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7,20x1判断10x1 单选10x2 概念5x3 简答5x5 论述1x10
一、
1、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自我矛盾,学习,环境变化。
2、合理行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理性的,在决定是否参加某行为之前,会思考这些行为的含义——故而,称为“合理行为理论”
3、社会适应:又称社会健康,是指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4、锻炼成瘾:是通过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行为成瘾;与其他成瘾行为有相似的成瘾特征;是由多种诱因所产生的。。
5、通常也将消极锻炼成瘾或锻炼过度称为“锻炼依赖”
6、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7、个体锻炼指导的心理原则:①锻炼计划的针对性②尊重和保护锻炼者的隐私③和锻炼者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
团体锻炼指导的心理原则:①锻炼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②锻炼团体的组成③锻炼团体凝聚力的培养途径
8、健康幸福感:也称心理自我良好感或感觉良好现象,是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健康幸福感与长期的身体锻炼有正相关关系。
9、情绪效益的测量方法:《心境测量量表》POMS,《积极—消极情感进程表》PANAS ,《锻炼诱发感受量表》FEI ,《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
10、身体残疾:
精神残疾:
11、影响残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前五位因素:没有时间,缺乏指导帮助,缺乏场地器材,行动不方便,对体育没有兴趣。
12、锻炼频率:通常以锻炼者一周内锻炼的天数来表示。
13、锻炼处方:是指导体育锻炼者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式。又称运动处方。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锻炼目的,锻炼形式,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等五个部分。
二、概念
1、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要品质所做的合理评价和整体感受,表现为一般的或具体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自我价值感、重要感和接受感的情绪体验。
2、应激:也称为压力,指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3、锻炼成瘾:是指个体对有规律锻炼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4、残疾人:指身体器官组织功能失调的人。
5、社会自我:指个人认为他人对自己秉性或行为特征的看法。
6、流畅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忘我的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当中,从活动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动作过程的控制感。
7、社会健康:又称社会适应,是指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8、运动处方:是指导体育锻炼者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式。
9、锻炼强度:是指锻炼负荷强度,较为抽象的说法是负荷对身体刺激的深刻程度,通俗的说法是完成某一练习时身体的用力程度。
10、心境:是指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
1、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第一,认知。即一个人智力是否正常。第二,情绪。即一个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否积极乐观。第三,人格。即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上有无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第四,社会适应。即一个人是否对自己与周边世界的关系有适切的认识,如能否适应生活环境。
2、长期锻炼的情绪效益:①、提高健康幸福感。②、辅助治疗焦虑和抑郁。③、有助于产生“流畅状态”和“跑步者高潮”等美妙的情绪体验。
3、短期锻炼的即刻情绪效益:①、改善心境状态。②、降低焦虑水平。③、减少应激和紧张。
4、残疾人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一)增加残障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二)增加残疾人适应能力(三)有助于改善心境,降低焦虑和抑郁(四)提供获得乐趣、享受生活、体验充实与满意的机会(五)培养残障人的进取精神,提高其意志力(六)促进残障人的社会化(七)提高残障人机体健康水平
5、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①、该理论没有考虑人格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和过去的运动经历等因素
②、对于行为控制感的定义模棱两可,致使对其的测量产生问题
③、产生行为意愿到真正行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真正行动的可能性越小
④、主观标准的构成成分问题
6、跨理论模型的基本内容:①、行为改变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连续的和动态的过程。②、该模型有四个相互关联的构成部分:改变阶段、均衡决策、改变过程和自我效能。③、该模型认为,表现一种新行为的个体将沿着“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为阶段”有序执行。
7、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改善锻炼的具体指导方法:
①加强锻炼的趣味性。②加强锻炼中的自我思考。③加强锻炼中的角色学习。
④加强锻炼中的人际交流。⑤加强锻炼中的合作和竞争
8、锻炼团体凝聚力的具体途径:(1)、建立锻炼指导者威信(2)、明确团体锻炼目标
(3)、建立良好的锻炼团体规范,加强锻炼团体成员交流(4)、提供情感支持,形成良好的指导关系
9、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①、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潜能。
②、把动机分成三类: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③、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一种共存关系。④、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相关。学习者的自我决定程度越高,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越频繁。
四、论述
1、青少年锻炼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骨骼和肌肉特点:生长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骨骼密度越低。青少年的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小,肌肉中能源物质储备少,肌肉收缩能力相对较弱,耐力较差,在运动中肌肉易疲劳。因此,比较适合进行柔韧性、灵敏性训练。(二)心血管系统特点:青少年心肌纤维短而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因此收缩力相对较弱,心输出量较少。因此青少年锻炼应适量。
(三)呼吸系统特点:呼吸道狭窄,黏膜较薄弱,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淋巴管黏液分泌不足。因此,尤其是在寒冷气候中运动时更要注意防止吸入太多冷空气影响呼吸系统机能。
2、结合实际论述激励锻炼行为常用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有行为矫正策略,认知——行为策略,决定制定策略,社会支持策略,生态学策略,内部动机策略。
①行为矫正策略:通过改变物理环境,进而改变行为。例如,“坚持就是胜利”激励自己坚持体育锻炼。
②认知行为策略:该理论认为,内部思想在行为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设定锻炼目标,激励锻炼行为。
③决定制定策略:通过决策平衡表,写下锻炼可能带来的结果,有效帮助人们做出锻炼决策。
④社会支持策略:社会支持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身体锻炼,例如,亲友或重要他人可以通过言语提示提醒个体锻炼,如“坚持下去”等激励锻炼行为。
⑤生态学策略:既干预环境,也干预个体,并已经应用于多种情境。例如,在社区中增加便利的体育设施。
⑥内部动机策略:人们应该采取一种由内到外的方式进行锻炼,强调锻炼的享受和乐趣,把锻炼变成人们向往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实现外部目标的方法。
3、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
长期锻炼的情绪效益:①、提高健康幸福感。②、辅助治疗焦虑和抑郁。
③、有助于产生“流畅状态”和“跑步者高潮”等美妙的情绪体验。
短期锻炼的即刻情绪效益:①、改善心境状态。②、降低焦虑水平。③、减少应激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