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合集下载

应用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如

应用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如何被厉以宁论证的?'\xa0\xa0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需要进行阐释和论证的观点,因为它涉及到公平,而对公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观点自提出以后,便颇受争议。

在赞成并为其辩护的一方中,以学家厉以宁为主要代表。

这不仅因为他在经济学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还由于他长期关注并详细论证了这个问题。

他的《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一书用了一章的篇幅(第一章《效率与公平》以下简称[厉文])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点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辩护和深入细致的论证。

但综观全文,我们会发现,他的辩护和论证主要采取了变换概念的方法,从“效率与平等”变换到“效率与公平”再变换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论证“效率优先”的理由时,也是站不住脚的。

下面我们就针对这篇文章,看看厉以宁是如何论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xa0\xa0\xa0\xa0一.从“效率与平等”到“效率与公平”再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xa0\xa0\xa0\xa0 [厉文]在这一章的开始,厉以宁就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学伦理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果能把二者关系讲清楚了,那么可以认为,经济学伦理问题的研究就前进了一大步,但这种关系确实难倒过不少经济学家,要讲清楚这种关系远不是容易的事。

\xa0\xa0\xa0\xa0以前,我曾在下列著作中涉及到这一问题。

例如,《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一书第六章第四节,《主义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一书第十六章,《国民经济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第十三章等,都探讨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厉文]p.1)\xa0\xa0\xa0\xa0[查阅]厉以宁为第一作者的《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第六章第四节,标题是《“平等和效率”交替学说》,具体内容:一、“平等”和“效率”的交替;二、平等和效率的先后次序;三、平等和效率协调的模式——混合经济制度;四、关于改善平等和效率之间关系的具体措施;五、资本主义制度下关于平等和效率交替问题的实质。

高一政治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高一政治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仪化某厂的分配方案:
厂长:100万 技术骨干:1万 工人:1万 厂长:20万 技术骨干:7-10万 工人:2-4万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 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于基尼系数可以较客观、直观 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 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 采用。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 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 分配“高度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 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据羊城晚报报道,中国社科院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顾严指 出,199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86,超过高收入国家上 个世纪90年代0.328的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 经超过了警戒线0.4,收入差距已经处于高水平,形势严 峻。城乡整体的基尼系数持续上升并达到0.465,2005年 将迅速逼近0.47。
中国2003年消耗的各类资源占世界消耗总量的 百分比及GD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
种类 原油 铁矿 钢材 氧化铝 原煤 水泥 GDP 30 27 25 31 40 4
百分比 7.4
2004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04年, 我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42亿元, 增长38.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942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全年粮 食总产量达到4695亿公斤,同比增长9%, 扭转了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大李迅速致富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 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 富的热情。 当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 的差异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难免会形成村民之 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 不可避免的。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分配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了分配制度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但是,我认为我们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应该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效率优先效率指的是社会经济运转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与相应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效率优先是指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分配制度,以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效率优先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益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人力资本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为了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效益,我们应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高素质人才创业和创新,并优化人才流动、使用等政策,使人才配置更加合理,从而提高流动性和使用效益。

2. 改进财政分配制度,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的分配是影响社会经济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改进财政分配制度,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分配。

具体来说,应该加强约束力和监管力度,打击公共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并加强公共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推进税制和金融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税制和金融制度是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税制和金融制度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经济的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推进税制和金融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生产率和收益。

二、公平兼顾公平是指社会和经济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合理。

社会的公平分配体系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又应当坚持公平兼顾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公共资源的共享,实现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让社会各个层级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公共资源的福利,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效率优先坚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坚兼顾公平

问:该公司为什么要计算会议成本,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人均 占有水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88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全国水资源的80%分布在占全国面积36% 的南方地区。而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流受 到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短缺,90 %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用水极不合理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我 国农业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 3倍,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 0——20倍。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水环境 污染等问题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 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的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 财富的增加。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改革之前,李家庄实行“大 锅饭”式的记工分的分配方式, 村民收入没多大差别,但普遍处 于贫困状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后,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同时拉 大了收入差距。退伍军人大李除 种好 自家承包地外,还承包鱼塘,建 起养鸡场,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他家建起了楼房,买了汽车。与 大李同龄的老吴,情况就不同了。 老吴患病花了不少医疗费。全家 靠几亩承包地,只能解决温饱。
6、“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
基本要求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 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 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 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 神,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济建设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 也有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有一个问题越 来越引起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关 心,即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据国家统计 局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20% 的高收入者拥有相当于42.5%的财富, 东西部地区人均年收入差距已超万元。 社会弱势群体极度贫困。农民、下 岗工人等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 体,这个弱势群体不但生活陷入困顿, 而且正逐渐丧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等基本发展权。尽管这个庞大的群体有 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却失去了消费能力。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尚未过时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尚未过时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尚未过时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从微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效率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能的充分发挥;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讲,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有效配置。

公平从传统意义上讲,包括生产条件的平等,分配尺度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分配结果的平等。

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的公平应是指机会的平等和条件的平等。

因此,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些人根据基尼系数的上升,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已经过失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

这个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尚不完善的今天仍然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1.基尼系数扩大的现象和成因表明:目前我们仍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指标,具体地说,它所反映的是作为结果的全社会收入分配非均等程度,并不能表现该结果是怎样形成的,但重要的问题恰恰在于该结果的产生机理和产生过程。

首先,从基尼系数不断扩大的现象中,通过对高收入者群体进行具体地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第一位的仍是效率问题。

高收入者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主要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通过勤奋努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从而获得了高收入的人们。

第二类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通过正常的政策制定、实施程序,定期为他们提高了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人们。

第三类是那些带有行政垄断性质的经营性行业。

如电信、电力、邮政等,这些行业高收益的取得是与行业的行政垄断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含有大量从非公平的竞争中取得的成分。

第四类是在公共权力可以进入市场做商业交易的各个领域内。

在以上四类高收入者群体中,前两类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市场公平竞争、效率提高和资源配置合理的结果,这样的高收入不但不会影响稳定,而且是一个社会能不断进步、经济能蓬勃发展的动力来源。

第三类由于垄断行业的特殊地位所形成的高收入正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改变,其改革的方向就是创造一个机会和条件平等的环境。

第四类是我国在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全面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位所导致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案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开始,每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都这么提,直到如今。

所以,它是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领域的正式精神。

共产党向来主张社会公平和公正。

为什么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分配政策上要把公平与效率相比放在“兼顾”的次要地位呢这与我国经济长期落后,难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众多社会矛盾,有密切的关系;与我国在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也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情势迫使我们积极进取,尽一切努力增大我国的国民财富和综合国家实力,所以邓小平南方讲话要求,“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与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这样就把增加国民财富总量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突出地提出来,效率成为第一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制约我国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当时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平均主义的影响。

为了更快地提高效率,增加国民财富总量,就必须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

这一句话也正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时所作的说明。

所以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提法,是适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是完全正确的。

经济理论界阐述和宣传这一分配政策的精神,也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代表不同利益的声音。

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单纯为一切敛聚财富的过程辩护,这就不符合改革的精神了。

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央一再强调,“先富要带动和帮助后富”,“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丝毫没有忽视社会公平的意思。

二、个人发言提纲:(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再思考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再思考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再思考作者:赵玉华理论探索 2019年09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报告强调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这与以往的提法有所不同。

于是,有人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错了,分配不公源于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其实,这种说法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误解。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含义我们讲的“效率优先”,仅指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坚持的原则,不能把它扩大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初次分配指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直接创造新价值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直接分配。

而目前我们所讲的初次分配,包括了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有单位的直接分配。

分配的主体包括国家、经营者、劳动者,分配的主体更多了,关系更复杂了。

分配的原则就是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效率优先。

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根据要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报酬,也就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具体说来,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必须与其投入相对称、相适应。

相对称是从质上讲的,收入与投入的要素挂钩,投入劳动获得工资,参与经营管理获得经营性报酬,投入资本获得利息、红利,投入土地获得租金。

相适应是从量上讲的,收入的多少与投入要素的数量相联系。

要素所有者虽然不能把投入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全部收归己有,但至少要做到所有者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量越多,获得的收益也越多,即高投入高回报。

当然,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还要受其所提供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及稀缺程度等影响。

初次分配中的这种以生产要素贡献为标准和依据对收入进行分配,收入大小与投入相对称、相适应,就是效率优先的经济学含义。

不能把分配的效率与生产中的效率相提并论,生产中的效率是指投入产出关系,讲的是具体产品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而分配中的效率强调的是分配的标准和依据。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

从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界、学界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再掀热潮。

赞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认为它符合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现在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

反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认为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原因是讲效率多了而不重视公平,这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相抵触,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也有人提出效率和公平同等重要,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7月29日,由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北京城市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讨论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

本报记者柏晶伟效率优先增进公平黄范章(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最近几年,中央文件开始的提法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后来提法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这在思想界、理论界引起了一些误解,认为效率优先不能提了。

也有人公开讲改革初期提“效率优先”可以,现在已经不合适了。

我的观点是,效率优先,增进公平。

我不否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改革初期是起到过重大作用的,没有这个提法就没有小平同志讲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不可能有市场经济。

当然,现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公平问题突出了,因此这些年文件里没有提。

虽然没有提效率优先,但提了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我很赞成坚持效率优先,然而仅仅提重视公平我感觉还是不足,因为重视公平只是表明市场经济有缺陷的一方面,而且对于政府的操作性不很明确,如何重视没有明确的操作性。

因此我提出来要增进公平。

我认为效率优先、增进公平表明效率与公平不仅有负的相关关系,还有正的关系,效率优先是增进公平的前提和条件,而增进公平是效率优先的归宿和目的,效率优先的结果是增进社会公平。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公平可以给我们的政策操作提供一个原则性的导向。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有两层含义:一、把个人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

二、把生产要素的收益和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挂钩。

坚持效率优先,就必然要求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当然,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不能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效率优先原则实现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

公平,是伦理学的概念,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

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对收入的宏观调控。

效率与公平上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统一性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基础。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从对立性方面看,两者存在着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一面。

收入差距较小,固然公平了,但对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刺激作用不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收入差距过大,固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又会出现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效率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效率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效率效率用在经济学上就是劳动生产率。

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高还是不高?实际情况是,虽然经济的盘子很大,但是效率低下。

为什么有人现在反对效率优先,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把效率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把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作为效率优先来看待,因此认为现在只重经济增长不注重社会公平。

事实上,GDP的增长不等于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可以和经济发展同步。

也可以不同步,我国现在是经济发展了,但是效率没有优先,各级政府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注重效率优先。

公平指的是什么?是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比分配公平范围广得多,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权利平等,不公平首先是指社会利用资源的机遇上不平等、不公平,由于政府的设计和政策的制定而造成社会成员在资源利用上不公平,结果造成收入差距扩大,最主要的是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行政垄断行业的设置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收入差异扩大,对于这些社会不公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而不是废除效率优先。

现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即便是将公平放在优先地位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是再分配的问题。

初次分配由市场来决定,再分配由政府来做。

所以我认为要想解决分配不公不是兼顾效率优先,而是应当对政府进行改革,深化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垄断行业市场化,舆论监督社会化,这才是解决当前分配不公的最根本的办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价值。

但如今的中国改革已经结束了初期的启动阶段,而进入现代制度建设时期,在这样的时期这个提法就逐渐显示出局限性。

第一,这一提法没有区分价值观和具体政策这样两个层面上的公正。

第一层面是作为基本价值观的公正,这个公正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现在社会在基本制度建设安排方面必须以公正这样的价值观为基本的依据,在这样的层面上公正是最为重要的,不存在公平和效率谁是优先的问题。

第二层面上的公正问题是具体的政策制定,这涉及到我们经常谈论到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经济效率和再分配两者的分量谁轻谁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解决公正和效率问题。

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如下: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平等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平分配的原则。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注重效率又促进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1985年在“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的研究课题中提出来的。

主报告由周为民、卢中原撰写完成,并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为题发表于《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

)•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相联系,肯定了改革的市场导向。

但在现实中,一方面,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旧体制下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就业、福利和保障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个体户、私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已有相当发展,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也出现了雇工人数远超过所谓“八人标准”乃至达百人以上的现象。

当时的收入差距、收入“不公平”程度已被不少人认为超过了“姓社姓资”的警戒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报告提出的中心观点,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主张。

•我国解放后最初实行的是贫民主义大锅饭的形式。

当时我们所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决定了如果不实行大锅饭制度,国民经济就无法维持下来。

因为解放战争以后,我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质财富非常缺乏。

据调查当时最高工资是最低的13倍多,而大锅饭形式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同舟共济的表现。

但是等到形势一好,这种分配方式就难以为继了。

•经过五个“五年计划”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办法不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好多人不按劳付酬,而是倒过来按酬付劳:也就是说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干多少活。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取向的改革,就要求按要素分配施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

三:解释•“效率优先”中的“效率”指的是社会经济效率。

从经济学上来讲,效率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效率,是可以用投入产出来表达的,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更重要的含义是指社会经济效率,关键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即使所有单个的企业都达到了自己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并没有达到最高的效率,因为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达到有效率的配置。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当前收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造成的。

贯彻和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领域、不同分配环节,以及不同分配机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标签:分配原则社会公平和谐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的社会条件。

效率优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保障。

只有注重效率,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

只有当经济效率达到最优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才算达到最优,物质生产与经济收益才会实现最大化。

兼顾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经济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然而,社会稳定也是建立在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上的。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兼顾公平,是收入分配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我国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实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来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

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格局也不合理。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升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4年达到0.465,2005年逼近0.47,2006年以来仍持续增长。

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正视且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正确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正确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正确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好了该原则,不仅使我们师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辩证地看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师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我在教学实践中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⒈什么是“效率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坚持“效率优先”?⑴含义:效率这一概念是表示资源利用程度的,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⑵原因:①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客观情况要求我们重效率。

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都决定了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效率优先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

③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就必须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这就必须讲效率。

④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它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⒉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在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⑴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⑵原因:①现在人们收入差距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趋势,反映分配公平的基尼系数客观上还处在上升趋势,必须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以维护社会稳定。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⑵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原则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原则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原则和方法介绍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原则包括: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提高
绩效为目标,强化考核,有效激励,完善薪酬激励和考核约束机制。

2.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并遵循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从本企业实际出发配置人力资源的原则。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发扬民主,接受监督,严格依照程序,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4.人力资源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实现责、
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5.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坚持系统次优化原则,即整体功能最大化,
而非每个局部功能最大化。

6.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能级对应原则也非常重要,人的能力与其
职务相适应,并适度小才大用。

7.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运用多种原则进行激励强化,如X、
Y、Z及群体动力学指导,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激励。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方法包括:
1.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预算。

2.进行职位分析和评估,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

3.建立招聘和选拔体系,制定招聘计划和流程,筛选合适的候选
人。

4.建立培训和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

5.制定绩效管理制度,设定绩效目标和评估标准,进行绩效评估
和反馈。

6.建立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

7.建立员工关系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
展环境。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争论背景出发,探讨争论的核心,解析该原则的关键,提出对该原则的正确认识。

标签:效率公平当前,“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

可把众多观点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仍然适用,需要继续坚持;二是该原则只是一种策略型分配原则,到目前阶段已需修正。

两种观点彼此对立。

那么,双方的理论依据各是什么,争议的焦点又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仔细分析,争议很大程度源于争论对象的不统一。

因此,从争论的背景出发,通过解析争论的实质、探讨争论的核心,才能厘清思路,明晰认识。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争论背景:收入差距的拉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该原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针对原有体制下的平均主义,为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提出的。

所以,该原则最初目的就在于强调机会平等,倡导按能力付报酬,旨在提高效率、反对平均主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日渐突出,并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农村和城市内部。

如2000年统计,当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2.79:1,位居世界第二;贵州与上海两地人均GDP 则相差8.5倍;且我国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呈现超过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因为城市中既有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富裕起来的人,也有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农村中的富人和穷人也同时涌进了城市。

由于收入差距问题的突出,人们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关注日益增多,我党对分配原则也开始不断调整,从最初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关系提法上的演变

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关系提法上的演变

我国公平与效率关系提法演变的原 因
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更加注重公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促进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建国初期: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题
添加标题
增强社会保障:通过调整公平与 效率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 系得以不断完善,为弱势群体提 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维护社会稳定:在公平与效率的 关系提法演变的过程中,我国注 重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社会动荡 和分裂,促进了国家的和谐发展。
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促进政府对公平和效率的平衡考虑 推动政府制定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政策 促使政府加强对效率和公平的监测和评估 激励政府探索更加有效的公平和效率协调机制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促进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
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促进社会公正:我国公平与效率 关系提法的演变有助于推动社会 公正,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
激发社会活力:合理的公平与效 率关系提法可以激发社会的创造 力和活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和社会进步。
YOUR LOGO
我国在公平与效率 关系提法上的演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我国公平与效我国公平与效我国公平与效我国公平与效 率关系提法的率关系提法演率关系提法演率关系提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难点1、效率优先的必要性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1、坚持效率优先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大李迅速致富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

当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5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计算会议成本,能使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时刻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减少开会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这家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对效率有影响吗?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师活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必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经济建设中,要不要讲究效率优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追求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追求效率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

并且,我国经济的效率长期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最高达到14、2%,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

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

壁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下一个治理的重点将是长江沿江污染企业。

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

《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过河北邯郸市的例子,1993年邯郸市GDP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为15、4亿元,损失总额高达32亿元,约占GDP的9%。

这就是说,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教师引导: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会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如果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将会导致两极分化,反而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分配众还要兼顾公平。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的含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6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

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教师活动:在收入分配中既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是不是矛盾?如何看待它们的关系?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

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7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回答:什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如何贯彻此原则?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在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三)课堂总结、点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中,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也明确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基本要求。

(四)实例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据此回答例1——例3[例1]效率优先,实质是()A. 发展生产力优先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D. 资源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答案:A[例2]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是因为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⑵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⑷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A. ⑴⑵⑶B. ⑵⑶C. ⑴⑶⑷D. ⑴⑵⑶⑷答案:D[例3]兼顾公平,是指()A.社会要消除收入差距B.实行平均主义,消除差别C.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D.社会收入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答案:C[例4]扩大内需,要积极扶持中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现阶段,我国必须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这是()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要求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⑶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⑷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的要求A.⑴⑵⑶⑷ B. ⑴⑶⑷C.⑵⑶⑷D.⑴⑵⑶答案:B★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