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基本生理功能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f6e509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6.png)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去极-10化0 :在极化基础上,膜内外电位差
减小。去极化表示细胞处于兴奋过程。
+20
mV
0
-20
-40
阈电位
-60
-80
-100
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即膜内负电位 大。超极化表示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0mv -70mv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 后再向RP方向恢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
(二)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三)传导特点 •
1、生理完整性 • 2、双向性 • 3、相对不疲劳性 • 4、绝缘性 • 5、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
0
小结
1.静息电位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刺激的阈值(threshold)即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
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AP)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条件
内因
组织细胞的功能条件
外因刺激
性质
适宜的刺激
刺激的强度(= 或>阈 强度)
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对钠的达100倍。 静息时有少量钠离子进入膜内,所以实测
值比计算值要小。
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
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兴奋性(共61张PPT)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兴奋性(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a484b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b.png)
骨骼肌收缩功能的运动单位
运
动 单 位
运动神经元
神经纤维 骨骼肌纤维(效应器)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 的全部骨骼肌纤维 所组成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1、肌肉—肌束—肌细胞(肌纤维)—肌原纤维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ENa
EK
河豚毒素 四乙胺 四乙胺
去极化(含 复极化 未恢复到 轻度超极
反极化)
RP
化
快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相关的概念:
膜的极化(polarization) ——细胞这种内负外正
的状态。
去极化(depolarization)——又称除极化,是指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先发生去极化, 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
1个外在表现2(肌)肉肌收缩丝的外:在粗表现肌) 丝:肌球蛋白(头、尾)
横桥+长杆
静细息肌膜 丝电:位肌值纤接蛋近白(K+肌的动平蛋衡白电)细位、。肌原肌丝凝:蛋白肌、动肌钙蛋蛋白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Tnc、Tnt、Tni)
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
K相+对外不流应、期复极3低化)于至横静对息阈小电上位管刺水激、平起反纵应小管钠通、道肌部分质恢复网、三联体、二联体
本章要点
掌握: 5个概念(兴奋性、阈值、静息电位、动作
电位) 4个机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肌接
头兴奋传导、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 3个特征(动作电位、兴奋传导、神经肌接
头处兴奋传递) 1个外在表现(肌肉收缩的外在表现)
小学生生理课ppt课件
![小学生生理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600a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e.png)
防火安全
介绍火灾的起因和预防措施,如 不乱丢烟蒂、正确使用电器等。
防溺水安全
讲解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以及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05
实践与实验
人体模型演示
总结词
通过人体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人 体结构。
VS
详细描述
使用人体模型展示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如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构造和功能。
生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人体各系统的生理结构 和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等。
教学方法
PPT演示、讲解、互动讨论、实 验观察等。
02
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
总结词
支撑和保护
详细描述
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它由头 骨、脊椎骨、肋骨和四肢骨等组成,为身体的稳定和运动提供了基础。
肌肉系统
总结词
运动和维持姿势
详细描述
肌肉系统由许多不同类型的肌肉组成,主要功能是使身体产生运动和维持姿势。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产生力量,使身体能够进行各种动作。
消化系统
总结词:摄取营养
详细描述: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 。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组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 可被身体吸收的物质。
饮食建议
鼓励小学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物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高糖和高脂 肪食物的摄入。
运动与健康
适量运动
小学生需要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促进身 体健康和心理发展。
运动类型
适合小学生的运动类型包括跑步、跳绳、游泳、骑车等,可 以结合游戏和团队活动进行。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41c698b307e87100f6963b.png)
第14页/共73页
2.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机体的环境经常发生变化,但并不是任何变化都能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
发生反应的。刺激有物理性刺激,如声、光、电、机械、温度等;化学性刺激, 如酸、碱、药物等;生物性刺激,如昆虫叮咬等;心理性刺激,如社会因素的 影响。
第15页/共73页
刺激作用于组织细胞时,必须要持续一定时间并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 反应。一般将刚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阈强度 的大小能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组织兴奋性高所需要的阈刺激则小,兴奋性低 所需要的阈刺激则大。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是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所以兴奋性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兴奋性,一种组织细胞 的兴奋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兴奋性的高低与其机能状态有关。在疾病状态下, 细胞的兴奋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第23页/共73页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24页/共73页
二、循环系统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
过程。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组织液循环、淋巴循环等。血液循环是指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不 断地将O2、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器官、
第一节 人体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一)细胞是身体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形态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两种或两种
以上组织成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 细胞:细胞的外壳为细胞膜,里面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
质。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示保护细胞和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 水、蛋白质、酶、线粒体和其他各种细胞器,主要功能是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 场所。线粒体是人体所需能量的发电站,人体摄入的营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转化 能量。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染色体,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
2.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机体的环境经常发生变化,但并不是任何变化都能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
发生反应的。刺激有物理性刺激,如声、光、电、机械、温度等;化学性刺激, 如酸、碱、药物等;生物性刺激,如昆虫叮咬等;心理性刺激,如社会因素的 影响。
第15页/共73页
刺激作用于组织细胞时,必须要持续一定时间并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 反应。一般将刚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阈强度 的大小能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组织兴奋性高所需要的阈刺激则小,兴奋性低 所需要的阈刺激则大。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是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所以兴奋性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兴奋性,一种组织细胞 的兴奋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兴奋性的高低与其机能状态有关。在疾病状态下, 细胞的兴奋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第23页/共73页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24页/共73页
二、循环系统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
过程。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组织液循环、淋巴循环等。血液循环是指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不 断地将O2、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器官、
第一节 人体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一)细胞是身体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形态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两种或两种
以上组织成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 细胞:细胞的外壳为细胞膜,里面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
质。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示保护细胞和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 水、蛋白质、酶、线粒体和其他各种细胞器,主要功能是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 场所。线粒体是人体所需能量的发电站,人体摄入的营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转化 能量。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染色体,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
生理学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共39张PPT)
![生理学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1837f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5.png)
神经—体液调节
Neurohumoral regulation
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也可受到神经支配, 它们的活动受到神经系统调节,这类通 过神经活动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 机体组织细胞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神 经—体液调节。
如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可支配肾上腺髓质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肾上腺髓 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后两 者再对机体组织细胞进行调节。
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是通负反响方 式进行调节.
负反响举例: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变化,并将这一 变化转化为神经冲动,后者由传入神经 传到心血管中枢,中枢进行分析后通过 传出神经,发出指令到效应器 — 心脏和 血管,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使动脉 血压回到正常水平。
体内只有少数情况是通过正反响方式进行调节.
如分娩过程、排尿过程和血液凝固过程等。
正反响举例:分娩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子宫颈的剌激可引 起催产素的释放和子宫底部肌肉的收缩 增强,进而使胎儿对子宫颈的剌激更强 ,从而引起更多催产素的释放和子宫更 强烈的收缩,这一过程的重复直到胎儿 娩出为止。
排尿过程
但是在肾动脉血压低于80mmhg时,平滑肌舒张到 达极限,当血压高于180mmhg时,平滑肌收缩到达 极限。
人体反响控制系统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of the body
负反响:反响信号的作用性质和方向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和方向相反。
当某种因素使受控局部活动增强或减弱 时,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受到干扰, 这时,受控局部活动增强的反响信号可 传递至控制局部,使控制局部的活动减 弱或加强,结果导致受控局部的活动向 原有的平衡状态的方向转变和恢复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3d006e30508763231121291.png)
2.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 ∵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 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 +
[K ]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A-]i不能向膜外扩散
[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 • [K+]o↑→膜内电位↑(正电场)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
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局 部 电 流 :
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 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
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 AP
外来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作用于G蛋白 (鸟苷酸结合蛋白)— 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及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完 成信号跨膜传导
第三部分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
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变化”。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
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bioelectricity)。细胞生物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临床 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及视网膜电图等就是 这些不同器官和组织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表现。
生理学-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部分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部分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部分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第四部分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第五部分 骨骼肌的收缩
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PPT课件
![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636c08b9f3f90f77c61b45.png)
无抗A、无抗B
O 无A、无B 抗A、抗B
可编辑版课件
16
淋巴循环
❖ 淋巴器官
➢ 胸腺:T型淋巴细胞
➢ 脾脏:贮存血液,产生淋 巴细胞,引起免疫反映
➢ 骨髓:造血干细胞
➢ 淋巴结:茎部、腋窝、腹 股沟及肠系膜
➢ 扁桃体:鄂、咽、舌,上 呼吸道感染的屏障
❖ 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汇入 静脉回流心脏
❖ 淋巴液:组织液渗入 可编辑版课件
白
❖ 血细胞功能
➢ 红细胞: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 白细胞:吞噬异物、清楚破损老化细胞
❖ 血小板:含有丰富的可编辑凝版课血件 酶,释放凝血酶 15
人类的血型系统
❖ ABO血型系统
血型
红细胞抗原 (凝集原)
血浆中抗体 (凝集素)
❖ 红细胞表面含有不同的 A A
抗B
糖分子
❖ Rh血型系统
BB
抗A
AB AB
11.3kPa (85mmHg)。
❖ 高血压大于140/90
❖ 低血压低于90/60
可编辑版课件
13
血液的成分
❖ 血浆:水分和无机盐类 ❖ 血细胞
➢ 红细胞 ➢ 白细胞
➢ 嗜酸性 ➢ 嗜碱性
➢ 血小板
➢ 造血干细胞
可编辑版课件
14
血液的功能
❖ 血浆的功能:
➢ 维持酸碱平衡 ➢ 维持血液具有稳定的渗透压 ➢ 体内运送和交换各种可溶性物质的主要载体 ➢ 血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纤维蛋
❖ 嗅觉器官:
➢ 嗅细胞 ➢ 表面具有嗅觉响应器 ➢ 感冒流鼻涕嗅觉迟钝:
鼻粘液覆盖嗅黏膜
可编辑版课件
27
声音感受器-耳
❖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 波)——>外耳道(声音进 入中耳)——>鼓膜(产生 振动)——>鼓室内听小骨 (把振动的声音放大)— —>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 传到听神经)——>听神经 (把声音传给大脑)——> 大脑(产生听觉)
人体结构功能 ppt课件
![人体结构功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f3b749caaedd3383c4d3a4.png)
《人体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1
人体 结构和功能
• 一,人体的构成: •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 •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 ↓ 人体
细胞健康 ---------决定---------→ 人体健康
• 二,人体的八大系统: •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 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
ppt课件
10
三、胃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形态 即两壁、两缘、两口。两壁即前、后两壁,两缘即大弯和小弯,两口即 上口贲门、下口幽门。 2.分部 分四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幽门部临床也称胃窦,分幽 门窦和幽门管两部。 (二)胃的位置 胃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少 部位于腹上区(剑突下)。 注: 二门部— 贲门部、幽门部。
ppt课件 16
表3-1 胆汁排泄途径 肝细胞→肝内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腔 ↑↓ 胆囊 胆汁排泄途径
胞内左右 总总大头 一总入囊 二总入腔 注: 胞—肝细胞 内—肝内胆管 左右—肝左右管 总(一总)—肝总管 总(二总)—胆总管 大头—十二指肠大乳头 囊—胆囊
(一)形态位置 大肠起自回肠,终于肛门。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 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 特征性的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共三条 ,交汇于阑尾根部。
1.盲肠 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 阑尾。 阑尾:长6~8cm,末端位置 不定。根部固定,恰是三条 结肠带交汇处,是临床手术 寻找阑尾的重要标志。其体 表投影为麦氏点,即脐与右 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2.结肠
(3)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骨的最外边,含有丰富 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在骨的生长、发生、修复和改建中 起重要作用。
ppt课件
1
人体 结构和功能
• 一,人体的构成: •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 •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 ↓ 人体
细胞健康 ---------决定---------→ 人体健康
• 二,人体的八大系统: •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 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
ppt课件
10
三、胃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形态 即两壁、两缘、两口。两壁即前、后两壁,两缘即大弯和小弯,两口即 上口贲门、下口幽门。 2.分部 分四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幽门部临床也称胃窦,分幽 门窦和幽门管两部。 (二)胃的位置 胃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少 部位于腹上区(剑突下)。 注: 二门部— 贲门部、幽门部。
ppt课件 16
表3-1 胆汁排泄途径 肝细胞→肝内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腔 ↑↓ 胆囊 胆汁排泄途径
胞内左右 总总大头 一总入囊 二总入腔 注: 胞—肝细胞 内—肝内胆管 左右—肝左右管 总(一总)—肝总管 总(二总)—胆总管 大头—十二指肠大乳头 囊—胆囊
(一)形态位置 大肠起自回肠,终于肛门。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 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 特征性的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共三条 ,交汇于阑尾根部。
1.盲肠 左接回肠,上续结肠,下连 阑尾。 阑尾:长6~8cm,末端位置 不定。根部固定,恰是三条 结肠带交汇处,是临床手术 寻找阑尾的重要标志。其体 表投影为麦氏点,即脐与右 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2.结肠
(3)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骨的最外边,含有丰富 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在骨的生长、发生、修复和改建中 起重要作用。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
![人体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0717fa5e9856a561260a2.png)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 高度的评价:“哈维由于发现了 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 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 学的起点。
12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 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 “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 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 当以知识的教条为师”。
动脉是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 静脉是运回血液到心脏的血管,血液 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与静脉的移 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心脏 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 流,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10
生理学—绪论
11
生理学—绪论
1660年和1668年,Malpighi 和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 看到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 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 环过程,证实了Harvery 的推论。
17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18
生理学—绪论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 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 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 “通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15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
生理学—绪论
人体生理学
PHYSIOLOGY
1
生理学—绪论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 学的起点。
12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 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 “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 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 当以知识的教条为师”。
动脉是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 静脉是运回血液到心脏的血管,血液 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与静脉的移 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心脏 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 流,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10
生理学—绪论
11
生理学—绪论
1660年和1668年,Malpighi 和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 看到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 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 环过程,证实了Harvery 的推论。
17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18
生理学—绪论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 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 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 “通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15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
生理学—绪论
人体生理学
PHYSIOLOGY
1
生理学—绪论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第二章人体生理系统ppt课件
![第二章人体生理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e0e5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f.png)
7.2 温度觉
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刺激范围是-10—60度 超过这个 范围不产生温度觉,会产生痛觉。32°是生理零点 人和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与室内设计相关的是室内的供暖、 送冷、通风的标准和质量。
二、神经系统
1、末梢神经系统 指中枢神经和身体各部位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调节系统组成:a进行维持生命所需 的反射、机能调节的脑干-脊髓系统 b进行本能、情感行 为的大脑边缘系统。C进行高级思维判断活动的大脑新皮 层
• 皮肤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它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感 觉器官,它对人的情绪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皮肤广 泛分布的神经末梢是自由神经末梢,构成真皮神经 网络,形成了位于真皮中的感受器,可产生触、温、 冷、痛等感觉。
7.1 痛觉
人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环境的过强的刺激会引起痛觉。
A 痛觉与室内界面的关系 要求室内构配件和局部设计,凡 是直接接触皮肤的部位保持光滑,无刺伤的危险,如扶手、 台口、墙角、家具拉手和开关等。 B 痛觉与环境振动的关系 要避免振源的持久振动引起皮肤 和内脏的持久钝痛,轻者使人麻木,重者会损伤人的器官 C 痛觉与环境噪声的关系 主要防止强噪声对人耳的刺痛和 损伤,当噪声源不能控制时,则要做好个人防护。 D 痛觉与局部过热的关系
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 会有不同,与知觉对象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 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复杂的环境中,知觉对象隐蔽、 外部标志不鲜明、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时,语言的提示或思 维的推论,可唤起过去的经验,帮助人们去立即理解当前 的知觉对象,使之完整化。此外,人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人 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进入眼球---晶状体----视网膜上,心房、形成物体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的信号: 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含有信息内容的化 学物质, 或机械的、电的、电磁波等刺激
受体: 细胞膜上的某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与某些 化学物质作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的生物效应 功能:识别、结合、转发信息
信号的类型
❖ 化学信号 激素, 递质, 细胞因子 ❖ 机械信号 声音 ❖ 电磁信号 光 ❖ 电信号 电流
概念: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细胞生理功能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①远分泌(telecrine):激素→血液→靶细胞 ②旁分泌(paracrine):激素→组织液→靶细胞 ③神经分泌(neurocrine):神经细胞→激素→血液→靶细胞
Receptor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
§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三.生殖(reproduction)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命物质或机体与周围环境间所进行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分解代谢)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此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
方式:单向性 指 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特点:①单方向一次性完成,中枢不受效应器的反
作用。 ②在生理功能调节中少见。
例如: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 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 经调节活动,故BP和HR维持在高水平。
二、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机制多(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
二. 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前馈信息
干扰信息
监测装置
输入 信息
控制系统 控制信息 受控系统
输出
不是由输出变量发出反馈信号
干扰信息通过监测系统发出信号,对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对抗干扰,保持输出稳定。如条件反射 ,超前的适应性 反应。
前馈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 使活动更加准确。
§2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signal transmembrane tranduction of cell 概念:
各类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型,从 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可理解为跨膜信号传递。 信号: 含有信息内容的一种物质或刺激
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例如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
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径↓→小A的灌注量不 致增大.
体内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可分为: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3.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2.意义
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概念: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 特点:快速、局限、准确、精确、协调 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 反 馈 信 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 反 馈 信 息-
机能活动
特点 ①正反馈是维持系统再生状态
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 ②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
基强度:当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时的刺激强度阈值,称为基强度。
时值:在2倍基强度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称 为时值。时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时值愈短,组织 兴奋性愈高。
由于时值的测量较复杂,故通常把刺激作用的时间 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于某一数值,观察引起组 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一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阈强度或阈值。低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高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等于阈值的刺激称 为阈刺激。测定组织阈值的大小,可以近似地反映 组织细胞兴奋性的高低。阈值愈小,表明组织兴奋 性愈高;反之,阈值愈大,则兴奋性愈低。 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的兴奋性较高称为可兴 奋组织。
(一)内环境
1.外环境 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自然、社会环境) 2.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W. Cannon
(二)稳态(homeostasis)
1.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细胞外液中的PO2、 PCO2、pH、渗透压等 保持动态平衡)
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极其分布 体液:体内含有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 fluid)。 分布:细胞内液:约2/3,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占体重20%。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占体重15%。 血 浆:占体重5%。 淋巴液、脑脊液 胸膜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二、内环境与稳态
转换 利用
(能量代谢)
细胞的兴奋性
一、
(一) 兴奋性是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或特性。
神经 肌肉细胞 腺细胞
在实验中,常用电刺激作为人工刺激来观察 和分析神经或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因为: (1)容易获得; (2)容易控制; (3)不引起组织损伤,因而可以重复使用。
2.刺激参数与组织兴奋的关系 通常先将3个参 数中的一个固定于某一数值,然后观察其余两个 的相互影响缩作为兴奋反应的指标,逐渐由小 到大改变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每改变一次刺激 时间,用由弱到强的强度来刺激神经,观察每一次 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如果用纵坐标代表引 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用横坐标代表刺激持续时 间,则可在坐标图上绘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 曲线。
跨膜信号转导
(transmembrane tranduction)
外界信号 细胞膜表面
一种或几种膜蛋白分子构象改变
胞内信号分子变化 引起相应的效应
受体: 细胞膜上的某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与某些 化学物质作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的生物效应 功能:识别、结合、转发信息
信号的类型
❖ 化学信号 激素, 递质, 细胞因子 ❖ 机械信号 声音 ❖ 电磁信号 光 ❖ 电信号 电流
概念: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细胞生理功能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①远分泌(telecrine):激素→血液→靶细胞 ②旁分泌(paracrine):激素→组织液→靶细胞 ③神经分泌(neurocrine):神经细胞→激素→血液→靶细胞
Receptor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
§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三.生殖(reproduction)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命物质或机体与周围环境间所进行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分解代谢)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此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
方式:单向性 指 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特点:①单方向一次性完成,中枢不受效应器的反
作用。 ②在生理功能调节中少见。
例如: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 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 经调节活动,故BP和HR维持在高水平。
二、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机制多(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
二. 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前馈信息
干扰信息
监测装置
输入 信息
控制系统 控制信息 受控系统
输出
不是由输出变量发出反馈信号
干扰信息通过监测系统发出信号,对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对抗干扰,保持输出稳定。如条件反射 ,超前的适应性 反应。
前馈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 使活动更加准确。
§2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signal transmembrane tranduction of cell 概念:
各类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构型,从 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可理解为跨膜信号传递。 信号: 含有信息内容的一种物质或刺激
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例如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
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径↓→小A的灌注量不 致增大.
体内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可分为: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3.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2.意义
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概念: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 特点:快速、局限、准确、精确、协调 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 反 馈 信 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 反 馈 信 息-
机能活动
特点 ①正反馈是维持系统再生状态
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 ②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
基强度:当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时的刺激强度阈值,称为基强度。
时值:在2倍基强度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称 为时值。时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时值愈短,组织 兴奋性愈高。
由于时值的测量较复杂,故通常把刺激作用的时间 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于某一数值,观察引起组 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一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阈强度或阈值。低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高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等于阈值的刺激称 为阈刺激。测定组织阈值的大小,可以近似地反映 组织细胞兴奋性的高低。阈值愈小,表明组织兴奋 性愈高;反之,阈值愈大,则兴奋性愈低。 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的兴奋性较高称为可兴 奋组织。
(一)内环境
1.外环境 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自然、社会环境) 2.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W. Cannon
(二)稳态(homeostasis)
1.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细胞外液中的PO2、 PCO2、pH、渗透压等 保持动态平衡)
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极其分布 体液:体内含有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 fluid)。 分布:细胞内液:约2/3,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占体重20%。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占体重15%。 血 浆:占体重5%。 淋巴液、脑脊液 胸膜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二、内环境与稳态
转换 利用
(能量代谢)
细胞的兴奋性
一、
(一) 兴奋性是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或特性。
神经 肌肉细胞 腺细胞
在实验中,常用电刺激作为人工刺激来观察 和分析神经或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因为: (1)容易获得; (2)容易控制; (3)不引起组织损伤,因而可以重复使用。
2.刺激参数与组织兴奋的关系 通常先将3个参 数中的一个固定于某一数值,然后观察其余两个 的相互影响缩作为兴奋反应的指标,逐渐由小 到大改变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每改变一次刺激 时间,用由弱到强的强度来刺激神经,观察每一次 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如果用纵坐标代表引 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用横坐标代表刺激持续时 间,则可在坐标图上绘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 曲线。
跨膜信号转导
(transmembrane tranduction)
外界信号 细胞膜表面
一种或几种膜蛋白分子构象改变
胞内信号分子变化 引起相应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