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营养性疾病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鱼类病害PPT课件

鱼类病害PPT课件

水温异常
水温过高或过低,超出鱼 类适宜生长范围,导致鱼 类生理机能紊乱。
溶解氧不足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鱼 类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其 正常生长。
营养与饲养管理
饲料质量差
养殖密度过大
饲料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影响鱼 类生长和免疫能力。
养殖密度过高,鱼类生存空间拥挤, 容易引起病害。
投喂不当
投喂过多或过少,导致鱼类消化不良 或饥饿,降低抵抗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鱼类病害 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鱼类病害概述 • 鱼类病害发生的原因 • 鱼类病害的诊断与预防 • 鱼类病害的案例分析 • 鱼类病害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鱼类病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类病害是指由于各种病原微生 物或寄生虫侵入鱼类机体而引起 的疾病,导致鱼类生长受阻、死 亡或繁殖能力下降。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鱼类病害可 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和寄生虫性病害等。
常见鱼类病害的症状
细菌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白 皮病等。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鳃丝 腐烂,皮肤溃烂,鳍条裂开等。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鲤春病毒病、草鱼出 血病等。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鳍条 基部充血,出现出血性溃疡等。
真菌性病害
寄生虫性病害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水霉病、鳃霉病等。 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菌丝,鳃 丝发白或出现坏死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病害有指环虫病、三代虫 病等。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消瘦, 游动缓慢,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等。
鱼类病害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降低产量
鱼类病害会导致养殖鱼类生长 受阻、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

鱼病防治讲座ppt课件

鱼病防治讲座ppt课件

病鱼鳃盖张开,鳃腔内有淤泥,鳃片色泽 发暗或发白,鳃丝末端腐烂,粘液增多, 有的鳃丝上可见白色的寄生虫或孢子虫的 白色小孢囊。
16
C 内脏
正常鱼体腔内无积水,肠道内食物分布均 匀肠道无充血发炎症状,肠壁完整,肝、 胆、鳔等器官色泽正常。
病鱼有的体腔内有积水,肠道内无食 物或有黄色粘液。
在发病鱼体表疑似病变部位上取适量组织和 黏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再滴加一滴无菌生 理盐水,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原则 是先以低倍镜观察,再以高倍镜观察。体表常 见的寄生虫种类主要有车轮虫、小瓜虫、斜管 虫、鱼波豆虫、钩介幼虫、粘孢子虫等。体表 镜检时,一般每个部位至少检查两个不同疑似 位点。
17
镜检
简易显微镜快速诊断法,即应用普通显微镜 对水产动物进行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常用于 对病鱼的体表、鳃、肠道、眼、脑等部位常 见的寄生虫性病原进行快速诊断。其主要判 断依据是虫体的形态特征和虫体寄生部位。 镜检是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查,检查的顺序与 目检相同,从而正确诊断鱼病,使对症下药。
18二是采用氯治剂,漂白粉5-10公斤 亩或强氯精3-5公斤/亩,池塘中留20公分水, 强氯精或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
2、选择优质鱼种 购买无病虫害,体质强健,无机械损伤,
肥瘦适中的鱼种。 3、选用优质饲料
选用营养搭配合理,粒径适宜,无霉变 的优质饲料。最好用知名大厂的饲料,一 分钱一分货,价格可能贵点,但品质的保 障。
8
三、鱼病的诊断
诊断鱼病是预防和治疗鱼病的 首要步骤,
只有在确诊基础上, 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治疗效果
。 是否正确诊断鱼病 是防治工作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现场调查
鱼体检查
9
(一)、现场调查 1:了解池塘中的各种情况 池中鱼的活动情况,放养密度,施肥数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由细菌引起,病鱼鳍条、 鳞片、肌肉等部位出现充 血、出血、坏死等症状, 严重时引起死亡。
败血症
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发 黑,鳍条残损,并伴有出 血、感染等症状,死亡率 较高。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肠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 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严重时鱼体消瘦、发黑 、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 治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鱼病概述 • 常见鱼病诊断 • 鱼病防治技术 • 常见鱼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鱼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病是指鱼类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 和生化反应。
分类
鱼病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和 营养性病害等。
锚头蚤病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病鱼体表出现许多针状虫体,影响生长和观赏价值,严重时虫体大量寄生 引起死亡。
03
鱼病防治技术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根据鱼病种类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等。
02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疗程,避免药物 残留和副作用,同时要结合病情合理用药,避免 滥用药物。
02 品质下降
鱼病会导致鱼类品质下降,如口感变差、营养成 分减少等。
03 经济损失
鱼病会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治疗 费用增加、养殖时间延长、销售损失等。
02
常见鱼病诊断
病毒性疾病0102源自03痘疮病由病毒引起,病鱼体表出 现许多白色小点,后期形 成一层厚厚的白痂,使鱼 呼吸困难而死。
出血病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来 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方法。

鱼类疾病诊断与预防精品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与预防精品课件

3、解剖检查
精品 PPT
解剖工具
精品 PPT
精品 PPT
内部检查
看腹水
看脂肪
看消化道 看肝胰脏
看胆囊 看鱼鳔
看脾脏
看心脏
看肾脏 看性腺
看脑皮层 看肌肉
精品 PPT
腹水
精品 PPT
体腔内脂肪沉积程度
营养过剩
精品 PPT
消化道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肝脏
精品 PPT
胆囊
2005年
2006年
40.00% 20.00% 0.00%
9.09% 11.02%
29.09% 24.58%
3.64% 2.54% 3.03% 4.23%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精品 PPT
藻类
真菌
8
常见细菌病及病原
常见细菌病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柱状嗜纤维杆菌
白皮病
柱状嗜纤维杆菌、白皮假单胞菌
体中用药对药物的限制,没有特效药。
➢ 疾病易扩散,而且反复发作,很难根治。
➢ 用药治疗时费时费钱,等到发现鱼病,开始用药
时已经损失惨重了。
精品 PPT
14
二、鱼病诊断流程
精品 PPT
鱼体病灶检查
是鱼病诊断的基础工作, 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关键!
精品 PPT
怎样才能做好 鱼病诊断?
精品 PPT
体型体色;体表粘液;鳞片;鳍条;肛门; 眼睛;口腔;鳃盖;鳃部
• 2006年草鱼病害以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 炎病等4种疾病最为典型,覆盖面最广,共造成 21.26亿元的损失。
精品 P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中PH下降,载氧能力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下降→→食欲降
低→→生长受制;PH>11对鳃有腐蚀作用→→呼吸困难→→
窒息死亡。
4、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氨气、硫化氢、重金属离子都会引起
鱼类疾病。如:鱼池底部腐殖质过多,并堆积了大量的没
有分解的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一方面消耗池水中
大量溶氧,另一方面还能放出硫化氢、沼气、氨气等有毒有
三种划分标准各有利弊,目前较多运用的是第2种划分。按
生长阶段划分易掌握,鱼苗阶段发病叫鱼苗病,但认识极肤浅,
并不能涉及到鱼病的本质。因为很多病为各个阶段年龄鱼所共
有(如锚头蚤病可发生在鱼种成鱼亲鱼各阶段)。按病灶发生
部位划分虽较前者形象、具体,但也不能从本质上深刻反映
(如烂鳃病有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或细菌引起等不同原因,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自动免疫(通过自己生理活动产生抗体)→→自然 的:病后或隐性感染后获得;人工的:菌苗、疫苗、 类毒素注射等等。
2)被动免疫→→自然的:通过母体带来的;人工的: 注射抗毒素,抗血清等。
精选课件PPT
21
2、鱼类天然免疫的机制
▲屏障功能:粘液:是非常有效的第一道防线,它是由体表 的粘液细胞产生,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一般来说水中病原体、 特别是细菌很难突破这道防线,因为粘液是胶状物质,限制细 菌运动,形成天然屏障;粘液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含 大量溶菌酶和杀菌物质,能杀灭病原体;粘液中还含有特异性 抗体。皮肤和鳞片:也是抵抗阻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的机械 屏障。粘膜:内脏器官的内屏障。
精选课件PPT
24
(一)现场调查(包括水和鱼两个方面)
即调查访问。虽鱼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但一般都表现有它 的寄生专一性和流行规律,所以对当地所养殖的鱼类的常见病、 多发病及流行规律要做到心中有数→→积累经验,但必须注意, 鱼病的发生也是不断变化的,如一些常见病可能逐渐减少,或 由于鱼种的引进,使一些过去少见(未见)的病会大量发生 →→应综合考虑。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设立专项资金,支 持科研机构开展鱼 类疾病防治技术研 究
加强监管,确保鱼 类疾病防治技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汇报人:PPT
Part Seven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 前景展望
市场前景分析
市场需求: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疾病防治技术需求日益增长
技术进步: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提供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政策,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提供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
国际合作: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 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合理投喂:根据鱼 类生长阶段和营养 需求,合理投喂饲 料,防止营养不良
定期检查:定期对 养殖水体进行水质 检测和鱼类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环境控制:改善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 免疫接种: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益生菌、噬菌体等
免疫防治技术
疫苗研发:针对不同鱼类疾病,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 免疫增强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鱼类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免疫检测技术:通过检测鱼类免疫状态,及时发现疾病隐患 免疫治疗技术:针对已患病鱼类,采用免疫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基因防治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 术对鱼类进行基 因改造,提高其 抗病能力
案例二
疾病名称:细菌性败血症 发病原因:水质污染、饲料变质、鱼体损伤等 症状表现:鱼体发红、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防治措施:改善水质、更换饲料、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案例三
发病原因:水质污染、饲料 不当
疾病类型:细菌性烂鳃病
防治措施:改善水质、调整 饲料、使用药物治疗

《鱼类营养》课件

《鱼类营养》课件
鱼类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 良好来源,有助于维 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鱼类中的蛋白质对大 脑功能和神经系统发 育也有重要作用。
鱼肉中的蛋白质结构 易于消化吸收,适合 各年龄段人群食用。
脂肪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特 别是omega-3脂肪酸,有益于心血管 健康。
鱼类中的脂肪也有助于提高饱腹感, 控制体重。
05
鱼类营养与疾病预防
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鱼类免疫系统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
营养素是维持鱼类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增加患病风险。
维生素与免疫功能
维生素是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够增强免疫 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力。
蛋白质与免疫功能
碳水化合物
鱼类不含碳水化合物,其能量 来源主要依赖于蛋白质和脂肪 。
维生素和矿物质
鱼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 质,如维生素A、D、E以及硒 、碘等,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
重要。
鱼类食物来源
天然水域
鱼类主要从天然水域中摄取食物 ,包括浮游生物、昆虫、小鱼、 甲壳类等。
人工饲料
在养殖业中,鱼类主要食用人工 饲料,这些饲料根据鱼类的营养 需求进行配制。
鱼类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生长速度减缓,而营养物质过剩则可能 导致过度生长和代谢问题。
营养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速 度和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在孵 化期和稚鱼期,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较高;而在成鱼阶段, 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需求量会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和配方不断涌现,研究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提高鱼类的营养价值和生 长性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疾病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疾病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疾病
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 、 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
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
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 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
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
二 、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一)理化因素 1.物理因素 主要为温度和透明度。
二、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一要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合理
的放养密度;
二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生长活动情况,
定时定量投喂,保证鱼吃饱吃好;
三要选择配方科学、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颗
粒饲料投喂,避免鱼体发生营养性疾病;
四要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要勤巡塘;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池塘日记;
(三) 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对投饵、施肥、放养密度、放养品 种和规格、各种生产操作记录以及历
年发病情况等都应作详细了解。
另外,对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各地敌 害的发生情况也应一并进行了解。
二、病鱼的检查 (一)鱼体的肉眼检查 一些较大的寄生虫和真菌如蠕虫、甲壳动 物、软体动物幼虫、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 水霉等,用肉眼即可识别出来。
鱼病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精养池塘的水质管理
第一、清除池塘底过多的淤泥。
第二、定期泼洒生石灰(pH值偏低时)。
第三、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减少 底层氧债,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第四、水质过肥时用硫酸铜等药物适当杀死 部分藻类,加注新水。 第五、在高握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底 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第六、利用光合作用改良水质。
(二) 了解水质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情况
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在平均水温25℃左右时, 毒力显著增高,水温降到20℃以下时,则毒力减 弱。斜管虫适宜在水温12-18℃时大量繁殖。小 瓜虫生长和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当水 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6℃时,则停止发育。 当水源被污染时,因污水种类和性质不同而 出现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灰白色等,透明度 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pH值、氯化物、硫 化物等与鱼病流行的关系极为密切。 了解周围的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源或流行病 的传播源,鱼池周围的环境卫生等。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 【防治方法】1. 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 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 2. 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非凡等消毒剂。
• 3.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鱼虾调理液改善鱼体质。
鱼类疾病诊断
7
鲤鱼痘疮病
• 【病原】疱疹病毒
• 【症状】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 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 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 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 “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 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 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 性腺发育。
• 【防治方法】1. 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从而减少淤泥消耗大量的 氧气
• 2. 做好鱼体;饲料、工具和食场各项的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应用药物预防,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范在先。
• 3. 该病一旦发生则周身病变,必须以内服与外用泼洒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单 用一种方式,治里则不治表,治表则不治里,达不到里表兼治的目的。
鱼类疾病诊断
11
二、细菌性疾病
• 细菌性败血症
• 细菌性烂鳃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赤皮病
• 白头白嘴病
• 竖鳞病
• 打印病
• 白皮病
• 疖疮病
鱼类疾病诊断
12
细菌性败血症
•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 尔森氏菌等
•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
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
鱼类疾病诊断
17
鱼类疾病诊断
18
鱼类疾病诊断
19
• 【流行情况】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 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 在4~5月。

鱼类疾病的防治精品医学课件.ppt

鱼类疾病的防治精品医学课件.ppt

[流行情况]
此病传染性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养殖 场的鱼种培育池,主要危害鲢、鳙鱼的夏 花鱼种,夏花草鱼为次,流行季节以6~7 月最盛。一般死亡率在30%左右。该病的 病程较短,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 对鱼种生产威胁较大。
[防治方法]
(1)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 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严格清塘消毒,挖除污泥。
(3) 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g个体,注 射土霉素3mg。
(4)每kg饵料中加土霉素1.8g做成颗粒饵料,每 50kg)用5ppm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 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 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 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 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 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 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 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 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将 病变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到有大量六角形的 病毒颗粒。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如注 射灭活疫苗,不乱用药物,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 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待 研究。
二、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1.白皮病
[病原] 白皮极毛杆菌。 [病症] 发病时,尾鳍末 端有些发白,随病情的发 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 部躯干,蔓延的部分出现 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 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 不全,不久病鱼的头部朝 下,尾部向上,在水中挣 扎游动,不久即死去。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7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8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9
8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9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0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1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2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3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4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5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6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7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8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9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0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1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2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3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4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5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6
黄颡鱼: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1.草鱼出血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1
2.白头白嘴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2
3.细菌性肠炎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34 Nhomakorabea细菌性烂鳃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4
5.赤皮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5
6.打印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6
7.小瓜虫病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7
淡水鱼病图谱 ppt课件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 (2)PPT课件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 (2)PPT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缝脊 缝线
缝面观
极囊核 胞核
极囊孔 极囊 极囊丝 胞质 嗜碘泡 壳面观
2、球虫:艾美虫(Eimeria spp.)
• 主要寄生在鱼的肠道、肝脏、胆囊、肾脏 等部位。我国危害较大的为青鱼艾美虫。
• 常引起病鱼贫血、食欲低下、引发肠炎, 严重时肠穿孔。
1.卵囊膜 2.孢子和孢子膜 3.孢子体 4.胞核 5.孢子 残余体 6.极体 7.卵囊残余体
• 由于小瓜虫对宿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绝大多数淡 水鱼类都受其危害,各国鱼病研究者一直都很重视 小瓜虫病的研究。
• 春秋两季爆发
小瓜虫的生活史
• 分为三个阶段: 包囊阶段 掠食体阶段 滋养体阶段
2、斜管虫(Genus Chilodonella)
• 流行地区广,是一种世界性的光谱性寄生 虫。
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 6 具有应激性; • 7 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原生动物(二) 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
一、纤毛虫类
• 1、小瓜虫 • 2、斜管虫 • 3、杯体虫
1、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 是一种世界性的鱼病,是淡水鱼的致命杀手之一; 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均有分布。
中性红染色×950,示杯体虫活体形态

鱼病防治讲座ppt课件

鱼病防治讲座ppt课件

B 了解现场管理情况
施肥量过大,饲料质量较差,投喂过 多,都易引起水质恶化,给病原体加 速繁殖创造条件;
反之,如果水质较瘦,食料不足,会 引起鱼的萎瘪病、跑马病等;如果拖 网和其它操作不小心,也易使鱼体受 伤,引起赤皮病和水霉病。
12
C 了解水质变化
调查水源、水深、加水、换水情况, 观察水色有无异味,需要现场测试水 的酸碱度和溶氧,并确定应进行水质 的化验项目,现场采水样。
10
A 了解病鱼在池中现象
鱼病发生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型鱼病,病鱼在体色和体质上与正 常鱼差别不大,仅在病变部位稍有变化, 但一经出现死亡个体,死亡率随即急剧上 升,常有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 慢性型的病鱼则往往体色较黑,体质瘦 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死亡率一般是 缓慢地上升,经过较长时间出现死亡高峰11 。
车轮虫 小瓜虫 斜管虫 鱼波豆虫 钩介幼虫 粘孢子虫
19
鳃丝快速镜检法
鳃丝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指环虫、三代虫、 隐鞭虫、粘孢子虫等。诊断时,用镊子取一 小部分鳃丝和黏液置于载玻片上,然后进行 显微镜下诊断。
指环虫
三代虫
隐鞭虫
粘孢子虫
20
肠道快速镜检法
肠道常见的寄生虫主要为毛细线虫、艾美 虫、粘孢子虫等,诊断时,用镊子取适量 前肠壁黏液置于载玻片上,然后进行显微 镜下诊断。
24
25
26
27
2、肠炎病 本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主要危害1-2
龄草鱼,多发于4-9月,饲料变质,不合理饲喂, 水质恶化是本病主要诱因。 本病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降低病鱼离群独游,鱼 体发黑,尾鳍边沿发白,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解剖肠道充血,内有黄色粘液。 防治方法:严格执行“四定”投料方法,早春 刚开始吃料阶段注意适当控料。 发病后可采用二氧化氯150-200g/亩/.m对水体 消毒,肠炎灵250g+多维100g拌料40公斤,一日 一次,连用5天。

第七章、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PPT课件

第七章、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PPT课件

锚头蚤
身体分头、
胸、腹三部 分。
11、鱼虱病
症状: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
血液。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 的感染。五六个鱼虱会在十来分钟咬死 一尾15cm长的健康鲫鱼。危害大。 治疗方法: 1、0.3-0.5mg/L敌百虫溶液药浴。虫体 会被麻痹并且脱落掉入水底。 2、用5-8mg/L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7、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粘球菌 症状:病鱼额部和嘴周围细胞坏死,变白。发 生溃疡。有时会带有灰白色的绒毛状物。体瘦 发黑。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会全部 死亡。多见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治疗方法 :1mg/L的漂白粉撒入水族箱里消毒。

8、肤霉病(水霉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 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身体上长出白毛。重时白毛可包围鱼 体。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四季皆会出现。 治疗方法:预防,捕捞、运输时小心,放养新 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 生、投放饵料要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 1、2%-3%的盐水浸洗,1次5-10分钟/d。 2、1-2mg/L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d 。 3、2mg/L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 鱼浸泡20-30分钟。
暗。不爱游动。几小时至几天死亡。 治疗方法: 1、换水及冬季注意温度的变化,防止 温差过大的变化。可有效预防此病。 2、已得病的可将温度调高几度后静养。
20、气泡病
症状:病鱼体表(尤其是尾鳍)、鳃丝、肠子 内充满气泡。身体失衡,尾上头下浮于水面, 无法摄食。多发于春末夏季的高温季节。 治疗方法: 1、高温季节应注意遮阳。保持水质新鲜。可 有效预防此病。 2、病鱼可转移到清水中静养一天左右。 3、用打气泵驱除水中过度饱和的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肝细胞能分泌胆汁,通过肝管进入胆囊 中储存。胆囊呈椭圆形,大部分埋在肝 脏内,因储存胆汁而呈深绿色。
• 肝胆具有调节营养物质代谢,解毒,免 疫,凝血等功能。
肝胆综合症
• 病因 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投饲过量,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 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 含有有毒物质等因素引起摄食不足或影响 胆汁色素代谢等代谢障碍,不能合成载脂 蛋白,以致脂肪积存肝内。
• 症状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 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肿大,轻微 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肝色泽逐 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白色相间,形 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 或大部分变成“绿肝”。胆囊明显肿大, 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 无色。
• 每千克饲料,一次量,维生素C4克, 维生素E4克,胆碱7.5克,葡萄糖醛酸 内酯0.1克,甘草粉2.5克和胆汁粉 0.15克,拌饲喂养,每天一次,连用7 天。
谢谢
营养性疾病
• 因体内各种营养素过多或过少, 或不平衡引起机体营养过剩或 营养缺乏以及营养代谢异常而 引起的一类疾病。
• 包括 肌饿症和营养缺乏症 • 肌饿症包括:跑马病,萎瘪病。 • 营养缺乏症包括:蛋白质氨基
酸缺乏症 ,脂肪缺乏症,维生 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
肝胆综合症
• 肝脏是由胚胎期消化道的上皮突起发展 起来的,多数鱼类的肝脏是由相互交错 的肝脏细胞索组成,索之间有大量的毛 细血管。
草鱼脂肪肝,肝呈黄白色
铜中毒时,肝脏受损出现绿肝病
维生素E缺乏时鲤鱼表现出绿肝病
铜中毒时,肝脏肿大,发绿
胆囊肿大,充满浓稠性的胆汁
胆囊肿大,囊壁扩张变薄,充血发 红,囊内充满带红色的胆汁液。
沉淀于肝脏中的胆汁色素及网 状坏死细胞
胆汁色素沉淀,胆管周围及上游部分的肝细 胞形成空泡变性,成为凹巢状。
慢性绿肝病肝脏的病理切片
胆色素为黄亮色无构造的小• 每立方米水体,一次量,含氯石灰11.5克,或20%二氯异氰脲酸钠0.3-0.6 克,或30%三氯异氰脲酸粉0.2-0.5克, 全池泼洒,15天一次。
• 板蓝根,一次量,每千克饲料100克, 每天一次,连用3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