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db7e3aba5e9856a57126010.png)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初探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5565262a98271fe910ef962.png)
本上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 。
【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关系 【 中图分类号】 T 9411 U8. 9 【 文献标码】 B 【 文章编号】 1 1 66 ( 0)3 03 — 3 0 — 842 60 — 03 0 0 0
择的理论 。个人交通行 为选择 的依据是 “ 效用 最大”这 就把 ,
从这些典型案例中有关土 地利用 和交 通系 统规 划互 动
关 系的一些 总结 中, 城市 规划 的初期 阶段应清楚地确定 了城
市 的交通 系统及其基本 网络与 土地利用 及 城市形 态演变 的 未来格局 。而这些都必须建 立在城 市交 通与 土地关 系 的正
统之间的相互 关系的研究。
2 城 市 土 地 使 用和 交 通 相 互 关 系 国外 发 展 概 况
2 1 研究背景 : . 自 7 年代 ,9 1 0 17 年美 国交通部提 出了“ 交通发 展和土地
迁就的城市。典 型代表有慕尼墨 、 渥太华 和库里蒂 巴。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一 方面努力建立 以大 型轨道 系统干线 通道 为 主的较高密度的集中性活动 中心或生 活中心 , 另方面充分 使 用公共汽车等传 统交通工具作 为支 线 , 盖低 密度居 住 区。 覆
目的 , 同时又避免了塞车 的痛苦 。 ( ) 公共交通 系统和城市扩展互相迁就 的城市。它是 4 介 于第 一类和第二类之间 , 公共交通 系统和城市扩展互相 是
模、 毗连的土地利用 特性 、 司能 支付高 可达性场地 地租 的 公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模型探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模型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4e65c5aa00b52acfc7ca81.png)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模型探究方青,吴中河海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8)E-mail:fangqing2010@摘 要: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开始了这种关系模型的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每个模型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本文着重对ITLUP模型、TOPAZ模型和基于空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了MEPLAN模型作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设想。
关键词:土地利用,交通,ITLUP模型,TOPAZ模型,MEPLAN模型0.引言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且这一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于任何工程系统,而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
自5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的学者致力于用地模型的研究,用土地使用模型以预测土地使用的变化。
比较经典的模型有Hansen(汉森)模型和Lowry(劳瑞)模型[1]。
其中劳瑞模型的突出贡献在于将土地利用和交通作为一个系统,具体的体现到土地利用设施和具体的规划中。
总的来说,这些模型涉及影响一个区域的,包括人口、经济增长(或衰退)、居民、工作岗位、服务的区位及交通供应等因素的变化。
但因为包含长的时间期(未来20年)变量及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土地使用发展因素特别多,预测特别困难和复杂,因此它们在应用上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自70年代开始,逐步开始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2],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模式选择和交通分配的方法,但是常常忽略了交通和土地使用之间的联系,或者将交通仅仅作为土地使用预测的一种粗略方法;或者仅仅作为将土地使用预测作为交通模型的输入,而没有二者之间的反馈,或者就交通预测交通,它们不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这类模型往往导致预测的错误。
事实上,土地使用和交通之间存在一种轮转式的相互关系。
1981年,英国交通与道路研究实验室牵头,建立了由七个国家和包括九个模型研究的国际土地利用-交通研究组(ISGLUTI)[3]。
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规划思路探讨
![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规划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17bff6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1.png)
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规划思路探讨目前,城市交通发展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的一项重要指标,综合交通规划正在从单一的交通方面向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本文针对现今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目标,提出可供参考的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规划的思路。
标签: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土地既是一种宝贵资源又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资产。
正确做到土地资源的最佳最优利用以及城市交通畅通高效运转,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
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先城市规划,出现交通问题后,再进行滞后的交通规划,已成为一种固定工作模式,必然会制约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同时,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会使沿线或周边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强度发生较大的变化。
先规划,后增设补救性的交通措施,使得交通拥堵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依据,脱离土地利用规划的交通规划范畴是不可能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1]。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先于交通规划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对严格控制土地周边的交通规划,交通规模,交通设施周边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二、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现状1.城市中心区过度的开发,郊区新区土地开发滞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许多城市从土地的经济效益、地租的分布规律出发,不论规模大小,不考虑城市的性质和原有基础情况,提出以商业中心为主导的规划思路,并在中心区引入过多豪华的商業服务设施,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教条的模仿。
许多城市的新区、卫星城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公共设施开发建设相对滞后,与老城中心区大量的公共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导致老城中心区成为面向周边新市区居民的工作与服务的中心,新区居民的出行具有明显的向心特征。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a15d1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0.png)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大,在城市各种项目建设中,交通规划属于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不仅能够将土地利用率有效提升,还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巨大的便利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紧密,相关人员应当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交通战略布局综合考虑,不断优化城市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措施。
本文详细阐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关系引言: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相关部门只片面考虑影响交通的各方面因素,却没有对诸如环境、资源消耗等其他因素加以重视,因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
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中,将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联系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是有充足的土地利用。
而城市的土地面积和结构也对交通规划模式有着影响。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首先应当立足城市土地基本特点,真正改善城市交通。
第二,若在交通规划中对城市的土地过度使用,不仅会加重交通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严重的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市容。
第三,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会对城市的自身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若在城市中比较繁华的地区出现土地使用过度的现象,这一地区不仅会有交通阻塞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公共安全等的隐患,另外,交通繁华和交通萧条也会使城市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
由此可见,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之间既互相推动又相互制约[1]。
二、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在一些城市中,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仍然有一些问题,常见的有城市规模过大、城市中心过分集中、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这些都是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在不断转型和变革期间,由于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及人们的意识影响,使得城市用地也在不断变化。
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问题
![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ed76f504a1b0717fd5dd08.png)
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问题探讨摘要: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道路上通行车辆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人类需要克服的首要课题。
城市交通拥挤而土地利用率却很低,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城市的交通规划做出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广西作为我国中华南沿海经济带区域城市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掌握其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与存在问题,才能让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点与结构1.我国当代城市类型与特点我国城市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常迅速,城市交通空间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蔓延型,这类城市土地开发密度低,只有简单的公交服务,甚至缺少公交服务设施,城市内有大量停车场空间和高速公路。
这是主要以私人交通为主要机动化的城市,土地开发多集中在建筑用地。
二是紧凑型城市,这种城市的规模一般不大,城乡之间有明显分界,非汽车交通模式占有率非常高。
这种模式的城市更容易产生交通拥挤、堵塞严重、废气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三是多中心城市。
这种城市模式以扩散中加强集中的思想进行建设,城市中用很多小的分中心进行交通疏导,保证非汽车交通在城市中通行畅通。
我国目前的很多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有的也集合了以上两种或者三中特征形态,广西的城市大多集中了蔓延型和紧凑型的形态。
掌握城市空间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从广西的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上看,交通系统的设立以便捷化、人性化、绿色化为原则,重点设计道路运行、综合管理、公共客户设施等部分。
广西的城市交通系统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部分:①广西各个城市内部自身的道路系统,例如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盲人道路、各个支路、快速行驶道路等等;②对外连接交通要道,例如通往周边沿海地区的公路、火车道、航空、水运等等;③公交系统设施,包括公交车站与公交车辆,轻轨及其车站。
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59bb13f78a6529647d53be.png)
居住类 1.第一类低层居住专用地 保证良好的低层居住环境的土地
2.第二类低层居住专用地 以保证良好的低层居住环境为主的土地
3.第一类中、高层居住专用地 保护良好的中、高层居住环境的土地
4.第二类中、高层居住专用地 以保护良好的中、高层居住环境为主的土地
5.第一类居住专用地
以保护居住环境的土地
Echenique 及其同事构造并成功地开发了 MEPLAN 模型系统并使其商业化,该模型被用 于西班牙及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部分城市。
澳大利亚在该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是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 力后取得的,它很大程度是以 TOPAZ(technique for otimal placement of activities in zones) 模型系统为基础的 (Brotchie,1969) 。 Monash 大学的 Young 和他的同事研 究 了 基 于 博 奕 模 拟 的 土 地 模 型 (Gu et al, 1992) , 提 出 了 PIMMS(Pricing and Investment Model for Multi-Modal Systems) 模型 (Hensher,1993) 。
一般地,土地利用模型包含的变量包括:人口、土地利用限制、就业地点政策、零售设施布 局、出行费用、特定运输方式的出行速度及其网络结构、运输投资的时序、一般经济环境。
在交通规划研究中,小区活动可以根据它们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分为三部分:
(1) 基本部分。这部分的就业满足非本地需求,它产生货物及服务,可输出到城市外部地区。
P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 特殊性质的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水域、农村用地、闲置地、露天矿用地、自然风景区用地 除以上九大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用地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分析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efaa40c850ad02de80415d.png)
0 规 划 与设 计 0
S I N E& T C O O F R CE C E HN L GYI O MATO N IN
21 0 0年
第2 7期
城 市交通 与土地 利用协 同发展分析
贺 奇 张 大 伟 ( 南省 路桥 建设 集 团有 限公 司 河 南 商丘 河
【 摘
一
工 厂 、 商
业进 址
仅 是 加 以 拓 宽 , 且 进 行 交 通 功 能 改 善 、 交 叉 路 口进 行 交 通 优 化 改 而 对 造 , 城 市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更 好 的 相 互 匹 配 发 挥 最 大 功 用 , 障 了杭 州 使 保 市内交通得顺利畅通。同时也提升杭州旅游城市市 容 、 造城市整体 塑 优 良形象 。
开 局 之 际 , 落 实 杭 州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学合 理 地 进 行 土 地 利 用 和 城 市 内各 宗 地 价 格 随着 临街 深度 的增 加 而地 价 递 减 , 地 离 道 路 越 近 为 科 宗 解 决 城 市 交 通 问 题 已经 迫 在 眉 睫 。 利 用 价 值 越 大 , 价 也 就 越 高 。道 路 对 城 市 土 地 价 格 的 带 动 作 用 因道 地
4 60 ) 7 0 0
要】 目前 , 市 交 通 发 展 作 为城 市 规 划 和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的 一 项 重要 内容 , 城 交通 规 划 正在 从 单 一 的 交通 方 面 向 与 城 市 规 划 和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相 结 合 的 方 向 发 展 , 市道 路 交通 建 设 的发 展 - 网覆 盖 区域 内土 地 利 用 类 型 以 及 土 地 价 格 之 间 存 在 紧 密的 联 系 , 们 相 辅 相 成 、 互影 城 5路 它 相
盐城市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盐城市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4f37f504a1b0717fd5ddaa.png)
2012年第11期/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与机动化特征也表现得也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高密度集中发展的特征越发明显,表现为人口高密度、土地开发高强度、土地利用多元化、城市布局形态集中等;另一方面,城市机动化的特征表现逐渐突出,城市交通系统正由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传统交通结构向机动化交通结构转变。
我国城市发展的独有特征,使得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与较发达国家更为密切的关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将同时面临人口、土地和机动化三方面的沉重压力,城市的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1]盐城市作为江苏省的后起之秀,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着明显的缺陷,从而成了牵制盐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因此,研究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对盐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状况由国外1920~1960年对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早期探讨,反映出两派观点:一派的立足点是纽约、费城、芝加哥,乃至伦敦、巴黎这些大都市,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随着铁路通勤方式的发展,城市的形态高度紧凑,并且典型地指向火车站附近的活动中心地;另一派则认为,现代城市要面向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系统,进行低密度的“再计划”。
这两派观点的共同点是,都意识到合理规划的必要性,应当把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些零碎的因素去拼合,并且要充分考虑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
[2]2.国内研究状况目前,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循环反馈关系。
在定量研究方面,我国研究起步比较晚,仍处于国外先进技术引入与学习阶段。
一些学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模型、交通系统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从模型结构、数学建模等方面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关系模型。
1987年底,中规院交通所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模式研究》,首次对城市用地与交通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与交通需求之间动态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
交通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
![交通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56d67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4.png)
交通设施的配 置方式:根据 工业用地的规 模、布局等因 素,选择合适 的交通设施配
置方式
交通设施的配 置标准:根据 工业用地的性 质、规模等因 素,制定相应 的交通设施配
置标准
交通枢纽的选址和布局
选址原则:考虑交通流量、 地理条件、经济因素、环境 影响等因素
布局方式:集中式布局、分 散式布局、混合式布局等
交通枢纽的定义:连接多种 交通方式的节点,如机场、 火车站、汽车站等
布局策略:优化交通网络、 提高交通效率、降低环境影
响等
土地利用对公共交通的引导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公共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公交车站、地铁站、自行车道等 引导方式: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效果: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居住用地的分类:包括住宅区、 商业区、工业区等
交通设施的类型:包括道路、公 共交通、停车场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通设施的配置原则:根据居住 用地的功能和规模进行配置
交通设施的配置方式:根据居住 用地的布局和交通需求进行配置, 如道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站点设 置等
商业用地的交通设施配置
商业用地的特点:人流量大, 交通需求高
交通设施配置原则:满足商业 活动的需求,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设施类型:停车场、公交 站、地铁站等
交通设施布局:根据商业用地 的规模、位置、交通流量等因 素进行合理布局
工业用地的交通设施配置
工业用地的分 类:根据产业 类型、规模、 布局等因素进
行分类
交通设施的配 置原则:满足 工业用地的交 通需求,提高 交通效率,降
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重点方向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20e27c7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4.png)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是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同时,良好的交通规划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或改善。
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组织管理等。
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土地资源开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开发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土地储备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分配,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土地出让是指将土地使用权出售给开发商,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工业等项目。
土地储备是指政府储备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资源开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对土地资源开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这将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域居住、工作和购物,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交通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交通规划的制定会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建设地铁或公交专用道会使得沿线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流和物流,推动沿线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3.交通规划可以提升土地的价值。
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使得城市的土地资源更具吸引力。
交通规划与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交通规划与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03e24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e.png)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 致空气质量下降
土地污染:道路建设过程中产 生的废弃物,对土地造成污染
生态破坏:道路建设对自然生 态的破坏,如植被破坏、野生 动物栖息地破坏等
PART THREE
交通规划与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交通规划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发 展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利用 方式改变,如从农业用地转变为工 业用地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利用 方式改变,如从自然景观用地转变 为交通设施用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利用 方式改变,如从居住用地转变为商 业用地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利用 方式改变,如从公共绿地转变为停 车场用地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土地资源 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以改善城市交通 环境,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地区 的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空间 的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通过交 通规划与建设, 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增加土 地经济效益。
促进土地开发: 交通规划与建 设可以促进土 地开发,提高
土地价值。
提高土地利用 价值:交通规 划与建设可以 提高土地利用 价值,增加土 地经济效益。
促进土地流转: 交通规划与建 设可以促进土 地流转,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
PART TWO
交通规划与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资源污染,影响土地质量 交通规划与建设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影响土地生态平衡
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6dd71d79563c1ec5da71e8.png)
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王巧灵(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交通建设作为支撑,从1978年至2008年,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4万多亿元。
然而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衔接不足的现象,导致交通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因此,研究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四川省广汉市作为研究区域,收集广汉市近年来的相关数据以及2012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研究。
关键词:交通发展;土地利用;经济效益;SPSS引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甚至可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交通设施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更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交通快速发展期,除了内河航道外其他各种交通路线里程均有大幅度的增长。
铁路营业里程从 1980 年的 5.33 万公里增加到了 2013 年的 10.31 万公里;公路里程从 1980年的 88.83 万公里增加到 2013年的 435.62 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 1980 年的195300 公里增长到;2013 年的4106000 公里;国际航班航线线路长度从 1980 年的81200 公里增长到 1503150 公里;这其中以民航运输路线里程数增长幅度最大。
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交通高速发展的时期。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系统的逐步完善都证明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和交通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城市中心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加大,而与此同时,城市边缘地带的土地综合利用率也在持续的降低。
结果就是城市向外扩张速度过快,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突显出我国许多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不合理。
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
![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cb85d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6.png)
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及展望摘要: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和区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规划领域。
交通规划涉及规划、设计和管理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发展和改善。
国土空间规划则涉及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交通规划;基础逻辑关系;关系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对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改善交通流动性、减少拥堵,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
国土空间规划则是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协调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
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因素,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系统的需求和影响,以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分配。
因此,深入研究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与整合,可以为城市和区域规划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可持续城市和区域的发展。
1 交通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交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国土利用、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城市发展与交通规划的关系交通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发展需要合理的交通规划来支撑,交通网络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可达性和互联性。
交通规划的不合理会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不便以及城市发展的不均衡。
因此,交通规划需要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合理布局交通网络,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土利用的影响交通规划对国土利用起着引导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影响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对土地的开发潜力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交通规划中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交通枢纽,可以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发展,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同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d7bbaa284ac850ad02421e.png)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同发展【摘要】本文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规划模式,阐述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互动规划方法,突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关系;互动;规划方法一、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城市的交通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土地利用则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般分,所以,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和把握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即他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作用以及反作用。
交通规划常用有两种手法:1、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再做交通规划,这也是我们以前通用的方法2、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一起开展,相互制约,达到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相互协调。
二、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规划模式在城市规划中,由于种种原因,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通常是各成体系,独自进行编制,这就造成了它们之间相互反馈的周期过长,而且还要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所以它们之间很难达到一致。
现在,正是我国各项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政策也在逐步的完善,对城市中新的土地进行开发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城市土地功能置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原有的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彼此相分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这种趋势了。
鉴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寻找出另一种不同的规划模式,即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协同编制。
同时,对交通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也要进行同步的检测,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为使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相互协调,这就要遵循传统的规划模式;2、为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就需要把交通引导的规划理念放在首位。
三、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同发展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协调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诸多益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可达性成为城市最主要的交通需求;城市的骨架是交通系统,以此来满足城市用地开发,保证城市合理的发展路线即土地集约化。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交通与土地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87b572312b3169a451a47a.png)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交通基础设施的诱发交通量
1
第一节 概述
鉴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上述关系,交通规划领域的专家们 越来越重视在交通规划过程中导入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 反馈作用,注意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综合化。本章 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德国的福兰克夫于 1891年、柏林于1892年分 别将城市土地分成了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两大 类;
美国土地用途采用分区制 (zoning) 分类并由 各州政府制定,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
28
表3.2-2 日本的城市土地用途分类
29
12类土地用途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
30
第3节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Model of Land Use and Traffic )
传统的规划理念:将交通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 用)规划的专项规划,强调交通规划的附属作用 ;
新的规划理念:交通与土地利用互为因果关系, 交通设施的建设拉动沿线的土地利用,相反土地 利用的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 交通的生成,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强调交通的 导向,尤其是公交的导向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作用。
交通规划促进或带动城市规划
总体布局
5
6
7
8
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模式
公交建设支持 城市发展:巴 黎、汉城、香 港(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
交通与土地利 用布局紧密结 合:东京、伦 敦……
9
研究的历史
Reilly : 1930年代,“来自城市周边的小商品流 通调查”
Christaller& Losch: 1940年代,“用地选择理 论”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16d780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5.png)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飞速,城市的覆盖率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在城市化的脚步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较为常见的有城中村现象,它给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形成了一定障碍。
相同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交通规划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其中包含着一些几乎无法消除或难以解决的矛盾,当然它们也有很多关联。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关系1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联第一,针对我们国家的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来说,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导致它会受到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过程当中进行共同规划的难度是巨大的。
通常地,我们是先将土地利用的规划做好,以此为基础,才能够继续进行更为详细的城市交通规划。
实际的政策落实当中,只有二者间良好的相互作用才可以有效的推动整个城市更加全面地发展,然而上述的顺序性的规划模式在反馈的周期上比较浪时间,这样就会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给整个城市的发展的脚步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二,我们国家的土地市场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形态,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改革也是土地制度需要面对的现实。
针对我们国家目前大部分城市,土地的开发工作的开展非常迅速,持续有新土地需要被开发,原本的城市交通规划很难与当下的土地开发的形态进行良好的配合,所以强化二者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它们进行一个同步的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地置换的脚步,以保证整个城市在短期甚至长期的发展当中能够更加稳定。
以此为基础,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规划的同时也要站在城市交通方面考虑,综合考量二者的配合,建立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从而给出更加合理的交通系统评价。
同时我们也要按照以上的结论来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加强其合理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其协调发展与进步。
针对城市的交通规划,在对方案进行制订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土地规划的同步测试,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二者的同步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65773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e.png)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中两个相互关联且至关重要的方面。
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效率和质量,而土地利用的状况又反过来制约着交通规划的实施和效果。
因此,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交通方式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形式和布局。
例如,公共交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而私家车的普及则可能导致城市扩张和居住区分散。
2.土地利用对交通规划的影响:土地利用的状况会对交通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需要高效的交通网络来支撑,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则可能导致交通需求分散,需要通过交通规划来优化交通流线和组织。
3.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互动: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而合理的土地利用又可以减轻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为了实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综合交通规划:进行综合交通规划,考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行。
同时,考虑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确保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
2.公共交通优先: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3.土地利用调控:通过土地利用调控,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密度开发和城市边缘的合理扩张,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交通引导城市发展:通过交通规划引导城市发展,例如,通过建设交通走廊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或者通过限制交通走廊来控制城市的扩张。
5.智能化交通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485cd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7.png)
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从既往的研究来看,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是相互交互的,互相影响的,二者同等重要。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当考虑土地利用视角,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同,会导致交通发生量、吸引量的不同,导致交通分布形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交通结构;站在交通规划的角度来看,发达的交通状况能改变城市结构和城市土地的利用形态,使得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同时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又具有导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孙晓明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9级1班
【摘要】:土地使用——交通构成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它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发展,又引起交通行为,包括人的出行行为在不断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又不是可以按照某种主观设定的模式或规律运行的。
因此,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完全具备了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它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
【关键词】: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反馈互动
1 概述
20世纪70年代以后,蔓延式的郊区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开敞空间的消失、工作与居住的不平衡、基础设施的超荷载、交通堵塞与通勤时间的增加、燃油资源的消耗等。
公共交通组织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循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
具体而言,首先,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其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从宏观上规定了城市交通的结构与基础,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如高密度土地利用城市就要求高运载能力的公共交通方式与之适应,反之低密度土地利用城市则导致自由方式的交通。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所具有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的发展规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特别是城市交通可达性对城市经济、商业和文化活动用地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作用、。
土地使用——交通构成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它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发展,又引起交通行为,包括人的出行行为在不断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又不是可以按照某种主观设定的模式或规律运行的。
因此,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完全具备了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它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
2 交通与土地利用在我国的实况
2.1 城市交通现状
我国的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自九十年代以来,交通设施建设投资节节攀升,路网容量不断增加,但是交通拥堵不仅没有减轻,像北京,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大马路,大立交,大环路和高架路越造越多,然而城市机动车的速度也没有增加。
比如上海市高架路上的车速,2004 年平均比2003 年降低11.5%,上海市内环线上的行程车速平均仅为15.4km/h;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轨道交通的车辆很漂亮,但换乘却更不方便,公交承但比例反而在下降,比如上海地铁1 号线和2 号线,在人民广场的换乘距离近1000 米,地铁1 号线和轨道交通3号线在新客站的换乘距离超过700米,轨道交通3 号线和大铁近在咫尺,但硬是要乘客从站外绕一圈才能进到新客站的候车室;道路资源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土地的匮乏而言非常宝贵。
然而,却是低效率的管理,低效率的利用。
同样一条车道,每小时交通流量充其量只有先进国家的60%左右。
此外,在我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交通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像北京、上海、广州,大气污染的75~80%以上是由交通引起的。
城市交通也面临着能源的巨大压力,到2004 年,中国石油的国际依存度己超过60%。
2.2 城市交通面临的困境
城市交通量需求不断增加,上海交通出行2000 年为3500 万人次/日,2020 年将达
到4800万人次/日;北京的交通出行,1986年仅为893万人次/日,2000 年已达到2045 万人次/日。
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
北京市,近年来私家车呈两位数增长,年增长率已达到15%。
到2003 年,北京市私家车已超过80 万辆,小汽车出行已成为出行的主导方式。
上海市,2003 年,私家车达21万辆,较上一年增加54%。
2004 年,私家车达31 万余量,较上年增加了近44%,牌照拍卖价已接近4 万。
如果没有牌照的控制,私家车拥有量增速将会更快。
2.3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状况
造成我国大城市如此交通压力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当然,首先应肯定的是,由于90 年代以来,城市化和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路网容量的增加赶不上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
但除此以外,作为城市规划者和交通规划师还应该作一些更深层次的剖析要,还是有很多因素应该要认识到,并加以克服。
城市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城市结构的低层次,同心园摊大饼式的向外发展。
北京市是一个环路,一圈大饼。
上海尽管早就规划过建四个中心,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副中心,仅有徐家汇可以说已形成副中心。
然而它和市区在城市地理形态上并没有明显的分离和分割。
其它几个副中心根本没有形成。
实际上,总体上上海仍是一个CBD,呈大饼式的向外扩张。
城市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土地利用形态上的低层次。
上海、北京基本上仍然是一个CBD。
城市形态有了很大扩张,比如上海核心城区由过去的近100km2扩张到现在600km2。
城市核心区的居住密度已经大幅下降,核心区内已经有了很多块漂亮的绿地。
许许多多居民已由城市核心区迁移到内环线,甚至中环线以外,但其工作岗位,社会经济活动的重心,仍然在一个CBD及其附近的核心区。
上下班形成了明显的钟摆式的交通,出行距离普遍待征。
上海市中心区的道路占全市的20%,集中交通量的70%。
北京市近年在郊区建设了很多小区,如望京居住小区和迴龙观小区。
这些小区居住人口在20 万,甚至25 万以上。
这在西方国家,都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城市了。
可是在北京的这些小区竟然没有工作岗位。
北京的工作岗位仍然集中在老市区。
北京的旧城区占北京市区总面积的6%,而交通产生量却占了47%。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发展例子比比皆是,围绕一个CBD产生经济圈层,从中心向外围土地利用密度逐层减小,交通压力逐层降低,交通不平衡使得土地利用不能合理展开,各种建设与发展都被交通制约。
发达的交通状况能改变城市结构和城市土地的利用形态, 使得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 同时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又具有导向作用。
3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3.1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作用与反馈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任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都应该是在交通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的, 与交通规划相协调, 而交通规划也不能仅仅根据运输系统本身来制定, 每一交通规划都应包含土地利用方面的要求, 与土地利用状况相适应。
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是明显的。
一方面,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根源, 其决定了城市交通的交通量、交通方式, 也决定了城市的停车需求量及停车场的位置分布。
它从宏观上规定了城市交通的结构与基础, 与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相适应的是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 例如与高密度土地利用城市相适应的是高运载能力的公共交通方式, 而与土地利用密度低的城市相适应的将是自由方式的交通。
因此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对城市的交通影响是非常大的, 单中心模式的城市, 其中心城区交通需求量大, 远离市中心
的交通需求量小, 而多中心城市或者卫星城的交通需求则分散在各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