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讲课复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4-5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4-5章](https://img.taocdn.com/s3/m/d9deaf64856a561253d36f83.png)
五、列宁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鉴于俄国的国情和当时各种理 论对俄国革命运动的影响, 列宁在建党初期揭露了民粹派 的社会历史观、合法的马克思 主义等错误理论,进而又从哲 学高度批判了经验主义以及“ 寻神说” 和“造神说” 等理 论的荒谬,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
▪ 俄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有利于发动无产阶级运动。
▪ 首先,工人的相对集中,有利于他们团结一致,开展革 命活动。
▪ 其次,身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造就了 俄国工人高昂的斗争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研究活动 非常活跃,带有政党萌芽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建立。
▪ 列宁深入研究了相关的帝国主义理论,写下了《社会 民主党纲领草案》《对华战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 主义》《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资产阶级实业财政 家和政治家》等著作,在对帝国主义进行分析时,充 分肯定了希法亭、霍布森等人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合 理成分。
▪ 列宁还对考茨基等人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尖锐批判。他 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 资本。
▪ 列宁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 思想,根据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变化和俄国的实际 情况,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理论探索。
▪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 首次表述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 胜利” 的著名设想。
▪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 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 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2.列宁批判了“寻神说” 和“造神说”,揭露宗教是剥削阶 级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工具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50e12b80eb6294dc886c3e.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0-1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b524b25727a5e9846a6183.png)
瓦特-蒸汽机
•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革命,同时也是 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它所造就的以机器生产体系和雇
佣劳动为标志的工厂制度,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从而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 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统 治地位,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逐步激化起 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工人运动的发展遭遇重重阻力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一)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 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 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 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立 场转变。
• 在这一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发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 的初步探索,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随着 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历史。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吸收人类优秀文 化成果并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斗争的历史。
◆第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曲 折中前进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 而且能够联系具体实际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 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 义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及其 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历史科学和理论科学的有机 统一。
•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 科学社会主义史等研究马克思主义某个组成部分 发展历史的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从整 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释,第二、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释,第二、三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ba80ebeb0717fd5360cdc70.png)
PART 03: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上,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一在宣扬的“用文火烧毁私有财产”,反 对采用暴力形式的观点,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 面革命,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在《哲学的贫困》中,他描述了无 产阶级的成长,描述了这个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在通往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途径上,马克思提出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他指出,“劳动阶级在发 展过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从此再不会有原来 意义的政权了。”虽然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是才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但 其思想在《哲学的贫困》中已经基本完成了。
PART 01: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其次,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蒲鲁东将黑格尔辩证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
方法的时候,实际上是将辩证法庸俗化,“蒲鲁东先生的辩证法背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概括出了最重要的思想,也就是矛盾运动规律。但是,蒲鲁东完 全不懂这个重要思想,他把从经济学家那里拿来的现成的经济范畴不加区分的纳入他想象出 的发展序列之中,并没有从“矛盾本性”出发认识社会矛盾,从这一点上,蒲鲁东背弃了黑 格尔辩证法。
蒲鲁东生活的时代,政治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方法主要是经验形而上学方法。古典政治
经济学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决定了它的一般特征: 首先是认识方法上的经验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科学理论只在于对经验进行描述和概括。 其次是逻辑方法上的形而上学。经济学家们只承认形式逻辑的公式和规则,并使之绝对化。 在对经济范畴的认识上,忽视经济范畴之间的联系性和运动性,忽视经济现象中呈现的矛盾 及其内在原因。 再次是非历史主义。经济学家们普遍囿于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将资本主义视为天然的合 理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最全优质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最全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58ba3dce2f0066f433223a.png)
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一切所谓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
产 宣言》
——《共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开始走在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 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发明出现之 后,又为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 领域。”——《科学史》
患肺病的比率
年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份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马克思
一、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生
产
生产的发展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力
与此同时,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逐渐加剧
生
工人过着非人的现实生活
产 关
系
人道主义并未成为现实。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 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 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 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 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人口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 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 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 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 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哲学的贫困》
这里,正确地表达了实际的联系。‘机械发明’。它引 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 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 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课件-讲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f936ac7e21af45b207a887.png)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 经济危机,从此大约每隔十年将要发生一次;1847年 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史》
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七千台,几乎有 14000人要靠慈善机构救济才能生存,而当地总人口 才21000人。
——《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
★工通业过革阅命读极以大上推历动史了素资材本和主课义文经内济容的,发 展请。分资析本马主克义思制主度义的诞弊生病的日经益济暴基露础。。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二)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 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 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二)
马克思早在大学期间就接受了辩证法和 唯物主义思想。他利用《莱茵报》主编的身 份,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1843年他来到巴黎,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工人 团体的活动,并保持密切联系。
恩格斯于1842年来到英国纺织工业中心 曼彻斯特,利用空闲时间和工人交往,密切 注视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精品ji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课件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 举行民意测验,请人们评选二十世纪 最伟大的思想家。
BBC宣布,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 牛顿和达尔文分列其后。
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 那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那样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 像她那样敢于汲取人类社会不断累积 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二)
早期工人自发的捣毁 机器的“卢德运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3f32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c.png)
2.抛弃过时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 言中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 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 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 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 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 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 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
1.具体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 应用、丰富、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创新规律、 重心转移规律、具体化规律、民族化规律、大众化规律等 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4.研究马克思主义呼应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 是与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斗争的历史过 程及其一般规律。
2、从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酝酿准备)
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列宁理论和实践 活动时期。列宁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 面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前期是就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展 开的,成就是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后期是围绕如何 对待社会主义展开的,成就是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 经济政策,总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把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基)
(1)从1836年到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青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信奉青年黑格尔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 立场经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而走向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期。 (2)从1848年到1875年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和系统化阶段。 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实 践和经济学的双重证明,被确立为科学理论。 (3)从1875年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 时期。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 以及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专题培训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专题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cfb04710661ed9ac51f356.png)
4.创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新世纪初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曲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中国的 “文化大革命”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需要。——据史立论 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 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 需要。——适应形势 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 所需。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研究对象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历史过程——历史学科 基本规律——理论科学 革命实践——特殊的历史科学 其他社会思潮——批判性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分期的根据
帝国主义理论 一国胜利论 新经济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3.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斯大林、毛泽东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指17世纪末由威廉·配第奠 基,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完成 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1f786e8bd63186bdebbc83.png)
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 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关
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 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
9
思考与练习:
学习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 想;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学习难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观 点的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哲学 基本问题理论的历史地位。
.
16
第一节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自学)
.
21
2、批判了特卡乔夫所谓在一个农业国家直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调,强调社会主义 必须具备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基础,提出了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创造走向社会主义 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问题。
.
22
• 马克思与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之
比较:二人在东方社会理论问题上的同中 之异和异中之同,不仅不是二人思想对立 的表现,恰恰是他们的能力、知识、思想、 理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证 明;同时,从中也透射出恩格斯晚年对东 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 学习重点: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基本过程和革命意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 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 学习难点:《资本论》及其手稿实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 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9e97f8763231126fdb1145.png)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1、如何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局限。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引申出异化,并将异化的分析与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
他指出异化劳动是造成社会不平等,压迫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他在?手稿?中对异化的解释是:主体和在自己开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生产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活动。
〔2〕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的本质性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不仅是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还有摧残人的一面。
因此,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根本规定。
【1】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立。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本应属于劳动者所有,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二者发生了异化。
而且劳动产品越多,工人占有的越少。
【2】劳动与工人相异化。
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
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属于别人。
【3】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的类本质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质。
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所以人的类本质是指劳动。
这一类本质是通过对象化来得到保证和确认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既从人那里剥夺了他所生产的对象——劳动产品,又把劳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活动,从而也就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
【4】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根本对立关系是人和人类关系的相异化的集中表现。
局限性:在?手稿?中还存留较为明显的黑格尔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抽象人性的痕迹。
如对劳动的理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等等,还具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2-3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2-3章](https://img.taocdn.com/s3/m/feea8788bb4cf7ec4bfed020.png)
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第二个难题, 马克思提出生产价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 说明了商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存在的差额, 实质上主要只是部门内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取得的 平均利润之间的差额,而这种差额归根到底是由 于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由此解决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第二 个难题。
第三,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在《资本 论》中的运用。
第二节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一、劳动价值论的新探索 二、劳动价值论的系统研究
一、劳动价值论的新探索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确立,使马克思 对劳动价值论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开始了劳动价值 论的新探索。在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中,对劳动价值 论实现了新的理论突破,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体 系。
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 究中,进一步发展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提出 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一,对社会运动整体的系统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作了 阐述。
第二,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 动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入 分析。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
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是当时在“国际”中影响最广、 危害最大的两种机会主义思潮。
它们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无政府主义,鼓吹改良主 义,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
批判蒲鲁东主义
1847年,马克思就在《哲学的贫 困》中对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702f127cd184254b353586.png)
马布利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私有制成为人类一切不幸的根源。人人一律平等,没 有贫富,人人都是兄弟,普遍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事业,承认任何 东西不得据为己有为根本法律。需求越小,幸福越多。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不符合理性和自然秩序的,所以应 该把现存的私有制社会改造成“人人平等,人人是兄弟”的理想 社会。为此,他注重和致力于拟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过 渡的立法改革方案,主张通过立法改革使人类逐步恢复理性,限 制人们的邪恶欲念,改革现行税制和土地制度,防止财产集中等 等。但他坚持反对人们对改善物质生活的欲望和要求,而主张 “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限制消费和生产,实行平均主义。
3、傅立叶:法国空想社会主 义者。 出身于商人家庭的他, 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丑 恶现象,希望建立一种以法 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 主义社会,在这里个人利益 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他幻 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实现, 在当时并未产生多少关注, 但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代表作 《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 的理论》 、《宇宙统一论》 和《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等。
圣 西 门
欧 文 傅 立 叶
第一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16-17世纪,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也是资产 阶级开始形成时期。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 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 主义的诞生。
代表人物
1、托马斯莫尔:英国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 在《乌托邦》一书中最早揭 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他把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为了养羊赚钱而用暴力剥夺 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称之为 “羊吃人”的惨剧。
总结:
社会主义学说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长期 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 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 展的必然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重 要时期,它是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和阶级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对 现存社会进行改造,建立美好新社会的理想, 是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重要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ca97f1cc22bcd126ff0c9b.png)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工作不能活, 毋宁战斗而死。”
“ 建立民主共和国”
宪章运动
“ 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 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
“反对私有制社会” “ 反对资本主义剥 削”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其奠基者是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 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和新世界 观的初步探索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成奠 定基础
三、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和新 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1.马克思对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于1844年4—8月写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
1.彻底清算青年黑格尔派
1845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理论巨著《神 圣家族》在法兰克福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们对黑格 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思辨唯心主 义的实质。他们还特别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分子鲍威尔、 施蒂纳等人的唯心史观。
首先,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1.马克思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
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1842年1月—1843 年3月),是他从唯心主义世界观转向唯物主义世界观、从 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起点。
如果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得出的结论是马 克思的两个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的话,那么他于1844年
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重要文章《论犹太人问题 》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两个 转变的基本完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7f41e25022aaea988f0f08.png)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 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的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 立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列宁继承和发 展并推进到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即列宁 主义,以及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
一 序言
世纪之交: 马克思的回想和反思
世纪之交:在多次公众媒体伟人评 选中: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起的思考
第一次: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
文牛因和率 。 顿斯第高
和坦四于马 进、的分克 化万相别思 论有对名高 的引论列居 提力的第榜 出的创二首 者发立、, 达现者第得 尔者爱三票
♦ 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在巴黎召开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500多 人参加。
♦ 1998年在巴黎召开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二 届马克思大会”,在莫斯科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国
可以说,近年来, “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
……
这是为什么?
*马克思在西方各国公共媒体、政治生活和社会 思想研究领域产生了这样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把握一个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现时 代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贯穿一条主线: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
突出一个重点: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问题
一序言:世纪之交的回想和反思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特点 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精选文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90f7c5bb52acfc788ebc921.png)
•
(二)唯物史观的简要发现历程
• 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开始于1844年6--8月 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 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异化劳动理论 的提出,使马克思朝着在劳动发展史中寻 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的方向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
第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
•
3、《神圣家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 立奠定了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
—— 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
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开始
• 列宁认为,这一著作“奠定了革命唯物主 义的社会主义基础”。(《列宁全集》第2 卷,第7页。)
(五)唯物史观的确立
知识拓展:神圣家族
• [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曼坦那(1431-1506) 的一幅画的题目,画中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 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还有圣伊 丽莎白、圣约翰以及一些天使和神甫等。马克思 恩格斯借用这幅名画的题目,来讽喻以布鲁诺·鲍 威尔为首的一伙,形象地指出这些人狂妄自大, 超乎群众之上,仿佛以耶稣一伙自居的丑态。
(四)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马 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 1、清算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 尔派的错误思潮的必要性
•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自己 曾经信奉过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批判地 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根本改造了 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以往从来未有过 的革命的和科学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2、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81e1012e3f5727a4e96200.png)
.
2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矛盾的反映。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 盾,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产生怀 疑,为人们预测历史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自然 历史过程揭示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已成为可能。
——列宁
.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 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
——毛泽东
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 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很朴实的道理。
——邓小平
.
19
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
20
经 济 发 展
社 会 矛 盾
阶 级 关 系
无 产 阶 级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及其诞生的必然性
.
1
主要内容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 四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
2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3
内 涵 界 定
组 成 部 分
理 论 内 核
对 立 范 畴
.
4
1.内涵界定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 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 体系。(广义的理解)
.
9
3.理论内核
(1)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
10
(2)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 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 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 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课件: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15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课件: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d3373f31b765ce0408140c.png)
学生整理A级问题.互相讨论一分钟
课前 预1习 课中 示2标
3 研习 探4究 达5标 课后
6 跟踪
A
3 研读教材.自主解标
A级问题一 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1.背景: (1)19世纪初,随着__________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2)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了 一股__________思潮。 2.代表人物:法国的__________、傅立叶和英国的 __________。 3.主张: (1)热情讴歌__________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2)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在不同程度上主 张实行__________,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的或比较平均的分配。 (3)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被公认为“__________”的最早预言 家。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Biblioteka B4 合作探究.重点讲解
(B级)问题三:
3.“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
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这句话适合于对哪项的评价( )
A.俄国二月革命
B.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B
4 合作探究.重点讲解
(B级)问题四: 4.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社委员会 C.自治委员会
3.意义 (1)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2)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________,在 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A
3 研读教材.自主解标
A级问题三 三、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1.背景:略 成立:________年3月18日,巴黎工人群众发动起义,成立自治政府,接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d92e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b.png)
早期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VS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 机,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 目标,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 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挑战
资本主义危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化、虚拟化等趋势 ,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引发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等问题。
资本主义挑战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威 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发展前景
面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它将继续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 族解放运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和演变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 不同阶段,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第二国际时期、十月革 命后的苏联时期以及二战后的欧
洲社会主义国家。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创
新。
演变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面临 着各种挑战和批判,包括来自资 产阶级经济学、社会民主主义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46b77d146c175f0e7cd13745.png)
课后预习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 ——发现唯物史观的过程
奠 基 时 期
开 拓 时 期
发 展 时 期
创 新 时 期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伟 大 发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体 系
奠基时期
(1840-1895)
历 史 转 折 的 理 论 分 歧
列
开拓时期
宁 主 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20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解决社会矛盾诸多解决方案的破产 法国的圣西门
法国的傅立叶
英国的欧文
初步提出并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深入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 响和作用。 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包含着许多天才 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参加黑格尔运动 1839年3月 恩格斯 《乌培河谷的来信 1841年3月 马克思 《德谟克利特的自 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是一门历史课, 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学科体系 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 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任务:资政育人 明确“一条主线” 做到“两个了解”
懂得“三个选择”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框架
判断一个理论的普遍性和科学性, 不能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内,应当经得起更长的时间和更广 阔的空间的考验。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 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无产阶级和所有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思 想表现。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 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组成部分、内 容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思想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复习
15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时间:19世纪40年代
《共产党宣言》(又被译 为《共产主义宣言》)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 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 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
生的重要标志。
共产党宣言原版封面
上课复习
16
产生的条件
.客观社会历史条件
.思想理论条件
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 向唯物主义
上课复习
12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上课复习
13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被誉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
判断一个理论的普遍性和科学性, 不能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内,应当经得起更长的时间和更广 阔的空间的考验。
上课复习
14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 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无产阶级和所有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思 想表现。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 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组成部分、内 容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思想体系。
27
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参加黑格尔运动
1839年3月 恩格斯 《乌培河谷的来信 1841年3月 马克思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
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上课复习
28
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论犹太人问题》
上课复习
29
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
上课复习
30
他们已经通过各自的探索,同时 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 本转变。
上课复习
31
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
创
发
开
奠
新
展
拓
基
时
时
时
时
期
期
期
期
上课复习
32
第一阶段 奠基时期
(1840-1895)
学习要求
1.不准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2.上课时间不准使用通讯工具 3.上课要有听课记录 4.作业及时上交 5.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6.变客体为主体
上课复习
1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而非教条主 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马克 思主义。 用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态度对待马克思 主义。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 主义。
上课复习
23
思想理论条件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上课复习
2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 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 讨。
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解释了剩 余价值的起源。
上课复习
18
工业革命后果: 使生产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 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上课复习
19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 预示了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 史发展基本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 对过剩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上课复习
20
需要和需求
❖ 需要是人们基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而产 生的消费某种物质品和精神品的欲望。
上课复习
25
解决社会矛盾诸多解决方案的破产 法国的圣西门
法国的傅立叶
英国的欧文
上课复习
26
❖ 初步提出并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 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 响和作用。
❖ 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包含着许多天才 的设想。
上课复习
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上课复习
17
客观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 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 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 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清除了资本 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及新近文献解读
上课复习
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考核方式和学习要求
考核方式 考核以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
平时考查成绩由课内外作业、课堂答问、 随机考勤、期 中检测等组成,占总成绩 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上课复习
10
上课复习
4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框架
奠
开
发
创
基
拓
展
新
时
时
时
时
期
期
期
期
上课复习
5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奠基时期
伟
大
发 现
(1840-1895)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体 系
上课复习
6
历
史
列
转
折 的 理
开拓时期
宁 主
论 分
义
歧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20年)
上课复习
7
建斯
设大
的林
模
理 论
关 于
式
和 苏
社 会
联主
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 50年代中叶)
主西
义方
探理学
论者
索
与 实
对 马
践克
的思
上课复习
8
出围当 现绕代 的马资 思克本 潮思主 流主义 派义国
而家
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
创新时期
道中 路国 的对 艰社 难会 探主 索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上课复习
1
上课复习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是一门历史课, 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学科体系 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 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上课复习
3
课程任务:资政育人
明确“一条主线”
做到“两个了解”
懂得“三个选择”
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中叶
这个时期社会主义从一到多,最初只有一 个国家——苏联,尔后发展为东欧和亚洲 的一片,在历史上曾经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成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社会 制度,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相较量。社会 主义成了许多国家追求的风尚
❖ 需求是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从而可以实 现的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 够购买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需 需求 要
上课复习
21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了创立无 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的时代要求。
上课复习
22
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在里昂的工人起 义 1836年起,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为创立马克思主义而奠 定基础和不懈战斗的时期
上课复习
33
第二阶段 开拓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20年)
列宁活动的时期,是地球上产生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把书本 上的理论变成社会主义实践的时期,是理 论上向新的实践领域开拓的时期
上课复习
34
第三阶段 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