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曹禺 教学目标: 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曹禺

教学目标:

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特殊贡献。

知识点:

曹禺的创作历程、曹禺剧作的文学史(戏剧史)地位

重点难点:

1、曹禺主要戏剧作品的艺术风格

2、曹禺戏剧创作的发展变化

3、曹禺戏剧创作的独特贡献。

一、《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1,内容:“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

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繁漪与周萍。

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冲突;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即通过血缘关系与阶级矛盾的相互纠缠冲突,揭露了带封建根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其中激烈冲突的几组矛盾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

A、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但同时又是不曾相认的父子之间的矛盾。

B、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封建家长与渴望个性解放的女性的矛盾)

C、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

所有矛盾都集中于周朴园身上,周因此成为戏剧的焦点人物。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雷雨》的现实批判性。如作家所说:“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情节:“郁热”—“挣扎”—“残酷”—“悲悯”

《雷雨》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憧憬、困扰与恐惧。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戏剧“意象”的分析来完成。比如“郁热”、“挣扎”等等。人生的欲望与追求和人生不可知的命运之间的纠葛。

郁热:

首先是自然背景:蝉鸣、蛙噪、雷响等;

同时是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周冲、繁漪、周萍、四凤、鲁大海。——“雷雨式”的性格与情感。

挣扎:

周萍、繁漪。

残酷:

曹禺:“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悲悯:

大结局:“序幕”与“尾声”。

3,主题:命运

4,《雷雨》的结构艺术

戏剧的“锁闭式”结构的杰出范例。它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它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它的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一共八人;戏在现在的危机中开头,并以现在的情节为主,把过去的情节用回顾方式渐渐透露出来,推动剧情迅速向高潮发展。这样,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富有深度,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3、《雷雨》的人物分析

周朴园、繁漪、侍萍、鲁贵、周萍、周冲、四凤、鲁大海。

二、《日出》

1,从《雷雨》到《日出》

(1)曹禺戏剧审美目标的转移: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与常态,由“太像戏”转向简洁的世相勾勒,由回顾式的过去与现在“两种戏剧”的交织,转为由几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的结构方式。

(2) 主题的转变:由“家庭剧”转为关注社会,表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现实的抗争。

(3)从“人的挣扎”的困境到“人的被捉弄”的困境。

2,《日出》主题:“损不足以奉有余”。

“不足者”:翠喜,“小东西”、“黄省三”。

“有余者”:潘月亭等。

幕后力量:金八爷。

3,《日出》人物分析

陈白露

李石清

金八爷

三、《原野》

1,切入点

写作《原野》时曹禺戏剧审美目标出现了再一次转移,又从《日出》那样偏重社会悲剧

的揭示,回转到写人性的悲剧,其中有阶级的内容,但更为突出的是人情与人性的激烈搏斗。

情人之间极度的爱变形为痛苦与折磨。

焦母对儿子的强烈的爱,转变为对儿媳的强烈的嫉妒。同时带来媳妇金子的疯狂反击。

仇虎的复仇因为仇人的去世而变得没有目标,导致仇虎内心世界的严重失衡。

复仇的实现导致灵魂的分裂、人物的疯狂。

2,主题:“复仇”

仇虎——焦阎王

焦母——仇虎

外部的复仇行为与内在的灵魂自我挣扎。

四、《北京人》

1,《北京人》艺术追求:

“由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的转变,这是作家对生活哲理性认知的表现——“走向契诃夫”。

2,主题:文化的没落与人的“孤独”

该剧的主题为:对那种以没落的士大夫生活追求为特征的传统“北京文化”所进行的批判。对“人”(中国人)的发展变化的关注。

沉静的格调,以人的性格的细微刻画为作品的主要特色。生命状态的交叉与对比:如愫芳与曾文清、曾老太爷的对比,袁家与曾家的对比等等。三个不同时代北京人所代表的不同文化:过去,悠远的历史。现在,生活的荒谬。未来,新文化的希望。

3,主要人物性格:

曾文清、愫方;袁任敢与袁圆。

五、《家》的改编

1,小说《家》与曹禺改编的《家》主要区别:

情节重心的转移,由旧家庭罪恶的揭露,和觉慧的反抗为重心,转向对爱情(友情)生活的描写,和纯情美好的性格的展示。以及探索性“诗剧”的创作。

2,主要人物:

觉新、瑞珏、梅小姐、觉慧、鸣凤等——“青春的赞歌”。

六、曹禺剧作的命运

1、曹禺剧作的主要贡献:

曹禺对于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戏剧创作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

2、曹禺剧作的超前性。

3,曹禺剧作的时代命运:“骂杀”与“捧杀”。

思考:内蕴丰厚的作品在社会“接受”过程中可能被误读或排拒的复杂原因。

思考题:

(1)在<雷雨)序中,曹禺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看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你如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或指向)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

(2)《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3)比较评析蘩漪与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

(4)比较《雷雨》、《日出》与《北京人》的戏剧结构艺术。

参考资料:

刘西渭《雷雨》,《曹禺研究资料》上册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浙江文艺出版社

钱谷融:《你忘了你是怎样一个人啦》,《曹禺研究资料》上册

钱谷融:《谈谈<日出>中的陈白露》,《曹禺研究资料》下册

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1期

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3期

唐弢:《我爱<原野>》,《文艺报》1983年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