宙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但是它可能不只存在于我们所熟悉的三维空间中。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
一、多维世界的概念多维世界是指除了我们熟知的三维空间外,还存在其他维度的世界。
这些维度可能是十分微小甚至无法感知的,但它们对于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提到的四维时空就是一个例子。
四维时空将空间和时间合并在一起,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
许多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维度的存在,比如超弦理论中的十一维空间。
二、平行宇宙的概念平行宇宙是指与我们的宇宙相互独立存在的其他宇宙。
它们可能有不同的物理定律、粒子组成和演化历史,与我们的宇宙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构和状态。
平行宇宙的概念源于量子力学中的多重宇宙理论。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状态存在多个可能值,直到被观测才会确定。
因此,每个可能的结果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宇宙,而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三、科学研究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验证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的存在。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但有一些研究和理论支持了这一观点。
超弦理论是研究多维世界的一种重要理论。
它认为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不是点,而是小小的弦。
这些弦在更高维度的空间中振动,产生了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粒子。
超弦理论的成功将支持多维世界的存在。
此外,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也提供了一些支持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的证据。
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通过观测它的特征可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一些理论认为,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背景辐射只是一个“泡沫”,而平行宇宙则存在于其他的泡沫中。
四、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的影响如果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将对我们的理解和思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将挑战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
我们习惯于三维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但多维世界可能存在无法想象的结构和规律。
了解和探索多维世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宇宙的本质。
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
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量子力学的解释:多世界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近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是一门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学科,它揭示了粒子的奇妙行为方式和实验结果。
然而,对于这些实验结果的解释,物理学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观点:多世界理论和哥本哈根解释。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解释,并比较它们在解释量子力学中的特点和局限性。
1. 多世界理论多世界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物理学家休伍尔德·埃弗特(Hugh Everett)提出的一种解释方法。
根据多世界理论,当一个系统处于量子叠加态时,它会分裂成多个平行宇宙,每个宇宙都对应于一个可能的测量结果。
这意味着每个可能的结果都在不同的宇宙中存在,并且所有可能性都同时发生。
多世界理论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能够更好地解释一些奇异的量子实验结果。
例如,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实验中,猫既处于生存状态又处于死亡状态。
按照多世界理论,宇宙会分裂成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宇宙中猫活着,另一个宇宙中猫死了,从而解释了猫的叠加态。
然而,多世界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它需要引入大量的平行宇宙概念,这在哲学上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多世界理论对于如何在多个宇宙之间选择关联的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最后,多世界理论仍然缺乏实验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
2. 哥本哈根解释哥本哈根解释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他的学生们于1920年代提出的解释方法。
根据哥本哈根解释,当一个系统处于量子叠加态时,它既不是处于任何一种可能结果中,也不是同时处于所有可能结果中。
相反,系统在测量之前处于一种既是粒子叠加态又是波函数的状态,只有在测量时才会坍缩为某个具体的结果。
哥本哈根解释的优点在于它简洁且易于理解,没有引入多余的平行宇宙概念。
此外,哥本哈根解释被广泛应用于量子力学的各个领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解释方法之一。
许多实验结果也与哥本哈根解释的预测相吻合,支持了它的有效性。
然而,哥本哈根解释也存在一些问题。
多世界解释VS哥本哈根解释
第2 8卷 第8期2 0 1 2年 8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28,No.8Aug.,2012·科学哲学· 文章编号:1000-8934(2012)08-0001-06多世界解释VS哥本哈根解释张 丽(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重庆400044) 摘要:作为相关态解释的自然推论,量子测量的多世界解释理论从诞生以来即被边缘化。
半个世纪以后该理论逐渐成为一个倍受争议和关注的理论热点,甚至也被称为新标准解释,这是值得深思的。
本文详细探讨多世界解释对于哥本哈根解释的超越,重点分析多世界解释地位确立的原因。
关键词:相关态解释;多世界解释;哥本哈根解释;退相干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2-04-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物理学哲学的前沿与特征分析研究”(09CZX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量子测量中的多世界解释理论研究”(CDJSK100044)。
作者简介:张丽(1972—),女,黑龙江汤原人,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理学哲学和物理学史。
迄今关于量子测量的诸多解释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至少在一打以上,其中多世界解释并不是最新的。
该解释理论有过漫长的沉默期,但当前却成为一个倍受争议和关注的理论热点。
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物理学家,无论是其支持者抑或是反对者都不再无视它的存在。
2007年7月5日《Nature》杂志的封面选用了漫画家帕肯斯(David Parkins)的图片以纪念该理论提出五十周年,并以题为:“多世界理论的现代追随者”来专门纪念量子物理学上这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该期刊对此做了特别报道,马克·布查纳(Mark Buchanan)报告了现代人对于多世界理论的反映,明确指出虽然对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多数物理学家来说,这个理论显得太荒诞,但多世界理论现在却赢得了很多追随者。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多世界解释
然而按照多世界原理,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坍缩”。过程二从未发生过。艾弗雷特假定: “任何孤立系统都必须严格地按照薛定谔方程演 化!” 如果系统处在叠加态,它必定永远按照叠 加态演化!
所谓孤立系统指的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系统, 既没有能量也没有物质交流,这是个理想状态, 在现实中很难做到,所以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 一样东西例外——我们的宇宙本身!因为宇宙本 身包含了一切,所以也就无所谓“外界”,把宇 宙定义为一个孤立系统似乎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宇宙包含了n个粒子,n非常非常大,但不是无穷, 我们仍然可以把整个宇宙的状态用一个态矢量来 表示,描述宇宙波函数的演化。
在双缝实验中,假如我们不考虑测量仪器或 者我们自己的态矢量,不考虑任何环境的影响, 单单考虑电子本身的态矢量的话,那么所涉及的 变量是相对较少的,也就是说,单纯描述电子行 为的“世界”是一个较低维的空间。在双缝实验 中,存在着两个“子世界”:左世界和右世界。 态矢量分别在这两个世界上投影为|通过左缝> 和| 通过右缝>两个量子态。但因为这个态矢量维数较 低,所以其投影的两个“子世界”互相并不是完 全垂直的,每个子世界都还能清晰地“感觉”到 另外一个子世界的投影。这两个子世界仍然彼此 “相干”着!因此电子能够同时感觉到双缝而自 我干涉。
用前面所引的符号来表示,在我们尚未进行 观测时,唯一的不确定是电子本身,只有它是两 个态的叠加。此时宇宙的态可以表示为:
(a|通过左缝> + b|通过右缝>)×|未进行观测的我们>×|宇宙的其他部分>
亦即,宇宙的态由电子态,我们的态和其他 部分的态共同构成。在我们尚未进行观测时,只 有电子态处在叠加中,而正如我们讨论过的,仅 涉及电子时,这两个态仍然可能在另一个世界里 造成投影而互相感觉。
平行宇宙的存在与影响
平行宇宙的存在与影响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平行宇宙常常被用作故事情节的背景,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然而,平行宇宙的存在与影响对于现实世界是否有着真实的意义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着与我们相似但稍有差异的平行宇宙?本文将探讨平行宇宙的存在与影响,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相关观点。
首先,关于平行宇宙的存在,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简要的解释。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中的多世界解释,存在着许多平行宇宙,每个宇宙都拥有不同的时间线和事件发展过程。
这个理论认为,每当一个量子事件发生时,宇宙就会分裂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了一个平行宇宙。
这种想法解释了量子实验中测量结果的奇异性,也是平行宇宙存在的一个理论依据。
然而,科学界对平行宇宙的存在还存在争议。
有些科学家认为多世界解释是天马行空的概念,只是一种哲学思维的延伸。
他们认为,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来支持平行宇宙的存在,因此只是一种纯粹的假设。
但是,应该承认的是,在许多科学理论中,平行宇宙提供了解释一些奇怪现象的可能性。
那么,平行宇宙的存在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首先,它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如果平行宇宙存在,我们是否有机会与别的自己在某个平行世界相遇?人们会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会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种思考过程使人们更加珍惜现实中的选择和经历,增强了对于当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平行宇宙的存在也给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如果平行宇宙存在,我们是否有机会通过某种方式观测到其他宇宙的存在?这个问题激发了科学家对于宇宙的研究,推动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通过观测平行宇宙,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平行宇宙的存在也让我们考虑时间的概念。
如果每个平行宇宙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线,那么时间是否只是相对的存在?这个问题引发了对时间哲学的思考和探讨。
对于时间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线性的思维方式,而是涵盖了多个平行世界中的时间的概念。
这样的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量子力学定义
量子力学定义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的性质和行为方式。
它是由20世纪初的物理学家们提出的,他们试图解释某些基本粒子在微观尺度上的行为方式。
虽然量子力学在当时进行的探索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它仍然有很多不解之处。
量子力学定义为:一个科学理论,它用数学语言描述粒子(原子,分子,核子,中微子,光子等)在微观尺度上的性质和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它们不同状态下标量(动能,角动量,磁势)的影响。
量子力学认为,物质不是由完美的粒子组成的,而是由电荷微粒组成的,其实质就是能量的“包裹”。
量子力学还认为物理史上认为最基本的粒子,即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如核子和中微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具有量子性质,即它们可以同时发挥多种状态。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性质及其行为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粒子行为的不确定性,即它们不能完全确定粒子性质,这种不完全确定性也称为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其中一种叫做Heisenberg不确定性原理,它指出,由于粒子间的联系,永远无法精确地测量两个有关特性,如位置和速度。
这个原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来解释复杂的实验结果,如光的行为,荷电子的行为,以及电子结构和原子模型的动力学等。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量子跃迁,这是指原子能量源之间的跃迁,其实质是粒子在不同能量源之间的跳跃。
量子跃迁由Schrdinger方程式描述,这个方程式被用来计算原子系统发生量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这有助于解释一些现象,如夤夜现象和X射线衍射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由量子力学衍生出的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结构和分子键,以及物理现象的研究。
量子力学的最新研究,如对智能体和量子计算的研究,也将给人类带来新的未来。
综上所述,量子力学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理论,它不仅解释了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描述了它们如何行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彻底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并引申出诸如量子计算和智能体程序领域的新理论。
量子力学通俗解释
量子力学通俗解释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它揭示了物质在原子以及次原子水平上的性质和规律。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
与经典物理学不同,量子力学提供了全新的原理和思考方式。
在量子世界中,物体可以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直到被观测或干扰时才决定其具体的状态。
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诡异现象。
爱因斯坦曾对量子纠缠感到困惑,并称之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
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即使它们相隔很远,其中一个粒子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这种影响速度远远超过光速,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难以理解的现象之一。
除了量子纠缠,量子力学中还有其他一些怪异的概念,如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特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特性。
而不确定性原理则指出我们不能同时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旨在解释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
在这个实验中,一个放射性原子的衰变与未衰变状态叠加在一起,导致一只猫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
尽管量子力学被认为是最精确的理论之一,但它仍然具有反直觉性。
许多研究者认为,关于量子力学的本质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包括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们。
这使得量子力学成为一个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领域。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它揭示了物质在原子以及次原子水平上的性质和规律。
下面将通过一些基本概念来通俗地解释量子力学:1. 量子化: 量子力学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普朗克对电磁波能量的量子化假设。
普朗克提出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形式存在,即能量被分成一小包一小包的。
每个量子的能量大小取决于频率(或颜色),由公式E=hν 表示,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
2. 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波粒二象性,意味着微观粒子如电子,既表现出波动特性也表现出粒子特性。
量子力学的心得体会
量子力学的心得体会量子力学的心得体会1. 引言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其奇特和深奥的性质而引起了学界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学习和研究量子力学的人,我不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这个令人着迷的学科。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并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
2. 测量问题与观测效应在量子力学中,测量问题是一个核心而又深奥的概念。
量子世界中,观察者的存在和行为会对系统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这被称为观测效应。
如巴斯定理(Bell's Theorem)的验证实验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测量结果的选择性和谋定性是存在的。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颠覆传统物理观念的经验。
3. 波粒二象性与赝经典理论量子力学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这一概念挑战了我们对物质本质的认知,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方式。
量子力学通过波函数的引入使我们可以描述粒子的概率分布,而不再是精确位置和动量。
这种概率性的描述在经典物理中并不存在,从而突破了经典物理的局限性。
4. 不确定性原理与测量限度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种测量限度的存在引发了对自然界本质的重新思考。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不确定性原理所带来的挑战对于我们认识并理解世界的限度具有重要意义。
5. 薛定谔方程与时间演化薛定谔方程是描述量子力学中的体系演化的基本方程。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体系的波函数,进而计算出各种物理量的期望值。
我发现薛定谔方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以波函数为基础的量子机械视角。
通过研究和理解薛定谔方程,我对于量子力学的时间演化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 叠加态与纠缠态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表明粒子之间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联系,无论它们是相隔多远。
与此相关的是叠加态的概念,即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状态。
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
编者按量子力学如何改变哲学世界观(笔谈)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ꎮ尽管量子力学创建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ꎬ其数学形式基本定型并得到公认ꎬ大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量子力学在哲学上的合理解释却仍然争论不休ꎮ一方面ꎬ是物理学理论和数学工具的巨大进步ꎻ另一方面ꎬ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哲学世界观图景ꎮ而多世界解释是量子力学全新的诠释理论之一ꎬ也是物理学哲学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ꎮ在某种意义上ꎬ多世界解释的发展过程就是重新审视数学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关系的过程ꎮ但是ꎬ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诠释理论ꎬ而是多种诠释理论的集合ꎬ这一观点已经引起国内物理哲学界的热烈讨论ꎮ基于此ꎬ本刊编辑部组织一批物理哲学领域的学者ꎬ围绕多世界解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ꎬ以便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物理学革命带来的哲学世界观领域最新的变化情况ꎮ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贺天平∗(山西大学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㊁科学技术史研究所ꎬ山西㊀太原㊀030006)摘㊀要: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是量子力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孪生概念ꎮ在量子力学诞生伊始ꎬ形式体系就先于物理诠释ꎮ近一个世纪以来ꎬ量子力学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形式体系和林林总总的物理诠释ꎬ多世界解释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徘徊于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之间ꎮ关键词:多世界解释ꎻ形式体系ꎻ物理诠释ʌ中图分类号ɔ㊀N031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17287(2015)01007406㊀㊀ 形式体系(formulation) 和 物理诠释(in ̄terpretation) 是量子力学里面一对非常重要的孪生概念ꎬ二者皆是科学概念不断演化的产物ꎮ目前ꎬ形形色色的形式体系令人眼花缭乱ꎬ大家使用的时候也容易混淆ꎻ林林总总的物理诠释令人头晕目眩ꎬ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为此喋喋不休ꎮ多世界解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理论ꎬ它是形式体系还是一种物理诠释?这是一个值得澄清的话题ꎮ一㊁形形色色的 形式体系物理学理论的形式体系 是一种数学化的形式语言结构ꎬ是数学方法运用的普遍性与物理概念的语义约定性的统一 [1]ꎮ根据雅默的看法ꎬ形式体系其实就是数学工具更一般的抽象说法[2]1ꎮ在历史上和今天始终保持最有影响的形式体系一直是冯 诺依曼于20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ꎬ习惯上称其为 标准体系(standardformulation) ꎮ科学47第14卷㊀第1期㊀2015年3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ʌ收稿日期ɔ2015-01-13㊀㊀㊀ʌ作者简介ɔ贺天平(1976-)ꎬ男ꎬ山西蒲县人ꎬ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㊁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科学哲学㊁科学技术史ꎮ㊀㊀㊀ʌ基金项目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C720012)ꎻ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131099)ꎻ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4302)ꎻ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13052001)ꎻ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041045-1)哲学领域常论及的形式体系有以下几种[3]ꎮ①海森堡矩阵理论(thematrixformulationbyHeisenberg)ꎮ矩阵理论是1925年6月由海森堡提出ꎬ也是量子力学第一个形式体系ꎮ该理论中ꎬ每一个可观察量A都由一个矩阵表示ꎬ称之为操作符(operator)Aꎻ一个系统用NˑN的哈密尔顿矩阵表示ꎻ一个量子态<φ>用矩阵Nˑ1表示ꎻ任何函数f(x)在量子态<φ>下对f(A)的期望值用内积<φ|f(A)|φ>表示ꎮ如果考虑哈密顿量和时间演化ꎬ那么就得到dA(t)dt=th[A(t)ꎬH]+ƏAƏtꎮ显然ꎬ矩阵理论强调 操作符 的核心地位ꎬ操作符随时间演化ꎬ而态不随时间演化ꎮ②薛定谔波函数理论(thewavefunctionformula ̄tionbySchrodinger)ꎮ波函数理论的出现比矩阵理论晚6个多月ꎬ是量子力学第二个形式体系ꎬ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形式体系ꎮ与矩阵理论不同ꎬ波函数理论强调 态 的核心地位ꎬ系统的 态 不能用力学量的值来确定ꎬ而要用力学量的函数φ(x|t)来确定ꎬ波函数成为量子力学中的主要对象并随时间演化ꎬ即薛定谔方程为i=dφ(x|t)dt=Hφ(x|t)ꎮ③费恩曼路径积分理论(thepathintegralfor ̄mulationbyFeynman)ꎮ路径积分理论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4]ꎮ路径积分理论强调 概率(probability) ꎬ它把空间和时间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ꎮ路径积分本身还够不上一种理论ꎬ充其量只能算作一种方法ꎮ 把这一方法应用到牛顿力学可得到量子力学ꎬ应用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可得到量子电动力学ꎬ应用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可得到量子引力学 [5]ꎮ20世纪70年代ꎬ路径积分大有取代矩阵理论和波函数理论的势头ꎮ④魏格纳相空间理论(phasespaceformulationbyWigner)ꎮ经典物理的哈密顿动力学中质点q与动量p的坐标可组成一个相空间ꎬ但是ꎬ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ꎬ在量子力学中人们不能同时精确得到微观粒子的位置q和动量pꎬ即不能确定一个相点ꎮ鉴于此ꎬ魏格纳引入了对应密度算符ρ来研究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及其运动ꎬ在相空间中定义准分布函数来对应坐标空间和动量空间测量到粒子的几率ꎬ赋予相空间新的含义ꎮ这样ꎬ就得到ƏW(xꎬpꎬt)Ət=-pmƏw(xꎬpꎬt)Əx-ʏ+ɕ-ɕK(xꎬpᶄ)W(xꎬp+pᶄꎬt)dpᶄꎮ⑤密度矩阵理论(densitymatrixformulation)ꎮ一个纯态<φ>的密度矩阵由ρ=|φ><φ|表示ꎮ密度矩阵理论在处理混合系统时显示出强有力的优势ꎬ那么ꎬ量子方程就变成dρ(t)dt=ih[ρ(t)ꎬH]ꎮ2002年ꎬ奥柏林学院物理系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形式体系的文章ꎬ除了上述理论之外ꎬ还讨论了二次量子化理论㊁矢量理论㊁德 布罗意 玻姆导波理论㊁哈密尔顿 雅可比理论等ꎻ有些地方也会讨论到狄拉克体系㊁量子逻辑方法㊁代数方法等ꎬ在此都不再赘述ꎮ那么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形式体系?需不需要有这么多的形式体系?首先ꎬ这些形式体系的发现都是相对独立的ꎬ不是科学家想创造这么多的形式体系ꎬ而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自然发现的ꎬ而且这些形式体系不仅都成立而且互通并可以相互转换和推导ꎮ其次ꎬ这些形式体系的同时存在也是必要的ꎬ因为有些问题的解决在这个形式体系中是困难的而在另外的形式体系中却是非常容易的ꎮ 矩阵理论在解决谐振子和角动量问题时很方便ꎬ而对于其他问题是很困难的ꎻ波函数理论在解决问题时是适当的ꎬ但是留下了概念上的混乱ꎬ波函数是一个物理实体而非数学工具ꎻ路径积分理论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ꎬ但是在大多数标准应用时是很费劲的ꎻ相空间理论在考虑经典极限时是有用的ꎻ密度矩阵两理论容易处理混合态ꎬ在统计力学里具有特殊的价值 [6]ꎮ再次ꎬ不同的形式体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ꎬ也提供了不同的扩展空间ꎮ例如ꎬ牛顿方程式和最小作用原理对于自然运动的真相给出了不同的图景ꎻ拉格朗日方程式可以从保守的经典力学(con ̄servativeclassicalmechanics)扩展到保守的相对论力学(conservativerelativisticmechanics)ꎬ而牛顿方程式可以从保守的经典力学扩展到耗散的经典力学(dissipativeclassicalmechanics)等ꎮ总之ꎬ量子力学形式体系是数学方法的特定应用ꎬ是一幅物理图像和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ꎮ形式体系是一个理论演算的纲ꎬ不同的形式体系5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不同方法的演算ꎮ二㊁林林总总的 物理诠释诠释 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ꎮ 形式体系会影响概念的诠释ꎬ两者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 [6]ꎮ关于形式体系的诠释ꎬ时至今日都争论空前ꎮ 它是当代的物理学基础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ꎬ并且把物理学家们和科学哲学家们分成许多对立的学派 [7]ꎮ但是ꎬ并不是一种形式体系对应着一种物理诠释ꎬ也不是一种物理诠释就有一种独立的形式体系ꎮ目前ꎬ影响力比较大的物理诠释有以下几种ꎮ①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interpretation)ꎮ哥本哈根解释主要是指以互补原理和几率解释为支撑点㊁由哥本哈根学派和哥廷根学派提出的量子力学诠释ꎬ狄拉克㊁海森堡㊁泡利㊁威格纳等人也是该诠释的主要支持者ꎮ另外ꎬ也有人认为互补原理是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形式ꎬ反过来不确定性原理是互补原理的数学补充ꎬ所以把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㊁玻尔互补原理和玻恩几率解释视为哥本哈根解释的三大支柱[8]8ꎬ事实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ꎮ②正统诠释(orthodoxinterpretation)ꎮ1932年ꎬ冯 诺依曼提出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ꎬ使哥本哈根诠释更加系统化㊁理论化㊁数学化ꎮ由于它对量子力学的完整总结和长久影响ꎬ大家习惯称之为 标准体系 ꎮ 冯 诺依曼的支持者欢呼ꎬ他成功地把量子力学基本的方法论和诠释问题从思辨的王国移入数学分析和经验判决的领域ꎬ甚至他的对手们也赞誉这一点 [2]270ꎮ充满哲学意蕴的哥本哈根解释和充满数学推理的冯 诺依曼理论相结合ꎬ看似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解释理论ꎬ这就是长期处于统治地位㊁至今未被撼动的所谓的 正统解释 [8]7ꎮ③玻姆理论(Bohmtheory)ꎮ1951年ꎬ玻姆出版了他的著作«量子理论»ꎬ这本著作依然是按照传统思路撰写ꎬ最明显的证据就是ꎬ玻姆证明量子力学是与隐变量理论相矛盾的ꎬ只是这本书并不完全遵从正统解释的说法ꎬ其中带有强烈的批判性思想ꎮ这一点在雅默的«量子力学哲学»中也已经提到ꎬ可是还是容易被大家忽视ꎮ而大家现在熟知的玻姆的隐变量理论ꎬ是在这本著作之后于1952年正式发表的[9]ꎮ④模态解释(modalinterpretation)ꎮ量子力学模态解释是在1972年由美国哲学家范 弗拉森首次提出ꎮ他将模态逻辑语义分析方法引入量子力学ꎬ并发现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更多的问题ꎬ从而引起一大批物理学家和物理哲学家的关注ꎮ很快ꎬ模态解释超越哲学思考深入到物理学理论并日臻成熟ꎮ1996年6月ꎬ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召开了首届模态解释国际会议ꎬ标志着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个高潮ꎮ量子力学模态解释的理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ꎬ包括范 弗拉森的哥本哈根模态解释㊁谱分解模态解释㊁双正交分解模态解释㊁恒定模态解释㊁原子模态解释等[10]ꎮ⑤多世界解释(manyworldsinterpretation)ꎮ多世界解释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ꎬ20世纪80年代之后真正兴起的诠释形态ꎬ相对态解释和德 维特理论是它的最早版本ꎬ二者被收录«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一书中ꎬ该书于1973年出版ꎬ所以大家就 混 称其为 多世界解释 ꎮ后来其他版本也被陆续提出ꎬ如多视域解释㊁多心灵解释㊁多历史解释㊁多纤维理论ꎬ大家依然沿袭了这一叫法[11]ꎬ所以说ꎬ多世界解释不是一种单一的诠释理论而是多种诠释理论的集合ꎮ2005年ꎬA.Elitzur研究也表明当时比较有影响的量子力学诠释至少有13种之多[12]ꎮ就众多解释而言ꎬ有着各种各样的分类ꎮ有人认为众说纷纭的量子力学解释根据其特征不同可分为还原性诠释㊁哥本哈根诠释㊁因果解释㊁多世界解释和统计系统解释五大类[13]ꎮ根据解释观念的侧重点不同ꎬ可分为本体论意义上㊁认识论意义上㊁方法论意义上㊁实在论意义上和逻辑学意义上的解释五大类[14]ꎮ贝尔和B.J.Hiley根据大量文献的统计资料将其分为哥本哈根诠释㊁冯 诺伊曼标准体系㊁玻姆隐变量解释㊁统计系综诠释㊁埃弗雷特多世界解释和Nelson和delaPena ̄Auerhach的随机诠释六大类[8]ꎮ1974年ꎬ雅默在他的«量子力学哲学»中将众多诠释分为早期半经典诠释㊁半经典诠释和量子诠释等ꎮ三㊁多世界解释:徘徊在二者之间形式体系是数学方法的特定运用ꎬ对量子力学形式体系进行理论诠释本质上就是:将理论术语通约为观察术语ꎬ将理论命题还原为经验命题ꎬ将语形系统演绎为语义系统ꎮ67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多世界解释并没有死板地遵循量子力学传统教条ꎬ而是声称 形式体系本身派生了自己的诠释 ꎮ多世界解释认为自己的理论根据一些特定的预设可以推演出特定的结果ꎬ这个过程不依赖于任何人的鼓吹ꎬ每个人都可以自行核对ꎮ因而ꎬ量子力学诠释就变成了科学的一部分ꎬ而不再是空泛的讨论ꎮ就这一点ꎬ同哥本哈根诠释比较起来ꎬ它们含有更多的数学表达式和技术性内容ꎮ所以ꎬR.Omnès感慨地说: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研究的量子力学全新解释ꎬ例如一致性历史解释㊁消相干历史解释或者逻辑解释ꎬ已经使量子力学解释成为一种标准的演绎性理论ꎮ新的解释 在动力学和逻辑学方面都完全由量子原理推导出来 而认识论却与哥本哈根解释的结论相距甚远 [15]然而ꎬ埃弗雷特和德 维特的宣称(以下简称EWG理论)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ꎮ巴伦泰因就认为ꎬEWG理论声称形式体系本身派生了它的诠释完全没有根据并且容易使人误解ꎮ因为形式体系的语义学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释性假设ꎬ所以EWG理论充其量只能是 提示 某种诠释ꎮ事实上ꎬ关于这一点埃弗雷特和德 维特一开始就徘徊于形式体系和诠释之间 犹豫不决 ꎮ创始人埃弗雷特一开始称他的理论并不是 解释 而是 形式体系 (从1957年的文章题目«量子力学相对态形式体系»可见端倪)ꎬ而它被广泛知晓却是因为德 维特以多世界命名的 解释 ꎻ德 维特虽然称自己的理论是 解释 ꎬ但他始终认为这种诠释是形式体系定义的ꎮ进一步讲ꎬ虽然他声称自己的诠释是形式体系定义的而不是外加的ꎬ但很明显德 维特对这一点又显得信心非常不足ꎮ因为在德 维特对巴伦泰因的回应中认为ꎬ关于形式体系是否真的导出了它自己的诠释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ꎬ并承认 说EWG理论的元定理已得到了严格的证明 那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ꎬ这还是一项有待将来 由某个有魄力的分析哲学家来完成 的任务ꎬ但是也还没有别的什么诠释能像EWG理论那样不对数学形式体系增添任何东西而把形式体系本身就看作量子现象的一个完备描述ꎮ无论如何ꎬ多世界解释 自己的形式体系产生了自己的诠释 的宣称无疑是对传统诠释理念的挑战和颠覆ꎮ事实上ꎬ就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的关系而言ꎬ也许会有人认为诠释对于描述不可经验的微观世界的科学理论而言好像是一种必需品ꎬ否则理论与经验不可通约ꎮ这种观点显然是肤浅的和表面的ꎮ对于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应该有一种新的看法:量子力学诠释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经验微观领域而需要诠释ꎬ而是因为形式体系的描述不够完备而不能再现我们的经验才需要诠释ꎮ而无论诠释多么完美ꎬ追求像经典物理学这样不需要诠释的形式体系永远都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方法和永恒目标ꎮ只有数学理论才需要诠释ꎬ经验理论不需要诠释ꎻ如果哪个经验理论需要诠释ꎬ那只能说明该理论依然不完备ꎻ完备的经验理论也不需要诠释ꎮ所以ꎬ就需要诠释的形式体系而言ꎬ要么是一个纯粹的数学理论ꎬ要么是一个不完备的经验理论ꎮ这可能成为重新审视数学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关系的全新观念ꎮ那么考察 一个经验理论是否完备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看它对本体实在的描述如何?本体实在是一个作为真实东西存在的范式ꎬ且范式作为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依赖于在本体论上承认范式的理论实用性ꎬ特别是它的解释能力和预言能力[16]ꎮ本体实在分为两种ꎬ一开始就作为预设写进理论并认为它是实在的本体称为 基本本体(fundamentalontology) ꎬ而把并非一开始作为预设就写进理论而是通过范式再现的实在的本体称为 溢出本体(emergentontology) ꎮ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ꎬ 薛定谔猫 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的实在的物理本体ꎬ但是ꎬ 猫 从来不是任何物理理论中的基本本体ꎬ我们理解猫是在物理态中通过理解 猫 这样的范式而知道的ꎮ所以ꎬ可以说:在理论里面ꎬ猫作为实在实际上就是 行为像猫的任何范式(Acatisanypatternwhichbehavesasacat) ꎮ如果理论中描述的是基本本体ꎬ也就是说物理实在从一开始就被写进形式体系ꎬ那么这样的理论就不需要诠释ꎬ因为每一个物理量在最初都是有预设的㊁有定义的ꎮ相对态解释不需要诠释ꎬ一切预言都可以从该体系中推出来ꎮ它的本体实在依然是 态 ꎬ认为 态 是微观系统表达信息的7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载体和物理实在ꎬ这一点并没有超越传统量子力学ꎮ而与传统量子力学不同的是ꎬ这里的 态 不再仅仅表示一个小小的微观系统ꎬ而是表示一个包含宏观仪器在内的大系统ꎬ甚至可以表示整个宇宙这样的最大的系统ꎮ在埃弗雷特这里ꎬ量子态是绝对真实的物理态ꎬ是实在的完备描述ꎮ正如他声称的一样:所有需要做的事情ꎬ就是让波函数演化ꎻ无需增加任何东西到形式体系ꎮ的确ꎬ相对态解释没有增加任何东西到形式体系ꎬ这是正确的ꎮ它真正地仅仅是一个形式体系 [17]ꎮ同样ꎬ一致性历史解释和多历史解释也完全是形式体系ꎬ而且不需要任何解释ꎮ多历史解释和一致性历史解释描述的 历史 是基本本体ꎮ虽然 历史 一词不像粒子那样具有实体本体性ꎬ但是这个概念在形式体系里面是有定义的ꎬ从一开始就预设在形式体系之中ꎮ它无疑是以基本本体方式存在的客观实在ꎮ态函数表示的是不同的历史ꎬ携带的是 历史 的信息ꎬ更准确地说应该是 历史态函数 ꎮ历史是一种物理本体ꎬ是一种客观实在ꎬ这是在任何一种量子力学诠释中没有过的新思想ꎮ相反ꎬ如果理论描述的是溢出本体ꎬ物理实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形式体系的ꎬ那么这些形式体系仍旧需要解释性预设ꎮ德 维特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ꎮ德 维特曾明确宣称他的理论 是不需要增加任何东西到形式体系的唯一的解释 [18]ꎻ但是他说的肯定不是事实ꎬ他的理论必须依赖诠释ꎮ德 维特理论描述的多世界是溢出本体ꎬ世界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样的世界ꎬ而是由多重 世界 共同构成的超验 世界 ꎬ这些世界与 可能的态 相对应ꎬ互不干涉㊁独立存在ꎬ是实实在在的ꎬ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世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世界而已ꎮ因此ꎬ多世界解释的支持者鼓吹的口号是 所有可能的世界都是真实的世界(Allpossibleworldsareactualworlds) ꎮ所以ꎬ正如A.Whitaker所说ꎬ 对多世界来说ꎬ这(指该理论不需要诠释)一定不是事实ꎬ世界分裂一定不是 没有任何东西(nothing) [17]ꎮ还有第三种情况ꎮ相对态解释的声称遭到贝尔[19]㊁Squires和DavidAlert㊁BarryLoewer等人的反对ꎬ后者分别提出了多视域解释和多心灵解释ꎮ事实上ꎬ他们不满意EWG理论ꎬ为什么测量之后观察者处于叠加态而经验只感知一种结果?好像EWG理论本身需要解释ꎬ所以ꎬDavidAlert和BarryLoewer的文章题目就是«解释多世界解释»ꎮ这两种解释没有提出新的数学形式体系ꎬ而是对EWG形式体系的 解释 ꎮ无论是 视域(views) 还是 心灵(minds) 都没有预设和定义ꎬ所以说ꎬ多视域解释和前期多心灵解释充其量也就是一种物理诠释的诠释ꎬ而够不上一种理论ꎮ进一步地说ꎬ因为这两种解释带有很强的主观特征ꎬ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主观语境的基底上对相对态解释的解读ꎮ不过ꎬM.Lockwood的工作提升了多心灵解释的地位ꎬ即使多心灵解释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埃弗雷特解释ꎬ但它经过后来的发展毕竟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 解释 ꎮ心灵是世界和态函数表示的 态 的一部分ꎬ也可以理解为基本本体ꎬ所以也可以说后期多心灵解释也是一种独立的理论ꎮ显然ꎬEWG对形式体系与理论诠释的疆域与界限认定是模糊的ꎬ而把经验与理性在自然主义下融为一体必定是令人置疑的ꎮ多世界解释的历时研究向我们证实ꎬ把诠释演绎为描述不可经验的微观世界的科学理论的必需品根源于理论与经验的不可通约性显然是肤浅的和表面的ꎮ量子力学诠释的真正需要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经验微观领域ꎬ而是因为形式体系的描述不够完备得足以再现实践经验ꎮ从这个意义上讲ꎬ多世界解释的发展过程就是重新审视数学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关系的过程ꎮ总之ꎬ多世界解释的诠释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ꎬ甚至它的诠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它的形式体系ꎮ多年来ꎬ对于多世界解释的争论大多数集中在诠释的问题上ꎬ而更重要的冲突是多世界解释需不需要诠释的问题ꎮ这个新的理论演绎的新诠释观念也许会彻底改变 理论与观察 的传统科学哲学观ꎮ参考文献[1]郭贵春ꎬ乔瑞金.科学实在论与形式体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ꎬ1996(4):1-9.[2]JammerM.Philosophyofquantummechanics:theinterpretationsofquantummechanicsinhistorical87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perspective[M].NewJersey:JohnWiley&SonsꎬIncꎬ1974.[3]贺天平.量子力学诠释的哲学关照[J].学习与探索ꎬ2010(6):7-12.[4]郝刘祥.费曼路径积分思想的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ꎬ1998(3):46-54.[5]阿 热.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M].苟坤ꎬ劳玉军ꎬ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杜ꎬ1992:152.[6]StyerDFꎬBalkinMSꎬBeckerKMꎬetal.Nineformulationsofquantummechanics[J].AmericanJournalofPhysicsꎬ2002ꎬ70(3):288-297. [7]M 雅默.量子力学哲学[M].秦可诚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89:1.[8]赵国求ꎬ桂起权ꎬ吴新忠ꎬ等.物理学的新神曲:量子力学曲率解释[M].武汉:武汉出版社ꎬ2004.[9]BohmD.AsuggestedinterpretationofthequantumtheoryintermsofᵡHiddenVariablesᵡꎬⅠandⅡ[J].PhysicalReview1952ꎬ85:166-193.[10]贺天平ꎬ郭贵春.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J].哲学研究ꎬ2004(10):50-56.[11]贺天平.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J].中国社会科学ꎬ2012(1):48-61.[12]ElitzurAꎬDolevSꎬKolendaN.Quovadisquan ̄tummechanics[M].NewYork:Springerꎬ2005:73-82.[13]曹志平ꎬ古祖雪.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9.[14]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ꎬ2006.[15]OmnèsR.Consistentinterpretationofquantummechanics[J].ReviewsofModernPhysicsꎬ1992ꎬ64(2):339-382.[16]WallaceD.Everettandstructure[J].StudiesintheHistoryandPhilosophyofModernPhysics2003ꎬ34:87-105.[17]WhitakerA.Manyworldsꎬmanymindsꎬmanyviews[J].RevueInternationaledePhilosophie2000ꎬ54:369-391.[18]DeWittBS.DeWittreplies[J].PhysicsToday1971ꎬ24(4):.41-44.[19]BellJS.Speakableandunspeakableinquantummechan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1987:137.Many ̄worldsInterpretation:EntangledbetweenMathematicalFormulationandPhysicalInterpretationHETianping(ResearchCentrefor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ResearchInstitutefor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ShanxiUniversityꎬTaiyuan030006ꎬChina)Abstract:Mathematicalformulationandphysicalinterpretationaretwovitaltwinconceptsinquantummechanics.Sincetheinceptionofquantummechanicsꎬmathematicalformulationhasgainedmorepopularitythanphysicalinterpretation.Duringthepastcenturyꎬinthefieldofquantummechanicstherehassprungupvariouskindsofmathematicalformulationandphysicalinterpretationꎬwithmany ̄worldsinterpretationentangledbetweenthetwo.Keywords:many ̄worldsinterpretationꎻmathematicalformulationꎻphysicalinterpretationʌ责任编辑:章㊀诚ɔ9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中文摘要量子力学自从诞生以来关于其完备性的争论便一直存在,论文通过对量子力学的发现和其基本内容以及其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的描述引出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争论。
继而通过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EPR一派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一派的争论,直至5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玻姆为代表的关于“隐变量”的描述来了解各种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解释的理论。
在EPR一派和哥本哈根一派的解释之外,1957年休·艾弗雷特(Hugh Everett)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多世界解释的出现为量子力学解释的完备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文通过多世界解释的出现、低潮、再次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的近半世纪的历史过程来详细阐述多世界解释的核心理论、多世界解释的意义、科学界对多世界解释的看法以及多世界解释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多世界解释来进一步加深对量子力学解释完备性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哥本哈根解释,EPR佯谬,多世界解释第一章引言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量子力学从产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之中,它的发展促使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科学的进步。
目前量子力学相继应用于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和分子、固体和液体等各种物理系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量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有关计算的理解。
关于量子信息的前沿研究工作表明,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有可能改变人们对信息存储、提取和传输过程的理解。
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0世纪的科学是量子力学的科学。
相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量子力学在其自身理论的完善上总是无法取得多数科学家的一致认同。
在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以玻尔等为代表的哥本哈根解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系列实验也进一步证明哥本哈根解释确实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许多令人疑惑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也一直备受一部分科学家所诟病,于是在哥本哈根解释之外,一系列其他的理论出现在人们面前。
本课题便着重研究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解释——多世界解释。
我们相信,目前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既不是最终理论,也不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它一定会继续深入发展下去,至于如何发展,这类问题应在辨证唯物主义指导下,通过实践得以解决。
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社会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会是另一种模式。
1.2目前量子力学的主要派别量子力学建立初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以玻尔、海森伯和波恩为代表的哥本哈根解释,也就主要是他们的理论构成了哥本哈根解释的大厦,其中是玻尔的“互补理论”、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和波恩的几率波解释。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量子力学教材都是在哥本哈根解释的基础上来讲述的。
后面我们还将详细的讲哥本哈根的解释。
到现在,因为哥本哈根解释的不完备性,在量子力学领域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例如:1952年,玻姆提出了隐变量理论,他的理论给波函数增加了额外的隐变量,从而可以赋予系统的性质以确定的值。
玻姆认为,在量子世界中粒子仍然是沿着一条精确的连续轨迹运动的,只是这条轨迹不仅由通常的力来决定,而且还受到一种更微妙的量子势的影响。
量子势由波函数产生,它通过提供关于整个环境的能动信息来引导粒子运动,正是它的存在导致了微观粒子不同于宏观物体的奇异的运动表现。
在其理论中,粒子与波函数同时存在,其中波函数被看作是一种存在于数学空间中的物理场,满足连续的薛定谔方程,并且不坍缩,而粒子则由波函数引导进行运动,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
1957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Ⅲ)提出了多世界解释,他认为正统解释中的波函数坍缩是不必要的概念,并重新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相对表述,他还认为,由于在复合系统的叠加态中,每一个成员态包含一个确定的观察者态、一个具有确定读数的测量仪器态,以及一个确定的被测系统态,因此作为叠加态中的每一个成员态描述一个感知到一个确定结果的观察者,对于这个观察者被测系统的状态似乎已经被转换成对应的坍缩态。
于是,对于每一个由叠加态中的一个成员态所描述的观察者来说,波函数坍缩似乎已经在一个主观水平上发生,而他只感知到一个结果[1]。
其它的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还有一致历史、修正的量子动力学等解释。
1997年8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举行的量子力学讨论会上,物理学家们对他们认可的量子力学解释进行了投票,结果如下:表1-1.量子力学97年投票情况续表1-1.量子力学97年投票情况1999年7月,在剑桥的牛顿研究所举行了一次关于量子计算的会议,其间人们对量子力学解释再一次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如下:表1-2.量子力学99年投票情况很多物理学家认为多世界解释是目前最好的解释,在弦理论家、量子引力和量子宇宙学中最受欢迎,相信它的著名物理学家有霍金、费曼、盖尔曼和温伯格等。
每一种解释都有它合理的地方,但限于目前的科研条件、研究状况,还不能说明哪种是正确的,而哪一种是错误的。
当前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玻姆等人所主张的量子力学的隐参量解释,也是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许多科学家一直在通过实验来检验隐参量理论的正确性,也许将来有一天,在实验上得到突破,证明隐参量确实存在,可想而知,这将对量子力学又是一场革命。
量子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只不过经历了大约百年的时间,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是,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存在着很多争论。
从目前量子力学多种解释的并存现状也可以看出量子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我们总观科学的发展史可见,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当它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往往会把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考虑,就像我们这篇论文讨论的有关量子力学争论中的哲学问题一样。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第二章早期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争论2.1 量子力学的发现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经典力学已经相当完备,而物理学所需要的也仅是在经典力学基础上的一些小的修补,但是经典力学却在实验方面遇到了一些严重的困难,这些困难被看作是“晴朗天空的几朵乌云[2]”,然而谁也没想到正是这几朵乌云却引发了物理界的变革,继而诞生了量子力学。
1900~1926年是量子力学的酝酿时期,此时的量子力学是半经典半量子的学说,称为旧量子论。
量子力学就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旧量子论开始于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对黑体辐射的研究。
黑体辐射是1900年经典物理所无法解决的几个难题之一。
旧理论导出的黑体辐射谱会产生发散困难,与实验不符。
普朗克于是提出“能量子”概念,认为黑体由大量振子组成,每个振子的能量是振子频率的整数倍,这样导出的黑体辐射谱与实验完全符合。
“能量子”是新的概念,它表明微观系统的能量有可能是间隔的、跳跃式的,这与经典物理完全不同,普朗克因此就这样吹响了新的物理征程的号角,这成为近代物理的开端之一[3]。
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能量子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2年,玻尔根据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以及卢瑟福的原子行星式结构模型,成功地导出了氢原子光谱线位置所满足的公式,从这以后掀起了研究量子论的热潮。
1924年,法国人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相对论及玻尔理论,推断认为一般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
德布罗意波由爱因斯坦通过实验得到验证,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建立了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
与此同时,受玻尔对应原理和并协原理影响的德国青年海森堡提出了与薛定谔波动力学等价但形式不同的矩阵力学,也能成功地解释原子光谱问题。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统称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就这样正式诞生。
()()()()22²x y z 8m /h E U ψπψ+-⎡⎤⎣⎦▽,,x ,y ,z x ,y ,z =0 (2.1)x p h /4t E h /4ππ≥≥△△△△ (2.2) 其中△x 为位置的不确定性,△p 为动量的不确定性,△t 为时间的不确定性,△E 为能量的不确定性,h 为普朗克常数。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对物质的描述有根本区别。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轨道”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确定一个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我们能知道的就是粒子在空间出现的几率。
量子力学用波函数和算符化的力学量取代过去的轨道和速度等概念,将不可对易代数引进了物理。
19世纪20年代后期狄拉克建立了狄拉克方程,狄拉克方程成为量子力学最有名的方程之一。
狄拉克方程式的形式如下:(,) 1()(,)x t ih m x t t iϕαβϕ∂=•∇+∂ (2.3) 其中m 是自旋-½粒子的质量,x 与t 分别是空间和时间的座标。
狄拉克还将电磁场量子化,从理论上证实了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的最重要观点——光是由光子组成的。
作为一个体系,量子力学的建立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末完成,此后量子力学就被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了。
量子力学在低速、微观的现象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它是现代物理学基础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低温超导物理、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2.2巨人的对话2.2.1 EPR 佯谬不同于19世纪以前的经典物理和后来的相对论对自身理论的完美阐述,量子力学在自身的完备性上总是存在种种缺陷,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科学家对量子力学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认为量子力学在哲学解释上也不尽如人意。
于是,针对这些量子力学中存在的疑惑,物理界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论战。
1928年玻尔首次提出了互补性观点,试图回答当时关于物理学研究和一些哲学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任何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对于同一研究对象,一方面承认了它的一些侧面就不得不放弃其另一些侧面,在这种意义上它们是“互斥”的;另一方面,那些另一些侧面却又不可完全废除的,因为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还必须用到它们,在这种意义上说二者又是“互补”的。
由互补性观点所衍生来的互补哲学和海森堡所创立的“测不准原理”成为哥本哈根解释的两大支柱理论。
尽管玻尔对他的思想所作的细致的阐述,取得了各种进展,也受到了许许多多有影响的学者们的拥护但是仍然有不少物理学家对量子理论的哥本哈根解释持反对态度。
在哥本哈根解释的反对者行列中,为首的是爱因斯坦。
不同于德布罗意和薛定谔这些物理学家试图发展一种更为吸引人的看法,以代替哥本哈根解释的行为,爱因斯坦干脆摒弃了量子理论的基本哲学思想,根本不想提出和建立任何确切反对哥本哈根解释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