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编录的常识

合集下载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描述范文一、基本信息。

今天在[具体地点]对玄武岩心进行编录,这钻取玄武岩心的钻孔编号是[钻孔编号],钻孔深度从[起始深度]到[终止深度],就像探索地球内部的一个小通道一样。

二、岩心外观。

刚看到这玄武岩心,第一感觉就是它长得特别敦实。

颜色嘛,整体是那种暗黑色,就像黑夜中的一块沉默的巨石被缩小放在这儿了。

仔细瞧,在黑色中还夹杂着一些灰色的斑点和条纹,像是大自然这个大画家随意泼洒上去的颜料,又像是玄武岩在漫长岁月里经历了各种奇妙事情后留下的痕迹。

它的表面摸起来挺粗糙的,不像那些光滑的石头,这种粗糙感就像是它在向你诉说着曾经在地底下遭受的压力和摩擦。

而且呀,这岩心不是那种均匀的圆柱体,有的地方稍微鼓出来一点,有的地方又凹进去一些,感觉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不规则艺术品。

三、岩石结构。

玄武岩嘛,典型的斑状结构。

那些大一点的晶体就像镶嵌在岩石里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当然不是真的宝石那么闪啦,就是一种感觉)。

这些大晶体叫做斑晶,主要是斜长石,就像一个个小柱子站在那里。

而周围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晶体呢,就像是一群小弟簇拥着大哥,它们构成了基质。

这基质就像胶水一样把斑晶都黏合在一起,形成了这坚实的玄武岩。

从岩石的构造来看呢,这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

密密麻麻的气孔就像蜂窝一样,不过这蜂窝可没有蜂蜜哦。

这些气孔大小不一,大的气孔能有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小的气孔就像针眼似的。

我想这气孔肯定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里面的气体跑出去留下的,就像火山打了个饱嗝儿,然后留下了这些有趣的痕迹。

四、节理和裂隙。

在岩心上可以明显看到一些节理和裂隙。

节理就像岩石内部的小裂痕,它们有的是平行排列的,就像火车轨道一样笔直;有的呢,又交错在一起,像个蜘蛛网。

裂隙就相对更宽一点,感觉像是岩石受了比较大的力之后裂开的。

这些节理和裂隙可能会影响到岩石的强度,就像一个人的骨头有了裂缝,力量就没那么强大了。

不过呢,也正是这些节理和裂隙,让玄武岩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和沧桑感。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

玄武岩心野外编录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天气:[天气状况]地点:[详细地点]一、前言。

今天就像去探寻地球秘密宝藏的冒险家一样,来对玄武岩心进行编录啦。

这玄武岩心可就像地球深处寄来的神秘信件,等着我这个小小“地质侦探”去解读呢。

二、岩心外观。

刚看到玄武岩心,就感觉它像是一块来自外星的神秘石头(当然这只是开个小玩笑啦)。

整体颜色呢,是那种深沉的黑色,就像黑夜的颜色都被它给吸收了一样。

不过仔细看,还夹杂着一些灰色的纹理,就像是黑色画布上随意画的几笔灰色线条,又有点像乌云在黑夜中悄悄飘过留下的痕迹。

岩心的表面摸起来有点粗糙,就像我爷爷用了很久的磨刀石一样。

有一些小颗粒凸起来,我猜这些小颗粒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地下可是相当有个性的,坚决不跟周围的岩石融合得那么完美,非要凸显自己。

这岩心的直径大概有[X]厘米,粗细比较均匀,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不过偶尔也有一点点小鼓包或者小凹陷,就像它在成长过程中调皮了一下。

三、结构特征。

1. 矿物组成。

拿着放大镜仔细瞧,能看到里面有闪闪发光的矿物。

那些斜长石就像一群小小的白色精灵,不规则地分布在岩心里。

它们的晶体形状有棱有角的,像是被精心切割过的小钻石(当然没钻石那么闪亮啦)。

橄榄石呢,颜色是那种淡淡的黄绿色,像一颗颗小宝石,不过它们的数量没有斜长石那么多,就像是少数派的小贵族,躲在斜长石中间,低调又神秘。

还有一些辉石,黑褐色的,感觉像是岩心中的硬汉,默默地支撑着整个岩心的结构。

2. 气孔构造。

这玄武岩心的气孔可真是有趣。

大大小小的气孔就像蜂窝一样,不过这个蜂窝可没有蜂蜜。

大的气孔有我的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小的就像针眼一样。

我想啊,这些气孔可能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那些气体着急往外跑,结果就留下了这些小坑坑洼洼的痕迹。

就好像是岩浆在做火山喷发的“运动”时,大口喘气留下的证据呢。

而且这些气孔的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像一群小伙伴在开小会;有的地方又稀稀拉拉的,像是几个落单的小可怜。

第四纪地质岩芯编录技术交流

第四纪地质岩芯编录技术交流

三、地质编录
4、沉积物的构造 常见的流动成因构造
粒序层理(递变层理):从层的底部至顶部,粒 度由粗逐渐变细者称为正粒序,若由细逐渐变粗 称为逆粒序。
正粒序
三、地质编录
4、沉积物的构造 常见的流动成因构造
水平层理: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 或断续。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层,细层的侧向延伸较差。
许多遗迹化石分布对岩相分析和古生态的研究, 甚至对小区域内的地层划分对比都有一定的意义。
动物潜穴
属于潮上带的芦苇植物根管
三、地质编录
6、地层划分 (1)层厚大于0.2m必须单独划为一层;层厚小于0.2m 的特殊土层宜单独分层描述,如淤泥夹层等。 (2)对同一地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 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宜定为“互层”; 厚度比为1/10-1/3,宜定为“夹层”; 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3)地层厚度>1m,定义为“块状”或“巨厚层状”;
三、地质编录
4、沉积物的构造 常见的流动成因构造
波状层理:层内的细层 成连续的波状;如细层 不连续,则成为断续的 波状层理。
三、地质编录
4、沉积物的构造 常见的流动成因构造
交错层理:在层系的内部由一组倾斜的细层与层 面或层系界面相交,又称为斜层理。通常分为板 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 状交错层理。
14 C、光释光、古地磁、磁化率、 孢粉、微体、重砂、地球化学、粒度 、易溶盐、同位素、原状样等。
孢粉含量较多的地层
孢粉含量较低的地层
五、岩芯保存
将样品采集后的岩芯或另外一半岩芯放置于 岩芯管中,按岩芯次序放置好深度标识、回次标 识(用塑料袋包好),用胶带包裹严密,存放于 指定位置。

《钻孔岩心编录》课件

《钻孔岩心编录》课件
数据编录
整理岩心采集和处理的数据信息,并 进行记录和存储。
钻孔岩心的采集
1 采集设备和方法
使用岩心钻铤、取心管等工具,进行地下岩石样本的精确采集。
2 采集记录的基本要求
准确记录岩心采集位置、长度、取心率等关键信息。
3 注意事项
在采集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污染和保护岩心样品。
钻孔岩心的处理
1 岩心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钻孔岩心编录》PPT课 件
钻孔岩心编录的PPT课件将为您详细介绍钻孔岩心的概念、编录流程和采集 处理等关键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钻孔岩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钻孔岩心的简介
1 什么是钻孔岩心?
钻孔岩心是通过钻井施工获得的地下岩石样品,用于研究地质构造和资源勘探。
2 编录的目的和意义
钻孔岩心编录是将采集的岩心数据整理记录,为科研和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包括岩心采集&处理记录、地层描述、地质特征和实验结果等。
2 编录的格式和规范
采用数字编号、统一标准的文字描述和表格排版。
3 编录的存储和共享
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便于共享和后续科研使用。
结语
1 钻孔岩心编录的意
义和应用
钻孔岩心编录为地质研 究和工程勘探提性 3 展望和展示
深入学习和研究地质学 知识,提升科研和实践 能力。
期待更多地质工作者利 用编录成果进行展示和 交流。
2 切片和打薄处理
将岩心样品制备成统一尺寸的柱状样本, 并进行保存和归档。
通过切割和打薄技术制备岩心薄片,便于 观测和描述。
3 岩心薄片的观测和描述
4 数据处理和传输
利用显微镜观测岩心薄片,描述岩石组成、 结构和性质。
对岩心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并通过传 输工具进行共享与交流。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图 VI-2 岩心量角器及其操作示意图 2、计算法 如图 6-3 所示,岩心是圆柱体,任意倾角的平面与其交切,得到的切面为椭圆。 椭圆的长、短轴分别为 d1 和 d2。轴心夹角是椭圆长轴与岩心轴 d1 在夹角 d, 有 (VI—8) 由于岩心轴长度 d 等于椭圆短轴长度 d2,于是得 (VI—9)
(0<α<π)(VI—10)
分层 岩心 长(m)
分层 采取 率(%)
轴心 夹角
钻孔 柱状 图 1: 100
岩性
自 3
至 4
计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一、目的 明确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地质编录方法, 特别要掌握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二、方法原理 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 L,机台高度为 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 c,则本回次孔深 H2 H 2= L - P – c 本回次进尺 L1 为本回次孔深 H1 与上一回次孔深 H2 之差 L1 = H1 - H2 (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 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 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 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 (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 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
图 VI-3 计算法示意图 (六)填写钻孔野外记录表 钻孔野外记录表是最原始的钻孔编录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各钻进回次的进尺 及其岩矿心采取率;换层孔深;按分层记录的岩性及其采集标本的编号;岩石 硬度等级;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主要有钻孔水位及耗水量的记录和钻进中发现 的孔内情况,如泛水、漏水、掉块等的记录。 (七)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 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是随钻探进行获得了新地质资料而修改钻孔地质设计的工 作。地质编录人员应及时地修改以利于更好地指导钻探施工。 (八)检查孔深验证、孔斜测量、简易水文观测 按设计要求检查孔深验证、孔斜测量、简易水文观测等工作。 丈量钻具验证孔深的工作,应按一定深度及时进行,特别是在见到矿体和重要 标志层和下套管前后。孔深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误差小于此数可直接修正记 录孔深;小于大于此数则应进行合理平差。 地质编录人员要注意检查钻孔施工是否根据设计要求及时地进行孔斜测量以及 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孔斜超过了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斜的措施 并在以后的施工中采取防斜措施。 简易水文观测的目的是获取划分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位置、厚度等资料,并 初步了解含水层的水位。在钻孔地质设计中规定要进行简易水文观测的钻孔不 能用泥浆钻进。钻探地质编录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看钻探原始班报表中是否对简 易水文观测的内容作全面、认真的填写;特别是所记录的静止水位是否真的是 在水位静止时所作的记录。

岩芯的地质编录与取样精讲ppt课件

岩芯的地质编录与取样精讲ppt课件

可编辑ppt
19
××钻孔岩芯涂片鉴定记录卡片
钻孔岩芯 涂片鉴定 记录卡片
钻孔编号
深度
涂片编号
颗粒与基质组分的比例关系
项 目①
颗粒结构参数
矿物组分目估含量
常见轻矿物颗粒:
常见重矿物颗粒:
颗 碳酸盐矿物:
为了规范涂
粒 自生矿物: 与 有指相意义矿物:
片鉴定内容, 基 岩屑 质 生物组分
设计了这个 组
黏土矿物
可编辑ppt
15
提供几点我们如何处理曽经遇到过的问
题供大家参考: i)保持刀刃的锋利和刀的
正、背面清洁光滑,以免带起表面的泥; ii)
对于流塑状态的岩芯,应当自然风干至软塑
状态时再予修平, iii)遇到贝壳、砾石、结
核等大颗粒物质时,必须避开,必要时先将
表面大颗粒物取出,待岩芯修平后再置放于
原位。 iv)修平岩芯应该沿层理方向修整,
取样位置(××m-××m)
)我们记录的样品位置是该样品在岩芯管中实际测到的位置,而不是换算后的深度。这样做避
免了在取样过程中花时间做换算工作。多种样品在取样现场由不同的取样人员各自换算既耽误
时间又容易出错,而在以后可统编一辑换p算pt可以减少错误。
11
二.岩芯地质编录、观察、 描述和取样流程
处理岩芯是最重要的地质观察研
注意并描述沉积物的颜色变化,在一个 层中,沉积物的颜色可以是均一的,陆 架区的沉积物大多数颜色是不均一的, 如斑杂色、条带状、渐变的等,它常常 代表了沉积环境多变;颜色的突变也常 代表沉积环境的突变。
可编辑ppt
26
沉积物岩性,定名及其变化
❖建议采用Fork、Andrews 和Lewis(1970)提 出的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案。描述岩芯时采用目 测定名,该分类毋需三组分的精确含量,只要 泥/砂和粉砂/黏土的比率即可定名,这最适 合目测定名,应用十分方便。应用涂片鉴定和 粒度分析结果校正。

岩土工程勘察之岩心编录介绍课件

岩土工程勘察之岩心编录介绍课件

工程地质条件,如
稳定性、适宜性等。
岩心的定义和分类
岩心:从地下钻探 中取出的岩石样本, 用于研究地质构造 和矿产资源。
分类:根据岩石类 型和成因,岩心可 分为火成岩、沉积 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由地壳内 部的岩浆冷却凝固 而成,如玄武岩、 花岗岩等。
沉积岩:由地壳表 面的岩石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和 压实而成,如砂岩、 泥岩等。
演讲人
目录
0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02. 岩心编录的基本概念 03. 岩心编录的方法和步骤 04. 岩心编录的应用和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01
岩土工程勘察 是工程建设的 基础,直接影 响到工程的质 量和安全。
02
岩土工程勘察 可以提供地质 资料,为工程 设计和施工提 供依据。
03
岩土工程勘 察可以预测 地质灾害, 减少工程风 险。
析和报告撰写
06
质量控制:确保 岩心编录的质量, 提高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
岩心编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岩心编录是岩土工
程勘察的重要环节,
用于分析地质条件、 地下水状况等。
1
4 岩心编录在环境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也有广泛应用,为保 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
依据。
岩心编录可以帮助
工程师判断地质构
2
造、岩石性质,为
岩心编录在勘察中的作用
提供地质信息:岩心 编录可以提供岩土层 的地质信息,如岩石
类型、岩性、结构、 1
构造等。
指导工程设计:岩心 4
编录可以为工程设计 提供依据,如地基处
理、边坡稳定等。
确定岩土性质:岩心
编录可以帮助确定岩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编录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编录

一、一般方法及要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岩心岩性的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岩心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裂隙发育的密度、裂隙面的宽度等,对岩心的完整性要统计RQD。

1、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cm的为长柱状,10-20cm的为短柱状,小于10cm的为扁柱状,大于5cm的为块状,2-5cm的为碎块状,小于2cm的为碎屑状、粉末状。

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木契块状、棱块状、团块状等。

2、岩心坚硬程度的描述: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溃性等特殊性质的描述。

根据RQD值划分岩石质量RQD(%)=Lp/Lt×100式中:Lp—某岩组大于10cm完整岩心长度之和,单位m;Lt—某岩组钻探总进尺,单位m;注:小于10cm岩心为钻进过程中机械破碎,则上、下对接,其长度大于10cm 时应参与计算;当钻头内径小于54.1mm时,RQD值作适当降低,根据经验降20~50%。

工程地质应着重对破碎带、裂隙密集带、风化带、轻弱夹层、岩溶发育带、蚀变带的发育特征,矿层顶、底板岩层的稳固性等进行描述。

岩石刀刻硬度的鉴定:很软级:刀可划入深度大于1mm至能用刀尖插入,用手指可弄碎,属软弱层。

软级:刀可划入深度大于0.2-0.5mm。

用手指较费力才可弄碎,或仅能掰成小块;硬级:用刀在岩石边缘可切成小片;很硬级:刀可划出条痕,敲击时有清脆的声音。

岩石坚硬程度的确定见下表: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对半成岩可不做风化程度的划分。

按节理裂隙间距发育程度分级按节理裂隙的裂隙率的发育程度分级按节理裂隙的开口宽度的发育程度分级含水岩组:是指含水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岩层,归为同一含水岩组,多属于含水岩层的集合体,反映了地下水赋存的空间条件。

富水性:是指含水层的出水能力,一般以规定统一口径井孔的最大涌水量表示,它是衡量地下水开采时,含水层出水量的标志。

富水性的圈定:根据构造、岩性、地貌等主要因素来圈定。

岩心编录

岩心编录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岩心编录流程
Flow chart of core documentation of CCSD
井场Drilling site
现场实验室Field Lab
岩心编录室全景
岩心表面图像扫描系统
岩心表面图像扫描系统是一种对岩心表面进行图像线扫描的系统,由德国研制开发,该仪器每次扫描的岩心最长为1.10米,除了图像资料外,与该段岩心有关的长度、深度、岩心块编号均同时录入并保存于DIS数据库系统。
薄片制作
制作流程:
1.用SPQJ-300切片机将岩心切成长50mm、宽25mm、厚4-5mm的岩片;
2.用SMS-250磨片机粗磨,并修整边缘;
3.用250型单盘磨片机细磨;
4.先用环氧树脂胶和三乙醇胺调胶,两者比例为10:1,接着煮胶;
5.粘片;
6.把粘好的薄片放进202-OA型数显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60℃-70℃温度下,烘干4-5小时;
岩心编录geological documentation of drill core
主要任务
(1)岩石编录:岩石编录的目的是最大可能的提取岩心中的岩石信息,结合岩石物性、测井、地球物理及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树立岩心剖面柱。根据规则,岩石编录包括对岩心划分岩性单元,观察和描述不同岩性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各种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含量。
工作流程
从井场运回岩心,用清水清洗后晾干;在岩心槽中对岩心块进行仔细的对接,柱上下方向正确时,红线在右侧。对大于5 cm的每个岩心块涂以白色油漆,在其上编写岩心块号码。基本的编号原则是箱号回次号岩心块号(如B32R28P2c)。统计每个岩心块相对于本回次顶部的距离和岩心块的长度,并对岩心块在岩心箱内的位置和轮廓进行勾画。岩心箱顶底深度、岩心扫描图象的顶底深度和岩性单元深度均由校正后的回次顶部深度加岩心长度求得。岩心回次顶部深度的校正是按下述方法进行的:对于采取率小于100%的岩心其顶部深度等于该回次的起始钻进深度,当岩心采取率大于100%时,将大于本回次进尺的多余岩心部分上推,即岩心顶部的深度变浅,如果该回次岩心上推的部分大于上部回次空余部分或上一回次没有空余,则上一回次岩心继续上推,直到最后的某一回次能够容纳下部回次岩心为止。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x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x
第8页/共28页
第9页/共28页
(2)回次采取率计算 第10页/共28页
(3)记录分层数据 某一回次内换层时,需要测量该回次中上层岩心长度。其方法
是找到回次中的换层界面,并测量该回次中岩层分界面以上提取 的岩心长度
第11页/共28页
(4)换层孔深计算 •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
• 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
第19页/共28页
第20页/共28页
(7)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需要计算的数据: a)岩芯采取率
• 岩芯采取率有两种,即分层采取率和回次采取率 • 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分层进尺×100% •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b)换层孔深计算
空间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
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
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第化18石页产/共出28层页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
3.残留岩心的处理 •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
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第6页/共28页
4.岩矿芯编号 •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
矿心上。 •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

工程地质岩芯编录1 工程地质岩性描述的内容地层岩性描述是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内容,是查明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也是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对地层岩性的描述。

为了建立描述上的共同语言,正确反映各种岩层的特性,特提出本内容,以供参考:岩石的描述一般应包括地质年代、岩石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芯完整程度、坚硬程度。

除此以外,对各类不同的岩层,还应有下列不同的描述重点:1.1 沉积岩类对碎屑岩类应描述:颗粒的大小、形状、成份、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质的化学成份,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如波痕、泥裂等)和结核等。

对泥质岩类应描述物质成份,结构层面软化、泥化和崩解特性等。

对化学和生物岩类应描述化学成份,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竹叶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虎斑状构造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与岩溶现象等。

☆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a.基底式胶结b.孔隙式胶结c.接触式胶结☆沉积岩的构造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平行的、斜层的及交错的,另外还有波状的;按层厚则分为巨厚层(h>1m)、厚层( 0.5m < h ≤ 1m )、中厚层( 0.1m < h ≤ 0.5m )、薄层( 0.01m < h ≤ 0.1m )、微层(页片理)(0.001m<h≤0.01m)、显微层(h<0.001m)。

☆层面构造:主要有波痕、泥裂等。

a.波痕——在尚未固结的沉积层面上,由于流水、风或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波状起伏的表面,经成岩作用后被保存下来。

b.泥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干涸时,经脱水收缩干裂而形成的裂缝。

☆结核——指在成分、颜色、结构等方面与周围沉积岩具有明显区别的矿物集合体。

有球形、椭球形、透明状以及不规则状等。

☆沉积岩按胶结物分为:硅质、铁质、钙质及泥质等。

硅质-强度高,铁质-易氧化,钙质-易溶解,泥质-易软化。

岩心编录的常识

岩心编录的常识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钻孔岩心编录(全)

钻孔岩心编录(全)

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
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15回次,有10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
号为

回次
块次
总块数
整理检查岩矿心, 进行岩心编号
对长度较长的矿心,不方 便采样,应加编岩心号。
汇报纲要
编录准备工作 1 地质描述记录 6
布样 5
01 钻孔地质编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CONTENTS
汇报纲要
1 WORKREVIEW 编录准备工作
4
FUTUREOUTLOOK
观察分层
2
UNDERWORK
整理检查岩矿心, 进行岩心编号
5 UNDERWORK 布样
3
WORKHARVEST
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6 WORKHARVEST 地质描述记录
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业务准备 1了解矿区的基本地质情
况,如地层、岩石、矿产、 构造、岩矿石特征及岩层划 分单元等;
2 熟悉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等;
3 了解,熟悉钻孔施工设 计即钻孔指示书。
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1 量铅计本工角笔算包具器刀器装、、、、纸材钢防红、料卷 水 油 样:尺墨漆品图、笔(袋包文等或等、具)防。地盒、水质(讲符锤内义号、装夹笔放铅、)大笔数、镜、码白、橡照胶三皮相布角擦机,板、、标 2 表格及标签: ①表格: 记表表、钻、孔孔矿深地石校质体 正记重及录记弯表录曲、表度钻、测孔照量采片记样记录记录表录表表、、录标相本记登录 ②标签: 签、钻样孔签回、次标标本签签、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采样
块 数

地质编录岩芯描述

地质编录岩芯描述

地质编录岩芯描述一、土的描述1.有机质土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

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

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

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O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一中密,1.70—2.4Om潮湿,2.4Om以下饱和。

或:2-20mm的占55%、20-6Omm的占10%、大于60mm 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Omm约占10%、40-6Omm约占20%、60—10O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

或:20∙60mm的占55%,60∙10Omm 的占5%,100-200mmBtl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士:灰褐色,中密,稍湿。

钻孔岩心编录(全)

钻孔岩心编录(全)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
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

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15回次,有10块编号的岩心,其中

第3块编号为 。
回次
块次
总块
成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工 6 对长度较长的矿心,不方便采样,应加编 岩心号。



汇报纲要
观察分层


3 分层

在每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

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

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

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
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完整
岩心中分层示意图 。
观察分层

都 4 换层井深计算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 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井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
钻孔回次记录表

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工程编号:ZK101
第1页
都 理 工
回 次 编 号
岩心
下界
孔深
记录 孔深
块 数
长度
上 残钻次 留孔回处 后 心次理 岩 长记录率回 采(表次 取%)
校正 量
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工程编号:ZK101
回1 次 编2

2下.5界8 5记 孔.4录 深2

5、布样
6、地质描述记录
成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

岩心编录基本内容

岩心编录基本内容

岩心编录基本内容
以下是 8 条关于岩心编录基本内容的表述:
1. 岩心编录不就是仔细观察和记录岩心的特征嘛!就像给岩心做一个详细的“体检报告”。

比如说,你看这块岩心,它的颜色怎么这么特别,这能反映出啥地质信息呢?
2. 你想想看,岩心编录中对岩心的结构描述得多重要啊!好比盖房子要了解每一块砖的位置一样。

像这边的岩心,它的结构说明了什么呢?
3. 岩心的裂隙那可不能小瞧啊!这就像是岩心身上的“小伤口”,你得认真去记录它呢。

哎呀,看这个裂隙,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线索呢?
4. 岩心编录中的岩石成分可是关键啊!就如同了解一个人是由什么组成的。

哇,这块岩心的成分这么复杂,这里面藏着多少秘密呀?
5. 岩心编录也要关注岩心的层面啊!这就好像是书的页码一样,有序号才有头绪呢。

咦,这个层面的特征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
6. 岩心的硬度也是要好好记录的呀!这不就跟判断一个东西结实不结实差不多嘛。

哇塞,这块岩心好硬啊,难道它经历过特别的地质作用?
7. 岩心编录怎么能少了对含油性的观察呢!这就好像找宝藏一样,说不定就有大发现呢。

嘿呀,这个岩心含油情况如何呢?
8. 岩心编录的各种数据都要准确无误才行,就跟医生诊断病情一样不容有错呀!瞧瞧这些记录,它们能给我们揭示什么样的地质真相呢?
我的观点结论是:岩心编录是一项非常细致且关键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到最准确、最有用的地质信息。

钻探岩心工程地质编录

钻探岩心工程地质编录

例如某回次自17.3至19.16m,回次进尺1.86m,采 上岩心1.54m,其中上部0.44m为中风化花岗岩, 下部1.1m为微风化花岗岩,则:
该回次岩心采取率=1.54 100%=83% 1.86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7.3 0.44=17.83m 0.83
·偏靠安全推算法: 假定相对好的一层岩心采取率为100%,推算分层
深度。 仍以上例,则: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9.16 1.1 18.06m ·钻探异常深度记录 严格要求机台及时准确记录进尺快慢变换、遇砾
卵石、基岩面、溶洞的顶、底等感觉钻进异常的 孔深,对于确定分层深度有重要作用,也是判断 和确定换层位置最为准确的方法 。
5.土的分类和描述
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四大类, 土的定名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 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5.4粘性土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10< Iρ≤17为粉质粘土;Iρ>17为粘土。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 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粘性土的状态见表5.4.1。
粉土、粘性土(粉质粘土、粘土)的简易鉴别见 表5.4.2
摇震反应:将软塑至流塑状态的小土块揉成土球, 在掌上反复摇晃,另一掌振击,土中的自由水将 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 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
土按土颗粒的粒径大小分组见表5.1
5.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称 为碎石土,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应按表5.1.1分为 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大小和含量、最 大粒径、一般粒径)、颗粒形状(磨圆度、圆、 亚圆、棱角、次棱角等)、母岩成分、风化程度、 充填物的性质(土或砂)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岩芯编录参考资料

岩芯编录参考资料

岩芯编录参考资料岩芯编录参考资料野外记录要点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颜色描述为褐色、暗黄、灰色、黄褐色、】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0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5)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密实。

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

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n<10松散、10<n<15稍密、15<n6)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 胁扇⊙倚敬笥?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 胁扇⊙倚境ざ群陀胱芙呱痰陌俜直龋Q也愕牟扇÷室话悴坏陀?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岩心编录实验报告

岩心编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岩心编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岩心编录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对岩心进行描述、记录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岩心编录是地质勘探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岩心的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获取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含矿性等信息,为后续的地质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岩心编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岩心采集:按照设计要求,采用钻探技术采集岩心。

2. 岩心整理:对采集到的岩心进行清洗、分类、编号和标记。

3. 岩心编录:对岩心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含矿性等特征。

4. 岩心分析:对岩心进行物理、化学、矿物学等方面的分析,获取地层信息。

三、实验器材与材料1. 岩心采集工具:钻机、钻杆、钻头等。

2. 岩心整理工具:岩心箱、岩心标签、岩心刀、毛刷等。

3. 岩心编录工具:放大镜、手电筒、地质罗盘、测斜仪等。

4. 岩心分析工具:X射线衍射仪、光谱分析仪、电子探针等。

5. 实验材料:岩心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岩心采集:按照设计要求,采用钻探技术采集岩心样品。

2. 岩心整理:将采集到的岩心样品进行清洗、分类、编号和标记。

3. 岩心编录:(1)观察岩心样品的宏观特征,包括颜色、硬度、裂隙、节理等。

(2)测量岩心样品的长度、直径、厚度等尺寸。

(3)记录岩心样品的岩性、结构、构造、含矿性等特征。

(4)利用地质罗盘、测斜仪等工具测量岩心样品的方位角和倾角。

(5)将观察到的特征和测量数据填写在岩心标签上。

4. 岩心分析:(1)对岩心样品进行物理、化学、矿物学等方面的分析。

(2)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了解地层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采集到的岩心样品具有以下特征:(1)颜色:灰色、浅灰色、深灰色。

(2)硬度:中等。

(3)裂隙:发育。

(4)节理:发育。

(5)含矿性:无。

2. 实验分析:根据岩心样品的宏观特征,可初步判断该地层为沉积岩,可能为泥岩或页岩。

结合岩心样品的物理、化学、矿物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可进一步确定该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含矿性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因此,在钻孔柱状图里就有一栏,叫“返水百分率%”!钻探用水到孔里,只有两个结果,要“返水”,要么“不返水”,一般返水还要估算返水率。

至于“干孔”,是相对于“湿孔”而言的,前者没有地下水,后者遇到了地下水。

因此,和返水不返水不是一概念,干孔也可以返水,如果岩石完整、供水强度适度;干孔也可以不返水,如果遇到大的破碎带或溶孔洞。

不返水不能表明整个钻孔都是破碎带!只能说明有破碎带或溶洞,显然整个200米的钻孔有一处这样的漏水段哪怕0.5m厚,足以产生不返水。

当然,根据每日返水记录,可以找到突然发生不返水的地方,可以检查一下岩心,一般岩石比较破碎或溶蚀、裂隙发育。

首先更正一下鉴别岩石完整破碎程度不是用采取率做指标,那是评定钻探质量的,是受钻探质量+地层影响的;应该经常用获得率或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评定岩石强度和性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影响],这样,别人就不会给你提问题。

尽管岩石破碎,RQD是10%,获得率50%,原则上采取率可以要求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采取特别钻探手段。

比如取岩石原状样中型剪切样、渗透试验样品,都是特制的取芯装置。

(1)获得率、RQD大小和岩溶的关系首先有岩溶发育的地方,跟规模也有关系,获得率和RQD可能因溶隙发育,都很低;反过来,这两个指标都很低,并不能说明就是岩溶引起的,前面也说了,可能是一般的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

(2)如何从岩心上判断岩溶?通过岩心的观测,可以鉴别出原生的节理裂隙和机械破碎引起的裂隙,机械破碎裂隙或岩石面磨损太多,你可以找机长,钻探质量有问题。

找溶洞溶隙,先找破碎的地段,再仔细观察节理裂隙面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测看到裂隙面上溶蚀的痕迹,和一般的裂隙面的特征区别是很明显的。

搞灌浆试验,检验灌浆质量的方法中就有看岩石裂隙面有没有水泥结石。

没有,说明灌浆效果不好:lol 。

一个道理。

(3)岩溶发育规律搞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更大范围追踪溶洞和岩溶发育地段,搞不好就是水库漏水的隐患。

个人认为先从大的区域水文气象、地下水运动规律、构造发育特征、可溶岩石的分布入手,把大区域的岩溶分布规律搞清楚或基本了解,比如常发育在某个高程、常伴随张性断裂带、常沿某层灰岩的地板发生等等。

然后在研究一个具体的点,讨论岩溶,如一个孔位,这是个方法的问题,否则会陷入迷茫。

ljmtidilgw 上面所说的基本正确,他是从理论上来看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是主宰,凡事不能不考虑人的因素.例如从理论上说,岩心采取率和RQD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岩体质量状况,但前提条件是钻探人员必需是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验,另方面要使用规定的钻探工具和操作规程,如钻速、钻压、冲洗液量、回次进尺等等。

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一个刚从市场找来的农民工可以打钻,该用的工具他没有,他是按进尺拿钱,对于国家规定根本管。

这就对现场执守的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规定现场技术员应该始终在现场执守,可是现在除了我们这一代人而外,很少有人这样做,好一点的三天两头去一下,有的连工地都没去过,而是根据钻探报表去“编”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也不管不问。

听说有的地区统计显示多层建筑的工程事故率达30%。

这是我这里的情况,别的地方说不好。

要知道岩心采取率和RQD所能反映的地层特证是有限的,例如RQD只是一个二维参数。

最主要的是要靠现场技术员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所以要客观的、有分析的对待岩心岩心采取率和RQD值,不可当作硬性指标使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

判断与衡量岩溶的发育与否,一方面要从场地区域的地面地质调查中去了解,特别是岩溶发育的规模和规律,这在钻孔里是看不到的。

另一方面要认真仔细的观和记录钻孔岩心中的微观岩溶特征。

把地面和钻孔里所发现的有关岩溶发育条件及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正确的结论。

岩溶地基是最复杂的地基,同时岩溶学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些岩溶理论问题还尚在探索之中,你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初步掌握。

不过你要记住岩发育的三大要素:岩性、构造和水,从这里着眼,你的进步会快些。

致于你说的“钙膜”,我想指的是“钙华”,也就是岩石溶解后的碳酸钙溶液在运移过程中浓缩沉积的产物,在溶洞里很常见,在碳酸盐岩层的风化带里有时也能见到。

如果你见过溶洞沉积物,就很容易识别。

它是覆盖在岩石表面或溶蚀洞隙表面的一层浅灰色沉积物,一般没有光泽。

它是岩溶产物,它的存在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溶特,但不能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

昨天我已告诉了你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的方法和指标,你照此办理不会有错。

其它你提到的只是岩溶现象与特征,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

希望你能正确理解。

由于你的问题不够详细,我只能提几点供你参考: 1、你说的应该是岩心采取率和岩石质量指标(RQD),都是用于岩石地层的,前者是岩心长度占回次进尺数的百分比,规定不得小于65%;后者是岩心中长度大于10厘米的岩心之长度和与回次进尺的比值,都用百分比表示。

2、对于岩溶地基来说,建议你进行以下工作:1)、对溶洞溶隙进行列表统计。

溶洞、溶隙就是在进入基岩面以后钻遇到的空或全充填、半充填有土的岩层里的洞隙。

对于溶洞、溶隙的区分规范没有明确,有的人以高度一米为界线,洞的垂高大于一米为溶洞,小于一米为溶隙。

我的划分界线则是0。

5米。

统计内容依次为:钻孔编号、洞高、溶洞顶板深度、溶洞顶板标高、溶洞底板深度、溶洞底板标高、充填状况(包括有无充填物、充填物的性质性状等)、溶洞顶板厚度。

这些内容是研究岩溶发育特征的重要依据,也是岩溶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岩溶洞隙发育的深度、标高、频度、规模,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等。

对于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国家规范没有规定,贵州地方规范是这样规定的。

以见洞率或线溶蚀率来划分。

见洞率就是在场地所打钻孔中钻遇岩溶洞隙的钻孔数与钻孔总数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见洞率大于3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见洞率为10%-30%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见洞率小于于10%为岩溶弱发育场地。

2)、注意基岩面的起伏状况,即基岩面的起伏频度及高差。

基岩面的起伏也是其在长期溶蚀下的一种宏观岩溶形态,也反映出场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

也是在基础设计时的重要依据。

3)、除了岩溶洞隙以外,还要注意岩层的溶蚀状况与特征。

有的岩石虽然还没有形成洞隙,但发育有溶孔、晶洞、溶缝等微观溶蚀形态,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

我把溶蚀率大于15%的地层划分为溶蚀层段,在选定地基持力层和地基验槽时加以考虑。

岩溶地基是很复杂的,研究内容也很多,在这里不可能说清,你多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吧。

ljmtidilgw版主已回答的很精采.大概由于地区差别,我们这里的习惯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不记录回水颜色,而是必需测记钻孔水位:初见水位和观测水位.初见水位是指在钻探过程中钻孔第一次见到有地下水的水位;观测水位是指在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到的钻孔水位,这两种水位都是用来做分析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情况之用"干孔"是指钻孔里没有水.这种情况在岩溶地区比较常见.由于岩溶或裂隙的垂直发育,钻探用水都向下渗漏了,当渗漏量大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时,在钻孔里就不会有水,也测不到水位;"不返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孔底裂隙有向下渗漏;二是孔底以上的地层有侧向渗漏.当渗漏量小于加入的冲洗液量或侧向渗漏出去的水的水位高于孔底,这时在钻孔里仍然有水,只是不能返回到孔口.这些现象都是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特征的反映,应该好好加以分析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