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气象物理量的意义及在预报共35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

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

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些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等。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气象要素,我们可以了解大气的物理状态,进而预测天气的变化和发生的天气现象。

一、温度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

它反映了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强弱。

通过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气的热力分布情况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

温度的变化也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温暖的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从而引发雷暴等强降水天气。

二、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当湿度较高时,可能会导致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从而影响天气状况。

湿度的变化还会对人体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高湿度会使人感到闷热不透气,遇到潮湿的天气还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三、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它是由大气分子的重力引起的。

气压的变化会对风的产生和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气压低的地方往往会有较强的气流活动,从而形成风暴和台风等天气现象。

通过观测气压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大气的稳定性,并对天气变化做出初步的预测。

四、风速风速是指风的移动速度。

风的产生是由于气压的不平衡造成的。

通过观测风速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风的强度以及风向。

风速的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风寒效应会增加,使得人们感觉更加寒冷。

五、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并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雨夹雪等。

降水的发生与湿度、温度、风速等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

通过观测降水的特征和变化,我们可以判断降水的形式、强度以及持续时间,从而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测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气象要素能够准确表明大气的物理状态,进而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发生的天气现象。

通过对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提高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

大气物理参数的名词解释

大气物理参数的名词解释

大气物理参数的名词解释引言: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涵盖了许多参数和概念,这些参数和概念对于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大气物理参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

温度: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度量。

在大气物理学中,温度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进行测量。

大气温度是指大气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不同的区域会产生气压差,进而驱动气流和风。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

相对湿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湿度值,描述了空气中含湿量与当前温度下最大可能含湿量之间的比例。

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就越大。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于某个面积的作用力。

在地球表面附近,常用的气压单位是帕斯卡(Pa)。

标准海平面上的气压大约为1.01325 × 10^5 Pa。

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意味着高处的气压更低。

风速:风速是空气运动的速度。

在大气物理学中,风速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进行测量。

风速可通过气象站或天气预报中的风杆或气象雷达等设备进行测量。

风向:风向指的是风的来自方向。

常见的风向有北风、南风、东风和西风等。

风向通常以大气里的风为参考,比如北风指的是从北方吹来的风。

风向与地形、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内降水的量。

气象学家通常用毫米(mm)或英寸(in)来表示。

降水量可以是雨水、雪、冰雹、露珠等形式,它对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气候:气候指的是一定区域内长期统计得出的天气状况。

气候通常基于对该地区长时间内的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的观测和分析。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

云: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气体团。

云分为多种类型,如积云、层云和卷云等。

云的形状和高度可以提供关于天气状况和大气的重要信息。

辐射:辐射指的是热能或电磁波的传播。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来源之一。

大气中的辐射过程对于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测有着重要影响。

湿度与相对湿度

湿度与相对湿度

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

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综述空气的温度越高,它容纳水蒸气的能力就越高。

虽然水蒸气可以与空气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悬浮的灰尘中的盐)进行化学反应,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这些过程或反应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数水蒸气可以溶解在空气中。

干空气一般可以看作一种理想气体,但随着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来越低。

这时只有使用范德华方程才能描写它的性能。

理论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的成分本身无关,而只与水蒸气的温度有关。

在同一温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饱和度实际上是一样高的。

但出于简化一般人们(甚至在科学界)使用“空气中溶解的水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这样的词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使用这些常用的词句。

假如饱和的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和空气中有凝结核(比如雾剂)的话(在自然界一般总有凝结核存在),空气中的水就会凝结。

云、窗户玻璃和其它冷的表面上的凝结水、露和雾、人在冷空气中哈出的汽等等许多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偶尔(或在实验室中人工造成的)水蒸气可以在露点以下也不凝结。

这个现象叫做过饱和。

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

一立方米空气可以在10℃下溶解9.41克水,在30℃下溶解30.38克水。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潮湿的程度,可用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

人体在室内感觉舒适的最佳相对湿度是,49%~5l%,相对湿度过低或过高,对人体都不适甚至有害。

在冬天,我国北方采用火炉或暖气取暖,室内空气被加热会导致室内相对湿度降低。

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气象要素及其测量气象是大自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涉及到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象要素是指气象现象中的基本物理量,常用来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

了解和测量气象要素对于预测天气、研究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象要素及其测量方法。

一、温度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常见的一个,用来描述空气的热力状态。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进行,常见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来确定温度,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等。

二、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是气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湿度的测量常用湿度计进行,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百分比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单位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饱和含量之比,测量湿度对于预测降雨、确定天气条件非常重要。

三、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象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气压的测量通常用普通气压计或数字气压计进行,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百帕(hPa)。

气压的变化对于推测天气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四、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描述空气运动情况的重要要素,对于了解大气环流、天气形成及风能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风速的测量通常用风速计进行,常用的风速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风向的测量通常使用风向标或风向传感器,常用的风向表示方法有方位角度或方位名称。

五、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某段时间内降落在地表的水的总量,也是气象要素的重要指标之一。

降水量的测量常用雨量计或降水量传感器进行,常用的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水文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辐射辐射是指太阳光或地球辐射通过空气传送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辐射的测量通常使用辐射计进行,常用的辐射单位有瓦特每平方米(W/m²)或千焦耳每平方厘米(kJ/cm²)。

辐射的测量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太阳能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物理量相关知识

气象物理量相关知识

气压的大小决定整个空气柱的质量多少m = ρH大气压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为海拔越高,空气柱质量越小温度越高,大气压强不一定越大对于冷空气而言,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对于暖空气而言,海拔约高,气压越大大气具有流动性和连续性,气压的变化就是空气柱内大气质量的增多和减少在同一时刻,有的地方气压增加,必然联系着另一个地方气压的降低海拔,空气湿度,温度,大气运动状态都会影响气压的变化气压单位hPa国际代号Pa标准大气压大气温度一般以百叶箱中干球温度为代表,距地面1.5m处气温的单位:摄氏温标以气压为1013.25(标准大气压)时纯水的冰点为0℃,沸点温度为100℃,期间等分100等份每份1℃绝对温标:KT = t+ 273.15 ≈273 +t空气湿度: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潮湿程度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P = P d+ P w水汽和其他气体一样,也有压力.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气压.(e =====P w)水汽压:定义:空气中水汽部分的压强单位:百帕(hPa) 1hPa反应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成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饱和水气压(E)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也叫最大水汽压,超过此限度,水气就要凝结在一定温度下,水汽含量达到极限,空气称为饱和空气,其所产生的压力即为饱和水汽压水汽含量没有达到极限的空气称为未饱和湿空气,实际水汽压e不同的温度对应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值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的值越高???饱和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反映空气的最大水汽容纳能力两者(正相关)不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是不同的.水汽凝结: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限的,当水汽含量到达极限时,水汽开始凝结水汽凝结的条件:实际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e = E相对湿度:f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f = e/E * 100%反应空气的潮湿程度,表示空气距饱和的程度比湿:q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湿空气总质量的比值q = 0.622e/P e = 测量值对于某一空气团而言,膨胀或压缩时,水汽质量与总质量是不变的.比湿的保守性混合比s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湿空气中的干空气质量的比值s = m水汽/m干空气,比湿与混合比具有保守性绝对湿度(水汽密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a = m水汽/V饱和差d:d = E – e 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d = E – e反应空气的潮湿程度露点温度T d :对于含有水汽的湿空气,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下,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反应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高因为温度升高,饱和空气E的增大速率大于e,所以只能降低温度才能达到饱和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也就越高.根据露点温度的高低可以判断空气中水分的含量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压力下,若要使空气达到饱和,只有降温降到实际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压E相等,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湿度总结: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湿度有: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比湿,露点表示空气距离饱和成都的湿度有:相对湿度f,饱和差d,和露点Td干湿温度计原理:湿纱布上的水分蒸发散热,使湿球上的温度比干球的温度低,其相差度数与空气中相对湿度成一定比例f = e/E风:风吹来的方向即为风向,0°为正北风,90°为正东风云:高悬于空中,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构成的可见集合体.云是气块上升过程绝热冷却降温,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发生凝结而成对流运动:主要形成积状云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气体状态方程空气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膨胀性,可压缩性大气物理关键量:质量,体积,温度,压强这四个参量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例如:空气块上升运动,随着高度的增加,所受环境压力减小,气体的体积发生膨胀压强减小,由于膨胀做功,消耗内能,气块温度降低P = K1/V 温度一定,,V = K2/T 气压一定空气状态常用:ρ,V,P,T ρ=M/VPV/T =常量凡符合这个方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处理示例:普适气体常数:8.31441 J/mol*KPV = M/μ* R * T 门捷列夫-克拉伯龙方程该方程表达了气体在任何状态下的P,V,T,M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单位体积的空气块:P = ρ*R*T温度一定时,密度越大气压越大,密度一定时,温度越高气压越大分子运动论:气压大小决定于器壁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受到的碰撞次数以及每次碰撞的平均动能大小温度决定碰撞动能,密度决定碰撞次数干空气状态方程P = ρRT湿空气状态方程含有水汽的空气称为湿空气P = ρ*R d T(1+0.378e/P)为了让湿空气状态方程的形式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致,引进一个假想温度—虚温(T v) 所以:干湿空气状态方程:干P = ρRT湿P = ρRT V。

气象数据的测量

气象数据的测量

1.3.表示湿度的常用方法
• ⑴ 用质量方法表示湿度,使用绝对湿度(a),它表示空气中 水汽的绝对含量,单位用克/立方米表示 • ⑵ 用对比的方法表示湿度,使用相对湿度(f),它是水 汽压e和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即f=e/E*100% 注:空气中可容纳水汽,空气中水汽的压强称为水汽压;在一定温
度下水汽含量达到最大限度时的空气叫做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 压叫饱和水汽压.
气象气候数据的测量
.
气象气候要素
• 气候要素是用来说明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 量和基本天气现象,也被称作气象要素。 如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 雷暴、雾、辐射、云量云状等等。
一.湿度的观测
1.1空气湿度的定义
• 概念:空气湿度,简称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 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 地面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米高度处的 湿度.
4.1降水现象的观测
• 就是把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雹等 降水形式用符号记录下来.
4.2降水量的观测
• 降水量:降水在水平面上未经蒸发,渗透,流失
所积累的水层厚度,以毫米为计算单位。 • 降水量的观测,一般用雨量筒和雨量杯来测定。
•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定义为风向,共分16个方位。 • 方法一:用旗子或烟柱来测定风向(先确定所在位置的方位) 观测风向的时候,人站在风向杆下面,注视风物体在两分钟内摆 动的范围,确定它的中间位置,即为当时的风向。 • 方法二:利用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 在指示器前观测两分钟。
2.2风向的记录
.
.
风向的记录采用符号来记,如东风记E,西南风记SW,北西北风记NNW
1.4 常用测湿仪器
• • • • • 干湿球湿度表 毛发湿度表和湿度计 露点湿度表 电学湿度表 电磁辐射吸收湿度表

地理科普:如何解读天气预报中的各类气象要素

地理科普:如何解读天气预报中的各类气象要素

地理科普:如何解读天气预报中的各类气象要素1. 引言:天气预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来源,它帮助我们做出日常决策和规划。

然而,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天气预报中的各类气象要素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和解释一些常见的气象要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天气预报数据。

2. 温度:温度是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之一。

在天气预报中,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了解当天和未来几天的温度变化对于决定衣着、室内外活动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3.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表示。

湿度越高,说明空气中水分含量越多。

在天气预报中,湿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湿度可能意味着更潮湿的天气条件,而低湿度则可能导致干燥。

4. 风向和风力:风向指示风来自何处的方向,例如北风、东南风等。

风力则表示风的强度,通常以级别划分(如微风、3级大风等)。

了解风向和风力有助于预测气温变化和决策户外活动。

5. 降水:降水指的是大气中的水在形式上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并落到地面上。

常见的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天气预报中给出的降水量表示一段时间内预计会下多少量的降水。

这对于决定是否需要携带雨伞或穿防水衣物非常重要。

6. 能见度:能见度是指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地面或远处物体的距离。

天气预报中通常使用可视距离来表示能见度,例如300米、1公里等。

好的能见度使得我们能够更安全地开车、行走和进行户外活动。

7.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的是太阳从日出到日落期间照射到地面的时间长短。

这对于判断一天中光线强弱,以及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们心情都很重要。

8. 总结:以上介绍了天气预报中的一些常见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风力、降水、能见度以及日照时数。

了解这些要素对于我们做出决策、规划和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本文,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天气预报数据,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意识。

(字数:313)。

常用气象物理量的意义及在预报

常用气象物理量的意义及在预报
常用气象物理量的 意义及在预报中的
应用
史丹妮
❖ 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经常使用各种物理量, 了解这些物理量的来源、物理意义、性质特 点和使用方法无疑对业务工作有很大帮助。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物 理量作讲解。
强对流天气指数
❖ 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一直是天气预报中最 为棘手的问题。强对流天气可分为雷暴、雷 暴大风、冰雹等不同天气类型,及时准确地 预报强对流天气是我们的预报工作重点之一。
x数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天气发生的 环境,如果说位温是描写大气热力状态的物理量,涡 度是描写大气动力状态的物理量,那么相当位涡则有 机的把两者结和合起来,反映了斜压大气中的稳定 度情况,而湿相当位涡更可解释湿斜压大气中的某 些天气现象。
❖ 位涡的定义为单位质量气块的绝对涡度在等位 温面法向上的投影与位温的乘积。
位温平流
❖ θe平流的表达式为:u • de v • de
dx
dy
当中低层的θe平流为正,中高层的θe平流为负 时,说明低层有正的能量输入,高层有负的能量输 入,易产生对流性天气且进一步维持。当中低层的 θe平流为正,中高层的θe平流也为正,但低层平流 量远大于高层平流量时,也要特别注意不稳定能量 的潜在威胁。
P
❖ 同时,在20次强雷暴中,两层均为上升气流 的次数为12次,占总数的60%;850hPa为上升气 流的16次,占总数的80%;700hPa为上升气流的 14次,占总数的70%。而且中低层上升速度越大 越有利于雷暴的产生。
8、散度及水汽通量散度
散度是衡量在水平面上速度场辐散、辐
合强度的一个物理量,辐散时为正、辐合时
1、全总指数
❖ 全总指数(TT)是20世纪70年代由 Miller引入的。其表达式为: TT=T850+Td850-2T500 TT越大越容易发生对流天气。

常数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有哪些

常数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有哪些

常数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有哪些天气预报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许多其他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天气预报的复杂体系中,常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常数在天气预报中到底有哪些应用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常数。

常数是指固定不变的数值,在特定的科学领域和计算中具有稳定的、不可更改的特性。

在天气预报中,有一些常见的常数被广泛应用。

一个重要的常数是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25 百帕。

在气象学中,通过测量实际大气压与标准大气压的差异,可以推测出天气系统的变化。

比如,当某地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通常意味着可能会有阴雨天气;而高于标准大气压时,则可能是晴朗干燥的天气。

另一个关键的常数是水的三相点温度。

水的三相点温度约为001℃,这一常数在确定气温对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影响时非常重要。

通过对比当前气温与水的三相点温度,能够预测是否会有降水、降雪或霜的形成。

此外,还有一些物理常数也在天气预报中发挥作用。

比如,普朗克常数和光速。

这些常数虽然看起来与天气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涉及到卫星遥感技术和对电磁波的分析时,它们是计算和理解相关数据的基础。

通过卫星收集到的电磁波数据,结合这些常数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我们能够获取有关大气温度、湿度、云层分布等重要信息,从而为天气预报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天气预报模型中,也存在着各种特定的常数。

这些常数是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实验研究得出的经验值。

例如,在描述大气运动的方程中,有一些代表摩擦系数、热交换系数等的常数。

这些常数能够帮助模型更准确地模拟大气的真实运动和变化,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常数是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对稳定,它对于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考虑地球自转这一常数,气象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季风、气旋等大规模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数,还有一些与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相关的常数,如气体常数、绝热指数等,它们在分析大气的热力过程和垂直运动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气象名词——精选推荐

气象名词——精选推荐

气象名词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 ,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夏日炎炎的午后,在交通繁忙的水泥路面,在空无遮挡的阳台上等小环境的气温要比百叶箱气温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部分人感觉到实际气温与播报气温不相符的原因.气压气压即大气压强,空气是有重量的,气压是指大气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气象上常用百帕做为气压的度量单位 .气压的高低与空气的密度 ,温度和温度都有关,空气的密度越大,温度和湿度越低,气压就越大,反之亦然,这些不同的气压构成了一个气压场,分析气压场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大气潮湿程度的标志 ,其大小可用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湿度来表示,公众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它只是个相对数字 ,表明空气湿度距离饱和的程度 .降水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3是有较多的凝结核,降雨强度可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同样,降雪的强度也可按每12小时或24小时的降水量划分为小雪(包括阵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几个等级.气团气团是温度,温度和其他许多物理性质基本相同的大范围空气团,气团所占的空间很大,一般地它的水平范围在几百到数千公里,垂直厚度可达几公里至十几公里, 气团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长时间地停在某一地区而形成的,因此它的物理性质主要是发源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表性质所决定的,当气团长时间停在冰天雪地的极地寒冷地区,就会形成干而冷的气团 ;当气团长期地停留在水汽充沛的热带海洋上就会形成暖而湿的气团.但并不是任何地区都可以形成气团,气团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风要小,二是地表的性质要均一,据此只有在广大的洋面,平原,沙漠地区才能形成气团,通常对气团的划分是按其温度的高低来进行的,即温度较高的气团称为暖气团,反之则称为冷气团,影响我国的气团,在冬季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在夏季主要是受热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 .锋大气中不同属性的气团(如冷气团和暖气团)之间会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带,这就是锋,锋的水平长度为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水平宽度却很窄,在近地层仅有数十公里,因此可以将它看成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做锋线,锋面在空间呈倾斜状态,它的下面是冷气团,上面是暖气团,在锋附近 ,空气运动异常活跃 ,天气变化剧烈,气象要素差别明显,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情况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静止锋等几种类型 .低压又称气旋,低涡 ,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中心气压比周围地区低的大气涡旋,在北半球,低压区域内空气作反时针方向流动 ,在南半球则相反 ,由于低压区域内有上升气流,水汽上升冷却,成云致雨,所以它常造成彤云密布 ,雨,雪或大风等天气,若低压中有锋面,天气则更恶劣 ,此时的低压更确切地称为锋面气旋或温带气旋,影响我国的温带气旋主要有江淮气旋,黄河气旋和蒙古气旋.高压亦称反气旋,与低压不同的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中心气压的四周高的大气涡旋,活动于我国的高压,夏季主要是太平洋高压或称副热带高压,冬季则主要是蒙古冷高压. 副热带高压是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高气压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有变动 ,在高压中心控制地区,因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在其边缘则多降水天气系统活动,副热带高压因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而分裂成若干单体,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变化 , 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较大,历史上罕见的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与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关系密切 .寒潮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 ,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会向中低纬度暴发,其所经之处会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冷空气在南侵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强度,才称为寒潮.按我国规定 ,一次冷空气能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48内降温10度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在4度或以下(春秋季节以江淮地区最低温度达到4度以下为准 ,陆地上有相当于3个大行政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3个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称为寒潮.暴雨泛指降水强度的很大的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一,1小时内的雨量为16毫米或以上的雨;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暴雨具有“集中性”和“强度大”的特征,出现时雨势倾盆,短时内造成洼地积水,径流陡增,河水猛涨等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一个多暴雨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以外,各地几乎都有暴雨发生,而且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同时由于我国季风明显,全年雨量多集中在5-9月,因此这期间被定为汛期,汛期是气象部门预报服务工作中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候.热带气旋简单地说,就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这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系统,除大西洋南部以外,全世界热带海洋的西面都会发生.尤以北太平洋西部的洋面发生的次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20次左右,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热带气旋在全球的不同的海哉有不同的分类和名称,我国自1989年起,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风力小于8级),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为10-11级)和台风(风力达到12级),此间,对于热带气旋,我国只有编号而没有命名,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与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一同启用一套新的这一区域的热带气旋命名法,保留原来的热带气旋编号法以配合使用。

三年级物理认识气象和天气预报

三年级物理认识气象和天气预报

三年级物理认识气象和天气预报三年级物理 - 认识气象和天气预报气象是我们周围天空现象的科学研究,包括天气的变化、降水、风力、湿度以及其他与大气相关的现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气象和天气预报是非常有趣且有益的。

1. 什么是气象?气象是一门研究大气层和大气运动的科学。

通过观察和测量天空中的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模式。

气象研究使我们能够预测天气,为我们的生活做出更好的计划。

2. 认识天气符号天气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图形符号。

常见的天气符号有太阳、云朵、雨滴等。

通过学习这些符号,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预报并知道今天的天气如何。

3. 天气预报的意义天气预报是通过收集气象数据和应用气象知识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它帮助我们决定是否带雨伞出门,选择合适的衣物,甚至决定我们是否可以进行户外活动。

4. 气象仪器气象仪器是用来测量气象数据的工具。

常见的气象仪器包括温度计、压力计、雨量计和风向仪等。

通过使用这些仪器,气象学家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而预测未来的天气。

5. 天气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天气炎热会导致人们感到疲倦和脱水,而寒冷的天气则需要我们保暖。

了解天气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

6. 怎样观察天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测量温度和观察风向等方式来了解天气。

当天空晴朗时,通常意味着天气较好;云朵多时,可能会有雨。

通过这些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逐渐熟悉天气变化的规律。

7.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收集气象数据、分析数据并编制天气图表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气象学家可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

这些预报信息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介传递给大家。

结论:通过学习和了解气象和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

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非常重要。

让我们从小培养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会利用天气预报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气象基本知识

气象基本知识

第一章气象基本知识第一节降水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雨等)和固态水(雪、雪粒、冰粒、冰雹等)都称为降水。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概念,毫米是它的计量单位。

通过计算,下一毫米的降水,相当于在一亩田里浇了大约66公斤的水。

降水强度:按降水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强度等级。

24小时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至25毫米为中雨,25至50毫米为大雨,50至100毫米为暴雨,100至2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降水强度等级表第二节气温气温:气温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用摄氏度(℃)表示。

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上百叶箱内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保持空气流通处的温度。

平均气温:某一段时间的平均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平均数值。

例如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中02时、08时、14时、20时四个时次气温的平均值。

最高气温:某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达到的最高数值。

最低气温:某一段时间的最低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达到的最低数值。

第三节风风:空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风,风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来表示。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用米/秒为单位来表示风速的大小。

气象上通常所讲的风速是指二分钟内的平均风速。

阵风:阵风就是指最大的瞬时风速。

风力:风力是表示风速大小的度量单位。

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见下表。

风速等级表第四节气压气压:地球周围是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大气自身的重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叫大气压,简称气压。

气压随着大气的运动而变化。

高压和低压:在海拔相同情况下,中心气压高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压,又称反气旋。

相反,叫低压,又称作气旋。

通常,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高压地区的空气,往往有下沉运动,故天气晴朗。

低压区的气流自外向中心流动,风一阵阵刮进低压区。

低气压地区的空气,往往有上升运动,常有云、雨和降水出现。

基本气象要素

基本气象要素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20
4、气温对飞行的影响之燃料消耗、载荷与升限
小时燃料消耗量: Ch Ch , s 结论3:
P Ps
T Ts
温度越高,小时燃料消耗量越多。 温度越低,小时燃料消耗量越少。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21
4、气温对飞行的影响之燃料消耗、载荷与升限
千米燃料消耗量: Ckm 结论4:
Page 2
气温的探测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3
气温的探测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4
1、气温的概念与换算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实际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反映。
(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平均动能 增加,气温也就升高;反之,当空气失去热量时,分子运动
2、气温的变化方式 之 非绝热变化
(1)非绝热变化(Non-adiabatic Change) 指空气块通过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产生的温度变化
非绝热变化的几种形式: 辐射:空气块之间、地气之间、云之间 大气层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而增温,夜间由于向外 放出辐射而降温
传导:只要气块间有温差,就有热量传导
由于空气份子间隙大,这种方式比较少 对流:对流层主要能量交换方式,就是空气的升降运动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8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9
2、气温的变化方式 之 非绝热变化
非绝热变化的几种形式: 乱流:空气无规则的小范围涡旋 轻度乱流、中度乱流、强度乱流、极度乱流 水相变化: 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即由于水相的变化而导致温度的变化。
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 气象要素。

001一些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

001一些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

第一篇 一些基础物理量第1章 一些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1.1 饱和水气压§1.1.1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1. 水面和水汽的动态平衡假定有一封闭的绝热容器,内装有一部分水,如图1.1.1。

水体表面层内的分子处于动乱状态:其中有的离开水面成为水汽分子,有的水汽分子撞击水面,并被水面吸附。

这样,凝结和蒸发便同时发生。

在给定的某一温度条件下,当凝结和蒸发达到同一速率时,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空气和水汽的温度等于液水的温度,而且没有水分子从一个相态区转移到另一相态区去的净变化。

液面上方就称为处于水汽饱和状态,这种情况下的水汽分压强就称为饱和水汽压。

2.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人们发现饱和水汽压仅与温度有关,这种函数关系可用一个重要的微分方程(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来描述,下面将根据盛裴轩等编著的《大气物理学》(2003)介绍这个微分方程。

图1.1.1 水汽与水面处于平衡状态示意图根据热力学理论,当水汽和水两相平衡时,必须满足热平衡条件、力学平衡条件和相变平衡条件:),(),(212121p T p T p p p TT T μμ===== (1.1.1)式(1.1.1)不但给出了两相平衡共存时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它也是描述相图中相平衡曲线的方程式。

其中μ表示mol 1(或g 1)物质的吉布斯函数(通常称为化学势),余为惯用符号。

上述盛裴轩等编著的教科书中利用相平衡曲线上两相化学势相等的性质推导出了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2TR e L dT de v sv s = (1.1.2) 式中v L 是汽化热,s e 为饱和水汽压,余为惯用符号。

式(1.1.2)是由克拉贝龙(Clapeyron)首先得到,并由克劳修斯(Clausius)用热力学理论导出的,所以叫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应指出,此方程适用于平液面,而在讨论云、雨滴等的相变过程时必须考虑曲液面的影响。

§1.1.2 由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导出的饱和水汽压(E 或e*或e s )表达式考虑到2)1(TdT T d -=,并将v L 简写为L ,则式(1.1.2)变化为: )1(Td R Le de v s s -= , )1(ln T d R L e d v s -= (1.1.3) 如果把潜热L 看成是常数,可对方程式(1.1.3)从),(0T e so 积分到),(T e s ,进而得到:)11(ln 00TT R L e e v s s -= (1.1.4) 式(1.1.4)中0s e 是0T 时的饱和水汽压,在式中它是积分常数,可由实验或由另外的假设来确定。

苏教版小学科学5.17.云量和雨量

苏教版小学科学5.17.云量和雨量

云量的划分 描述这几幅图的云量
晴天
多云
阴天
云量的划分
气象学家通常将天空看成一个圆,将其分成 若干等份,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天空
四分法
云量的划分 四分法描述云量
晴天
多云
阴天
云量的划分 四分法描述云量
阴天
多云
云量和雨量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
雨下得有多大
哪一种情况 更可能会下雨?
测量雨量 下雨时,还有什么方法判断雨下得有多大?
>250.0
测量雨量 认识雨量器
测量雨量
简易雨量器制作 和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小刀和剪刀要注意安全; 2.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3.放在空旷的地方测量。
降雨的益处与危害 下雨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下雨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
降雨的益处与危害 适量降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
补给水源
看溅起水花大小
听雨声大小 ……
看屋檐滴水大小
看叶子下垂程度
测量雨量
怎样才能 准确知道雨下 得有多大,大 多少呢?
测量雨量
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雨量等级表
单位:毫米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雨量
<10.0
10.024.9
25.049.9
50.099.9
100.0250.0
云量和雨量
初识云量和雨量 观看天气预报,获取天气信息
这是什么天气?
初识云量和雨量
降水、气温、云、风等称之为 气象要素。
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 降水的多少叫作“雨量”。
晴、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 用来描述云量的气象用语;小雨、 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来描述 雨量的气象用语。

佳明 风速单位

佳明 风速单位

佳明风速单位风速是气象学中用于描述风力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于衡量风的强度和速度。

在气象领域中,风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天气预报、海洋气候研究、植物生长以及建筑工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国际标准单位制中,风速的单位是米每秒(m/s),这是国际公认并广泛采用的风速单位。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可能使用其他不同的风速单位,如千米每小时(km/h)、英尺每秒(ft/s)等。

使用适当的风速单位对于正确理解和比较风力大小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领域,适用的风速单位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风速单位及其使用情况:1. 米每秒(m/s):这是国际标准单位制中广泛采用的风速单位,适用于气象学、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的定义是风通过某一点每秒钟移动的距离,是最常用的风速单位。

2. 千米每小时(km/h):这是常见的风速单位,特别常用于日常生活中。

它是以千米为基本单位,表示风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例如,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常听到“今天的最大风速为30公里每小时”,实际上就是指30km/h。

3. 英尺每秒(ft/s):这是一种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常见的风速单位。

英尺是这些国家的长度单位,1英尺等于0.3048米。

因此,英尺每秒就是风移动的英尺数与时间的比值。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风速单位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风速单位,如节(knot)、马赫数(Mach)等。

节是航海中常用的风速单位,1节等于1.852千米每小时。

马赫数是描述物体相对于声速的速度,用于研究超音速流动。

这些单位在特定领域具有特殊的应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常使用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这两个单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风速单位。

例如,对于气象学家来说,他们需要使用米每秒这个国际标准单位来进行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而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他们更习惯使用千米每小时来描述风力大小。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有其特定的习惯和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风速单位非常重要。

03基本气象要素

03基本气象要素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49
(六)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气压变化不存在固定的周期。
实际的气压变化是这两种变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作用,次要作用,不固定,有时双方还会互相转 化)。
压高公式--压力和高度间的定量关系: z2 -z1= 18400(1+ αtm)lg(p1/p2)
其中 α=1/273,tm为气温
可用于标准大气条件下气压与高度间的换算,并根据这些 数据制作飞机上的气压高度表。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33
单位气压高度差(h)
在铅直气柱中,气压变化1hpa时所对应的高度差,称为单位 气压高度差。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5
三种温标的关系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6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
F 9 C 32 5
C 5 (F 32) 9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7
(二)气温变化
每一种天气变化的物理过程都 伴随着或起因于热量的传递或交换
1、非绝热变化 (Non-adiabatic Change)
规律: 气压总是随高度递减 随高度递减的快慢程度:低层较快,高层较慢。 在近地面层中,高度每升高100米,气压约降低 12.7hPa(9.5mmHg)。 图示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30
(三)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在大气处于静止状态时,

某一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

单位水平面积上所承受的上
dp = - ρgdz
-dZ/dP:单位气压高度差h h= -dZ/dP=1/ ρ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常用气象物理量的意义及在 预报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