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一)
2018年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4
![2018年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4](https://img.taocdn.com/s3/m/96f2fa5b783e0912a3162a1f.png)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9.从 ①跟随(动词)。 从.先人还家。(《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一狼仍从.。(《狼》)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3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解释,也是文言文题目中 最简单的一部分,所有内容回归课本知识。解答这种题型,一 要注意平时熟记课本中的注释,二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对于课本里的注释一定要灵活记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类活用等具有特殊用法的词的意义一定要烂熟于心,考试时才 能准确无误。如(1)句中的“引”是“拉”的意思,“顾”是 “回头看”的意思,要注意跟“拜访”之意区别;(2)句中的 “致”是“得到”的意思,“假”意思较为特殊,课本上解释 为“借”;(3)句中的“过”,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犯错误” 的意思;“作”是“奋起,有所作为”的意思。
2019年5月17日
考向探究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缘分让我在 这里遇见你
应考策略
19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5.并 ①一齐,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②都。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③并且。 并.有乘骑弄旗……于水面者。(《观潮》)
2019年5月17日
应考策略
15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③养。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④安稳,稳固。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安逸,安乐。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实词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6bc065af0b4e767f5bcfce42.png)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实词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复习课件2018031614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复习课件2018031614](https://img.taocdn.com/s3/m/3e6cc09fec3a87c24028c479.png)
执策 而临之。(《马说》) . ②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7.诚 ①如果。 诚如是。 (《隆中对》) . 今诚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 ②的确,实在。 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③诚心。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12.道 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 不通。 (《陈涉世家》) . 任重而道 远。(《 〈论语〉十二章》) . 伐竹取道 。(《小石潭记》)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 崩殂。(《出师表》) . 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②道义,仁政。 伐无道 。 (《陈涉世家》) . 得道 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大道 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
的意思。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考向5
文言虚词辨析
5.[2015·金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D ) A.贤于 材人远矣 . 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 C.安陵君其 许寡人 . 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 . D.以 其境过清 . 以 中有足乐者 .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所考查 的文言实词均是课本所学内容,因此要对所学文 章熟练掌握。A项,“顾”分别解释为“回头 看”“拜访”;B项,“绝”分别解释为 “尽”“妙绝”;C项,“间”分别解释为“夹
2018中考150文言实词改进版(含例句译文).doc1
![2018中考150文言实词改进版(含例句译文).doc1](https://img.taocdn.com/s3/m/a02262f0360cba1aa811da7d.png)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1 比①并列,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比较,相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及,等到(……的时候)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乘shèng)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兵①兵器,武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②军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兵士行收兵4 病①生病未果,寻病终②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③毛病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④辱,耻辱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 察①明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观察,识别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7 乘①坐、驾(车)公与之乘②趁,引申为“冒着”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③(shèng)量词。
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8 从①跟从,跟随战则请从②顺从,听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③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9 当①在(某时、某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②占着,挡着,阻挡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对着,面对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④应当,应该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⑤将要,就要今当远离⑥(dàng)抵充,当作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0 道①路,途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②道理,规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③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④说,讲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 得得到,获得一狼得骨止(看到,看见)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领会)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抓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找到)既出,得其船(照到)或得日,或否②能够,可以虽鸡狗不得宁焉12 定①安定,稳定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②平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3 伐① 砍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②攻打,讨伐十年春,齐师伐我14 犯① 侵害,危害并皆暴犯百姓②冒着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④触犯,违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15 方① 方形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②方圆,周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③区域,地方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⑤将,将要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16 负①背,以背载物(覆盖)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②辜负,对不起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17 赋① 赋税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②征收,敛取岁赋其二③一种文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8 更①交替,轮换,更换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②又,另,还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19 故①过去,原来,照旧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③故意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④所以,因此故克之20 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顾野有麦场王顾左右而言他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还,反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1 观①仔细看,看(观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2 归① 归来,返回一屠晚归,担中肉尽②归还而其归书也必速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23 过①经过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②次,回,遍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③过去,过后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④过失,过错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⑤犯过失,犯错人恒过,然后能改⑥过分,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⑦超过,过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4 好(hào)喜欢,爱好余幼好书,家贫难致25 号① (háo)大叫,呼啸(大声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③号令,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称号,别号(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26 还①返回明道中,从先人还家②交还,归还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27 会①会和,聚会、集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盟会,宴会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③正好,恰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8 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④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29 及①赶得上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那些僻远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②到,至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这些情况③等到……时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着南面的天空④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啊⑤以及,和,与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30 极① 尽头,极点;穷尽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天边的云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得五彩斑斓②到极点,(直达)感极而悲者矣不禁感到无限悲凉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而这里向北可通到巫峡,向南可直达潇水、湘水③很,非常初极狭,才通人起初(山洞)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31 计①计算,计量通计一舟,为人五总计整条船上,刻有五个人②盘算,谋划,商议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盘算着:“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胜下令召集乡官、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③计谋,诡计,策略(此指起义)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结果却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它设下的圈套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如今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32 济①有利,有益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于事无补的②古水名其阴,济水东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33 加增加(虚夸,以少报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神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绸等,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34 假①借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好不容易借来了②假装,与“真”相对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这才醒悟前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骗对手35 间①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以为神,蔽林间窥之把它当做神,便隐藏在树林里偷看②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危难期间奉行使命(出使东吴)③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④暗地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⑤夹杂,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36 简挑选,选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而成的37 见①看见,看到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那小溪像北斗星和蛇爬行那趟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②拜见,谒见曹刿请见曹刿(准备)求见鲁庄公于是入朝见威王因此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出去38 竭尽,完(耗尽,消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全部拿出)(全部用上)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把他们地里的收成都拿出来,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然不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竭尽我的微薄之力,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39 尽①完,没有了(过完)(吃完)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有个屠户天晚回家,货担里的肉已经卖光了,只剩些骨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源头,那里有一座山以尽吾齿来度过我的余年断其喉,尽其肉咬断它的喉咙,吃完它的肉②全部,都(毫无保留)触草木,尽死(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至于处理政事的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40 进①前进,与“退”相对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倾倒下一筐土,有进无已,这是自己主动前进的②到朝廷,出来做官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做官时也担忧,不做官时也担忧③进献,奉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廷的门院像集市一样41 居①停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这儿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久呆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⑥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③居住,安居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42 举①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如今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②成就死即举大名耳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④选拔,推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43 具①具备,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器具,用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③通“俱”,全部,详细地具以情告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具答之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起来44 俱①一起,在一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尽管他是与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人了为一说,使与书俱我写下这篇说,把它与书一起交给黄生②全,都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色的林子,翠绿的竹子,四个季节都俱备45 聚聚集,征集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46 遽①立即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它刚才还在咬袋子,突然就死了吗②就,竟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他的父亲尽管善于游泳,他的儿子就善于游泳吗47 决①解决舍问,其奚决焉?(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②决断,判定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决断48 绝①断读《易》至韦编三绝孔子研读《周易》,使穿连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多次②与世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③极佛印绝类弥勒佛印极像个弥勒佛④尽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49 类①类推,类比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您崇尚仁义不肯帮助我杀死一个人却甘心去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的道理②类似,像佛印绝类弥勒佛印极像个弥勒佛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如今黄生的贫穷像我当初一样,他借书的情况也像我当初一样50 临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②面对,对着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举起酒杯面对和风而喜气洋洋的心情③正当,将要,就要临崩寄臣以大事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④来到临溪而渔来到溪边捕鱼51 虑①考虑,打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其中一定会出现一次失误②思虑,思绪,心思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③担心,顾虑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必然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惴惴不安地抚弄赏玩个不停52 论①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晋朝了②议论,谈论曹刿论战曹刿议论作战③评定,判定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的官吏评定他们(应得)的处罚和奖赏53 漫①满,弥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子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②模糊,不可辨认其远古刻尽漫失那些远古石刻上的字都已磨灭或缺失54 明①明亮,光明(透明)(普照,明媚)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那小溪像北斗星和蛇爬行那趟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暗或明变幻无定,这是山中早晨和傍晚的景色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着南面的天空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普照②明白,清楚,明确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道理明白了,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③英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④次,下一个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55 名①名字,名称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其船背稍夷,则提名其上船的背面稍平,就在上面刻上作者的姓名②命名,给……取名名之者谁?给亭子取名的是谁?③名声,名望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再说人就怕不立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要死就该干一番大事业④有名,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⑤说出,指出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每个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良心出品必属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f6a71a6be23482fb5da4cab.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 ,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 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北京2018中考文言文课下注释
![北京2018中考文言文课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556f2789b6648d7c1c746a6.png)
中考文言文17篇课下注释1.《桃花源记》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用来指老人。
垂髫,用来指小孩。
13)〔要(yāo)〕通“邀”,邀请。
1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6)〔具言〕详细地说出。
17)〔叹惋〕感叹、惋惜。
18)〔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9)〔及郡下〕到了郡城。
20)〔诣(yì)〕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1)〔寻向所至〕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2)〔遂〕终于。
23)〔规〕计划。
24)〔未果〕没有实现。
25)〔寻〕随即,不久。
26)〔问津〕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2.《陋室铭》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f86a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f.png)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2018年上海中考《评价指南》中规定的150文言实词(默写版)
![2018年上海中考《评价指南》中规定的150文言实词(默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1efba7e009581b6bd9eba2.png)
(一)《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评价指南》
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过好号
还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
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属说素汤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
志致质众专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实词简表
(二《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评价指南》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中规定的6个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何于
虚词简表
(三)文言文常用通假字简表(以考试篇目为范围)。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aa2fc0b8f67c1cfad6b86c.png)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
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行 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 nán 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 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 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shuò副词,屡次,多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为wéi①制,造,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wèi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骑 qí 动词,骑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少shǎo①名词,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②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③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小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好hǎo 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hào 爱好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舍shě 舍弃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shè 房屋又渐如高舍(《山市》)号 háo 大声喊叫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哭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hào 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②称号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间jiān ①中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iàn ①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④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45d437ed630b1c59eeb5cc.png)
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识1、懂得,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2、知识,见识。
(鄙夫寡识)3、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使1、派遣,命令。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使,让。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3、出使。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4、使唤。
(人皆得以隶使之)5、使者。
(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6、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7、主使,指使。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8、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是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
(觉今是而昨非是非分明)2、以为是。
(各行其是)3、判断词,是。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这。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5、作语助。
(唯利是图)适1、到……去。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顺从,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4、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5、刚才。
(适为虞人逐)6、同“谪”,被流放。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7、流放,贬职。
(又以适去,竟不自得)书1、写,记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文字。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3、书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书籍,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5、国书。
(拜送书于庭)6、书法、字体。
(举世唯知其书)7、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孰1、通"熟",仔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谁,哪个。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属1、连接,连缀。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3、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4、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5、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等、辈。
(若属皆且为所虏)7、系、是。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整合复习素材
![广东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解读阅读理解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整合复习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d4b49a931126edb6f1a10db.png)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此处应解释为“爱戴”。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小惠未徧,神弗福也。
②负势竞上。
③妇抚儿乳。
④名之者谁。
⑤公将鼓之。
⑥腰白玉之环。
⑦不能名其一处也。
①赐福。
②向上生长。
③喂奶。
④取名。
⑤击鼓。
⑥腰佩。
⑦说出。
(1)虽: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见:
①明灭可见。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胡不见我于王。
④才美不外见。
(1)①即使。
②虽然。
(2)①看见。
②了解。
③引见。
④通“现”,表现,显露。
①善良、诚实的人。
②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③优点、长处。
④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⑤废弃的事情。
⑥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亲贤臣,远小人。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③恢弘志士之气。
①亲近。疏远。
②擅长,善于。
③发扬光大。
(5)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猛浪若奔。
①名声。
②飞奔的马。
(6)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含有“以……为……”“认为……是……”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如:
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作意动动词,译为“认为……有利可图”。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如:
A.渔人甚异之。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https://img.taocdn.com/s3/m/5c3458e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4.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一、期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2.时间,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龟虽寿》)3.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4.希望,期望。
期有得耳。
(《狱中杂记》)译文:期望得到些财物罢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译文:一来饮酒就要尽兴,期望一醉方休。
期望秋风回,一扫无余孽。
(《秋蝇》)译文:期望秋风回来,把余孽一扫而光。
5.一周年;一整月。
期年(jī nián,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能期月(jī yuè,一个月)守也。
(《中庸》)译文:一个月都不能坚持。
二、去1.已经过去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2.离开。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秋草独寻人去后。
(《长沙过贾谊宅》)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题》)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有孙母未去。
(《石壕吏》)一狼径去。
(《狼》)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久而不去。
(《卖油翁》)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表示趋向,往……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公然抱茅入竹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朝天子·咏喇叭》)4.消失,逝去。
三、临1.居高面下,从高处往下看。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62186b0b4c2e3f572763de.png)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导读:本文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104。
施:①shī,施实。
(然后施行……《出师表》)②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①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②sì,通“饲”,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出使(使于秦)③使者(使子为使)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②子何恃而往《为学》)110。
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②代词这样(如是再三)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③舒适(其体不适)112。
书:①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②文字,字条。
(得鱼腹中书)③书信。
(一男附书至)④文件。
(军书十二卷)113。
数:①shù,表多次。
(又数刀毙之《狼》)②shǔ,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③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②就、于是(遂逐其师)③因而(恐遂汩没)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②“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7。
2018中考150文言实词改进版(含例句译文)
![2018中考150文言实词改进版(含例句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cda94f79563c1ec5da71be.png)
3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9
当
1在(某时、某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无人能同他相比
2占着,挡着,阻挡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3对着,面对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那些僻远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
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18
更
①交替,轮换,更换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让他调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②又,另,还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
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
19
故
①过去,原来,照旧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扔完了,然而两只狼仍像原先那样一起追赶
②原因,缘故
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那小溪像北斗星和蛇爬行那趟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②拜见,谒见
曹刿请见
曹刿(准备)求见鲁庄公
于是入朝见威王
因此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
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38
竭
尽,完(耗尽,消失)
(全部拿出)
(归到一处)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23
过
1经过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
2次,回,遍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词义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词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82fcc3aaea998fcd220e3a.png)
(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如“皮 ”本义是指兽皮,现指 “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如 “树皮 ”、 “封皮 ”。有利用通感方
法扩大的, 如 “甘 ”,原义是 “美 ”、“甜 ”,现在除了 “味美 ”之外, 还有 “心里乐意 ”的意思, 如 “心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 ”是中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它除专设选择题考查外,在文意理解和翻译
中也有涉及。这个考点包含三层意思:其一, “理解 ”一词体现文言文 “阅读 ”方面的要求,告
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又如: “朝服衣冠 ”的 “朝 ”,应该读 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因古代大臣朝见皇 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 “朝( cháo)拜 ”,动词。课文中 “皆朝于齐 ”的 “朝”就是 “朝拜 ”,进 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 “朝廷 ”,课文中 “于是入朝见威王 ”即是此义。识记一词
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4、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 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完全相同。 它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而目 的是拉长音节, 使语气更加充足, 使语意更加充实。 如 “根本 ”都是指 “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 ”, 意思一致, “谤讥 ”两个词语都是 “批评 ”的意思。
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 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词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 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指 ”,指出, “示 ”,给 …… 看;
二、一词多义
最新2018中考150文言实词改进版(含例句译文)
![最新2018中考150文言实词改进版(含例句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50cc9a102de2bd960588d9.png)
因此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
③表示被动, 相当于“被”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原来是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尽,完(耗尽,消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
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38
竭 (全部拿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地里的收成都拿出来,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然不够)
①跟从,跟随
②顺从,听从
③ 自,由 ① 在(某时、某处) ② 占着,挡着,阻挡 ③ 对着,面对 ④ 应当,应该 ⑤ 将要,就要 ⑥( d àng )抵充,当作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后面了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乘 shèng )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蜀之鄙有二僧 蜀国的边境有两个和尚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①中间
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把它当做神,便隐藏在树林里偷看
②期间
35
间
③间或,偶尔
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危难期间奉行使命(出使东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④暗地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⑤夹杂,参与
③故意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
④所以,因此
故克之 所以战胜了他们
①回头看,看,看见
顾野有麦场 (他)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环顾,四顾)
20
顾
②拜访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8738e61be518964bce847c34.png)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一)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
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
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
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