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2ab36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1.png)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在英国,茶文化尤其是红茶文化也是渊源颇深。
中国茶在向西方各国传播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只是传去了茶叶,而只有在英国真正形成了一种文化。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茶的种类相同点:中国与英国同样爱好红茶不同点:中国人除红茶外同样喜好:绿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英国人则偏重于喝红茶茶具相同点:喝茶时,都需要茶杯、茶壶茶勺等工具不同点:(1)材料中国,主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英国,茶具多用陶瓷做成也有金属制作的(2)茶具的花纹,造型中国,国壶花色多为中国式人物、树木花草或是无花纹,保持壶身的整洁,古朴每个朝代茶具的花纹又各有特色,古代茶具较为多见的有朵花纹,蕉叶纹,团菊纹,卷草纹,缠枝纹,折枝花纹等。
英国,茶具上面绘有精美的英国植物与花卉的图案,轻松、优雅;而且,英式茶具都是成套使用并镶有金边的杯组.喜好中国1.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清饮法):茶叶冲以煮沸,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2.求多种享受的饮茶习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
一般采用”调饮法”喝茶习俗相同点: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不同点: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
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
英国人喝下午茶与东方人品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是随意地吃些点心,而通常是搭配成套,包括一壶茶及一份点心,点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饼或是小蛋糕,各家餐厅点心的搭配有点不同。
中西茶文化对比
![中西茶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3ff458bec3a87c24128c405.png)
中 西 茶 文 化 比 较
• 中国茶文化简述 • 西方茶文化简述 • 中国与英国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是各国 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 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在汉语里,茶又称‚茗‛。 在中国,因地域和习惯的不同,喝茶的方式也不同。‛
景颇族喝烤茶
藏族人喝酥油茶
蒙古人喝奶茶
苗族喝打油茶 回族喝盖碗茶
英国茶文化简述
据Britain Today《今日英国》介绍:英国人每年要喝掉 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茶叶。
从东方到西方 1650年,荷兰商船将中国红茶首次引进欧洲. 十七世纪,英国伊丽莎白女皇一世成立的东印度 公司,直接从福建进口茶叶.由于厦门收购的武夷 红茶茶色浓深,故被称为Black Tea
物质文化
茶具 茶的历史发展 千姿百态的茶类 茶业科技
饮茶习俗
茶文化
制度文化
茶道茶艺 茶书茶画茶诗词 茶德
精神文化
茶道精神
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茶文化还有地域性、差异性、共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儒释道合一。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以道家的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思想来 提携;以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以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为 宗旨,中国茶文化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的一个文化体系。
英国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 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 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 水,喝完就丢弃 一般采用‛调饮法‛ 红茶加牛奶 红茶加柠檬片 红茶加糖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94458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f.png)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关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茶文化是一种文化元素,是产生于人们种植茶叶、饮茶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式,随着全球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如今茶文化已经在中西方各自形成了内容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介绍通过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从内到外的精神引领,通过开展茶文化教育,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
我国是茶叶产地,也是茶文化最早形成体系的国家。
而西方茶文化则是在全世界融合之后形成的,尽管其产生历史不同,但都各自形成了与茶相关的文化体系。
当前我们在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只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和途径,想要真正意义上做好文化教学,就必须深层次分析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别。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两者产生时代背景不同,融入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内容,形成了各种文化元素。
根据相关着作记载,我们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饮茶的习惯和历史。
而随着茶文化逐渐从贵族生活走向大众,在唐朝时期,饮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逐渐形成。
我国茶文化形成于封建时期,主要推崇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辅助结合的文化机制,而整个茶文化中也能明显地看到这一系列内容。
而西方茶文化则与其完全不同,我国茶叶传入西方,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全球贸易开展实现传播的,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同步,因此无论是早上茶,还是下午茶,都能看到西方茶文化的特色。
中西茶文化形成于不同时期,而且各种茶文化内都与其所处时代之间有着极大关联。
正是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特点和内涵的茶文化。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两者饮茶、品茶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人喝茶时,对冲泡水、茶具、茶道等,都有着一定要求,同时也可以很随意。
中国人饮茶,更多在于品。
这其中反映了一种态度、理念。
因此中国茶文化中,往往有着一种休闲、养生的认知含义。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a70304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9.png)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茶饮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在茶饮文化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口味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又逐渐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
本文将从茶饮的历史背景、饮用方式和茶文化习俗等方面探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一、茶饮的历史背景茶饮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惯。
茶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润五脏,除百病”。
而西方饮茶的历史相较于中国要较为晚起,17世纪才开始在欧洲逐渐流行。
西方人习惯将茶与社交、休闲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一种仪式和生活方式。
二、饮用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在饮用茶饮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将茶叶倒入如盖碗、盖杯等器皿中,注重茶叶的泡制和品鉴,强调茶香和茶叶的色泽。
而西方人习惯使用茶壶冲泡茶叶,并配以牛奶、柠檬或蜂蜜等调味品。
他们更注重茶的口感和色泽,倾向于较浓烈的口味。
三、茶文化习俗的差异茶文化习俗也是中西方茶饮文化的差异之一。
在中国,品茶是一种传统的饮食礼仪,人们喜欢边品茶边闲谈,把茶作为交流的媒介。
茶道、茶艺表演等形式在中国茶文化中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而在西方,虽然也有对茶的崇尚,但茶文化的习俗相对简单,主要是享受杯中茶的美味,减压和放松。
四、中西茶饮的融合尽管中西方在茶饮文化上存在差异,但在现代社会的交流与融合中,中西茶饮也逐渐实现了互相借鉴与融合。
中国茶在西方的流行,推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如近年来盛行的奶茶和冰淇淋茶饮等。
同时,西方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借鉴,提升了西方茶艺的发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西方审美理念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西方茶道。
五、结语茶饮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是在历史背景、饮用方式、茶文化习俗还是茶饮的融合上,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茶饮文化的交融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茶的机会。
通过欣赏和品味中西茶饮的差异和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互补之美。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345d53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4.png)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17世纪起,饮茶才成为欧洲贵族圈的风尚,之后西方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又传入中国,不同的文化在相互间影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一起来看看。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1、中西茶具各有讲究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有用于普洱茶的紫砂壶。
紫砂壶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要求茶叶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选择。
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2 、滤茶器是西方人饮茶必备良品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陈年普洱,需要用铁壶作为烧水工具,再将开水注入茶壶直至没过茶叶,倒出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注入开水静置直至泡开茶叶,方才取小杯品尝。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
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糟了。
3 、中国茶不需调味品在中国,饮茶是品其最纯正的茶香,没有在茶中加任何调味品的习惯。
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加入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避免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背面。
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
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
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的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的影响之深远。
红茶的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的“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aabf70e51e79b8969022671.png)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就是劳动生产物,就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就是茶与文化得有机融合,这包含与体现一定时期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在人类漫长得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得21世纪,茶文化更就是得到了空前得发展与进步、然而,各国得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1、中西方茶文化得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
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
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得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得独立战争。
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得影响之深远。
红茶得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得“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
红茶只以传统得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
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得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得饮茶习俗。
以英国为例。
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得声誉。
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得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她们得灵丹妙药与社交得风行饮料。
由于皇后得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得风尚。
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就是不可或缺得东西。
茶作为风靡世界得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得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得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67c48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8.png)
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既是品茶的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中国茶道和西方茶道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承,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茶具、礼仪等方面探讨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
一、历史渊源的差异中国茶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茶道在其中承载了这种思想,将茶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媒介。
而西方茶道则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从东方引进茶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品茶文化。
西方茶道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强调品味茶的乐趣。
因此,中国茶道和西方茶道在历史渊源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茶具的差异在中国茶道中,茶具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用来泡茶的工具,更被视为一种艺术品。
中国茶道中常用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这些茶具注重精致的制作工艺和纹饰,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茶壶通常是陶瓷或紫砂制成,既能保持水温,又能突出茶的香气。
而西方茶道的茶具则相对简洁,主要有茶壶、茶杯和茶托,注重的是茶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茶壶通常以瓷器或玻璃制成,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茶叶的变化。
三、礼仪的不同中国茶道注重礼仪,在茶道过程中,茶主人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仪式为客人泡茶,茶具的使用和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茶主人会用手指触碗,倒茶时先向长辈或客人斟茶,以示尊重。
而西方茶道则更注重简洁和舒适的体验,一般是自行泡茶或由服务员帮助泡茶,礼仪上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要求。
四、茶品的不同中国茶道中最常用的茶品是绿茶、红茶和花茶,茶叶的制作过程独特且味道独特。
中国人喜欢清淡的茶味,强调茶的韵味和香气。
而西方茶道则更多地注重茶的口感和色泽,他们追求浓厚的茶味和变化丰富的香气。
英式红茶和烟熏茶等是西方茶道中常见的茶品。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和西方茶道在历史背景、茶具、礼仪以及茶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茶道强调茶的文化内涵和仪式感,注重和谐、内敛的品茶方式;而西方茶道则更加着重于茶的品质和味道,追求直接的感官享受。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5eb9f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8.png)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茶的认知、制作方式、礼仪和习俗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综述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之处,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茶文化的影响。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采摘茶叶、制作茶饮。
中国茶文化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茶艺师通过独特的冲泡方式展示茶叶的优雅和品质。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15世纪后才开始引入茶叶,茶文化的发展相对较晚。
西方茶文化强调茶的社交和休闲功能,更注重茶叶的口感和添加剂的搭配。
二、茶的种类和品味中西方对茶的种类和品味有着不同的偏好。
中国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中国人喜欢以清淡的口感和茶叶本身的香气为主,注重茶叶的原汁原味。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注重茶的口感和口味的多样性。
他们常饮用加工糖和牛奶的红茶、奶茶和草药茶。
三、茶的制作与冲泡方式茶的制作和冲泡方式也是中西方茶文化的显著差异之一。
中国人重视茶的冲泡工艺,通过具体的步骤和时间控制来达到最佳的茶香和口感。
茶艺师的冲泡过程往往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
相比之下,西方茶的冲泡方式相对简单,更注重茶的便利性和速度。
西方人常使用茶袋或茶包来冲泡茶,这种方式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茶的礼仪和习俗茶的礼仪和习俗也是中西方茶文化的重要差异。
中国茶文化注重茶的礼仪,茶艺师会根据不同场合和人群的需求,展示不同的茶艺表演和冲泡方式。
中国人常用茶会、茶道、茶艺等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好意。
而西方茶文化更注重茶的社交和休闲功能,他们常在下午茶时间享用茶点和谈论各种话题。
中西方茶文化在茶的起源和发展、茶的种类和品味、茶的制作与冲泡方式、茶的礼仪和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东西方茶文化对比
![东西方茶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20298d5b8f67c1cfbd6b822.png)
“中正”的茶道精神。在茶桌上,无君臣,父子,师徒之差异,茶杯总是从左 传下去,而且要求茶水必须均匀,体现了追求中正的韩国茶道精神。 韩国自新罗善德女王时代(632-646)即自中国(唐朝)传入喝茶习俗,至新 罗时期兴德王三年(828),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国带回茶种子,朝廷下诏种植 于地理山,促成韩国本土茶叶发展及促进饮茶之风。 高丽时期(936-1392),是韩国饮茶的全盛时期,贵族及僧侣的生活中,茶 已不可或缺,民间饮茶风气亦相当普遍。当时全国有庆尚道6个茶区、全罗道 28个茶区等共计35个茶产地。当时的名茶有孺茶、龙团胜雪、雀舌茶、紫笋 茶、灵芽茶、露芽茶、脑原茶、9茶、蜡面茶等。王室在智异山花开洞(今庆 尚南道河东郡)设御茶园,面积广达四、五十里,此即为俗称的「花开茶所」, 所产茶叶滋味柔美浓稠有如孺儿吸吮的乳汁,所以称为「孺茶」。 李朝(1392-1910)取代高丽之后,强调伦理儒学,提倡朱子之学,佛教、神 仙思想及茶道等皆被排斥,于是茶荒。
沙漏
沙漏是一种传统 又优美的定时器, 可以帮助我们掌 握正确的冲泡时 间。充泡一杯红 茶,应放入一个 茶包或三公克茶 叶,注入150至 165毫升的滚水, 盖上壶盖,闷置 二至三分钟,取 出茶包或茶叶, 即得以享受好喝 的红茶。
滤杓
倒茶时,可将滤 杓置于茶杯上过 滤茶叶,优雅又 方便。
砂糖罐
和广口鲜奶瓶大小差不多的砂糖罐, 通常有盖子.在红茶内添加一匙砂 糖饮用,更能带来另一种风味。
下午茶的由来 十七世纪,英国有位安娜玛丽亚 女爵,每天下午她都会差遣女仆 为她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她经 常邀请友人参加,很快下午茶便 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
从贵族到平民 红茶传进欧洲时,由于是遥远东方来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911af2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e.png)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中西方茶文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主流文化等等原因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那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希望对您有用。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一、品饮方式的不同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圆、红枣。
加桔皮、薄荷的方式源自于中唐以前的煮茶法:从食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而饮。
而现在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
藏族的酥油茶就是在熬好的砖茶浓汤中加入盐、酥油、奶等制成;回族以茶叶、龙眼干和冰糖混合冲泡成的盖碗茶,俗称为“三香茶”,再加上葡萄干和杏干,通称为“五香茶”,如果再加上枸杞、花生仁和芝麻冲泡,则称为“八宝茶”。
另一类是汉族的“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沿袭着明清时的茶饮传统,以清饮雅赏的冲泡茶为主。
英国人最初饮用的也是绿茶,后来大都喝汤浓味醇、营养丰富的红茶,据说因为绿茶不易保存,而红茶是发酵程度为80% 以上的全发酵茶,不易霉变。
不过另一个更可信的原因则是绿茶性寒,红茶性暖,英伦三岛四面环海,终年阴冷潮湿,于是气候决定了人们的选择。
他们从印度、锡兰、肯尼亚等地进口红茶,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就象他们把来自赤道国家的苦咖啡改造成充满奶香味的甜咖啡一样,这与中国的口味已是南辕北辙。
此外,他们还在茶里加蜂蜜、肉桂、胡椒、威士忌、黄油、鸡蛋,以及一切他们想加入的东西,随心所欲的创造了许多口味。
用佛手柑油调制的格雷伯爵茶、阿萨姆红茶等少数品种,成为经典而独特的民族茶产品,享誉世界。
此外,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
袋装的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称为速溶茶。
连袋一起放进热水杯里,一小袋只泡一杯茶。
家用茶壶还有过滤杯,用开水冲下,过滤而出。
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
![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d53dfc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6.png)
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差异1中西茶具各有讲究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存有用作普洱茶的紫砂壶。
紫砂壶存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建议茶叶也具备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就是最出色的挑选。
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差异2滤茶器是西方人饮茶必备良品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说陈年普洱,须要用铁壶做为烧水工具,再将热水转化成茶壶直到没有过茶叶,好像出来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转化成热水静置直到拌成茶叶,方才挑小杯享用。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
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糟了。
差异3中国茶不须要调味品在中国,饮茶是品其最纯正的茶香,没有在茶中加任何调味品的习惯。
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加入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避免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背面。
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加“茶道”,而是重点阐释品茗艺术(茶艺)。
恰好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入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茶道。
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中日两国茶文化向相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人们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由将饮茶变为为佛门戒律。
“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茶文化界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
但是品茶本身却是很早就存在,并且在品茶过程中生发出茶道精神。
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茶艺与茶道无疑占据核心地位。
不过与脱胎于中国母体的日本茶道相比较,中国的茶道似乎显得薄弱些,这很让一些爱国心特重的国人觉得尴尬,尽管底气不足,还是要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辩解。
但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用不着回避,感情用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古代的中国人,最初就是把茶当做解热,消炎的“万能之药”饮用,当做一种蔬菜去食用的。
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对比
![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8e54188bb4cf7ec4bfed026.png)
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对比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1、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
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
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的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的影响之深远。
红茶的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的“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
红茶只以传统的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
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的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
以英国为例。
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的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他们的灵丹妙药和社交的风行饮料。
由于皇后的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的风尚。
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3acf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8.png)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引言: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起源与历史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记载,茶被视为一种药物和饮品。
而在西方,茶的起源相对较晚,直到16世纪才从中国传入欧洲。
最早的茶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后来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
二、茶的种类与制作方法中西方茶文化对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茶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种茶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品饮方式。
而在西方,茶的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有红茶、绿茶和花草茶等。
西方人一般将茶泡在热水中,饮用时加入糖或牛奶。
三、茶文化的社交与礼仪中西方茶文化在社交与礼仪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茶具有较高的礼仪性,茶艺表演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茶席上的主人会向客人献茶,表示尊敬和好客。
而在西方,茶的社交功能相对较弱,茶一般被视为一种饮料,人们在喝茶时更注重放松和享受。
四、茶文化的象征意义中西方茶文化在象征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文化象征,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具有清心、宁神的作用,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而在西方,茶的象征意义相对较弱,茶被视为一种普通的饮料,人们喝茶更多是为了解渴或享受。
五、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中西方茶文化在影响和传承方面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茶文化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茶文化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而在西方,茶文化的传承相对较弱,茶在西方国家的地位相对较低,人们更多地选择咖啡作为日常饮品。
结论: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可以看出中西方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开题报告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31e0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c.png)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开题报告一、引言茶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文化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其对两个文化体系的影响。
二、中西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1. 中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作为茶叶起源地,拥有悠久而丰富的茶叶种植和制作传统。
中国人对于茶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热爱,将其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唐代起,中国人开始将品饮茶叶视为一种仪式和艺术形式。
2. 西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相对于中国,西方对于茶叶起初并不熟悉。
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东印度公司将大量贸易品引入欧洲,特别是英国人开始饮用和传播这种新奇饮品。
随后,在英国贵族社会逐渐形成了热爱品饮红茶、进行下午茶的传统。
三、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1.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式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在中西方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为主,注重保持茶叶的原始风味和清香。
制作过程强调手工和传统工艺,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心打磨,以呈现茶叶最本真的品质。
而在西方,红茶成为主流,其制作过程更注重机械化和标准化,以满足大众的口味需求。
2.茶具和礼仪茶具和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茶具丰富多样,以盖碗、盖碗托盘等为主要器具,强调礼仪和仪式感。
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严谨的操作和优美的姿态使茶道成为一种视觉享受。
而在西方,茶具相对简单,瓷杯成为主要饮茶工具。
虽然也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但相较于我国茶文化,西方茶文化更加随意,没有明确的礼仪规定。
3.饮用习惯中西方在饮茶习惯上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茶文化强调慢慢品味,追求心灵与身体的平静与放松。
品茗时,人们细品茶香、回味甘甜,享受茶带给生活的美好。
而在西方,茶饮更多是在快节奏生活中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一杯咖啡或红茶成为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寻求片刻休息的良伴。
4.文化内涵茶文化在我国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33af2c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4.png)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并且将茶传播至全世界,尤其是在英美等国,茶得到了改良和发展,形成西方的茶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希望对您有用。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中国哲学源于农耕文明。
农时农耕尤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因而中国人视大自然为母亲,对其有一种天然的崇敬、依赖之情,更极为推崇汉代的儒学人家蕈仲舒提倡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
茶生于山川河流之中,中国人在发现利用的基础上,自然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赋予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中国茶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郁的山林气息。
绿茶在众多茶叶品种中最受人喜爱,原因就在于未发酵的绿茶一经冲泡,其形状、颜色、气味无不给人自然的气息,或看、或闻、或品,都令人仿佛置身于葱绿的自然一般心旷神恰。
紫砂茶具也在种类繁多的茶具中获得最多宠爱,是因为紫砂这一陶土精灵给人以质朴的泥土芬芳和无限的天地灵气。
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大都偏爱饮茶,雅兴来时,常邀三五好友,于松风竹林间煮茗论道。
数千年的文化熏陶,赋予了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等神韵。
一方斗室,一豆青灯,一杯香茗,常常使人气定神闲、物我两忘,得以感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境界。
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文明主张“天人两分”,视自身为探索者和研究者,试图通过掌握自然的奥秘来主宰自然。
具体而言,英国人喜好发酵过的红茶,还经常加入其他调料,制成奶茶方才饮用。
在茶具的选择上,英国人也没有一直沿用中国瓷器,而是创造性地将动物的骨灰加入到瓷土中进行烧制,制造出了饮茶用的骨瓷。
英国茶文化还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
比如,邀请别人来喝下午茶时,女主人们势必要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费尽心思做出美味的茶点,还要换上最得体的服饰,从而向客人展示自己以及家中最完美的一面,获得自我精神的满足。
此外,英国茶文化追求实用性。
相较于中国茶文化随时随地皆可饮茶的传统,英国人将茶与一日三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会在固定的饮茶时间才悠闲地喝杯茶,如传统茶、下午茶以及晚餐茶,体现了其严谨考究的文化特色。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结论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bec7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1.png)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结论
中西方茶文化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历史渊源:中西方的茶文化有不同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几千年的种植和饮用历史。
西方国家对于茶的了解相对较晚,直到16世纪才开始引入茶叶。
2. 饮用方式:中国茶文化注重泡茶和品茶,特别是功夫茶和茶道文化的发展。
而在西方,茶通常作为一种饮料被冲泡或者加入牛奶和糖来调味。
3. 茶具装饰:中国茶具十分讲究,以紫砂壶、茶杯等为代表,追求简洁、自然的美感。
而在西方,茶具更多地依赖于陶瓷和玻璃材料,并可能有更多的装饰元素。
4. 礼仪与礼节:中国茶文化强调茶艺的礼仪和独特的茶道仪式,例如烧水、冲泡、倒茶等步骤,注重沉静、内敛的氛围。
而在西方,茶的饮用更加随意和放松,不像中国那样有严格的礼仪要求。
5. 茶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被视为修身养性、表达情感的象征。
而在西方,茶可能更多地作为一种日常饮品,不具备同样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中西方茶文化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历史渊源、饮用方式、茶具装饰、礼仪与礼节以及茶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茶的认识和使用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cbf7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8.png)
一、中西方剑文化的定义
中西方剑文化在定义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剑文化主要围绕剑术、剑道和剑 礼展开,它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而在西方,剑文化则更 多地体现在骑士精神、荣誉和权力等方面,剑被视为一种高贵的武器和身份的象 征。
二、中西方剑文化的特点
1、剑器的长度和重量:中西方剑在长度和重量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剑一 般较短,重量较轻,更便于携带和使用,而西方剑则较长,重量较重,彰显出骑 士的威严和权力。
一、中西方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与 文化内涵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唐代以来,茶道、茶艺和茶文 化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被赋予了清雅、高洁、和谐等象 征意义。茶道精神也体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学派的哲学理念。
2、西方茶文化
西方的茶文化发展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后, 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在英国,下午茶文化逐渐兴起,并形成了独特的英式 风格。西方茶文化更多地强调实用性和物质享受,将茶与生活融为一体。
2、制造工艺:中西方剑的制造工艺也各具特色。中国剑以钢铁为主,注重 剑身的铸造和打磨,力求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而西方剑则多采用优质合金材料, 剑身坚硬,更注重剑的劈砍和突刺效果。
3、使用技巧:中西方剑的使用技巧也有所不同。中国剑注重灵巧和多变, 强调“以柔克刚”,而西方剑则更注重力量和速度,强调“以力制胜”。
四、结论与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以及交流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异同点以及相互影响。在未来发展中,中西方 茶文化将继续交流融合,互相促进发展。中国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的推 动其现代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西方国家也将进一步了解和接纳中国传统文化元 素,丰富本国茶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5143f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5.png)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茶是一种流行于世界各地的饮品,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却存在显著差异。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1.历史背景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其历史背景。
中文化的茶习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被视为精神和身体的滋养品。
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在东方贸易中,茶成为非常重要的商品并传播到西方国家。
2.品种和制作方法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其茶叶品种和制作方法上。
中国有着广泛的茶叶品种,例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和乌龙茶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制作茶的历程非常重要,具有仪式感。
茶叶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摘叶、萎凋、烘焙和包装等步骤。
与此相反,西方主要饮用红茶和绿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西方茶被冲泡,倾向于更加注重茶的口感和品质。
3.社交与礼仪中西方茶文化中的社交和礼仪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传统的茶艺表演和茶道是展示东方茶文化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人们用茶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手段,与朋友共同品茶,交谈和分享生活。
西方茶文化更加注重社交中的优雅和独特体验。
西方茶文化中的茶室和下午茶礼仪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其中包括糕点、小吃和优质的茶品。
4.茶道与品味中国的茶道强调的是茶的制作和品味过程。
中国人喝茶注重茶的品质和口感,茶具也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制作精美,并且与茶的种类和泡茶方法相匹配。
西方茶文化更加强调茶的口感和茶的香气。
西方人更常关注茶的品质和茶水的温度。
5.代表性茶种在中国,绿茶是最为代表性的茶种之一、绿茶口感清爽,容易入口。
而在西方,红茶是最具代表性的茶种。
红茶浓郁的口感和红褐色的茶水是西方茶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特点。
总结起来,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背景、茶叶品种和制作方法、社交与礼仪、茶道与品味以及代表性茶种等方面。
虽然茶是一种全球性的饮品,但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演变出独特而多样的方式。
中英茶文化对比
![中英茶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4b4f3d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a.png)
中英茶文化对比对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既是对茶的发展历史的记载和对茶文化的补充,也是中西方文化比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了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英茶文化对比,希望对您有用中英茶文化对比中英两国之间的茶具茶叶达到英国的同时,饮茶器具如瓷器茶壶、茶杯、茶叶罐子也随入口茶叶的船只来到英国。
这些外观美丽且存在异国情趣的器具,很快就吸引了贵族人士的眼光,他们从茶叶贸易商和瓷器商人那里把这些东西买回家,但是却是当做装潢品来用。
而其后英国也出现了本人烧制的陶瓷制品的茶壶,茶杯。
有的用金线描制,茶壶,茶杯上绘有英国特点的图案,显得异样的高贵华美。
用这种特制的茶壶泡上一杯茶,显得再文雅不外了。
而在同时期,我国的茶具多用紫砂制成的本质茶壶,是一种用朱泥货紫泥烧制而成,也有一种釉烧的陶器,呈褐色或黑褐色,状态各异,外形设计异常可人。
同时在中国的皇宫贵族也有一些颜色亮丽的陶瓷茶壶,上面有花鸟禽兽以及人物等精美形象。
而现在这些茶壶仍旧可以在各大博物馆,尤其是一些陶瓷博物馆内见到。
每一件都异常精巧。
在现代的中英两国,茶具并不太多的变更,英式的茶具大多以陶瓷为主,依然都显得无比优美。
而在中国既有陶瓷的茶具,同时也有玻璃,紫砂,等各式茶具。
茶叶的冲泡和口味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
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花茶等等,如若要分类,又有毛尖,铁观音,普洱等各种口味的茶叶。
自古代茶叶的冲泡方法,由原叶水煮泡茶,到茶叶中加各种调料,到当初干茶叶开水冲泡。
中国人最后的偏好却是品味茶叶的原汁滋味,即不在茶汤里面加牛奶,糖,肉桂等调料在里面。
而英国的茶叶固然最闻名的是英式红茶,然而英国却爱在泡的茶汤中加蜂蜜、肉桂、胡椒、威士忌、黄油、鸡蛋,以及所有他们想参加的货色,为所欲为的发明了很多口味。
用佛手柑油调制的格雷伯爵茶、阿萨姆红茶等少数种类,成为经典而奇特的民族茶产品,享誉世界。
此外,英国人对茶叶自身也进行了改革。
袋装的茶叶末取代了片片茶叶,称为速溶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 世纪,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西方茶文化的交融17 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
公元1637 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 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
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 年的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的影响之深远。
红茶的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的“功夫茶法” ,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
红茶只以传统的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
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的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
以英国为例。
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是英 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 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 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的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 门世家,成为他们的灵丹妙药和社交的风行饮料。
由于皇后的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的风尚。
18世纪,茶 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 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 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
在日本,茶不仅被视 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
而各个地区 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
不同的茶俗,反 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下 面选取了一些代表国家和地区,去领略同一片绿叶,被赋予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 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 “健 康之液,灵魂之饮。
”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的文化艺能一一茶道。
2、各国的茶文化 茶,作为的不同内涵。
第一站:美国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
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
这也就凸现出了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
青睐于喝速溶茶,夏季来一杯冰凉的冷饮茶,顿觉心中清凉,很是惬意。
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
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
遗憾的是,由于这茶以饮、以凉为主,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种品味、那种温馨、那种悠闲,喝茶的情调也大打折扣。
第二站:英国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
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
英国饮茶,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入皇家。
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而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
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
目前,英国人喝茶,多数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
倘有客人进门通常也只有在这时间段内才有用茶敬客之举。
他们特别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
因英国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进晚餐。
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惫饥饿之感。
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深得赞许。
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习,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
在英国的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红糖、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
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般只供应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会丰富。
第三站:法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靠大西洋。
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就立即引起法国人民的重视。
以后,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法国人民对”可爱的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使法国饮茶从皇室贵族和有闲阶层中,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法国人最爱饮的是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
饮红茶时,习惯于采用冲泡或烹煮法,类似英国人饮红茶习俗。
通常取一小撮红茶或一小包袋泡红茶放入杯内,冲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鲜鸡蛋,再加糖冲饮的;还有流行饮用瓶装茶水时加柠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还会在茶水中掺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凉的鸡尾酒饮用的。
法国人饮绿茶,要求绿茶必须是高品质的。
饮绿茶方式与西非饮绿茶方式一样,般要在茶汤中加入方糖和新鲜薄荷叶,做成甜蜜透香的清凉饮料饮用。
花茶,主要在法国的中国餐馆和旅法华人中供应。
其饮花茶的方式,与中国北方人饮花茶的方式相同,习惯于用茶壶加沸水冲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饮。
爱茶和香味的法国人,也对花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特别在一些法国青年人中,又对带有花香、果香和叶香的加香红茶发生兴趣,成为时尚。
沱茶主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因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国一些养生益寿者、特别是法国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每年从中国进口量达2000 吨,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种类。
第四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因此饮茶带有英国色彩,大多习惯于饮红茶,普遍爱好的是牛奶红茶。
一般早、中晚饭后各一次,有的甚至达到5次。
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即先将开水壶中水煮沸,尔后放上红茶,再烹煮3-5分钟,随即用过滤器滤去茶渣,然后将茶汤注入茶杯,再加上牛奶和糖调匀即饮,另外,也有少数不加牛奶而代之以柠檬片的,又叫柠檬红茶。
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以及靠近阿富汗边境的牧民,也有爱饮绿茶的。
饮绿茶时多配以白糖并加几粒小豆蔻,以增加清凉味。
巴基斯坦人待客多数习惯用牛奶红茶而且还伴有夹心饼干、蛋糕等点心,大有中国广州早茶盅两件之风味。
第五站:俄罗斯喝茶属于俄罗斯生活的一部份,俄罗斯人喜欢喝茶,但是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他们喜欢喝红茶,主要是红茶末。
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就是中国茶叶的最大买主,那时候中国茶叶的出口量百分之七十五都卖给沙皇时期的俄国。
莫斯科市中心中国城社区有十九世纪雕龙画栋的中国茶行,可见证当时双方茶叶贸易的兴盛。
为了喝茶,俄罗斯人家里都有个特殊的茶炊,它们称为「萨莫瓦尔」。
以前茶炊是铜制的,有点像台湾台电福利社东北火锅,中间是放木炭、冒烟的桶子,底下是放煮水的锅,唯一差别是俄罗斯茶炊有一个水龙头,水煮开后,就从小水龙头放水泡茶。
这种旧式茶炊只有在莫斯科跳蚤市场看得到。
现代「萨莫瓦尔」兼具传统与新潮,它外表漆得非常有斯拉夫民族的风味,也不用炭烧而用电加热,体积变小,而且用电烧水不会弄得乌烟濔漫。
主要是现在俄罗斯家里人口变少了,家庭人口少,因此不需要大容量的茶炊了。
俄罗斯人泡茶后,要用一个做成各种母鸡或俄罗斯大妈形状的套子罩在茶壶上,等茶泡开了往茶杯倒。
俄罗斯泡的茶特别浓。
所以他们先倒半杯浓茶,然后加热开水,再加两块方糖与柠檬片。
由于俄罗斯人喝茶程序非常复杂,俄国人对茶也比较讲究,不仅要有茶杯,还要有茶托,连用玻璃杯喝茶,也要把杯子放在金属套内。
俄罗斯人不仅饭后喝茶,他们平常也喝茶。
喝茶时配果酱、巧克力、饼干伊朗人,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不变的美丽风景。
国内大大 小小的茶室遍布各地,让人眼花缭乱。
长此以来,形成了 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茶文化。
一天十五六杯茶。
许多伊 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 五六杯是最起码的。
原因在于:伊朗禁酒,以茶代酒,能够 提神、健身、醒胃、清肠等等。
茶室,对于大部分伊朗人来说,是以茶会友的地方,也是谈生意的好场所。
几乎每间茶生意也就不知不觉地谈成了。
在伊朗北部大城大不里士 (Tabriz )有间桑葚茶室。
那是间别具风味的露天茶室,设伊朗人喝茶,有个很奇特的方式一一琥珀色的茶,盛在小巧 玲珑的玻璃杯子里,喝茶时,糖块不是放进茶里搅和的,而 是直接放入口中,再去啜茶。
伊朗的糖,呈现不规则的结晶体,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黄色,轻轻一咬, “卡卡”数声, 糖片分崩离析,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 内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
有些糖片还镶嵌着柠檬皮,一咬,满嘴生津,这时,已极的好味道,足以使头发“轰”的一声全都直直地立起来。
与蛋糕,与台湾茶食比较别有一番风味。
第六站:伊朗 室都出租水烟,握着水烟管咕嘟咕嘟地吸食的同时, 宀宀宗宗在成排桑葚树下。
那儿有一条奇怪的规矩: 男女必须分开坐。
赶紧将略带涩味的茶灌入口中 ,以舌尖略略搅和,那种甘醇般较为简陋的茶室,并不备有这些薄片糖晶,仅仅只供给一般化的方块白糖,伊朗人惯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着糖块,蘸了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
第七站:韩国韩国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从新囫时代开始就有茶文化,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礼“和、敬、俭、美”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
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
冠礼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
高丽五行茶礼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展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
唐代陆羽著有《茶经》,被人称为茶圣,茶神。
韩国则把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炎帝神家找称作茶圣,古代传说中神家日遇七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发现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丽五行茶是韩国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出来的一种献茶仪式,是高丽茶礼中的功德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