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主义的革命实践_布洛赫和本雅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F 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 .3 2009

[收稿日期] 2008209210

[作者简介] 朱彦明,哲学博士,湘潭大学哲学系讲师。

3 本文是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

(项目批准号:05JJD710125)的阶段性成果。① “弥赛亚”

(救世主)本来是宗教用语。布洛赫和本雅明使用这个概念时,都把尘世经验与超验问题关联了起来,反对启蒙思想和康德主义的认识论对经验的看法。他们实现了弥赛亚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使宗教救赎原意发生了改变,这被称为“现代弥赛亚主义”。布洛赫认为救赎要靠人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而本雅明则把救赎看成是一种神秘的启示。

② 见卢卡奇著:《卢卡奇早期文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Ⅺ—ⅩⅢ页。

③ Luk ács,The Theory of N ovel (London:The Merlin Press,1971)1822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弥赛亚主义的革命实践:布洛赫和本雅明

朱彦明

(湘潭大学 哲学系,湘潭 411105)

[摘 要] 布洛赫和本雅明都是从批判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和启蒙思想来为他们的弥赛亚主义的

革命实践赢得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布洛赫最终把他的带有救赎色彩的音乐总体性转换成了马克思主

义的“具体的乌托邦”;本雅明对政治的模棱两可态度使他的弥赛亚的救赎难以真正接近马克思主义,并最

终走向了无政府主义。无论如何,他们把革命与宗教结合起来的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宗教不光是忱于幻想的,它还是指向未来的希望。其旨趣仍在于实践,当下时间打开了革命—救赎之门。

[关键词] 弥赛亚主义 宗教 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 救赎

如果说以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那么在恩斯特・布洛赫和瓦尔特・本雅明这里,革命实践却决定性地与弥赛亚①经验结合在一起,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演进出现的新特征:革命走向了宗教实践。布洛赫和本雅明都从人们的宗教生活中重新动员出了革命的力量,批判了马克思主义在第二国际时期的自发性理论和启蒙影响下的历史进步思想。他们认为,革命实践来自于弥赛亚冲动,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重新反思历史。只有这样,过去的潜能或记忆的碎片才能在历史的当下时间重新被点燃,成为革命—救赎的力量。尽管他们的思想倾向基本一致,但是布洛赫最终抛弃了卢卡奇式的总体性思想而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乌托邦”,这表现出了明显的乐观主义态度,而本雅明则悲观地处于他的弥赛亚的救赎和政治的矛盾中。

一、早期思想的亲缘性及其对弥赛亚的敏感

卢卡奇在1962年为他早期的著作《小说理论》写的新版序言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弥漫

在中欧知识界的一种文化态度用“浪漫的反资本主义”②来标识。这种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对现代工业资本主义造成的无灵魂世界的强烈憎恨,从而表达对完整无缺的过去时代的乡愁;二是与激进革命的左派伦理相结合。和前者回到过去去寻找避难所的渴望不同,后者以乌托邦的想象为武器,试图在过去发现与当下时间人的需要有关的、被遗忘的语义潜能。卢卡奇这里把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和《革命神学家托马斯・闵采尔》、本雅明的著作(主要是早期的《德国悲剧的起

源》

)和阿多诺的一些早期著作都算在这个阵营内了。③

“浪漫的反资本主义”标明了布洛赫与本雅明早期思想的亲缘性。但是,这里还远没有呈现他们思想的深层关联。拉宾巴赫(Ans on Rabinbach)卓越的长文《在启蒙和天启之间:本雅明、布洛赫和现代犹太弥赛亚主义》则道出了布洛赫和本雅明思想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即“现代弥赛亚主义”。作者指出,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犹太人的自信和安全受到了一种“新犹太敏感性”的挑战。与过去康德、歌德和席勒等把犹太教与启蒙关联起来的“理性宗教”的解释不同,年轻的“1914年一代”的德国犹太人是一种现代犹太类型:激进、不妥协,有一种秘传的理智主义倾向,反对启蒙,倾心于启示,不论是革命的还是纯粹救赎,都以这种精神为特征。①因此,启示、灾难、乌托邦、悲观主义、弥赛亚主义捕获了一战前的一代犹太知识分子的思想。作为这一代犹太知识分子的布洛赫和本雅明,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不管是“浪漫的反资本主义”,还是“现代弥赛亚主义”,布洛赫和本雅明的激进思想都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强了。他们像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把战争解释为西方文化的倒塌以及技术文明的胜利。战争给了拯救欧洲文化的观念以一种政治的形式。在1914年以后,布洛赫和本雅明的作品都尽力寻找一种世俗的或神学的哲学,以使弥赛亚冲动具体化。不过,这种救赎的思考在当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批判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以及启蒙以来的科学主义。因为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主要是马堡学派)否定了康德的“物自体”观念,严格在直接给定的感性直觉界限内思考知识的可能性,对任何越过这个界限去思考绝对的思想都横加指责。而且,从根本上看,这种认识论思想就是继续了启蒙以来的科学主义立场。

布洛赫把这种科学主义看成是“死者埋葬死的东西”。②因为,科学追求的世界排除了主体的体验和世界中的神秘的暗示、精神的因素,使现实进入预先设定好的图式、结构和规律中,这是一种窒息了的内在性,机械论的绝对“枉然”。而且,这种启蒙的遗产不仅在第二国际时期(比如布哈林)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实证主义化的思维模式中,就是在马克思本人那里也残存着。他的《乌托邦精神》批判马克思思想中的经济决定论,即认为马克思后期的著作由于迷恋生产而否定了每个梦想因素,否定了乌托邦想象。③本雅明在1918年写的《未来哲学纲要》中同样把新康德主义认识论作为批驳的靶子。因为这种认识论热衷于建立一套永恒的形式框架,而将短暂的、稍纵即逝的认识客体(经验)当成了低级的东西。本雅明要求重建经验,即他所说的“高级的经验”。虽然他并没有否定康德主义的经验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经验是不足的。他认为经验应当与超验关联起来,“所有经验都直接通过理念与上帝的概念相关”。④

布洛赫放弃了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框架的优先性转而拥抱乌托邦想象,本雅明把经验与超验关联起来,明显是向超验问题的回归。这难道不是落入了康德之前的形而上学的窠臼了吗?并非如此。布洛赫把传统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甚至还有弗洛伊德)看成是封闭的体系,即“沉思哲学”(conte mp lative phil os ophy)。⑤存在、实体、本质等都是完成了的、固定下来的东西。柏拉图的“回忆”(ana mnsis)就是把现在和未来还原到一个既定的基础。甚至弗洛伊德也没有超出这种寻找起源的思想形式。与此不同,布洛赫将“乌托邦精神”看成是人的“内在之路”,最终实现的乌托邦宇宙是人的“自我遭遇”(self2encounter)。人的超验的“窗户”是在现实生活中打开的。战胜资本

②④⑤Ans on Rabinbach,“Bet w een Enlightenment and Apocalyp se:Benja m in,B l och and Modern Ger man Je wish Messianis m,”N e w Ger m an C ritique34(1985):81.

③ B l och,The Spirit of U topia(Stanf ord:Stanf 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90,245.

参见Ferris,David.The Cam bridge Introduction to W alter B enjam in(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44.

布洛赫专门定义的“沉思哲学”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他指的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传统哲学,以“理论的”、“思辨的”态度见长,即使包含了“实践”的方面(比如康德),也是被窒息的。另一方面,布洛赫指的是“封闭的体系”,这与他所说的“尚未”(Not2Yet)相对。这一层含义的使用范围较大,像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实用主义,甚至弗洛伊德的思想(为寻求解释的根据把行为还原到童年往事)等都属于这个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