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生态因子研究以及生态灭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钉螺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钉螺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钉螺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周晓农
【期刊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卷),期】1994(0)S1
【摘要】近年,防治血吸虫病在概念上起了变化,WHO提出防治血吸虫病新策略是患病或病情控制,而不强调传播阻断.这一改变导致防治血吸虫病措施以及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改变.作为防治对策措施之一的灭螺工作仍受到一定程度重视,但更注重在流行病学上起重要作用的疫水接触点进行局部灭螺和利用本地土生的植物进行灭螺.因此,钉螺生物学的研究必将对新灭螺药的研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等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将近年来有关钉螺生物学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总页数】7页(P25-31)
【关键词】湖北钉螺;螺宿主;日本血吸虫;血吸虫感染;生物学研究;血吸虫病防治;巴细胞;寄生虫病;感染螺;耗氧量
【作者】周晓农
【作者单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1
【相关文献】
1.杀螺剂及钉螺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J], 黄水生
2.钉螺水力学新技术防止钉螺扩散研究进展 [J], 元艺;徐兴建
3.钉螺运动生物学研究Ⅲ.钉螺吸附能力研究 [J], 何昌浩;常汉斌;马亮;唐超;石佑恩;蔡顺德;王场;叶廉;何敏;潘昭汉
4.钉螺遗传学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J], 周晓农;李石柱;刘琴;张仪
5.钉螺运动生物学研究Ⅳ.影响钉螺动水沉降距离的生物学及水力学因素研究 [J], 何昌浩;马亮;常汉斌;马拆修;潘昭汉;叶廉;陈和春;何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本文讨论了血吸虫病病原体本 身的寄生特性,血吸虫病流行的根 源,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物学特征、 钉螺分布数量的影响因素,血吸虫 病生态防治思路和技术——林业生 态工程抑制钉螺繁衍的机制,最后 简单说明了抑螺防病林的多重效 益,为钉螺分布区血吸虫病的生态 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1 血吸虫的生物学特征
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 作为人体血吸虫病病原体的主要 有:曼氏血吸虫 S c h i s t o s o m a m a n s o n i 、埃及血吸虫 S . h e a m a t o b i u m、间插血吸虫 S . i n t e r c a l a t u m、日本血吸虫 S . j a p o n i c u m 以及湄公血吸虫 S . mekongi。流行于亚洲的有日本血吸 虫病、湄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 病和埃及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 以南的 12 个省、市、自治区,呈片 状或点状分布,是血吸虫病的主要 病原体(彭镇华和江泽慧,1995;张 旭东,1997;黄玲玲,2006)。
2 生态破坏是钉螺繁生、血吸 虫病流行的根源
一般来说,具有复杂食物网的 生态系统,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至于 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食物 网简单的系统,尤其是系统功能上 起关键作用的物种,一旦消失或严 重破坏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剧烈波 动(孙儒泳等,2001)。原有生态平 衡被破坏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Vol. 2 No.4 Nov. 2006
Ecological Measures for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Mechanisms of Snail Control Through Afforestation

生态灭螺技术研究进展

生态灭螺技术研究进展

·118·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8年第 16卷第 2期 JournalofTropicalDiseasesandParasitology2018Vol16No2
区的防治措施。徐惠蓉等 研 [14] 究了湿田改造、水改 旱等土地整理措施对四川省浦江县插旗山村螺情、 病情的影响,发现通过实施将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 作物转为种植柑桔、猕猴桃等优质水果为主的产业 结构调整,该村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在螺情、病 情指标显著下降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了 农村经济,形成了控制血吸虫病的良性循环。
一、农业生态灭螺 农业生态 灭 螺 是 指 通 过 翻 耕 种 植、土 埋、水 改 旱、开新填旧等物理方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达到 控制和消灭钉螺的目的。开新填旧和水改旱是目前 农业生态灭螺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措施。 1.翻耕种植 翻耕种植灭螺主要是通过破坏原有环境中植被 的遮蔽和草根的保湿作用,减少藻类、蕨类、苔藓等 钉螺食物来源,同时通过翻耕将钉螺压埋于土内,达 到消灭螺卵、幼螺和成螺的目的[5]。翻耕种植灭螺 主要具有三个优势:第一,环保、有效地消灭钉螺;第 二,通过种植油菜、小麦、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产 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第三,垦种经济 作物,有利于 巩 固 "以 机 代 牛,封 洲 禁 牧 "的 血 吸 虫 病传染源控制措施[6]。 饶敏等[7]研究了 2003-2011年长沙市湘江洲 滩的灭螺方法,比较了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与降 滩抬洲结合翻耕种植的灭螺效果,认为降滩抬洲结 合翻耕种植更适用于洲滩环境的钉螺控制,符合生 态保护和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 洪 献 林 等[8]比 较 了 鄱 阳湖南岸区草洲不同垦种方式的灭螺效果和经济效 益,发现除草并机耕后种植的垦种方法既能更好的
4.开新填旧 开新填旧通过废除有螺沟渠,再开挖新沟渠,最 后用新开沟渠的无螺土对原有螺沟渠进行推土填 埋,从而 达 到 灭 螺 目 的。王 金 国 等[15]收 集 比 较 了 1997-2001年 湖 北 省 实 施 开 新 填 旧 环 改 灭 螺 工 程 的 7个观测点的螺情指标,数据显示,工程实施后钉 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 分别下降 81.3%、86.6%、94.5%和 94.5%。李水 明等[16]对江苏句容丘陵山区 15项环改灭螺工程的 费用 -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开新填旧灭螺工程的费 用 -效果最佳,是一种持久、有效、经济的灭螺方法。 为有效控制武汉汉口江滩螺情,2015年 5月在汉口 江滩实施了滩面整治、开新填旧等血防整治工程,邓 芷晴等 [17]对比 了 该 环 改 工 程 施 工 前,施 工 中、完 工 时以及施工 1年后的螺情,调查数据显示环境整治 后有螺面积下降 100%,同时也指出江滩血防工程 实施后仍应进行严格的疫情监测和工程管理,以防 钉螺面积的回升。 5.土埋(土埋吹沙) 土埋法是指在有螺地方盖上一定厚度的无螺 土,打紧夯实;土埋吹沙法是在夯实后的土层上再覆 盖一定厚度的沙层,通过土埋的方法隔绝空气,使钉 螺缺氧窒息而达到灭螺效果。王金国等 对 [15] 1997 年世行贷款血防项目中,湖北省实施土埋吹沙的 7 个观测点的 5年期螺情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钉 螺面积、易感钉螺面积、钉螺密度和感性钉螺密度分 别下降了 98.8%、100%、98.7%和 100%,表明该方 法的灭螺效 果 非 常 理 想。 蒋 能 明 等 [18]对 用 挖 掘 机 一次性深挖深埋灭螺与人工铲草土埋药灭的效果和 成本进行分析,发现机埋灭螺法能获得巩固、持久的 灭螺效果,较人工灭螺效果提高 79.74%,投入降低 4179%,认为在乱石溪滩、渗水荒山等大面积特殊 环境使用机埋灭螺是一项实用、经济的灭螺选择。 二、水利生态灭螺 水利血防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江河治理、堤 防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 程措施,改变钉螺生存环境,防止钉螺孳生扩散,从

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在血防工作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在血防工作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在血防工作中的应用邱建新1,黄丽平2(1.嘉善县水利局,浙江嘉善 314100; 2.嘉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善 3141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回升明显,出现病人数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出现急性血吸虫病成批暴发;钉螺扩散严重,人畜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新疫区不断增加,部分已控制地区疫情严重回升;血吸虫病正在向城市蔓延,使血防工作形势陡然严峻。

嘉善县曾是浙江省血吸虫病最严重的县,在半个多世纪的血防中,结合水利建设,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血防经验。

关键词:水利工程;血吸虫病;防治;灭螺法:应用推广中图分类号:X 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701X (2005)022*******收稿日期:2004212208作者简介:邱建新(1976-),男,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1 血吸虫病防治概况血吸虫病,俗称“肚包病”、“膨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

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s ,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造成人或哺乳动物发病。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引起发热、拉肚子等,反复感染或久治不愈会引起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同时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又可作为传染源,造成血吸虫病传播。

该病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

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无明显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和腹水等症状,重者丧失劳动能力,血吸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对家畜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家畜得了血吸虫病后出现拉痢、消瘦和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111 全国血防情况血吸虫病原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许多“无人村”、“寡妇村”等悲惨景象。

云南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应用

云南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应用

云南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应用[摘要] 云南钉螺呈割裂状分布,以坝区为主。

钉螺面积以田居多,其次是灌溉沟。

坝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小的灌溉沟和稻田埂,山区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

春季是钉螺交配高峰期,钉螺平均寿命为10.59月。

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扩散不明显。

感染性钉螺则散在性分布在各类环境中,坝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沟道,山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

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但每年有1个高峰,阳性螺点的疫源性也相对稳定。

云南感染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只,阳性钉螺的寿命,从首次逸蚴算起,平均为171.6 d。

感染性钉螺有转阴现象。

根据云南钉螺生态学特征查灭螺工作可逐片、逐块推开,做到查1块、灭1块、巩固1块,且以春、秋2季各开展1次灭螺最好。

云南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钉螺调查以历史有螺区为主,兼顾毗邻地带,不宜盲目扩大。

阳性螺点灭螺应适当扩大范围,最好扩大到阳性螺点所在的整个自然片,阳性螺点实施灭螺后要经常开展监测或进行巩固性灭螺。

[关键词] 钉螺;感染性钉螺;生态学;应用钉螺控制是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钉螺生态学是开展查灭螺工作的基础,对钉螺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云南钉螺为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壳上无纵肋,其外形及大小均与湖北钉螺不同。

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无论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均不同于湖沼、水网地区,云南钉螺的生态也必然有所差异。

对云南钉螺生态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旨为更好地做好查灭螺工作、进一步提高查螺灭螺质量和因地制宜制订钉螺控制措施、规划提供依据。

1 钉螺生态1.1 地理分布云南血吸虫病流行于大理、丽江、楚雄、红河4个州(市)的18个县(市、区)、84个乡镇、461个行政村、3014个自然村。

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的分布基本一致。

钉螺分布区的海拔高度在1 350 m(南涧县德胜乡的坡脚村)至2 450 m(丽江市金山乡的新团村)[1]之间,年均降雨量785~890 mm,年平均气温13.1~16.4℃[2]横断山脉的云岭、苍山、无量山、哀牢山纵贯境内,呈北南走向。

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分析

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分析

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

方法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改造以灭除螺的地区,并对改造前后螺的数量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周边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血吸虫病血清检查,以统计患有血吸虫病的病例数,对灭螺效果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实施数年的环境改造后感染性钉螺的数量明显减少,因此引发的血吸虫病患者也明显减少,改造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环境改造能有效的减少感染性钉螺的数量以及由此引发的血吸虫病患者的数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环境改造;灭螺;血吸虫病;防控效果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snail control by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nail control by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Methods the study object was to use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to eliminate the snail area,and to compare the changesof the number of snai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and to examine the seraof schistosomiasis for the people over 8 years old and over,to count the number of cases of schistosomiasis,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snail and schistosomiasis control.Results the number of infected Oncomelania Snai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everal years of environmental reform,so the patients with schistosomiasis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infected snails andthe number of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nail control;schistosomiasis;control effect我国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有多个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1],这些地域最普遍的特点都是河网密布、河滩宽广,钉螺的分布量也极多[2],是我国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研究发现兴建水利工程,改善环境能够有效的阻止钉螺的繁殖,这是因为定向的改造环境以压缩钉螺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其生长繁殖[3],钉螺的分布也从以前的分布式变为点线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相对于以往的药物控制[4],其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且能够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5],本文主要通过统计本地区5个观测点钉螺的数量变化以及血吸虫病检出病例数,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基于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在血防工作中的分析应用

基于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在血防工作中的分析应用

基于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在血防工作中的分析应用[摘要]血吸虫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极大,本文从水利工程结合灭螺法的角度,对血防工作进行分析应用。

[关键词] 血吸虫病水利工程灭螺法血防又称为血吸虫病防治,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

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实践经验中,发展了许多防治血吸虫病的方法,其中水利血防工程逐渐发展为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手段。

1血吸虫病的概括及防治历史血吸虫病作为一种重大传染病,其传染载体是钉螺,也是唯一的载体。

而血吸虫病传播的媒介则是水质,血吸虫寄生于钉螺中,通过钉螺进入水质中,将尾蚴排到水中,而含有尾蚴的水与人体或动物接触后,人或动物就会感染血吸虫病,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很多员工因为接触了被感染的水质后,而染上了血吸虫病,因此如何保护这些前线的职工成为重大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出发,从消灭和控制钉螺的方向阻碍血吸虫病的传播成为防治的新手段。

水利血防工程应运而生,其主要手段包括通过江湖治理、堤防工程、涵闸改建、渠系建设、人畜饮水和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改善钉螺生存环境,防止钉螺孳生扩散,从而达到改善疫区水环境状况、有效控制血吸虫病蔓延的目的。

2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危害血吸虫病在我国12个省处蔓延,其中多数为了长江流域以南的省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血吸虫病在我国逐渐得到控制,但是形式仍然很严峻。

血吸虫病容易引起区域内大量居民死亡,并且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摧残,十分痛苦。

据统计,目前全国流行血吸虫病的所有县市中,约300个县已达到血吸虫病阻碍标准。

广东、上海、广西、浙江和福建五个省已经多年未出现血吸虫病。

但是仍有将近79个县市血吸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

3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作用血吸虫病的唯一媒介是钉螺,如果在水利工程上结合灭螺法就可以从源头上根除血吸虫病,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史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

消灭了钉螺,血吸虫病也就无从传播了。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维普资讯
W ETLAND SC I EN CE &
M AN AG EM ENT
Ec l g c l e s r s o c it s m i ssPr v n i n a o o ia a u e rS h so o a i e e to nd M f M e h n s so n i Co r l r ug f r sa i n c a im fS a l nt o Th o h Afo e t to
血吸虫的两个宿乇 。由十钉 螺寄生终末宿丰 N ? 类 动物 种 类 多样 ,活 动 区域 繁 杂 ,人 獒 L
难 以 控制 ,抑 制 中 『寄 主— — 钉 螺 的 繁 牛 便 口 J 成 了 血吸 虫病 防 治 的 有 效 对 策 。 钉 螺 具 有水
tema h mmaina i ltee dh s) n n i teitr daeh s l nma ( n o ta dsal h eme it o t a h s( n )
o mp ii“ h 。 ig。 【er g “ ego h 1 d v lp n f hb , 。h hn rh ie g d h rw‘ d e eo me t I
。d srb t。 s d a y gs al i otpos il ih w 。 Th iti u i n n m o n n is sn s b。w 。 u O s aIae1I e cab ladvg tn nc n io ste r tcl 1 n l r I n e yS l n e ea o o dt n,h y es i y . s nu O i a r t slcieo a i t Ac o d n e i c t nh bt s r i g t t —b e v a o h

血吸虫病防治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查螺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查螺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查螺工作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螺螨(主要是钉螺)是该病的中间宿主。

为了控制和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需要制定一项针对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的查螺工作方案。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方案:1. 建立钉螺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钉螺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对可能滋生钉螺的水源进行调查和检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钉螺的孳生繁殖。

2. 加强并普及钉螺防治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钉螺的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水源。

3. 加强钉螺综合治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钉螺综合治理。

采用物理方法,如清理和疏通水道、修复水源,以减少钉螺滋生的环境。

采用化学方法,如使用杀螺剂对疫区水源进行治理,以降低钉螺的密度。

采用生物方法,如引入天敌鱼类、桡足类动物等,对钉螺进行控制。

4. 定期监测治理效果:建立针对钉螺繁殖和扩散的定期监测机制,评估和监测治理效果。

定期对疫区进行检测,在发现钉螺密度上升或者治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展钉螺的防治工作。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交流经验和技术,加强对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控制的研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同时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而中间宿主之一就是钉螺。

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针对钉螺进行查螺工作,以防止血吸虫病的进一步扩散。

首先,钉螺孳生的环境调查和监测工作是防治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

定期对潜在的钉螺滋生水源,如湖泊、河流、池塘等进行调查和监测,掌握钉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

这些监测工作可以通过人工采集钉螺样本,或者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等,进行远程监测。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人类接触和感染风险
人类接触和感染风险
▪ 人类接触血吸虫的途径
1.接触含有血吸虫的水域,如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尤其在农 村地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农民更容易接触含有血吸虫 的水域。 2.接触被血吸虫污染的土壤,在农村地区,农民在进行耕作和 放牧时,可能会接触到被血吸虫卵污染的土壤。 3.食用含有血吸虫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这些植物可 能生长在含有血吸虫的水域中,如果未经加工直接食用,有可 能感染血吸虫。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
▪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概述
水体环境为血吸虫提供了生存条件,是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来源 。 水体中的血吸虫虫卵、幼虫及成虫均可感染人类和动物。
▪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水体类型与血吸虫感染风险密切相关,例如湖泊、河流和池塘 等水体类型均存在感染风险。 水温、水深、水质等水体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的存活及感染力产 生影响。 水生植物和底质也是影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因素。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 因素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血吸虫病概述 2.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3. 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 4. 钉螺在传播中的作用 5. 感染的动物宿主 6. 人类接触和感染风险 7. 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8. 控制和预防策略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血吸虫病概述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1.水体环境:水体中的血吸虫感染者可通过粪便、尿液、痰液等排泄物将血吸虫释放到环境中,造 成污染。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环境为血吸虫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增加了传播风险 。 2.土壤环境:土壤中的血吸虫卵可长期存活,成为感染源。在农村地区,因粪便、家畜排泄物处理 不当,造成土壤污染,增加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 3.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血吸虫病的传播有重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有 利于钉螺的繁殖和血吸虫的生活史,提高传播效率。

药物灭螺应用于大面积江滩控制血吸虫病意义分析

药物灭螺应用于大面积江滩控制血吸虫病意义分析

药物灭螺应用于大面积江滩控制血吸虫病意义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0T11:48:48.08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李霞光[导读] 对于大面积江滩钉螺采取药物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研究讨论,分析其临床意义。

岳阳县血防医院湖南岳阳 414100【摘要】目的对于大面积江滩钉螺采取药物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研究讨论,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血吸虫病防治中心研发出来的药物应用于试区江滩钉螺,分别对试区、对照区试点周边8岁以上人群行血吸虫病血清检查,统计患者血吸虫病病例情况,观察灭螺相应指标及相应螺情。

结果对于大面积的江滩螺情,灭螺病情有所降低,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降低,小白鼠感染率降低,且钉螺密度下降,P <0.05。

结论药物灭螺应用于大面积江滩控制血吸虫病,减少了江滩大面积钉螺的密度,有效控制了螺情及居民的血吸虫疾病,但不能解决大面积江滩螺情及疫情,灭螺后一年,江滩钉螺仍在影响当地地区的环境。

【关键词】药物灭螺;大面积江滩;血吸虫病;意义分析血吸虫病是动物、人均能被感染的寄生虫病,属于感染病,并且伴随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

其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但治愈性较高,能够引发患者发热、胸痛及咳嗽、包括胃肠道等症状。

近年来,对于江滩灭螺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处理;直接导致了江滩钉螺面积扩大、阳性螺面积扩大、血吸虫病感染恶劣等一系列问题[2]。

我国钉螺疫情严峻,属于血吸虫病重灾区。

对于长江中下游钉螺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研究发现,药物灭螺可以缓解螺情,降低大面积钉螺的密度,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江滩螺情采用药物灭螺的方式,研究药物灭螺应用于大面积江滩控制血吸虫病的意义并分析,试点为本地区4个大面积钉螺观测点,分为试区、对照区。

以下为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地属于血吸虫病较为严重的地区,累计情况为:钉螺面积180000m2。

且研究对象均是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我辖区内的4个监测点,每年对检测点的钉螺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周边社区中8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血吸虫病调查,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3]。

血防齐推进灭螺生态化

血防齐推进灭螺生态化

血防齐推进灭螺生态化血防齐推进灭螺生态化郭河镇地处排湖之滨,东荆河、通洲河逶迤其间,水系分布广泛,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疫区。

2007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血防工作会议“整县推进、综合治理”的精神,积极探索多方协同,整体推进,生态灭螺的新路子,通过全镇干部群众和血防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主要做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协同,形成合力全市血防工作会议以后,镇委、镇政府迅速行动,强化责任,把血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成立领导专班,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亲自挂帅,对全年血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部门通力合作,镇农委、血防站、水管所联合办公,形成整体推进格局,建立镇、片、村三级疫情报告制度;村组积极参与,制定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奖励方法,镇主要领导与各工作片、村〔场〕负责人签订血防工作责任状,8月2日成立了洲滩禁牧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责任范围和结账方法,将血防工作与单位领导年终考核挂钩,与村干部工资结算挂钩,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激发参与积极性。

二、防、查、治结合,整体推进1、提高血防意识,做好普查工作。

没有全体群众的广泛参与,血防灭螺的整体推进就是一句空话。

为此,我镇积极开展血防知识普及工作。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电视台滚动播放血防知识15天,播送宣传80天,在显眼地方书写血防标语280条,在易感地带设置警示牌81个,办流动宣传栏180期;强化学校教育,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组织教师开展血防知识培训两次,参模血防知识模具每校一次,组织10所学校学生上血防课,听课师生6241人次,将15000份宣传年画和自制的3000份血防知识问卷发放到每一位家长手中,形成了老师教育学生,学生催促家长,家长主动参与的良好格局。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群众的血防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明显增强。

2、夯实灭螺根底,做好疫情普查。

3至4月份,我们组织血防专业人员成立查螺专班,由各片主任牵头,采取“地毯式”抽查方法逐村、逐沟推进,特别对易感地带、毗邻延伸区域及学校周边渠进行详细调查。

生物生态灭螺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生物生态灭螺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果 稳定 , 一次 性投 入 较 大 , 合 理 的经 营 能取 得 良 但
好 的效益 , 已逐渐成 为 科学 有效 的灭 螺 方 向而被 广
大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笔者介绍 了生物生态灭螺 技术 的研究 与应 用 进 展 , 提 出建 议 和 展 望 , 并 以期 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
p o e t n o i l g c l n c l g c l c n q e f s a l o to ,wh c a lo b c m e t e ma n d r c i n r t c i f b o o i a d e o o i at h i u s o n i c n r l o a e ih h s a s e o h i ie to
摘 要 : 螺是 流行 中国 的 日本 血 吸 虫生 活史 中唯 一的 中间宿 主 , 钉 灭螺 能有 效减 少 血 吸 虫病 的 传 播 。 目前 , 于灭 螺技 术 的研 究取得 积极 进展 , 效 、 关 高 安全 、 保 的生物 生 态 防 治方 法是 今 后 环 的主 要方 向。笔者 综述 了钉螺 生 物 生 态 防治 技 术 的研 究 与 应用 进 展 , 出 了存 在 的 问题 和 不 指
灭 螺 和生物 生 态 灭 螺 。化 学灭 螺 是 利 用 对 钉 螺具
吸虫病传播环节多、 流行因素复杂、 重复感染严重 , 并受 自然 、 环境 、 社会 、 经济等多方面 因素影 响, 近 年来 部分 地 区疫 情 死 灰 复 燃 , 升 明显 , 国的 血 回 中 防工 作形 势仍 比较 严 峻 [。 3 ]
和 消灭钉螺 的主攻方 向之一 。
条 件 的影 响 ; 提 取 的代谢 产 物灭 螺 , 用 易受 遇光 、 高 温等 因素破 坏 而失效 [ , 8 目前 大 多数科 研成果 均 为 ] 实 验 室 内完 成 , 少 进 行 现 场 试 验 , 在难 于 应用 很 存

03钉螺与血吸虫病之间的关系

03钉螺与血吸虫病之间的关系

钉螺与血吸虫病之间的关系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极其严重,人畜共患,群众俗称“大肚子病”。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血吸虫病感染人数增多,疫情明显回升。

尤其是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以及我省部分地区。

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方针是“综合治理、科学防治”。

综合治理是指采取查治病人和病畜、查灭钉螺、个人防护、粪便管理、安全用水、健康教育等措施。

为什么在每年的春季要开展查灭钉螺,钉螺与血吸虫病之间究竟有关系?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人在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于数秒钟内穿过皮肤进入了人体。

经过约一个月,血吸虫卵随病人的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并在其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

尾蚴必须在有水的环境里才能从钉螺体内逸出,此时,如果人下水就有可能被血吸虫感染。

弄清了钉螺、尾蚴、水体与人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就不难懂得人与人接触是不会感染血吸虫病的道理。

钉螺是什么?钉螺为水陆两栖动物,主要孳生在土壤潮湿、杂草丛生的河、沟、渠、塘、田、滩等自然环境中,一只钉螺一年半后可繁殖到25万只。

其外壳呈圆锥形,有6—8个螺旋,右旋,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钉螺”。

从血吸虫的生活史来看,一条血吸虫毛蚴只要钻入钉螺体内,经过无性繁殖,就可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所以钉螺实际上是血吸虫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中转站”和“推进器”,医学上称为中间宿主。

在春季钉螺活动频繁,植被较少,易于发现,所以选择在每年的春季开展查灭钉螺,从而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目的。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一般来说,人们曾经到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螺地区)生产或生活,如防汛、游泳、捕鱼虾、打湖草、抢收作物等,如与水接触后数小时,出现皮疹,并有奇痒,三十天左右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就应警惕自己是否得了血吸虫病。

此时,应该到当地医院或血防部门进行检查。

临床上,主要与伤寒、疟疾、败血症、感冒等发热性疾病加以鉴别。

九查钉螺,消灭血吸虫

九查钉螺,消灭血吸虫
( 责任 编辑 / 楚 文) ( 电子邮 箱 :z0w O O @ 1 3Cr hu e 5 5 .O ) 6 n
式 的向前移 动 ,每个 人都 睁大 眼 睛一 步一 步地 仔
细寻找着非常细小的钉螺,不放过任何可疑环境,
大查 ,同类环 境专题查 ,消灭地 区轮换查 ,7月 1
日全 水面下有 白
色 点状 物做直 线来往 游动 ,即是毛 蚴。如 难 以分 清 便用 吸管将 毛 蚴吸 出在 显微 镜下 检验 。确定 了 毛 蚴后 ,便通 知患者 前 来治疗 。那 时血 防 员是一 员 多职 ,不仅 参加 查螺 、灭螺 ,还 要 负责 给患者
/ \
团目圈国 !
17 年 ,我 下放 农村 的第三 年 ,适逢 中央文 90 件转 发中央血 防领 导小组 “ 关于南方 十三省 、市 、 区 血 吸虫 病 防治 工作 的进展 情 况 报告 ” 的通知 , 毛泽东 特 意在通 知上 批示 :照 办。全 国各地 深 受 鼓舞 ,坚决 响应 “ 一定 要消 灭血 吸虫病 ” 的伟 大 号 召 ,由此出现 了男女老 少齐上阵 , 千军万马 “ 送 瘟 神 ” 的群 众 运

服药、 打针以及统计血防报表, 不能有一点点疏忽, 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在 农村 ,我 参 加血 防工 作整 整 7 ,亲历 了 年 血 防工 作的种种 艰辛 , 目睹了广大 干群 “ 送瘟 神”
手 拿着 小瓶 子 或纸袋 ,排成 长 长的一 排 ,拉 网
的豪情和干劲 ,不少动人情景至今难忘。
个 生 产 队都 拉 网
式 的过滤 检查 一
而在 水泵 旁 值 班 便 是我们 血 防员 的职 责 ,见 到地 块干 了就 要立 即 打水 。为 了防 止夜 晚打 瞌 睡误 事 ,我特 意 准备 了 清凉油 ,人 一发 困就赶 紧在 额头上抹点 清凉油 。 给血 吸虫 患者 治 病 是 血 防工 作 的 又一 重 点 , 中、晚期患者 都 有显 著症 状 ,关键 是对 早期 患者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感染:主要是避免接触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如不要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中游泳、洗衣、戏水等。

此外,在必须接触疫水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鞋、手套等。

2. 消灭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就能从根本上切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常用的灭螺方法有改变钉螺滋生环境、局部药物灭螺等。

3. 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加强粪便管理,能降低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

4. 个人防护:在流行区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长筒胶鞋、穿防护服等。

5. 健康教育: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 加强监测与疫情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防止血吸虫病的扩散和传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当地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现状来制定。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血吸虫病环境综合治理对钉螺消长变化的影响

血吸虫病环境综合治理对钉螺消长变化的影响

血吸虫病环境综合治理对钉螺消长变化的影响长江江滩是浦口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源地,历史上,受洪水的影响。

经常造成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

为消灭江滩钉螺,遏制血吸虫病流行,从1986年开始对江滩进行围垦种植、蓄水养殖、药物灭螺等综合治理措施,江滩钉螺面积逐年减少,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为评价综合治理效果,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对环境综合治理与钉螺消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概况浦口区江滩位于长江下游。

1984年调查,江滩钉螺面积1016.93万m2,钉螺平均密度5.08只/0.112,钉螺感染率2.11%。

24年来,经过对江滩全面综合治理,目前,有螺面积328.9万2,江滩活螺平均密度为0.015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

2方法2.1开挖鱼池:把50cm的有螺土埋在鱼池埂下,覆盖无螺土1m以上,加宽加高鱼池埂,每个鱼池100052,深1.5m。

2.2围垦种植:在秋冬季江滩芦苇收割后,用大马力拖拉机翻耕,第二年春栽种意大利杨树,并套种农作物。

2.3围网养殖:利用夹江大堤控制水位,进行低围高网养鱼。

2.4特殊环境药物处理:围垦、围养及种植后残存地带主要用药物灭螺。

3结果3.1对钉螺消长的影响:治理前后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见表1。

3.2不同环境感染性钉螺分布:感染性钉螺分布与人群居住点活动频繁有密切关系。

钉螺感染率以居民点附近较高,牲畜活动地、渔民常居地次之,一般滩涂最低,见表2。

4讨论结果显示,开挖鱼池效果最佳,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

同时也表明不同方法治理不同环境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与钉螺孳生环境改变有关。

现有的钉螺主要分布在芦苇滩、堤套等特殊环境中,由于其钉螺孳生环境复杂,近期内没有根本变化,还需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巩固防治效果。

感染性钉螺分布呈集中趋势,单元性很强。

治理前数据显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居民点附近,以100m内感染率最高,为一类地区:牲畜活动频繁地带、渔民常居地为二类地区;一般滩涂最低为三类地区。

对抗“瘟神”

对抗“瘟神”

对抗“瘟神”作者:韩志红闵彬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9年第4期血吸虫病历来被人们称为“瘟神”,几十年来人们都在积极消灭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通常采用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存在工程大、投资高、效果不理想且污染自然环境等弊端。

根据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生态规律,我们试图探索一种新的灭螺方法———“生态灭螺”。

一、实验过程许多植物对动物有毒杀作用,我们进行了不同植物的生态灭螺试验,试图探索一条生态灭螺的新途径。

请教本地血防站的工作人员后,我们得知有近40 种植物对钉螺的浸杀实验效果很好,该实验结果是“生态灭螺”课题第一阶段的成果。

那么,实验室内获得的成果能否在自然环境下产生显著的效果?根据第一阶段的实验数据,我们从疫区湖州(汨罗市磊石乡)直接采摘有刺激性气味和对动物有毒杀作用的部分植物鲜体,还购买了湖区生长的植物本体作为实验材料,做了三个准备实验。

1.气味刺激实验把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捣碎,围成直径4cm 的“C”形,将10 个健壮的钉螺放在其中心位置,观察钉螺的反应。

2.植物水溶液浸杀实验取1 份实验植物捣碎,用9 份湖水浸泡一天,提取浓度为10%的原溶液,再用湖水稀释成5%、1%、0.1%的水溶液。

选取健壮的钉螺,每10 个为一组,分别置于其中浸泡,每天观察一次。

本实验又分为单植物根、茎、叶、果分开溶液浸杀实验,单植物根、茎、叶、果混合浸液比例为1∶1)浸杀实验,多植物混合溶液(比例为1∶1)浸杀实验。

3.植物饵料毒杀实验取植物原水浸液1 份,牛奶9 份,浸透海绵,把10 个健壮的钉螺放在海绵上1 小时后取出洗净,放入垫有湿海绵的杯中,每隔12小时观察钉螺的反应。

通过上述三个准备实验,我们发现有23种植物对钉螺有抑杀作用,其中鱼腥草、车前草、马齿苋、鸢尾、樟树、枫树、夹竹桃、苦楝树等抑杀效果最好。

这就为“生态灭螺”课题第二阶段———用湿地植被抑杀钉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湿地植被抑杀钉螺实验我们在汨罗市磊石乡太平湖州选择了一块约280m2 的湿地作为实验区,靠近实验区的周边同面积区域作为对照区。

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

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

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
孙启祥;彭镇华;周金星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34)3
【摘要】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本文阐述了应用生态控制理论,建设抑螺防病林,开展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并从生态系统中各相关要素及其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机理,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

【总页数】4页(P338-341)
【关键词】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生态控制;钉螺;血吸虫;血吸虫病
【作者】孙启祥;彭镇华;周金星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7.28
【相关文献】
1.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抑螺防病机理 [J], 彭镇华
2.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生物材料的筛选及抑螺机理研究进展 [J], 孙启祥;彭镇华
3.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J], 费世民;周金星;张旭东;蒋俊明;陈秀明
4.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机理与营造技术 [J], 舒洪岚;楼浙辉
5.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抑螺机理的研究进展 [J], 张旭东;彭镇华;周金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3711(2009)0320052203钉螺生态因子研究以及生态灭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3杨 鹏1,董兴齐233(1.大理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云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0)关键词:钉螺;生态因子;生态控制;血吸虫中图分类号:R532.21;R-1文献标识码:A 血吸虫病是世界性寄生虫病。

中国是世界上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其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从交配、产卵、孵出幼螺至发育为成螺及成螺的生存,出现螺框密度、生殖率、成活率、扩散迁移等生态学特征,都同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

钉螺的生态学涉及生长繁殖、扩散活动、螺口动力学,以及钉螺的繁殖发育、生长规律、生存环境等。

其适生性受温度、水分、植被、光照及土壤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钉螺的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因子和生态控制,可以从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着手,基于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的科学认识,为抑螺、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1 影响钉螺的主要生态因子1.1 温度:温度是一种常见的、随处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没有一种生物能完全不受温度的影响[1]。

钉螺作为一种狭温动物,温度不仅直接影响钉螺的体温,而且还决定了钉螺的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寿命和分布;当然也可以间接地通过影响气流、降水,从而影响钉螺的生存条件。

1.1.1 温度对钉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由于各地的气候不同,钉螺交配的季节有所差别,气温15~20℃最适合钉螺交配, 30℃以上或10℃以下则不适宜[2]。

钉螺产卵最适宜温度为20~25℃[3],螺卵发育阈温度为11.79℃;高温临界温度为38.22℃;平均发育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7.76±198.95)日度和(236.02±68.20)日度[4];完成世代发育的平均历期(334.22.76±68.20)日度,平均积温为(5821.38±70.05)日度,平均有效积温为(3846.28±32.59)日度[5]。

螺卵发育以及幼螺孵化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水分和温度,温度在13~23℃时,随温度升高,孵出时问缩短;而只有在水中或潮湿的泥面上螺卵才能孵化[2]。

在正常情况下,幼螺孵出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交配约需2个半月,时间长短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但在长江洲滩地区淹水可促进营水生生活的幼螺的生长发育,以水淹第1月生长最快[6]。

1.1.2 温度对钉螺活动和寿命的影响:环境温度对钉螺的活动和寿命影响显著。

20~25℃为钉螺生活的适宜温度。

过高过低均不利于钉螺的活动。

在低温时,钉螺的起步较慢,而较高温度刺激时钉螺爬行加快[7]。

5℃时钉螺完全不舔食,高于30℃的温度对钉螺的舔食也不适宜,最适宜钉螺的舔食温度为10~20℃。

在自然环境中,钉螺活动一般在4~6月较多,7~8月活动显著减少,9~10月又增多,11月下旬以后开始减少。

在室温22.1℃条件下,钉螺的平均寿命为16.88月,最长的可达52.2月[8]。

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半数致死低温分别是-2.34℃和-2.72℃;半数致死高温分别是40.01℃和42.13℃[9,10]。

1.1.3 温度对钉螺的分布影响:我国有钉螺的地区平均气温都在14℃以上,或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大陆钉螺分布区域局限在北纬33.15℃,主要分布在南方的12个省、市、自治区;北方冬天的低温限制了钉螺历史上的北移,并形成了目前的自然分布相对局限的格局。

但随着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和社会因素(南水北调)变化的影响,钉螺的分布范围(适生区域)是否会发生改变,周晓农等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钉螺北移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加[5]。

梁幼生等认为可将我国大陆北纬35°23′以北地区列为钉螺非孳生地;35°23′~33°15′地区列为钉螺非适宜孳生地[11]。

1.2 水分:作为水陆两栖的钉螺,水是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钉螺与地面水的关系极为密切,钉螺的幼螺必须在水中生活,成螺也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比较湿润的地方,干燥环境中钉螺难以生存。

地面水的分布、土壤的保湿久暂以及pH值这些都对钉螺的分布有极大的影响。

泥土含水12%时,钉螺的活动差;含水30%时活动强,钉螺所需水的pH值以6.7~7.8为宜[12],其分布于地下水亦有关。

在同一流行区里高程低的地面水多、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钉螺密度往往亦高[13]。

我国北方除比较寒冷以外,雨量较少,地下水位较低,这也是不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的重要原因[7]。

然而并非降雨量丰富、地下水位浅就有利于钉螺的生长繁殖,比如水淹对钉螺的影响可表现为2种不同的结果:对成螺,是一种不利的生存条件,可导致其死亡,抑制其产卵等生殖功能;而对幼螺,则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自然淹水[6]。

1.3 植被:植被能提供钉螺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条件,而且可以避免强光线的直射。

因此,钉螺的分布与植被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植被的有无、多少及种类是决定钉螺分布的重要因素,钉螺分布的地点和密度与草量有显著关系。

蒋俊明等报道,仁寿山丘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活螺密度符合多项式方程:y=0.4758×3-6.8939×2+28.553x-22.179(r= 0.94,df=18,F=4.21,P=0.032);钉螺分布数量和草本群落盖3 33收稿日期:2009-01-05作者简介:杨鹏(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血吸虫流行病学通讯作者:董兴齐(1962-),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血吸虫流行病学、鼠疫流行病学,E-mail:Dongxq99@vi .度的关系符合方程:y=-0.5755×3+4.9455×2-9.98x+ 5.63(r=0.88,df=6,F=2.39,P=0.309)[14]。

在江、洲滩地区,芦苇滩地面腐植层较厚,钉螺密度最高,其次是草滩,再次是树林滩,已开垦的滩地钉螺密度极低[7]。

另外,植被种类也影响钉螺的分布,适宜钉螺孳生的地带为薹草、菊叶香菱菜群落带;枫杨、乌桕、益母草等植物对钉螺孳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

2 植物生态灭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生态控制理论是关于生态动力源驱动生态系统及其人为调控,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向进行的基本理论;强调在深入认识与研究生态动力学及其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达到提高生物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物、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6]。

生态灭螺的方法包括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使土壤干燥、食物减少;改变植被品种和结构;破坏钉螺的适宜环境,阻断钉螺迁移和抑制钉螺繁殖等,最终导致钉螺螺口数逐渐下降直至消亡[7]。

2.1 兴林抑螺: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光照等受植被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是钉螺的重要的生态因子。

在适宜的钉螺孳生地建立生态防病林可以有效改变原来适宜钉螺孳生的滩地生境。

吴立勋等对滩地杨树抑螺林钉螺密度、感染率、土壤水分含量等数据进行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钉螺密度降低、死亡率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杨树耗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水分含量降低,钉螺适宜的土壤条件消失,使得钉螺不能存活,死亡率猛增,钉螺感染率为零[17]。

另外,林地的其中一些为钉螺食物的植物种类不同程度地减少,造成钉螺食物资源,甚或是食物链减少,从而对钉螺孳生直接产生影响[15]。

兴林抑螺需与农业、水利、林业结合起来。

根据生态灭螺方法的不同,大体可划分4大类:一是结合生产的方法,二是结合水利工程的方法,三是结合农业工程的方法,四是结合林业工程的方法[7]。

这样,既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又可以达到抑螺、灭螺的目的。

兴林抑螺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投资大、耗时长,需要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2.2 植物的化学成分对钉螺的影响:有些植物的根、茎、叶的提取物有很好的杀螺效果。

自RG A rchibald(1933)第一次用Bal2 anites aegyp tiace的果实进行灭螺以来,至今已有1000余种植物用于灭螺试验[18]。

H Kl oos等在46种不同种类的具有中、高度杀螺潜能的商陆科植物中筛选出4种商陆科植物,因其灭螺效果好且对哺乳动物毒性低而建议用于灭螺[19]。

王万贤等用夹竹桃不同部位(新鲜根皮、茎皮、叶、花)新鲜材料制作0.10%水浸液处理钉螺,用夹竹桃不同部位的0.10%水浸液处理钉螺5d,均能达到100%的杀灭效果[20]。

I G Rao等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Azadirachta indica,A lliu m sativu m,Neriu m indicu m 几种植物灭螺剂的灭螺机理,观察到玛瑙螺神经组织中的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被明显抑制,这可能是直接导致玛瑙螺死亡的原因之一[21]。

大量的实验证明植物的化学成分杀螺非常显著。

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时,进行割除正联结草本物种,保留负联结的草本物种,可以使钉螺难以孳生繁衍。

但在自然环境中,很难达到杀螺植物成分的有效浓度,因此还需要更多地开展人工灭螺植物群落中钉螺消长规律的研究,从而将植物灭螺更好的应用于血吸虫病的防治中去。

植物灭螺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灭螺研究的热点,但灭螺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生态灭螺[22,23]。

与化学灭螺相比,生态灭螺费用较少,效果好,而且可以避免药物灭螺所引起的化学污染,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灭螺是当前国内外推荐的方法和和深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当前消灭钉螺最主要的措施和手段之一。

总之,对钉螺生态因子的研究以及生态灭螺的研究,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钉螺适宜的微环境,利用有些植物的灭螺作用,从而达到生态灭螺的目的。

参考文献:[1]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06.[2] 毛守白.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的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89,295,304.[3] 唐国柱,朱惠国.钉螺产卵与土壤水份的关系[A].见:何尚英.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1980~l985)[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198.[4] 洪青标,姜玉骥,杨坤,等.钉螺卵在恒温环境中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6):432-435.[5] 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等.自然环境中钉螺世代发育积温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15(4):269-271.[6] 郑英杰,钟久河,陈秀纶,等.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1):46-49.[7] 周晓农.实用钉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 蒋守富,路增印,蔡振荣.钉螺平均寿命的观察[A].见:何尚英.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1980~l985)[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203-204.[9] 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等.钉螺冬眠温度与越冬致死温度的测定[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3):192-195.[10]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等.钉螺越夏致死高温与夏蛰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15(1):24-26.[11]梁幼生,戴建荣,宋鸿焘,等.北移传代钉螺在北方生存的纵向观察及其对血吸虫的易感性[J].中国寄生虫稿防治杂志,2002,15(l):39-4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3版)[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13]陈兴保,吴观陵,孙新,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4]蒋俊明,何亚平,费世民,等.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数量与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4):33-39.[15]孙启祥,彭镇华,周金星.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338-341.[16]裴铁璠,金昌杰,关德新.生态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吴立勋,汤玉喜,吴敏,等.滩地钉螺种群消长与杨树人工林关系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6):5-9.(下转第55页)(6):435-437.[3]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等.重组GST-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13(2):82-85.[4] 俞丽玲,闻礼永.日本血吸虫抗原(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68:28-32. [5] Ruppel A,She YE,W ei DX,et al.Sera of Schistoso m a Ja2ponicum I nfected Patients Cr oss-react with D iagnostic31/31k Da Pr oteins of S.m ansoni[J].Clin Exp I m munol,1987,69:291-298.[6] 汪世平,曾宪芳,易新元.日本血吸虫31/32K Da抗原纯化及诊断应用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13(1):25-31.[7] 张顺科,易新元,舒新华,等.重组日本血吸虫成虫32K Da抗原用于疗效考核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1999,6(3):169-171.[8] 李华,易新元,曾宪芳,等.日本血吸虫成虫67K Da分子抗原的纯化及其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J].中国热带医学,2001,1(2):93-95.[9] 周晓红,陈晓光,戴琳,等.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38k Da分子D i p stick快速诊断模式的初步建立[J].热带医学杂志,2001,1(1):25-27.[10]周伟芳,林矫矫,朱传刚,等.用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诊断牛血吸虫病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08,38(6):489-493.[11]黄跃龙,易新元,罗香菊,等.重组Sj31-b的表达及其免疫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2,2(3):287-290.[12]陆珂,李浩,石耀军,等.应用LHD-Sj23和Sj CL基因重组抗原诊断水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3(1):1-4.[13]郑辉,吴斌,沈继龙.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研究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3):281-285.[14]胡薇,王兆军,武小文.日本血吸虫Sj p50重组蛋白用于免疫诊断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15(1):7-11.[15]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等.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日本血吸虫模拟抗原表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5):334-337.[16]Moser D,Doenhoff MJ,Klinkert MQ.A Stage-SpecificCalciu m-binding Pr otein Exp ressed in Eggs of Schistoso m a m ansoni[J].Mol B i oche m Parasit ol,1992,51(2):229-238.[17]Bennett MW,Caulfield JP.Specific B inding of Hu manLow-density L i pop r otein t o the Surface of Schist os omula of Schistoso m a m ansoni and I ngesti on by the Parasite[J].Am JPathol,1991,138(5):1173-1182.[18]Sorgho H,BahqatM,Poda JN,et al.Ser odiagnosis of Schis2toso m a m ansoni I nfecti on in an Ende m ic A rea of B urkinafaso:Perfor mance of Several I m munol ogical Tests with D if2 ferent Parasite Antigens[J].Acta Tr op,2005,93(2):169-180.(本文编辑:毕永江)(上接第47页)套的发放率;改善性病治疗环境,依托医疗单位性病门诊,确保对性服务工作者常规检查和正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