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

合集下载

《2024年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变得日益重要。

低渗透油藏因其储层特性,开发难度大,需要精细的井网部署和高效的开发策略。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及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策略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储层特性决定了其开发难度。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包括: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低等。

这些特征导致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采收率低、产能递减快等问题。

三、井网部署原则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性,井网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规划井网密度和井距:根据储层特性和产能要求,合理规划井网密度和井距,确保井网能够覆盖整个油藏。

2. 优化井位选择:根据地质资料和储层特性,选择合适的井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考虑经济因素:在满足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油藏工程方法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可采用以下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研究:1. 地质建模与储层评价:通过地质建模和储层评价,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为井网部署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模型,模拟不同井网部署方案下的油藏开采过程,评估各方案的采收率、产能及经济效益。

3. 历史拟合与优化: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对历史拟合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井网部署方案,提高采收率。

4. 动态监测与调整:通过动态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油藏开采过程中的产能变化、压力变化等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井网部署方案。

五、实例分析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上述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建模和储层评价,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特性。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模型,模拟不同井网部署方案下的开采过程。

通过历史拟合与优化,确定最佳井网部署方案。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具有开发和开采难度较大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油田开采初期,随着单井单元产量的逐渐下降。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

1.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油井开采初期,储层压力高,在储层中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得油井产量较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低的储层渗流速度较慢,油井产量递减速度较大。

2.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递减缓慢:油井开采初期,油藏中的自然驱动力较大,油井产量递减较快。

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和水的渗入,后期油井产量递减逐渐缓慢。

3.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的初期非常快,但在一定时期内,油井产量会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在此时期内,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产量逐渐稳定。

4.老化期产量进一步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进一步下降,进入老化期。

在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人工提高压缩气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是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注入水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油井移动,并提高油井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阶段:在注入水的初期,随着水的压力向油藏传播,储层中的原油粘附在孔隙表面开始脱附,并随着水的流动进入油井,使得油井产量快速增加。

2.稳定阶段:随着水的继续注入和孔隙压力的增加,油藏中原油饱和度降低,使得油井产量逐渐稳定。

在这个阶段,注入水的效果逐渐减弱,产量增加缓慢。

3.饱和度降低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开始递减。

递减速度取决于油藏渗透率和水的渗透能力。

4.插曲阶段:在水驱过程中,由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一些油井产量的插曲现象。

低渗透油藏概述范文

低渗透油藏概述范文

低渗透油藏概述范文
1. 渗透率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通常远低于20md,甚至低于1md。

这意味着地下储层的孔隙和裂缝之间的连接性差,油和气很难通过这些孔
隙和裂缝进行自由流动。

2.储层厚度小: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厚度通常相对较小,这意味着在同
一地下面积上,可开采的油和气数量较少。

这增加了开采的成本和复杂性。

3.含水层厚度大: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地下水往往在储层中
形成厚厚的含水层。

这使得开采过程中需要额外的措施来处理含水层问题,以避免过度的水窜问题。

4.非均质性强: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即地下储层性
质在不同位置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变化。

这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同时需要通
过地质勘探和测试来准确了解储层的地质特征。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困难性质,传统的开采方法通常无法有效开发这些
油藏。

因此,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难题,石油工程师们制定了一系列
专门的开采技术和工艺,以解决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挑战。

常见的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包括:
1.水平井技术:通过钻出水平井,使井筒在低渗透油藏中垂直穿过多
个油层,从而提高了储层的有效排水半径,增加油藏的产能。

2.压裂技术:利用高压液体将水平井注入地下储层,以在储层中形成
裂缝。

这可以改善储层的渗透性,增加油和气的流动性。

3.CO2注入技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储层,以改善油藏的渗透性和
提高油藏中的原油采收率。

4.大型采油设备:在低渗透油藏中,常规的开采设备往往无法实现高效的开采。

因此,引入大型采油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储层的潜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探明低渗透储量增长很快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状况比例图
9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3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动用、分布状况和特点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我国低渗透储量动用状况比例图
10
近期探明储量和累积探 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储 量占主要部分。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1、采出程度高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2、综合含水率高 总平均达到82.98%,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
力油田-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为8。
4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1 我国当前油田开发简况
3、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 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
唐曾熊(1994)划分的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00×10-3m2,小于 10×10-3m2为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2 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指储层渗透率介于0.1~50×103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低渗透储层的典 型特征是具有启动压 力梯度,呈现出非达 西型渗流特征。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近源沉积物多以 三段式为主,远源沉积 物多以两段式为主。
低渗透储层多段式粒度曲线(近源沉积)
27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心分析: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定和孔隙结构分析,了解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孔喉半径等岩石物性参数,为油藏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2. 流体性质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分析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和水的物化性质,包括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以了解流体性质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3. 渗流实验:通过构建低渗透油藏模型,开展渗透率测定实验和渗流规律研究,分析渗流行为和剖面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渗流参数参考。

4. 数值模拟:基于渗流理论和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数值模拟,模拟低渗透油藏中的渗流过程,预测油藏动态和评估开发效果。

5. 改造技术:通过改变油藏的物性和渗透性,采用各种改造技术,如酸化、水力压裂、低渗透增产技术等,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岩心分析、流体性质测试、渗流实验、数值模拟和改造技术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油藏的物性、流体性质、渗流规律和开
发效果进行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小于1mD。

由于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油井单井产能有限,且采油开发比较困难。

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注水进行增压,从而提高油井产能。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主要包括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

注水压力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关键参数之一。

注水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油井渗流能力的提高和产出油的速度。

一般来说,注水压力越大,对应的增油效果越好。

但是过大的注水压力也会导致油藏中的渗透率变大,从而影响后期的注采均衡。

在选择注水压力时要综合考虑油藏的渗透率、排水半径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注水方式也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连续注水、断续注水和压裂注水等方式。

连续注水是指连续注入一定量的水,维持油井周围注采均衡,提高产能。

断续注水是指间歇性的注入水,根据油井的产能和注水效果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压裂注水是指在注水过程中,通过压裂作用,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提高产能。

不同的注水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要求来选择。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在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联性。

合理选择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参数,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实现有效的采油。

对注水过程中的地层压力变化、渗透率改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注水采油技术,提高开采效果。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0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
2.低渗透储层岩石比表面积大
岩石的比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越分散,比表面积就越大;反过来说,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越分散,渗透率就越低。
3.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力对渗透影响显著
低渗透储层是由无数小颗粒和无数小孔道组成,这些小孔道可以看作众多直径不同的 毛细管。当油水在这些毛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水对毛细管壁润湿性不同,在油水界 面上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表达式为: pc 2 cos
03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 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低等特点,决定了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 具有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的开发特征。
03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压力、产量统计表
产量年递减率:在25%~45%之间,平均最高可达60% 每采1%储量压降:3.2~4.0MPa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
主要问题:暴性水淹 解决方法:采用沿裂缝注水的线状面积注水方式, 井距适当加大,排距适当缩小。为了沿裂缝先形成 水线,注水井要先间隔地排液拉水线,排液井水淹 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排液井转注后,采油 井要逐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 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解决方案:早期注水或超前注水保持 地层压力开采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强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 窜进,使沿裂缝方向的油井很快见水,甚至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普 遍特征。
火烧山油田第三批上返注水井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油层物性和渗流规律的特殊性,需要在开发过 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优选出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是指储量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1. 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储量较低,且渗透率低,导致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性较差,难以有效开采。

油藏中的孔隙度、砂岩粒径、渗透率等特征也会直接影响油藏储量和开采效果。

2. 堆积相和岩性:低渗透油藏的堆积相和岩性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而言,粒度细、结构紧密的砂岩堆积相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较好的流动性,因此对于开发的效果更好。

3. 开发方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案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开发方案能够充分发挥油藏的潜力,提高开采率和开采效果。

常用的开发方案包括常规注水开发、采用人工增透剂技术、水平井开发、多级压裂技术等。

4. 采油压力: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压力对于油藏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采油压力都会导致油田开采效果不佳。

过高的采油压力容易引起水窜,导致大量的水进入油井,降低了采油效果;过低的采油压力则难以使原油从储层中流动到井筒中。

5. 技术手段: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利用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的产能。

6.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地质构造和背景地层会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在选择开发区块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的优劣,选择有利的开发区域。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特征、堆积相和岩性、开发方案、采油压力、技术手段以及地质条件等。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手段,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目 录- 1 -第一章 低渗透油藏概况 ................................................................- 1 -1.1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 1 -1.2 低渗透油藏注水现状 ..........................................................- 2 -1.3 低渗透油藏增注工艺进展 ......................................................- 4 -第二章 低渗透油藏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 -2.1 酸化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6 -2.2 活性降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2.3 径向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4 袖套射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7 -- 9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下步技术攻关方向 ..............................................................- 10 --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范文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性对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这类油藏因其内部复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低渗透性,使得其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旨在研究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并对其反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1. 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大小不一,连通性差。

这种结构特点导致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受到阻碍,表现为低渗透性。

2. 渗流规律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规律表现出非达西流特征。

在低压差下,流体流动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压力差的增大,渗流逐渐接近达西流。

3. 影响因素影响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性的因素包括: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油藏的渗流特性。

三、反问题研究反问题研究主要是指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反推油藏的参数和性质。

在低渗透非均质油藏中,反问题研究对于优化开发策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反问题模型的建立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建立油藏的反问题模型。

该模型应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最优化目标。

2. 参数反演利用反问题模型,对油藏的渗透性、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反演。

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高参数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

3. 优化开发策略根据反问题研究结果,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开发策略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井网密度、注入参数、采收策略等,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采收率。

四、实例分析以某低渗透非均质油藏为例,通过实际应用本文所述的反问题研究方法,分析其渗流特征和开发策略。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开发效果,验证反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通过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性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实际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气储层,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

这类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气困陷在储层中难以开采,因此开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工矿物产能大、天然产能小、体积总量大、成本单位量高等特点,使其开发和评价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地质储量评价地质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首要评价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储量评价和动态储量评价两个方面。

静态储量评价包括地质储量的勘探评价和具体储量的计算,主要考察地层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等因素。

动态储量评价则通过油藏的产量、生产曲线、生产动态等参数进行评价。

2. 采收率评价采收率是指油气储层中可采出的油气资源的比例,也是衡量油气资源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评价中,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措施、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生产效率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与油气的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生产效率评价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效率评价主要考察生产动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4. 经济效益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收益比、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等方面。

1. 评估开发潜力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储量情况,通过地质、地面、地下和采收率等多方面考察,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井网布置低渗透油藏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提高采收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井网优化提供指导。

3.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一般小于0.1mD。

由于地下储层
的渗透率较低,油井生产能力有限,开采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需要应用挖潜增产技术。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增强油藏开采能力,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1. 水平井技术:通过将水平井钻进低渗透油藏的稀油层,利用水平段延长油井与油
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有效渗透率,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水平井还可以采用人工增强采油
措施,如酸化、压裂等,进一步提高油井产能。

2. 插水增效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通过插入高压水驱使油层中的油向油井移动,
增加油井的产能。

插水增效技术可以采用常规的注水井,也可以采用注水井+抽油井的方式。

3. 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通过改造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层,提高渗透率。

常用的低渗
透油藏改造技术包括酸化、压裂、注气等。

酸化可以通过注入酸液降低储集岩的酸溶性,
增加孔隙度,提高储集层的渗透率。

4. 油藏压裂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岩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
层的渗透率。

油藏压裂技术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气体压裂、化学压裂等不同方式进行。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储层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有
效的实施。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现有的油田开采方案相协调,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整体的开采效果。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通常低于0.1mD。

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等特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选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及技术手段。

为了综合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油藏性质、开采工艺、生产情况等。

综合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为油藏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质条件评价需要进行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分析、地质构造模拟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地质条件的深入了解。

2. 油藏性质评价油藏性质是指油藏中的原油性质、成分、物理化学特性等。

通过对油藏性质的评价,可以为采油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油藏性质评价需要进行岩心分析、原油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藏性质的全面了解。

3. 开采工艺评价开采工艺是指采用的开采方法、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

不同的油藏开采工艺对开采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常用的开采工艺包括常规压裂、水平井、CO2驱油等。

开采工艺评价需要参考目前的开采工艺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及模拟试验等工作。

4. 生产情况评价生产情况是指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及产量表现。

通过对生产情况的评价,可以了解油田的生产能力及产量表现,为后续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生产情况评价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工作,以获得对油田生产情况的全面了解。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综合评价可为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开发

低渗透油藏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1 )低渗、低孔、自然产能低,常规投产甚至不出油,注水困难; (2)原油粘度低,密度小、性质较好; ( 3 )储层物性差,粒细、分选性差、胶结物含量高; ( 4 )油层砂泥岩交互,砂层厚度不稳定,层间非均质性强; ( 5 )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 ( 6 )流体的流动具有非达西流的特征。
1.泡沫驱技术是一种利用表面活性剂产生泡沫,提高油藏驱动效果的 技术。泡沫驱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油藏中有较高的驱油效率,且具有较 强的适应性。在低渗透裂缝油藏中,表面活性剂通过填充油藏裂缝,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油藏的驱油效率。而泡沫驱技术将进一 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 2.化学驱是通过向油藏注入不稳定水溶液,这种不稳定剂在注入后会
不稳定注水技术具有多种优势:

优点一
1.不稳定流场可以降低地层中的 损伤,从而延长油藏的开发寿命 ;。
优点二
2 。 不稳定流场有助于提高注水效 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优点三
3.不稳定流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注水过程中的能耗,实现绿 色环保开发
03
不稳定注水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应用
四种核心技术 1注水方式 2泡沫驱技术 3化学驱技术 4水力裂缝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
通过向储层注入微生物,改善 储层渗透性,提高原油流动速
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超低渗透油藏规模开发面临的储集层地质条

件越来越复杂, 单纯靠定向井技术提高单井

产量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2010年长庆油 田制定了以提高油层钻遇率、满足体积压裂 和能量补充要求为主攻方向的开发策略, 大
井 开
低渗透油藏开发
目录
• 引言 • 低渗透裂缝油藏开发技术-不稳定注水技术 • 不稳定注水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应用பைடு நூலகம்• 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 • 结论与展望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参考内容
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常见的石油资源,其具有储层渗透率低、自然产能低、开采 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了广泛。 本次演示将介绍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一、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进展
1、技术原理和基本概念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CO2注入油藏,通过物理溶解和化学反 应,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CO2还可 以扩大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油藏的驱替效率。
(1)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CO2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注入方 案提供理论支持。
(2)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注入设备,提高CO2的利用率 和油藏的采收率。
(3)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提高CO2的封存率和利用效率,降低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的环境影响。
(4)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 推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低渗透油藏得到应用。在国内,大庆 油田、胜利油田等均开展了CO2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 时,在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国家,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展望
1、技术难点和挑战
尽管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 难点和挑战,如CO2的来源和运输、注入设备的能效、注入对储层的伤害等。 此外,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注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也面临着困难。
2、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应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

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

我国将渗透率低于50×10-3平方微米的油藏统称为低渗透油藏。

其中,渗透率小于10×10-3平方微米的称为特低渗透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采有其突出的特征。

1.自然产能低,需经压裂改造才有工业开采价值低渗透油藏油井自然产能很低,根据国内9个油田的统计,单井自然日产油量一般只有1--8t,有的井甚至无自然产能。

经过压裂以后,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可达到3.6—27.7 t例如大庆的榆树林油田,油井自然产能只有0.86t/d,压裂后增加到9--lOt/d,基本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地层和注水压力上升快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矛盾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地层中粘土矿物膨胀和水质等因素影响,油层遭到伤害,吸水指数下降;另一方面是低渗透油藏渗流阻力大,传导能力差,再加上井距往往偏大,注水能量很难传导扩散,致使注水井压力很快上升,在注水井附近憋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吸水量的递减。

3.生产井注水见效差,低压、低产根据我国主要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资料统计,在井距250--300m的条件下,油井一般在注水6个月后才开始见效。

有些低渗透油藏由于储集层性质太差,非均质性又比较严重,虽然注水时间长,但油井见效率仍然很低。

4、油井见水后采液指数大幅度下降,产油量加速递减低渗透油藏含水60%时,产液指数一般只有原始值的40%左右,再加上地层压力水平低,产液量很难提高,这样就造成了低渗透油井见水后产油量的加速递减。

大量实践证明,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就是注水井的地层压力和注水压力上升快,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注水量、产油量、开采速度和采收率都非常低,正如人们所形容的,是“注不进;采不出”。

5.注采井距适当缩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为了探索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的开发途径,各油用开展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矿场试验。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性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油水两相的迁移速度较慢,开发难度较大。

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是一种通过特殊钻井工艺在注水或采油井中钻出一段接近水平的井筒,以增加井筒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产量。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能够在较少的地质资源下获得更高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并减少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新兴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将水平井划分为多个段,分别进行射孔和压裂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储层的有效压裂面积和产能。

与传统的水平井技术相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能够更好地克服低渗透性油藏开发中的难题,并提高开采效果。

另外,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一些新型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如地震预测技术和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

地震预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地下岩石体的声波传播和反射特征,提供准确的储层参数和边界信息,为低渗透性油藏的定位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是一种在水平井中注入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

此外,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模拟技术也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油藏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以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开采方案,并为开发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油藏模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潜力,优化井网布置,减少开发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渗透性油藏的油田开发技术将继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我们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油气采收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

在采油过程中,由于渗透率较低,油藏对流体的运移和渗透特性较差,导致采油难度较大。

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成为解决低渗透油藏采油难题的关键。

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具有以下特点:渗透率低、孔隙度小、黏度大、浸润性差、大渗透压力梯度等。

这些特点使得低渗透油藏在采油过程中的渗透性能较差,使原油开采率较低,且开采难度大,需要进行渗吸采油技术。

1.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指在油藏中设置水平井,通过水平井的穿越和开采,实现水平井内的油层开发。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减少开采难度,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将人工高压水射入油层,使油层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层的渗透性能,提高采油效率。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油层的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3.地面采油工艺技术地面采油工艺技术是指通过改良地面采油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采油效率。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地面采油工艺技术可以通过提高采油设备的效率和减少采油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采油效率。

4.化学驱油技术5.地质改造技术地质改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油藏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提高油层的渗透性能,实现采油效果。

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地质改造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油藏的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提高采油效率。

6.工程措施技术三、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1.技术不成熟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相对成熟度较低,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2.成本较高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需要较大的投资和成本支出,增加了开采成本。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环境风险在低渗透油藏采油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风险,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管理,减少环境风险。

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采油效率和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

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采油技术实施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原油开采比较困难,传统的采油技术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

为了充分利用低渗透油藏资源,提高原油采收率,化学驱油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化学驱油技术实施的相关内容。

一、低渗透油藏特点1.渗透率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一般在0.1~10mD范围内,远低于常规油藏的渗透率,使得原油开采非常困难。

2.油层厚度大: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一般比较厚,使得通过传统采油技术难以将地下的原油完全开采出来。

3.原油粘度大: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一般粘度比较高,对采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化学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是指通过注入一定的化学剂到油藏中,改变原油和油藏岩石表面性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从而增加原油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微乳驱、聚合物微乳驱、聚合物-微乳驱、聚合物-碱驱等多种方法。

1.碱驱:碱驱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碱性物质,使得原油和岩石表面变得亲水性增强,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原油粘度降低,增加原油流动性。

2.聚合物驱:聚合物驱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变原油和岩石表面性质,增加原油流动性,提高驱油效果。

3.微乳驱:微乳驱是通过在油藏中注入微乳剂,形成微乳,使得原油和水混合形成乳状液,提高油水混合相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4.聚合物-微乳驱:聚合物-微乳驱是将聚合物和微乳驱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原油采收率。

1.地质勘探:在进行低渗透油藏项目上实施化学驱油技术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油藏进行地质勘探,了解油藏地质特征、渗透率、厚度、原油性质等重要参数,为后续的化学驱油技术实施提供依据。

2.实验室模拟:在地质勘探之后,需要对目标油藏进行实验室模拟,选择合适的化学剂,进行水质和岩石表面性质评价,确定最佳的化学驱油方案。

3.注入工艺设计: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设计化学驱油的注入工艺,确定最佳的注入浓度、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保证化学剂能够有效地作用于油藏。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高温油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质,如渗透率低、温度高等,使得其开采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

本文将就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探讨其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为实际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二、低渗透高温油藏的特点低渗透高温油藏具有以下特点:1. 渗透率低:油藏渗透率低,使得原油难以在地下有效流动,从而影响了油藏的开发。

2. 温度高:油藏温度较高,对开采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储量丰富:尽管开采难度大,但低渗透高温油藏的储量往往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三、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概述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是一种针对低渗透高温油藏的开采技术。

该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活性水,降低油藏的压力,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实现增注的目的。

活性水具有以下特点:1. 良好的流动性:活性水能够有效降低油藏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2. 降低油藏压力:通过注入活性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油藏的压力,从而促进原油的开采。

3. 对油藏无害:活性水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对油藏无害,不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四、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高温油藏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性水的制备与选择:研究不同种类的活性水对低渗透高温油藏的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活性水配方。

2. 注入方式与参数优化:研究活性水的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等参数对增注效果的影响,优化注入参数。

3. 增注效果评价:通过现场试验和模拟实验,评价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的增注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现场试验和模拟实验,本文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活性水的选择:经过对比不同种类的活性水,发现某一种活性水对低渗透高温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有效降低油藏压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
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
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

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
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
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
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

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

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
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

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
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
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

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
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

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2.远源沉积
储层沉积时离物源区较远,水流所携带的碎屑经长距离的搬运,颗粒变细,悬浮部分增多。

沉积成岩后,形成粒级细、孔隙半径、泥质(或钙质)含量高的低渗透储层。

此类
储层在助陷型大型盆地沉积中心广泛发育。

3成岩作用
碎屑岩的形成从渗透储层的原因来说,除沉积成因以外,沉积后的成岩作用及后生作用对储层物性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储层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不断发生变化。

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岩石原生孔隙减小,特别是成熟度低的岩石,由于孔隙度大量减小,容易变为低渗透储层,甚至变为极致密的非储集层。

溶蚀作用可产生次生孔隙,使致密层孔隙度增加,重新变为低渗透储层。

一般该类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

(二)储层特征
低渗透砂岩气藏主要有以下特征:
含水饱和度。

1.非均质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储层物性在纵、横向上各向异性明显,产层厚度和岩性都很不稳定,在短距离内就会出现岩相变化或岩性尖灭,以致井问无法对比。

2.孔隙度及孔隙结构
根据美国学者spe皿er(1985)提出的观点,低渗透储层孔隙度变化范围较大,并不
像人们所认为的低渗透储层孔隙度一定较低,有的可高达30%,而有的气田只有5%左右,例如我国文中沙四气藏孔隙度介于8.86%一13.86%,美国奥卓拉气田孔隙度介于5%一15%,平均值11.2%;美国特尔特贝尤气田TL隙度平均值高达23%,西德雷登气田孔隙度
介于5%一8%。

sPe血卧根据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特点把低渗透致密储层划分为两大类:高孔低渗和低7L低渗。

高孔低渗储层的岩石主要为粉砂岩、极细被砂岩及白空土,埋藏深度较浅。

对于粉
砂岩及很细粒的砂岩,其孔隙度一般介于10%一3D%;对于白空土,孔隙度介于25%一40%,大部分孔隙为原生孔隙。

通常砂粒直径小于60v m,孔隙直径小于10 p m,孔吼直
径小于1H m。

低孔低渗储层具有极低的孔隙度(3%一12%),储层主要由分散在储层岩石中的
微溶孔组成,大量孔隙是由于沉积后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及基质胶结物等经过溶解或部
分溶解后形成的,也就是说,次生孔隙发育,这种7L隙常称为微溶孔,也可能还有少量
的原生孔隙。

孔隙是由短到相对长而扁平的或带状扭曲的毛细管所连通,这种结构称为“箱状孔隙系统”,连通吼道小于2v m,甚至小于lp m(见图1—2—1)。

在美国西部地
区,低孔低渗储层含有大量的致密气资源。

我国所发现的低渗透气藏大部分属于低孔低
渗类型。

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微观物理研究的中心,它能揭示储层内部结构,是影响渗流特性的直接因素。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主要特征表现在:孔隙类型分布多样,孔喉半径小,泥质含量高。

砂岩孔隙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粒间孔隙、次生孔隙、微孔隙和裂缝,这四种孔隙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均可见到。

研究表明,渗透率的高低与孔隙类型及每种类型的孔隙所占的比例有关。

一般来说,粒间孔隙越少,微孔隙所占比例就越大,则渗透率越低。

与渗透率较高的砂岩相比,低渗透砂岩受的成岩作用的影响比较明显,多数岩样以次生孔隙为主,并往往伴随大量的微孔隙。

无论其成因如何,性质有何差异,低渗透砂岩都具有孔隙连迈吼道细小的特点。

一般来说,低渗透砂岩储气层的喉道都小于2v m。

sPeMM(1983)研究了落基山地区白呈纪及第三纪的致密气层,认为岩石致密的原因
有二:一是颗粒过细,孔隙小于lo u m,孔喉小于1p m,孔隙面积与孔隙体积之比大,二是由于胶结过紧,孔隙连通性差。

一般是沉积后矿物颗粒、岩石碎片和基质胶结物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有大量不连通的微孔存在,孔隙之间呈弯曲的席状毛纫管连通,毛细管宽度很小,一般小于2P m,甚至小于1u m。

毛细管小一方面限制了气体的流动:另一方面
导致了高的毛细管压力,容易引起钻井和完井过程中泥浆的侵入。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方法是测定毛细管压力,绘制毛细管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用来确定储层孔隙和吼道的定量特征,与其他方法(如铸体、岩矿薄片,扫描电镜等) 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系统。

3.扼质音量高
泥质含量高,并伴随大量自生新土是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又一显著特征。

砂岩中的就土矿物可分为两大类;碎屑熟土(随砂粒一起沉积)和自生教土(成岩过程中从地层水中沉
淀或碎屑新土蚀变形成)。

大多数低渗透砂岩的碎屑愁土成分高,且都含自生熟土,有的含量可超过25%。

与渗透率较高的砂岩相比,除了憨土数量较多之外,低渗透砂岩所含的自生茹土多以水敏熟土(蒙脱石、伊利石)以及酸敏性矿物(绿泥石,遇富气流体生成氧化
铁沉淀)为主,撤土形态又以膜状或桥状为主,因此,鼓土微粒的释放、迁移、堵塞和膨
胀是造成低渗透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

4.渗透率
渗透率是储层渗滤能力的决定因素.由于低渗透储层的孔喉很小,微孔隙比重
大,致使渗透率很低。

在气藏类型方面,所谓常规储层通常指气体地下渗透率大于1.o x 10‘um2,气层孔隙度介于14%一30%,而且主要是原生孔隙;非常规储层主要是气体地下渗透率小于(o.1—1.O)x10‘um2的
储层。

我国开发的低渗透气藏其渗透率一
般都低于o.1xlo‘Hm2,按照国外划分标
准己属于特低渗透气藏。

低渗透致密储层具有强烈的应力敏感
特征,即当增加围眼压力时渗透率要随之
而降低(见图1—2—2)所示。

岩心渗透率
在有负荷应力时,要降低2—lo倍。

根据
Jones(1980)的研究结论,岩石渗透串越
低,随压力增加的渗透率降低程度越大。

其具体影响机理将在后面章节详细介绍。

常规实验室测定的气体渗透率与储层条件
下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不能完全代表储
层的渗流情况,对渗透砂岩气藏尤为突出。

净封曰5女(Mn “。


图1—2—2 渗透率与封闭压力关系曲线
因此应该尽量采用能够模拟地层条件下流体渗流过程的实验手段,采用先进的设备,直接测量储层的渗透卒。

此外,地层条件下渗透率的降低不仅与围压有关,还与地层水饱和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