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合集下载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重要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

了解这些途径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疾病发生机制、药物研发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1. 细胞系与培养细胞系的选择对于研究特定信号转导途径至关重要。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HEK293、HeLa、HepG2等。

通过培养这些细胞系,可以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实验,如检测信号分子的表达、鉴定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等。

2.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免疫沉淀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也可用于分析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复合物。

通过特定抗体识别目标蛋白,将其与抗体结合,再利用蛋白A/G琼脂糖或其他载体沉淀出蛋白复合物,最后通过免疫印迹等技术分析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3.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是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翻译后修饰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研究信号转导途径中,可以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乙酰化等修饰状态,从而了解信号通路的活性。

4.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实时定量PCR可用于检测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

通过合适的引物设计和荧光探针,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而揭示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5. 分子克隆与表达分子克隆技术可用于构建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通过在适当的细胞系中表达这些基因,可以研究其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功能及相互作用。

6. 生化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生化分析技术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鉴定信号分子的后转录后修饰、亚细胞定位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5章 信号转导

第5章 信号转导

Guanylate cyclase
乙酰胆碱
瓜氨酸
精氨酸 鸟苷酸环化酶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一 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二 酶耦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三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四 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一、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 号转导途径
(一)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信号应答。
第二信使的作用:
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它们 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 的活性。 第二信使在细胞内的浓度受第一信使的调节, 它可以瞬间升高、且能快速降低,并由此调节 细胞内代谢系统的酶活性,控制细胞的生命活 动,包括: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脂肪的储存 和移动以及细胞产物的分泌。 第二信使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 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
盐皮质激素 性激素
无活性)
(位于胞浆,未与配体结合前与HSP结合存在, 受体 激活
与核内激素反应元件结合(HRE)
增强或抑制靶基因转录
HSP R
HSP
R
HSP
cell membrane
protein
R R
核转录因子
HRE
mRNA
A model of an intracellular receptor protein
钙调蛋白的结构
在不同的细胞中,Ca2+-钙调蛋白复合物可以同CaM-蛋白 激酶、cAMP磷酸二酯酶、以及质膜中的Ca2+运输蛋白结 合, 将它们激活,进行信号的放大
CaM-蛋白激 酶Ⅱ的激活
IP3、Ca2+—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内皮素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与Gqα结合 PLCβ

细胞传递信息的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传递信息的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传递信息的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在一个有机体中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任务,细胞所接收到的外部信号必须被传递到内部,从而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行为和功能。

这种信号传递的过程称为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的途径主要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

一、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表面受体是指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感受到外部环境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细胞内部的信号。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型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的作用是通过感受到化学或电学信号来调节细胞的电位或离子浓度。

这些受体如神经元细胞表面的神经递质受体,可以让离子穿过细胞膜,从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型受体基本上都是蛋白质,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受体(TK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广泛分布在人体内,不仅能感受到最靠近细胞表面的化学信号,也能感受到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分泌的激素。

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时,G蛋白偶联受体在细胞内活动,引起了多种反应,包括调节细胞膜、细胞内酶和G蛋白的活性等。

与刚刚提到的不同,TK受体是通过细胞内部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改变来改变细胞功能。

当信号分子和TK结合后,活性发生了改变,细胞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改变细胞的酶活性、内部的蛋白合成和其他生化反应。

二、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一旦细胞表面受体被信号分子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就被激活了,信息转导向细胞内部进行传递。

参与信息转导的蛋白主要包括激酶和磷酸酶。

激酶被激活时会磷酸化其下游的靶蛋白,磷酸酶则终止下游靶蛋白的振荡。

细胞内信息转导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丝裂原激活蛋白(MAPK)途径:MAPK途径的激活是通过一条多步骤的反应路径来完成的。

当活化G蛋白特异性GTP酶时,会导致下游的Mek被磷酸化,引起MAPK的激活。

MAPK激活后可以调节许多细胞转录程序中的基因表达。

2.磷脂酶C(PLC)途径:PLC途径的激活是磷酸水解的结果。

当激活Rhodopsin时,可以激发PLC的活性,从而导致IP3和钙出现,IP3会引起胞质内钙的释放。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主要方式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主要方式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主要方式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重要隔离屏障,同时也是细胞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关键界面。

细胞膜上存在着许多重要的蛋白质,它们能够感知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从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如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它们能够感知细胞外环境的信号,例如电位变化、荷电物质浓度变化等,并将这些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

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可以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比如钙离子通道的开启会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进而激活一系列钙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

二、酶-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膜上存在多种酶-受体,如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等,它们能够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激活其内在的酶活性,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这种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常见于生长因子、激素等信号分子的传递过程。

例如,胰岛素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当胰岛素结合到胰岛素受体上时,会激活胰岛素受体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引发细胞内的糖代谢等反应。

三、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它们能够与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结合,并通过活性的G蛋白介导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

当G蛋白偶联受体与配体结合时,G蛋白会从其不活性的GDP结合态转变为活性的GTP结合态,从而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物质的活性。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广泛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如细胞的收缩、分化、增殖等。

举个例子,肌球蛋白收缩过程中,肌纤维收缩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和磷酸酶等下游效应物质,最终引发肌肉的收缩。

四、穿梭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穿梭蛋白是一类能够穿越细胞膜的蛋白质,它们能够感知细胞外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

细胞信号传导和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信号传导和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信号传导和信号转导途径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重要过程,它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

信号传导的目的是将外界的信号转导到细胞内,最终调控细胞的活动。

细胞信号传导可以分为离子信号传导和分子信号传导两种途径。

一、离子信号传导离子信号传导是利用离子的浓度差或者电位差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离子信号有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

离子信号的传导涉及到通道蛋白、转运蛋白等的活动。

1. 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传导钠离子和钾离子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通过离子通道的开闭来保持这种浓度差。

当神经细胞接收到信号时,离子通道会发生打开或关闭,导致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从而产生了动作电位。

2. 钙离子的传导钙离子在细胞信号传导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会打开,细胞外的钙离子会流入细胞内。

钙离子的浓度变化会引发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事件,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活动。

二、分子信号传导分子信号传导是利用分子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会与外界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

1.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蛋白,通过与G蛋白的相互作用来传递信号。

当外界信号分子结合到受体上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启动了G蛋白的活化。

活化的G蛋白能够与细胞内的酶或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从而传递信号。

2. 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类有丝分裂相关的受体蛋白,它们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进而激活受体内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激活的酪氨酸激酶会磷酸化其他蛋白,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事件。

3. 核内受体信号转导核内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核内的蛋白,它们能够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细胞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生物学中的信号转导途径一、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通过信号传递来进行调节和协调。

信号转导是指外部信号通过特定的信号分子在细胞内传递,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并最终引发细胞内的特定生理或生化效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途径是细胞通过一系列的蛋白质交互作用和调控网络来传递信号的机制。

二、经典信号转导途径1. 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转导途径GPCR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通过与G蛋白结合并激活,进而调控一系列下游效应。

例如,肌酸激酶受体可激活腺苷酸酶,从而降低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影响细胞的生理过程。

2. 酪氨酸激酶受体(RTK)信号转导途径RTK是一类激活的胞内酪氨酸激酶,通过磷酸化并激活一系列下游分子,如细胞内二磷酸鸟苷酸酶和磷脂酰肌醇激酶,进而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等过程。

3. G蛋白调节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G蛋白调节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包括细胞内Ca2+信号的传导、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和小GTP酶信号传导等。

这些途径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关键调节蛋白和激酶来调控细胞生理过程。

三、细胞外信号传感器细胞外信号传感器是外部信号对细胞外受体的特异识别和结合,从而引起受体构象的转变,并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

细胞外信号传感器包括离子通道、酪氨酸激酶和GPCR等。

细胞外信号传感器识别信号的机制多样,对不同类型的信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四、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蛋白质1. 激酶激酶是信号转导中重要的蛋白质,包括酪氨酸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蛋白酪酸激酶等。

这些激酶通过磷酸化调节下游分子的活性,从而传递信号。

2. 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PI3K是信号传导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可以通过磷酸化产生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P3)。

PIP3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多个途径,并与许多细胞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3. 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参与了细胞的形态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过程。

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

一:细胞表面受体: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酶偶联型受体,催化型受体二:细胞内受体:细胞内离子通道,核受体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有:(1)Gs蛋白--AC--cAMP/PKA( 2 ) Gq--IP3/DG双信使通路(3)生长因子受体--Ras--MAPK信号通路等1、cAMP信号途径可表示为:•激素→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2、磷脂酰肌醇双信使信号途径•双信使途径:IP3-Ca2+和DAG-PKC信号途径•信号分子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使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

IP3开启胞内IP3门控钙通道:IP3激活内质网IP3门控Ca2+通道,Ca2+浓度升高,激活钙调蛋白,CaM将靶蛋白(如:CaM-Kinase)活化。

这是真核生物细胞内Ca2+动员的主要途径。

DAG激活蛋白激酶C:PKC位于细胞质,Ca2+浓度升高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被DAG活化。

信号——G蛋白耦联膜结合受体——活化——PLC——和DAG。

•IP3 ——受体(Ca2+ 通道——细胞质Ca2+上升;•DAG ——激活PKC——磷酸化靶蛋白Ser或Th激活磷酸化靶蛋白Ser 或Thr。

•Ca2+结合到钙调蛋白(CaM)上,激活的钙调蛋白调控其他蛋白活性。

3、生长因子受体--Ras--MAPK信号通路等配体→RTK→adaptor→GEF→Ras→Raf(MAPKKK)→MEK(MAPKK)→MAPK→细胞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RTK-Ras信号途径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促使细胞分裂。

ME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 kinase kinase。

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信号转导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生物体内外的各种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复杂步骤被转导到细胞内部,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细胞死亡等多种生理活动。

其中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的。

一、什么是信号转导途径?信号转导途径是受体识别到外界与内部环境的各种信号,通过一些蛋白分子媒介,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产生的一种动态过程。

二、信号转导的主要路线人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s)通道RTKs是细胞表面一种重要类别的酪氨酸激酶,受到外界的刺激,会自行聚集,激活酪氨酸激酶,在激酶模块的作用下,引发多种生化反应,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2. 细胞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通道GPCRs是一类膜蛋白,与信号分子发生结合后,在细胞内部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启动蛋白激酶,利用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转录和生物学效应。

3. Wnt通道Wnt是一类在细胞分化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过促进生长和细胞增殖以及通过调节体节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来发挥作用。

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道之间的联系不同的信号通路之间并非完全独立。

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和调节,组成了一个信号网络。

在信号转导中,众多的通路之间可以互相作用、价於、影响,比如RTKs通路与PKB通道,激素受体通道、Wnt通道、Hedgehog通道等之间也会相互调节。

四、信号转导在多个应用领域中的应用信号转导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药学、生物工程、农业等领域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1.医药学现在,基于信号转导的药物已有成千上万,并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萎缩症等各种临床疾病。

2. 生物工程学信号转导被应用于人类细胞的控制、分化和再生,大大加快了生物医学领域的速度。

选择性激活通道的方法有望为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带来新发展。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机制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机制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机制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胞内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相应的配体,如激素、递质、
生长因子等。

这些配体可以是小分子物质,也可以是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

2.受体构象的改变: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受体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从而暴露出与效应器相互作用的位点。

3.受体与效应器的相互作用:暴露出的受体位点可以与相应的效应器相互作
用,如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调节基因的表达等。

4.信号转导: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可以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信号转
导通路的激活、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等。

这些信号转导过程最终导致细胞生理功能的改变,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

总的来说,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分子。

这些过程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是指细胞内外发生的信号,通过分子信使的传递,向细胞内部递送并诱导一系列分子反应的过程。

这些分子反应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生理、代谢和功能的变化,从而适应细胞对不同内外环境的变化。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包括内、外信号转导和细胞间信号转导三个方面。

内信号转导主要指胆碱能神经元、神经肽细胞和垂体腺细胞等通过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离子流动的信号转导;外信号转导主要指细胞外载体通过受体介导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底物及其 mRNA 的变化过程;细胞间信号转导主要指细胞间质子传输、离子传输和分子传输,组织因子或生长因子对间质基质或细胞直接作用,从而改变间质或细胞的形态、功能、迁移、增殖和分化等生理效应。

其中,重要的是外部信号转导。

外部信号转导是指把外界刺激(如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荷尔蒙等)转化为细胞内部信号的一种过程。

外部信号转导主要通过受体——胆囊素受体,通过激活MAP激酶效应通路,进而激活细胞的蛋白激酶——修饰蛋白激酶,从而诱导内部一系列信号反应的象征、转录和转译。

MAP 激酶效应通路包括三个主要的信号模块,即:1、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模块其中ERKs(Erk1和Erk2)即为最经典的MAPK分子。

ERKcan 磷酸化巨噬细胞表面受体(FCγR)或可逆蛋白酪氨酸激酶以及其它激活分子,激活T细胞,诱导细胞增殖和发炎反应。

ERKs在细胞分化、增殖、分泌、凋亡等生物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JNKs(c-Jun-N-Terminal Kinase)模块JNKs 机制与 ERKs 相似,它可以通过胞浆内外肌钙蛋白、棘球蛋白和核纤蛋白等底物释放,参与许多生物过程,如自噬、凋亡和炎症反应等,还可以调节细胞周期进度。

3、p38 MAPK模块p38 MAPK 激酶是一个亲配体的酪氨酸激酶,它能在各种细胞类型中激活,包括血小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纤维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垂体细胞等等。

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和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和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和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它使得细胞能够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细胞信号经由受体、信使、信号转导分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络传递,最终激活特定的细胞过程。

本文将从信号转导的途径和调控两个方向来探讨细胞信号转导的相关问题。

一、信号转导的途径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大体分为表面型和内质网型两种,具体如下。

1. 表面型信号转导表面型信号转导是指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传递,其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受体激活。

外界刺激作用于受体分子,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激活受体。

(2) 信使分子生成。

激活的受体能够诱导信使分子在细胞内外生成,如一氧化氮、腺苷酸环化酶等。

(3) 信使分子传递。

信使分子通过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传递,激活下游的蛋白质激酶或酶促反应,最终激发细胞特定的生理反应。

表面型信号转导方式广泛存在于高等生物体的细胞间交流过程中,如神经递质、激素等的介导作用,它具有信号传递快速、准确性高的特点。

2. 内质网型信号转导内质网型信号转导是在细胞内质网中发生,其主要路径为信号转导受体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内部位置传递信号,最终激活转录因子,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内质网型信号转导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受体激活。

内质网受体或穿膜蛋白激活即可启动内质网型信号转导。

(2) 信使分子的释放。

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或转录因子能够诱导信使分子的产生和释放,如高尔基体三磷酸酯酶(GTPase)。

(3) 信号转导。

信使分子和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转录因子的激活而引导内质网型信号的传递,包括细胞核外部的核糖体内合成等。

内质网型信号转导在细胞有害物质清除、抗应激等生理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信号转导的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响应和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信号转导介导分子和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影响、信号转导的负调节机制等。

1. 信号转导介导分子和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影响信号转导介导分子和其他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信号转导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维持机体内部稳态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其中涉及到多种蛋白质、信号分子和代谢产物的参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与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1.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

在这个通路中,一些促凋亡因子如Bax和Bak会聚集在线粒体外膜上,形成孔道,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线粒体蛋白质释放。

释放到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会与凋亡蛋白激活因子-1(Apaf-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结合,形成凋亡体,进而激活caspase-3,引发细胞凋亡。

2.死亡受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是另一条重要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在这个通路中,死亡受体如TNF受体家族成员会与其配体结合,激活受体内部的死亡结构域(DD),进而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

激活的caspase-8可以直接激活caspase-3,引发细胞凋亡。

此外,caspase-8还可以通过裂解Bcl-2家族成员,介导线粒体途径的信号转导。

3.内质网应激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是最近被发现的一条与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在内质网应激的条件下,内质网膜上的蛋白激酶RNA依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会被激活,进而磷酸化eIF2α,抑制蛋白质合成。

另一方面,内质网膜上的蛋白激酶激活转录因子CHOP,促进Bcl-2家族成员Bim的表达,进而通过线粒体途径引发细胞凋亡。

4.其他信号转导通路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外,还有许多其他信号通路也参与了细胞凋亡调控。

比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53在细胞DNA损伤时会被激活,促进Bax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另外,一些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NF-κB也可以通过调控Bcl-2家族成员来影响细胞凋亡的发生。

总的来说,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其中涉及到多种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四种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的四种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的四种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外界刺激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传递到细胞内部的过程。

根据信号传递的途径和方式的不同,细胞信号转导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途径:
1. 直接途径:有些信号分子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渗透到细胞内,与胞内的受体或靶分子结合,从而触发信号转导。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渗透到细胞内,与核内的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转录。

2. 离子通道途径:一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来转导信号。

例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可以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打开或关闭离子通道,引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

3. 酶级联途径:某些信号分子通过激活或抑制多个酶的活性来转导信号。

例如,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受到外界信号刺激后,会自磷酸化并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酶级联反应。

4.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某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转导信号。

例如,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可以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激活NF-κB信号传
导通路,引发细胞内的炎症反应。

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不仅多样化,同时也会相互影响和交叉调控,从而产生复杂的信号网络,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信号转导通路PPT课件

信号转导通路PPT课件

细胞内信号传递特点
信号的逐级放大
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信号分子通过级联反应 逐级放大,使微弱的细胞外信号能够引起强烈的 细胞生理反应。
信号的可调性
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 受体表达水平、信号分子的合成与降解、信号转 导蛋白的活性与定位等,这些调节机制使细胞能 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精确而灵活的应答。
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失活
02 如免疫抑制性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失活,导致免疫细
胞过度激活和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异常
03
免疫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异常,导致免疫相
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常见疾病中信号转导问题
心血管疾病中信号转导异常
如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 压等疾病的发生。
信号的特异性
细胞内信号传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同的信号 分子只能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特定的 细胞生理反应。
信号的整合性
细胞内存在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这些途径之间通 过交叉对话和相互调控,实现对细胞生理功能的 整体协调和控制。
02
典型信号转导通路介绍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 ,介导细胞对多种信号分子的响应。
GPCR与G蛋白结合后,通过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器酶, 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
常见的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cAMP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
酶联受体介导通路
01
酶联受体是一种具有内在酶 活性的受体,其介导的信号 转导通常与受体的酶活性相
关。
02
酶联受体通过催化特定的底 物生成第二信使,从而将信
导通路中的关键基因。

细胞信号转导的生物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的生物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的生物途径细胞信号转导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它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

细胞通过信号分子在其表面或细胞内进行信号转导,从而使细胞做出反应,完成某个生物途径。

本文将对细胞信号转导的生物途径进行讨论。

1、细胞中信号转导过程概述细胞信号转导包括信号分子的识别、信息传递、信号转导和细胞反应等多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信号分子首先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然后生成次级信号分子,在细胞内产生反应。

这种过程也被称为信号转导通路。

2、 G 蛋白偶联受体通路G 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通路是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GPCR是一类膜蛋白,其在细胞膜表面上表达,与其结合的配体可导致蛋白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发 G 蛋白的活化。

通过激活 G 蛋白,GPCR 可以介导多种不同的生物途径,如并肌动蛋白酶激活、细胞凋亡和钙离子运输等。

3、细胞核内受体通路细胞核内受体是一类蛋白质,其在细胞内或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该通路的典型代表是激素,通过激素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物作用。

激素受体具有 DNA 结合结构域,可与 DNA 片段结合,调控基因表达。

细胞核内受体通路还可以通过 DNA 片段上的共激活因子进行调控。

4、酪氨酸激酶通路酪氨酸激酶通路包括多种不同的途径,如 MAPK 途径等。

该通路与细胞生长、增殖等生物途径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通路的激活会引发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还包括多种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

5、 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存活等过程。

该通路被认为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重要途径。

在该通路中, PI3K 可活化 AKT,从而激活多种下游效应器,如 mTOR、GSK3 等分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途径。

6、细胞膜通道通路细胞膜通道通路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途径,其包括多种通道蛋白,其能够影响和调控细胞内电位、离子浓度等要素。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以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为标题一、引言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通过与g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来介导细胞外信号的传导。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二、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g蛋白耦联受体是七个跨膜结构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形成一个通道,能够与多种信号分子结合。

当外界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结合到受体上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激活细胞内的g蛋白。

三、g蛋白的类型及功能g蛋白根据其α亚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被分为Gs、Gi、Gq、G12/13等亚型。

Gs亚型能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导致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产生增加,从而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等下游信号分子。

Gi亚型则通过抑制AC的活性来抑制cAMP的产生和PKA的活性,起到负向调控的作用。

Gq亚型则能够激活磷脂酰肌醇(phospholipase C,PLC),导致磷脂酰肌醇二磷酸(inositol trisphosphate,IP3)和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的产生,从而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等下游信号分子。

G12/13亚型则能够激活Rho GTPase,参与细胞的骨架重组和细胞运动等生理过程。

四、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1. Gs/AC/cAMP/PKA信号通路当Gs型g蛋白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激活的Gs型g蛋白能够与AC相互作用,激活AC的活性,导致cAMP的产生增加。

cAMP进一步激活PKA,从而调控细胞内的多个信号通路,如糖原合成、离子通道活性等。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5章细胞信号转导基础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5章细胞信号转导基础

a
7
EGFR介导的信a 号转导过程
8
MAPK家族
ERK家族: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
JNK/SAPK家族:参与细胞对辐射、渗透压和温度变化的 应急反应,促进细胞修复
p38MAPK家族:介导炎症和细胞凋亡等应激反应
a
9
(2)其他RTK信号转导途径
PI3K/PKB途径: (Akt途径)
a
10
a
11
(二)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形成SH2结合位点的空间结构, 与具有SH2结构域的下一级信号 分子结合;
5、信号逐级传递;
a
5
2、RTK信号转导途径
(1)Ras-MAPK级联反应信号转导途径
组成内容:
信号分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信号
RTK:催化型受体
Grb-2:衔接蛋白,与RTK的SH2结构域结合
SOS:富含脯氨酸,可与Grb-2SH3结合,
大多为单次跨膜糖蛋白;
胞外区N端一般由500-8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为配体结合 部位;
胞内区具有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位于C端,包括ATP结合区 和底物结合区。
a
3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分子结构
a
4
(2)RTK的活化
1、结合配体后,受体形成二聚体 或寡聚体;
2、受体膜内部分发生构象变化;
3、酪氨酸残基发生自体磷酸化;
➢受体量调节
受体减量调节
a
29
(2)信号蛋白直接参与负性调节
➢I-κB ➢iSmad
a
30
思考题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与酶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 相互作用?
a
31
THANK YOU!

细胞生物学11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11细胞信号转导
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经膜上的信号转换 机制实现信号传递。 • 第二信使:起信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如 cAMP、cGMP、IP3、DAG、Ca2+。
四、受体(Receptor)
1. 受体的概念
细胞对于细胞外特殊信号分子的反应能力依赖于 细胞具有特殊的受体。
受体(receptor)是能够与信息分子特异结合的一类 特殊蛋白质。
Protein kinases
第二节 主要的信号传导途径
一、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信号的机制
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的主要代表是:
小分子的甾类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和维生素 D等
甾类激素是疏水性小分子,由于它们的亲脂性, 通过简单的扩散即可跨越质膜进入细胞内。
细胞内
皮质酮、黄体酮
甲状腺素、维生素D、 维甲酸和雌激素
肾上腺素(α 2型)受体、阿片肽受 体、乙酰胆碱(M)受体和生长激素 释放的抑制因子受体等
2. GS和Gi
激素与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增强或降低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不是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两种 调节蛋白Gs和Gi完成的。G蛋白使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偶 联起来,使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的信号即cAMP第二信 使。所以G蛋白也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易穿过靶细胞质膜进入细胞 介导长时间的持续反应
与特殊的载体蛋白结合在血 液中长距离转运 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 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配体 受体复合物通过与DNA的特 定控制区结合,改变基因表 达模式
通常影响特殊组织的生长与
分化
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局部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B
C
• 内分泌:内分泌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 于靶细胞。特点:①低浓度(10-8-10-12M ), ②全身性,③长时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一)cAMP-蛋白激酶A途径述:该途径以靶细胞内cAMP浓度改变和激活蛋白激酶A(PKA)为主要特征,是激素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途径。

1.cAMP的合成与分解⑴引起cAMP水平增高的胞外信号分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加压素等。

α-GDP-βγ(Gs蛋白)激素+受体→激素-受体→↓α-GTP + βγ↓AC激活↓ATP →cAMP述:当信号分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靶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而激活受体。

活化的受体可催化Gs的GDP与GTP交换,导致Gs的α亚基与βγ解离,蛋白释放出αs-GTP。

αs-GTP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转化成cAMP,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

过去认为G蛋白中只有α亚基发挥作用,现知βγ复合体也可独立地作用于相应的效应物,与α亚基拮抗。

腺苷酸环化酶分布广泛,除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的细胞质膜上。

cAMP经磷酸二酯酶(PDE)降解成5'-AMP而失活。

cAMP是分布广泛而重要的第二信使。

⑵AC活性的抑制与cAMP浓度降低◇Gα-GTP结合AC并使之激活后,同时激活自身的GTP酶活性,Gα-GTP→Gα-GDP,Gs、AC均失活。

从而在细胞对cAMP浓度升高作出应答后AC活性迅速逆转。

⑶少数激素,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岛素和抗血管紧张素II等,它们活化受体后可催化抑制性G蛋白解离,导致细胞内AC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

⑷正常细胞内cAMP的平均浓度为10-6mol/L。

cAMP在细胞中的浓度除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外,还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关。

举例如下:①一些激素如胰岛素,能激活磷酸二酯酶,加速cAMP降解;②某些药物如茶碱,则抑制磷酸二酯酶,促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

2.cAMP的作用机制――cAMP激活PKA(幻灯64)⑴cAM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或称蛋白激酶A (PKA)系统来实现的。

⑵PKA的结构2C(催化亚基):蛋白丝/苏氨酸磷酸化酶活性四聚体蛋白变构酶2R(调节亚基):各有2个cAMP结合位点述:催化亚基有催化底物蛋白质某些特定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功能。

调节亚基与催化亚基相结合时,PKA呈无活性状态。

当4分子cAMP与2个调节亚基结合后,调节亚基脱落,游离的催化亚基具有蛋白激酶活性。

PKA的激活过程需要Mg2+。

3.PKA的作用:PKA被cAMP激活后,能在ATP存在的情况下使许多蛋白质特定的丝氨酸残基和(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

*cAMP反应元件(CRE):受cAMP、蛋白激酶A调节的基因转录调控区存在一个由8个碱基对构成的共同DNA序列:TGACGTCA 。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能与CRE结合的蛋白质述:当PKA的催化亚基进人细胞核后,可催化反式作用因子-CREB 中特定的丝氨酸和(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磷酸化的CREB 形成同源二聚体,与DNA上的CRE结合,从而激活受CRE调控的基因转录。

述: PKA还可使细胞核内的组蛋白、酸性蛋白以及胞浆内的核蛋白体蛋白、膜蛋白、微管蛋白及受体蛋白等磷酸化,从而影响这些蛋白质的功能。

(二)cGMP-PKG信号途径1.cGMP信号的产生与灭活述:cGMP广泛存在于动物各组织中,其含量约为cAMP的1/10-1/100。

它由GTP在鸟苷酸环化酶(GC)的催化下经环化而生成;经磷酸二酯酶催化而降解。

(课本P141底)2. 鸟苷酸环化酶(GC)类型:①脑、肺、肝、肾细胞胞浆(可溶性酶);②心血管组织、小肠、精子、视网膜杆状细胞细胞膜(结合型酶)单一肽链糖蛋白,一次跨膜。

N-端胞外,结合配体。

C端胞内,有2个GC催化域。

哺乳类膜GC分A、B、C三个亚类。

3.心钠素(ANP)的作用机理述:ANP是心房分泌的肽类激素,ANP受体的胞区内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域。

⑴例:ANP与肾集合管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后,即能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后者再催化GTP转变成cGMP。

cGMP能激活依赖性cGMP蛋白激酶(PKG),磷酸化靶蛋白引起促进肾排泄Na+、H2O和血管扩张等生物效应。

⑵PKG的结构与蛋白激酶A完全不同,它为一单体酶,分子中有一个cGMP结合位点。

NO是新发现的神经递质和信息物质。

NO在平滑肌细胞中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生成增加,激活蛋白激酶G,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

临床上常用的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就是因为它们能自发产生NO,从而通过上述途径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三)肌醇磷脂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体内的跨膜信息传递方式中还有一种以三磷酸肌醇(肌醇-1,4,5三磷酸,IP3)和二脂酸甘油(DAG)为第二信使的双信号途径。

该系统可以单独调节细胞内的许多反应,又可以与cAMP蛋白激酶系统及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相偶联,组成复杂的网络,共同调节细胞的代谢和基因表达。

1.IP3和DAG的生物合成和功能述: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利尿激素等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后,通过特定的G蛋白(Gp)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PI-PLC则水解膜组分-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而生成DAG和IP3。

2.PKC的激活过程:IP3扩散→内质网(肌浆网)膜IP3敏感性钙通道→Ca2+释放→胞浆「Ca2+」↑→Ca2+结合胞浆PKC并聚结于质膜,在DAG、磷脂酰丝氨酸作用下PKC激活。

无活性的PKC →有活性的PKC DAG、Ca2+、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调节域,PKC变构,活性中心暴露述:PKC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含一个催化结构域和一个调节结构域。

调节结构域常与催化结构域的活性中心部分贴近或嵌合,一旦PKC的调节结构域与DAG、磷脂酰丝氨酸和Ca2+结合,PKC即发生构象改变而暴露出活性中心。

3.PKC的生理功能述:PKC属于Ser/Thr(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地存在于机体的组织细胞内,激活后可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的Ser/Thr残基磷酸化。

它们对机体的代谢、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增殖起作用。

阅读:l)对代谢的调节作用:PKC被激活后可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和(或)苏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反应。

靶蛋白包括质膜受体、膜蛋白和多种酶。

PKC能催化质膜的Ca2+通道磷酸化,促进Ca2+流人胞内,提高胞浆Ca2+浓度,PKC也能催化肌浆网的Ca2+-ATP酶磷酸化,使钙进人肌浆网,降低胞浆的Ca2+浓度。

由此可见,PKC能调节多种生理活动,使之处于动态平衡。

总之,PKC通过对靶蛋白的磷酸化反应而改变功能蛋白的活性和性质,影响细胞内信息的传递,启动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2)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PKC对基因的活化过程可分为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两个阶段。

PKC能使立早基因的反式作用因子磷酸化,加速立早基因的表达。

立早基因多数为细胞原癌基因,它们表达的蛋白质寿命短暂(半寿期为1-2小时)具有跨越核膜传递信息之功能,因此称为第三信使。

第三信使受磷酸化修饰后,最终活化晚期反应基因并导致细胞增生或核型变化。

促癌剂-佛波酯正是作为PKC的强激活剂而引起细胞持续增生,诱导癌变。

(四)Ca2+-钙调蛋白依赖性途径(Ca2+-CaM激酶途径)1.钙调蛋白①钙调蛋白(CaM)是一种钙结合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4个Ca2+结合位点。

②当胞浆Ca2+浓度≥10-2mmol/L时,Ca2+与CaM结合,CaM构象改变即可激活其靶蛋白。

2. CaM作用机制述:当Ca2+增加时,CaM迅速与Ca2+结合为Ca2+-CaM复合物,Ca2+-CaM复合物又激活CaM激酶(CaM激酶的底物谱非常广,可以磷酸化许多蛋白质的丝氨酸和(或)苏氨酸残基,使之激活或失活,属于Ser/Thr蛋白激酶),使靶蛋白质磷酸化引起各种生物效应。

(五)酪氨酸蛋白激酶(TPK)途径述:TPK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细胞中的TPK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位于细胞质膜上称为受体型TPK,如胰岛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某些原癌基因编码的受体,它们均属于催化型受体;第二类位于胞浆中,称为非受体型TPK,如底物酶JAK(另一类激酶)和某些原癌基因编码的TPK,但它们常与非催化型受体偶联而发挥作用。

1.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⑴当表皮生长因子与催化型受体结合后,受体多形成二聚体,发生自身磷酸化而被激活,进而激活Ras蛋白。

(Ras蛋白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单体蛋白,由原癌基因ras编码而得名。

)⑵活化的Ras蛋白可进一步活化Raf蛋白。

Raf蛋白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它可激活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系统。

述:MAPK系统是一组酶兼底物的蛋白分子。

其中MAPK更具有广泛的催化活性,它除调节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细胞微管形成之外,更重要的是可催化细胞核内许多反式作用因子(如转录因子)的Ser/Thr残基磷酸化,导致基因转录或关闭。

受体型TPK活化后还可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多种磷脂酶(如PI-PLC、磷脂酶A和鞘磷脂酶)等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2.JAKs-STAT途径述:一部分生长因子、大部分细胞因子和激素,生长激素(GH)、干扰素(IFN)、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一些白细胞介素(IL- 2,IL-6)等,其受体分子缺乏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但它们能借助细胞内的一类具有激酶结构的连接蛋白JAKs完成信息转导。

JAKs再通过激活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动子(STAT)而最终影响到基因的转录调节。

故将此途径又称为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

由于在JAK -STAT 通路中,激活后的受体可与不同的JAKs和不同的STAT相结合,因此该途径传递信号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

该途径最先在干扰素信号传递研究中发现,它与Ras通路相互独立,但表皮生长因子等却可通过这两条途径来发挥其作用。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1.目前已知通过细胞内受体调节的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T3及T4)等。

(上述激素除甲状腺素外均为类固醇化合物)2.传递途径:以上激素通过简单扩散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介导信号传递。

3.细胞内受体的分类⑴核内受体:如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和甲状腺素受体⑵胞浆内受体:如糖皮质激素的受体4.作用机制⑴类固醇激素与核内受体结合后,可使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DNA结合区。

在胞浆中形成的类固醇激素-受体复合物以二聚体形式穿过核孔进人核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