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与区可持续发展 以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1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e8372c37f1922791688e8b7.png)
迁移应用
仔细阅读课本及导学案上的文字图表信息, 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三省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资源条件。 2、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 降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
• (1)东北三省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资源条件: – 东北三省煤、石油、铁矿、森林等资源丰富 • (2)东北三省改革开放后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 –①改革开放和体制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对滞后 –②煤炭等资源枯竭,资源型产业萎缩 –③工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④生产结构单一 –⑤环境污染严重
灰色鲁尔
绿色鲁尔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 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 件
三维目标
我阅读!
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学会归纳 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 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交流、展示、质疑,充分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政府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 优化产 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调 物技术等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 业结构 整、充实、提升。 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加强环 治理环 境管理;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境污染
其他措 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网;调整工业 施 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散原因,正确的是 (
) D
①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走向“煤炭时代”②钢铁出
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 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 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的煤炭缺乏市场竞争力④铁矿资 源出口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处于成长阶段后期的匹兹堡面临的发展问题有( C )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 用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 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9cdff001f69e3142329419.png)
谢谢大家!
生 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
(大气、水、热污染; 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态
生态破坏)
改造和整顿煤炭、 钢铁 调整产业结构,鼓 励新兴产业迁入 发展工业旅游等第 三产业
整治河流;
控制大气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美化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
2.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主要措施
内容
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传统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煤炭需求量减少
技术改造,耗煤量减少
煤炭工业衰落 钢铁工业衰落
剖析鲁尔 ——衰落阶段的主要问题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 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使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例如建国初期 我国的钢铁年产量仅有15.8万吨,1996年突破亿吨大关,钢产量居世界首 位。 问题引领:其他国家的钢铁生产对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带来什么影响?
简要分析下面的工业部门可能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煤炭资源
运入铁矿石 煤炭B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A工业 电力B工业 化学D工业
机械C工业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 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 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 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 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 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 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1)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 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素材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fcab1cb360cba1aa811dadf.png)
练习题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B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A
)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3.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德 国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水陆交 通、充足的水资源
自主探究:结合材料,归纳鲁尔区工业发展 的区位优势
材料三. 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 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 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 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 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 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传统产业衰落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
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 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 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 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
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利珀河
一.鲁尔区的发展背景
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
1)位于中纬度地区
鲁尔区
2)位于德国西部
500N
3)地处欧洲十字路口 的位置,东、西欧往来 的必经之地,连接北欧、 中欧与南欧的捷径。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35a180a0116c175f0e48f9.png)
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2号参赛学生。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课题是《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我说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指导与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区域的差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区域地理环境及其综合开发中的应用。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区域资源、环境现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制定出合理的开发与治理措施。
它既是前两个单元知识的提升,又是区域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有机整合。
本节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在简要介绍鲁尔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总结鲁尔区整治的科学措施,为资源型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对于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知识迁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及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等心理特征,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说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2、结合鲁尔区说明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针对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分析说明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书籍,搜集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以及衰落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2、对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归纳,能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班级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案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第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它反映了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怎样实现资源型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是考试的重点。
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以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五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五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9440b18762caaedd33d451.png)
煤炭开采 人工成本 过高,失去竞争力
(2)原因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 钢铁 工业
技术
发展,需要的人员减少
钢铁生产转移,钢铁产量下降
返回
2.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 煤炭 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 工业为主。 (2)表现: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严重; 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 生态环境 破坏。
建材等。
(2)工业地位: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 能源基地 、钢铁基地
和 重型机械制造 基地。
返回
注意: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还包括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和距铁矿区较近等。
返回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1)时间:20 世纪 60 年代。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
返回
2.(2019·通徐扬泰淮宿六市模拟)塞拉利昂是世界最不发达的 国家之一,该国铁矿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的 特点,但开发利用率低,2016 年 11 月 14 日山东钢铁集团 获得了塞拉利昂北部最大铁矿开采权。下图为塞拉利昂铁 矿及城市分布略图。据此回答下题。
塞拉利昂铁矿资源开发利用 率低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资金
建设成本高,资金不足,如典例中瓜州地区,风电成本高, 而当地资金不足;靠近发达地区,资金充足
返回
[类题这样考——提知能] 1.(2019·盐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基塞水电站(47°46′S,65°54′W)是阿根廷在建的最 大水电项目,也是中国在海外投资最大的水电项目。该电 站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圣克鲁斯河上。 材料二 阿根廷地图。 分析基塞水电站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
12-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2-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c8c0f7aef8941ea76e05d9.png)
12-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选择题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解析第1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第2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答案 1.D 2.B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
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
A.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B.德国的鲁尔区C.美国的硅谷D.北京中关村4.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最接近。
第4题,焦作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的实际。
答案 3.B 4.C右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5~6题。
5.1850年,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约为()A.30%B.40%C.45%D.50%6.“其它”投入中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在数量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的是()A.交通运输B.科学技术C.劳动力D.宣传广告解析5.根据图示1850年对应的纵坐标中燃料,即可读出数据。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4025deaa00b52acfc7caac.png)
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 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 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到 2005年,滇黔两省向广东输送500万 千瓦左右的电力。此外,黄河上游 水电的梯级开发和四川电力开发将 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 再加上三峡电站逐步并网发电,这 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份 额进一步减少。
单一的产业结构
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相同问题:
矿产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借鉴德国鲁尔区综合治理 的成功经验。山西省应该 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 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1、产业结构的调整
压缩煤炭企业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 能源转换,提高经济效益。
煤炭工业是 全省经济的 核心部门
产业结构 十分单一
效 益 低 下 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1:分析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
英国中部
世界工业区分布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部 我国东北部
德 国 矿 产 和 工 业 分 布
在阿巴拉契亚山区 有丰富的煤矿 五大湖西部有大量 的铁矿
辽中南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 区位因素
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 煤炭、钢铁、机械、化 工业部门
铁 矿 铝土矿
能源 开发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产业链
提高能源的综 合利用程度和 附加价值
2、引进新型产业,协调三大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4、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的输 出能力。
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f57f41a417866fb94a8e09.png)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二节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结构一、发展背景(条)——初期阶段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拉近所研究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
(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
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本插图、、投影仪【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新引入)(鲁尔区图片展示)师能和矿产资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和矿产资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但在利用资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969c80ba1aa8114431d9d5.png)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3、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B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
4、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
4、落实本条“标准”时,不能就事论事地只探讨某一区域能源或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应渗透分析、研究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目标
----是指“德国鲁尔区”的教学目标
1、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 区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 2、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说明 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 措施。 3、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案 例的分析,归纳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树立正确的资 源观。
2、工业特点
请把下列工业部门填在相应的空格里。(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运入铁矿 石
钢铁工业
丰富的煤炭 资源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丰富的水 源
化学工业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机械工业
2.工业特点
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 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世界上最大的 工业区之一,经济结构以 重工业为主, 煤炭工业 和 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问题 策略
具体做法
整治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 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治理环境 控制大气污染。全区建成烟囱自动报 环境 污染,加 警系统,企业建设废气和灰尘回收装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ae8a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8.png)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2、生态环境恶化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项目内容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 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煤炭工业 开采难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 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 高
扶持 新兴 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 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 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 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 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 平
产业 结构 多元 化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 策、资金、技术等扶持 下,产业结构(一、二、 三产业)得到调整、充 实、提升。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 子、生物技术等发展速 度领先其他地区,第三 产业比重增加。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 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 空间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 传统 产业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 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 的改造和整顿
钢铁工业
想比一比想皆:是鲁的尔焦区炭的工工厂不业断生冒产着,黑会烟对,当铸地造厂也 不的停排环出境紅造褐成色什的么污样水的,还影有响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
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 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 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 學工厂林立的萊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 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g2dl10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g2dl10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86b45f3c1ec5da50e27093.png)
课题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自主学习】1、通读全文分析鲁尔区的发展历程 兴起→ 衰落→ 治理2、阅读课本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① ② ③ ④ ⑤3、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试分析该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填出右图框内容) ※【合作探究】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A ,B ,C ,D 。
(2)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3) 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 ( )A .废气污染B .水体污染C .固体废物污染D .辐射污染(4)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 .纺织、钢铁B .钢铁、煤炭C .机械、煤炭D .钢铁、电力(5) 导致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世界性钢铁过剩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6)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
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例如太钢)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我国可以借鉴鲁尔区哪些有益经验?※【迁移应用】将德国鲁尔区和美国北部五大湖区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选择填入图中相应圆圈中(填代号)A.煤铁复合体型布局 B.煤铁资源丰富C.水陆运输便利 D.科技力量雄厚E.煤炭丰富 F.水资源丰富※【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C.德国鲁尔区、美国南部、英国东北部是相类似的工业区D.鲁尔区的重化工是建立在丰富的煤炭基础之上2.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有()A.丰富的人力资源 B.丰富的铁矿资源 C.便捷的水陆交通 D.优美的环境3.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钢铁 B.电子、煤炭 C.钢铁、煤炭 D.钢铁、电力4.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该区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费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所有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工业企业6.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扩大C.繁荣经济,美化环境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7.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A.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 B.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气C.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D.失业人数减少8.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二.综合题9.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04786d16fc700abb68fcab.png)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标准及09'测试要求】标准学习要求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2.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3.通过资料分折,说出该区域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课前预习】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
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
(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
2.治理,加强环境管理,营造:(1)首先整治,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2)其次是控制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3)此外,加强,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4)美化,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根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优势(2)通过讨论,学会针对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3)通过对鲁尔区的分析,引导学生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复兴的启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与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3)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难点:(1)鲁尔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3年3月,鲁尔区的一家炼焦厂被一家中国公司买下,拆除运往中国山东。
在这之前,多特蒙德的一整座钢厂也被拆除运往中国的马鞍山等地。
那么鲁尔区为什么要拆除这些炼焦厂、钢厂呢?因为它们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呢,我们就以鲁尔区为例一起来探讨资源开发与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首先我想问问同学们对鲁尔区有什么了解。
(学生答)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多媒体展示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图,让学生说说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
黑板上画出德国地图,让学生上黑板标出莱茵河及其支流和鲁尔区范围。
1、地理位置:十字路口(板书)多媒体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思考该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
师: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联系第二册第三单元工业地域的区位因素,让学生读图和课本说说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区位优势:(1)便捷的水陆交通(板书)带领学生读图: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联系了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地区,地理位置既优越也重要。
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
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2)丰富的煤炭资源(板书)带领学生读图: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等工业的发展。
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而鲁尔区工业主要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主导。
(3)充沛的水源(板书)带领学生读图: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承转】那我们说发展钢铁工业除了需要燃料以外,还需要原料——铁矿资源。
而鲁尔区本身铁矿资源并不丰富。
那鲁尔区从哪里获得铁矿呢?请大家看多媒体上的图片展示。
(4)离铁矿区较近(板书)带领学生读图:法国洛林铁矿(5)广阔的市场(板书)带领学生读欧洲西部图: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自学活动]联系资源与工业部门的关系读鲁尔区图,说说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
3、工业部门:结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承转】: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在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事实也正如此。
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等原因,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工业经济明显衰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环境恶化、传统产业的衰落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老师及时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1、传统产业衰落(板书)(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从其他国家进口原煤甚至比当地还便宜。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鲁尔区的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冶炼钢铁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渐降低,这样,煤炭的能源地位开始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随后则影响了钢铁工业,及相关的汽车、造船等产业,最终使全区的生产产生连锁反应,生产衰落。
(2)、生产结构单一(板书)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板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2.生态与环境恶化(板书)统工业区开始衰落,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面对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我们也应以发展的、变化的特点来看待。
对于鲁尔区的发展,我们可以进行一次讨论,假如你是决策者,为了鲁尔区的继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板书)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鲁尔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1)整治河流。
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控制大气污染。
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 加强环境管理。
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
请同学们做好复习工作。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读懂简易天气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大气圈个圈层特点的学习和复杂的天气过程形成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4.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5.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3.西南季风的成因4.天气系统的形成【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玻璃瓶、温度计【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升空和回收时的片段,让学生观察飞船穿越大气层时的情景)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了一次令中国人骄傲的遨游,但是“神舟五号”并没有飞离地球的大气层,确切的说,它的飞行高度与地球大气层的厚度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师: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大气层的大气的组成、密度、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师:大家阅读课本36及37页第一段,参照36页表2-2-1,分析底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生:(读图文,分析)(板书)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师:同学们在刚才自学的基础上填写表格。
(板书,斜体为学生填写内容)1师: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及比例的变化。
(投影:小资料《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变化》)总结:保护环境、保护大气迫在眉睫。
大家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谨记保护环境。
师:大家看36页图2-2-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
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大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答)接下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大气的圈层结构。
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