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民族主义
民族与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民族与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广泛讨论的话题。
这两个概念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能导致冲突和分裂。
本文将探讨民族与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一、认同与凝聚力民族作为一个团体的身份标识,对个人的认同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族能够为个体提供认同的依靠,使人们有归属感。
这种认同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
当人们以自己的民族身份为荣,愿意为民族争光,共同追求民族的利益时,社会更加稳定并具备更强的合作力量。
二、多元文化与社会发展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多元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能够促进创新和进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不同民族能够互补优势,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三、冲突与分裂然而,民族主义也可能导致社会的冲突和分裂。
当民族主义过于强烈,甚至走向极端时,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可能导致社会的撕裂。
过分强调自身民族的优越性或者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容易引发冲突和不和谐,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四、民主与权利保障在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中,保障各个民族的权益和参与决策非常重要。
民族主义往往与民主进程相结合,通过提倡本民族的权益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平等。
当各民族都能够享受到公正的待遇和平等的权利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将得到保障。
五、国际关系与全球化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和全球化进程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身民族身份的强调,常常会在国际事务中产生重大影响。
当民族之间的关系紧张时,国际合作与交流受到阻碍,全球化进程可能受到限制。
因此,在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主义时需要兼顾国际利益和全球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既能够为社会提供认同感、凝聚力和多元文化驱动力,也可能导致冲突、分裂和阻碍社会发展。
在处理民族问题和推动民族主义时,需要与国际社会和全球化进程保持良好的平衡,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民族与民族主义

民族与民族主义摘要: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是20世纪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冷战结束后,由民族问题引发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成为诱导国际、国内冲突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将民族限定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人造物”,从民族主义的起源、散布和几种建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也主要以这本著作为主线,结合其它相关的研究成果,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一、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一直是自有民族以来的世界历史上为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也是20世纪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民族及其连带物族籍、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产物,直到20世纪末才随着诸多相关著述的翻译,而得到国人的认识。
此前,前辈通常只是‘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个概念,即使追溯过它的‘词根’,也未探问它的近代性,他们谈论‘民族’,径直地出自于一个问题意识。
”[2]“民族”与“民族主义”也是近年来民族学和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罗志田先生在他的《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探讨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史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他认为,“冷战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力量是民族主义。
不理解民族主义,不仅不能理解近现代世界,而且也无法理解后现代世界。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力量就是民族主义。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民族、民族主义的持续、激烈的辩论,显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的作者是全球知名的东南亚研究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他把理论、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比较史学、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于一炉,在几十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于1983年写成并出版了《想象的共同体》。
他为我们重新勾画了一副17世纪以来的世界史画册。
安德森首先将民族限定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人造物”。
(4)他对民族的概念作了如下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内容摘要] 本文描述了民族认同在中国古代的表现形式,即通过认同儒家文化而认同一家一姓之王朝。
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之后,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通过想象“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为“中国”命名,并且建构起我们的民族历史。
而由于中国民族国家仍在建构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思想上的障碍与争论,只有通过民主制度的建立与文化认同的回归,才能把民族主义从一种情绪转化为一种思想。
[关键词] 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写过一本小册子,叫《民族与民族主义》,该书以这样一个想象的故事作为开头:在核战浩劫后的一天,一位来自银河系外的星际史学家接到地球毁灭于核战的消息之后,横渡银河来到满目疮痍的地球,探索地球毁灭的原因。
他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之后将会发现:“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的地球历史,则非从‘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
”①这一故事本身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它把“民族”放在两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核心位置,凸显了民族的崛起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数十年来,学者们针对民族与民族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工作,但是直至今天,对“民族”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
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早已登上历史的舞台,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对中国而言,现代民族观念迟至晚清才正式出现。
古代中国既不是民族国家,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
当我们今天开口说出“中国”这一词汇并且头脑中呈现对中国版图的想象的时候,我们已经为历史预设了一个主观的“民族”定义作为前提。
以“中国”这一名词指称现在的版图,只不过是民族国家兴起、政治建制确立之后的事情。
古代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家”与“天下”的观念和今天所说的大致相同,而“国”的观念则与今天完全不同。
《民族与民族主义》之读后感1500字

《民族与民族主义》之读后感1500字"民族";这个字眼,阐释了纷扰人事的重要意义,但是民族到底对人类有何意义可言?如何才能使大家严肃而不带感情的去考虑"民族";这个主题?在第二国际阵营中,这是一个重要但是往往被低估的议题,他们把它称之为"民族问题";,很多人因为"民族问题";而活泼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投身于民族主义的争论当中。
为什么讨论民族主义的精彩著作,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就民族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一致通论或者规范规那么。
就划分民族的客观规范,可能是语言,族群特性,也可能是共居地,共享的历史经验或是文化传统---无论这些客观规范是什么,它们显然都无法成立。
事实上,民族基本不可能具备亘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定义,因为历史这个新生儿才诞生,正在不断的变化,且至今仍非举世皆然的实体。
民族新义是从革命到自由主义,现代性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根本特征,人们多半认为民族认同是天生自然地情感,根深蒂固,比人类历史还要长久。
无论"民族";最适当或是最原初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不可否定,现代意义以及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是相当晚近才出现的,最重要的含义是它在政治上上所彰显的意义。
比方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革命时代,民族便和"人民";及国家密切相关,于是"民族国家";和"合众国";的呼声响彻云霄。
在美国早年的政治理论喜欢谈"人民";"联盟";"联邦";"我们的国土";"公共福祉";或"共同体";等等,几乎都是为了防止使用"民族";一词。
因为它容易给人中央集权、一元论和反对联邦各州权利的反感。
然而到了法国革命时期,"单一而不可分裂";成为当时风靡的民族口号。
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

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议题。
民族主义是指一种强调民族共同体利益和民族认同的思想和政治运动,而民族问题则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冲突和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一议题。
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源于17世纪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建设和探索。
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法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激发了人们对于民族认同的强烈渴望。
这种新兴的思潮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对外来统治的斗争。
2.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主义的蔓延和帝国主义的崛起,各种民族主义运动如潮水般涌现。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被压迫的民族纷纷举起反对殖民统治的旗帜,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同时,也有一些民族主义运动演变为极端主义,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3. 民族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速了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世界性的民族冲突和民族问题,对全球安全与稳定构成了挑战。
二、世界历史上的民族问题1. 欧洲的民族问题欧洲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涉及民族问题的事件和情境。
其中,南斯拉夫的解体战争、苏联的独立运动和冲突以及爱尔兰的独立斗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这些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认同、领土争端、历史纠葛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紧张局势和血腥冲突。
2. 亚洲的民族问题亚洲也是一个民族问题突出的地区。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离、中国的民族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之间的冲突等,都给该地区带来了长期的动荡和不稳定。
这些民族问题既受到历史、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与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3. 其他地区的民族问题除欧洲和亚洲,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着各种严重的民族问题。
民族与民族主义读书笔记

《民族与民族主义》读书笔记在阅读《民族与民族主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历史、社会学和政治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图景。
首先,我了解到民族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意识形态,它强调的是民族的独特性和集体利益。
在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人们会强调他们的共同文化、历史和语言,并可能采取行动来维护和促进这些共同利益。
这种集体意识和行动有时会导致一些争议和冲突,但也能增强民族的团结和认同。
作者还提到,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的。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从而也改变了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为了人们表达自我认同和追求政治权利的一种方式。
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民族主义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可能表现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关注,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表现为对少数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民族主义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民族主义不仅可以导致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也可以促进民族间的和谐与合作。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民族主义问题,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本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民族主义问题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影响,也认识到了它对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对于这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辨析民族主义-族裔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三者关系.doc

辨析民族主义\族裔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三者关系一、民族和民族主义正如詹姆斯安德逊所言:民族主义是一个最成问题的问题,简直就像一条变色蜥蜴一样,不断改变它的肤色,以适应不同的政治环境。
美国教授汉斯科恩曾指出:即将结束之际,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时代,族裔冲突和民族主义再次出现,根据霍布斯鲍姆的理论,它们是对后,也带有了种族主义的色彩(以往来以宗教为诉求的)。
德国及法国的种族主义预言家,张伯伦等人。
在1900年后北欧人一词大量出现在种族沙文主义者进化论述当中。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普世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就从未间断,而种族主义者不能和民族主义融合;还存在着一种巩固和民族主义。
相反德国种族主义却利用民族主义为其服务,着其中有许多历史和政治的原因。
这一德国式的民族就是一个种族主义的面具,一种对于民族思想在近代扩张的否定,一个前民族意识的反应,或者更应说这一民族是为发动具有自卫意识的民众而指定的一个新对手。
但不同的是这次的对手是种族的敌人,而非民族的敌人,在这一点已超出对民族的定义的范围,除种族主义与民族在定义的层面有差异外,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联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雅利安人和闪族人这个例子中,种族和语言经常被混为一谈,一直缪勒这类严谨学者愤怒地指出:种族这种遗传学观念,根本不可能从语言问题中演绎出来,因为语言并非遗传得来。
有时种族主义者甚至会把对种族主义纯正度的坚持,退占到语言民族主义之上,要求必须戮力维持语言的纯正性。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种族主义是人类学和遗传学,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就此两者的概念具有的前提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但种族主义也通常被一些政客加以利用,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实现其具有反人类性质的政治目的,而成为极端的民族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主义也包含了这一种另类的种族主义。
所以,将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大的集合,种族主义为一小集合,那么种族主义的外延有民族主义不包括的一部分。
四、族裔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族裔民族主义在传播其历史的过程中有不均衡的现象,对民族主义的大众动员过程具有强烈的影响,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发达的现代化时期。
民族与民族主义

《民族与民族主义》书评《民族与民族主义》主要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1780年以来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
他在书中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他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看到序言以后,知道了作者对于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定位,本书要讨论的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而且是“倾向欧洲中心观点”。
导论之中,作者大胆想象地球因为核战而毁灭,星际史学家探究地球满目疮痍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探究地球近两个世纪的历史竟然不能绕过“民族”及其衍生出的种种概念。
这一设想折射出作者的悲观心理,作者认为民族主义终将导致更大的战争和分裂——“到底民族对人类有何意义可言?这个问题即是揭发人类毁灭的奥秘所在”。
在“民族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作者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作者认为“民族原本就是人类历史上相当晚近的新现象,而且还是源于特定地域及时空环境下的历史产物”。
于是划分民族的标准很难界定,也就是说民族根本不可能具有恒久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定义。
语言、民族特性都不是划分民族的绝对标准。
在中国很多地方民族语言和地方语言是有交叉使用的,这就证明了语言并不可以成为划分民族的绝对标准。
既然客观标准被否决,很多民族主义理论转而寻求主观标准。
例如在1960年以后大受欢迎的族群认同,这一自我认同或者说是集体认同的方式被民族主义者借用来推动实施民族建国。
作者对客观标准和主观认定都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他在文中写到“不论是民族的主观认定或客观标准,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反而会误导大家对民族的认可”。
什么时“民族与民族主义”?这个问题是我读完整本书后急于寻找答案的中心问题。
霍布斯鲍姆在书的序言里点明,这本书要讨论的是“19 世纪到20 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而且是“倾向欧洲中心观点”。
在导论中,霍布斯鲍姆大胆想象地球因为核战而毁灭,星际史学家探究地球满目疮痍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探究地球近两个世纪的历史竟然不能绕过“民族”及其衍生出的种种概念。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民族理论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了民族的起源、发展、性质和特征等问题,旨在理解不同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以下是对民族理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民族:民族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并且自认为拥有共同身份和历史的群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多元性的基本单元,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2. 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共同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的,使个体和群体感到归属感,并与民族其他成员形成共同认同。
3. 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指在一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民族特征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语言表达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4.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指特定民族独有的艺术、习俗、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它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书籍、艺术品、音乐、舞蹈等方式传承和表达。
5.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依据的国家形式。
它是一个由共同民族组成的政治实体,具有独立的政府、领土和主权。
民族国家的建立通常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自主,使民族成为国家的主体和权力的归属者。
6.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它强调民族的独特性、优越性和相互竞争关系,并主张民族利益高于其他利益。
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冲突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民族冲突:民族冲突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因为权益、历史、文化等问题而导致的敌对、对抗和暴力行为。
民族冲突可能包括民族矛盾的加剧、民族分离主义的抬头和民族仇恨的升级等情况。
8. 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和政策倡导,强调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它认为多元文化是社会的财富,提倡实行平等待遇、包容性和多元审美的社会制度。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聚集着共同民族特征的人民所建立的国家。
民族主义则是指以民族为基础,强调民族利益和国家独立性的一种政治思想。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内涵、特点、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民族国家的内涵与特点民族国家是由共同民族特征的人民所组成的国家,其基础在于民族认同和归属感。
在民族国家中,人们以共同的语言、宗教、文化和历史传承为纽带,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群体。
民族国家的核心理念是维护民族利益和实现国家独立。
它追求国家的整体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国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国家倡导民族认同和归属感,鼓励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国家在政治和法律体系上通常以保护和维护本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再次,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民族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民族主义的内涵与特点民族主义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一种政治思想和行动。
它强调民族利益的优先性,倡导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
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是民族自决和自主权利,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治权。
民族主义追求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主义关注民族利益和权益的维护,强调民族团结和统一。
其次,民族主义倡导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发展,重视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习俗等独特文化元素。
再次,民族主义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和自治,强调民族的自决权和自主权。
此外,民族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对外民族利益的捍卫和扩展。
三、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首先,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依赖于民族主义的推动和支持。
民族主义思想和行动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动力。
解读安德森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

解读安德森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民族主义、国家形成和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
他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传播》(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中系统阐释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概念,成为了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民族并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共同体。
民族并不等同于国家,而是指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社会群体。
而民族主义则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它试图将一个以共同语言、文化、历史为基础的人群凝聚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本文中,我们将专门解读安德森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以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政治概念。
让我们来解读安德森对民族的定义。
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这里所谓的“想象”并不是指虚幻或不真实,而是指民族这种共同体是通过人们的想象共同构建出来的。
因为人们无法亲眼看到所有同胞,也无法亲身经历所有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但是他们通过想象,认同自己和其他同胞属于同一个民族群体。
这种想象共同体并不受限于国界或地理范围,因为人们可以认同同一个民族的其他成员,即使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之中。
接下来,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安德森的民族主义概念。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试图通过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力量,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安德森将民族主义称之为一种“想象政治共同体的感性政治”。
这是因为民族主义试图激发人们对民族的感情认同,进而推动他们为民族自决、国家独立而奋斗。
民族主义通常包括对共同语言、文化、历史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独立、统一和发展的追求。
在很多情况下,民族主义还包括排他性和对他者的敌视,这种情感会形成对异族群体的排斥和歧视,甚至衍生出种族主义和民族仇视的现象。
试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

试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摘要: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政治共同体意识与行动,民族主义塑造出了民族。
民族主义强调他者意识,强调民族的政治权利,也强调民族内部的平等。
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创建。
民族国家被证明优于之前的政权组织模式,因此民族主义又成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来源。
民族国家创建之后,民族主义依然存在,还会以爱国主义、分离主义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那些只具备了民族国家外表而没有实现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超越其他认同的国家而言,缔造或者深化民族主义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主民族国家是当今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体,民族国家是经由民族主义推动创建的。
民族国家的创建过程长期、复杂而多样化,但民族主义的内涵却是同一的,是民族主义使今天的国家形态在主权之外,又确定了内部的集体身份认同。
通过理论上的抽丝剥茧,揭开民族主义乃至民族国家的面纱,将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进行梳理、阐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多重关系,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今国际政治中不同民族国家所呈现的不同面貌。
一、民族主义:现代性的政治共同体意识与行动学者、政客、媒体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内涵阐释民族与民族主义,使这两个词汇充满了复杂性。
一些学者曾对民族与民族主义进行了词源学考察。
德拉诺瓦指出,民族(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atio、nationis,意指种类、种族、人群。
霍布斯鲍姆通过对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进行词源学考察后发现,民族有时指“外来者”,有时指“籍贯”,有时也指“阶级”。
埃里·凯杜里则指出,历史上的民族概念“绝不符合现代的地理划分,更不符合现代人们所理解的‘民族’”。
对于民族主义的词源学考察,有学者追溯到但丁的《论世界帝国》,认为“罗马民族就是最高贵的民族”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表述。
迈克尔·曼则较为令人信服地称“民族主义一词1774年在德国首次使用,1789年在法国使用”。
《民族与民族主义》

10 邱志芳《民族与民族主义》主要内容:《民族与民族主义》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
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
《民族与民族主义》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民族的概念:至今尚无一个通论或标准规则,可作为民族区分的标准——即使有人宣称“民族认同”乃是他们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而不可或缺的认同所在,是他们所依赖的社会价值所系,已无法解决此项明确界定的难题。
(p5)民族根本不可能具有恒久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定义,因为这个历史新生儿才刚诞生,正在不断的变化,且至今仍非举世皆然的实体。
语言、族群性等,其实都非常的含糊不清,想用他们来判断民族,无异缘木求鱼。
(p6)作者对“民族”与“民族主义”基本立场1.我所谓的“民族主义”是采用盖尔纳的定义,亦即“政治单位与民族单位是全等的”(p9)2.作者认为“民族”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实体,民族不但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而且是一项相当晚近的发明。
”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
……民族主义先于民族的创立。
不是民族创造了国家和民族主义,而是国家和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
(p10)3、民族,并不光是领土国家或民族情操的反应,同时也受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p10)4、“民族”是具有双元性的,它必定是有居上位者所创建,但却也一定得从平民百姓的观点分析才能完全理解。
(p11)总结: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们共同体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归属。
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一直就是自有民族以来的世界历史上为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民族主义的功能看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

从民族主义的功能看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黎艳艳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民族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在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起到的统一和分裂国家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它。
本文在介绍民族与民族主义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国家构建的政治合法性,同时从民族主义的统一和分离的双重功能对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构建;关系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9-0135-03作者简介:黎艳艳(1991-),女,甘肃静宁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和实践运动,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主义运动的勃发,既促进了历史上民族国家的构建,又对现存的民族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产生了裂变的消极作用,进而对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有了一定影响。
一、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内涵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归属。
逐渐地,民族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一)民族的定义毋庸置疑,讨论民族主义,离不开对民族内涵的探讨。
那么,什么是民族,如何给民族下一个较为科学、全面的定义,却是困难的,也是见仁见智的。
学者王缉思在枟民族与民族主义枠一文中对此进行了归纳,即对民族的定义大致分为主观派和客观派。
学者刘中民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包括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笔者比较赞同刘中民的理解,具体理解如下:第一,主观派认为,民族共同体成员共同的心理认同决定了民族的产生,也就是说从共同的感情出发来界定民族。
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枟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步枠中所说,“即使是最小的民族,其成员也不可能认识其同族中的大多数人,不可能见过他们,甚至不可能听说过他们;然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种想象的交流。
”①第二,客观派强调,地理条件、肤色、种族、语言、等客观因素构成了民族的最基本特征。
解读安德森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

解读安德森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是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安德森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概念,让我们来解读一下:1. 想象共同体安德森认为,民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共同想象了一个共同体。
他将这个共同体称为“想象的共同体”。
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并不是实在的,它是人们的一种想象、集体想象,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构建的虚构。
人们之所以能够相互认同、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想象,他们想象自己属于同一个共同体。
2. 限制的主权民族主权不是无限的、绝对的。
安德森将民族主权称为“限制的主权”。
因为民族主权是建立在国家这一政治实体上的,而国家本身也有其所受到的限制和制约。
当国家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民族主权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3. 民族主义的起源安德森将民族主义的起源归结为18世纪和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民族主义革命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
同时,他认为,民族主义并非天然而生的种族本质,其本身也是一种被想象而成的社会构建。
4. 书写的意义安德森认为,书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改变了人类的传统想象方式。
传统上,人们的想象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的,没有统一的书写方法。
但随着移动印刷术和标准化语言的引入,书写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标准化的符号系统,这使得人们的想象变得更加准确和有效,书写也逐渐成为想象共同体的一种基础。
5. 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安德森认为,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兴起,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身的身份和国家身份,加强了民族意识。
综上所述,安德森对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理解。
他的想象共同体、限制的主权、书写的意义等概念,都非常有启示性地阐释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本质。
民族与民族主义盖尔纳读后感

民族与民族主义盖尔纳读后感以民族与民族主义为主题的盖尔纳读后感《民族与民族主义》是英国学者安东尼·D·盖尔纳(Anthony D. Smith)的一部著作,该书探讨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民族与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盖尔纳在书中对民族的定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将民族定义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成员通过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因素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不仅仅是个体的认同,更是一种群体的认同。
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它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运动,是在近代国家形成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独立性和优越性,主张民族的利益应该优先于个人或其他群体的利益。
它通过建构民族认同、追求民族自决和维护民族利益来推动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
在书中,盖尔纳还对民族主义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指出,民族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这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引发了对自由、平等和民族自决等理念的思考和探索,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尽管盖尔纳承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带来了混乱和冲突,但他也指出了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和正面意义。
他认为,民族主义对于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唤醒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去。
同时,民族主义还可以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提供框架和平台。
通过阅读《民族与民族主义》,我深刻理解到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民族主义也因国家、地区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呈现出各种形态。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民族主义视为一种负面的力量,也不能将所有民族都归为同一类别。
我也意识到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问题,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如何解释中国的民族和民族主义?如何解释当今中国的“国族”?在全球化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的未来?概念“民族主义”的五个含义:1、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赋予民族主义概念更为精细的意义。
民族主义的意识或情感——零散的、一定程度的觉悟,潜在的,没有意识形态化2、争取民族利益的社会政治运动——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建构4、民族的语言和象征——独特的与民族意识、情感、认同相关联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
5、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赋予民族主义以象征和运动以力量和方向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基本目标: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一种为某一群体争取和维护自治、统一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该群体的部分成员认为有必要组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民族查尔斯·蒂利——在政治词典中最令人迷惑和最有倾向性的术语之一罗杰斯·布鲁贝克——应该考虑没有民族的民族主义,“民族为一个实践的范畴,民族地位为制度化的文化和政治形式,民族性为暂时的事件和意外”两种定义方法:一、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内解决。
民族的思想激发出大众情感,由民族主义凸显出来,所以,民族是被感受到的活着的群体,属于行为的范畴,属于想象的范畴,并且是需要其成员采取某些行动的群体。
二、独立于意识形态范畴。
一,强调客观因素——语言、宗教、习惯、领土、制度(斯大林)。
二,强调主观因素——行为、感受感情(安德森)。
问题:主观太过宽泛,客观不够包容(马克斯·韦伯)。
作者定义:“具有名称,在感知到的租地上居住,拥有共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和与众不同的公共文化化,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法律与习惯的人类共同体”我的看法:民族是一种具有某种共同认同(无论是怎样来的)的人类共同体,这种认同基于被认可的共同记忆(历史或神话),以这种共同体的形式存在是与现代世界的运转相适应的。
(民族只是一个阶段)族群:与领土有关,拥有名称的人类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和祖先,共享记忆并有某种或更多的共享文化,且至少在精英中有某种程度的团结。
《民族与民族主义》读后感

正文:读《民族与民族主义》有感《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文学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所写。
在这本书中,作者表达了许多自己对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独特的见解,令人深思。
对这本书概括来看,霍布斯鲍姆主要是通过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的演变,进而来展开他的一系列研究。
在他的研究当中,他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这是他与其他民族主义研究者不同之处,也是独特之处。
并且他还提到,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
我们显然可以看出,霍布斯鲍姆在这本书中所讲的内容是倾向于欧洲中心的,作者本身也承认了他所做的研究是特别针对发达地区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来进行讨论的,甚至可以说是仅限于发达国家,忽视了欠发达国家。
这是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但我认为通过深入解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民族问题新的思考方向,从而在民族问题的研究上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下面谈谈我关于这本书的的几点体会:一、民族没有恒久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定义当提到民族二字,多数人的第一想法也许会是:民族是什么?民族,百科上指的是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
但这只是对民族一词浅显的定义。
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族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民族”实在是一个复杂而又包含了太多历史气息的东西。
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霍布斯鲍姆就说道,民族概念的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单一标准和综合标准都是存在问题的,民族的概念应该只有历史标准化,因为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后设的,存在着争议,还容易引起混乱。
因此,不能轻易地,简单地、草率地给出定义,只能以已经存在的历史民族为讨论基础。
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

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是国际社会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以及不同民族群体间的利益纠葛等原因,民族主义也经常导致民族冲突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问题,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途径。
首先,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崛起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民族主义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对于自身文化、历史和利益的认同,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追求。
然而,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的民族冲突问题也开始出现。
民族冲突一方面来源于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
不同民族群体在宗教、语言、传统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民族冲突的产生。
另一方面,民族冲突也来源于权力、资源和地缘政治的争夺。
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实力对比和地缘政治的竞争,这些因素也给民族冲突带来了新的矛盾与压力。
那么,如何解决国际中的民族冲突呢?首先,应大力倡导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应加强民族教育,提高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同时,为保护和弘扬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可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外,加强相互交流与理解也是解决民族冲突的必经之路。
各国之间应加强文化交流,通过教育、旅游等渠道,促进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误解和偏见的产生。
其次,政治解决是解决民族冲突的重要途径。
国际社会应推动各国政府以对话和谈判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
通过政治手段解决民族冲突,可以减少暴力行为和对无辜群众的伤害,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各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通过多边对话和合作,寻求解决民族冲突的共同点和可行方案。
最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也是解决民族冲突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与民族主义》书评《民族与民族主义》主要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1780年以来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
他在书中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他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看到序言以后,知道了作者对于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定位,本书要讨论的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而且是“倾向欧洲中心观点”。
导论之中,作者大胆想象地球因为核战而毁灭,星际史学家探究地球满目疮痍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探究地球近两个世纪的历史竟然不能绕过“民族”及其衍生出的种种概念。
这一设想折射出作者的悲观心理,作者认为民族主义终将导致更大的战争和分裂——“到底民族对人类有何意义可言?这个问题即是揭发人类毁灭的奥秘所在”。
在“民族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作者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作者认为“民族原本就是人类历史上相当晚近的新现象,而且还是源于特定地域及时空环境下的历史产物”。
于是划分民族的标准很难界定,也就是说民族根本不可能具有恒久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定义。
语言、民族特性都不是划分民族的绝对标准。
在中国很多地方民族语言和地方语言是有交叉使用的,这就证明了语言并不可以成为划分民族的绝对标准。
既然客观标准被否决,很多民族主义理论转而寻求主观标准。
例如在1960年以后大受欢迎的族群认同,这一自我认同或者说是集体认同的方式被民族主义者借用来推动实施民族建国。
作者对客观标准和主观认定都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他在文中写到“不论是民族的主观认定或客观标准,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反而会误导大家对民族的认可”。
什么时“民族与民族主义”?这个问题是我读完整本书后急于寻找答案的中心问题。
霍布斯鲍姆在书的序言里点明,这本书要讨论的是“19 世纪到20 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而且是“倾向欧洲中心观点”。
在导论中,霍布斯鲍姆大胆想象地球因为核战而毁灭,星际史学家探究地球满目疮痍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探究地球近两个世纪的历史竟然不能绕过“民族”及其衍生出的种种概念。
这一设想不仅将民族主义运动在现今政治上造成的变动展现出来,也从某个侧面折射出霍布斯鲍姆的悲观心态,即认为民族主义终将导致更大的战争和分裂———“到底民族对人类有何意义可言? 这个问题即是揭发人类毁灭的奥秘所在”。
那么在他的观念里,何谓民族、何谓民族主义呢? 让我们从霍布斯鲍姆开列的长长的文献开始解读。
首先是白芝皓所谓民族的无从定义———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是民族但却自以为很清楚。
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主义: 趋势报告与文献目录》一书确是绝佳的参考资料。
第二国际阵营中进行“民族问题”讨论的主要是卢森堡、奥托·鲍威尔等人。
但他并不推荐所谓“民族主义双父”海耶斯以及科恩已经过时的言论。
随后他才真正列举包括罗奇、安德森、盖尔纳等在内值得阅读的12 本书。
在他所列举的文献中都讨论了“民族是什么”的问题。
霍氏认为“民族原本就是人类历史上相当晚近的新现象,而且还是源于特定地域及时空环境下的历史产物”。
于是划分民族的标准很难界定,如斯大林提出的“四个共同”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民族,也就是说“民族根本不可能具有恒久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定义”。
语言、民族特性都不是划分民族的绝对标准,例如中国的地方方言与民族语言的交叉区别。
既然客观标准被否决,很多民族主义理论转而寻求主观标准,例如族群认同,而这种自我认同或者集体认同的方式在1960 年以后大受欢迎,被民族主义者借用推动民族建国。
霍氏对这两种标准都是持批判态度的,“不论是民族的主观认定或客观标准,都不尽令人满意,反而会误导大家对民族的认识”。
“当任何一群足够大的人群宣称他们属于同一民族”,那么霍氏在本书中便会视他们为民族。
因为民族是通过民族主义想象得来的产物,真实的“民族”只能作为一种预设后果,霍氏认为这难以讨论。
接下来,他表明了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基本立场: 第一,他给“民族主义”的定义,沿用了盖尔纳的“政治单位与民族单位是全等的”。
第二,他不认为民族是天生一成不变的社会实体,即国家与民族主义造就了民族,而不是相反。
第三,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问题”其实包含了政治、科技与社会转型等诸多大问题。
第四,民族具有双元性,由居上位者创建,也得由下层民众观点分析。
第五,他认为针对历史比较长的国家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发展的研究成果有限。
最后,他认为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史学家可以是社会民族主义者,但是研究者必须摒除民族偏见。
霍布斯鲍姆并不是要深入的探究何谓民族、何谓民族主义,他给出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也告诉大家他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要做的只是阐述这一现象的流变,而且他对于前人的研究所持的批评态度表明,对于这一现象的历史有不同的见解。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最早出现在1884 年。
通过语言学以及词源学的探讨,霍氏发现“现代意义及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是相当晚近才出现的”。
“民族”的现代意义大多与“人民”、“民族国家”相连,甚至将民族等同于人民、等同于国家。
首先可以回到“革命的年代”,“民族上无关乎语言、族群或其他类似的要素”,但是往往这些要素与革命国家相关甚至带来大问题,如法国大革命后推行法语的运动。
从革命到自由主义,霍氏认为最好从亚当·斯密谈起。
在后者那里“民族”代表着固定领土的国家。
自由贸易的古典时期和“民族创建”时期是重合的,何以解释呢? 回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历史就可以发现经济发展与领土国家密不可分。
当然亚当·斯密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并不能跨越国家的领土,也就是说,民族还没有成为分析单位。
后起的凯恩斯开始考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而国民经济成为一个困扰经济学家的问题。
国民经济与民族国家是什么关系? “民族的涵义都包括国民经济在内,而且是由国家主导,由上而下的有系统的推动”。
在德国,李斯特的“自由主义”深受“历史学派”欢迎,他认为民族深受人口与领土限制,霍氏认为两大原则导致了德国学者的结论: 其一,他们认为“民族原则”只适用于一定大小的国家,其二,民族的建立被视为一种逐步扩张的过程。
也就是说,按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民族的建立有一个“门槛原则”,从历史上来看,似乎只有三种构成民族的固定标准能跨过这个门槛。
首先,这个民族的历史必须与某个大国有关,或者建国历史久远,如英国。
其次,无论文学或者语言,这个民族必须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第三,优势民族具有的强权与武力征服。
这是霍布斯鲍姆梳理的1830 年到1880年间“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期间民族与民族主义的观点,他们之间有两个重合,一个是都认为世界将走向大一统,另一个是相同的意识形态: 自由、平等、博爱。
霍布斯鲍姆感叹,小民族、小语言和小传统在面对强大民族时的防卫与终将被取代的命运的无可奈何。
所以要谨记在19 世纪的历史上,民族创建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
但是自由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论述其实不多,而且很不严谨,于是19 世纪80 年代以后,“民族问题”越来越成为一种口号,一种政治动员。
所谓的民族主义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到1918年。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史上的重大事件,近代国家由此产生,民族主义经历大革命后也开始转型。
霍布斯鲍姆认为,盛行于1870 年到1918 年的民族主义与此前的民族主义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任何人只要自认是一个民族,便有权在他们居住的土地上享有国家主权;其次,族源、族裔特征以及语言等因素成为决定族属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 第三,民族主义的转变开始与既存国家的民族情感有关。
那么第二点特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族裔与语言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19 世纪前半叶的大规模“非国家民族主义运动”都是知识分子使用文化和文学语言凝聚不同领域的人们成为一个民族,而且18 世纪后期兴起的浪漫主义风潮,各国开始重新发现民俗传统,将民俗传统转化为民族传统,另外就是族群性有关。
也就是说,在1870 年以后的40 年间,“民族问题”愈来愈重要,因为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不断兴起,而且强调语言和族群特性,因为19 世纪下半叶,族群民族主义受到实际和理论两个层面的增强。
实际层面就是大规模长距离的移民,理论层面就是社会科学对“民族”概念的转变: 民族划分的标准更加细化,达尔文进化论以及遗传学为种族歧视提供了科学“伪证”。
民族主义之所以在1870 年到1918 年间迅速发展壮大,这是当时社会与政治变迁的自然产物。
霍布斯鲍姆提到,当时欧洲正在经历三大巨变: 首先,在现代化威胁之下传统势力开始反扑; 其次,在已开发国家的大都会中,新兴社会阶级正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如前文说过的大规模移民潮导致各色民族杂居。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变迁中,群众成为确实的中坚力量,从潜在支持者变为拥护者,当中应该考虑到民族口号的作用问题。
将民族与语言放在一起思考,能解答该问题。
但实际上各国的民族主义者们都是围绕着权力、地位、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打转,真正的语言沟通问题反而无关紧要。
在语言与民族问题上,民族语言不是民族意识的基础,而是民族意识的“文化加工品”。
与此同时,语言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这样在建构新社会的过程中,语言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但是,如果不在教育以及国家行政上得到政治权力支持与官方认可,地方方言就很难与强势的民族语言和世界文化竞争。
语言的实际功用在于沟通,分为书面和口语,语言民族主义者争夺的焦点在于书写语言以及在公共场合使用的口语。
由于当时的社会流动与移民迁徙,人们必须投入学习新语言的行列。
对社会的上层阶级与劳工阶级,口语不会酿成严重的政治问题,但是对于普通的文盲大众来说,口语的世界就是语言的世界,他们不收书面语的影响。
因此,对于贵族和大资本家对于语言民族主义不感兴趣,而工人和农民基本不会受其影响,最受官方书写语言影响的,就是社会地位普通但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
也就是说,在语言的问题上存在着阶级之间的差异,中产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地位感到不安,他们逐渐向新兴民族主义靠拢,在他们当中,民族主义从一个原本与自由主义及左派相关的概念变为种族沙文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右派排外运动。
在1914 年以前的近半个世纪里,各种各样的民族主义都反对新兴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但实际上他们的政治诉求并不必然冲突,只有在面对各类认同发生直接冲突时才会有选择问题,所以各种新兴的群众政治运动如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都在争取同一群人的支持。
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呢? 到底哪一种诉求更加有利于建国呢? 可能有人认为民族主义诉求满足了中产阶级的需求,应该是民族主义更加有号召力。
但霍布斯鲍姆举出波兰建国的例子来反驳,波兰的建国与社会党相关,与任何一个旨在建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无关。
“在群众运动中,往往会同时展现两种互相排斥的意识形态,而且,史实证明,以社会革命为诉求的运动,最后反而成为带领群众投入民族运动的急先锋。