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60ec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d.png)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1、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③抗LKM-1抗体: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胞质细颗粒型至均质型 的强荧光染色;肾组织仅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荧光染 色;胃组织缺乏特征性的荧光染色。
④抗LC-1抗体: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胞质颗粒型荧光染色,啮 齿类动物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的荧光染色明显减弱,但若同 时存在抗LKM-1抗体阳性,此荧光特征通常难以呈现。肾、 胃组织缺乏特征性的荧光染色。
三、AILD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在PBC患者一级亲属中,母女、姐妹间AMA的共同阳性率为 10%~20%,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在PBC患者的亲属中检 测AMA等自身抗体,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AMA阳性但 不能明确诊断PBC者,需定期行胆汁淤积相关生化指标的随 访。
总之,检测自身抗体可用于AILD的预测,对肝脏生化指标正 常且AILD相关自身抗体(如ASMA、AMA等)阳性者,应 定期随访,以及进行相关学会指南推荐的其他评估肝脏功能 的新标志物检测,如可预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者的肝硬 化、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等, 以早期评价肝胆功能,或采取其他临床干预措施。
1、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2)标本、荧光标记二抗:IIF检测血清标本的ANA、 ASMA、抗LKM-1抗体、AMA通常采用1∶40起始的倍比稀 释系统。由于使用不同的检测试剂,可根据试剂说明书,采 用倍比稀释系统或 稀释系统。所用二抗应使用荧光素标记的 抗人IgG抗体。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2、其他免疫学方法
由于IIF检测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实验操作、结果判断等存 在难以标准化,阳性滴度判断依赖于不同的实验基质。因此, IIF检测AILD相关自身抗体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 和高质量的实验基质。
自身免疫相关检查项目
![自身免疫相关检查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dedf96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8.png)
自身免疫相关检查项目
1. 自身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水平来评估免疫
系统是否产生了针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常用的自身抗体检测包括抗
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类风湿因子(RF)等。
2.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评估免疫系
统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功能。
常用的指标包括总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亚类免疫球蛋白(如IgG亚类)。
3.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以评估免疫系统中
的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例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以检测CD4+ T细胞、CD8+ T细胞、CD19+ B细
胞的比例。
4. 炎症指标检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增加,因此炎症指标的检测也是重要的。
常用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
5. 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可以通过染色或荧光标记来检
测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和自身抗原的表达情况。
这对于一些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自身免疫相关检查项目会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需要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任何检查之前,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解释。
医学课件自身免疫病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
![医学课件自身免疫病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e055fa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8.png)
表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反响性
阳性率(%)
抗原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型 主要见于SLE. 5) 着丝点型 主要见于硬皮病及CREST综合征.
3.ID或CIE 主要用于检测抗ENA抗体.所用抗原:兔胸腺;小
牛胸腺;人脾;猪脾;组织培养细 胞等提取物.
4.同位素(Farr氏法)检测
主要用于检测抗dsDNA抗体. 5.ELISA:可用于抗dsDNA;抗ssDNA;抗组蛋白抗体;
变性IgG,RANA
干躁综合征(SS)
SSA,SSB,唾液腺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胞核成分
(DNA,DNP,RNP,SM)
酸性糖蛋白,是SLE的标记抗体。
抗Sm抗体是
胞浆成分(线粒体,微粒体)
RBC,血小板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细胞核(RNP)
抗n RNP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存在于多种AID 中.SLE;MCTD;SS;RA;PSS;DM/PM;药物性 狼疮等疾病.缺乏特异性.
• 检测方法:ELISA;血凝等.
4.抗组蛋白抗体
• 主要的组蛋白有H1;H2A;H2B;H3和H4. • 主要见于药物性狼疮,阳性率95%以上.也
可见于SLE(70%),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30%) 等. • 检测方法:ELISA;IF;血凝法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验指标分析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验指标分析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a2ef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9.png)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验指标分析与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器官或功能,导致慢性炎症和损伤的一类疾病。
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验指标主要包括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测和炎症指标等,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工具,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一、免疫学指标1.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是一种参与止血和血管修复的细胞。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血小板计数常常显著下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
因此,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2. 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淋巴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成分。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淋巴细胞计数常常异常增加或减少,如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简称TAD)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
因此,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3.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总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常常出现异常变化,如SLE和风湿性多肌痛症(Rheumatoid Myalgia,简称RM)。
因此,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二、自身抗体检测1.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简称ANA)ANA是一类抗体,主要针对细胞核蛋白和染色体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99bd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4.png)
04
专家共识对抗体检测的推荐意见
推荐的抗体检测项目
01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抗体:用于检测抗 NMDAR脑炎,具有高特异性 和敏感性。
02
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 :用于检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 疾病(NMOSD),是 NMOSD最具特异性的生物标 志物。
03
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CASPR2)抗体:用于检测抗 CASPR2相关疾病,如莫旺综 合征和神经痛等。
新型抗体药物的开发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 具有治疗潜力的新型抗体药物。这将推动抗体检测在药物
研发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原理
抗神经元抗体检测
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抗原(如神经元核蛋白、神经元胞质蛋白等)与待测血清中的 抗体结合,通过IFA或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
抗胶质细胞抗体检测
利用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如星形胶质细胞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蛋白等)与待测 血清中的抗体结合,通过IFA或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
鉴别诊断
通过抗体检测,可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早期诊断
部分抗体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通过抗体检 测可实现早期诊断,为患者争取治疗时机。
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治疗效果评估
01
抗体检测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病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抗体检测,可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或加
重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个体化治疗指导
03
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抗体检测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
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ac10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4.png)
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病程缓慢,诊断比较困难。
传统的临床检查方法往往不够精确,因此,免疫学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方法,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学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抗体检测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自身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特征。
因此,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其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
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等。
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该疾病的诊断依赖于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
RF是一种抗人免疫球蛋白G的抗体,其阳性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高达70%-80%。
通过ELISA等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患者血清中RF的水平,从而帮助医生确诊类风湿关节炎。
二、组织特异性抗原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常常攻击自己的组织器官,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通过检测患者组织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可以帮助诊断自身免疫疾病。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自身抗原,如抗双链DNA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这些特异性抗体水平,从而为红斑狼疮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三、细胞免疫学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是指通过测定患者免疫细胞数量、活性等指标,来判断其免疫功能是否紊乱。
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中,细胞免疫学检测尤为重要。
以重症肌无力为例,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自身免疫细胞对神经肌肉接头的损害。
通过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自身抗体水平及其它免疫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疾病的免疫异常,并进一步指导治疗。
四、多参数免疫分析技术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往往只能检测单个指标,难以全面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
然而,随着多参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免疫指标,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e04cb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7.png)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
是研究表明,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可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从抗核抗体谱(IgG)检测的意义、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进行讨论,以阐明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价值。
一、抗核抗体谱(IgG)检测的意义
抗核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自身抗体,其产生常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密切相关。
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
他疾病,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核抗体种类和水平,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明确疾病
的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常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实验室技术进行。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患者血清标
本与包含抗核抗体的荧光标记的试剂反应,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依据荧光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抗核抗体的阳性与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是将抗核抗
体与酶标记的抗人球蛋白进行反应,再通过比色反应来判断抗核抗体的水平。
这两种方法
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各种类型的抗核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详解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f3608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c.png)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详解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要准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必须进行相关的检测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帮助读者了解并识别这些疾病。
一、抗核抗体(ANA)检测抗核抗体(ANA)是指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与细胞核成分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ANA检测是自身免疫疾病常用的筛查项目之一,可用于早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类风湿因子(RF)是一类针对机体自身抗体产生的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
RF检测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关节炎的可能性。
三、抗CCP抗体检测抗CCP抗体是一类针对蛋白质环氨基酸序列产生的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性更强。
抗CCP抗体检测是现阶段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抗双链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鉴别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阳性结果常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较大。
五、抗Sm抗体检测抗Sm抗体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之一,其检测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依据。
抗Sm抗体阳性结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较大。
六、抗Scl-70抗体检测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可用于硬皮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抗Scl-70抗体阳性结果提示硬皮病的可能性,并对其临床特征有一定预测价值。
七、抗Jo-1抗体检测抗Jo-1抗体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抗Jo-1抗体阳性结果有助于确定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
八、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检测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自身抗体谱11项
![自身抗体谱11项](https://img.taocdn.com/s3/m/0b74a8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6.png)
自身抗体谱11项自身抗体谱11项是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和诊断。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的抗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只存在微量的自身抗体,但当这些抗体增多时,就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下是关于自身抗体谱11项的详细介绍:1.抗核抗体(ANA):ANA是一组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试验。
ANA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抗平滑肌抗体(ASMA):ASMA是针对平滑肌细胞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硬化等。
3.抗线粒体抗体(AMA):AMA是针对线粒体成分的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胞质的抗体,主要见于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
5.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AECA是针对内皮细胞的自身抗体,主要与免疫性血管炎相关。
6.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这些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
7.抗胰岛细胞抗体(ICA):ICA是针对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等。
8.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Ab):GBM-Ab是针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抗体,主要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
9.抗心磷脂抗体(ACA):ACA是一组针对心磷脂的自身抗体,主要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10.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I-Ab)和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MBP-Ab):这些抗体主要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和诊断。
在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方法,根据抗体的滴度、阳性或阴性等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自身抗体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59b23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0.png)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引言:自身抗体的检测是一种关键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一、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首先,将待测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然后加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样品中存在自身抗体,荧光信号将在细胞或组织中显示出来。
这种方法对于检测自身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早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酶标记的二抗与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首先,在固相载体上吸附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样品。
如果样品中存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它们将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结合。
随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该二抗能够与自身抗体结合。
通过加入底物,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可通过光密度测定来定量分析自身抗体的含量。
ELISA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被广泛应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和定量。
三、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蛋白样品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上,并与特异性的一抗和二抗反应,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
首先,将蛋白样品经SDS-PAGE电泳分离,然后将蛋白转移到膜上。
随后,将膜与特异性的一抗反应,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
最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并通过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显示目标蛋白的存在。
免疫印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研究蛋白的表达和修饰等。
四、其他自身抗体检测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荧光素酶免疫吸附试验(LIA)、放射免疫沉淀法(RIA)和流式细胞术等。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f9c79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8.png)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导致自身抗原(又称自身抗体)诱导T细胞和B细胞对自身组织器官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进而引起炎症和破坏。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多种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硬皮病(SSc)、系统性硬化症(SD)、淋巴细胞神经病(LNB)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探讨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一、抗核抗体谱(IgG)检测的基本原理抗核抗体谱(IgG)是指一组抗体,这些抗体对核内抗原或核质蛋白等具有特异性,通过检测这些抗体的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自身免疫疾病情况。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通常采用ELISA法,通过对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检测,可以获得患者的抗核抗体谱水平和抗体的种类。
目前,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已经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关节痛、皮疹、贫血、肾脏受累等。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在SLE的诊断中非常具有重要的价值。
研究表明,SLE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水平通常较高,而且形式多样,包括ds-DNA抗体、Sm抗体、RNP抗体、SSA抗体和SSB抗体等。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这些抗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进行SLE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2. 类风湿关节炎(RA)3. 硬皮病(SSc)硬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皮肤硬化、器官纤维化等。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在硬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硬皮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抗体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0db7e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d.png)
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管理中的应用
病情监测
定期检测抗体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活动情况和进展,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并预防自身免疫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指导生活方式
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建议。
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预防中的潜在价值
预测疾病风险
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抗体检测
目录
• 自身免疫病概述 • 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 • 常见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抗体检测 • 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与临床意义 • 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与管理中的应
用
01 自身免疫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 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 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03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ANA)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阳性率高达95%,但特异性不高。
抗双链DNA抗体(dsDNA)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性和肾脏损伤有关。
抗Sm抗体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约为30%。
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辅助诊断
通过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自身 免疫病,尤其是对于临床表现不 典型或实验室检查不明显的病例。
监测病情
抗体检测结果可以反映疾病的活 动度和治疗效果,有助于医生制 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预测复发和进展
抗体检测结果的动态监测有助于 预测疾病的复发和进展,从而及 时采取干预措施。
抗体检测的流程与步骤
采集样本
采集患者的血液、组织液 等样本。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b9d1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c.png)
八、由Ⅲ 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3、干燥综合征(SS)
SS中国的患病率为0.3%,女;男=9:1 SS发病高峰;20-30岁,50岁绝经后 分泌腺体功能异常导致皮肤和黏膜的干燥, 泪腺与唾液腺最常被侵犯,出现眼干与口干。 女性病人出现阴道黏膜干燥萎缩,有瘙痒感。 治疗:人工泪液、硼酸软膏
五、目前检测自身抗体常用的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酶免疫斑点法
六、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志抗体
标志抗体 dsDNA 、Sm
相关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SB 着丝点抗体 Scl-70 抗体 AKA、抗CCP 抗体 Jo-1 抗体 高滴度RNP 抗体 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
ANCA荧光染色型与靶抗原
荧光染色型
胞浆型 (cANCA)
靶抗原
蛋白酶3(PR3) 阳性:韦格纳肉牙肿
核周型 (pANCA)
髓过氧化物酶(MPO 阳性:原发性பைடு நூலகம்管炎
非典型型 (aANCA) 兼有两种特性
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ANCA)
主要见于Wegener’s 肉芽肿及微小多动脉炎
7.自身免疫性肝病
病例2
• 张某:男,42岁,私企老总,2009年2月感 觉下蹲、上楼困难,手无力,低烧。单项 CK2999U/L,先怀疑心肌问题,一个月后查 抗Jo-1 抗体阳性,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 诊断:早期多发性肌炎,后碾转北京、上 海、广州半年治疗,未有好转。
病例3
• 黄某:女,39岁,16岁起经常腹泻,有脓 血,人消瘦,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无致 病菌生长,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停 药就发,数年不能诊断。后经结肠镜确认 为溃疡性结肠炎。至今未治愈。
自身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
![自身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401ab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e.png)
自身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嘿,咱今天就来聊聊自身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呀!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说自身抗体检测就像是给身体做一次特别的“大排查”。
咱先说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吧,这就好比是个超级侦探,能精准地找出那些隐藏起来的自身抗体。
它通过一些巧妙的步骤,让抗体乖乖现形,是不是很神奇呀!还有免疫荧光法呢,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镜,能让自身抗体在特定的光照下闪闪发光,一下子就被我们发现啦。
再说说免疫印迹法,这就好像是在拼一幅复杂的拼图,把各种抗体的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最后呈现出完整的画面,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哪些自身抗体在捣乱。
那胶体金法呢,就如同一个小巧而灵敏的警报器,一旦有自身抗体出现,它就能迅速发出信号。
这些检测方法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呀!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工具,有的擅长精细活儿,有的适合大面积搜索,它们相互配合,才能让我们对自身抗体有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
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检测方法,我们怎么能知道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呢?怎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呢?这可真是太重要啦!就拿免疫荧光法来说吧,它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抗体的分布和形态,这多直观呀!就像我们能直接看到敌人在哪里,长什么样子,然后就能更好地制定作战计划啦。
免疫印迹法呢,虽然步骤多一点,但它的准确性可不容小觑呀!就像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个案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得出最可靠的结论。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检测方法呀,它们可是医生们的得力助手呢!它们能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所以说呀,自身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守护我们健康的卫士,默默地工作着,为我们的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检测方法,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https://img.taocdn.com/s3/m/b1ccd6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8.png)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通常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自身抗体,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下是常见的18项自身抗体:
1. 抗核抗体(ANA)
2.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
3. 抗磷脂抗体(aPL)
4. 抗Jo-1抗体
5. 抗Sm抗体
6. 抗SSA/Ro抗体
7. 抗SSB/La抗体
8. 抗Scl-70抗体
9.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NP)
10. 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11. 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13. 抗肌原纤维抗体(anti-SMA)
14. 抗肌动蛋白抗体(anti-actin)
15. 抗卡氏肺诺氏体抗体(anti-PCNA)
16.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17.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
18.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
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身抗体的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有时候正常人也可能出现低水平的自身抗体。
因此,临床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根据有无器官/组织/细胞特异
◆非器官/组织/细胞特异自身抗体
◆器官/组织/细胞特异自身抗体
二、类风湿因子(Rheumatiod factor,RF)
类风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是以慢 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男女 发病率约为1:3。全世界患病率约1%,我国患病 率为0.3%~0.6% 。 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因 最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清中发现而命名,主要 为IgM型抗体,也有IgG、IgA、IgD、IgE型。
相关抗体 抗麦胶蛋白抗体 (Gliadin) 抗组织型谷氨酰胺 转移酶抗体(fTG) 抗酿酒酵母抗体 (ASCA) 抗壁细胞抗体(PCA)、 抗内因子抗体 (Intrinsic Factor)
克罗恩病 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的慢 性炎症性疾病 A型萎缩 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慢 性萎缩性胃炎导致的恶性贫血 性胃炎 (恶性贫 血)
(均质型)
核均质型(小鼠肝)
dsDNA、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
(粗颗粒型)
(细颗粒型)
(核点型:抗SP100抗体)
(核膜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
四、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 性多肽抗体谱测定
抗ENA多肽抗体谱是针对核内ENA的一类自身抗体, 主要为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和抗Smith抗体(抗 Sm抗体),其它还有抗SS-A抗体、抗SS-B抗体、 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等。 (一)检测方法与参考值 免疫印迹法:阴性
展成为影像学上的骨关节损害
三、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检测
抗核抗体是一组针对自体各种细胞核成分(DNP、
DNA、ENA、RNA等)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
主要是IgG,也有IgM、IgA和IgD。ANA无严格器
官和种属特异性。
(一)检测方法与参考值: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阴性
l 用相同的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似的疾 病模型 l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叠现象; l 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 l 病程较长,病情迁延反复,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应 答呈平行关系,易伴发免疫缺陷疾病或恶性肿瘤;
l 用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
一定疗效。
(二)自身抗体的分类:
慢活肝和门脉性肝硬化阳性率为25%。药物引起的
自身免疫病为M9。
2.抗肌动蛋白抗体:该抗体有几种不同的抗原包 括肌动蛋白、非肌球蛋白的重链、原肌球蛋白。 当肌动蛋白抗体单独存在时,有时可在胞质中 观察到无数束状纤维结构,有时延伸到细胞核。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 PBC、I型自免肝,也见于重症肌无力、克罗 恩病等。
抗组织转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fTG)广泛存在于多 种组织及细胞中,参与细胞增长、分化、受 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粘连、伸展及细胞的损 伤修复和凋亡,是乳糜泻患者主要的自身抗 原,为抗肌内膜抗体所识别。 乳糜泻与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IgG和 IgA抗体密切相关。 抗tTG抗体在检测乳糜泻患者中具有较 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抗JO-1抗体阳性对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诊
断有价值,靶抗原是组氨酰-tRNA合成酶
五、抗DNA抗体测定
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的靶抗原为细胞核内的DNA,
分为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ed-DNA,ds-DNA)
抗体、抗单链DNA(single stranded-DNA,ssDNA)抗体和抗Z-DNA抗体。目前临床上比较重要的
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损伤含 有相应自身抗原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疾病,表 现为相应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患者可检测 到一种或多种高效价的自身抗体。
(二)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特征
l 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并 有遗传倾向; l 患者血中可以检测到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与自身 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l 患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症,并且损伤 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 布相对应;
(二)临床意义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的阳性率为70%90%,平均为70%。RF的量或滴度与疾病的严重 程度不平行,但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2)其他结缔组织病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和皮肌炎。不过RF 的含量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且持续时间较短。
(3)老年人阳性率<5%。
是抗双链DNA抗体。
(一)检测方法与参考值
免疫荧光法:阴性
(二)பைடு நூலகம்床意义
抗双链DNA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活动性SLE阳性率
70%-90%。本试验持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抗单链DNA抗体阳性主要见于SLE,阳性率70 %-95%,尤其是合并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阳性还 可见于一些重叠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和慢 性活动性肝炎等,但不具特异性。
ENA抗体谱
(二)临床意义
抗Sm抗体可识别snRNP核心蛋白A-G,是 SLE的特异性标志抗体之一。 抗RNP抗体阳性对MCT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抗SS-A、SS-B抗体为干燥综合征的标志抗体 抗Scl-70抗体为进行性全身硬化症的标志抗体, 多伴有肺纤维化,Scl-70为DNA拓扑异构酶Ⅰ
(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及抗聚角蛋
白微丝蛋白抗体(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 瓜氨酸,由直链线形改造为环化肽,提高了该 抗原的敏感性,也保留了抗原的特异性。 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RF,特异性98%,敏感性 40-60%,联合检测明显提高RA诊断敏感度 CCP抗体阳性的患者比抗体阴性的患者更易发
发生恶性贫血,为自身免疫性胃炎。抗壁细胞和抗
内因子抗体,导致胃酸和维生素B12受体缺乏。
抗壁细胞抗体(PCA)
PCA存在于壁细胞浆内的微粒体部分和胞浆膜上。
临床阳性多见于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胃病理损害,壁细胞
损伤,引起内因子分泌缺乏,可导致恶性贫血,
PCA阳性率达90%。
结合而阻碍其吸收,在恶性贫血胃粘膜高度萎缩的
终末期出现。
(二)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血,此外也可见于药物诱导的问质性肾炎。
八、开展的新项目
(一)胃肠疾病自身抗体检测 胃肠疾病是我国多发病之一,对人类健康 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卫生部统计的数据表 明,我国成年人中胃肠疾病患者高达80% 以上。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复杂,患病周 期长短不一,人们一旦患病,通常很难根 治。
疾病 乳糜泻
病因 摄入含麸质的食物而诱发,儿 童和成人都可存在,具有遗传 易感性的小肠疾病
A型萎缩性胃炎
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烟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
损害胃粘膜的保护屏障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根
据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将其分为A型与B型 两个独立的类型,其中A型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 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呈多弥漫性 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抗壁细胞抗体阳性
,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乏,易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中的阳性率为45%。 其他血管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20%。 该抗体的浓度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常用作判 断疗效和评估疾病复发的指标。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肾炎的特异性抗体,包括
Good 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
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肺出
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抗体检测
东方医院检验科 杨 蔺
一、自身免疫病与自身抗体的定义
(一)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 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自身抗体和 (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由于某些原
因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性减低
七、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猴肾)
抗平滑肌抗体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系统性脉管炎
是一组以血管炎症及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 病。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病 理特点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其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引起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但也可局限于某一 脏器。系统性脉管炎常累及的部位有皮肤、肾脏、 肺、神经系统等,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克罗恩病
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 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与非 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1BD)。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 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其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 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迁延 反复,不易根治。包括:杵状指(趾)、关节炎、结 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粘膜溃疡、虹膜睫 状体炎、葡萄膜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少数患者可有淀粉样变性或 血栓栓塞性疾病。
正常人小肠粘膜细胞有分解麦胶蛋白的多肽酶,可将
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无毒物质。但在活动期乳糜泻患
者中,该酶活性不足,不能充分分解麦胶蛋白从而引
起小肠粘膜病变。该类患者小肠分泌物及粪便中有抗
麦胶蛋白抗体,摄入麦胶(抗原)后可与抗体在肠粘膜
细胞中反应,引起粘膜病理变化。该抗体是检测乳糜
泄的标志性抗体,产生抗麦胶蛋白I g G和I gA抗体。
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 ASCA是一种针对酿酒酵母细胞壁甘露聚糖的 血清反应抗体。在60%的CD患者中有表达, 而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非炎症性肠炎患 者中仅有少于5%的表达。用于UC与CD的鉴别 诊断,也可区分lBD和非IBD患者。 对CD并发症有很高的预测作用,也是判断该 病严重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