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发现状与进展
包衣膜厚度
结
果
促渗剂:130 mg 增塑剂:1.6:0.9 膜增重:3.5%
27
2、骨架型(基质型)
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水凝胶骨架型缓控释系统 溶蚀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28
2.1 骨架型/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骨架材料:聚乙烯、聚氧硅烷、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 脂类等,处方中可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 研发现状与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周建平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1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剂型发展历史与现状
Ⅰ:简单加工(膏丹丸散等剂型,手工或半手工); Ⅱ:片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普通剂型(机械化、自 动化 ); Ⅲ:缓、控释给药系统; Ⅳ:靶向给药系统; Ⅴ:智能给药系统。
国新药杂志 1999,4(8)
贮库型/微孔膜型缓控释系统/举例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包衣液: 5.0 g 12.0g q.s 0.12g
癸二酸二丁酯(DBS):24%
R:片芯 双氯芬酸钠 乳糖 10%PVP醇液 硬酯酸镁 影响因素:
EC水分散体
13
结论
•工艺:包衣膜厚度(增重)10%,后处理温度 60℃,后处理时间6h •体外释放度:pH6.8PBS,释放符合 Higuchi方程(Q=kt1/2+A)
25
增塑剂比例
1. 渗透泵制剂受环境的影响较 小的优点:在水、HCl (pH 1) 液、PBS (pH 6.8中)的释放 无显著的差别;溶出方式的 改变、转速的不同对该制剂 的释放也并无较大的影响 2. 增塑剂、促渗剂和包衣膜厚 度对于释药的快慢及释药曲 线的形状都有显著影响
中药口服缓释_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种成分的释放行为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缓释层、冰片三 七缓释层释放液所含成分与丹参、三七提取物所含主要成分一 致; H PL C 指纹图谱处理结果显示, 原儿茶醛与其它指纹峰成 分 的释药过 程均能很好 地符合 Peppas 方 程和 Hig uchi 方 程, 丹 参提取物缓释层指 纹峰成分的释药 机制均为 药物扩散和 骨 架溶蚀协同作用 [13]。
众所周知, 亲水性凝胶骨架型制剂以被动扩散为主, 或以 扩散和溶蚀相结合, 不溶性骨架型制剂以被动扩散为主, 两类 制剂的释药速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而中
药中成分复杂, 各成分间理化性质相差悬殊, 因此在缓释的同 时各成分的释药行为差异很大。针对以上问题, 可以考虑将溶 蚀性骨架缓释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 这可为中药缓释制剂中各 成分同步释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制剂类型
1 1 胃内滞留型缓释片 胃内滞留型给 药系统是一种可 以延长药物 在胃内滞 留时
间的给药系统, 主要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系统 ( HBS) 原理 设计, 包括胃内漂浮、胃内膨胀、生物黏附、磁场定位于胃肠道 等内容。其中, 胃内漂浮制剂是指药物口服后可以维持自身密 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 而在胃中呈漂浮状态的制剂, 可以使药 物在胃内滞留时间比一般缓释制剂增加 4~ 5 h, 延长药物在胃 肠道中上部的停留时间, 使药物在缓慢释放的同时也能在吸收 部位被充分吸收。
口服缓_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 +, -#. 、 +/. 混合液在不同时间的相对含量 (’ , ! 0 #)
放置时间 ( )) #’ 葡萄糖注射液 1$’ 葡萄糖注射液 $2 (’ 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水 #’ 碳酸氢钠注射液
!" 讨论 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因其优良的药理作
示量的 ((’ 以上; 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在 #’ 碳酸 氢钠注射液在 -#. 、 +/. 条件放置后, () 内其含量 均为初示量的 (*’ 以上, 也是稳定的。 45 值变化不大, 吸收峰和吸收曲线形状无改 变。测定含量时, 使用同瓶未加样输液为空白, 可消 除干扰, 使结果准确可靠。
普 ( LH;OG4G?) 系列等。脱乙酰壳聚糖和糖蛋白等也
有应用, 包合物控释的应用亦日益增多。其释药机 制有扩散, 化学反应和溶剂或其它理化因素的激活。
其中扩散控释系统包括贮库型 ( 膜控) 和整体型 (骨 万方数据
F()
QD: R639S4; 6T &D49G45:37=54; &9457=5: ’6;U -) -))- M6U @
[E] 性物质) , 改善膜的通透性, 制成微孔型渗透泵 。许
约占上市骨架片品种的 ()* + ,)* 。其释药过程
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过程。药物水溶
性不同, 释放机制也不同, 对于水溶性药物主要以药
[ -]
物 扩 散 为 主, 而对难溶性药物则以骨架溶蚀为 。很多亲 水 性 高 分 子 材 料 ( 如 甲 基 纤 维 素,
基本没有变化, 量除 #’ 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液外,
1 ( )) -#. 1$$2 ++ 1$$2 1((2 33 1$$2 -+ ((2 31 +/. ((2 3( 1$$2 -$ ((2 /* 1$$2 -((2 /$ -#. 1$$2 ++ 1$$2 1((2 31$$2 -+ ((2 #* + ( )) +/. ((2 3( 1$$2 13 ((2 /+ 1$$2 1( ((2 *-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_王文苹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王文苹1,2*,谢秀琼1,杨大坚2,陈士林2,3(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2.香港理工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暨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渗透泵技术;控释给药;零级释药;处方工艺;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R 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05-0598-05[收稿日期] 2007-07-02[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D200609180044B )[通讯作者] *王文苹,T e:l (0755)26737179,E-m ai:l w angw en -p i ngg @s i na .co m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o s m oticall y contro lled oral drug deli very system s ,OCODD Ss)是以渗透压为主要推动力、以零级释药为基本特征的一类口服控释制剂。
其具有释药均匀恒速、几乎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影响、体内外相关性良好、可同时控释多种药物等优点[1,2],因此被公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口服控释给药方法,并成为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相继推出上市产品。
作者重点回顾近5年来有关口服渗透泵处方工艺和质量评价的研究报道,介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概况,并初步探讨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前景。
1 OCODDSs 的处方和工艺研究进展基于OCODDSs 的释药机制,片芯和衣膜的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均可能影响系统的释药行为,因而近期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OCODDSs 展开研究。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序言李大魁,男,主任药师,现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的研究。
临床药学的主要目标是为病人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
开展临床药学是国际医院药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多年来的努力目标。
尽管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20多年历史,但无法否认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仍有不小差距。
造成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除了政策体系、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外,医院药学工作人员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距临床药学工作要求甚远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药学教育始终侧重于化学模式,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医学与治疗学知识,缺乏与医师和患者沟通的技能,因而很难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
因此,要发展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一支新型的临床药师队伍。
在目前的形势下,除了改革完善临床药学教育体制外,对在职医院药师进行继续教育、完善其知识结构,也是培养临床药师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在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飞速膨胀的今天,医院药师要想胜任各自的岗位,就必须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
从国外临床药学发展的经验来看,继续教育是贯穿药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设之一。
我们为此编写了此书,衷心希望这本教材能够为广大医院药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供帮助,为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继续医学教育 第20卷第28期53技能篇制剂是药物的临床应用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加强,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脉冲式和自调式给药系统、透皮制剂等逐渐出现在临床,其中以缓控释制剂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现有规格不同的控缓释制剂药品达数百种,包括片剂、胶囊、栓剂、透皮贴片、药条、植入剂、粘膜粘附剂及注射剂等多种剂型。
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的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渗透泵制剂逐渐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法莫替丁是一种常用的胃肠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药物,但其口服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剂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副作用,且治疗效果与疗程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探究其制剂条件与释药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制剂条件,释药特性
引言:法莫替丁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化道疾病。
然而,目前口服制剂存在一些不足,如剂量不易控制、副作用多且严重等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探究其制剂条件与释药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法莫替丁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优化制剂条件,如渗透剂浓度、包覆材料、药物载量等,探究渗透泵制剂的制剂成本和释药特性。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制备出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并测试其制剂条件和释药特性。
这将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稳定的治疗手段。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相关的渗透泵制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本研究将有望成功制备出法莫替丁渗透泵制剂,并探究其制剂条件和释药特性。
这对于改善现有药物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36页PPT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论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渗透泵是利用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制成的控释释药系统,有着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
渗透泵给药系统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其释药行为几乎不会被释放介质的pH 值、胃肠蠕动、胃内食物等影响。
目前,渗透泵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口服控释制剂。
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推陈出新,结构日益完善,迄今为止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的发展历程、释药机制、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以及现有制剂给予综述。
1 渗透泵给药系统的发展历程渗透泵制剂的报道最早见于1955 年,Rose-Nelson型渗透泵依靠渗透压作为装置的释药动力。
1971 年,Higuch 和Leeper 对其结构改进,直接利用机体内的水分,设计出了简便型渗透泵,这一创新大大简化了渗透泵装置的结构,精简了生产工艺。
Higuch 于两年后申请了渗透泵专利。
上世纪80 年代,吲哚美辛渗透泵片的突释对人消化道产生了强烈刺激,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对渗透泵的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
但渗透泵给药系统的研究进程仍然继续向前,微孔型渗透泵( CPOP)和推挽式渗透泵( PPOP)这两种新的设计相继出现; 1991 年开发的液体口服渗透泵系统使渗透泵剂型不再受固体药物的局限; 1998年,国外学者将速释和缓释两种释药结构结合在一起研发了新的推-黏式渗透泵( PSOP) 。
近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推出了一些新的设计。
Prabakaran 等设计了上层单孔释药、下层体内微孔释药的双层混合孔型渗透泵制剂,这一创新实现了溶解性不同药物的同步释放。
Waterman 等改进了单层渗透泵片,利用膨胀挤压原理设计出可挤压芯系统( ECS) ,从此溶解度低的药物活性成分的高剂量传递成为可能。
有研究利用不对称膜即极薄而坚硬的表层和厚海绵状多孔的基底层,开发了不对称膜渗透泵控释制剂,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释放。
2 渗透泵的释药机制渗透泵片口服进入机体后,其中的渗透剂渗出并溶于介质,在包衣膜内外形成足够的渗透压差,从而将片芯中的药液以零级释放推出释药孔,完成释药行为。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工艺优化也是关键技术之一。在制备过程中,要通过对工艺条件的控制,调 整材料的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药物输送和疾病治 疗两个方面。
在药物输送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以 恒定的速度释放到体内,提高药物的疗效。例如,一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具有严重 的不良反应,通过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载运,可以缓慢释放药物,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 医疗科技的发展将为这些材料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和挑战。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 者的不断努力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贡 献。谢谢观看二 Nhomakorabea临床应用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减少服药次 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缓慢释放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降 低不良反应;最后,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疗效。然而,口 服缓释、控释制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产成本较高,有时会出现药物延迟 释放或不能完全释放的情况。
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选用新的载体材料等方法,取得了一系 列的研究成果。例如,采用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可以提高药物的 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降低免疫原性;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可以 实现药物的程序化释放;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药物制剂,可以满足患者的 个性化需求。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 临床应用
01 研究综述
03 临床应用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研究进展 04 结论
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首先,我 们将简要概述本次演示的主题和目的;其次,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挖掘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路线的优缺点; 第四,
【精品】渗透泵片的研究进展
第六章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一、概述利用渗透压原理可制成口服渗透泵片(胶囊)和渗透植人剂,它们都能在体内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本节讨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胶囊),它也是一种控释膜包衣制剂。
渗透泵片在体内释药的最大特点,除均匀恒定外,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而且适用于制备各种溶解度的药物,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正因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其它口服缓、控释制剂难以达到的优点,因此对原有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简化、对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片的深人研究以拓宽适用药物的范围以及新的包衣材料的寻找,长期以来一良是-.些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及发表论文的数量近年来有同升的趋势。
二、口服渗透泵释药机理口服渗透泵片(OT)置于胃肠道或人工回肠液中,由于薄膜衣的半透性只允许胃肠液中的水分子进入渗透泵内,泵内的药物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人胃肠道OT内含有渗透活性药物或辅料,溶解后产生的渗透压高于胃肠液的,即OT 内外存在着渗透压梯度,使药物从释药孔泵出.只要体系中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质(药物、辅料),则泵内药物溶解释放速率就能维持近恒定。
其释药速率dm/dt 可用下式表示式中,dm/dt为泵体系吸取水的容积速率;.为泵内药物溶液的浓度。
dv/dt的表示式如下式中,K为膜对水的渗透系数,A和h分别为半透膜的面积和厚度;△π=πξ-πe,为系统内渗透活性物饱和溶液的渗透压,πe为胃肠液的渗透压);△p为流体静压差。
当泵内存在固体渗透活性物时,πξ>>πe。
;释药孔径大小适宜时,△P很小,与πξ相比可略去;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药物的溶解度(Sd},合并两式即得右边各项均为常数,故在0-Z时间内OT内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直至渗透活性物质刚溶解完。
然后,OT内药物浓度低于溶解度,其体系内药物浓度(c)和渗透压(πξ)是时间的函数,释药速率为非零级过程。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新进展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新进展郝昕1042417摘要:口服缓控释制剂一方面可以使血药浓度更加平稳,避免频繁出现峰谷现象,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减少了服药次数,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另一方面因其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短,经济风险低的特点越来越被医药工业所看重。
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最新文献,对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关键词:口服缓控释制剂材料1.口服缓控释剂的优缺点口服缓控释制剂(oral sustainedan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osage form)系指经口服后有目的的延缓、控制药物的释放以达到合理治疗效果的一类新剂型,其能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治疗血药浓度,使临床治疗剂量最佳化。
缓释制剂是指给药后药物能按要求缓慢、持续释放以维持有效血浓,从而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控释制剂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系统能在预定的时间以零级或接近零级的速度释放药物;而广义的控释制剂是指给药系统能在预定的位置、时间和速度释放药物,维持血药浓度于有效范围之内的制剂。
因此,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等均属于广义的控释制剂范畴[1]。
口服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2];①对半衰期短或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compliance) ,使用方便;②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③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并且由于其研究开发周期短、经济风险小、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而为制药工业界所重视,是目前应用和开发最活跃的系统。
尽管缓控释制剂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其生产工艺较普通制剂复杂单剂量价格通常高于普通制剂需较大剂量以实现长效作用因此应特别谨慎药物突然释放导致中毒某些类型制剂的胃肠道吸收易受各种胃肠道生理或运动的影响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如给药剂量和时间。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_赵丽华
口服渗透泵型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赵丽华,邹若飞,徐学君(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械科,安徽合肥 230041)关键词:控释制剂;渗透泵;口服药物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
由于渗透泵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药特征,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 H,胃肠道蠕动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渗透泵制剂是迄今为止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最先于1973年由H i guch i设计并申请专利,T heeu w es于1975年发表了有关渗透泵的基本理论。
最早的口服渗透泵给药体系为A lza公司开发的口服渗透泵(ora l o s m otic OROS)系统。
于90年代初有平喘、降糖、抗过敏和心血管病等多类药物的口服渗透泵(O ros)上市[1]。
目前国内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主要是单室型渗透泵,本文就口服渗透泵类型、释药机制,适于制成渗透泵的药物,制备工艺及目前所出现的种类做一综述。
1 口服渗透泵片的结构类型1.1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单室型渗透泵片剂由主成分药物与具渗透活性成分的混合体形成的药片,外包一层控速半渗透膜,再以激光在片芯包衣膜上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释药小孔,口服后胃肠道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药物溶解后可被因吸水而膨胀的助推层经由释药孔推出。
此种结构设计适用于水溶性中等的药物。
单室型渗透泵片剂又有双层渗透泵片和单层高分子渗透泵等种类。
(1)双层渗透泵片。
双层渗透泵片主要由含药层与助推层的两层片芯和控制释放的半渗透膜构成,水份经半透膜进入片芯后,在含药层,难溶性药物与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混悬液,在助推层,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推动含药层中的混悬液从释药孔中释出。
(2)单层高分子渗透泵。
单层高分子渗透泵与传统的初级渗透泵(EOP)相比,以具有特定性质的高分子材料替代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作为促渗透物质,当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片芯中的高分子材料迅速水化,与药物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均匀混悬液,并利用高分子溶解时产生的溶胀压和渗透压使形成的混悬液从释药小孔中释放出来。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目的:为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方法: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从释药原理与种类、适用的药物类型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14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由片芯和包衣膜组成,分为单层渗透泵和双层渗透泵两种。
半透膜的选择、释药孔隙的多少与大小以及药物浓度是影响单层渗透泵片是否能够零级释药的关键;双层渗透泵片因助推层含有促渗透物质,其释药速度与促渗透物质的水合度也有关系。
适宜制成渗透泵制剂的药物类型包括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精神类疾病用药等化学药以及中药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和复方等。
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代表,具有生物利用度较高、毒副作用小、体内外相关性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药品需求的提高和制剂技术的发展,缓控释制剂的研发成为一大热门。
缓控释制剂的出现,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减少峰谷现象带来的不适,同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是有长期服药需求患者的福音。
目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主要有骨架片、渗透泵片、胃滞留制剂和结肠定位制剂等,而其中的渗透泵片被誉为最为理想的口服缓控释剂型。
笔者以“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单成分”“多组分”“Osmotic pump”“Sustained and controll- ed release preparation”“Single component”“Multi componen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8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口服渗透泵的研究文献。
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14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
现从其释药原理与种类、适用的药物类型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1 释药原理与种类口服渗透泵多由片芯和包衣膜两部分组成,通常按其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单层渗透泵和双层渗透泵两种。
1.1 单层渗透泵单层渗透泵的原理較为简单,多为水溶性药物与渗透促进剂相结合,制成片芯,再外包一层半透膜,膜上打孔一个或多个。
患者口服后,渗透泵在胃肠道内遇水时,水分可透过孔隙进入片芯,与药物和渗透压活性物质相溶,形成药物的饱和溶液或者混悬液,通过溶胀的压力和渗透压,将药液经半透膜泵出并释放。
单层渗透泵的释药机制可用下式[1]表示:其中,dM/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或释放速度,k为膜的穿透常数,A为膜的表面积,Δπ为溶液的渗透压差,Cs为药物的溶解度,L为膜的厚度。
公式右侧的k、A、Δπ、L均为常数,由此可以看出,药物的恒速释放与释药孔隙、溶液的渗透压差、药物的溶解度和膜的厚度有关,故半透膜的选择、释药孔隙的多少与大小以及药物浓度是影响单层渗透泵片是否能够零级释药的关键。
黄瑜等[2]制备了延胡索乙素单层渗透泵片,采用泡腾技术为释药提供动力、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延胡索乙素的溶解度,经优化后的处方释药曲线符合零级释药特征。
王汝兴等[3]制备的黄芩苷单层渗透泵片在不同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均达到80%以上,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促渗剂、致孔剂和包衣增重的用量,使其能够在12 h内恒速释药。
李跃男等[4]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抗心绞痛药盐酸曲美他嗪的单层渗透泵片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片芯氯化钠(NaCl)、聚氧乙烯(PEO)、填充剂和包衣增重质量,并进行了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结果显示,该渗透泵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高达98.7%。
Khan ZA等[5]制备了枸橼酸乙胺嗪单层渗透泵片,片芯选用甘露醇等水溶性化合物作辅料;体外试验表明,该片剂稳定性较好,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单层渗透泵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类型即微孔膜渗透泵,释药原理与其他单层渗透泵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微孔膜渗透泵在制备时需将致孔剂与膜材料相融合,且免去了打孔的操作。
患者口服后,致孔剂遇水后使膜材料自动形成微孔,从而使药物持续释放。
方瑜等[6]制备了苦参碱微孔膜渗透泵片,以甘露醇-乳糖(1 ∶1,m/m)制备致孔剂,释放曲线具有明显的控释特征。
吴先闯等[7]选用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为致孔剂,采用包合技术制成羟丙基-β-环糊精-槲皮素包合物,提高了槲皮素的溶解度,并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由此减少由血药浓度波动引起的肝肾损伤。
1.2 双层渗透泵双层渗透泵与单层渗透泵的差异在于双层渗透泵的片芯是由含药层和助推层两部分组成,再外包半透膜。
其中,含药层一侧具有释药小孔,适合于水溶性过大或过小的药物。
服药后,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含药层和助推层,含药层药物遇水溶解,形成均一溶液;助推层物料遇水后膨胀,产生的压力将药液通过释药小孔推出,达到持续释放药物的目的。
双层渗透泵因助推层含有促渗透物质,其释药速度与促渗透物质的水合度也有关系,故其释药机制较为复杂,可用下式[8]表示:其中,dM/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或释放速度;Q和F分别为进入助推层内的渗透体积流量和进入含药层的体积速率,两者均与促渗透物质的水合度有关;FD 为含药层内药物所占体积分数,CO为系统疏松的固定浓度。
柴丽青等[9]将微粉化增溶技术应用到尼莫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工艺中,大大提高了尼莫地平的体外溶解度,成功制备出了尼莫地平微粉化物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其符合零级释药特征。
邱阳等[10]通过使用介孔材料SBA-15增加了难溶性药物非洛地平的水溶性,使非洛地平双层渗透泵片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
胡涛[11]制备了盐酸哌甲酯双向控释渗透泵片,经单因素考察得到最佳处方,最终所制片剂可在0~2 h内快速释药,10 h内释药速度符合零级释药规则。
刘瑜新等[12]制备了氢溴酸高乌甲素双层渗透泵片,解决了氢溴酸高乌甲素临床用药安全范围窄、需频繁给药的问题,降低了非成瘾性镇痛药的临床用药频率。
2 适用的药物类型药物是否适宜制成渗透泵要从生物半衰期、溶解度、吸收规律、用药剂量、药效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2.1 适宜制成渗透泵制剂的化学药类型2.1.1 心血管系统用药作为21世纪人类疾病致死头号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13],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用于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需要具有药效时间长、作用平稳等特征。
硝苯地平作为临床常用药,其溶解度较差且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后3 min即可在血浆中检测到,1 h后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t1/2为4 h,具有迅速而强效的扩张血管作用,易引起血压波动。
李佳等[14]采用乙基纤维素包衣,将硝苯地平制成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并考察其累积释放度和相似因子,结果符合零级释药特征,24 h内可完全释药,具有药效平稳、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之一,一般口服15 min后起效,服药1 h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4 h,生物利用度约为60%。
徐璐等[15]通过单因素试验制备了卡托普利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并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自制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药物释放速度受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及渗透压活性物质的用量影响较大,与溶出方法、介质的pH值和搅拌桨的转速无关。
2.1.2 呼吸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
沙丁胺醇为呼吸科常用药,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起到平喘的作用。
其传统片剂与胶囊剂疗效虽好,但普遍伴有多种不良反应,且服药次数较多,夜间服药不方便;气雾剂的生物利用度仅为10%,吸入后5 min内起效,1 h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4 h。
上述传统制剂均无法同时满足药效持续时间长、血药浓度稳定、服药方便等要求。
郭晓燕[16]对硫酸沙丁胺醇进行了渗透泵型缓释片的处方工艺优化设计。
体外释放度曲线考察结果显示,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型缓释片能够代替同类进口产品,其12 h内释放曲线符合零级释药规律,达到了减少服药次数、药效持续稳定的目的。
此外,马银玲等[17]采用Box-Behnken法优化了盐酸氨溴索夹芯渗透泵片的处方,其体外释放试验结果与模型的预测值接近。
2.1.3 内分泌系统用药近年来,糖尿病的全球发病率持续走高,发展中国家的患者人数远大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在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持续上升。
糖尿病作为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时间服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降糖药的新剂型研究和新药研究迫在眉睫。
柳杨等[18]对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了研制,与参比制剂相比,自制片剂具有相似的释药曲线,且符合零级释药特征,可使药物持续释放8~10 h,维持了较为平稳的血药浓度,减少了患者的服药次数,且降低了工艺成本。
尹飞[19]优化了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型控释片的衣膜组成,由于聚乙二醇的种类、用量及包衣增重均会对释药产生影响,经处方优化后其达到了满意的体外释放度。
2.1.4 精神类疾病用药精神类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患者常常出现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抵抗治疗,采用新剂型可以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提高其依从性。
盐酸安非他酮是一种抗抑郁药,高欣[20]自制了盐酸安非他酮渗透泵控释片,在包衣工艺参数固定的条件下,对片芯组成、制备工艺、衣膜处方等方面进行了单因素考察。
结果显示,该自制片剂的体内外相关性良好,能够维持血药浓度小幅波动,减少了服药次数。
曹焱等[21]对盐酸帕罗西汀双层渗透泵片应用流化床制粒技术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自制片剂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曲线基本一致,两者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2.2 适宜制成渗透泵制剂的中药类型2.2.1 中药单一成分渗透泵技术最初被应用于中药时,研究对象即为中药材中的单一成分,目的在于提高难溶性中药材单一成分的溶解度。
其通常选用的渗透压活性物质包括乳糖、果糖、葡萄糖等。
杜利月等[22]对难溶性成分冬凌草甲素进行了渗透泵片的工艺考察,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分别制成了单层和双层两种渗透泵片,结果,两种剂型均可持续稳定地恒速释放药物,延长了药物体内滞留时间,能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
邓向涛等[23]采用包合技术制备了黄芩素包合物单层渗透泵片并进行了溶出行为考察,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