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合集下载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见到久别的亲人,那驼铃摇出了她的思念和快乐,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当她在刑场上将要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那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真实强烈的情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情感与理智的内在矛盾,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完人,云照光重视刻画人物的缺陷,以及把人物的性格视为复杂的运动现象,写出了英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过程。

《鄂尔多斯风暴》中乌力吉这一形象,从起点看并不高大,他的父亲被王爷当替身杀掉以后,他虽然悲痛,但还是当了王爷的文书官,为王爷效力,甚至一度那音太、巴达玛认为他变了心。

后来,他目睹了王爷的横征暴敛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灾难,才认清了王爷的嘴脸,但他仍没有打破对封建王法的幻想,寄希望于清官。

可以说,他从一种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成为革命英雄,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性格的蜕变。

在塑造阿拉丙这一形象,起点是较高的,他是个坚强的老人,“自从带领牧民起义,杀死国民党五十多个特务、官僚,革命的心是下狠了。

”但是作家仍然很有力地刻画了他思想性格较狭隘的一面,写他在战术上需要撤退时想不通,不愿离开家乡,离开群众,这不只是写出了他的缺陷,更写出了他淳朴的乡土之情、阶级之情。

惟其如此,像乌力吉、阿拉丙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活人。

3、雄浑阔大的环境描写作为电影文学剧本,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云照光电影剧本中鄂尔多斯高原的那种广袤、浑厚、粗犷、宏阔,展露着贫瘠和荒凉,同时也显示着热烈和崇高,在他所有剧本中的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高原,鲜明地印记着北方草原的特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云照光的剧本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成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映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审美氛围。

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创作开创了内蒙古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把民族解放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也把电影特性和民族特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最完善的艺术种类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

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国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给予真正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见解散见于他们的许多著作之中,但比较集中地阐述这一问题的,则是一八五九年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两封信。

马恩在各自回信中分别批判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悲剧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结合自己对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总结,表明了他们对悲剧的看法。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说明悲剧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

这种冲突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合理要求、理想、优秀品质等等,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和本质。

“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合理的要求、理想未能实现。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审题指导与例文)【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黑格尔说:“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悲剧作品”的哪些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有两句名言。

鲁迅的名言揭示了悲剧的内涵,黑格尔的名言指出“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立意参考】①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探讨悲剧作品独特的美学特征,如崇高美、悲壮美、深沉美等,以及其在丰富人类情感体验、提升审美品位方面的作用。

②悲剧作品对人性的深度揭示:分析悲剧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揭示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与悲剧性,从而深化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与认识。

③悲剧作品的社会批判功能:讨论悲剧作品如何通过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对现实进行深刻批判,推动社会进步。

④悲剧作品的道德启示意义:探讨悲剧作品如何通过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遇,唤起人们对道德伦理、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反思。

【满分例文】悲剧撼人心,悲中显真情何谓悲剧?是京剧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十余创”自刎剧终?还是唐吉诃德荒唐骑士梦灭时贵族奚落的笑?抑或是圣地亚哥出海八十余天钓得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啃食?……许多人类的赞歌就是悲剧的赞歌,只有最刻骨铭心的痛苦才能铸就最震撼人心的艺术。

月黑见渔灯,唯悲剧才能描摩人心之深刻。

悲剧,是对人类勇气的赞歌,是人类与命抗争时永不屈服之精神所闪耀的人性之光辉。

西西弗斯无数次推石上山,但巨石终将滚落原处,这是悲剧。

但是在苦难的无尽循环中,他的精神愈发崇高,他的躯体越发健硕令天上的众神也为之汗颜。

唐吉诃德梦想成为一名骑士,用破铜烂铁当作兵甲便踏上游侠之路。

当他遇到风车时,把它当作巨人而勇敢发起冲锋。

他的行为注定不会有结果,但他的勇气已使最高的礼赞,即使遍体鳞伤也不退却。

论悲剧的美育作用

论悲剧的美育作用

论悲剧的美育作用俞樟华熊元义内容提要:悲剧可以培养人的历史意识、担当意识和超越意识。

既要发扬光大中国近现代美学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的传统,也要在美育实践中高度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

当前中国有些文艺家在文艺创作中日益广泛地搀人了单调、无聊的成分。

这种“恶性娱乐化”倾向在突出感官娱乐的功能的同时抑制了文艺的其它功能。

这些单调、无聊的成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批判的,它满足和迎合人们心灵的那个低贱部分,养肥了这个低贱部分。

匈牙利文艺批评家卢卡契曾经尖锐地指出:“过去的伟大小说把重大人性的描述同娱乐和紧张结合在一起,而在现代艺术中则日益广泛地搀入了单调、无聊的成分。

”这种堕落的现代艺术在我们这个躲避崇高和娱乐至死的时代日益泛滥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当前中国悲剧创作的缺席不过是中国近现代美学传统的断裂。

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那些为中国近现代美学奠定基础的前驱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启蒙运动是高度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的。

1904年,蒋观云以“中国之演剧界”为题在引进西方的悲剧概念的同时强调了悲剧的美育作用,认为“虽然,使剧界而果有陶成英雄之力,则必在悲剧”,“而欲保存剧界,必以有益人心为主,而欲有益人心,必以有悲剧为主。

”蒋观云这种对悲剧的美育作用的认识对后人影响很大。

几乎同时,王国维则引进西方的悲剧理论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把握,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而且认为《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它违背中国人的乐天精神。

蔡元培相当重视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即西人重视悲剧,而我国则竞尚喜剧”,“盖我国人之思想,事事必求其圆满”。

在美育中,蔡元培格外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认为悲剧特别感人。

1918年9月,胡适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学存在一种“团圆迷信”,“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

……团圆快乐的文字,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论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学”

论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学”

论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学”作者:王瑞鑫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1期摘要:《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震撼着读者的灵魂,它是一曲悲天恸地的千古绝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基于文本的这一特点,笔者在传统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又开掘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究《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写法,从而品味《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

基于此,探寻刘兰芝悲剧命运的原因,感受悲剧带来的美学效应更具时代意义。

关键词:悲剧美学;人物分析;美学效应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167《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长诗,诗中塑造的刘兰芝是一位家境殷实、知书达礼、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

风华绝代的刘兰芝最终“揽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举动给后人留下很多的遗憾与惋惜,诗歌提醒后世人“戒之慎勿”。

古往今来,无数学者从各个角度探寻刘兰芝的悲剧根源。

有的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是封建礼教、家长制对人的戕害;有人认为是门第观念导致了刘、焦悲剧;有人认为当时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是造成无子的刘兰芝被“休妻”的根本原因。

鲁迅曾言:“悲剧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即使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刘兰芝式的离婚悲剧依然存在,如果把刘兰芝的悲剧仅归结为当时社会的原因,笔者认为并不妥当。

研读《孔雀东南飞》,我们发现三个家庭成员都过得极为痛苦:焦母专横,兰芝委屈,仲卿进退维谷。

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密不可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会发现,悲剧的产生除了外在的社会原因之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一内在原因也是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的。

一、刘兰芝与焦仲卿母之间的性格对立是造成爱情悲剧的首要原因婆媳之间的对立和性格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焦仲卿母亲与刘兰芝二人之间矛盾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焦仲卿母亲之所以对刘兰芝有诸多不满,是因为刘兰芝的出身无法达到焦仲卿家对儿媳妇的要求标准,这门婚姻没有在“门当户对”的理念下完成。

悲剧美学实践报告范文(2篇)

悲剧美学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引言悲剧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的是悲剧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

在我国,悲剧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悲剧美学的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悲剧美学实践报告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悲剧美学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悲剧的定义与分类2. 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3. 悲剧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三、实践过程1. 悲剧的定义与分类首先,我们回顾了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指以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手段展现人生苦难、矛盾冲突和道德困境的一种文学体裁。

悲剧可分为古典悲剧、浪漫悲剧、现代悲剧等。

在分类方面,我们以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和现代悲剧为例,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悲剧特点。

2. 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恐惧和怜悯,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认为,悲剧是“绝对精神”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否定,通过悲剧主人公的毁灭,实现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完善。

(3)马克思的悲剧理论:马克思认为,悲剧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的本质。

3. 悲剧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了解了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后,我们分析了悲剧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1)情节设计:悲剧作品通常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展现人生苦难和道德困境。

(2)人物塑造:悲剧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都为悲剧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语言表达:悲剧作品的语言往往具有诗意和象征意义,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悲剧主题。

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最后,我们探讨了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

主要包括:(1)情感共鸣:悲剧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悲剧,这一概念存在于世界文学史上已有数千年。

它在欧洲文学发展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功勋显赫。

悲剧作品存在于世界各国,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喜剧,高于文学作品本身所渗透出来的气息。

从悲剧的崇高品格、悲剧的现代意义、悲剧与喜剧关系三个方面对悲剧的审美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价值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是悲剧的本体,叔本华从意志本体导出了悲剧因果论,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了现代审美本体观,这些使叔本华的悲剧有了现代意味。

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

这些对悲剧的定义各有千秋,都有其合理性。

不管悲剧的定义是怎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它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下面就初步对悲剧的审美价值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悲剧的崇高品格在人类生命的审美活动里,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悲剧”,是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

而“人格”的崇高,则是这一极致“美”的内化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中性化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因为张爱玲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与颠覆。

论美学之悲剧

论美学之悲剧

论美学之悲剧一、悲剧的来源“悲剧”来源于西方,古希腊语作tragoidia,意为“山羊之歌”。

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受亚里斯多德的影响,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悲剧产生于酒神祭祀(酒神颂歌队的领队即兴表演);二是摈弃了作为前身的萨图罗斯剧的粗俗,经改进成为一种庄重严肃的艺术①。

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

如著名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高峰。

我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类似悲剧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属于悲剧),如杂剧《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不过,这些悲剧是作为戏剧样式之一种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

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悲剧,是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悲剧,即广义的悲剧。

二、悲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述《诗学》中为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陶冶”②。

这里涉及到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即:悲剧的材料为雕琢过来的语言;形式为人的行动;媒介即动力为对行动的模仿,演员表演出来而非叙述出来;目的则为激发怜悯、恐惧之情,同时将两种情感净化(超越了柏拉图关于悲剧的认知——悲剧搅乱人的心性,使理性埋没)。

这里将悲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来讨论,其中涉及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性质: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且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他用希腊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来说明命运的可怕和不可抗拒。

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掉进命运的“陷阱”,被命运捉弄,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有很强的命运观念和悲剧意识。

关于悲剧的解释,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还有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也有是很有影响的。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1. 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性悲剧理论首先是作为一种艺术理论而存在的。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悲剧是通过两种社会势力、两种对立的意志、理想和实践准则之间的冲突来表现出来的。

我们从悲剧文学史中可以看到,悲剧主角虽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反而能够鼓舞人们继续斗争。

因此,“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

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

”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所以,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当作苦难的同义词。

然而,不是任何苦难都可以被称作引起悲痛感受的悲剧。

对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坏人罪有应得的死亡多半会引起满意感,而好人意外的、并无高尚意义的死亡会令人感到恐惧。

2. 什么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悲剧理论首先是作为一种艺术理论而存在的.在文学艺术作百品中,悲剧是通过两种社会势力、两种对立的意志、理想和实践准则之间的冲突来表现出来的.我们从悲剧文学史中可以看到,悲剧主角虽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反而能够鼓舞人们继续斗争.因此,“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度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悲剧的客观基础是人的问苦难和死亡,所以,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当作苦难的同义词.然而,不是任何苦难都可以被称作引起悲痛感受的悲剧.对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坏人罪有应得的死亡多半答会引起满意感,而好人意外的、并无高尚意义的死亡会令人感到恐惧。

3. 美学论述题:举例论述悲剧的审美意义论繁漪形象的悲剧审美意义摘要:《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中杰出的一部悲剧。

它作为曹禺的处女作,一出现就“当年海上惊雷雨”反响空前。

而《雷雨》问世以来,繁漪这一人物形象一直是评论者所关注的焦点。

对悲剧文学价值作文

对悲剧文学价值作文

对悲剧文学价值作文
悲剧文学的价值
悲剧是一种以悲剧性的冲突为表现形式的文学体裁,它通过展现人类的痛苦、挣扎、失败和死亡等悲剧性事件,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悲剧文学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悲剧文学能够引起人类的情感共鸣。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苦难和悲剧性命运,往往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人类共同的痛苦和悲哀。

这种情感共鸣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从而增强人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悲剧文学能够让人们对生命和存在进行思考。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悲剧性命运,往往会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这种思考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追求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悲剧文学还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悲剧性命运,往往与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密切相关。

通过悲剧文学,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弱点,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悲剧文学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悲剧性冲突和人类苦难,往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欣赏悲剧文学,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悲剧文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它能够引起人类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生命和存在进行思考,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

因此,悲剧文学是人类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悲剧的美学价值

悲剧的美学价值

悲剧的美学价值————影片《活着》赏析关于悲剧,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而黑格尔也认为悲剧是严肃的人生内容的表达。

可见,悲剧首先是作为一种艺术理论而存在的。

我们从悲剧文学史中可以看到,悲剧主角虽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反而能够鼓舞人们继续斗争。

因此,“悲剧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

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

”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所以,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当作苦难的同义词。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他的小说《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有价值的女性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毁灭的过程,让人们看到了两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这样一个悲剧。

而张艺谋在1994年根据余华的小说拍摄的电影《活着》,却是以一部史诗般的影片的形式,通过影片的主角徐福贵,没落地主以皮影戏为业,和他坚毅的妻子家珍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家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所遭遇世态变迁、艰辛苦难的种种悲剧。

影片《活着》可以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皮影戏的和当时社会的故事。

福贵手中的皮影戏,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

用戏来烘托福贵的一生最恰当不过了,浮生若梦,亦真亦幻。

皮影戏的皮影受人操纵和福贵的受命运操纵互相交映,把宿命思想推到了极致。

人在世上的双重角色在他和皮影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体现。

人是玩偶的操纵者,而人也是一个被操纵者。

他们一家在电影当中的悲惨命运具有浓厚的宿命色彩,深刻表现出人与玩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是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贵生性爱赌彻夜不归,傲慢无视妻子的劝告最终把全部的家产输给了皮影戏班主龙二。

加之妻子携女怀子离他而去,父亲责其不孝以杖相击力衰猝死。

然后引入了影片的第一个悲剧,福贵和家珍的儿子有庆的意外夭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和群众性的大炼钢铁反映了当时大跃进的基本概貌。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论文)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论文)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一.美学的含义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美的学科。

细致地说,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德国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我认为起源于德国的沃尔夫学派,起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排除了自然美,至于山川、河流、花卉、天空、动物花斑、黄昏的美,我把它排除在外,我的理由是,我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所以我们也把美学这门学科称呼为‘艺术哲学’。

”①因此,在我看来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艺术美的一门独立学科。

而美离不开形式,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悲剧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二.悲剧的种类和发展悲剧,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因为它总比喜剧更容易感染人,带给人们一种悲壮、冷峻的美。

而悲剧中所反映的具体社会环境或社会背景,更是深入人心。

当然,悲剧的发展历史也是一段漫长古老的过程。

下面,我将对于悲剧的种类和其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

1.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普遍充满了命运的气氛,往往表现一种人与命运的强烈矛盾。

人们习惯用“命运”去解释一切的悲剧,即命运对灾难负责。

命运悲剧的形成总充斥着神的意愿与力量,人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而不可逃避的命运。

“希腊悲剧中所展示的那种神与神之间或人与神之间的残杀、暗算和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对当时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生活斗争场面的揭示。

”②古希腊悲剧为奴隶主民主政治服务,都是站在奴隶主民主派和中下层奴隶主的立场,反对贵族的专制和暴政。

而希腊悲剧中最杰出的三位悲剧代表便是被誉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尤其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可以堪称是悲剧中的典范。

主人公被神预言要弑父娶母,他竭力反抗着命运,但一切都是徒劳,最终难逃命运的摆布。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王》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命运悲剧。

据说悲剧的效果在于神的最高意志与人类无力逃脱厄运之间的冲突。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悲剧的产生,是一切社会矛盾恶化导致的必然和最终结果,具有阶级性和强烈的因果关系;在不断积聚的进程中,这种结果,这种斗争和对抗犹为突出;悲剧和美学在其对立的角度中极其和谐且高度的统一,古典悲剧多见于阶级性,由阶级压迫为主,其间穿插着各群种之间冲突所产生的事件;而现代悲剧则突出人性,突出现代社会各种客观的残酷和不稳定性;这两者有本质和起因的不同,然而,两者若从美学的角度比较,他们实际存在的状态及悲剧发生后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冲击都是相同的,具有难以言喻以及无法拯救的深刻感和其他事物难以超越的精神冲击;悲剧作为一个探察生命,探视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侧面折射出他固有的发人深省的存在意义以及产生悲剧的根源所在,精辟的揭示出两个矛盾对立面各自的崇高和下作,直观的反映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水火不融的本质,社会角色的不平衡感,在美学上带给我们以震撼,压抑以及无法遏止的低沉和感慨;悲剧的力量宏大,他们给我们带来对世界对事件的批判,从各个角度揭示出人性和社会的阴暗;他唤起的冲击具有连续性,在某一个时期和阶段会持久的左右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部落和民族的情绪;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互相违背的,一个是让善良有益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而喜剧则是让丑恶不良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挣扎;一些人喜爱喜剧,这是无可厚非的,从心理上讲,这是一种对自己蒙蔽悲惨现实的自我安慰;正因为这种安慰,人们会产生一种快感;但是,一旦用来蒙蔽现实所用的手段失去作用,那么这种悲惨的现实便将展现在眼前;曾经习惯于躲避这种不幸现实的人可能因为无法躲避而放弃生活;而悲剧的意义,是让人们直视悲惨的现实,以使人减少对不幸的悲哀感;这正与喜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喜剧隐瞒不幸,逃避悲哀时,悲剧却让大家直视不幸,面对悲哀;因而,最后,悲剧让人面对不幸时,所感受到的悲哀感将减少,他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困难,认识困难,改善困难,最终征服困难;这也正符合“多难兴邦”的意义;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着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着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在这个世界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在一起;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美的人,美的思想,美的感情,美的追求,美的存在与毁灭……这是一个悲剧的世界——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这个伟大的悲剧,产生一种牵动千百万读者心弦的美感,具有一种无比的魅力;它不仅使中国的读者为之叹服,为之倾倒,而且使世界各国的读者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扩大自己的眼光,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丰富自己的心灵,体验到东方美的神奇韵味;”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贾宝玉完成了家族中兴的愿望后,选择的是一条出家的道路;这是一种人生欲望覆灭后的一种顿悟;带着浓重的悲剧性的“悲剧史”,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美感;悲剧的美学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悲剧就像死亡的阴影一样,把人的生存最苦痛,最残酷的一面凸现出来;悲剧就是让人们正视死亡,正视人生痛苦,但是悲剧又不是让人沉沦,它‘把不能复活的个人的死亡看成整个世界不可挽回的毁灭,同时,又坚信宇宙是坚固的、永恒的、无止境的’,在人的有限的生命存在中感受到生命的永恒;”在古希腊中,“悲剧”原意为山羊之歌;“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间,它着意的是严肃,而不是悲惨,而不是悲切;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间把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所以古希腊悲剧重在严肃;古希腊悲剧很动人,它的动人在于对人的一种震撼力;”到后来,悲剧逐渐成为一种戏剧矛盾冲突的最高形态,纳入到美学审美对象的范畴;表面上看来,古希腊悲剧是命运悲剧,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侧面带有宿命论的观点;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以莎士比亚悲剧为代表的性格悲剧;加上19世纪出现的、以反映社会问题为特征的社会悲剧,成为悲剧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悲剧之所以产生,其根源还在于,“人的生存本质,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生存本质的必然与自由、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我们仅以悲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为代表谈谈悲剧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性格人物;通过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有几次很好的复仇机会都因为他的犹豫而错失;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因中剑负毒死去;悲惨的气氛笼罩着丹麦的王宫,阴森的风吹出血腥的气息,四具王公贵胄尸体躺在横流的血泊中;悲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悲剧冲突的结局走向了敌对双方的失败和毁灭;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这种正义力量与敌对势力的抗争,抗争演化的具体形态——行动和对抗主体的最终毁灭构成了悲剧哲学的主要内容;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喜剧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拿给人们看,而悲剧则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总而言之,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悲剧所展示的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冲突构成了悲剧的美学艺术;悲情、悲态、悲剧以及悲剧性是悲剧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外化;悲剧所构筑的艺术范畴使得悲剧在崇高中走向死亡,也在崇高中选择新生;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悲剧的审美价值

悲剧的审美价值

就人的本性而言,人都是趋吉避祸的,都希望人生是一幕幕喜剧构成的。

但事实上,人生中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一幕幕悲剧。

正因为有悲剧的存在,人生才更真实、更丰富!古往今来的文学轨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观点。

从特洛伊战争到罗米欧与朱丽叶;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故事到浸着铜锈的欧也·葛朗台尸骨,无一不是悲剧。

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更是悲剧的典范巨著。

《红楼梦》的价值也就在于她是一个悲剧,在于这个悲剧留给后人的启示。

就悲剧产生的原因来看,不外乎三种:一种悲剧是由极其恶毒之人造成的;一种悲剧是盲目的命运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由处于一定关系中的普通人,由普通的境遇逼迫而铸成的。

第三种悲剧高于前两种,它最动人,也最能给人以启示。

因为它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人的最大不幸不是外在的命运,而是人所固有的生存****!”因而悲剧的主角所应赎的罪也不是个人所特有的罪,而是原始的罪,即生存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

这种悲剧昭示了宇宙人生的本质。

《红楼梦》就是这样的悲剧。

《红楼梦》是以宝黛之情为线索贯穿故事始终的,整个故事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就宝玉、黛玉之情而言,贾母喜爱宝钗的玲珑聪颖而厌烦黛玉的孤僻、冷漠,但是她又相信金玉之说,想用黛玉之玉压宝玉的病;王夫人亲近薛家也有她的如意算盘;凤姐生性泼辣,但因持家的原故,忌黛玉的才华,并且害怕黛玉会不利于自己;袭人因为惩治了尤三姐和香菱,当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言语时,害怕会殃及自身而同流与凤姐。

这些都是必然的趋势。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又不能对最疼爱他的祖母说,这是最普通的道德规范所致。

何况黛玉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这就必然铸成了宝、黛的人生悲剧。

这里边没有蛇蝎小人,也没有大是大非、重大事故,只是通常的道德规范、通常的人情世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这种结果罢了。

再比如,柳香莲与尤三姐一事,焦大因贾琏对自己轻视且又荒诞无耻而怒骂不止,柳香莲因为听到了怒骂而误会三姐,怀疑三姐居身于这样的污浊之境难以自清其身而意欲索回信物各奔东西。

悲剧意境在艺术中的审美意蕴与价值

悲剧意境在艺术中的审美意蕴与价值

悲剧与绘画
第 二 种 :
这一类画家有很多,但最常被说到的就是伦勃朗了:
1606 1669 一 了画家, 了 画 的 的家 伦勃朗 的 是 的 画家 , 的 伦勃朗1669 , 了 , , 伦勃朗的 画
伦勃朗
的 , 到1642
家, 了一
, 家 ,伦勃朗一
,伦勃朗 画 , 有 了 的
悲剧与绘画
悲剧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尼采
尼采论悲剧 悲剧与绘画
在这里把悲剧意识的绘画分成两个部分: 1.对于悲剧题材的描画,(大部分是宗教题 材或神话题材) 2.画家自身悲剧对其创作的影响
悲剧与绘画
第 一 种 :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 【创作者】泰奥多尔籍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法国) 【创作年代】1819年
悲剧的出现 叔本华悲剧论
"可那些从未实现的愿望,虚掷了的挣扎,为命运毫不容情地践 踏了的希望,整一辈子那些倒霉的错误,加上愈益增高的痛苦和 最后的死亡,就经常性的演出了悲剧." ——叔本华 叔本华认为,人生总是一场悲剧,这样的悲剧有三种: 第一种是由极其恶毒之人造成的悲剧. 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即偶然性的错误所致. 第三种是由人物的相互关系和彼此地位的不同造成的
首先尼采认为大自然本身不断地创造出个体生命又不断地毁灭掉个体生命前者是一种肯定个体生命现象的冲动用日神阿波罗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日神冲动而后者是一种否定个体生命现象而复归宇宙本体自在之物的冲动现象而复归宇宙本体自在之物的冲动用酒神狄奥尼苏斯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酒神冲动
悲剧意境在艺术中的审美意蕴 与价值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悲剧的力度和感染力正来自这有 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之中,并在"毁灭" 中实现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肯定,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一种在文学、戏剧和艺术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其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悲剧作品不仅引人深思,还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性、生命和世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1. 悲剧的内涵悲剧作品通常以主人公的失败、苦难或死亡作为故事结局,揭示出人生的脆弱与苦难。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常常深深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并引发观众对生命、命运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在悲剧中,人物的命运常常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干扰和挑战,他们在争扎中挣扎、迷茫、痛苦,最终通常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

这种对矛盾、挣扎、失败和死亡的描写,旨在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纷扰和不幸,引发人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2.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境界。

在观赏悲剧作品时,人们常常深陷于对人物遭遇的悲惨命运的共情之中,从而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坚韧。

这种审美体验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表面,引领人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悲剧性的结局不仅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还让人们对生命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悲剧中的悲伤、痛苦和抗争,通常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唤起对美、真、善的向往和追求。

3. 悲剧的美学表现悲剧作品通常以高雅的语言、精妙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对人性、道德和生命命运的探索。

在悲剧的创作和表现中,艺术家们通常通过复杂的人物形象、荡气回肠的情节和意义深远的背景描写,展现出悲剧的伟大魅力。

悲剧性的结局往往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类的悲悯和勇气,启示人们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崇高追求。

悲剧中的“悲”与“剧”完美结合,展示出人类文化和情感的最高境界,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戏剧艺术形式,通过对生命的苦难与悲剧性结局的揭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命运和美的思考,体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意义。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和道德注解,使得悲剧成为文学和艺术中的永恒主题,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美学论文 悲剧美

美学论文 悲剧美

美学论文——之悲剧美一老师在讲美讲到电影《云水谣》的时候问大家,“你们说悲剧为什么也是一种美?是不是所有美的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舒坦?”大家看法不一。

当时笔者心里的答案是否定的,是“非常肯定”的否定的。

以至于当老师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牵强地把《云水谣》给扯到愉悦上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听错了(没理解错的话,老师似乎把美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归结到“愉悦”这个词上了。

我觉得愉悦最多只是美学中的一个方面)。

发自内心的讲,毫不客气的讲,这种想法有些“幼稚”。

所有就有了这篇悲剧美的文章,之前是打算发表主题演讲的。

首先我们讲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美,美能带给我们什么?下意识的google了一下,摘抄如下:美拼音:měi⑴指味、色、声、态的好。

如:美味;美观;良辰美景。

《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⑵指才德或品质的好。

如:美德;价廉物美。

《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

”⑶善事;好事。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赞美;称美。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⑸喜欢;称心。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满座之人见王勃年少,却又面生,心各不美。

”⑹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美的哲学意义: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简单说来,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显然,这个颇具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风格的“美是什么”的解释,完全不能让人满意,因为它并没有回答本质上的问题,比如我想知道:冬日的某个清晨当我被我那一抹温和的光照着的时候,我觉得它很美,但又在春天的某个清晨,想到前些日子里的不快,觉着日光真他妈难受得简直要杀死人,仿佛它把你拉回了残酷的现实;又比如曾经觉得《加勒比海盗》主题曲,那激进幽默式的曲风很感人,但自从室友把它设为起床铃声后……唉,不说了,想在连回想一下音乐就反胃。

悲剧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成为一个“美学范畴”

悲剧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成为一个“美学范畴”

浅议悲剧如何在社会发展中成为一个“美学范畴”摘要:悲剧在于激发个体的“自我意识”,认同并赞美人的力量、人的努力与抗争,这便引起了符合时代需要的审美感受。

然而悲剧中“不可逆的命运”,是氏族社会原始思维的一种延续,也必然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失去其“超自然”的神秘光芒,这成为悲剧艺术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审美;自我意识;命运;抗争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208-01一、悲剧艺术得以产生的智能基础众所周知,悲剧是一类源起于古希腊的艺术形式。

如此说来,悲剧至少能带给我们两种好奇。

其一,为何悲剧能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其二,为何悲剧能产生于古希腊。

这两种好奇便可归纳为悲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随着氏族社会的瓦解,原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开始被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逐步取代。

这就使传播的范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口头传播因此无法满足更大范围传播的需要。

文字以及承载文字的媒介便也应运而生了,这是近代社会的产物。

文字的出现,同时标志人类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完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而这种思维上的进步,恰恰为审美活动的发生提供了智能基础。

而完全抽象能力的形成,意味着人类得以在思维中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分离,这就为单独感知事物的形式提供了可能。

而在古希腊在近代社会以前,标志着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文字尚未出现,更谈不上艺术审美了。

然而,上述探讨也只说明了悲剧出现的智能基础。

而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悲剧出现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古希腊出现了悲剧艺术。

这说明悲剧具有某种特殊性,而且这种特殊性正好满足了那个时代发展的特殊需要。

二、悲剧所激起的“自我意识”悲剧产生于古希腊的阶级社会。

也就是说,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国家业已出现。

为此,我们可以把悲剧视为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工具。

大学美学课 美学论文 悲剧与美的关系浅谈

大学美学课  美学论文  悲剧与美的关系浅谈

一种凄凉,十分沉醉——浅议悲情之美及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田梦丽2007112160有一种美,它使人柔肠寸断却又余香满口;有一种美,它也许不能激起我们面对壮美事物油然而生的昂扬情绪,却让我们永远保持对于优美事物微妙韵味的敏锐感知;有一种美,它并不惊天动地却能刻骨铭心;有一种美,它看似黯然然而这黯然中别有一种销魂滋味——是的,这就是悲情,带着忧郁与感伤的悲情之美,它就像一声轻轻的叹息,貌似消极,却润物细无声般深入心扉,带给个体心灵以澄澈的生命感悟,让我们在悲情的洗礼中更接近自我以及生命的本质。

悲情之美渗透在每一个生命的每一段历程中,从童年时期隐约的孤独到成年之后莫可名状的伤感与惆怅,这种悲情成为古今中外文人笔下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吟咏对象和审美客体,与中学语文教学同样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本文拟就悲情之美以及悲情之美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略述一二,以期廓清认知,并对中学语文相关内容的教学有所指导。

一、概念的界定:“悲情”与“悲剧”何谓悲情?正如法国浪漫主义诗人代尔在《罗马的废墟》中所写:“那是给痛苦以抚慰的同情,把健康与宁静轻轻唤醒,多么悦耳…忧郁之神啊,你的音乐多么甜蜜!”,本文所探讨的悲情是指人的忧郁、悲伤、痛苦的情怀,是一种柔性的美。

人生失意,愿望与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喟叹是悲情,所谓“此事古难全”。

从生活中的生离死别、爱情受挫、考试失志到个人人生理想的失落、个体追求的不可得到,凡此种种,均在此列。

然而人生中也同样难免这样的时刻:无所追寻,亦无所谓失去,但却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惆怅孤独与空虚萦怀,挥之不去。

亦即诗家所谓“闲愁”。

正如纳兰性德词中所言“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也如贺铸词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数此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这些对于生命流逝对于美好瞬间流逝的微细感知与哀叹,也让人产生“流水落花春去也”般难以自持的惆怅,也是悲情体验之一。

浅论世界古典悲剧艺术的美学观点

浅论世界古典悲剧艺术的美学观点

浅论世界古典悲剧艺术的美学观点
林晓雪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悲剧人物身上应该是体现了历史的一种必然要求,代表了历史的某种发展可能,但这个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无法得到实现,因此就产生了悲剧.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哲学家探讨悲剧的价值以及悲剧的根源.他们站在不同的高度去定义悲剧,得到了不同的定义.
【总页数】1页(P218-218)
【作者】林晓雪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6
【相关文献】
1.浅论庐隐小说创作的悲剧艺术 [J], 陈志勇
2.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 [J], 吴凡
3.琴之和,声之谐--浅论徐上瀛《溪山琴况》演奏美学观点 [J], 李艳琳
4.浅论《论语·先进》体现的孔子传统美学观点--从仁境美育、“损益”与仁政、中庸之美中再议 [J], 王崛兴
5.浅论《论语·先进》体现的孔子传统美学观点——从仁境美育、“损益”与仁政、中庸之美中再议 [J], 王崛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到久别的亲人,那驼铃摇出了她的思念和快乐,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当她在刑场上将要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那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真实强烈的情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情感与理智的内在矛盾,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完人,云照光重视刻画人物的缺陷,以及把人物的性格视为复杂的运动现象,写出了英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过程。

《鄂尔多斯风暴》中乌力吉这一形象,从起点看并不高大,他的父亲被王爷当替身杀掉以后,他虽然悲痛,但还是当了王爷的文书官,为王爷效力,甚至一度那音太、巴达玛认为他变了心。

后来,他目睹了王爷的横征暴敛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灾难,才认清了王爷的嘴脸,但他仍没有打破对封建王法的幻想,寄希望于清官。

可以说,他从一种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成为革命英雄,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性格的蜕变。

在塑造阿拉丙这一形象,起点是较高的,他是个坚强的老人,“自从带领牧民起义,杀死国民党五十多个特务、官僚,革命的心是下狠了。

”但是作家仍然很有力地刻画了他思想性格较狭隘的一面,写他在战术上需要撤退时想不通,不愿离开家乡,离开群众,这不只是写出了他的缺陷,更写出了他淳朴的乡土之情、阶级之情。

惟其如此,像乌力吉、阿拉丙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活人。

3、雄浑阔大的环境描写作为电影文学剧本,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云照光电影剧本中鄂尔多斯高原的那种广袤、浑厚、粗犷、宏阔,展露着贫瘠和荒凉,同时也显示着热烈和崇高,在他所有剧本中的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高原,鲜明地印记着北方草原的特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云照光的剧本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成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映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审美氛围。

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创作开创了内蒙古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把民族解放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也把电影特性和民族特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1]《云照光电影剧本集》.云照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云照光研究专集》.吴重阳、李连成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云照光小说散文集》.云照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云照光文艺理论集》.云照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注释:①《内蒙古日报》1963年5月7日第三版。

②范贵在.《情思依依荡胸间———访〈母亲湖〉作者、著名作家云照光》,《云照光研究专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6页。

③《内蒙古日报》1963年5月7日第三版。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林平(四川文理学院)摘要: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悲剧精神;公民意识;崇高人格;价值与意义一、悲剧与悲剧精神生活中的悲剧不等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人类一般悲剧性不等于美学悲剧性。

那么什么样的悲剧性才是美学悲剧性呢?悲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悲剧是指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性质,不管它是什么原因,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是通常用语的悲剧。

而狭义的悲剧是作为美学意义和具有美学特征的悲剧。

英国当代文学评论家海伦·加德纳在《宗教与文学》中,对人类一般悲剧性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认为人类无法躲避无法弥补永久性悲剧因素,如疾病、不幸、地震、温疫、夭折、空难、车祸、病逝等造成了人生种种悲剧,但是生活本身只为美学悲剧提供素材,生活中的悲剧性因素并不等于美学悲剧性,它们只是修辞意义上的悲剧,属于人类一般性悲剧,几乎与美学悲剧毫无干连。

美学悲剧性着重表现人生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或生命毁灭等现象中蕴含的美。

“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

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

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1]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文明与幸福,设法窃走天火,偷偷地把它带给人类,因此触怒了天神领袖宙斯,宙斯对他肆无忌惮的违抗行为大发雷霆,令火神把普罗米修斯209用永远挣不断的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并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他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长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宁愿忍受痛苦、遭受折磨,充满了反抗与追求的精神,他以清醒的理智勇敢地向命运和传统挑战,代表了一种把人的自我意识推崇到最高的神性的精神,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道者和殉道者”。

[2]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用泣血的声音呼号:“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在剧中,让我们看到哈姆莱特在生存与死亡中艰难地抉择,为了手刃奸王重振乾坤,付出了美好的爱情和年轻生命的双倍代价;在悲剧《窦娥冤》中,窦娥守节尽孝,面对强暴和酷刑,忍受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刑前她慷慨激昂痛斥天地日月,诅咒赃官酷吏:“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命运和不公平的世道宣战!面对屠刀,窦娥以凄厉和凛然向苍天发下三桩誓愿:一是血溅三尺白练,二是六月飞雪天地寒,三是楚州无雨旱三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冤屈和对神权大胆的谴责,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窦娥为抗议世间的黑暗而死,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

因此,无论是普罗米修斯、哈姆莱特还是窦娥,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一种悲剧精神,蕴含了一种悲剧美学的意义。

因此,美学悲剧具有一种悲剧精神,那就是如酒神狄奥尼索斯面对不可避免的毁灭所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或表现为悲剧主体面对人生的苦难、不幸和毁灭时,迷感不解却出自求生本能作殊死的抗争意识和超越精神。

所以,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只有当悲剧性主体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表现出求生意志抗争行为时,人类的一般悲剧性才升华凝聚为美学悲剧性。

艺术悲剧是对人类美学悲剧性和悲剧精神最集中最具创造性的表现。

反之,只有充分体现了美学悲剧性和悲剧精神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悲剧。

二、悲剧与抉择悲剧精神促使人的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悲剧的起点和终点。

王国维在强调《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是悲剧时曾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3]“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此话即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者,方有可能是悲剧。

然而,并非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悲剧的产生必有特定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因缘。

艺术是社会—历史的内在构成,其产生、兴盛、衰落都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息息相关,只有当社会—历史的运行机制开始成全个体的自由意志时,悲剧才有诞生的机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悲剧时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4]或者说,悲剧的主人公必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完成“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然而,只有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公民或具备了公民意识,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成为自由、自治、自律的个体,才具有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才能按照个体意志进行“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才能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否则,就不具有悲剧精神,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而悲剧人物为自己负责的重要方式就是面对人生抉择时,能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实际上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

因此,悲剧精神促使人的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悲剧呈露在人类追求真理的绝对意志里。

它代表人类存在的终极不和谐。

”[5]马克思说:“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6]而古希腊悲剧从属于新兴的雅典公民文化,它诞生和兴起于古希腊实施民主政治时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悲剧与崇高恩格斯认为:“悲剧所反映的矛盾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7]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8]车尔尼雪斯基说:“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者伟大人物底灭亡”。

[9]恩格斯的论断从历史理性的角度揭示了产生悲剧的历史与现实的根本原因,鲁迅的论述肯定了悲剧“善”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而车尔尼雪斯基的悲剧观是将悲剧上升到审美的范畴,他们分别从“真”、“善”、“美”的角度揭示了悲剧的内涵,反映出悲剧的本质特征。

而美学上真正意义的悲剧性在于:悲剧冲突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那股潜流在灵魂深处的良知。

历史上大部分悲剧均是这样的,悲剧主人公一方面有正义善良个性特征,有美好的理想愿望,另一方面又必须使他们遭受种种迫害而不屈服,最后为了理想而拼搏献身,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因此,悲剧一向被称之为崇高的诗。

概而言之,美学悲剧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悲剧人物必须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伟大的、正义的,或正面的素质;二是悲剧人物的不幸、痛苦和灭亡,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必然性;三是悲剧必须以正义的社会力量与非正义的社会力量的冲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后者压倒前者的冲突作为基础,或者至少是包含着这样性质的冲突;四是悲剧虽描写的具有正面素质人物的不幸、痛苦和死亡,但悲剧却是对于人的高贵品质的肯定。

由此可以看出,悲剧的力量在于激起人们对于邪恶势力的强烈憎恨而产生摧毁它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悲剧的实质是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