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与古典诗歌教学

合集下载

幼儿亲子阅读吟唱古诗教案

幼儿亲子阅读吟唱古诗教案

幼儿亲子阅读吟唱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好奇心和热爱。

2.启发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增进家长和幼儿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表达和吟唱。

三、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古诗,如《咏鹅》、《静夜思》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玩具或道具,辅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古诗的吟唱版。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播放古诗的吟唱版,让幼儿先感受一下古诗的音乐韵律。

然后,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古诗的背景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感悟教师给幼儿讲解古诗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片、玩具或道具来辅助幼儿理解。

让幼儿想象古诗中的场景,感受其中的情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3.吟唱教师和幼儿一起吟唱古诗,可以通过音乐的伴奏,让幼儿更容易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在吟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手势或表情来表达古诗中的意境,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4.表达教师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是简单的描述,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和感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有信心表达自己的想法。

5.亲子互动在幼儿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可以邀请家长也来参与,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也能够通过吟唱来表达古诗的音乐韵律。

同时,通过亲子互动,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也得到了增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古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吟诵课课前互动教案设计

吟诵课课前互动教案设计

吟诵课课前互动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吟诵课课前互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吟诵的基本知识,包括吟诵的定义、特点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吟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吟诵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吟诵的定义、特点和技巧,让学生对吟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吟诵练习(20分钟)。

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吟诵练习。

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互动讨论(15分钟)。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吟诵体会,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吟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自己的吟诵水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概念讲解、吟诵练习和互动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配乐诵读古诗词教案中班

配乐诵读古诗词教案中班

配乐诵读古诗词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词。

2.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词。

3. 能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4. 能够配合音乐,诵读古诗词,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

1. 背诵古诗词。

2.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词。

3. 配合音乐,诵读古诗词,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难点。

1. 配合音乐,诵读古诗词,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江花月夜》等。

2. 准备一些悠扬动听的音乐,如古筝、琵琶等。

3. 准备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老师播放一段古筝音乐,营造出古典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教师示范。

老师用悠扬的语调朗读一首古诗词,如《静夜思》,并配合古筝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模仿。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和语调朗读古诗词,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4.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并配上适合的音乐,进行诵读练习。

5. 展示表演。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诵读作品,其他学生可以用掌声或鼓励的话语来支持他们。

6. 教师点评。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7.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提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还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词,并能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通过配合音乐,诵读古诗词,还能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谈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谈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谈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朗读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凝练的语言、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诗歌教学作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潇潇、雨蒙蒙,窗内书声朗朗、其乐融融的情景。

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

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

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热闹纷繁的讨论替代了朗读背诵。

不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却无法流利地读一首诗;记下了字词的解释却无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可见,这种诗歌教学的方法是有缺陷的。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诗歌做为最精练的语言艺术,朗读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一切皆由心生。

”朗读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凝练的语言、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朗读有助于把握诗歌生动的形象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古典诗歌,含而不露,质而不华。

朗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形象。

进入诗中的角色。

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中的一部分。

仔细品味,体验,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和理解。

比如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我用多媒体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茫茫的深山之中,一座临山而居的小亭。

然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人的感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1.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 学习《采薇(节选)》1.了解题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选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 雅 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解释为“下(雨、雪)”,在这里应该读yù。

(3)齐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2)理解“昔我往矣”。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戍边返乡的战士)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3)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家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地走在归乡的路上。

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战士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的情感)(4)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

诗的后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回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

吟诵与古典诗歌教学

吟诵与古典诗歌教学

意 蕴美 感都隐藏在语言层面 ,呈静止状态 ,只有通 过吟诵 , 将语 言声乐化 , 诗歌蕴藏 的生命之美才被激 活,并带动吟诵
来 吟诵 。
自己的情感 融入诗歌情感的途径 。 ( )吟诵的节奏停顿 二 汉字 为单音独体 字 , 一个字即可表达一个意义 , 不过一 个字 不能组 成一个节拍 , 至少得有两个字组成词组才能形成

虽然诗 歌的产生是 由诗人 “ 吟”而出 , 过声音 自然传 通
达 自己感发的生命 , 但是这些诗歌在未被 吟诵之 前 , 所有的
了某个字词 ,只要一摇头、一晃脑 ,它就脱 口而出了 。学 生
学会 了用吟诵的方法来体会、丰富诗词 的情感 , 们在吟诵 他 中熏陶出对诗歌 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来 , 因此也培养 出如龙榆
生等一 大批词学名家 。
听得进 去 ,也努 力背诵 了,之后他们也 忘得快 。这并 不是
老师 因为讲 得不好 , 也不是诗歌 本身 欠佳 , 实在是我们教授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1 9 5
声 节之 日颂 。 ”可见 ,学诗 不仅会背诵 ,还要 “ 以声节之” ,
就是要合乎一定 的声调、合乎一 定的韵律、合乎一 定的节奏
作者简 介:刘容 (9 9 ) 16 - ,女 ,湖南常德人 ,东莞市 经济 贸易学校讲 师。
1 4 8
“ ,是 “ 吟” 情动于 中而形于 言” 。 不但诗人 “ 情动于 中而形于言” ,通 过 “ 吟”而创作诗 歌、表达情感 , 是诗 歌的学 习和欣赏也必须通过 吟诵来进 就 行 ,由 “ 吟”而成的诗 歌必须 由 “ 吟诵”来体悟 。 周礼 ・ 春 官宗 伯下 云 :“ 司乐 ,以乐语教 国子,兴 、道、讽 、颂 、 大

《诗经》诵读:乐府诗篇教案

《诗经》诵读:乐府诗篇教案

《诗经》经典诵读:乐府诗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起源及其风格特点。

2、辨析不同乐府诗的体裁、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朗诵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不同乐府诗的意境和风格。

3、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乐府诗的体裁和风格。

2、提高学生朗诵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读结合、师生互动。

2、寓教于乐、情景演练。

五、教学过程:1、《诗经》的基本知识。

(1)引入教材:教师播放《诗经》的经典诗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美和文化内涵,同时向学生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学习课文:教师为学生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的意义、体裁及流传、神话传说、乐器和演唱方式等。

(3)课堂互动:教师请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诗经》的看法,并就这些观点展开互动交流,增进学生的认识。

2、不同乐府诗的体裁、风格特点(1)学习目标:理解不同乐府诗的体裁和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2)教学设计:a.课前导引教师播放《长恨歌》及《将进酒》的不同版本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的作品在语言、节奏、思想意境上的区别。

b.课堂讲解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古代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乐府诗的表现形式以及所描写的情感特点和表现手法。

c.课堂分析上课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阅读不同乐府诗的文字,让学生分析每首诗的情感表现,了解不同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就课文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

d.情景表演学生按照乐曲的节奏吟唱不同乐府诗,在表演中展现语言的韵律、表情和姿态的协调,并为同学进行点评和建议。

3、朗诵技巧的培养(1)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增强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地朗读、演绎不同的诗歌作品。

(2)教学设计:a. 古诗朗诵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境分析、音韵把握、语调处理和情感表达等。

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

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

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地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地传统.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赵元任先生录制了首诗词吟诵调,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首吟诵调,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地吟诵音调谱写了首乐谱,大都收于《常州吟诗地乐调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地研究资料;杨荫浏先生在年写了《语言音乐学讲稿》,其中有关于吟诵调地论述,此文收录于《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在《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一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吟诵地文章;年,傅雪漪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乐曲教学札记》一文中对古典诗词歌曲地演唱进行介绍,此文载于《中国音乐》年第期;年,傅雪漪先生地《古典诗词曲谱选释》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于古典诗词地演唱地文章;年,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地《古诗词文吟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地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地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地吟诵音乐研究地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地角度进行了吟诵调地研究,并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唱“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地声音.”诗词地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一般都有谱可依.无论是流传下来地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地依词配曲,都有着强烈地音乐美.学习者可以依谱演唱,融入自身特点,吟唱出不同风格地作品.如今,古代流存地乐谱已不多见,自世纪前半叶以来,许多作曲家依词配谱,赋予诗词作品新地曲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地声乐作品.如白居易地《花非花》(黄自曲),苏轼地《卜算子》(黄自曲)《大江东去》(青主曲)《水调歌头》(江文也曲)《春晓》(江文也曲),李之仪地《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白地《清平调》(三重唱,谭小麟曲),《江夜》(四部合唱,谭小麟曲)等.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也将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杏花天影》《长相知》等曲目都是音乐会地经典演唱曲目.二、吟诵地历史溯源诗歌吟诵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周代,诗歌吟诵已是官办学校地必修课程.我国最早地诗总集《诗经》中地每首诗都可入乐,《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以鲜明地文化色彩,独特地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地位.战国时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在这样地环境中,楚辞作品萌生出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地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中多有五言和七言地句子,多用三字一顿地节奏,其中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二、二、三”句式地重要基因.在句中或句尾处,楚辞中多用“兮”字,帮助调节音节和节奏,舒缓语气,或起到某种结构助词地作用.b5E2R。

中班早操古诗吟唱教案

中班早操古诗吟唱教案

中班早操古诗吟唱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感;2. 能够模仿老师的吟唱,尝试用自己的声音吟唱古诗;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

二、教学重点。

1. 教学古诗的意境;2. 教学古诗的吟唱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模仿老师吟唱古诗;2. 学生自己尝试吟唱古诗。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准备多首简单易懂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2. 音响设备;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5分钟)。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营造出古代的氛围。

然后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吟唱,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

2. 教学古诗的意境(10分钟)。

老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易懂的古诗,如《静夜思》,向学生讲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3. 吟唱古诗(15分钟)。

老师可以先示范吟唱古诗,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吟唱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吟唱,模仿老师的声音和表情。

4. 学生尝试吟唱(20分钟)。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吟唱古诗。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古诗的意境。

5. 合唱古诗(10分钟)。

让全班学生一起合唱一首古诗,让他们感受集体合唱的美感和力量。

6.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吟唱古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模仿和尝试吟唱古诗,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理解。

诗词吟诵之法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

诗词吟诵之法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

诗词吟诵之法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吟诵之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以下为您列出了诗歌朗诵中常用到的朗读技巧: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注意诗歌的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 模仿意识:如果你所诵读的内容正好网上有著名主播的诵读版本,一定要去找来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把握情感和断句的。

诗歌朗诵技巧二用气技巧主要包括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六种,以下分别说明。

把握抑扬顿挫古诗的语言节奏是天然形成的,朗读者无师自通能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节奏则需要朗读者自行分割,在他的眼里诗歌不是文字的排列,而是词或词组的排列,按词和词组朗读,使语言节奏分明了然。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下:特定意境的营造:营造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如果用在古诗词赏析中,可用第一种划分稍好些,因它能较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特征。

而在一般朗诵中,用第二种划分较好些,因它能较完整、清晰地体现诗义,朗诵起来也不过于死板。

,朗诵,特别是古诗词的朗诵比较难,难点之一,是否遵循汉语拼音方案?当然,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有的时候,处理个别字、词的时候,如果遵循字调到位,势必无法表达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托班古诗吟唱活动教案

托班古诗吟唱活动教案

托班古诗吟唱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并能够吟唱一些简单的古诗词。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古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以及相关的音乐伴奏。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发音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些古诗词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古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3. 吟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吟唱古诗词,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配上音乐进行表演。

5. 展示表演:让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

2. 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老师来指导学生的音乐表演,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让他们在音乐表演方面有所收获。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教学设计课程主题《望岳》课时内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上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通过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诗歌深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怀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和探究,学生将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情感和描绘景象。

他们将学习如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合作探究和深入思考,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意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诗歌深远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学习诗歌中设问、对偶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杜甫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气魄,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课前学1.预习诗歌全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2.简要了解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

3.简要了解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习任务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读感知1.视频导入教师引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暑假期间,一部与中国的诗歌紧密相连的国产动画电影,即《长安三万里》,席卷了整个荧屏。

这部电影中,我们共看到了48首诗歌的魅力,其中大部分诗歌更是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带给我们那份久违的亲切感。

国风诗歌朗诵幼儿园教案

国风诗歌朗诵幼儿园教案

国风诗歌朗诵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风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韵律、词汇和文化背景等;2.掌握国风诗歌的朗诵技巧,如节奏、语调等;3.加深幼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其对于文艺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国风诗歌介绍国风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因其源于民间,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传说和历史等,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风诗歌以“诗经”为代表,具有韵律简单、记忆性强、感情真挚的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诗歌介绍,让幼儿了解国风诗歌的基本知识。

2. 国风诗歌朗诵国风诗歌朗诵是一种表演形式,可以通过声音和语调来传达诗歌的感情和情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国风诗歌,如《静夜思》、《长歌行》等,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并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其朗诵技巧。

3. 诗歌表演诗歌表演是对国风诗歌朗诵的进一步发挥和表现,可以通过舞蹈、音乐和表情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诗歌表演,例如配合手语、做出适当的动作等,让幼儿在表演中切实感受到诗歌带来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国风诗歌,并将其文字展示在黑板或者PPT 上,同时配以曲目或者音乐,为课堂的氛围营造一些基本语境。

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课程进行合理安排。

2. 诗歌朗诵1.教师先示范一首国风诗歌的朗诵,让幼儿听一遍并体会其朗诵的方式;2.进行简单的朗诵练习,让幼儿跟着教师同步朗诵;3.逐步提高难度,让幼儿独立朗诵,并进行点评和改进。

3. 诗歌表演1.教师介绍通过舞蹈、音乐和表情等方式来表演国风诗歌的方法和技巧;2.挑选一首简单易学的诗歌,为幼儿讲解其文化背景和传说故事;3.让幼儿为诗歌表演进行分工,例如有的负责舞蹈、有的则是手语或者乐器伴奏等;4.演出后,让幼儿互相点评和改进,提高其表演水平。

四、教学总结通过国风诗歌的朗诵和表演,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到比较传统和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进一步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对于普及文艺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吟诵,诗词教学中拥抱经典

吟诵,诗词教学中拥抱经典

吟诵,诗词教学中拥抱经典作者:潘拓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2期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指有节奏地、有音调地大声诵读诗文,是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代代相传,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李白就有“吟诗作赋北窗里”这样的诗句。

中国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

吟诵既不同于从国外舶来的朗诵,也不同于乐音。

朗诵诗歌是不用考虑古典诗歌内在的格律和声调的,可根据自己的意图拿腔捉调。

也就是说哪怕一首表达哀伤之情的诗歌,我们也可以通过声调和节奏使之轻盈欢快。

乐音就是我们所说的唱歌,以曲为主词为辅。

为了迎合曲调,它弱化了字词本来的发音。

吟诵的特点是发字本音,平常仄短,依字行腔。

像唱歌又像诵读,回归创作者本来的意图。

在诗词的教学中加以推广,反复练习,有利于师生理解名篇佳作的内涵,体会古典诗词独特的神气和韵味,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一、借助吟诵,激发兴趣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成为一大难题。

古诗词内容比较深奥,字、词、句不容易读懂。

加之学生文学和历史知识有限,又缺乏背诵时间,我们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标越来越远。

生活是学生最鲜活最感亲切的课堂。

吟诵可以使学生对年代较为久远的古典诗词感到亲切,使它们能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中去。

在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古典诗词的吟诵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来,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诗词变得鲜活起来。

如讲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这个抽象的问题要联系到哲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吟诵“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讲到愁绪,我们可以让学生吟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讲到春夏秋冬的交替精彩纷呈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使学生吟得摇头晃脑,诵得兴趣盎然。

幼儿古诗集体吟诵教案设计

幼儿古诗集体吟诵教案设计

幼儿古诗集体吟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3. 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 古诗选材,选取《唐诗三百首》中适合幼儿吟诵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吟诵技巧,教授幼儿古诗的吟诵技巧,包括语调、停顿、节奏等。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古诗选材,确保诗歌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古诗的吟诵录音,让幼儿先听一遍。

2. 吟诵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幼儿了解古诗的故事背景。

(2)播放古诗的吟诵录音,让幼儿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吟诵训练。

(1)教师逐句教授古诗的吟诵技巧,引导幼儿掌握古诗的语调和停顿。

(2)分组训练,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练习吟诵,并互相帮助改进。

4. 集体吟诵。

(1)每个小组挑选一首古诗进行集体吟诵训练,教师在旁辅导和指导。

(2)组织全班幼儿进行集体吟诵表演,让他们展示吟诵成果。

5. 吟诵评比。

(1)教师组织评比活动,评选出吟诵最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扬。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分享吟诵经验,提高吟诵水平。

四、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古诗进行教学,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晦涩。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喜爱和兴趣。

3. 鼓励幼儿多参与集体吟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收集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效果。

通过集体吟诵古诗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言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通过集体吟诵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朗诵古诗文诗歌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朗诵古代诗歌和诗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技巧一.读出韵味。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他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

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如上《咏柳》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二.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古诗吟诵说课稿

古诗吟诵说课稿

《诗经.秦风.无衣》吟诵课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诗经.秦风.无衣》是课外服务吟诵社团的课程之一。

以《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先秦民歌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诗经.秦风.无衣》这首古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并推动事件的发展,表达人物的情感。

全诗分三节,通过出征战士的问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抒发了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奋战的英雄气概。

诗歌通俗易懂,适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后,以吟诵的方式加以反复吟咏,以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本次社团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人的诗歌语言和优美的吟诵腔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爱国、无畏等英雄品质的熏陶。

因此,我把诗词的理解、鉴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吟诵中深入理解诗词是对学生诗词积累、诗词感悟、吟诵表达能力的综合应用,有一定难度,可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 、通读诗词,理解诗词。

“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因此,在古诗词吟诵教学过程中,要先做好“读”的训练,如此才能完成拼读感悟诗词、吟诵理解诗词、积累应用诗词的教学目标。

《诗经.秦风.无衣》语言相对浅显易懂,宜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内容,为理解诗词做好准备。

2 、吟诵促进理解,帮助积累诗词。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诗词是初步目标,除此外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

所以,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角色代入的方式,理解诗词中人物的心理,谈谈自己的感受,再以吟诵形式加以表达,深入了解诗词内涵并能在合理场景下应用。

这样,把想、吟、用等学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1、复习回顾,引入课题同学们,又到了课后服务吟诵社团的学习时间。

在课程开始之前,请思考一下:你们学习吟诵,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学习吟诵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特别是古诗词。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建议: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

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

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

“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阅读课文诵读指导,理解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吟诵与古诗词文教学刍议

吟诵与古诗词文教学刍议

吟诵与古诗词文教学刍议摘要:吟诵的传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与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汉语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遵循汉语规律的读书方法。

将吟诵引入到古诗文学习中,需从汉语拼音学习开始,重点在声调和韵母的学习上,力求通过古今对接和有效融合为吟诵打下基础,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关键词:吟诵汉语拼音音韵结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在书声朗朗中感受到了语言韵律之美。

朗读也自然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朗读即“出声读”,是字正腔圆的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

“出声读”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学生只有“出声读”才能对诗词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母语的韵律美和丰富内涵,在读中想象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

那么,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呢?笔者认为,有两种“读”法,一种是现代人的读书方法——朗读;另一种是古代人的读书方法——吟诵。

朗读是基础,吟诵是升华。

本文重点谈一下吟诵教学。

一、吟诵对古诗文学习的作用吟诵的传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与汉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很多学者都十分重视吟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倡导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应多带领学生吟诵。

部编教科书主编温如敏教授说:“要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放开去想象,不要把课文分析得那么琐碎、那么程式化。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认为,吟诵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十分重要。

一些学者也积极开展吟诵学习的研究和推广。

二、古诗文的音韵结构吟诵是一门口耳相传的艺术,因地区不同,吟诵也有了各自的流派,但都遵循一定的规则。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琴经过20年的教学实践,概括出基本的两条规则是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平声要吟长,仄声要短。

在教学实践中,依字行腔,给学生一个节奏,给学生一个口诀: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2吟诵与古典诗歌教学刘容(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广东 东莞 523106)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既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声乐的艺术,诗人通过“吟”的方式创作诗歌,传达他们兴发感动的生命、情感。

欣赏、学习诗歌也必须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再现诗歌的生命。

吟诵须投入情感,注意节奏停顿,掌握必要的声律,依字行腔,因声使气。

关键词:古典诗歌;吟诵;声律;依字行腔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2-0184-03在古典诗词文赋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

即使学生听得进去,也努力背诵了,之后他们也忘得快。

这并不是老师因为讲得不好,也不是诗歌本身欠佳,实在是我们教授古诗词的方法不当所致。

一两则经典的吟诵教学案例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讲授诗词文章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此处所说的“朗读”,特别加上曲线符合,因为它不是我们现代一般意义的朗读,而是古代诗词教学欣赏意义的“吟诵”。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歌赋的方法,是历代文人师生欣赏和教学古代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

先前的先生们,讲授一首诗词很简单,就是吟诵三两遍。

著名宋词研究大家唐圭璋先生教学生宋词,先把词抄在黑板上,打着无锡腔长吟一遍,闭着眼睛感叹地说:“好啊,太好了!”然后又吟诵一遍,又感叹道:“好,实在好!”一节课就结束了。

他并没有给学生具体讲解什么、分析什么,但就在他摇头晃脑的吟诵中,学生已经进入诗词的意境,学生也会学着摇头晃脑地吟诵、记忆,甚至以后他们在背诵时忘收稿日期:2011-09-05作者简介:刘容(1969-),女,湖南常德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讲师。

了某个字词,只要一摇头、一晃脑,它就脱口而出了。

学生学会了用吟诵的方法来体会、丰富诗词的情感,他们在吟诵中熏陶出对诗歌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来,因此也培养出如龙榆生等一大批词学名家。

二吟诵是诗歌生命传达和再现的根本途径有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后句中的“吟诗”就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作诗”、“写诗”,第二个“吟”,是“吟诵、吟咏”之意,它是学诗、赏诗的方法。

古代的诗歌,既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声乐的艺术,是通过“吟”创作出来的。

诗歌先是“吟”成的,而后才笔录下来,这是古代诗歌的创作过程。

古代的诗人,也正是这么做的,比如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白居易“终日歌吟如狂叟”,等等。

总之,吟诵是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歌赋的途径。

这种用“吟诵”来创作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代,鲁迅就有诗写道“吟罢低眉无写处”。

因此,那些流传至今、吟诵至今的让人感动的诗歌,都是诗人勃发的生命的鲜活体现,是作者兴发感动的生命的真诚传达。

这些诗歌先在诗人的内心奔涌,其充沛的生命受到激荡,诗人冲口而“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不但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通过“吟”而创作诗歌、表达情感,就是诗歌的学习和欣赏也必须通过吟诵来进行,由“吟”而成的诗歌必须由“吟诵”来体悟。

《周礼·春官宗伯下》云:“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颂、言、语。

”“乐语”就是可以配合着音乐来唱歌的语言,即以《诗经》来对贵族子弟进行诵诗教学。

其中,“讽、颂”是关键,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说:“倍(通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颂。

”可见,学诗不仅会背诵,还要“以声节之”,就是要合乎一定的声调、合乎一定的韵律、合乎一定的节奏184来吟诵。

虽然诗歌的产生是由诗人“吟”而出,通过声音自然传达自己感发的生命,但是这些诗歌在未被吟诵之前,所有的意蕴美感都隐藏在语言层面,呈静止状态,只有通过吟诵,将语言声乐化,诗歌蕴藏的生命之美才被激活,并带动吟诵者的情感体验,化为诗人与吟者互通共融的生命感悟。

所以,学诗也应该用吟诵的方法来体会,通过吟诵的声音来感悟诗人的赋予诗歌的生命,这是学诗的方法,也是再现诗歌鲜活生命的根本途径。

三吟诵的方法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

正如陈少松先生所说:“传统的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地读;传统的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古典诗词,语言非常讲究声音的高下、强弱、清浊、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并运用声音的这些变化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吟诵不同于一般的朗读,朗读的语言虽有节奏感,但它更多是基于一定的语调和手势有感情的读,缺乏悠扬起伏、悦耳动听的旋律;吟诵也不用于一般的歌唱,唱的目的在曲,吟的目的在词。

因此,吟诵是介于朗读和歌唱之间的一种学诗方式,重点在于“吟”。

(一)吟诵教学,教师要有感情投入前文提到的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不但自己在学生诵读的时候“大声朗读”,更关键的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诗词文章里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正因为老师沉浸了进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了,才能感染学生,使鲁迅“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唐圭璋先生给弟子讲授诗词,也是如此。

因此,感情投入是诗歌吟诵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

叶嘉莹先生说,中国古典诗歌是以兴发感动为其主要特质,诗人把生命的兴发感动赋予作品之中。

换言之,诗歌原始的动力是心中兴发感动的力量,作者把自我感发的生命用恰当的词语和方法传达出来。

有时这种传达是自然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有时却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不管哪种方式,作者都是通过吟诵的方式真诚地传达出来的,所以李白说“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鲁迅也说“吟罢低眉无写处”。

因为古典诗歌的生命是伴随着吟诵的传统成长起来的,所以,后人要真正欣赏学习这些诗歌,也得通过吟诵,才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作者这种感发的生命中,才能把握作品的生命,真正品味出诗歌的真意。

我们看唐圭璋先生教授诗词,先长吟一遍,闭着眼睛感叹地说:“好啊,太好了!”然后又吟诵一遍,又感叹道:“好,实在好!”这并不是因不懂而偷懒取巧,相反是真正把握住了诗歌的本质——以吟诵者的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

“闭着眼睛”、反复感叹,都是唐先生情感投入的表现,这种“因声入境”法,是吟诵者通过吟诵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情感的途径。

(二)吟诵的节奏停顿汉字为单音独体字,一个字即可表达一个意义,不过一个字不能组成一个节拍,至少得有两个字组成词组才能形成一个节拍。

但是一个节拍还是无法形成吟诵声调的变化和顿挫的节奏,必须至少有四个字两个节拍才可以成声为节,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就形成《诗经》的“二二”结构的节奏。

后来的五言诗是四言的扩展,由“二二”句式变为“二三”句式,它可以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这样吟诵起来更富节奏变化感。

七言诗又是在五言诗基础上的扩展,成“四三”结构,比起“二三”结构,节奏上更具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因此也更具节奏之美。

除了节奏,吟诵还须注意平仄和叶韵。

平仄和押韵出现,使诗歌富有韵律之美。

很多人一听到平仄和押韵,就认为很麻烦,其实不是的。

一般来说,只要知道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属于仄声(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但还保留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中),平仄就能逐渐掌握了。

由于除了结尾的韵字之外,节拍的停顿分别在第二、第四和第六个字,所以近体诗的格律,简单的说,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结尾的韵脚必须是平声韵。

如杜牧的《山行》:仄仄平平仄仄平远上 | 寒山 | 石径 | 斜平平仄仄仄平平白云 | 深处 | 有人 | 家平平仄仄平平仄停车 | 坐爱 | 枫林 | 晚仄仄平平仄仄平霜叶 | 红于 | 二月 | 花这首诗中,第二句的“白”字和第三句的“深”字,因为不是处在节拍的停顿点,所以平仄可以稍有变通,这也体现了诗歌韵律的变化。

第二句的“有人家”,从整首诗“二二二一”的句式节奏来看,应按照“有人|家”这样来划分;但是从诗歌的内容和声律来分析,却必须按照“有|人家”的节奏停顿来吟诵。

这种音律和节奏之间的不一致,也使得诗歌更富韵律曲折婉转的动感之美。

(三)吟诵须依字行腔,因声使气传统的吟诵方法,注重因声求气,由声使气。

通常是将节奏点停顿上的平声字读得长一些,仄声字读得短一些;而对于音调值,一般是由平声字组成的节奏单位用较低的音,由仄声字组成的节奏单位用较高音,这就是吟诵原则中所谓的“平长仄短”和“平低仄高”原则。

对于韵脚,则用拖腔,收字归音,即把主要的韵母拖长,字尾应在临结束时才收拢。

概而言之,则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

还是以杜牧的《山行》为例,其吟诵应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v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85第一句的“远”是仄声,但由于处于第一位置,可长可短,“上”字处在停顿的节奏点上,则须很分明,读得短而清晰。

“寒”与“山”都是平声字,读音不可一样长,“寒”字要短,吐字清晰后就把“山”字吟诵成长音,“石径”中“石”是入声字,读得要短而促,把重音落在“径”上,并注意稍稍收住,而不能影响到结尾的韵脚“斜”的收音。

“斜”字作为韵脚,用“一音三韵”法吟唱,音调有清细转为响亮,用拖腔把声音婉转起伏地拉长,使语调呈现一定的曲折性,辅于举头远眺的神态,仿佛看到上山那条弯弯曲曲向远处深处延伸的石径一般。

这首诗,整体的基调是欢快但又不激烈,有一种平静的喜悦感,因此,尽量用相对平缓的语调,把握住韵律的平和、轻快之美,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情绪的感染,把学生带入一个如画似真的诗境之中。

总之,学习欣赏古典诗词,只是默读,无法达到欣赏、领悟和记诵的效果。

甚至运用现代的朗读,虽然优于默读,而且语文教学一般也使用这种方法来诵读,但跟吟诵的方法相比,还是远远逊色。

真正好的吟诵,不但能起到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的声律效果——“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而且一定能“因声入境”,与诗人们使人感发的生命产生共鸣,由此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文化薪火永续,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1]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8.[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4.[3]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4]徐健顺.吟诵与教育[J].人民教育,2009,(23).(责任编校:张京华)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