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整章教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光的反射
§4-1 光的反射
教学流程两侧
、分居两侧
试一试:将一支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用屏(如白纸)接收镜面反射的光斑。

改变入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的角度,观察光斑位置的变化。

猜一猜: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猜测:
(1)什么情况下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
(2)当入射光束从与反射光束重合的位置偏转一定角度时,反射光束的方向怎样变化?它们可能有什么关系?
(3)在斜射时,入射光束、反射光束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设计实验:
(1)掌握与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术语:
(2)明确实验目的:①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探究反射
角与入射角的关系;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
否在同一平面内。

(3)结合所给的实验器材,讨论:怎样显示出入射光束
和反射光束,并能方便地改变和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进行实验:
(1)如右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
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
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用量
角器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改变入射光的方向,
再观测两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右表:
通过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此处实验三次的目的是。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在白纸板上(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束。

由此可知: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3)让一束光逆着某一反射光线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是/不是)沿其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由此可知: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不可逆)的。

实验总结:
大量实验表明: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同一平面
内;
光的反射定律 2)、分居
两侧;
3)反射角入射角。

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
而。



入射角
α
反射角
β
1
2
3
§4-1 光的反射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进行提问题、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计划及设计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精神。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具准

激光笔、平面镜、课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
教学
流程一、导入及出示目标
1、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练习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二、学生自主学习
同步导学P37和课本P56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1、练习题讲解
2、阅读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五、训练巩固
课本P61课后作业
六、归纳提升
七、作业布置




§4-2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
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难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具
准备
教学流程教学一、导入及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2、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并能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简单现象。

3、通过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
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1
2
3
§4-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2) 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难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流一、导入及出示学习目标:
1、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2、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二、学生自主学习
同步导学P39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一)练习题讲解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
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
正立
..的。

(正立、等大、虚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三)平面镜的应用
(1)生活中的镜子(2)牙医用的小镜子(3)水中的倒影(4)塔式太阳能电站(5)潜望镜等等。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他们统称球面镜。

1、凸面镜:对光线起作用。

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三、交流展示
四、解疑点拨
1、画简图辅助分析
2、作图时用铅笔和刻度尺
五、训练巩固
同步导学P36-38
六、归纳提升
七、作业布置




§习题课平面镜成像习题课课型习题课
知识与技能复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复习平面镜成虚像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难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一、导入及出示学习目标:
(1)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流程〖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实验演示:
光线斜射入玻璃;
让入射角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

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线性)关系。

③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演示五】课件演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
课件演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学生得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空气进入时,折射情况与上述是否相同?
【学生总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
其余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结论相同。

【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
②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线性)关系。

③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

④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五、训练巩固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
其中___是入射光线,___是反射光线,___是折射光线,
反射角为___ ,折射角为___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
2、光由空气射向水或玻璃的折射规律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两侧;光由空气射向水或玻璃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现象。

§4-3 光的折射
课题
光的折射习题
课型 习题



标 知识 与 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大量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思考,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
掌握折射做图 难点 从水中看物体,从空气中看水中物体
教具准备
一. 导入及出示学习目标(复习) 二. 学生自主学习 (一)光的折射
4、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5、如图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 反射和折射的情况。

试从图中判断A 、B 、C 三束光线中,入射光线是_____,反射光线是 _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__。

6、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于入射角(填“大小”“小于”或 “等于”)。

7、下图所示,是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六、归纳提升
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最大
七、作业布置
同步导学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1、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3、折射角是与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简记: 空气中角最大)
(三)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
解释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的原因。

请思考讨论:
1.如图所示,筷子上A点的光是从(介质)射入(介质)而进入人眼的。

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2.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3.人们逆着光线看过去,感觉光线好似来自A点还是A1点?为什么?
4.筷子在水中的其他各点情形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起来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折起了。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五、训练巩固
1、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i和折射角∠ r
2、①作出折射光线②作出入射光线③作出光进入三棱镜(材料是玻璃)后的出射光线
六、归纳提升
七、作业布置
课本课后作业1-5题




§4-4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课型新授




知识

技能
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的。

过程与
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体会探索
自然的快乐。

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和白光的组成,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教具准备课件、三棱镜



一、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知道色光的三基色
3、知道颜料的三原色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程教学流程雨过天晴,在天空可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十分壮丽;大家在小时候用肥皂水吹过肥皂泡泡,在阳光下,那些泡泡是不是多彩而漂亮呢?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后,大家就会明白了。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166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观察白光,解答了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也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1]介绍三棱镜,然后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演示2]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1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2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解释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屏幕,屏幕上将会出现彩条.彩条有红、绿、蓝三种。

为什么是这三种呢?原来人们发现,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同比例混合的话,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所以:(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比较】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分析得: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五、训练巩固
同步导学P45-47
六、归纳提升
朗读同步导学课前预习
七、作业布置
§4-5 凸透镜


凸透镜(1) 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过程与方法能从所学的物理知识中联系到现实生活的物品,如近视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能力
重点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三条特殊光线
难点三条特殊光线
教具准备





一、导入并出示目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是利用原理制作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中央,边
缘。

它是、、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元件。

(2) 凹透镜:边缘,中央。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因此又称透镜。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3、透镜的基本概念: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简称。

光心: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
向。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
点,用“”表示;
凸透镜有个焦点。

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表示。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1:探究平行于凸透镜主光
轴的光如何传播?
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
折射后会聚于
探究实验2: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

探究实验3:结论:只要光经过透镜的光心传播方向。

由此归纳出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2、平行光过焦点: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
过,
②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

3、过焦点的光平行射出: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主光轴射出。

五、训练巩固
1.如图所示,画出图所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2、完成下图的光路图
3、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六、归纳提升
七、作业布置
同步导学




§4-5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2) 课型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
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2、通过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

初步培养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重点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教具
准备
教学流程一、导入并出示目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f表示。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

4)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5)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6)(阅读课本P71)凸透镜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例如、、
以及等都与它相关。

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不同,可能与有关。

二、学习自主学习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点拨
实验探究:
活动1:按右图所示顺序将平行
光源、凸透镜、光屏
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
......
大致在同一高度
.......。

(三者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
成在光屏的中央)
活动2:①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最小最亮
....
的光斑
...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

②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用平行光汇聚法测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教学流程
活动3: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
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
........
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
最清晰
...的像。

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
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
侧)填入下表1中。

活动4: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
........,同时移
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
...的像。

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活动5:如图4所示,将
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同
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
...的像。

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活动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
........,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活动7: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
......
距之内
...,同时用眼睛观察像。

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记录表1
物距的范

像距的范围
像的情况
放大/
缩小
正立/
倒立
实像/
虚像
同侧/异侧
图2 u>2f
图3 u=2f
教学流程
图4 f<u<2f
u =f
图5 u<f
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f是成像的分界点;u =2f是
成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①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②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像。

③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④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的。

(物近、像远,像变大)
五、训练巩固
1、(2008江苏苏州)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六、归纳提升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正立的,虚像都是倒立的。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七、作业布置
同步导学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