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鼎儿老师关于问题的提问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鼎儿老师关于“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培训笔记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一节课内有多少个问题?我们可以数一数,平均有50多个,其中有教师准备的、也有临时的、还有口头禅。

们用什么去影响、干预学生的思维?我们不能像体育课那样用口令,只能通过提问。提问是科学课上干预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所有带了问号的都是问题吗?这有必要研究。

一、关于问题设计的研究

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还三个度:广度、深度、难度。

(一)问题广度的设计

广度即问题的思考范围或问题的空间。如:

问题1:“哪些物体在水里溶解?哪些物体不能在水里溶解?”

这个问题的空间过大。有时学生会无从回答,适当地缩小问题空间就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可以改问:“

厨房里有哪些物体能在水里溶解?

实验桌上哪些物体在水里溶解?

白糖、木屑、食盐、味精这些物体哪些在水里能溶解?

刚才的问题空间一个比一个小,是用限定、制定范围的方法来缩小问题空间。

问题2:“蝙蝠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来压缩问题空间。可以改为:

蝙蝠是杂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

蝙蝠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根据食性,蝙蝠属于什么动物?

问题3:“讨论: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物,月球上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太大。有的是两种之间的联系,有的是三种之间的联系,学生要讨论的范围太大了。可以改为:

“月球引力很小,与月球上没有空气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压缩了)

当然,问题的空间不是压缩得越小越好。

压缩问题的空间有利于突出问题的重点,迅速发动学生思维,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

但是,问题空间太小也会产生束缚影响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副作用,

扩大问题的空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但问题过大影响教学效率、思维效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空间。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空间。比如:需要学生了解根的特点,就要缩小问题的空间;需要学生梳理、整理(植物的特点),就要把空间扩大一些。

(二)问题深度的设计

问题深度是指提问所规定的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分记忆、理解、应用、发展几个层次。

1.记忆层次

如:“水的净化方法有哪几种?”、“蚕宝宝是不是昆虫?”记忆层次的问题很难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以上问题可以改为理解层次的问题。

2.理解层次

如:“蚕宝宝是不是昆虫?为什么?”、“自然水域里的水为什么不纯净?这样的问题用纯粹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解决的。

3.应用层次

如:“盐、铁屑、木屑、沙子,用什么方法把它们一一分离开来?进入应用层次的问题就能使知识之间联系起来,是活的知识。”、“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说水的认识?”

3.发展层次

即引导孩子在原有层次上求得发展。

如:打孔卡片,“用有孔、无孔的三个空位卡片可以表示8个字母,那么如果有5个孔位呢?请研究孔位的多少与表达的字母数的联系。”,

又如:“统计豌豆数”、“统计身高、体重”……通过统计得到的认知就是发展层面的。

问题的深度,有时还可以解释为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的深度。

(三)问题的难度设计

可以表达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之间

的距离。距离大的问题难度就大,无距离就无难度可言。作为问题的特性,广度和深度是问题固有的,而难度则是呈现给学生以后表现出来的。如:

“这个几天晚上九点,我们可以在头顶看到哪些星座?”对于实际观察过的学生来说,这是个记忆复述的问题;对于星空知识掌握得扎实的学生来说,是可以推测出来的;对于连星座知识都不知道的学生来说,就无从解决了。

(对于教师来说)知识的难度还比较好把握,更难把握的是思维的难度的掌握。

是由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理解、储备而造成的;

是由思维活动的程度明显超越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造成的。

如:让学生同时思考两个变量就比较难;

如:《蜡烛会熄灭吗?》,要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检索,既涉及到已有知识信息的质量,又涉及到提炼加工。

二、问题的准备与设计

(一)一个好问题的标准

1、问题的目标:既要符合课的总体目标,也要有该问题自己的特定目标。听课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是随意性的。

2、问题的内容:问题的内容要合适。

?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与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兴趣动机、这个阶段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课进行到某个阶段,提出的问题是很讲究的,最佳

状态: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产生的问题一致。

?与课堂教学的形式、时间想适应

3、语言文字上的要求:要简单明了。

比如:教师手拿一个空杯子,问学生:“这是一个空杯子吗?”学生很难回答:是生活中的“空”的标准,还是要说“杯子里有空气”?

这个提问应该调整为:出示一个杯子中有水的杯子,问:“杯中有什么?”学生会说有水,教师把杯子中的水倒掉,然后用毛巾擦干,问:“现在杯中有什么?”,学生一般会说有空气,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问题提出来后要让学生说得清楚,不产生歧义,教师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能否回答。

4、问题的结构。每个问题够不是鼓励的,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其它活动之间应有良好的联系,形成良好的、优化的结构。

(二)问题的编制

1、试答检查

检查是否适合学生、是否符合目标、能否回答、是否好回答、是否会引起有争议(是有益的争议还是无益的)、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会答非所问等。通过试答来改善问题,重新设计。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先确定答案是什么,然后根据答案设计问题。

2、变式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