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ppt_1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6238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f.png)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 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 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
观之上古,验之当今,参以人世,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过秦论(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 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 能与之争(强盛)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 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 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 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 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 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 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 的下场。
伶官传序(共31张PPT)
![伶官传序(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7670a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d.png)
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 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 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8、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有智有勇的人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 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介词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被动句
(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
乱者四应
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第二段:
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 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
第三段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 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8、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有智有勇的人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 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介词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被动句
(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
乱者四应
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第二段:
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 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
第三段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伶官传序》ppt课件
![《伶官传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1304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f.png)
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 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
第三段译文
•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 容易才象这样的吗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 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 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
• 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第四段分析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 衰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积聚 介后
被动句
结尾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 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 训,
分析赏读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 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
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两段之间是
什么关系
答: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第三段分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 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
第三段译文
•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 容易才象这样的吗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 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 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
• 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第四段分析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 衰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积聚 介后
被动句
结尾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 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 训,
分析赏读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 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
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两段之间是
什么关系
答: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第三段分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五代史 伶官传序》ppt课件40张
![《五代史 伶官传序》ppt课件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cd64fb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d.png)
一般属官 用 猪、羊各一头
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梳
理 走在前面
祭告 状语后置,省略句
文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以锦囊盛(之)
意
等到
收藏
·
第 二 译文:这之后出兵作战,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 段 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
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作者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 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 荻画地作书。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 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难道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梳 推究
人的作为
理 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意
……的原因 和
·
第 一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 段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文本分析 第一段
1.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 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2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 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3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 唐的衰亡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6张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a013b8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2.png)
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做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讽今,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
写作特点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 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 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 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清代唐文治:以“盛”“衰”二字作主,首段总冒。中间一 段“盛”,一段“衰”,末段以“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作 封锁,所以不觉板滞者,由丰神妙绝,皆出天籁,随意点染,故 能化板为活。
——文脉
文本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 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叫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地方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写作特点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 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 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 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清代唐文治:以“盛”“衰”二字作主,首段总冒。中间一 段“盛”,一段“衰”,末段以“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作 封锁,所以不觉板滞者,由丰神妙绝,皆出天籁,随意点染,故 能化板为活。
——文脉
文本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 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叫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地方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7b9b7a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3.png)
人”那样的角色。
如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 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 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 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 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 强的意志等等。手机……
文本分析
1.第二段和第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在写 法上有何特点?
庄宗得天下(正)
庄宗失天下(反)
盛
对比
衰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资料补充
李存勖履历
885年 出生 908年 受三矢,继承遗志(受矢) 912年 破幽州,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亡梁)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 •3.特殊句式 •4.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盛衰之理( shèng ) 盛以锦囊( chéng ) 以三矢赐庄宗( shĭ 弓箭) 系燕父子以组( xì ) 仇雠(chóu) 燕王,吾所立( yān) 岂独伶人也哉(líng)
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 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2.体会“岂独伶人也哉”的言外之意。
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 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 不断进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 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 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 修想通过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拓展延伸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如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 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 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 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 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 强的意志等等。手机……
文本分析
1.第二段和第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在写 法上有何特点?
庄宗得天下(正)
庄宗失天下(反)
盛
对比
衰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资料补充
李存勖履历
885年 出生 908年 受三矢,继承遗志(受矢) 912年 破幽州,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亡梁)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 •3.特殊句式 •4.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盛衰之理( shèng ) 盛以锦囊( chéng ) 以三矢赐庄宗( shĭ 弓箭) 系燕父子以组( xì ) 仇雠(chóu) 燕王,吾所立( yān) 岂独伶人也哉(líng)
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 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2.体会“岂独伶人也哉”的言外之意。
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 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 不断进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 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 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 修想通过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拓展延伸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伶官传序》ppt
![《伶官传序》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3076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7.png)
背叛价值观
文章也暗示了背叛的危害。伶官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背叛行为而失去了人生和事业的机会。这表明背叛行为会 给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影响思考
历史背景的影响
伶官的命运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使得他的命运 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关系
伶官的命运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紧密联系。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可能会受 到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历史背景的变化也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影响。
THANKS
背景介绍
五代十国时期
本文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 繁的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本文所讲述的主要历史人物之一,他曾经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和政治家,但后来沉溺于文艺和伶官之中,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和灭亡。
02
《伶官传序》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分析
01
02
03
总结词
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是《伶官传序》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们代表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 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04
艺术手法鉴赏
叙事技巧运用
倒叙手法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回溯事情 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使得叙事更加引人入胜。
对比手法
文章通过对比庄宗的盛衰史,突出了庄宗的成败得失 ,使得叙事更加鲜明。
伏笔手法
文章在叙事中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好铺垫 ,使得叙事更加严谨。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庄宗的英明神武、英勇善战的形象,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侧面描写
文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庄宗的英勇善战、威武霸气,使得人 物形象更加立体。
文章也暗示了背叛的危害。伶官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背叛行为而失去了人生和事业的机会。这表明背叛行为会 给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历史变迁对个人命运影响思考
历史背景的影响
伶官的命运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使得他的命运 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关系
伶官的命运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紧密联系。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可能会受 到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历史背景的变化也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影响。
THANKS
背景介绍
五代十国时期
本文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 繁的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本文所讲述的主要历史人物之一,他曾经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和政治家,但后来沉溺于文艺和伶官之中,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和灭亡。
02
《伶官传序》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分析
01
02
03
总结词
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是《伶官传序》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们代表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 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04
艺术手法鉴赏
叙事技巧运用
倒叙手法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回溯事情 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使得叙事更加引人入胜。
对比手法
文章通过对比庄宗的盛衰史,突出了庄宗的成败得失 ,使得叙事更加鲜明。
伏笔手法
文章在叙事中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好铺垫 ,使得叙事更加严谨。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庄宗的英明神武、英勇善战的形象,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侧面描写
文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庄宗的英勇善战、威武霸气,使得人 物形象更加立体。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1)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3b95d3c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c.png)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而
扶立,拥立
你的父亲
判断句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
泛指属官 祈使(一定) 表示恭敬
接受 并且 在
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
而纳之。
用 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 件而祭告祖庙
第三段 问题探究
1.试概括第三段的内容 明确: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第三段和第二段综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第二段正面叙说兴盛的原因,第三段反面叙说灭亡的原因。 3.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用了三年,“盛”与“衰” 各是什么原因呢?
考察,探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
使动用法 安乐
《尚书》
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资料补充
• 系燕父子以组:911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913年,李存勖 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族人;刘守光逃到沧州,仍被 捕获。父子都被处死。
• 函梁君臣之首:923年,后唐军队攻人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 命令部将皇甫麟杀死自己。皇甫麟杀了末帝,随后自杀。
智勇多困于所溺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2024版课件《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9张
![2024版课件《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d6ca78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b.png)
6
02
五代历史背景
2024/1/26
7
五代十国时期概述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中原政权更迭。
2024/1/26
十国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 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 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 十个割据政权并立。
时代特征
政治动荡,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多 元。
8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10
03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解读
2024/1/26
11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先总述伶官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再分 述伶官的才艺和遭遇,最后总结全文, 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写作特点上,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 渲染,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伶官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 致。
01
02
03
0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背景和历史 意义
伶官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伶官在五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
课件中涉及的文学、艺术和历 史知识
2024/1/26
24
相关研究动态与成果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伶官传序与相关历史、 文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2024/1/26
国内外学者在伶官传 序研究方面的主要成 果和贡献
目的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 了解五代史伶官文化的背景、内涵和价 值,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 力。
2024/1/26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简介
作者
价值
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 学家。
该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一篇优 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02
五代历史背景
2024/1/26
7
五代十国时期概述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中原政权更迭。
2024/1/26
十国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 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 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 十个割据政权并立。
时代特征
政治动荡,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多 元。
8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10
03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解读
2024/1/26
11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先总述伶官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再分 述伶官的才艺和遭遇,最后总结全文, 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写作特点上,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 渲染,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伶官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 致。
01
02
03
0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背景和历史 意义
伶官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伶官在五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
课件中涉及的文学、艺术和历 史知识
2024/1/26
24
相关研究动态与成果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伶官传序与相关历史、 文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2024/1/26
国内外学者在伶官传 序研究方面的主要成 果和贡献
目的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 了解五代史伶官文化的背景、内涵和价 值,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 力。
2024/1/26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简介
作者
价值
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 学家。
该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一篇优 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伶官传序》课件(22张PPT)
![《伶官传序》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ab7a43e53a580217fcfe7c.png)
自主预学
• 1、上面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 【提示】主要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为父报仇成功,而后亡国亡身的事情。表
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 • 【追问】依据是什么? • 【提示】对晋王临终前赐矢的语言描写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晋王将终,临终遗言,忧愤满怀,寄望于子。】 •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绘声绘色,很急促,很斩截,追溯以往的恨事,激
评测诊学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2)吾遗恨也 • (3)苍皇东出 •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5)何其衰也 • (6)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1)推究(2)遗憾(3)急急忙忙的样子 • (4)你的(5)多么(6)抑,或者;本,推究
评测诊学
文史知识
• 1.《新五代史》 •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
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 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 《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 2.伶人 • 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 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 人。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 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朝的 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
• “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 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 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 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 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 面。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c3ff0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8.png)
不唯天命言之有物 外若悠游中实刚劲
课后作业
华莱士说:“最考验人的是最幸运的时刻”。 请以“幸运”为话题,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思考与体会。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2)不少于 600字;(3)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参考范例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李存勖,你 曾经凭勇力征服了天下,却又迅速走向失败,其原因 在你于功业成就后的怠惰与骄纵。对伶人的宠信、对 奢靡生活的沉迷蒙蔽了你的心智,消磨了你的志气, 使你丧失了前行的动力与勇气。“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止,吾止也”,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 自己。
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受益。楚汉争霸, 项羽自恃勇武,刚愎自用;刘邦虚怀若谷,礼 贤下士,张良、萧何、韩信乐为所用,最终得 以破楚建汉。
五代史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酿成,智 慧与勇武的人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宋徽 宗天资聪颖,却耽于金石书画,酿成“靖康之 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特殊句式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之)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课堂任务一:脉络梳理
结合课前预习与书下注释,完成人物年表。
李存勖 年表
历史事件
时间 李存勖年龄
三遗恨
三还矢 身死国灭
五代史伶官传序
李存勖年表
历 史事件
时间
梁晋宿怨
三遗恨 燕王背信 908年
昂:庄宗复仇、还矢于庙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
低: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用的主要论证方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5397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1.png)
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 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 务。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 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也称叙、引、导 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 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序是 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作者简介
欧阳修
解题
伶 官 传 序
史料补充
史料补充
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临 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 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 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本文和《六国论》一样,以散体写史论,通过引史评史, 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 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文意 批注 重点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梳理脉络
疏通文意
人为的事(主要指政 治上的得失)
推其根本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
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晋王赐矢——晋王遗命——庄宗受而藏之
庄宗用兵(请矢)——作战(负矢)——凯旋(纳矢) 描绘庄宗忠实地执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战争状况, 体现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寓论点于叙述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欲抑先 扬,为下文张本。
当他 缚、拴
丝带、丝绳,这里 指这里泛指绳索
动词,用 木匣子装
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也称叙、引、导 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 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序是 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作者简介
欧阳修
解题
伶 官 传 序
史料补充
史料补充
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临 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 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 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本文和《六国论》一样,以散体写史论,通过引史评史, 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 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文意 批注 重点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梳理脉络
疏通文意
人为的事(主要指政 治上的得失)
推其根本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
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晋王赐矢——晋王遗命——庄宗受而藏之
庄宗用兵(请矢)——作战(负矢)——凯旋(纳矢) 描绘庄宗忠实地执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战争状况, 体现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寓论点于叙述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欲抑先 扬,为下文张本。
当他 缚、拴
丝带、丝绳,这里 指这里泛指绳索
动词,用 木匣子装
公开课伶官传序.ppt1
![公开课伶官传序.ppt1](https://img.taocdn.com/s3/m/072c94e6c8d376eeaeaa3131.png)
回顾历史
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 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
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 宋徽宗——好于蹴鞠——靖康之变
……
在现实生活中:
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 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 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 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 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 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 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 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 未来。
c遣从事以一 少牢告 庙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f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整体感知
1.提问: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其立论的历 史根据又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文章提出的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 命,岂非人事哉”。 立论的根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 论证方法:举例、正反对比、引用
③有些基层领导(如大邱庄禹作敏)一步 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 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 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 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 不当初。 ④有的知识分子(如复旦陆德明)年轻时 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 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 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 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 ……
中心: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举例:原庄宗得失可知)
恪守父命
意气之盛 正反 对比 得之难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5e72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0.png)
因庄宗宠幸伶人,伶人做了高 官,掌握朝政大权,出入宫廷, 作威作福,朝政日益败坏。
公元926年,在一场伶人的叛乱 中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00多年后,欧阳修针对此 段历史写成了《新五代史·伶 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 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 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 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 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 不息的罪恶行径。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 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 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 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 古代名人在闲暇时往往设宴邀集聚会,常常一同赋诗,诗成 后公推一人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样。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代·十国
“五代”是唐宋之间相继更迭的五个朝代,五 代是一个封建分裂割据的时代。
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 王朝的相继更替;
中原以外的地区分裂为吴、南唐、前蜀、后蜀 、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
公元926年,在一场伶人的叛乱 中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00多年后,欧阳修针对此 段历史写成了《新五代史·伶 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 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 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 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 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 不息的罪恶行径。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 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 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 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 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 古代名人在闲暇时往往设宴邀集聚会,常常一同赋诗,诗成 后公推一人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样。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代·十国
“五代”是唐宋之间相继更迭的五个朝代,五 代是一个封建分裂割据的时代。
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 王朝的相继更替;
中原以外的地区分裂为吴、南唐、前蜀、后蜀 、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 天下”在于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 “忧劳可以兴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当 捆绑 绳索 用匣子装着,名词作动词 介后
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旺盛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 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 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 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追溯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 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 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 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 (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 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谦等 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 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 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问、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 “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故方其壮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 强盛 全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积聚 (介后) 被动句 微小的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问: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 答: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 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 908年(23岁) “与尔三矢” •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 923年(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匆忙的样子 向东,名词作状语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 探求,考察 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使动用法,使……兴盛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使……灭亡
创作的特 点。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围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困 (困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告诉)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赏析]:此词写暮春闺怨,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 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 怨恨莫诉之感。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 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 薄幸,冶游不归;春 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 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 了她面临的命运吗?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需要
: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 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的名言名句。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 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 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 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 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 石家。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 书》、《隋书》、《南史》、《北史》、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 史》、《元史》、《明史》
老李教学课件:《,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 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 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 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历 史 朝 代 顺 口 溜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微小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 (悄悄地)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微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副词,应当,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代词,他)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①杨柳堆烟,②帘幕无重数。玉 勒雕鞍游冶处③,楼高不见章台路。④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⑤
[注释]:①几许:多少。②堆烟:形容杨柳浓密。③玉勒:玉制的 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④章台:汉长 安街名。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 歌妓聚居地。⑤乱红:落花。
满招损
谦得益
作 者 写 作 意 图
格 言 警 句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 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 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 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 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 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 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都是他的 学生。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 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 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解题
伶: 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巩固练习
1、 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 A 负而前驱
D
B
)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
2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生查子•元夕》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 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 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 难道 人力 推究 道理 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庄宗得天
作者提出这样的看法的依据是? 下与失天下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为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判断句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判断句 而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定,应该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介后 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结
• 1、写作特色
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 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你 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
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
“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 丹”“皆背晋
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这也是欧
阳修散文
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3年----衰
为 什 么?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天下可知) 忧劳兴国 意气之盛 得之易 逸豫亡身 何其衰也 守之难 成败皆人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 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 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 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 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 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 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老李教学课件:《伶官传序》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 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 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 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 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 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 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