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共28张PPT)
![大学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12e37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5.png)
❖ 如唐代王建《新嫁娘》诗:“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羹汤”连用,可见中古 之羹即指以液体为主的“汤”。广州话至今仍然这样用 。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郑伯克段于鄢PPT幻灯片.ppt
![郑伯克段于鄢PPT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3054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6.png)
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
太子) ,
屡次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介。词结构后置
译: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
8
[文意理解2]
同“岩”险判要断句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巌邑也,
译:等到庄公继承了君位,(姜氏)替共叔 段请求制地作为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 要的城邑,于之,在那里,兼词一切听你吩咐
27
【基础知识积累】
28
一、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牾,牾,倒着的意思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22
写作特色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祥略安排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 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 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 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又如略写姜氏憎恶庄公的 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这样 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 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显然,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战争 本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
[文意理解7]
介词结构后名置作动,像弟弟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 《春秋》记载说:“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公叔 段”。因为共叔段不像个弟弟,因此不称他作“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如同
讥讽
教导
译:兄弟俩如同两个君主,因此称郑庄公打败共
叔段为“克”;称兄长为“郑伯”,是讥讽做兄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5c61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1.png)
13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高中语文必修5:18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24张)
![高中语文必修5:18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28de8735bcd126fff7050b6d.png)
(2)请
(3)焉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合作探究
4.古今异义 至于 廪延 .. 古义:一直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的连词。 5.词类活用 (1)惊 姜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 . (2)隧 而相见(名词作动词,挖地道) . (3)臣请事 之(名词作动词,侍奉) . (4)无生 民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 . (5)故名 曰寤生(名词作动词,取名) .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合作探究
2.背景探寻 本文记述了郑庄公同其弟共叔段为争夺国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 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的母亲姜氏讨厌庄公而偏爱共叔段,于是 她欲帮助共叔段谋取王位,共叔段就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伺机以武 力夺取政权。郑庄公欲擒故纵,佯装不知,直到共叔段即将发动进 攻时,才一举消灭他的势力,迫使共叔段逃离郑国。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合作探究
2.试分析本文刻画的人物形象。 提示:①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姜氏为 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 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 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庄公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他只说:“多 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绝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其恶,后他 又说:“不义不暱,厚将崩。”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 竹。当共叔段与姜氏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 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叔段。庄公设下陷阱,就 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 灭的地步。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 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可见其深藏不露, 工于心计。庄公幽禁姜氏亦表现了其虚伪、冷酷无情。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教学教材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e1152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c.png)
• (2)、请京。规模不符合制度。
• (3)、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
违礼干政
共叔段之过
• 1、请京。 按照先王之制,不合乎法度。 • 2、收贰——“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
为己邑” 。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 3、袭郑——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想
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 不义不暱
• (遗留)
. (3)厌 . A 姜氏何厌之有 . (饱,引申为满足)
. B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 (讨厌,引申为嫌)
. (4)爱 .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 (偏爱,疼爱)
.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 . (吝啬,吝惜)
练习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 . A.寤生(wù) 祭仲(zhài) 共叔段(gòng) 缮甲
• “春秋笔法”含蓄委婉表达褒贬意见
•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于是庄公把姜氏放逐(安置) 到临颍,并(顺承)对 她发誓说: “咱们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 ”但不久就 对自己说的话感到后悔。(为之悔,意动用法。)
•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 舍肉。 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职,听说这件事,就进 献礼物给庄公。庄公赏赐他吃饭,他吃时把肉放在一 边不吃。
•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 之悔。 颖考叔说: “冒昧地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 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
• 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 “君王忧虑什么呢?(宾前) 如果掘地道直到见到泉水, 挖地道(名作动) (而,顺承) 后和母亲相见, 难道有谁能说 不对吗? ”
高中语文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课件(共64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课件(共6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39221c5a8102d276a22f8b.png)
生”,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 他(为太子) ,
厌恶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 ) 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 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 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 的称号。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 晋;可同情,如: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 (唐)玄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 《郑伯克段于鄢》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 《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解 题】
郑伯克段于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 第三代国君。《礼记、王制》:“王者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 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 后置句
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为;眚:过错)
3)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 梁惠王下》) [译文: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 卖命。]
注意下列读音:
寤(wù)生 亟(qì)请 巌(yán)同“岩” 祭仲(zhàizhòng) 廪(lǐn) 缮(shàn) 寘(zhì) 繄(yī) 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 具卒乘(shèng) 遗(wèi)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巌(yán)同“岩” 祭仲(zhàizhòng) 廪(lǐn) 缮(shàn) 寘(zhì) 繄(yī) 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 具卒乘(shèng) 遗(wèi)
厌恶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 ) 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 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 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 的称号。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 晋;可同情,如: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 (唐)玄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 《郑伯克段于鄢》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 《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解 题】
郑伯克段于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 第三代国君。《礼记、王制》:“王者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 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 后置句
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为;眚:过错)
3)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 梁惠王下》) [译文: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 卖命。]
注意下列读音:
寤(wù)生 亟(qì)请 巌(yán)同“岩” 祭仲(zhàizhòng) 廪(lǐn) 缮(shàn) 寘(zhì) 繄(yī) 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 具卒乘(shèng) 遗(wèi)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巌(yán)同“岩” 祭仲(zhàizhòng) 廪(lǐn) 缮(shàn) 寘(zhì) 繄(yī) 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 具卒乘(shèng) 遗(wèi)
郑伯克段于鄢ppt14 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ppt14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69a0c5680203d8ce2f24df.png)
• 《春秋》叫《春秋》经。“三传”就是春 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
• 经和传原来是分开的,不在一起的。经是 经,传是传,各自单行,古人叫做“别本 单行”。别本就是另有本子。把《春秋经》 和《左传》,按年并在一起,是西晋时的
• 杜预,他著有《春秋左传经传集解》所以 《左传》这部书,全称是《春秋左传》, 《春秋左氏传》。
•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巖邑即险邑。《史记》:虢叔恃地势险峻, 傲威不逊,武公的父亲桓叔灭之。
•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
• “唯……是……”
• 是一种凝固格式,表示强调,唯听命。成 语“惟利是图”,以及“唯马首是瞻”等 都属这种结构。
•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 京: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大, 同“太”。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 完:完城郭。指修城,完有坚固的意思。完本指完全,由
完全引申指坚固; • 聚;指聚粮食。聚的本义指聚集人,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指聚粮食。 • 缮,指修补铠甲、武器。甲:指铠甲。兵:兵器。 • 具:备,足。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车兵叫乘。 • 将袭郑。将偷袭郑国首都。庄公二十九年传云“凡师有钟
• 中华书局出版的沈玉成《左传译文》也是学习 《左传》的重要参考书。
二、课文分析
• 鄭伯克段于鄢
– (1)郑伯,郑庄公,郑属伯爵,故称郑伯,郑 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 子同姓。
– (2)克,《说文解字》:“肩也。”徐锴曰: “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能 胜此物谓之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 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克,又有“能”义, 由此而引申。
• 中、融,这两个字古代押韵,现在仍旧押韵,外 和洩,今天不押韵,但在古代是押韵的。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9ba1d2ce2f0066f53322a6.png)
串 讲 课 文
姜 氏
庄公寤生,惊姜氏。。。 遂恶之
姜氏厌恶其长子,爱其次子共 叔段的原因是由于庄公的寤生,可 见她的迷信和昏聩。也反映了她性 格中固执的一面。她爱之欲使之王, 恶之欲使之死,其性格的偏执,其 思想的简单,使最后的结果成为理 之当然。
立 之 。 。 。 请 制。。。请京。。。:
姜氏的偏颇和贪婪使她和 长子的矛盾不断加深。
大隧相间:
对于自己的后悔广为宣传, 并演出隧中想见这一滑稽而又虚 伪的丑剧,作者只写入和出而赋 诗,并不写隧中相间的场面,有 其深意,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 作技巧。
下课啦!
本文刻画人物颇为成功,人物的 语言成为塑造其形象的主要手段。本 文的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作者通过他 与姜氏、祭仲、公子吕、颍考叔等人 的几次简短的对话,就把一个阴险狠 毒、工于机谋的政治家的形象勾勒出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人物如叔段的贪婪愚蠢、 姜氏的乖戾昏聩、祭仲的忠耿 老成、公子吕的直率急躁、颍 考叔的机敏聪慧等,都表现得 鲜明生动。
郑伯克段于鄢
本篇记述了春秋初期郑庄公 与胞弟叔段争权夺利,最终骨肉相 残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统治阶 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 理道德的虚伪。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文笔洗 练,篇幅不长,却将事件的始末 因由交待得十分清楚。作者还择 取了“庄公寤生”、“食舍肉”、 “隧而相见”等生活细节,对表 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起了重要 作用。
《左传》反映的是儒家 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 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 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 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 虽然《左传》是一部历史 著作,但从文学角度来看, 是有显著的特点的:
第一:是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郑伯克段于鄢(课堂PPT)
![郑伯克段于鄢(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55ecf99b6648d7c0c74627.png)
子封又一梦中人。
庄公实欲杀弟,而曰 “自毙”,曰“自及”, 故为段自作自受之语, 毒甚。
崩者,势如土崩,民逃 身窜,直至灭亡。较 “自毙”、“自及”更 加惨毒矣,而子封终未 之知也。
11
大叔完聚,缮甲兵, 具卒乘,将袭郑,
段至此不义甚矣。然庄公平 日处段,能小惩而大戒之, 段必不至此。段之将袭郑,
卫诸侯复伐郑
前718 桓王二 隐公 年 五年
前717 桓王三 隐公
年
六年
庄公二 39岁 郑侵卫、伐宋,
十六年
以报诸侯伐郑之
役;冬,宋伐郑,
围郑长葛
庄公二 40岁 五月,郑侵陈大
十七年
获;秋,宋取郑
长葛;庄公如周
始朝桓王,王不
礼焉
21
前715 桓王 五年
前714 桓王 六年
前713 桓王 七年
隐公 八年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 《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 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与侧重解 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 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 传”。
3
郑庄小霸
郑庄公克段以后,再次伐卫、侵周,再抗宋、 卫、陈、蔡联军,败燕师,伐宋入其郛、侵陈 大获,又以王命伐宋,大败北戎,合齐鲁伐宋, 会齐鲁灭许,大败息师,大败宋师,大败周、 虢、卫、蔡、陈五国联军,救齐再败北戎,合 齐、卫伐鲁,最后齐、卫、郑、宋盟于恶曹, 几成霸主。善外交,与齐、鲁巩固盟约,郑庄 既挟天子,又挟霸主(齐僖为当时小霸),复 结交当时国力甚强之鲁国,凭其本国之富强, 纵横一时。
9
公曰:“姜氏欲之, 直称母姜氏而故作无可
焉辟害?”对曰:
奈何语,毒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上课用ppt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上课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faa5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0.png)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
六 原文:
段
大叔完聚,缮
甲兵,具卒乘,将
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命子封
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
于鄢。公伐诸鄢。
第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颖城,并且对她发誓说:“不
八 到黄泉,不相见!”不久庄公对这个誓言感到后悔
段
了。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说了这事, 特意向庄公进献礼物,庄公赐他食物,(他)吃的
时候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
“小人有母亲,小人吃过的食物她都尝过,却没吃
过君王赏赐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送给
第 原文
四 段
既而大叔命西 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
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
之;若弗与,则请
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
自及。"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邑
和北部边境的边邑两属于 自己管辖。公子吕说: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 王统治,您打算怎么办? 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 大叔,我就请您允许我去 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 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 二心。”庄公说:“不用, 他将要自己遭殃。
五月辛丑,大叔出
奔共。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 姓,修整铠甲和兵器,配 备了步兵和战车,要偷袭 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 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 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 “可以动手了!”“他命 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 来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 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 了鄢地,庄公又到鄢地攻 打他。五月二十三日,共 叔段逃奔去了共邑。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3c5ace14791711cd791702.png)
故事情节
序幕 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 争夺。
开端 发展 高潮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延。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共叔段失 败出奔共。
结局 尾声
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 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内容讨论
▪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 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 _____,从文中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夫人将启之。
启之,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做动词,指挖隧道。
5.公入而赋
赋,名词做动词,指朗诵诗
重点词语:
(1)遂恶之 恶:动词,厌恶,不喜欢 (2)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焉: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之” ,译为“在 那
统治
▪ 左丘明对庄公的行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里 可以看出?
▪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以纯孝赞扬颍考叔。
课后寄语
本节课时已结束,但学习并未结束。希望大家在生 活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越来越会学习
This class is over, but the study is not over. I hope you can enjoy learning in your life and learn more and more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7、不义不暱 暱,通“昵”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寘,通“置”,放置
1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阙,通“掘”,即挖。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777590680203d8ce2f24af.png)
三、串
讲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 ) 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 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 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 的称号。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 可同情,如: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 (唐)玄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第一段
〔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 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 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 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 蕃‛,涉外婚成为春秋战国时君王通例。如‚秦晋之 好‛,即秦穆公是晋文公老丈兼姐夫,晋文公是秦穆 公女婿兼舅子。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 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第一段
〔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 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 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 弟。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共,音恭,地 名。凡国名、地名、人名、字、氏、族皆不重 言‛。共是氏,姬是姓,氏是姓的分支。段后 逃于共,故以共为氏。叔,排行,伯、仲、叔、 季。段是名,古人还可有字、号。
第一段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 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 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 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 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第二段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 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为之请制 〕姜氏向庄公为共叔段请求给予制做 为封邑。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 ng) 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 的地方。 〔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 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 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 ‚他‛,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 的命令。
《郑伯克段于鄢》31页PPT
![《郑伯克段于鄢》3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1c900a9b84ae45c3a358ca0.png)
《郑伯克段于鄢》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申,姜姓。齐、吕、申、许俱出伯夷。
《国语·周语中》:“齊許申吕由大姜。”韦 昭注:“四國皆姜姓,四岳之後,大姜之家。 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 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 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 氏。”
(四)年代:鲁隐公元年(前 722),郑庄公二十二年。
重点字词
寤,啎的假借字。 及,“逮也。从又,从人。” 雉,絼/紖的假借字。 兵,古文字从两手持斤,表示武器。 既,古文字象食毕;即,古文字象就食。 封,古文字象培土植树,引申为疆界. 参国之一:参,三的假借字。
亟,数次。 辟:后分化为“避”。 斃,跌倒.《说文》:“獘,顿仆
也.斃,獘或从死.” 完聚:完城廓,聚人民。 诸:“之于”“之乎” 焉:於是。
前770
前722
前481
周:平王元年————平王49年————敬王39年
鲁:孝公37年———— 隐公元年——— 哀公14年
郑:武公元年———— 庄公22年
“初”:武公十年(前761;鲁惠公八年) 娶申侯女;十四年生庄公;十七年生大 叔段。武公二十七年卒,翌年(前743) 为庄公元年。祭仲相。
郑伯克段于鄢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一、文献综述:关于《春秋左氏 传》
(一)《春秋》与“三传”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 元年(前722。周平王四十九年),到鲁哀公十四 年(前481。周敬王39年)共十二公、242年间周王 朝及各国的大事。相传为孔子所整理编定。
《春秋》对各国大事的记载简约,如“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战国有鲁国左丘明、齐国公羊高、 榖梁赤为之传,称《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
(二)学习《左传》的辅助书
今人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古人注: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十
三经注疏本)
《周礼》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 稷左宗廟。注: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 立讀爲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 秋經》公卽位爲公卽立。
佗邑唯命
《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
《左传·昭公二年》:“韓子賦《角弓》。 (注:“《角弓》,《詩·小雅》,取其 ‘兄弟昏姻無胥逺矣’,言兄弟之國宜 相親。”)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樹 以無忘《角弓》。’”
《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 類。”傳:“匱,竭;類,善也。”箋: “永,長也。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 長以與女之族類。謂廣之以教道天下也。 《春秋传》曰:颍考叔,纯孝也,施及 庄公。”
《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 甲七属……”
《周礼·地官·封人》注:“聚土曰封。”
《说文·土部》:“封,爵诸侯之土也。 从之土,从寸,寸,守其制度也。”
《周礼·大司徒》:“且在邦域之中。”
《汉书·王莽传》: “憂不在匈奴而在封 域之中也。 ”
《周礼·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為畿封 而樹之。”注:“畿上有封若今時界 矣。”“凡封國,設其社稷之壝,封其 四疆。”注:“封國,建諸侯,立其國 之封。”
蛇。”
《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委 迆自相属。
杨慎《古音骈字》:旖旎,榱橠,猗狔, 禕□,□迆,委陀,委佗,逶它
《春秋·庄公二பைடு நூலகம்八年》:“冬,築郿。”
《左传》:“築郿,非都也。凡邑,有 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 都曰城。”
《周礼·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 設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稾。”注: “鄭司農云:楅衡所以楅持牛也。絼, 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 與古者名同。”
二、文化历史背景
(一)姓氏
《国语·晋语四》:“黄帝以姬水成,炎 帝以姜水成。”韦注:“姬、姜,水 名。”
《说文·女部》:“黄帝居姬水,因水为 姓。”
(二)郑国。姬姓。周宣王封其母弟桓公友于郑。
《郑世家》:“郑桓公友,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 也。宣王(前827)立二十二年(前806) ,友初 封于郑。……幽王(前781)以为司徒。……桓公 问太史伯曰:‘王室多邪,予安逃死乎?’对曰: ‘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于是卒言王, 东徙其民雒东……竟国之。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 山下,并杀桓公。郑人立其子掘突(滑突),是为 武公。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武姜 生大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 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 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 立,是为庄公。”
词法
启之,誓之,悔之:特殊动宾关系。 不弟:弟,名词活用作动词。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从
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惊姜氏:使姜氏受惊。形容词使动用法。 不度:不符合制度。度,名词用作动词。 非制:制,制度。“非”,否定副词修饰名词
谓语。 弗许:不之许。
为之所,赐之食,语之故,告之悔:双 宾语
《左氏·音义》:“絼,本又作紖,持忍 反。”
《说文》:“紖,牛系也。读若矤。” 持忍切,《广韵》式忍切。
《说文》:“獘,顿仆也。”
《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既。”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重耳居蒲城, 夷吾居屈,羣公子皆鄙。”注:“鄙。 邊邑。”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 坼。”
————《逸周书·谥法》
(六)称呼
武姜:武公之夫人 共叔段:共,地名;叔,排行;段,名 祭仲:祭,地名;仲,排行 虢叔:虢,地名,小国;叔,排行 公子吕:公子,国君之子(《仪礼》:“国君
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吕,名 公孙滑(共叔段之子):公孙,公子之子 颍考叔:颍,地名(水名);
鲁隐公元年(前722),郑庄公二十二年。 段作乱。
(五)谥法
武:克定祸乱曰武。威强叡德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刚彊理直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论语邢疏引《谥 法》:“刚彊直理曰武。”)
庄:兵甲亟作曰庄。叡围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共:既过能改曰共。执事坚固曰共。尊贤敬让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